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蝴蝶風箏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請搜索中葯材野玫瑰圖片 2025-08-23 03:03:09
齊劉海女孩圖片唯美 2025-08-23 02:55:54
小紫葉檀盆景圖片多少錢 2025-08-23 02:54:41

蝴蝶風箏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3-02-23 15:48:49

㈠ 風箏教案含反思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反思意為自我反省。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風箏教案含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風箏教案含反思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風箏的基本結構和不同種類,感受風箏的對稱美。

2、願意設計製作簡易風箏,感受創作活動的快樂。

3、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教學准備:

1、集各種造型和顏色的風箏,布置"風箏王國"。

2、有關風箏的課件1份,風箏卡片若干。

3、紙張、水彩筆、竹簽、線、膠帶等風箏製作工具。

教學過程:

一、參觀"風箏王國"了解風箏的基本結構和不同種類,感受風箏的對稱美。

1、欣賞各種不同類型的風箏,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①這些風箏真漂亮!還有什麼詞語可以誇風箏漂亮?

②你看到有什麼風箏?

③在其他地方還見過、放過什麼風箏?

④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麼?

2、了解風箏的基本結構,感受它的對稱美。

①討論風箏是有哪些部分組成的。

②認識風箏的各個部分及作用。(風箏的畫面、骨架、線)

③引導幼兒發現風箏左右對稱,感受風箏對稱美。觀察一個風箏左右兩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圖案、骨架、尾巴)

④小結:風箏是對稱的,只有對稱才能放到天上去。

3、觀察、比較、討論,了解風箏的不同種類。

①組織幼兒討論各式各樣的風箏除了大小、圖案、顏色不同外,還有什麼不一樣?

②了解風箏的種類:平面、立體、串式。

③練習分類。

二、設計製作簡易風箏,感受藝術創作的樂趣。

1、教師示範製作簡易風箏,提醒創作要注意的地方。

2、幼兒自己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3、製作好的風箏放到展板上,互相欣賞、交流。

三、組織幼兒拿著自製的風箏到院子里放風箏。

四、活動總結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大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後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著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小網路: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的產物,至今已20xx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風箏教案含反思 篇2

活動目標

1、能和同伴分工合作,運用畫、交叉剪、粘貼的方法製作簡單的風箏。

2、感受風箏奇特的造型、艷麗的色彩、圖案的對稱所帶來的美感。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活動准備

1、活動前教師組織幼兒觀看山東濰坊國際風箏節視頻或組織幼兒閱讀幼兒學習資源3第27頁。

2、教師教學資源《風箏飛上天》。

3、三角形白紙、長方形、棉線、吸管(見幼兒活動資源包)、剪刀、透明膠帶、雙面膠。

4、教師提前做好風箏。

5、請家長在活動前利用周末帶幼兒去放風箏。

活動過程

1、播放教師教學資源,欣賞各種風箏奇特的造型、艷麗的色彩、圖案的對稱帶來的美感。

(1)教師出示幾種形態各異的風箏,引導幼兒觀察風箏的造型、顏色及圖案的特點。

(2)引導幼兒細致觀察風箏的構造。重點引導幼兒觀察風箏上的骨架和引線,了解它們的用途。

2、教師講解風箏的製作方法。

(1)在三角形的風箏面上設計並畫出漂亮的圖案,注意圖案的兩邊要對稱。

(2)在長方形紙的短邊上交叉來回剪,注意每一條都不能剪斷,剪出風箏的尾巴,然後粘貼在風箏面上。

(3)將吸管粘在風箏面反面的邊緣及中間做風箏的骨架,用棉線穿過中間的一根吸管打結即可。

3、指導幼兒和同伴分工合作,運用畫、交叉剪、粘貼的方法製作簡單的風箏。

(1)教師提供材料,鼓勵幼兒分小組合作,創造性地製作不同造型的風箏。

(2)教師重點講解交叉來回剪的方法,幼兒不要將紙剪斷。

4、鼓勵幼兒展示自己製作的風箏。

活動延伸:

1、教師可以在美工區提供不同形狀的紙、不同材料(如冰糕棒、竹片等),啟發幼兒設計並製作各種不同造型、不同圖案的風箏,具體做法可參照幼兒學習資源3第27頁。

2、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嘗試放風箏,體驗做做玩玩的樂趣。

活動反思:

