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擺放茶具的圖片
茶具的擺放:
茶具的擺放方法通常於茶具的擺放要布局合理,實用、美觀,注重層次感,有線條的變化。 擺放茶具的過程要有序,左右要平衡,盡量不要有遮擋。
茶具擺放如果有遮擋,則要按由低到高的順序擺放,將低矮的茶具放在客人視線的最前方。為了表達對客人的尊重,壺嘴不能對著客人,而茶具上的圖案要正向客人,擺放整齊,如圖所示。
拓展資料:
茶具的保養:
1、徹底將內外洗凈
無論是新壺還是舊壺,養之前要把壺身上的蠟、油、污、茶垢等清除干凈。
2、切忌沾到油污
紫砂壺最忌油污,沾一後必須馬上清洗,否則土胎吸收不到茶水,全留下油痕。
3、泡茶
泡茶次數越多,壺吸收的茶汁就越多,土胎吸收到某一程度,就會透到壺表發出潤澤如玉的光芒。
4、擦與刷要適度
壺表淋到茶汁後,用軟毛小刷子,將壺中積茶銷銷刷洗,用開水沖凈,再用清潔的茶巾稍加擦試即可,切忌不斷地推搓。
5、使用後清理晾乾
泡茶完畢,要將茶渣清除干凈,以免產生異味,又需重新整理。
B. 國寶茶具有哪些以及茶具的介紹
1、杭州龍井
龍井,本是一個地名,也是一個泉名,而現在主要是茶名。龍井茶產於浙江杭州的龍井村,歷史上曾分為「獅、龍、雲、虎」四個品類,其中多認為以產於獅峰的老井的品質為最佳。龍井屬炒青綠茶,向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著稱於世。好茶還需好水泡。「龍井茶、虎跑水」被並稱為杭州雙絕。虎跑水中有機的氮化物含量較多,而可溶性礦物質較少,因而更利於龍井茶香氣、滋味的發揮。沖泡龍井茶可選用玻璃杯,因其透明,茶葉在杯中逐漸伸展,一旗一槍,,上下沉浮,湯明色綠,歷歷在目,仔細觀賞,真可說是一種藝術享愛。
2、蘇州碧螺春
產於江蘇吳縣太湖之濱的洞庭山。碧螺春茶葉用春季從茶樹採摘下的細嫩芽頭炒制而成;高級的碧螺春,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萬個,足見茶芽之細嫩。炒成後的干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此茶沖泡後杯中白雲翻滾,清香襲入,是國內著名的名茶,常被作為高級禮品。
3、黃山毛峰
產於安徽黃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雲谷寺、松谷庵、吊橋閹、慈光閣及半寺周圍。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雲霧多,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茶樹得雲霧之滋潤,無寒暑之侵襲,蘊成良好的品質。黃山毛峰採制十分精細。製成的毛峰茶外形細扁微曲,狀如雀舌,香如白蘭,味醇回甘。黃山名茶眾多,除毛峰外,還有休寧的「屯綠」,太平的「猴魁」,歙縣的「老竹大方」等等,都各具特色,膾灸人口。
4、廬山雲霧
產於江西廬山。號稱「匡廬秀甲天下」的廬山,北臨長江,南傍鄱陽湖,氣候溫和,山水秀美十分適宜茶樹生長。廬山雲霧芽肥毫顯,條索秀麗,香濃味甘,湯色清澈,是綠茶中的精品。
5、六安瓜片
產於皖西大別山茶區,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品最佳。六安瓜片每年春季採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此茶不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極強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聞龍在《茶箋》中稱,六安茶入葯最有功效,因而被視為珍品。
6、恩施玉露
產於湖北恩施。湖北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很著名,現仍是我國的重要產茶省份。恩施玉露是我國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一種蒸青綠茶,其製作工藝及所用工具相當古老,與陸羽《茶經》所載十分相似。恩施玉露對採制的要求很嚴格,芽葉須細嫩、勻齊,成茶條索緊細,色澤鮮綠,勻齊挺直,狀如松針;茶湯清澈明亮,香氣清鮮,滋味甘醇,葉底色綠如玉。「三綠」(茶綠、湯綠、葉底綠)為其顯著特點。日本自唐代從我國傳入茶種及制茶方法後,至今仍主要採用蒸青方法製作綠茶,其玉露茶製法與恩施玉露大同小異,品質各有特色。
