1. 就這50組圖——帶你游遍北京全貌
北京簡稱京,是中國的首都
是北方最大的城市
也是 歷史 悠久的世界著名古城
這座有著 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
在全球擁有最多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
註定會被世人銘記
它位於華北平原西北邊緣
東南距離渤海大約150千米
市樹為 國槐和側柏
市花為 月季和菊花
……
可是
想要要了解北京的全貌
以上網路式的介紹方式可能遠遠不夠
那麼這一次我將如何
帶著大家去了解這北京全貌呢
思慮許久的我
決定將50個北京知名地點或景點
用100張圖片
從天安門廣場開始
帶著大家了解北京全貌
最後將結束於明十三陵
天安門廣場
位於北京市中心, 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達44萬平方米 ,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廣場內沿北京中軸線由北向南依次矗立著 國旗桿 、 人民英雄紀念碑 、 毛主席紀念堂 和 正陽門城樓 。
故宮博物院
建立於 1925年10月10日 ,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中國綜合性博物館 ,也是中國最大的 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 ,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 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
南鑼鼓巷
是一條胡同,位於北京中軸線東側的交道口地區,北起 鼓樓東大街 ,南至 平安大街 ,寬8米,全長787米,於元大都同期建成。是 北京最古老的街區 之一,已有 740多年 的 歷史 。 完整保存著 元代胡同院落 肌理,同時也是規模最大、品級最高、資源最豐富的棋盤式傳統民居區,也是最富有 老北京風情 的街巷。
國子監
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國子監街15號,與孔廟相鄰,是中國是 元、明、清 三代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和管理教育的行政機構,是中國唯一保存完整的 古代最高學府 校址
北京孔廟
位於北京東城區安定門內國子監街13號,為中國古代 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 的場所。建於1302年至1306年,面積2.2萬平方米。 主體建築為沿中軸線分布,左右對稱的中國傳統建築布局,三進院落。
王府井大街
位於中國北京市東城區,街道全長 1818米 。東單三條至燈市口大街段是北京知名的商業步行街「 王府井步行街 」。
正陽門
俗稱 前門、前門樓子、大前門 ,是明清兩朝北京內城的正南門,是老北京「 京師九門 」之一。位於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上的天安門廣場最南端,毛主席紀念堂南邊。
前門大街
是 北京非常著名的商業街 。位於京城中軸線,北起前門月亮灣,南至天橋路口,與天橋南大街相連。大街長845米,行車道寬20米。
天壇
是 圜丘、祈谷 兩壇的總稱。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
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 圜丘壇、皇穹宇 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 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 等。
永定門
位於北京城中軸線最南端,始建於 明嘉靖三十二年 (1553年),相比於同樣位於中軸線上的正陽門(1419年始建), 晚了130多年 。印永定門位於南部正中,屬於正門,所以永定門的地位要高於其他六座外城城門。
陶然亭
位於北京南城,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 毛澤東、周恩來、李大釗、高君宇 等革命人士在此會合,宣傳馬列主義,探求革命真理,拯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1920年1月18日, 毛澤東、鄧中夏 同志在陶然亭相談與軍閥斗爭問題。
西單
是北京西城區的一個以商業為主的街區。
西單得名於老北京城俗稱的 西單牌樓 。
西單的商業主打青春 時尚 元素,因而吸引較多北京本地年輕人前往休閑、購物,有「 年輕人的購物天堂 」之美譽。
恭王府
是我國保存 最為完整的王府建築群 ,擁有各式建築群落30多處,布局講究,氣派非凡。原本是和珅的府邸,歷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至衰亡的 歷史 進程,故有「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的說法。整體分為 府邸和花園 兩部分,其中 西洋門、大戲樓和後罩樓 是恭王府內的「三絕」。
什剎海
位於市中心城區西城區,毗鄰北京城中軸線。 水域面積33.6萬平方米 ,與中南海水域一脈相連,是北京內城一處具有 開闊水面的開放型景區 ,也是北京城內面積最大、風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 歷史 街區,在北京城規劃建設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 什剎海包括了前海、後海和西海三個水域及臨近地區。
德勝門箭樓
始建於明正統二年(1437年)。此後歷代都對城門和箭樓進行維修。
北京有句老話: 先有德勝門,後有北京城 。此話不知是否屬實,卻道出了德勝門的來龍去脈。
明軍攻佔元大都城,將原先城池的北城牆南移五里新築北城牆,設德勝門和安定門。明正統四年建成德勝門城樓、瓮城、箭樓及閘樓等。
地壇
始建於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 皇地祇神 」的場所,也是中國現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壇。
「我在好幾篇小說中都提到過一座廢棄的古園,實際就是地壇。許多年前 旅遊 業還沒有開始,園子荒蕪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記起。」——史鐵生《我與地壇》
潘家園舊貨市場
位於北京三環路的東南角,是 全中國最大的舊貨市場 ,店鋪商戶和大棚全年開放,文物書畫、文房四寶、瓷器及木器傢具等,共有三千多個攤位,中國的24個省市、自治區,涉及漢、回等十幾個民族都有人在此設攤經營。
北京南站
是北京的第二大火車站,也是 北京面積最大、接發車次最多 的火車站。
玉淵潭公園
主要景區由 西部櫻花園 、北部引水湖景區、南部中山島、東面的留春園等組成。
每年春季都會舉辦「櫻花賞花會」。
中國國家圖書館
是國家總書庫,國家書目中心,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是世界最大、最先進的國家圖書館之一。入選 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 。
