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樁基工程有幾種樁
兩種。
如果按照基礎力原理來劃分,有兩種,一種就是摩擦樁,還有一種屬於承載樁。如果按照施工的方式來劃分,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預制樁,將已經澆築好的鋼筋混凝土樁直接打入到地下,一種是現場澆築的。如果按照大小來劃分,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分別小樁,中樁和大樁,當樁基直徑超過80厘米,就屬於大樁了。
樁基礎施工注意事項
一定要戴好帽子並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持證上崗,這樣才符合操作要求,同時對於需要使用的設備應當進行全面的檢查,如果發現故障,要及時進行維修,確保產品沒有問題後再使用。
要注意在樁孔的四周圍上護欄。並且還要設置明顯的標識,這樣才能起到提示以及警戒的作用,另外在施工時,如果碰到井壁滲水的狀況,一定要盡快將水排出,在施工時,各個樁基之間要保持一定距離,施工結束後,要及時將垃圾清理干凈。
2. 樁基工程有幾種樁
一、按照基礎的受力原理大致可分為摩擦樁和承載樁。
1、摩擦樁:
系利用地層與基樁的摩擦力來承載構造物並可分為壓力樁及拉力樁,大致用於地層無堅硬之承載層或承載層較深。
2、端承樁:
系使基樁坐落於承載層上(岩盤上)使可以承載構造物。
二、按照施工方式可分為預制樁和灌注樁。
1、預制樁:
通過打樁機將預制的鋼筋混凝土樁打入地下。優點是材料省,強度高,適用於較高要求的建築,缺點是施工難度高,受機械數量限制施工時間長。
2、灌注樁:
首先在施工場地上鑽孔,當達到所需深度後將鋼筋放入澆灌混凝土。優點是施工難度低,尤其是人工挖孔樁,可以不受機械數量的限制,所有樁基同時進行施工,大大節省時間,缺點是承載力低,費材料。
樁基的檢測技術:
(1)靜載荷試驗:
樁基靜載測試技術是隨著樁基礎在建築設計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而發展起來的。新中國成立以後,樁基靜載測試技術就逐步發展起來。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基本建設規模的逐年加大,特別是灌注樁在工程上的廣泛應用,我國的樁基靜載測試技術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2)低應變處理:
20世紀80年代,以波動方程為基礎的低應變法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各種低應變法在基礎理論、機理、儀器研發、現場測試和信號處理技術、工程樁和模型樁驗證研究、實踐經驗積累等方面,取得了許多有價值的成果。
(3)高應變應用:
我國的高應變動力試樁法研究是起於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到90年代初期已有相關的軟硬體,實際應用效果已不弱於國外,在灌注樁檢測樁基動測方面,國產儀器和軟體業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的方面顯示出中國特色。
(4)聲波透射法:
混凝土灌注樁的聲波透射法檢測是在結構混凝土聲學檢測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到20世紀70年代,聲波透射法開始用於檢測混凝土灌注樁的完整性。
(5)鑽孔取芯法:
20世紀80年代鑽孔取芯法主要應用於鑽孔灌注樁的檢測,同時在技術條件成熟的地區也用在檢測地下連續牆的施工質量。鑽芯法是一種微破損或局部破損的檢測方法,具有科學、直觀、實用等特點。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樁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