7、白毫銀針
這是一種白茶,產於福建北部的建陽、水吉、松政和東部的福鼎等地。白毫銀針滿坡白毫色白如銀,細長如針,因而得名。沖泡時,「滿盞浮茶乳」,銀針挺立,上下交錯,非常美觀;湯色黃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由於製作時未經揉捻,茶汁較難浸出,因此沖泡時間應稍延長。白茶味溫性涼,為健胃提神,祛濕退熱,常作為葯用。在港澳地區,零售商店常將少許白茶拼配進其他茶類,以提高其檔次,進而獲取商業價值。
8、武夷岩茶
產於福建崇安縣武夷山。武夷岩茶屬半發酵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主要品種有「大紅袍」、「白雞冠」、「水仙」、「烏龍」、「肉桂」等。武夷岩茶品質獨特,它未經窨花,茶湯卻有濃郁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回味無究。18世紀傳入歐洲後,倍受當地群從的喜愛,曾有「百病之葯」美譽。
9、安溪鐵觀音
產於閩南安溪。鐵觀音的製作工藝十分復雜,製成的茶葉條索緊結,色澤烏潤砂綠。好的鐵觀音,在製作過程中因咖啡鹼隨水分蒸發還會凝成一層白霜;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飲,先聞香,後嘗味,頓覺滿口生香,回味無究。近年來,發現烏龍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後,鐵觀音更風靡日本和東南亞。
10、普洱茶
產於雲南西雙版納等地,因自古以來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是採用綠茶或黑茶經蒸壓而成的各種雲南緊壓茶的總稱,包括沱茶、餅茶、方茶、緊茶等。普洱茶的品質優良不僅表現在它的香氣、滋潤,滋味醇厚,主要供藏族同胞飲用。普洱茶的呂質優良不僅表現它的香氣、滋味等飲用價值上,還在於它有可貴的葯效,因此,海外僑泡和港澳同胞常將普洱茶當作養生妙品。
在其他的「中國十大名茶」說法中,一般常見到的有產於安徽屯溪等地的「屯綠」、產於安徽祁門縣的「祁紅」、產於雲南的「滇紅」等
C. 整套茶具圖片大全茶具名稱
整套茶具圖片大全茶具名稱
整套茶具圖片大全茶具名稱,生活中不少人都是比較喜歡喝茶的 ,而且泡茶可以很簡單,一壺一杯就可以享受茶的魅力,泡茶也可以很講究,一桌講究的茶席更能為喝茶增添幾分味道,下面看看整套茶具圖片大全茶具名稱。
整套茶具圖片大全茶具名稱1
1、茶具套裝泡茶器:泡茶器的定義是只要能泡出茶來的器具,分別是茶壺、蓋碗等。
2、茶具套裝煮水器:鐵壺、泥壺、爐等。
3、茶具套裝茶葉罐:材質有陶瓷、玻璃、金屬,其中密封保鮮效果最好當屬金屬純錫制茶葉罐。
4、茶具套裝茶海:又稱茶盅或公道杯。形狀似無柄的敞口茶壺。因烏龍茶的沖泡非常講究時間,就是幾秒十幾秒之差,也會使得茶湯質量大大改變。
5、茶具套裝茶慮:過濾茶葉罐碎末的器皿。
6、茶具套裝茶盤:又稱茶船就是盛放茶壺、茶杯、茶道組、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形狀可方可圓或作扇形。
7、茶具套裝茶道配件:茶夾、茶刀、茶荷、茶針等,統稱茶道六君子,組合方式可以根據需求不同,做不同搭配。
8、茶具套裝輔助用具:茶洗、杯托、茶席、壺承、茶巾。
01茶杯
茶杯的種類、大小應有盡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來更流行邊喝茶邊聞茶香的聞香杯。根據茶壺的形狀、色澤,選擇適當的茶杯,搭配起來也頗具美感。為便於欣賞茶湯顏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內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淺色。對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適,"入口"順暢。