中國國家圖書館總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圖書館分為 總館南區 、 總館北區 和 古籍館 。館藏文獻3768.62萬冊,其中古籍文獻近200萬冊,數字資源總量超過1000TB,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圖書館,居世界國家圖書館第三位;圖書館共設有閱覽室25個、閱覽座位5000餘個。
北京師范大學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教育部直屬 、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 雙一流、985、211 」,國家「七五、八五」首批重點建設十所大學之一。
北京師范大學的前身為創辦於1902年的 京師大學堂師范館 。現共有3個北京校區、1個珠海校區。
國家奧林匹克 體育 中心
總佔地66公頃,總建築面積達22萬平方米,建築造價達20億元。
其中: 體育 館 面積達32400平方米,可容納觀眾6300人; 游泳館 面積達39000平方米,可容納觀眾6000餘人; 曲網球場 面積3100平方米,可容納觀眾1000餘人。
全國農業展覽館
是 北京唯一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園林式大型展覽館 。全館佔地52公頃,擁有10座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展覽館,建築總面積達25000平方米;農展館新館於2004年11月8日奠基,2005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
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
是北京商務中心區的一座建築,俗稱「大褲衩」,它被美國《時代雜志》評選為 2007年世界十大建築奇跡之一 。
由位於西南側的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主樓)、位於西北側的電視文化中心(北配樓)以及位於東北角的能源服務中心這三棟建築物組成。
北京凱迪拉克中心
佔地面積約31.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3萬平方米,分為地下三層和地上四層。由美國設計師直接參與設計,是國內 首家符合NBA標准 的多功能場館,可舉辦各類 體育 賽事及演唱會、會展等。
中國人民大學
簡稱人大,是教育部直屬高校,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位列國家首批「雙一流」、及「211工程、985工程」。
是一所以人文 社會 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由 林伯渠、吳玉章、董必武、徐特立、張雲逸 等人籌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簡稱北航,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211工程、985工程」。由當時的 清華大學 、 北洋大學 (今天津大學) 、 西北工學院 (今西北工業大學)、 廈門大學 、 華北大學工學院 (今北京理工大學)、 西南工業專科學校 (今重慶大學)、 四川大學 、 雲南大學 的航空院系合並組建。
國家游泳中心
又稱「 水立方 」「 冰立方 」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是北京為2008年夏季奧運會修建的主游泳館,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標志性建築物之一。
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期間,將轉換成「冰立方」作為 冰壺項目 的比賽場館,可容納觀眾約4600人。根據改造方案,「水立方」將成為 國際首個泳池上架設冰壺賽道的場館 。 輪椅冰壺 也將於2022年3月4日-13日在國家游泳中心舉行。
國家 體育 場
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南部,為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 體育 場 ,佔地20.4公頃,建築面積25.8萬平方米,可容納觀眾9.1萬人。
項目於 2003年12月24日開工建設,2008年3月完工,總造價22.67億元。在 2022年北京冬奧會 上將作為冰上項目場館。
國家會議中心
位於鳥巢和水立方之北,是一座八層樓、近400米的長形建築。
2008年奧運會 期間,國家會議中心四層6400平方米的大會議廳是擊劍比賽的預賽、復賽和決賽及現代五項的擊劍、射擊項目的比賽所在地。
殘奧會 期間,一層4800平方米的大宴會廳舉行了輪椅擊劍和硬地滾球比賽。
國家會議中心有大小不等的會議室100餘個,可同時接納 20000餘人 開會,滿足不同規模的會議、宴會、演出、新品發布、公司活動等多功能服務需求。
望京SOHO
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由世界著名建築師 扎哈·哈迪德 擔綱總設計師,是「 首都第一印象建築 」,被譽為「 北京最大的景觀式園林辦公 」。
望京SOHO總建築面積521265平米,地面以上392265平米,地面以下129000平米,項目由3棟集辦公和商業一體的高層建築組成。
北京歡樂谷
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於2006年7月29日開園。是 國家4A級 旅遊 景區 、 新北京十六景 和 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基地 。
北京歡樂谷佔地56萬平方米,分別由 峽灣森林、亞特蘭蒂斯、失落瑪雅、愛琴港、香格里拉、螞蟻王國和歡樂時光 七個主題區和位於愛琴港的 奇幻海洋館 、 歡樂世界主題漂流 組成。
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
成立於1988年5月16日,位於北京市南四環馬家樓橋南1.2公里處,京開高速公路(106國道)新發地北橋西側。
經過23年的建設和發展,現已成為 北京市交易規模最大的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 ,在全國同類市場中也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市場現佔地面積 1520畝 ,總建築面積近21萬平方米,有管理人員1700多名,總資產達40.6億元。
主要經營蔬菜、果品、種子、糧油、肉類、水產、副食、調料、禽蛋、茶葉等農副產品,是一處以蔬菜、果品、肉類批發為龍頭的 國家級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 。
北京香山國際高爾夫俱樂部
佔地2800畝,享有國際錦標級的27洞球場,設計寬闊流暢,首18洞球道全長7618碼,堪稱京城之最;擁有23萬 水域面積、大小沙坑118個,豪華會所12000 。