新《綱要》中指出:活動要來源於幼兒的生活,開展幼兒感興趣的事情。這不孩子們對今天的活動表現得非常好,尤其是在討論選用材料時他們的奇思妙想讓我震驚。還有在製作過程中他們敢於嘗試利用自己的方法及材料進行製作,極大的發揮了他們的創造力、想像力。還有在作品展示時,孩子們大膽的講述自己的風箏。在這自然的環境中為孩子們營造願意表達的氛圍,使他們輕松的表達自己的心聲。幾個人一起製作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精神,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風箏教案含反思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感受風箏的對稱美。

2、啟發幼兒大膽想像、創造,運用多種材料裝飾風箏面。

3、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准備

1、教室裡布置"風箏展",課前帶幼兒參觀、欣賞過各種風箏,了解風箏的基本特徵。

2、幼兒課前已經知道並練習過用不同的方法剪出兩個一樣的圖形。

3、教師製作好的風箏面若干,一隻採用的裝飾材料顏色和馬夾袋底色差不多;一隻圖案排列比較凌亂,分布不均勻;還有一隻顏色深淺搭配清晰,圖案分布均勻。

4、人手一隻馬夾袋、剪刀、膠水。

5、每組放有各種彩紙(皺紋紙、自粘紙、手工紙、泡沫紙);剪好的幾何圖形若干;幾支鉛筆。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進教室,自由欣賞各種風箏。(3分鍾)

1、幼兒自由欣賞各種風箏。

教師引導語:"哇!這么多的風箏,我們一起來看看!"

2、幼兒自由的和同伴交流,教師在旁傾聽。(如有幼兒提到喜歡風箏對稱的話,就請他在集體面前說說,可直接引出下一個環節)教師引導語:請和你的好朋友說說你喜歡那個風箏?為什麼喜歡它?

二、引導幼兒感受風箏的對稱美。(5分鍾)

過渡語:小朋友剛才都找到了自己喜歡的風箏,徐老師這里也有一隻我喜歡的風箏。

1、出示一隻圖案對稱的風箏。

教師引導語:你們覺得它怎麼樣?(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2、引導幼兒感受這只風箏的左邊和右邊的形狀和圖案都是一樣的。

教師引導語:請小朋友看看這只風箏左邊的翅膀和右邊的翅膀,你發現了什麼?翅膀上的圖案呢?『一樣在哪裡?(引導幼兒說出圖案的大小、顏色、形狀和位置都是一樣的,還是教師直接說出比較好)』

三、幼兒討論如何裝飾風箏面。(15—20分鍾)

教師引導語:這些風箏真漂亮,我們也來做一隻漂亮的風箏好嗎?

1、教師出示製作好的幾只風箏面,請幼兒比較怎樣裝飾可能最好看。

教師引導語:

(1)你最喜歡哪只風箏?為什麼?(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三隻風箏的優點和缺點)

(2)怎樣才能剪出兩個一樣的圖形。

四、幼兒製作風箏面。

教師引導語:請小朋友用自己喜歡的彩紙剪出各種漂亮的圖形把自己的風箏裝飾的最漂亮。(原本我設想要用舊圖書、掛歷紙,但是如果要求幼兒對稱裝飾的話,只能用各種紙了)

1、幼兒做到一半時,教師可請幾位能力強一點的幼兒,用鉛筆畫自己喜歡的圖案進行剪貼。

2、做的快的幼兒可以幫助做的慢的幼兒。

3、請客人老師幫助幼兒一起把線系在風箏上。(馬夾帶的拎手上)

五、帶幼兒去放風箏。

(沒有做好的幼兒可以繼續做)(2分鍾)小朋友可以一起去操場上放風箏,比一比誰的風箏最漂亮。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後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煉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為,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於啟發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著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風箏教案含反思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刮蠟」的表現方法,體會不同性能工具的使用對配色所產生的效果,並提手不肌肉動作的靈活性、協調性。

2、在玩風箏、畫風箏的活動中,感受藝術活動的樂趣。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重點與難點

