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地震感人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什麼是單位的圖片 2025-08-22 15:58:08
純藍底ppt背景圖片 2025-08-22 15:54:16
小蒼鼠圖片大全可愛 2025-08-22 15:41:11

地震感人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3-02-27 13:56:14

❶ 在2008年地震災害中,出現了許許多多像譚千秋老師這樣的英雄行為。請搜集當年抗震救災的動人事跡。加圖片

1、15歲少年救出七名同學

雷楚年,15歲,彭州市磁峰中學初三三班的學生。地震時不是往外逃生,而是沖進教室救同學。
跑到自己的教室,發現還有7個同學全部蹲在教室的牆角邊,馬上帶著他們往樓下沖。跑到一半,小雷突然發現,跟著他下樓的只有6名同學,還少一個!

他又趕緊又往樓上跑。留在教室的女孩叫歐靜,由於驚嚇過度,女孩蹲在門口一個勁地哭,可能是嚇傻了,怎麼拉她都拉不動,就乾脆抱起她往樓下沖。最後幾秒,樓塌了,他和七名同學倖存下來。

2、13歲女生救出10多名同學自己被困50小時

5 月12日地震發生時,四川省青川縣木魚中學初一13歲的女生何翠青本已走出宿舍,當她意識到發生了地震,不是迅速逃生,而是跑進宿舍,將十多名還在午休的同學從床鋪上搖醒逃生,自己卻失去最佳逃生時間,被壓在廢墟下。

50個小時後,她憑著巨大的求生慾望和驚人毅力,在救援人員的幫助下獲救。何翠青是木魚中學最後一個被救學生,由於重物長時間擠壓肌肉組織壞死而永遠失去了右腿。記者問這位堅強的女孩「你後悔嗎?」她搖著頭哽咽地說:「不後悔,後悔的是我沒有能救出更多的同學」。

3、女醫生哭喊著要返回救人

從救護車上下來的明紅梅雙腳發軟,淚水不停地從她紅腫的雙眼滾落,這個年輕女孩是卧龍鎮的醫生,也是第一個將卧龍的消息帶出來的人。14日晚8:00,到達華西醫院的病人剛剛安全,明紅梅哭喊著要找領導,「裡面還有37個重傷員,還在下雨,泥石流還沒停止!」

明紅梅說,耿達鄉還有37名重傷員等待救治,「現在裡面沒有葯,只有森林武警和我們在一起,沒有食品、缺少葯品,僅有的葯品都是醫生和武警冒險從倒塌的衛生院里挖出來的。」自己所在的卧龍鎮衛生院有9名醫生,耿達鄉衛生院有5名醫生,都在不分晝夜搶救傷員。

所有醫生和明紅梅一樣,已經兩天兩夜沒有合眼。「大雨在不斷地下,一些老人、小孩因為淋雨已經感冒、發燒、咳嗽,一些傷員的傷口開始感染;卧龍鎮夾在兩山之間,一旦出現滑坡,所有人都沒救了!」明紅梅說,她想隨下一班直升機回去,「我想把希望給他們帶回去!」

4、最偉大是母愛

「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搶救人員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死了,是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透過那一堆廢墟的的間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勢,雙膝跪著,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禮,只是身體被壓的變形了,看上去有些詭異。

救援人員從廢墟的空隙伸手進去確認了她已經死亡,又在沖著廢墟喊了幾聲,用撬棍在在磚頭上敲了幾下,裡面沒有任何回應。當人群走到下一個建築物的時候,救援隊長忽然往回跑,邊跑變喊「快過來」。他又來到她的屍體前,費力的把手伸進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

他摸了幾下高聲的喊「有人,有個孩子 ,還活著」。 經過一番努力,人們小心的把擋著她的廢墟清理開,在她的身體下面躺著她的孩子,包在一個紅色帶黃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個月大,因為母親身體庇護著,他毫發未傷,抱出來的時候,他還安靜的睡著。

他熟睡的臉讓所有在場的人感到很溫暖。隨行的醫生過來解開被子准備做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醫生下意識的看了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簡訊「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卻在這一刻落淚 。

5、不怕,你已經得救了

急診室外,守候著不少焦急的市民,只要看到任何一個從災區送來的傷者,都會立刻撲過去詢問,「你們是哪裡來的?是不是汶川出來的,那邊情況怎麼樣了?」這些市民的家人都住在汶川,從地震那天起,他們就與家人失去了聯系。「你們知不知道映秀電廠的情況?