頤和園
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15公里,全園佔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頤和園世界文化遺產區面積是2.97平方公里), 水面約佔75% 。
它是以 昆明湖 、 萬壽山 為基址,以 杭州西湖 為藍本,汲取 江南園林 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 皇家園林博物館 」。
圓明園
始建於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佔地面積3.5平方千米, 建築面積 達20萬平方米,享有 一百五十餘景 。由 圓明園 及其附園 長春園 和 綺春園 組成,也叫圓明三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同治帝時欲修復,後因財政困難而被迫停止。八國聯軍之後,圓明園又遭受到軍閥破壞和匪盜打擊,終成一片廢墟。
北京大學
創立於1898年 維新變法 之際,初名 京師大學堂 ,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是 新文化運動 的中心和 五四運動 的策源地, 最早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 和科學、民主思想,是 創建中國共產黨 的重要基地之一。
清華大學
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校名「清華」源於校址「清華園」地名,是清政府設立的 留美預備學校 ,其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
1912年更名為 清華學校 。1928年更名為 國立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校園面積442.12公頃,建築面積287.64萬平方米。
首都國際機場
位於中國北京市東北郊,西南距北京市中心25千米,南距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67千米,為4F級國際機場,是中國 三大門戶復合樞紐之一 、環渤海地區國際航空貨運樞紐群成員、世界 超大型機場 。
機場建成於1958年,擁有三座航站樓,面積共計141萬平方米,機位共有314個,開通國內外航線252條。
古北水鎮
位於北京市 密雲區古北口鎮司馬台村 ,因位於古北口附近又有江南水鄉烏鎮風格而得名。
古北水鎮總面積9平方千米,集觀光游覽、休閑度假、商務會展、創意文化等 旅遊 業態為一體。
度假區內擁有43萬平方米的 明清及民國風格 的山地合院建築,包含4家主題酒店、10家精品酒店、28家民宿客棧、30餘家獨立餐廳、50餘處商鋪和10多個文化展示體驗區。
大運河通州森林公園
位於北京通州新城北運河兩側, 北起六環路潞陽橋、南至武窯橋 ,河道全長約8.6公里,左堤長8191米,右堤長3639米,總建設面積713公頃(約10700畝)。
其中水面面積約2500畝,綠化面積約8200畝,為 國家AAAA級 旅遊 景區 。構建了「一河、兩岸、六園、十八景」。建議遊玩2-5小時。
南海子公園
是 北京四大郊野公園之一 ,也是北京市最大的濕地公園,全部建成後總面積超過11平方公里。位於大興區東北部南五環南側、大興新城與亦庄新城之間,是北京落實城南行動計劃的第一個重大生態工程。
(不知道有沒有「綠森林公園」?)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位於中國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禮賢鎮和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之間。
北距天安門 46千米 、北距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67千米 、南距雄安新區 55千米 ,為4F級國際機場、 世界級航空樞紐 。
擁有76個近機位、147個遠機位,有4條運行跑道,航站樓面積78萬平米,航線179條。
北京野生動物園
位於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永定河畔的萬畝林中,是名副其實森林中的野生動物園。動物園距離市區約42公里,建有主題動物場、館80餘個。園區分為 自駕游覽區、步行游覽區、猛獸體驗區 三大動物游覽區。
周口店遺址
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鎮龍骨山,距離北京城約50千米,是中國舊石器時代的重要遺址。
1961年3月4日,周口店遺址被公布為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被列入 《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十渡風景區
位於北京市房山區西南,有著中國北方唯一一處大規模喀斯特岩溶的地貌。十渡風景區是 中國國家AAAA景區 和 中國國家地質公園 。2006年9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並授牌。
公園的申報成功,為北京增加了一處以自然景觀為主的 科技 型世界地質公園,也使北京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世界地質公園」的首都城市。
盧溝橋
位於北京市豐台區永定河,是北京市現存古老的 石造聯拱橋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六月始建。
1961年盧溝橋被公布為 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5年盧溝橋正式退役,1991年盧溝橋實現封閉管理。
北京園博園
佔地267公頃,園博湖佔地246公頃,總佔地513公頃,是一個集園林藝術、文化景觀、生態休閑、科普教育於一體的大型公益性城市公園。園區布局為「一軸、兩點、五園」,共有展園69個。2020年4月,北京園博園入選北京市 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 名單。
八達嶺長城
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明長城的一個隘口。八達嶺長城為 居庸關的重要前哨 ,古稱「 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 」。
史稱 天下九塞 之一,是萬里長城的精華,在明長城中,獨具代表性,自古以來就是通往山西、內蒙、張家口的交通要道。
明十三陵
總面積120餘平方公里,距離天安門約50公里。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共埋葬了 13位皇帝 、 23位皇後 、2位太子、30餘名妃嬪、2位太監。截止2021年,已開放景點有 長陵、定陵、昭陵、神路、康陵 。其中,康陵於2021年4月28日首次向遊客開放。
2. "五間六柱十一樓"的牌坊,其中"樓"是什麼意思
"五間六柱十一樓"的牌坊,其中"樓"是斗拱屋頂.
