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有中國古代和近代船隻的圖片
中國古代造船技術曾取得過巨大成就,若干方面領先於世界。龍骨裝置、水密艙結構、可行七面風的使帆技術、防搖設施、鉛垂探水、指南針導航、舵的設置及其與風帆的配合使用等等,都比其他國家先行一步,對世界造船業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木帆船
Ⅲ 中國古代四大船分為哪四類
中國古代四大船分:黃海的平底「沙船」、福建的尖底「福船」、廣東的「廣船」和浙、閩、廣快速「鳥船」。
1、沙船
沙船是中國古代用於航海的一種防沙平底木船。出現於唐代。首先在今江蘇崇明一帶使用。宋代稱「防沙平底船」。元代稱「平底船」。明代通稱為「沙船」。
10世紀初,中國沙船遠航到爪哇。15世紀鄭和七次下西洋,有大隊的沙船隨航。沙船載重量,小的250—400噸,中等500—800噸,元代海運大沙船達1200噸以上。清道光 (1821—1850)時上海沙船約3000艘,估計當時全國共有10000艘以上。
2、福船
福船,又稱福建船、白艚,是中國古帆船的一種。
福船是一種尖底海船,以行駛於南洋和遠海著稱。明代一種巨型戰船。明代水師以福船為主要戰船。古代福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首尾高昂,兩側有護板。
全船分四層,下層裝土石壓艙,二層住兵士,三層是主要操作場所,上層是作戰場所,居高臨下,弓箭火炮向下發,往往能克敵制勝。福船首部高昂,帶有堅強的沖擊裝置,乘風下壓能犁沉敵船,多用船力取勝。福船吃水四米,是深海優良戰艦。
鄭和下西洋船隊的主要船舶叫寶船,它採用的就 明代福船是福船這種適於遠航航行的優秀船型.
3、廣船
廣船,又稱廣東船、烏艚,是中式帆船的一類,大小相當於福船,廣船以鐵力木所造,其堅固程度高於由松杉所造的福船,若廣船與福船在海中相撞,福船會被撞碎。
然而廣船造價為福船的兩倍,修理也只能用鐵力木,但耐用程度亦較好,也比較耐蟲蛀。廣船形制下窄上寬狀若兩翼,在裏海則穩,在外洋則動搖。於浪漕中起伏盪漾導致火器未必能中。
4、鳥船
鳥船是浙江沿海一帶的海船,其特點是船首形似鳥嘴,故稱鳥船,古代浙江人認為是鳥銜來稻穀種子,才造就了浙江的魚米之鄉,所以把船頭做成鳥嘴狀。由於鳥船船頭眼上方有條綠色眉,故它又得名綠眉毛。
(3)有多少個古代船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帆船首初於文獻出現是在漢朝的《南州異物志》。根據該書描述,漢朝中國帆船船當時設計四個風帆,並不直接迎風,而是橫向且稍傾斜地面對迎風面。
這樣能夠使船隻即使在逆風的情況下仍然能夠高速前行,無需像西方帆船一般降帆。在帆的材質方面,則是使用竹竿加強的「硬篷」。當時最大的船長達20米,寬10即可容納700人左右或260噸以上貨物。
經過宋朝與元朝改進後,中國帆船於15世紀-17世紀中,大量於中國近海出現。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特使鄭和船隊改良此類船隻遍游東亞與南亞,甚至遠達非洲。另外有證據顯示,當時的中國帆船,長約一百多米,寬度約五十多米,並稱為寶船。
18世紀後,作為民間運輸的中國帆船仍為平底船,舵位於尾部的正中間。中國帆船兩端用木板封死,船底為矩形的中空盒子,船內有多道防水措施。大小則為長約12米,寬約4米,高約1米半。這種船甚至應用到1920年代。
Ⅳ 普通的古代的輪船結構
漢朝既有4層艙室的巨型樓船,也有200斛以下的艇。
戰船是槳船,分上下兩層,上層為戰士,下層為槳手。中國古代為作戰目的製造或改裝的武裝船舶。一般可分為大、中、小3種類型。大型的是主力戰船,稱為「艦」或「樓船」,有2層、3層、4層,甚至4層以上甲板的。中型的是用於攻戰追擊的戰船,如「蒙沖」、「先登」等。小型的是用於哨探巡邏的快船,如「遊艇」、「赤馬舟」等。
隋朝楊素造「五牙」大艦,起樓5層,高100餘尺(約合29.5米),能容戰士800人,有6個拍竿,高50尺(約合14.76米),用以擊碎敵船。唐朝的海鶻船是模仿海鳥而創制的海船,兩側有浮板,具有良好的穩定性,以適應海上作戰的要求。唐朝還發明了車船(輪槳船)。
(4)有多少個古代船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人可能是中古時代最偉大的船隻製造者。著名的中國舢舨長久以來就比西方的任何種類船隻都優越。
它結合了裝載的空間、航海能力和適航性。1405年,中國的艦隊司令鄭和建立了一個二萬五千人的龐大海軍,並探索了大部份的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國的統治者並不重視這項功業和過程所發現的事物,這些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隻竟然被擱置在岸灘上,任其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