02茶漏
茶漏則於置茶時,放在壺口上,以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
03蓋碗
蓋碗或稱蓋杯,分為茶碗、碗蓋、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於碗內,沖水,加蓋五~六分鍾後飲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沖一次。
04茶盤
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以盛接泡茶過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擺放茶杯的盤子,茶盤有塑料製品、不銹鋼製品,形狀有圓形、長方形等多種。
05茶則
茶則為盛茶入壺之用具,一般為竹製。
06茶挾
又稱茶筷,茶挾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生。
07茶巾
茶巾又稱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壺,於酌茶之前將茶壺或茶海底部銜留的雜水擦乾,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08茶針
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網(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
09煮水器
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風爐,目前較常見者為酒精燈及電壺,此外尚有用瓦斯爐及電子開水機。
10茶葉罐
儲存茶葉的罐子,必須無雜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馬口鐵、不銹鋼、錫合金及陶瓷。
11茶船
用來放置茶壺的容器,茶壺里塞入茶葉,沖入沸開水,倒入茶船後,再由茶壺上方淋沸水以溫壺。淋澆的沸水也可以用來洗茶杯。又稱茶池或壺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為:盛熱水燙杯、盛接壺中溢出的茶水、保溫。
12茶海
茶海又稱茶盅或公道杯。茶壺內之茶湯浸泡至適當濃度後,茶湯倒至茶海,再分倒於各小茶杯內,以求茶湯濃度之均勻。亦可於茶海上覆一濾網,以濾去茶渣、茶末。沒有專用的茶海時,也可以用茶壺充當。其大致功用為:盛放泡好之茶湯,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湯濃度相若,沉澱茶渣。
13茶匙
茶匙又稱茶扒,形狀像湯匙所以稱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壺內茶葉,茶葉沖泡過後,往往會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生,故皆使用茶匙。
整套茶具圖片大全茶具名稱2
聞香杯
細高身,陶瓷質,因為杯深口小,香氣不容易散失,而且由於沒有口唇沾染杯口,茶香格外純正,用來嗅聞留存杯底的茶香非常合適,常用於烏龍茶湯的聞香。台式烏龍茶中,聞香杯常和品飲杯配套使用。
品飲杯
各種材質的小杯,用壺和蓋碗泡好的茶湯,倒入小杯品飲,一般為三小口的量,所謂「三口一個品」。其中以品飲濃濃的工夫茶的小杯最小,僅半個乒乓球大;而品飲清淡的綠茶等的杯子可以適當大一點,會使人比較有滿足感;品飲普洱茶的杯子不但要適當大一點,杯壁還要厚實古樸一點,可以襯托普洱的凝重和粗獷。茶杯的內壁最好是素瓷,能比較好地襯托欣賞茶湯的色澤。
不同材質、款式、大小的杯子會對茶湯的滋味產生不同的影響,你如果用不同杯子來嘗試同一種茶湯就會感覺出其中細微的差別。
茶盅
陶瓷或玻璃質,泡好的茶先出湯注入此杯,既可以避免茶葉長時間浸泡在水中產生苦澀味,又可以使茶湯濃淡均勻,故又稱公道杯。最讓人賞心悅目的是玻璃的公道杯,透過杯壁欣賞清澈的茶湯,不管是一甌春水般的綠茶,還是亮麗的紅茶湯,都在品味前先滿足了人們「好色」的天性。
但多經一道公道杯,茶湯的溫度和滋味多少會有改變,所以有些老茶客寧願用「巡城」、「點兵」方式直接分茶。