我爸爸李世田12日還在那兒上班!」在成都工作的李薇和媽媽一起,在醫院急診室問了很多來自汶川的傷員,但都沒有人認識李世田。有一個傷者告訴了他們一個不好的消息,映秀的電廠好像已經被夷為平地了。「我哥哥也在映秀電廠!」現場一位叫劉占川的女士找到李薇。

原來,她哥哥劉占峰和李薇的父親是同事。三人哭成一團,哽咽中,她們互留電話,約定有消息一定互通。被送往華西醫院的傷者中有一位懷孕5個多月的孕婦,早已守候在急救大廳門口的醫護人員跑步推來輪椅。

拍拍她的肩,關切地說,「不怕,你已經得救了!」孕婦淚流滿面,摸著隆起的肚子,眼裡滿是祈求,「醫生,肚裡的孩子已經不動了,救救我們。」簡短安慰過後,醫護人員跑步把她送往婦產科檢查。

❷ 誰知道汶川地震的感人的圖片越多越好,最好有文字故事!

16日下午,都江堰二王廟。

一輛警摩停放在路邊,一些大樹仍搖搖欲墜,險情不斷。路邊,站著一名警察。他叫張健,47歲,都江堰市公安局民警。「請行走在道路中間。」張健對經過身邊的每個人都要送上一句叮囑。

這句話,他在幾個小時內已說了上百次。

他與群眾交流時,總是神色鎮定,而自己的內心痛苦又有誰知道,因為他的妻子在此次地震中遇難。張健告訴記者,「12日下午發生地震時,我正在二王廟一帶值勤。災難暴發,受傷遊客不計其數。有人躺在地上呻吟,有人奄奄一息……場面完全可用"恐怖"形容,一點也不誇張。」張健立刻攔截路上一些車輛,有私家車,有客車,陸續將傷者抱上車。警服上、手上、臉上都是鮮血,他用自己的一雙手救援了100多名受傷群眾。

天黑,山靜。這時,張健獲知噩耗,他的妻子死了。「我當時腦海里一片空白,什麼都不敢去想。」他輕聲地說。張健的妻子肖素蓮在中國銀行營業部上班,位於都江堰蒲陽路。地震發生之後,銀行大樓頃刻間全部塌陷下去。與肖素蓮上班的多名同事同時遇難。

當晚9時,都江堰城區在災後一片漆黑,無聲無息,惟有悲傷。張健站在塌陷的大樓前,顯得格外孤獨。他一個人,不說話。「那一時刻,妻子的面容在我腦海里時隱時現,想哭也哭不出來。」他說。張健擦乾眼淚,點燃一支香煙。看著手中的打火機,再次勾勒起他對妻子的思念。打火機是在幾年前,張健過生日時,妻子贈送給的生日禮物。如今,它成為永久紀念的東西。

14日中午12時,張健幾口吃完一盒方便麵,來到蒲陽路。利用短暫的間隙時間,看看被埋廢墟中的妻子。他站了幾分鍾之後,又返回二王廟值勤。

14日下午,張健第二次來到蒲陽路看看妻子。因張健妻子被砸的面目全非,屍體被挖出來之後,根本無法辨認。15日,屍體被火化。

「妻子被埋時間太長了,我有時間就來陪陪她,以後再也沒有機會了……」張健話音未落,他腰間的對講機響了,得知前方又出現險情,要求張健馬上支援。「對不起,我得走了。」他駕駛著摩托車消失在大山腰,背影越來越遠模糊。

(二)菜刀劈路,挽救60條生命

5月12日下午。地震之後,與汶川直線距離僅10公里的龍門山鎮頓成一片廢墟,難以計數的居民在殘垣敗瓦之下呻吟掙扎。白水河派出所的10名民警緊急動員,與治保巡邏隊一起搶救出70多人,其中大部分身負重傷、血流不止。

山上葯品匱乏,但上下山的道路此時早已被巨石和大樹阻斷。如不迅速開辟一條通道運送傷員下山,鎮醫院里的60多名傷員會如何?兩難之際,徐銳在街邊一家倒掉的鹵菜鋪子邊撿起一把菜刀,大踏步往山下跑去。

那時已是當晚7點。地震之後的龍門山鎮上空黑雲密布,陰冷的山風揚起豆大的雨點,打在臉上隱隱生疼。在白水河大橋前2公里處,徐銳和4名民警揮動菜刀,斬劈橫梗在泥路中間的大樹。在山上生長了數十年的樹木粗大堅韌,徐銳第一刀劈下去用力太猛,菜刀竟然深深陷進樹身、拔不出來;他用力猛抽,菜刀彈起,重重地砸在胸口,痛得險些閉氣。