重點:用牙簽刻出花紋。

難點:控制手部動作的力度。

材料及環境創設

材料:油畫棒、牙簽、淡顏色的水粉顏料(淡綠、淡黃、淡蘭、淡紫等)小毛筆。

活動流程

1、放風箏——討論——示範——創作棗評價——延伸活動

放風箏,了解風箏,引起興趣。

2、通過放風箏,教師應引導幼兒去觀察風箏的構造與平衡的關系,介紹放風箏的一些基本方法,鼓勵幼兒去嘗試,激發幼兒對風箏的興趣。

3、討論(1)觀察她們各個相同的整體造型,體會用對稱的方法畫輪廓。

(2)欣賞、討論風箏上對稱的、五彩繽紛的圖案,激發表現美的慾望。

4、示範。

(1)建議教師可根據幼兒的意願示範畫一隻風箏。

(2)介紹刮蠟的方法:建議先讓幼兒思考刮蠟的部位,再在此部位用一支細畫棒顏色塗均勻,然後用另一種顏色覆蓋式塗在上面,最後用牙簽「刮」出花紋。

5、創作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幼兒創作不同的造型、花紋,並引導幼兒相互學習各種不同的刮蠟部位及方法。

6、講評

找找有幾種不同的風箏造型,看看誰大膽嘗試過「刮蠟」大方法。鼓勵幼兒大膽創作與嘗試。

7、延伸活動建議放在自選活動中去完成,有了背景色使幼兒更能體會到畫面的整體美、體驗成功感。

活動反思

在「美麗的風箏」這個活動中,我主要是讓幼兒能在欣賞風箏的基礎上,感知風箏圖案的對稱美;能利用對稱的方法來裝飾風箏。這次活動的重點放在對稱裝飾上,這一點我覺得孩子們完成的很好,已達到預期的效果。但在活動中還存在許多的問題,具體反思以下幾點:

1.活動前給幼兒提供的圖形存在局限性,限制了幼兒的思維及創作空間。

2.活動開始的導入過程要簡單明了,直接點題。

3.欣賞圖片風箏這個環節要做適當的調整。

4.教師的語言要精練,出示的教具要有針對性。

此次活動結束後,我將結合老師們所提出的建議和自己的反思,進行全面的調整,並組織開展第二次活動,希望能在每次的研討中不斷地提高自己。

風箏教案含反思 篇5

【活動目標】

1、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學習兩聲部輪唱。

2、藉助圖譜、指揮,保持兩聲部的和諧。

3、培養專注的學習態度。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准備】

1、幼兒已會演唱歌曲。

2、兩聲部輪唱圖譜。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

1、幼兒看圖譜或指揮演唱。

2、幼兒邊唱邊表演。

(二)學習二聲部輪唱

1、欣賞范唱,初步感受二聲部輪唱的形式。

2、出示第二聲部圖卡,引導幼兒擺放在圖譜相應位置。

3、師生、生生合作用二聲部形式演唱。

(三)全體幼兒用輪唱的方式合唱表演。

教學反思:

作品的語言簡潔明快,多重復,富有韻律感,其中運用了大量的象聲詞,更增加了語言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因此,非常適合小班幼兒學習和理解。

童話《放風箏》描繪的是幼兒熟悉和喜愛的日常生活中放風箏的游戲,非常巧妙的將小白雲想像成風箏,又有著無窮無盡變化的.風箏,既符合幼兒的思維的特點,富有童趣,又使故事內容具有了無限的想像空間。小兔在放一隻胡蘿卜風箏,小貓在放一隻金魚放在風箏,小豬空著手跑來,如果沒有風箏他會多麼不開心呀!小白雲的幫助,讓他獲得了最有意思的、最會變化的風箏,極大的滿足了小豬放風箏的心願,也留給小讀者無限的遐想。

活動設計的第1環節,教師以提問的方式與幼兒交流春天裡玩的游戲,自然的將「放風箏「引入活動,引發幼兒對「放風箏」經驗的聯想。第2環節,引導幼兒邊看畫面邊聽教師將故事,同時讓幼兒通過動作參與,初步感知故事的內容。第3環節,教師運用留空讓幼兒填充的方式,引導幼兒較完整的講述故事。第4環節,教師應積極調動幼兒的想像力,引導幼兒創編新的故事內容。

在最後一環節中,可能由於教師的語言不夠生動活潑,無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參與性,以致於幼兒的思想開小差,活動無法順利完成,這就需要教師在這方面多多加強。

風箏教案含反思 篇6

設計理念:

孩子們在談話的時候,很多孩子說到公園、廣場放風箏,風箏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和享受溢於言表。《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於是我抓住孩子們的興趣,設計了《風箏》這節活動,讓幼兒了解風箏的相關知識,知道風箏是中國人發明的,增強幼兒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風箏的起源。

2、鼓勵幼兒大膽地在同伴面前表述自己的情感。

活動准備:

1、家長與幼兒共同製作風箏,並把場地布置成「風箏展」。

2、風箏幻燈片、音樂。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介紹自己製作的風箏。

1、幼兒和教師走進活動室欣賞風箏展。

教師:孩子們,這兒是我們大家製作的風箏,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幼兒介紹自己和爸爸媽媽製作風箏的情況。

(教師先請大家說出自己喜歡那一隻風箏,再請風箏的製作者介紹自己和爸爸媽媽製作風箏的一些情況,增強幼兒的自豪感。)

二、讓幼兒了解風箏的起源。

1、教師出示「龍」形風箏的幻燈片。

教師提問:這是什麼樣的風箏?(龍形風箏)龍代表什麼?(代表中國)

教師:沒錯,「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我們都是龍的傳人。風箏就誕生在我們中國,是我們的祖先發明創造的。

2、故事《風箏的起源》教師講故事《風箏的起源》後,提問:是誰發明了風箏是在很久很久

教師小結:風箏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叫墨子的人發明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民間藝術。

三、幼兒欣賞風箏的幻燈片。

1、教師:很多年過去了,到了現在,每當春天來臨的時候,我們喜歡到大自然里放風箏。你們有放過風箏嗎?老師這里有一些風箏圖片,一來欣賞一下。

2、幼兒欣賞風箏圖片。

圖一:蝴蝶風箏

教師:這是,一隻什麼樣的蝴蝶風箏?(五顏六色的、好看的……)它的形狀左右是一樣的,有什麼特點?(對稱)是的,這是一隻五顏六色的對稱的蝴蝶風箏。

圖二:魚形風箏

教師:這只風箏上有什麼?(可愛的胖娃娃抱著一條紅鯉魚、荷葉、荷花……)人們在製作風箏時為什麼會畫上這樣的圖案?教師:這是一隻具有年畫特點的風箏。紅鯉魚在我們中國代表著吉祥、富裕,人們把對生活的美好願望畫在風箏上,是希望年年有餘,日子過的一天比一天好。

圖三:小狗風箏

教師:這只風箏是有幾只小狗組成的?(三隻)這種象糖葫蘆一樣由幾只串在一起的叫串形風箏。

圖四:夜光風箏

教師:這只風箏很特別,上面有什麼?(一亮一亮的小燈)這叫夜光風箏。它適合在白天放還是晚上放?(晚上)為什麼?

圖五:最大的風箏

教師:這只風箏長不長?這是世界上最長的風箏,有3500米長,這樣的風箏一個人能放起來嗎?(不能)怎麼辦?(需要很多人幫忙、合作、團結)那我們平時做事情想把事情做得更好也要這么樣?(齊心協力、

圖六:最小的風箏

教師:看見風箏在哪了嗎?這是世界上最小的風箏,只有零點幾厘米長,比我們平時用的硬幣還要小。

教師:你們知道嗎,世界上最長的風箏和最小的風箏是誰做出來的?都是咱中國人製造的,你覺得中國人怎麼樣?(聰明、能幹……)作為一名中國人你有何感想?(驕傲、自豪……)是的,我也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3、幼兒說說自己見過的風箏教師:看了剛才的風箏,你還見過和它們不一樣的風箏嗎?(幼兒答)

四、風箏的用處

1、幼兒觀看風箏節幻燈片。

教師:現在製作的風箏樣式可真多。春天到了,人們便喜歡聚集在一起舉辦風箏節,進行放風箏比賽。

2、風箏的用處。

教師:為什麼大家這么喜歡風箏,對風箏感興趣?回復

3、教師小結:風箏很美,可以裝飾環境;放風箏給我們帶來快樂;風箏還可以幫我們傳遞信息,放飛心願。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有這樣的習俗,把心中美好的願望寄託在風箏上,在放風箏的時候把風箏線剪斷,讓心中美好的願望隨風箏一起放飛。

五、放飛心願。

1、教師拿出自己製作的京劇臉譜風箏。

教師:我也製作了一隻風箏,我喜歡京劇,因為它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民間藝術。我把自己的心願寄託在風箏上。

2、幼兒相互討論自己的心願,並說一說。

教師:你們的願望是什麼?