中國建築特有的一種結構。在立柱和橫梁交接處,從柱頂上加的一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叫拱,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斗。合稱斗拱.
斗拱,又稱枓栱、斗科、欂櫨、鋪作等 ,是鋒慧中國漢族建築特有的一種結構。在立柱頂、額枋和檐檁間或構架間,從枋上加的一層中兆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叫拱,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斗,合稱斗拱。
斗拱的產生和發展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代採桑獵壺上的建築花紋圖案,以及漢代保存下來的墓闕、壁畫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中國古典建築最富有裝飾性的特徵往往被皇帝攫為己有,斗拱在唐代發展成熟後便規定民間不得使用。
斗拱,是漢族建築上特有的構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翹、昂組成。 是較大建築物的柱與屋頂間之過渡部份。其功用在於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將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間接的先納至額枋上再轉到柱上。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帶紀念性的建築物,才有斗拱的安置。
斗拱使人產生一種神秘莫測的奇妙感覺。在美學和結構上它也擁有一種獨特的風格。無論從藝術或技術的角度來看,斗拱都足以象徵和代表中華古典的建築精神和氣質。斗拱中間伸出部仍叫做耍頭。雕著一個立雙式的青色龍頭。其兩旁的墊拱板雕半立體火焰珠一粒,象徵吉祥如意。成立於1953年的中國建築學會將抽象銀培答的斗拱作為會徽 。
3. 牌坊和樓牌有什麼區別啊
一、作用不同
1、牌坊:是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勛、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物。也有一些宮觀寺廟以牌坊作為山門的,還有的是用來標明地名的。
2、牌樓:最初用於旌表節孝的紀念物,後來在園林、寺觀、宮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
二、圓春梁起始時間不同
1、森談牌坊:起源於漢高祖時期,漢高祖規定祭天先祭靈星。橘運
2、牌樓:最早見於周朝。
三、形式特徵不同
1、牌坊:牌坊沒有"樓"的構造,沒有斗拱和屋頂。
2、牌樓:樓有屋頂,它有更大的烘托氣氛。
4. 老照片:民國時期的中國各地,來看哪座城市最繁華
一般說到民國,首先想到的就是貧窮落後,兵荒馬亂等,而這組圖片將展示一個民國的另一面。圖中是1929年時的沈陽(當時叫奉天),那時它還是一座城牆環繞的古城,日軍在城外其控制區域建立了新的鐵路運輸中心,站前有民國著名的連鎖旅館「悅來棧」。
1932年的上海,原本地處城西邊緣偏僻處的賽馬場和娛樂中心,已被零售業騰飛帶來的大廈圍城了孤島。 1932年大連火車站。在當時的東北,每天有大量人員物資經由大連港和 南滿鐵路運輸。
1933年的哈爾濱。洪汛期的哈爾濱會有幾個禮拜變成這樣。船夫門每天早枯友喚晨渡人沒凱出行,賺點零花錢,他們中既有 中國人也有俄羅斯人。
1934年的廣州,遠處是現代風格的建築,近處則是古老的小船。
1934年,廈門。渡頭擠滿了招攬生意的舢板和船夫,他們操著大嗓門,爭著送客人過海港。遠處可以看到鼓浪嶼上的外國人居住區。
1936年,北平。城北的城牆外有一片清靜的地方,這是一個放羊的好去處。
1937年,守衛北平城牆的中國機槍手。這些城牆有數百年的歷史,綿延約200公里,寬闊的頂端可告穗容幾輛汽車並排行駛。
1937年,廣州的牌樓。1927年一場大火後,許多有數百年歷史的老建築被拆掉了,給寬馬路和現代樓宇讓路。這些牌樓之所以還在,是因為有些外國人向市 *** 請願將其保留。
1937年,上海外灘。江畔大道沿線有許多氣派的國際商業建築,水濱有碼頭和海關。這里後來曾遭到日軍飛機轟炸。
1937年,北平。雙峰駝是北平的一種主要交通工具,可以從周邊鄉村運送煤和糧食,也可以遠到蒙古一帶進行貿易。石頭雕成的牌樓,是中式景觀中常有的特徵。
1938年,南京 明孝陵。這里是 朱元璋及馬皇後的陵墓,據說能把石塊扔到石像背上不跌落的人會交好運。
5. 中國古代十大牌坊
1、歙縣棠樾牌坊群,中國十大牌坊之首,位於安徽省歙縣鄭村鄉棠樾村。