於是第二刀用力稍輕,然後是第三刀、第四刀……當粗大的樹干從中斷開時,漆黑的雨夜中突然傳來悶雷似的巨響,路邊的山體再次崩塌,沙石樹木竟然直沖到徐銳的腳邊!幾個急性子的民警手中動作絲毫不停。漸漸地泥路上的人越來越多:在鎮上維持秩序的民警又被抽調了3人來此,幫忙抬樹、抬石頭;在地震中輕微擦傷的一位居民也從家中操起了菜刀,一陣狂舞亂劈。

漆黑中不知劈斬搬抬了多久,眼前豁然開朗。原本被阻斷了半里多的道路一無障礙,與通往山下的道路連接在一起。13日上午,鎮上的所有重傷員都沿著這條「菜刀路」被送下了山。望著傷員撤走的背影,徐銳才意識到紅腫的雙手錐心的疼痛!

徐銳說,他知道有兩位戰友已經永別了,但在全所民警絕口不提「死」字的情況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仍然堅稱「我們所上有12名民警」。

(三)一位失去愛子仍堅守崗位的公安戰士—楊占彪

地震發生後,綿竹市區內人車混雜,街道擁堵不堪,交警大隊副大隊長楊占彪按上級指示立即與同志們來到市中心疏通道路。他心中那塊石頭總也放不下,不知道18歲的兒子就讀的漢旺中學情況怎麼樣了?當接到大隊長要他立刻趕赴漢旺組織災後救援的命令時,心中一驚:「難道漢旺的災情比城內還嚴重?」他立刻組織民警向漢旺出發。

一進漢旺鎮,他呆住了,昔日山清水秀的山城,已變得面目全非,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有毒氣體,樓房整棟倒塌,到處是瓦礫,廢墟中的呼救聲不絕於耳。不祥的感覺頓時籠罩全身,多麼想到兒子所在的中學去看看啊!但看到混亂的道路,想到承擔的負責維護現場交通秩序的指揮任務,他忍住心中那份強烈的牽掛和擔憂,穩定情緒,迅速向隊員們下達任務,立即投入戰斗。

「中學教學樓全部倒了,學生被埋了」,可怕的消息使他突然掉進了冰窖之中。但一絲僥幸還在腦海中,兒子也許不在其中。於是,他努力排除情緒影響,專心指揮車輛。但稍有閑暇,他就向漢旺中學方向眺望,多麼希望那個熟悉的身影能由遠及近,來到自己跟前,親熱的叫他一聲「老爸」。

5月13日下午,災難過去了一天,兒子被埋在廢墟中的情況被證實了,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連續工作了20多個小時的楊占彪聽到消息後,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傷,淚水從這位40多歲的漢字眼中不斷湧出。他把工作交給其他同志,趕到漢旺中學,協助武警戰士們開展救援工作,希望盡快找到兒子。每當救出一名生還者,他的希望就增加一分,但兒子始終不見蹤影。

5月14日下午,又一位遇難者被發現,當武警戰士抬著遺體從楊占彪身邊經過時,他那雙充滿血絲的眼睛發現了極不情願看到的一幕,那是一個十分熟悉又血肉模糊的身影。他屏住呼吸,仔細端詳那張年輕的臉,雖然腫脹變形,但仍然分辨得出,這就是平日里那張對他總是充滿朝氣又撒滿陽光的臉,還有那身他親自購買衣服好鞋襪……這一切都是真的,這一切就是殘酷的現實!他把兒子冰冷的身軀緊緊抱在懷里,淚流滿面,聲音哽咽:「兒子啊,爸爸對不起你,爸爸應該早一點來救你,爸爸有罪,讓你這么年輕就失去了生命,爸爸沒有保護好你……」,在場的同事和武警官兵都潸然淚下。

第二天,交警大隊的同志們看到,他們的副大隊長楊占彪回到了工作崗位,他還是那樣鎮靜地指揮著車輛,疏通著災區繁忙道路……

❸ 汶川大地震感人的圖片和故事

汶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跡:

1、手刨同學:

一塊水泥板倒下來,壓在汶川縣漩口中學初三學生向孝廉的身上。這位13歲的小姑娘醒來後,模糊中看到縫隙外邊有亮光,接著再次昏迷。

此時,一個聲音喚醒了她,是同學馬健。馬健一邊喊著堅持,一邊瘋了似地用雙手刨著水泥碎塊。大約4個小時後,向孝廉終於被刨了出來,而馬健的雙手已經血肉模糊。

2、遊人互救:

大地震襲來時,重慶市55名遊人正行進在距汶川50多千米處。「快往公路邊的平壩跑」導游劉曉容和餘九冬聲嘶力竭地喊著。

在兩名女孩子的指揮下,大家迅速集中到了平壩上。岷江對面的山,轟隆隆地垮下來,煙塵、沙石撲面而來,前後的路都已坍塌。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在傾盆大雨中,這支特殊的隊伍互相扶持著,繞過斷裂的公路,奔過800米搖搖欲塌的隧道,躲過一次次餘震,走走停停5個多小時後,終於見到了救援者。

5、廢墟女孩:

在救助現場,鎣華鎮中學初一1班班主任陳全紅一直關心著一個名叫鄧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這個貧困家庭里的小女孩,常在回家路上打著手電筒看書。

當鄧清清被武警官兵救出來時,讓陳全紅與官兵們感動的是,這個堅強的女孩被救出時,還在廢墟裡面打著手電筒看書。

❹ 汶川地震站震撼人心的圖片

一名解放軍戰士救了人後,卻被困在一倒塌房屋內,情況緊急。」

14日17時10分,在都江堰市江安河邊進行搜救活動的廣東消防救援隊收到居民的「報料」。

來自廣州、深圳、中山等地的消防人員隨即趕往觀江路141號的現場,生命探測儀勘察到一名解放軍戰士被困倒塌房屋的二樓,他上半身部分被沙石壓住,已被困近50個小時了,但身體狀況還算良好。消防隊員們在隔壁二樓靠近其頭部的位置打開了一個小洞,用濕毛巾為其潤嘴唇,並請醫療人員給他打點滴。營救組認為,暫不適宜救援,一切只等天亮時進行搶救。

15日8時援救一再受阻

15日上午8時,天蒙蒙亮,廣州特勤大隊隊長羅志勇帶了幾名消防隊員開始行動。消防隊員用手挖掉部分沙石後發現,受困的解放軍離廚房有兩米多遠,如果貿然鑽進去的話,很容易被不斷墜下的沙石掩蓋。深圳消防支隊的吳中隊長出了個主意,找一把柄有兩米以上的大鋤頭,伸進去將泥沙慢慢挖掉再救人。然而,一小時過後,當自製的大鋤頭快挖到受困解放軍的身邊時,正好有一大堆很散的磚石,如果貿然繼續挖掘,極有可能會引起塌方。

10時30分,營救小組決定改變援救方案,從房屋頂上切開一塊,然後用吊車將倒塌的建築逐塊清理,用繩索拉人出來。這一援救方案也沒能通過「考驗」,一個多小時後,雖然從樓頂上已可以看到被困的解放軍戰士,然而,一道大橫梁卻橫在其上方。

15日13時50分餘震再度弄人

13時20分,人被困近70個小時。在塌樓的二樓廚房,深圳消防支隊的吳中隊長仍沒「放棄」最初的救援方案,用大鋤頭不斷地嘗試挖掉解放軍身上的瓦礫,然而沙石還是不時地往下掉。

13時50分,正當消防人員已將解放軍戰士身上的沙石差不多都挖出時。都江堰突然再次發生餘震,救援現場的十多名消防人員被迫撤離到空曠地躲避。

餘震過後,消防人員重新上到二樓廚房卻發現,餘震帶來的泥沙已再次將這名解放軍戰士掩埋,但幸虧消防人員之前已對這名解放軍戰士的胸部和頭部做了保護,他並沒有因為餘震而受傷。營救人員立即對他進行供氧,確保他的生命安全。

15日15時戰士成功得救

14時20分,正當消防隊員成功地將解放軍戰士挖到只剩下一條腿被困時,指揮長、廣東消防總隊政治部主任梁構成接到了上級指令,要求廣東消防總隊400名官兵立即趕赴綿陽災區參加抗震救災。雖然軍令難違,但梁主任決定在現場留下6人小組繼續施救,其他人員立即奔赴綿陽救災一線。

14時50分,6人小組終於在塌樓的廚房用小鏟子將這名解放軍戰士身邊的磚塊逐一清除,並由一名個子較小的消防隊員,匍匐地爬入洞內將該解放軍慢慢地拉了出來。

15時許,被困三天三夜的解放軍戰士終於被消防人員從廢墟里背出,並抬上了救護車。

現場圍觀的群眾一片歡呼聲。

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家住什邡市紅白鎮重災區的軍區某坦克修理大隊衛生隊黨小組長、衛生員、三級士官陳宏心中就一直惴惴不安,想著岳母曾經告訴他,紅白鎮地質條件差,最怕的就是碰到地震這類天災。陳宏焦急得反復往家中打電話,但卻一直聯系不上。