3、教師:孩子們,帶著我們的心願,拿著我們的風箏,一起放飛心願吧!

活動延伸:

1、幼兒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到戶外放風箏。

2、把放風箏時的情景畫下來。

活動反思:

現在的孩子不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更談不上體驗勞動的快樂。為此我想到教幼兒自己親手製作美麗的風箏,從而讓幼兒在此活動中感受到勞動的快樂,珍惜勞動成果。

風箏教案含反思 篇7

活動目標:

1、在欣賞風箏的基礎上,鼓勵幼兒通過大膽想像。

2、學慣用對稱的方法嘗試表現出不同形狀的風箏,體驗成功的快樂。

3、培養幼兒熱愛祖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情感。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准備:

一段風的音樂、幼兒繪畫用品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導入活動。

(事先布置好風箏展覽)。小朋友,今天邱老師帶你們去看一個風箏展覽回,看的時候要仔細看,它們漂亮嗎?漂亮在什麼地方?等一下邱老師要請你們說。

二、讓幼兒在欣賞美的基礎上,講述美。

小朋友,剛才看了風箏展覽會,請你們說說這些美不美?美在什麼地方?(幼兒講述)。

教師小結:這些風箏多美呀!有xx風箏,形狀有各種各樣的,而且圖案和顏色都很漂亮。美麗的風箏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多快樂呀!

三、進一步讓幼兒表現美,激發創作的慾望。

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變成一隻美麗的風箏啊?。假如讓你們變成一隻美麗的風箏,長上兩只翅膀,你想變成一隻什麼風箏呢?

(放音樂)噢,邱老師也想變成一隻風箏,在天空中飛翔,多快樂呀!小朋友,我們一起變成一隻漂亮的風箏到天空上去玩玩,好嗎?(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聽音樂做飄的動作。)

四、交代要求,幼兒做畫,教師指導。

小朋友,現在你們把剛才你變的這只美麗的風箏畫下來,然後給它穿上漂亮的衣服。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個別指導,鼓勵幼兒大膽設計出各種不同的風箏。

五、講評作品,活動結束。

展示幼兒作品,互相欣賞。請幾名幼兒講講哪只風箏最美?美在什麼地方?

活動反思:

在「美麗的風箏」這個活動中,我主要是讓幼兒能在欣賞風箏的基礎上,感知風箏圖案的對稱美;能利用對稱的方法來裝飾風箏。這次活動的重點放在對稱裝飾上,這一點我覺得孩子們完成的很好,已達到預期的效果。

㈡ 風箏的製作方法,和材料,製作圖片。

材料(1)2根松不或雲杉木棒(0.6厘米厚,1厘米寬,90厘米長) (2)風箏面材料(塑料等) (3)繩子 (4)剪刀 (5)木尺(6)黏條(7)小鋸子 (8)粉筆 (9)木膠
在成年人的幫助下,用小鋸在每根木棒的埠處鋸一個缺口(見圖5-1)。請注意,不要使鋸對著自己。測量出其中一根木棒的中心,做個記號,並把這個記號放在另一根木棒的一點上,這個點距這個木棒的一端距離是20厘米(見圖5-2)。用木膠把交叉的兩個木棒粘在一起,用繩子纏繞幾下後捆起來(見圖5-3)。拉直繩子,沿著4個被鋸開的小口,纏出一個風箏的外框(見圖5-4)。把繩子拉緊,然後把繩子的兩頭系成一個結。在木框的四端被繩子纏過的缺口處,每處都再用繩子用力繞幾圈後拴緊。現在,風箏的框架已經完成。
把風箏的框架放在一個塑料薄膜上,以便做出一個樣本。橫著的木棒應該在下面貼緊塑料面。用粉筆畫出樣本。要畫在沿著風箏框架線周圍外2.5厘米處,以便允許多出的邊折過來蓋住繩子。沿著畫好的線,小心地剪出樣本。然後把多出來的塑料折上包住繩子,用膠條把它們黏緊。現在,用一根繩子系在橫向木棒的一端的缺口處,把這根木棒弄彎曲約10厘米的彎度,然後把繩子的另一端系在橫向木棒的另一端。加上馬勒套,在大人的幫助下,在兩根木棒的交接處的地方弄一個小孔,用一條大約150厘米長的繩子,把這根繩的一端通過小孔拴到木棒交叉處,把馬勒套的另一端拴在風箏底部的木棒缺口處。把用於放風箏的繩子系在馬勒套上,位置在於使之距離風箏底部缺口處約90厘米和距離你所連接的馬勒套到小孔處約60厘米處。不斷地上下調節這個套結,以便使風箏平穩。這個風箏不需要尾巴,並且,在風力較小的情況下,也可以飛起來。請記住,要在比較寬闊的地方放風箏,並避開高壓線。