2、國子監琉璃牌坊,是全國唯一一座專門為教育而設立的牌坊,修建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
3、孔林牌坊,矗立在曲阜城北門至孔林的神道中段,建於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清雍正十年(1732)重修。
4、須彌福壽之廟牌坊,位於承德避暑山莊的北邊,琉璃牌樓是廟里前後的分界線。
5、靈壽透雕石牌樓,位於河北省靈壽縣城北關西街,建於明崇禎十四年。
6、普陀宗乘之廟琉璃牌坊,為乾隆時期盛行的三間四柱七樓樣式,正中匾碼亮額上刻有普門應現四字,為乾隆御筆,意思是普度眾生之門。
7、內江牌坊群,分布在四川省隆昌縣城北關和南關,均置街尾,遙相呼應輪模拿。
8、五台山龍泉寺石牌坊,位於山西省五台縣台懷鎮九龍崗山腰。該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歇山頂,精雕細刻,惟妙惟肖,工藝繁密,為牌坊中的精品之作。
9、古隆中石牌坊高約六米,長約十米,其建造材料為青石開臘搭榫組裝而成。
10、大三巴牌坊,位於澳門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是1637年竣工的聖保祿大教堂的前壁,雕刻精細,巍峨壯觀。
6. 古代經商用什麼碑檐
前些天,去朋友家辦事。原計劃辦完正事之後,在周邊就近尋訪聞喜縣所屬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剛出村口,一群古色古香傲然挺立的石質牌坊碑樓隨即映入眼簾。
竊喜之餘,趕緊忙著拿出照相機不停地拍照。也顧不得所建碑樓的先後順序,更不知主人的輩分高低,甚至於他們之間有什麼關系,還是先「睹」為快。
一座高大的派褲橋石牌坊坐北朝南立於道路中間,五座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碑樓分列在東西兩側。氣勢雄偉,頗為壯觀。
拍照之後,仔細觀看碑文。又詢問當地村民。方知該牌坊、碑樓系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郭家莊村仇氏家族在清朝同治、光緒年間所立。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輩分最高的是仇毓鏡。碑樓位於距牌坊百米開外的最北面,坐東朝西。和其它單檐歇山頂的碑樓不同,它是十字歇山頂。而且碑樓前面兩側增加了呈八字形狀的石屏。石屏上加蓋小樓,碑樓前還有上蹲石獅的立柱。碑樓上方有「聖旨」牌匾。
所立之碑為「覃恩奉政大夫,湖北黃州知府同知,岐亭清軍水利司,純攔鄉飲正賓,秦寶仇公神道碑」,建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
建造時間最早的是仇毓鏡之子仇秉仁、仇存仁、仇懷仁兄弟的德行碑。位於牌坊北邊,同樣是坐東朝西的三室碑樓。
裡面三通石碑由北向南依次分別為「誥贈鹽課司提舉仇季公藏真德行碑」、「誥贈黃州岐亭清軍府仇長公靜堂德行碑」、「例贈布政司理問仇仲公操齋德行碑」。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
建造規模最大的是仇毓鏡之孫仇嘉績、仇嘉謨、仇嘉樂、仇嘉猷、仇嘉會的神道碑和德行碑。坐西朝東,三室五通碑,建於清光緒二年(1876年)。
再往南邊的兩座單室碑樓分別是趙太君節壽碑和薛太君節孝碑。趙太君為仇存仁之夫人,薛太君為仇嘉績夫人,二人這婆媳關系。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
石牌坊是仇嘉謨奉旨為其母孫宜人所建的貞節牌坊。青石仿木結構,四柱三門三層。上有聖旨牌匾,中嵌刻有「絲綸煥」三字的華匾,其下是「節孝坊」三字,並刻有聖旨「誥授奉直大夫提舉仇嘉謨之母孫宜人建坊」。建於清光緒年間。孫宜人與趙太君是妯娌關系。
在當時富甲一方的仇氏家族建造如此豪華精緻的牌坊與碑樓,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顯赫的政治地位是難以辦到的。
據碑刻記載,仇家當年在四川經商,生意做大後納款捐官。先後捐授2個五品,3個六品。在聞喜一帶稱得上是名門望族。
仇家與清末戊戌六君子當中的楊深秀為姻親,其中仇嘉績神道碑為楊深秀手書。足見仇氏家族當時的聲望與實力。
仇氏家族在聲名顯赫之後,據傳,能夠修橋鋪路塵猛,賑災濟困,在遭受流寇襲擾時,能率領子弟奮力抵禦,保護村民。這在當時難能可貴而獲得贊譽。
不管怎麼說,能夠較為完整地保存下來這樣一組石質牌坊與碑樓,使傳統的建造工藝、雕刻藝術和歷史文化得以傳承,實乃幸事。
我,林間泉韻。愛好文學,喜歡攝影。遊走於山川水澤,漫步在庭堂院落。鍾情古文化,融入新時代;擁抱大自然,記錄小情感。
牌坊的歷史源遠流長,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