公道杯在泡綠茶時,還可以作為泡茶前晾湯用。
茶杯托
墊放小茶杯的托,有各種材質。日常生活中許多信手拈來的東西都可以做茶杯托,比如舊時民間的糕餅模子,當中凹進去的部分正好無比妥帖地放上茶杯。
泡茶盤
又稱茶海茶池,泡茶時放置茶具時用,有各種材質。
如果是石材陶瓷等硬質材料,為避免不小心磕壞壺杯,可以在盤上墊上竹簾、麻布或者絲瓜絡。泡茶盤常分為兩層,上層可以漏水,下層則是積水的盤子,使用和清洗很方便。
奉茶盤
放置盛裝茶湯的杯子給客人奉茶時用的托盤,一般以竹木等輕巧材質做成,奉茶盤可以使你端著茶和茶點時,避免被茶湯燙著手的狼狽,顯得悠閑而從容。
水盂
傾倒廢水或茶渣等用,也可以在泡工夫茶時作為承接壺、蓋碗的容器,還可以用來作為茶席花器。可以用書房中的筆洗、廚房中的大碗代替。
茶濾
過濾茶渣,使茶湯清澈。初學者出湯時用茶濾很容易獲得清澈的茶湯,老茶客們則會發現,當你的心足夠靜、手足夠穩的時候,倒出的茶湯只有很少茶渣,「心有多靜,茶有多清」。這時你不妨省略掉茶濾,畢竟茶湯多經過一道茶濾,溫度、香味滋味多少會有些變化。
茶荷
素色淺碟,鑒賞干茶用。常用陶瓷製成,也可以剖開一節竹子,甚至截取一段大王椰的葉柄基部,簡單打磨一下,自製茶荷。
茶道具組
茶則、茶夾、茶漏、茶簪、茶撥常常一起裝在一個筒里,方便使用,稱為茶道具組。
茶則(匙):從茶罐中舀取茶葉用的器具。
茶夾:洗小杯時夾取杯子,或泡加料茶時夾取各種配料用。
茶漏:投茶時置於壺口,使茶葉方便入壺。
茶簪(茶針、茶通):通壺嘴用。
茶撥:把茶葉從茶荷中撥到茶壺或蓋碗中。
茶簪和茶撥可以合二為一:一頭尖的做茶簪用,另一頭做成寬扁形就可做茶撥用。
有時我們信手截取兩段青竹枝,很容易就代替了茶夾和茶撥。
杯夾:用它可便於將小杯子放入茶托,避免手碰到杯口。
整套茶具圖片大全茶具名稱3
茶具28件的名稱及圖片包括:茶盤、茶荷、茶則、茶匙、茶針、茶巾、茶葉罐、茶漏、茶夾、茶壺、茶桶、茶導、養壺筆、茶墊、茶寵、聞香杯、蓋碗、茶海(也就是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4個)、茶洗、茶勺、杯叉、煮水器。
茶匙:茶匙的形狀像湯匙,也因此而得名,其主要用途是挖取茶壺內泡過的茶葉,也可用於向茶罐內挖去干茶。由於茶葉沖泡過後會緊緊塞滿茶壺,而且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生,所以人們常使用茶匙。
茶荷:茶荷是將茶葉由茶罐移至茶壺的用具,除了置茶的功用,還具有賞茶功能。茶荷多數為竹製品,既實用又可當藝術品,一舉兩得。如果沒有茶荷時,我們也可以採用質地較硬的厚紙板折成茶荷形狀即可。
茶盤:用來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以盛接泡茶過程中流出或倒掉的水,也可以用作擺放茶杯的盤子,茶盤有塑料製品、不銹鋼製品,形狀有圓形、長方形等多種。
茶葉罐:儲存茶葉的罐子,最好密閉不透光,且沒有異味,常見的茶葉罐材質有馬口鐵、不銹鋼、錫合金及陶瓷等,因不同茶葉類型而酌情選用。
茶則:在茶道中,把茶從茶罐中取出置於茶荷或茶壺時,需要用茶則來置取。茶則現在多為銅、鐵、竹做材料加工。
養壺筆:外形像又短又粗的毛筆,筆把的造型多種多樣,多為竹木雕刻製成,可以用來刷養壺與茶寵。
茶巾: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壺,在酌茶之前將茶壺或茶船底部的水擦乾,也可擦拭滴落桌面的茶水。
茶寵:茶寵,亦是茶玩,多數使用紫砂泥製作,造型各異,增加泡茶的情趣。
茶夾: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人們還用它來夾著茶杯清洗,既防燙傷又干凈衛生。
茶漏:在置茶時將茶漏放在壺口上,以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
茶筒:盛裝茶具的器具,裡面放置茶匙、茶針、茶漏、茶夾、茶則。
煮水器:煮水的茶具,品種樣式較多,可根據具體情況購買。
茶針: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網,以便水流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