㈢ 風箏的製作方法及圖片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普通風箏的做法一般是採用竹子做骨架,紙做肉。 竹子是製作風箏骨架的主要材料。選取壁厚3-5厘米的竹子削成竹片,利用竹片的韌性做風箏的骨架。根據自己的愛好製成各種各樣的風箏骨架,比如蜻蜓狀、蝴蝶狀。 紙是蒙糊風箏的主要材料,以質薄纖維長而均勻,富有韌性,耐濕耐沖擊,色澤白而潔者為佳。把紙糊在骨架上,再繫上線,風箏就做好了。 紙風箏的做法: 用細竹簽 :2長(40-50厘米,十字交叉作骨架),4短(圍邊框,做成長方形的比較穩固平衡) 牢牢綁好(用細鐵絲,或用保證粘力夠強的強力膠), 糊紙,選紙要有韌性,不能薄不能脆,沿邊框糊結實,過程中保證紙完整平整,不能有一點破損,否則飛不起來; 粘尾巴,用較輕的紙兩條,寬約5-8厘米,長度在3米-10米間(如有特殊需要可更長),兩條分別粘於主體同一邊上的左右兩端(若主體為長方形,粘在較短邊),保證粘好後兩條尾巴長度相等 綁線,四條線端分別固定在主體四角,提拉在一處(使線呈四棱錐)在手中拉緊,打結(線要拉的正,保證力度平均) 把風箏線繫上,完成 這時,你還可以在做好的風箏上塗上你喜歡的色彩,鑲上花邊,或者繫上絲帶,掛上紙環。但不能影響風箏在空中的飛翔,因為附件太多了會使風箏飛翔失衡。 風箏的形狀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鳥,昆蟲,動物及幾何立體等,而 圖案方面,主要由個人喜好而設計,有宣傳標致,動物,蝶,飛鳥等,琳琅種種. 風箏的建造材料除了絲絹,紙張外,還有塑膠材料造的,骨桿有竹篾,木材及膠 棒來造,近來有人設計一種無骨風箏,它的結構是引入空氣於絹造的風坑之內,今風 箏形成一個輕輕飄的氣枕,然後乘風於上.中國,馬來亞,菲律賓及日本等,亦有一 種大形的風箏,每到風箏節就將它放到忍藍的天空,該等風箏之尺碼由十至二十尺不 等.骨桿則用大竹升來造,由百多人來放. 一、 蝌蚪風箏 圖一所示為蝌蚪風箏的骨架圖及拴線圖。為方便網友製作,特地加上比例尺網格。這種風箏製作起來非常簡單,對材料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按圖製作均能達到放飛的目的。該風箏所用竹條骨架只有橫豎兩根,風箏的製作尺寸一般寬在450 毫米左右為宜,太大太小均不適宜。以寬450毫米為例,橫竹條寬度和高度分別為3和3毫米,若為減少些自重,在邊梢部位可以對稱地削到寬高均為2毫米。由於這種風箏在結構上屬於半硬拍子類風箏,放飛時需要的風力一般在3級左右,所以,對於初學者來說,可以不必對竹條的寬厚顧慮太多。若結構重一些,放飛時需要的風力稍大一些而已。 豎竹條的寬厚均為 3.5毫米,長為620毫米。將橫豎竹條十字綁在一起,蒙面材料可以採用皮紙、宣紙、無紡布、塑料薄膜、絹、尼龍綢等均可,若採用紙質的話,在邊線處應用細線包邊,以防止扯裂。將蒙面材料和竹條粘在一起,在尾部粘上寬40毫米,長1500-3000毫米的用與蒙面材料相同或是不同的材料做成的尾巴(特別提醒:嚴禁使用金屬膜及其它導電材料製作蒙面和尾巴)。按照圖示比例拴上提線,對於初學者,剛開始綁放飛提線時,由於沒有經驗,總是擔心綁不好,其實,只要注意觀察學習,很快就會掌握的。為了便於放飛時進行調整,一開始可以將放飛線的長度留的長一些。