就在他准備請假回家探視災情時,得知營區附近的師古鎮小學有100多名學生被掩埋在坍塌的教學樓廢墟中,大隊要挑選突擊隊員奔赴師古鎮小學展開營救。

「我是黨員,又是衛生員,是救災中最需要的人,這個時候離開,不合適!」陳宏想。他把請假的念頭放下,第一個向大隊申請參加突擊隊並獲得了批准。

陳宏和大隊官兵帶著救護車、吊車等裝備迅速奔赴師古鎮小學,用手刨、用工兵鎬鏟、用吊車吊、用擔架抬……經過7個多小時的努力,從坍塌的教學樓廢墟中搶救出了60多名重傷員。

晚上12點,勞累了一天的大隊官兵邁著沉重的步子返回營區,戰友們很快便睡著了,但陳宏心中卻放心不下。想著家中剛剛10個多月的兒子,他坐不住了,找到大隊政委唐琳說明情況,要求連夜請假回家探聽情況。唐政委本來想第二天再讓他回家,但看著眼前站立不安的陳宏,同意了他的請求。

地震後的災區一片漆黑,陳宏帶著手電筒,急急忙忙地往50多公里外的家中趕去。一路上看到有傷員不斷地被從災區抬出來,他心中越加心慌,不由得跑了起來。

經過4個多小時的跋涉,陳宏終於趕到了家中。就著手電筒光,他被眼前的慘象驚呆了:只見家中原有的五層樓房全部垮塌了,變成了兩米不到的一堆廢墟。

「王丹、子恆……」他大聲叫著愛人王丹和兒子陳子恆的名字,但始終沒有人答應。

鄰居告訴他,地震發生時,他的家人被埋在廢墟中了,可能都已經遇難了。想著廢墟中的妻子和兒子,陳宏心如刀絞,他哭喊著愛人的名字,圍著垮塌的房屋不知轉了多少圈,伏在廢墟上久久傾聽,希望能夠聽到哪怕是一絲呼救聲,但是卻什麼也聽不到……

愛人和兒子肯定已經死了。陳宏心想,白天部隊還要出動救災,我與其在這里傷心,還不如回去多救幾名傷員,這樣也可以告慰愛人和兒子的在天之靈。他對著廢墟鞠了一躬,邁著沉重的步伐踏上了返回部隊的道路。

5月13日中午10點左右,陳宏冒著大雨趕回了部隊,將家中情況向大隊領導作了匯報。此時,正趕上部隊准備出發奔赴什邡市龍居中心小學救災。陳宏顧不得休息,第二次申請到一線救災。大隊領導要他在營區休息,但是他說什麼也不肯,硬是擠上了救災的車輛。

在龍居中心小學,陳宏所學的衛生知識發揮了很大作用,大雨中,他藉助微弱的手電筒光為傷員包紮、作人工呼吸、掛液體……忙得滿頭大汗。戰友多次勸他休息一下再干,他含著眼淚說:「我不能救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就讓我多救幾名傷員吧,只有這樣,我心裡的痛苦才能減輕一些。」從龍居中心小學搶救出30多名傷員後,陳宏又和戰友趕往湔底中學展開營救,一直到晚上10點多才回到部隊。

5月14日,陳宏終於打通了在紅白鎮工作的岳父王安信的電話,得知除了愛人和兒子,地震時正在他家做客的表姐也一同遇難了,此外他的伯父、堂弟、侄子也在地震中喪失了寶貴生命。一連串的噩耗像重錘一樣砸在陳宏的頭上,他的淚水止不住流了出來…….

14日下午7點左右,坦克修理大隊接到什邡市人民醫院王院長的求救電話,通報說地震造成醫院停電,但大量剛剛從災區轉移來的重傷員卻急需做手術,醫院請求部隊支援照明設備和野外帳篷。

災情就是命令。剛剛從落水鎮災區返回的官兵又一次被緊急結合起來。聽完唐政委的簡短的動員,陳宏第三次帶頭申請到醫院參加救災。他和戰友們迅速攜帶著發電車和裝備野戰搶修照明燈往醫院緊急馳去,迅速架設好20多頂野外帳篷和發電設備,幫助醫生將100多名重傷員轉移到帳篷里後,陳宏又忙著和醫生一起,為傷員輸液、包紮傷口,醫生看他技術很熟練,就和大隊領導商量,將他編入醫療救護組,參加救治傷員。