"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詩·陳風·衡門》
作為一種紀念性的建築,牌坊主要由石、梁、坊、樓幾部分組成。形式有一間兩柱、三間四柱等,也有大者能達到七間。在陵墓、祠堂、衙署、園林等地方都能見到。甚至在街旁、里坊、路口也存在。按照功能一般分為標志坊、功德坊和節烈坊。
1.浙江寧波橫省石牌坊 / 南宋—元
橫省石牌坊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石牌坊,約建於南宋至元代期間。
石牌坊為二柱一間一樓結構,單檐歇山頂,垂脊飾獸,博風飾懸魚,翼角起翹,兩鴟尾佚,有宋式瓦當紋。鋪作為雙抄單下昂,昂為琴面昂。額枋陰面左右高浮雕門樞,陽面中間對稱陰刻「七朱八白」。柱腳直接插入土中,無柱座,又無夾桿石,表現出明顯的木牌坊特點。
2.山東曲阜孔廟金聲玉振坊 / 明
金聲玉振坊是進入孔廟的第一座牌坊,明嘉靖年間修建,是一座三間四柱沖天式石坊。石坊八角八面柱,前後有石抱鼓夾抱,柱頭雕蓮花座,其上圓雕神獸「朝天吼」。兩側坊額淺雕雲龍戲珠,中間坊額所雕 「金聲玉振」 四個大字是對孔子禮樂思想的褒揚。
3.浙江樂清南閣牌樓群 / 明
南閣牌樓群位於浙江省樂清市仙溪鎮南閣村,原有七座,現存五座。這些牌樓建於明正統四年至嘉靖二十三年(1439—1544),為頌揚章綸及其子孫的功名而立。其結構、形制相似,均為單開間三樓懸山式,分心用六柱,除中柱和台座為石構,其餘均為木構。
「尚書」牌樓體量最大,坊柱採用收分、側腳、柱頭卷殺等做法,符合宋《營造法式》。其中的異形斗栱、異形梁和插拱造等,具有浙南特徵。
4.安徽歙縣(原徽州府)許村雙壽承恩坊 / 明
據說徽州地區原有牌坊一千多座,現在還存有一百多座,因此被譽為「牌坊之鄉」。
雙壽承恩坊建於明隆慶二年(1568),是一座四柱三間五樓式石牌坊。坊直柱、下坊、檐板和明間柱前後的四隻奔獅等構件為花崗岩,其他花板、梁枋等雕刻構件為砂岩,這些石雕是徽州石雕的重要組成部分。
5.山西太原晉祠對越坊 / 明
木牌坊是牌坊中出現最早的形式,之後又出現了石牌坊和琉璃牌坊等。
對越坊就是一座木牌坊,位於晉祠中軸線上的金人台西,建於明萬曆四年(1576)。牌坊上的匾額由明代書法家高應元所題。「對越」語出《詩經·周頌·清廟》,「對越在天」一句秉文之德,意為報答宣揚祖先的高尚功德。
6.安徽黃山徽州方氏宗祠坊 / 明
方氏宗祠坊位於安徽黃山市徽州區的潛口民宅內,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牌坊原位於黃山市徽州區的羅田村。1982年,為集中保護明代徽派建築,遷至潛口。
石坊四柱三間五樓,以白麻石雕琢砌築,通體遍飾高浮雕。這座牌坊頂端的「龍鳳榜」處沒有題字,只雕刻著一隻齜牙咧嘴的「鬼」。它右手拿著一支筆,左手握著一個「權」,腳邊有一方形斗,「鬼」和「斗」合起來是「魁」字,表達了立牌坊者期望家族後代蟾宮折桂、大展宏圖的朴實心願。
7.安徽歙縣許國石坊 / 明
許國石坊建於明萬曆十二年(1584),仿木結構,形制罕見。石坊平面呈「口」字形,由前後兩座三間三樓和左右兩座單間三樓四面圍合而成,其間立有八根通天柱。石坊遍布雕飾,不但圖案雅緻細膩,並且代表了明代梁枋彩畫的一種模式。石坊前後左右都有題額和匾額。
所有題字都是館閣體,是明清時期因制度而形成的考場科舉通用字體。
8.福建漳州尚書探花坊 / 明
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香港路雙門頂和岳口街有四座石坊,人們統稱為「漳州石坊」,均為三間五樓十二柱式樣,以青白石相間建造,樓頂置魚形脊飾。其中,尚書探花坊是一座雙門頂石坊,建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正樓的匾額兩面分別刻有楷書「尚書」「探花」。
9.江西進賢理學名賢坊 / 明
位於江西省進賢縣七里鄉羅源陳家村的理學名賢坊,建於明崇禎十年(1637),是一座四柱三間的木坊。坊四柱前各有石獅一對,背靠木柱,穩固牌坊。坊從穿枋上始為「米」字形斗栱結構,長條木料斜交叉疊放而成,木料下短上長,從而形成輕快的坊檐,再收縮成廡殿式坊脊,上蓋灰瓦。坊脊正中呈烏紗帽形,十分少見。
10.安徽歙縣豸綉重光坊 / 明
字牌是牌坊上用來題寫或雕刻文字的板面。牌坊具有的意義通過字牌的內容傳達。豸綉重光坊位於歙縣城內北大街,建於明崇禎年間(1628—1644)。石坊為二柱一間三樓,形制簡朴,額枋上鐫楷書「豸綉重光」。
11.山東桓台四世宮保坊 / 明
四世宮保坊位於桓台縣新城鎮,磚石結構,建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坊身上部有「聖恩」牌,四周垂花朵朵,斗栱密集,四周飾以華美的磚雕。次間額枋浮雕麒麟花卉,立柱上雕刻人物。
12.山西翼城石四牌坊 / 明