對於拍子一類的風箏,由於其放飛結構的特殊性,您在綁放飛線時,如果拴的長短不合適,也只是影響放飛的角度而已。這時反而有利於您學習和掌握提線的調整。由於這種風箏的平衡主要是靠長長的尾巴,所以對風箏製作過程中的骨架要求並不是很高,是一種適宜初學者製作的風箏。放飛時將橫條背面用細線拉住,使風箏變成弧形面,在風的作用下容易瀉風,使得風箏飛行穩定。 關於蝌蚪風箏的蒙面繪畫比較簡單,相信青蛙蝌蚪您總是見過的,如果想省事的話,可以將整個風箏以墨色染黑即可,放飛到天空中的效果也是有趣的。為了突出蝌蚪風箏搖擺的放飛效果,在風箏放飛起來以後,只要增加或減少尾巴的長短即可。如果飛行中的風箏特別平穩,可以逐漸減少尾巴的長度以增加風箏的搖擺,不過,這是以犧牲風箏的穩定為代價的。 圖二 二、王字風箏 王字風箏,由其骨架形同王字而得名,北京人所稱「屁簾兒」即指它。在各地均可見到這種風箏的影子,是許多喜歡放風箏而又沒有專業製作經驗的朋友都能製作放飛的一種「大眾風箏」,如圖二所示。 同蝌蚪風箏一樣,這種風箏的製作尺寸也不宜過大,寬度在550毫米左右為宜。總共4根竹條組成骨架,骨架竹條尺寸同上邊的蝌蚪基本一樣,對竹條的製作精度要求不是很嚴,風箏的飛行穩定同樣也是依靠長長的尾巴來平衡的。 以550毫米寬的風箏為例,三根橫向竹條的長寬可以一致,(短的一根也可略為小一些),長寬厚度均為3.5-4毫米,蒙面及兩根尾巴的材料同上。同蝌蚪風箏一樣也是拴兩根提線。風箏的彩繪可以在蒙面上繪制各種卡通圖畫,人物繪畫等,一種很有創意的繪畫是:在蒙面上繪出一個孩子的頭部,而長長的尾巴繪成其長長的辨子。您可以充分發揮想像力。圖三 三、八卦風箏 八卦風箏是傳統的中國風箏,在大江南北到處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一般來講,八卦風箏適宜在風箏較大的情況下放飛,放飛的經驗表明:風力越大,風箏的放飛角度越大。因為屬於硬拍子類,沒有瀉風的地方,所以風箏的風行狀態和風力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風力大小不穩定的話,八卦風箏在飛行的時候,一揚一落,非常有趣。圖三是八卦風箏的骨架圖,八卦風箏製作簡單,對製作的材料,綁扎的要求不是很嚴格,只要按照下邊的要求去做,一般都可以達到放飛的目的。 八卦風箏得名於風箏的外形,因其為八角而來,因於中國傳統的八卦相吻合,故多稱謂八卦,在繪畫上,一般多繪以傳統的八卦圖形。八卦的骨架由兩個正方形的架子組成,一般的正方形骨架大小在500-1000mm之間。只是兩個正方形的大小要求一致, 根據風箏的大小,500mm大小的可以只設一根堅向竹條,如圖三。大於此規格的要設十字形骨架,竹條的大小要大一些,在厚度方向比寬度大一些。以500毫米的八卦風箏為例,構成正方形的四根竹條寬高均為3毫米,長500毫米。用削好的竹條綁成兩個正方形骨架,然後按圖示將兩個正方形綁在一起形成八角即可。風箏的蒙面材料同上邊二種風箏採用的一樣。風箏的提線為三根,位置如圖所示。同蝌蚪風箏一樣,在放飛時,在風箏的中心部位上也用細線將風箏拉成弧形,以利於風箏在飛行時瀉風。(如果不拉成弧形,風箏同樣也能飛行,你不妨試試)。 八卦風箏的繪畫,一般都有是採用傳統的八卦圖案。八卦風箏的尾巴一般採用的是在細線繩上綁上紙穗的方法。