5月16日下午,當筆者趕到什邡市人民醫院找到陳宏時,他正在帳篷里為85歲的馮大媽包紮傷口。說起家中遇難的親人,陳宏的眼圈紅了,雙手不自覺地握成了拳頭。他掏出手機,翻出一個多月前給兒子和愛人在部隊草坪上拍的相片給筆者看,照片上的陳子恆在媽媽的懷里笑著,肉乎乎的笑臉迷成了一條縫。看著愛人和孩子的相片,陳宏終於忍不住了,淚水順著眼角流了下來……

他說,「每當想起失去的親人,尤其是剛剛10個多月的兒子,我的心裡就在流血。我真的想親自把他們的遺體刨出來,但我是一名黨員,是一名軍人,還有很多人等著我們去救治,我不能在這場救災的戰斗中缺席。我相信他們在天有靈,也會支持我這樣做的。」他對筆者說。

正在筆者采訪他時,陳宏接到遠在貴州的弟弟陳文進打來電話,說已經買好車票,准備到單位來看望他。陳宏委婉地拒絕了弟弟的好意,勸說弟弟不要來。他對弟弟說:「還有很多群眾等著我們去營救,現在部隊正全力出擊救治災員,沒有人接待你。明天,我們部隊又要奔赴新的災區了,你來了我們也見不到面。」為了使弟弟放心,他請筆者幫他用手機拍一張自己的相片,用彩信發給弟弟。筆者照相時,陳宏特意整了整頭發,雙手在臉上抹了幾下,努力做出微笑的樣子。

聽說我們是來宣傳他的,陳宏搖搖頭拒絕了,他說:「在這場地震災難中,像我一樣家庭遭遇不幸的人有很多,我現在做的這些是任何一名軍人都應該做的。」說完,他又急忙和戰友一起去救助救護車剛剛轉移來的新傷員去了。

據了解,從5月12日地震發生到現在,陳宏和他的戰友們已連續在救災一線奮戰了90多個小時,成功救治傷員1000多人。

我們的任務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摸清沿途情況、救助傷病群眾、為後續救援的直升機開辟降落場。」即將帶領紅一營出征的團長黃長清說。

從映秀通往草坡的近50公里道路,被群眾稱為「死亡之線」。岷江兩岸的山體滑坡,淹沒了原有的213國道。直到5月14日晚,才有兩名阿壩州師專的學生從汶川經草堂來到映秀。為探明這條並不存在的通道,已經有兩名軍人和數名群眾長眠在救援途中。

「哪怕沒有路,解放軍也要踩出一條路來。你們進去了,沿途上萬群眾就有了信心和希望。」阿壩州委書記侍俊動情地說,地震發生後,侍俊就趕到映秀坐鎮指揮,幾天來沒有睡上一次覺。

重任,再次落到了鐵軍身上。這支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一路走來的勝利之師,歷經戰斗3000多次,參加過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和奇襲天險臘子口等著名戰斗,1997年改編為解放軍第一支輕型機械化步兵師後,成了名副其實的「鋼鐵之師」。

鐵軍動員會上,跟隨部隊徒步進入映秀的師長楊劍說,「鐵軍能夠從小到大、由弱到強,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現在人民群眾有了危難,鐵軍絕不能畏懼艱險。」

重任,又一次賦予給了秋收起義團紅一營。5月13日凌晨4時41分,紅一營從河南三門峽出發,摩托化開進1300公里,歷時27個小時抵達彭州縣。僅僅休息了1個小時,紅一營又馬不停蹄趕到都江堰,從那裡急行軍進入映秀鎮參加救援行動。

在紅一營動員會現場,記者看到官兵們每人負重10多公斤,正在幫助戰士們整理行裝的紅一連指導員張雄飛說,「盡管連日行軍很疲勞,但戰士們的情緒非常高昂。我們的口號是『決不拋棄,決不放棄;不打贏抗震救災的戰斗,決不收兵』。」

張雄飛是黨的17大代表,他說,紅一連參戰的75名官兵中,黨員就有20人,這是一支有著光榮傳統的英雄連隊,三灣改編時,毛主席親自在紅一連發展了6名黨員,在紅軍連級單位建立了第一個黨支部。