石四牌坊為四柱三樓青石結構,平面方形,坊下四面可以通行。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清乾隆、民國年間屢有修葺。石四牌坊雕刻精美,採用圓雕、鏤空雕、平雕等各種雕刻手法,將人物、鳥獸、花卉等紋樣不落俗套地飾於石柱、額枋上。
13.安徽歙縣棠樾牌坊群 / 明—清
棠樾牌坊群是徽州牌坊中最具氣勢的一組。七座牌坊彷彿從農田「拔地而起」,都是三間四柱三樓石坊,雕飾較少,其中五座為沖天式。
棠樾牌坊群結構布局採用嚴格的中軸對稱手法,七座牌坊按「忠」「孝」「節」「義」「節」「孝」「忠」排列,讓人無論從哪一頭開始,都能按順序看到「忠」「孝」「節」「義」的倫理道德觀念。
14.四川隆昌石牌坊 / 明—清
隆昌石牌坊位於四川省隆昌縣金鵝鎮,建於明弘治九年至光緒三年(1496—1877)。現存牌坊 17 座,主要的 13 座分布在縱貫縣城的古驛道上。這些牌坊多為四柱三門青石雕花仿木結構,氣勢雄偉、雕刻精美。
15.甘肅張掖會館牌坊 / 清
張掖會館包括張掖山西會館與張掖民勤會館。這兩所會館建築融祠廟、民居、戲樓建築為一體。圖中是一座四柱三門歇山頂式木牌坊,正樓大,左右次樓小。額坊之上,斗栱層疊壘砌,坊頂青瓦覆蓋。整座牌坊氣勢雄偉,厚重沉穩。
16.河北遵化清東陵龍鳳門牌坊 / 清
河北遵化清東陵順治孝陵的神道上有三座並列的龍鳳門牌坊。除了有通常牌坊所具有的柱、坊之外,上部雕飾火焰石。據說,雕刻火焰象徵逢凶化吉。現存的明清帝王陵墓中,這樣的雕飾十分常見。
17.河南開封山陝甘會館木牌樓 / 清
山陝甘會館位於河南省開封市龍亭區徐府街北側,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6)。戲樓對面有一座木牌坊,為三間六柱五樓不出頭式。主樓高聳,次樓略低。主樓上部檐坡鋪綠琉璃瓦,正脊浮雕琉璃牡丹,中間置一方亭,兩側一獅一象,鴟尾劍把上東書「日」,西寫「月」。牌樓正中南懸「大義參天」匾額。
18.四川仁壽雙堡牌坊 / 清
雙堡牌坊位於四川省仁壽縣雙堡鄉牌坊村。兩坊分別建於清光緒七年(1881)和光緒八年(1882),南北相對,保存完好。兩坊均為「節孝坊」, 建造風格略同,四柱三間三重檐歇山頂式石牌坊,正中屋面築寶瓶式坊頂,石柱前後分立八尊鎮門獸。牌坊通體雕琢,內容為戲劇和民間故事。二號坊的坊頂已毀。雙堡牌坊雕刻優美,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19.河南社旗山陝會館石牌坊 / 清
社旗山陝會館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至光緒十八年(1892)才竣工。據載,修建會館曾「運巨材於楚北,訪名匠於天下」。
石牌坊集合我國傳統石雕技法於一身,運用了圓雕、透雕、浮雕、平雕等技法。其鏤雕之精巧,內容之豐富,堪稱絕品。
20.山西介休太和岩牌樓 / 清
太和岩牌樓為原真武廟(已毀)門前牌樓,位於介休市義安鎮北辛武村東。據牌樓題記載,建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該牌樓為四柱三樓,歇山頂式。牌樓建於石砌束腰須彌座上,通體由黃、綠、藍琉璃構件搭套安裝而成。
21.廣東德慶悅城龍母祖廟石坊 / 清
悅城龍母祖廟始建年代無可考,清順治、咸豐年間均有重修。該廟繼承我國古代建築藝術傳統,同時吸收西方建築藝術精華,設計獨特。廟中的石牌坊為三間四柱五樓結構,其上浮雕戲曲人物,栩栩如生。
22.河北承德普陀宗乘廟琉璃牌坊 / 清
普陀宗乘廟為承德外八廟中規模最宏大的一座,大膽採用不對稱布局,依山就勢,氣勢磅礴。琉璃牌坊盛行於清代,普陀宗乘廟的琉璃牌坊採用當時最常見的四柱三間七樓形式,裝飾以黃色、綠色等明艷色調的琉璃磚,檐枋下有「龍鳳牌」。
23.山西陽城皇城村石坊 / 清
皇城村是清康熙皇帝的老師、《康熙詞典》總閱官陳廷敬的故里。陳氏牌坊是一座四柱三間三樓的石坊,用六道橫枋劃分出17 塊題刻匾額。牌坊正樓主牌為「冢宰總憲」,邊樓分刻「一門衍澤」與「五世承恩」,其餘均為家族中歷代出任官職的族人的職務與姓名。此坊是國內已知的牌坊中題刻最多的牌坊。
24.四川雅安節孝總坊 / 清
節孝總坊位於雅安市區青衣江畔。牌坊主體由青磚砌成,其在各個升級間鑲嵌紅砂石,上刻牌坊名和人名等。在牌坊各層的各個翹角或邊緣上,陪襯著灰泥雕塑鑲嵌著瓷片。
這種磚雕結合了陶的製法,展現了清中晚期精湛的制陶和磚雕工藝。
25.北京頤和園眾香界牌坊 / 清
與北方大多數琉璃牌坊造型相似,位於頤和園的眾香界牌坊呈三間四柱七樓樣式。紅牆上開三券門,貼琉璃磚飾,中央留有漢白玉的題名字碑。牌坊形成了紅牆、白券與黃綠琉璃的對比,顏色明艷,繁簡得當。
26.雲南建水文廟洙泗淵源坊 / 清
建水文廟始建於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後經歷代多次擴建增修,是雲南文廟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文廟中的洙泗淵源坊是一座五間三門木石結構的牌坊。牌坊東西兩側為兩幅龍鳳磚雕影壁。
