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端午節習俗知多少圖片
擴展閱讀
女人站著拉屎圖片 2025-08-23 04:07:54
電腦主機主要配件圖片 2025-08-23 04:07:53

端午節習俗知多少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2-24 08:26:50

『壹』 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每年進入芒種之後,氣溫不斷升高,隨著滾滾熱浪翻湧而至,農忙時節來了,端午也帶著濃濃的粽香隨後而至。端午節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節俗內容也是豐富多彩。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端午節的習俗吧!


1、扒龍舟

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古時盛行於吳、越、楚,現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流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據《河姆渡遺址第一期發掘報告》稱,早在7000年前,遠古先民已用獨木刳成木舟,並加上木槳劃舟。「

扒龍舟歷史悠久,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龍舟競渡分為請龍、祭龍神、游龍和收龍等幾個版塊。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擇吉日從水下起出,祭過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准備競渡。閩、台則往媽祖廟祭拜。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福佑、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劃龍舟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

2、掛艾草與菖蒲

掛艾草與菖蒲在端午節布置種種可驅邪祛病的花草,來源亦久。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端午節重要內容之一。如掛艾草於門,這是由於艾為重要的葯用植物,又可制艾絨治病,灸穴,又可驅蟲。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時正值文生長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們也就爭相采艾了。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菖蒲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葯的功能而來,如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曰:「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

3、端午食粽

粽端午食粽,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粽子,屬籺的一種,籺是人們在逢年過節時用來拜神的貢品,逢年過節做籺拜神是古老的傳統習俗。籺有很多品種,不同的節日會做不同的籺,粽籺是端午節拜神的貢品。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餡料和箬葉(或柊葉)等,其花樣繁多。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兩大類。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歷史上跟粽子沾邊的文字記載,最早大概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將之解釋為「蘆葉裹米也」。西晉周處所寫的《風士記》,則明確提到了「角黍」一詞:「仲夏端五,方伯協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粽最初是用來拜祭祖先和神靈,具體起源年代無考。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即為廣東鹼水粽。到了晉代,正式定粽子為端午節的節慶食品。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明清兩代,粽子成了吉祥食品;、相傳,那時凡參加科舉考試的秀才,在赴考場前,要吃家中特意給他們包的「筆粽」,樣子細長很像毛筆,諧音「必中」,為的是討個口彩。

4、放紙鳶

放紙鳶在中國南方一帶,端午節兒童放紙鳶稱為「放殃」。紙鳶,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

5、拴五色絲線

拴五色絲線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絲線系臂,曾是很流行的節俗。傳到後世,即發展成如長命縷、長命鎖、香包等許多種漂亮飾物,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6、浸龍舟水

「龍舟水」成因示意圖廣東人將端午前後下的雨水稱之為龍舟水、端陽水、龍降水等,認為這種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仲夏端午蒼龍群星飛升於正南中天。在民間信俗中龍是吉祥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龍飛天,行雲布雨。自然現象上,每年的端午節前後,我國南方暖濕氣流活躍,與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在廣東和廣西、福建、海南交匯,往往會出現持續大范圍的強降水。當端午強降水來時,江河水位迅速上漲,為扒龍舟提供了良好的場地條件。浸龍舟水是流行於華南地區的傳統習俗,因為龍舟水寓意吉祥,龍舟水及龍舟滑過的水人們都認為是「大吉水」,按照傳統說法浸龍舟水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順心。

7、畫額

畫額端午節時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除在額頭、鼻耳塗抹外,亦可塗抹他處,用意一致。


總之,端午節的風俗還有很多很多,但是各地會有所不同,也可以說端午風俗的形成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

『貳』 端午節的詳細風俗有哪些

每個節日都有著獨特的習俗和寓意,比如在端午節期間,我們要賽龍舟、吃粽子、打午時水、洗草葯、放紙鳶、纏五彩繩、佩香囊等等習俗,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端午節祈福平安、驅邪消災、自然崇拜等等寓意和象徵。


1.賽龍舟

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古時人們以為自己發病是因為妖魔鬼怪上身),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現已成為一種普遍的工藝品。在中國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其實在端午節的很多習俗,在今天看來都是沒有道理的,甚至被人說成是有迷信色彩的,但是這在古代也寄託了當時人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期盼,他們希望這些習俗能給他們和家裡人帶來健康和好運,從而能遠離疾病。

『叄』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已流傳兩千多年。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2、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3、懸艾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4、懸鍾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5、點雄黃酒

雄黃也是一種葯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古人們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3)端午節習俗知多少圖片擴展閱讀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由上古時代的吳越部族先民以扒龍舟形式舉行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比韓國的江陵端午祭早得多。端午習俗甚多,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這些節俗有都著祈福、消災等主題,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願望。

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端午節期間通過各種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受端午文化影響的國家分別有韓國、日本、新加坡、越南、美國、德國、英國等等。

『肆』 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天中節等,是中國傳統節日,對於老百姓來說,端午節意味著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和對生活的美好祝願。提到端午節,人們通常會想到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那麼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一起來跟我來了解一下吧。


一、采艾草

傳說遠古時候神仙與水怪約定,只要門前懸掛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都不可冒犯,於是人們端午節喜歡採摘和懸掛艾草,意欲驅散妖魔,保衛家族。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幾個關於端午節的習俗的介紹了,小夥伴們你們還知道哪些習俗呢?歡迎補充,咱們在評論區里相見吧~

『伍』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是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它不僅清晰地記錄著先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也積淀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端午節習俗眾多,比如吃粽子、賽龍舟、拴五色絲線、飲蒲酒、雄黃酒、硃砂酒以及打午時水等。


端午節,我們北方老家習俗挺多,在我們老家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包粽子,然後還會把不同餡的粽子分享給親戚朋友,我們老家一般吃黃米或者糯米的粽子,很少吃肉粽子,這個跟南方有點區別端午的時候大家相互品嘗各式各樣、各種味道的粽子,其樂融融。此外,一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打掃庭院,並把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用以驅瘴,這些風俗是我們老家常見的事,你們家鄉端午還有啥不一樣的風俗,大家相互交流哦

『陸』 端午節干什麼有什麼風俗

端午節是我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每到端午節,大家都要吃粽子、賽龍舟,但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都是如何形成的嗎?來和我一起看看吧!

『柒』 端午節有什麼習俗

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個傳承千年的民俗大節,從來都是既豐盛又浪漫的: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蒲,浴蘭湯,祭屈原,戴五色線,飲雄黃酒……各地的端午習俗雖不盡相同,但那派熱鬧情狀卻是一樣的。接下來我就詳細介紹幾個端午節的習俗吧,一起來了解一下。


1、掛艾葉菖蒲

鍾馗是唐代一位儒生,因貌丑被皇帝除名,鍾馗一怒之下力碰殿堂階梯而死。後鍾馗被附會成專門捉鬼的鬼王,並且成為人們在歲末時張掛的門神。由於五月瘟疫易於流行,死者眾多,人們想起專門捉鬼的鍾馗,於是在端午節懸掛鍾馗像流傳下來。如今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關於端午節的習俗了,小夥伴們你們還知道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