「出發!」9時15分,隨著黃長清一聲令下,紅一營300勇士踏上了征服「死亡之線」征途。

13時26分,災區發生持續近十秒的強烈餘震。記者明顯感到大地在晃動,看見周圍一些山坡上的石頭不斷滾落。由於通訊不暢,無法知道紅一營的消息。

一個解放軍為了救一名差點被直升機尾翼掃中的記者,記者被救了,而那名軍官,卻以命換命,永遠回不來了。。。

❺ 汶川發生大地震的圖片。圖片。

能成為汶川大地震被禁照片,都是很凄慘的,讓人看了會回憶。08年大地震雖然給我們帶來了無止境的痛苦,讓我們飽受災難帶來的心理創傷,失去親人的絕望,但是仍然有美好的記憶發生。在災難面前不低頭,而是挺起腰桿前行,用實際行動來回應。


汶川大地震屬於自然災害,板塊運動造成汶川地震,汶川大地震發生龍門山,也就是說它發生在歐亞大陸和印度次大陸共同作用下的地震帶,存在三種力量的作用。

在這里有幾個斷裂:龍門山大斷點、龍門山後斷裂、龍門山主斷裂、龍門山邊緣斷裂,這幾條斷裂帶構成這次汶川特大地震和達6000、7000次餘震的禍根。

(5)地震感人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5·12汶川地震嚴重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其中,極重災區共10個縣(市),較重災區共41個縣(市),一般災區共186個縣(市)。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時,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❻ 青海玉樹地震的感人故事

挖出來的白文毛懷里,是她9個月大的孩子。白文毛雙手緊抱孩子,頭部死死地護著孩子的腦袋,倒塌的磚頭正好砸在白文毛的後腦。她是用母愛和生命,換來愛子最後生存的機會。

手都割破了,還是沒發現生命跡象

沒有人抱怨自己的腳被扔過來的磚頭砸到,更沒有人抱怨鐵鍬揚起的陣陣灰塵。廣州消防20多名官兵正在徒手將坍塌的房屋清理干凈,期待奇跡的出現。在他們腳下,姐姐白文毛和妹妹永吉才仁或許正等待著救援者的到來。

玉樹電力公司禪古發電廠的羅松江永帶著7名兄弟趕來幫忙。「一定要找到她們兩姐妹」。羅松對記者說。

白文毛是禪古電廠的運行班班長。4月14日早上7點多地震過後,白文毛和她妹妹的手機從此「無法接通」。懷疑兩姊妹還在廢墟下的羅松向救援隊求助。

拯救行動從9點開始。這是一片面積超過150平方米的住宅。今年30歲、已成家3年的永吉才仁和34歲、未婚育有一子的姐姐白文毛住在這棟住宅里。

廣州消防救援者和一些志願者開始從客廳位置尋找生命跡象。所有的磚頭通過一雙雙手送到了外面的院子里,可視儀從4個方向向下面空隙的地方往最深處送,但那裡連一隻襪子的影子都沒有。

「有一張床,這里有一張床。」一個志願者大叫起來。所有人的目光開始轉移到了西北角。這時已是9點40分。官兵們撲上去,掏出磚頭和玻璃碎片往外扔。玻璃碎片將手割破,血通過手套滴到了泥土上。

掏開一個口子,生命探測器開始向下搜尋。但又一次讓所有人失望了。這里除了幾顆石子,沒有其他物件。

參與救援的人開始轉戰最東頭的一間大房子的廢墟。10點半了,探測儀顯示,房子的南面靠牆的地方東西各有一張床。那裡再次成為官兵們看到生命跡象的希望所在。床被抬起來,但沒有兩姊妹的影子。在羅松的左手腕上,表針指向11點整。

母親懷中的孩子還活著

失望的情緒彌漫著在場的每一位救援者。

這時,一個男人跑了過來,「你們不要找了,白文毛和永吉都遇難了。」男人說。「我是永吉才仁的丈夫,我叫珍夏,是玉樹州孤兒學校的老師。」幾位鄰居認出了蓬頭垢面的珍夏,然後對人群喊:他是永老師的愛人,你們應該相信他的話。

救援隊員們臉上一片悲傷。廣州消防援救隊指揮官搖了搖頭,「我們來遲了。」人群開始散去。

「地震時,我住在學校,跑得快,然後狂奔回來,卻沒找到永吉和姐姐白文毛的影子。」珍夏流著淚告訴本報記者,地震半小時後,姐妹倆的遺體已經被珍夏挖出。

珍夏告訴記者,挖出來的白文毛懷里,是她9個月大的孩子。白文毛雙手緊抱孩子,頭部死死地護著孩子的腦袋,倒塌的磚頭正好砸在白文毛的後腦,母親白文毛是用母愛和生命,換來愛子最後生存的機會。孩子挖出來後哇哇大哭。如今由珍夏帶到孤兒學校的院子里,住在外面沒有帳篷的地鋪上。