27.北京國子監牌坊
國子監始建於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明、清兩代都曾進行大規模的修繕,清乾隆時期達到鼎盛,光緒二十六年(1900)停辦。
國子監是元、明、清三朝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
國子監街的東、西口各有一座木牌坊,兩柱沖天帶跨樓式,額枋上書「國子監」三個字。
28.北京頤和園雲輝玉宇牌樓
萬壽山前山中部,從雲輝玉宇牌樓起,經排雲門、排雲殿、佛香閣和智慧海,逐次高升,成為頤和園中最壯觀的主體建築。
「雲輝玉宇」牌樓也是園內最大的一個牌樓,四柱三間七樓,其含義為彩雲與華麗的建築相互輝映。
29.澳門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位於澳門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是聖保羅教堂的遺跡,因為它的形狀與中國傳統牌坊相似,所以取名為「大三巴碑坊」。大三巴牌坊建築上各種雕像栩栩如生,體現了東西方藝術風格的交融。
30.山西五台山龍泉寺石牌坊 / 民國
龍泉寺石牌坊建於民國時期(1912—1949),四柱三間,歇山頂式,中高旁低,呈八字形。石牌坊頂部仿樓而建,分上下兩層。石坊以白石雕刻,題材涉及飛龍、獅、花卉、山水、卷草等,復雜繁多,且全部為透雕。其中飛龍數目達 96 條之多,是國內雕飾最繁多的實例。
以上圖片均來自2023年《營造歷》
7. 牌樓怎麼畫簡單又漂亮
牌樓這樣畫簡單又漂亮:
1、使用鋼筆畫出牌樓的基本結構,重點繪制上下兩層的屋檐,再畫出三個燈籠分布在牌匾上面,完成兩側大門的細節繪制。
8. 歷史最悠久的牌樓是什麼
據考察分析,牌坊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詩經》編成於春秋時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由此可以推斷,「衡門」至遲在春秋中期就已出現。衡門是什麼呢?當時是以兩根柱子架一根橫梁的結構存在的,舊稱「衡門」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牌坊的老祖宗。在組合的建築群落中,牌樓雖屬於起點綴作用的裝飾品,但也相當於「門面」;書要封面人要臉,牌樓就是街道或建築群的身份證。牌樓是中國建築的文化符號,清末訪問過北京的美國社會學家羅斯在其《變化中的中國人》一書中寫道:「只要有石頭的地方,沿途你就會看到一些橫跨主路的紀念性拱門。這些建築就是經過官方許可後建立的名聞遐邇的『牌樓』。」
廣西已發現的最古老木質牌樓——燕窩樓,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整座牌樓不用一根釘,由324根榫木卯裝而成。
燕窩樓又稱燕子門樓,位於距桂北重鎮全州縣城以北約16公里遠的永歲鄉石頭崗村,原是永歲鄉石崗村的蔣氏宗祠。牌樓始建於明代弘治乙卯年(公元1496年)。現存門樓由石崗村明代工部侍郎蔣淦親自主持設計,於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動工,總建築面積446平方米,主建築有牌樓、門樓、祠堂(分上、下殿),於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建成,全是木質結構。
其中牌樓高12米,寬8米,上4層,下3層。整座牌樓不用一根釘,由324根榫木卯裝而成。因牌樓上的如意斗拱形似「燕窩」而得名。牌樓上的梁枋、雕刻、彩繪,工藝非常精緻,是廣西區內發現最早的帶有如意斗拱的木質牌樓,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1993年被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門樓的兩邊有一副由明東閣大學士葉向高書寫的檻聯:「累朝榮蔭家聲遠;歷代科名世澤長。」
奇特的是,這門樓上,還常有燕子來這里安家,在這里飛進飛出,讓這「燕子門樓」更加名副其實。
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市一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其中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至今有600多年歷史。2009年6月10日,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在北京揭曉,海口騎樓老街榜上有名。海口騎樓老街以其唯一性、獨特性榮獲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