據珍夏介紹,30歲的永吉才仁在很小時父親即去世,1999年母親又去世了。永吉從青海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主動回到家鄉玉樹州,在州孤兒學校任教。在那裡,珍夏與活潑可愛的永吉才仁相遇,2005年確定戀愛關系,2007年完婚。在鄰居眼裡,永吉才仁的稱呼就是「永老師」。

當人群散去,幾個孩子拿著一張心形卡片,輕輕地插在坍塌的牆上。「你雖然走了,但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卡片上這樣寫著。

珍夏說,永吉是愛孩子的女人。姐姐白文毛未婚育有一子,永吉視為己出。在學校,孤兒們親切地稱永吉為「媽媽」。

我們老師也要寫,給你這個,應該可以

❼ 求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抗震救災感人的高清晰視頻和圖片

抗震救災感人文章:不放棄 不拋棄是一篇關於抗震救災 抗震救災感人文章 的文章,本文是由範文中國責任編輯邢楓為您精心挑選,希望本文能幫助到您,感謝本文作者

5月16日,汶川地震已經過去了4天。4天來,發生在災區的一個個自救、互救、援救的故事,不斷撞擊著我們的胸膛。在大災難突然降臨的那一刻,愛,迸發出了最動人的力量――親人之間,生死相依;朋友之間,相互激勵;陌生人也挽起手臂。這些故事,讓我們落淚,也讓我們堅強。這些故事激勵著我們,只要我們咬牙挺住,只要我們不放棄、不拋棄,希望,就在前方。

去世前,她給孩子留下簡訊

5月13日中午,救援隊員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沒有了呼吸。透過一堆廢墟的間隙,可以看到她雙膝跪地,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地支撐著身體……救援隊員從空隙伸手進去,確認她已經死亡,又沖著廢墟大聲呼喊,沒有任何回應。這是震後的北川縣,還有很多人在等待著救援。救援隊走向下一片廢墟時,隊長好像意識到什麼,忽然返身跑回來,他費力地把手伸進她的身下摸索,高聲喊,「還有個孩子,還活著!」

一番艱難的努力後,人們終於把孩子救了出來。他躺在一條紅底黃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個月大,因為有母親的身體庇護,孩子毫發未傷。

隨行的醫生過來准備給孩子做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醫生下意識地看了一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簡訊:「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在這一刻落淚了;手機傳遞著,每個看到簡訊的人,都落淚了……

大災難面前,母愛,孕育了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奇跡。

4個小時,他用雙手刨出同學

一塊水泥板倒下來,壓在崇州市漩口中學初三學生向孝廉的身上。這位13歲的小姑娘醒來後,模糊中看到縫隙外邊有亮光,接著再次昏迷。此時,一個聲音喚醒了她,是同學馬健。「我哭著對他說,馬健你別走,等我死了再走吧。馬健說,『我不會走的,你是班上年紀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你一定要堅持住。』」

馬健一邊喊著「堅持,堅持!」一邊瘋了似地用雙手刨著水泥碎塊。大約4個小時後,小孝廉終於被刨了出來,而馬健的雙手已經血肉模糊。

面對巨大的災難,埋在廢墟下的孩子,在等待救援的同時,也在用勇氣和堅毅,傳遞著生的信心。

山上山下,他們相互牽掛

大地震襲來時,重慶市55名遊人正行進在距汶川50多公里處。「快往公路邊的平壩跑……」導游劉曉容和餘九冬聲嘶力竭地喊著,在兩名女孩子的指揮下,大家迅速集中到了平壩上。岷江對面的山,轟隆隆地垮下來,煙塵、沙石撲面而來,前後的路都已坍塌。

自救,勢在必行。入夜,幾十人相互扶持著擠在一座小山頂的小塊平地上,兩位導游和駕駛員留在山下守望。山上、山下的人,都在相互牽掛。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在傾盆大雨中,這支特殊的隊伍互相扶持著,繞過斷裂的公路,奔過800米搖搖欲塌的隧道,躲過一次次餘震,走走停停5個多小時後,終於見到了救援者。

【最新情況】5月16日中午,《健康時報》記者趙安平給編輯部發回簡訊:「北川中學廢墟中還有微弱的求救聲傳出。目前,現場有幾百名救援人員在清理廢墟,搜救仍在全力進行,他們不會放棄哪怕一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