㈣ 風箏怎麼畫圖片

風箏的畫法是:先用菱形畫出風箏的輪廓,內部畫上線條;再在兩側和尾部畫出隨風飄揚的絲帶;最後畫出風箏線和線圈即可。

除此之外還有:

1、首先我們畫出風箏的形狀,畫一個菱形,在菱形中畫上一個十字骨架,簡單的輪廓就畫出來啦。

2、接著在風箏上畫上五角星裝飾,並在風箏兩邊和尾巴上畫上布條裝飾,畫上一條長長的風箏線。

3、接著,我們還要在風箏的下方畫出一個簡單的蝴蝶結雛形,這就是一般風箏所帶著的飄帶了。

4、畫好風箏的飄帶雛形後,我們還要沿著雛形畫出飄帶的輪廓與細節,使它看起來更加形象立體。

5、風箏畫好後,還需要畫出一根細長、自然彎曲的線條,線繩的一端連著風箏的中心位置、另一端連著一個邊角為圓弧形的小長方形。

6、可以在長方形的兩端畫出一根或兩根木棍,然後在長方形的中間位置畫出幾根線條,這樣一個風箏把手就畫好了。

7、最後,只需要為風箏塗好顏色就可以了,可以用藍紫色、橘色、紅色來塗風箏,用棕色來塗安裝在風箏上的木棍。

㈤ 濰坊風箏的介紹加圖片的

風箏,古名「紙鳶」,又名「鷂子」,是普及於山東各地的一種玩具,尤以濰坊為盛,
濰坊風箏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魯國大思想像墨翟製作第一隻「木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真正開始興盛,走向民間卻是在明代。到清朝中葉,濰坊開始出現專門從事風箏製作的民間藝人。相傳有位姓陳的啞巴藝人扎得風箏新穎好看,放得又高又穩,遠近聞名。這時,清明節前後競放風箏也成了當地的踏春風俗。據《濰縣志稿》載:「本邑每逢寒食,東門外,沙灘上……板橋橫亘,河水初泮,桃李葩吐,楊柳煙含,凌空紙鳶,高入雲端。」「清明,小兒女作紙鳶、鞦韆之戲,紙鳶其制不一,於鶴、燕、蝶、蟬各類外,兼作種種人物,無不維妙維肖,奇巧百出,」曾做過七年濰縣縣令的大詩人兼書畫家鄭板橋曾寫過這樣的詩來懷念濰縣:「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斗春歸」,把濰縣的風箏特點和放風箏的風俗描寫的淋漓盡致。「一百四日小寒食,冶遊步上白浪河,紙鳶兒子鞦韆女,亂草新來春燕多」,這是濰縣詩人郭麟對他家鄉清明寒食放風箏的真實描寫。到近代,濰縣成了國內外聞名的風箏產地和市場,有首《竹枝詞》是這樣描寫當時風箏市場的盛況的:「風箏市在東城牆,購選遊人來去忙,花樣翻新招主顧,雙雙蝴蝶鳶成行。」風箏飄洋過海,被帶到美國、日本當作藝術珍品館藏起來。新中國建立後,濰坊風箏作為濰坊市的象徵,更加受到當地人民的珍愛和重視。從1984年起,濰坊市連續成功地舉辦了國際風箏節;1988年,濰坊市被國內外風箏界選為「世界風箏都」。濰坊風箏走向了世界,真正達到了它的鼎盛期。
個性是藝術成功的標志。濰坊風箏的獨特個性是通過「扎、繪、糊、放」的四藝來具體表現的。
扎 濰坊風箏的骨架一般用竹材紮成,扎骨架的工序有:選竹材、破竹材、削竹條(有「抽削」、「推削」諸法)、修竹條、彎竹條、扎結竹條等。風箏架子多種多樣,扎法各有千秋,一般說掌握了硬翅風箏、軟翅風箏和拍子風箏架子的基本扎法後,就可以自由變化,扎制各種風箏了。前輩藝人們在扎風箏中總結了奉富的經驗,有的還編成了歌訣。例如扎硬翅胖沙燕的口訣是:胖燕四四法最新,一頭一腹一尾根。—亡條平直須堅硬,下條扁軟勢隨形。七段等分論條架,兩膀對扎半圓形,中腹應按雙分計,尾竹上端中線尋。下端長短如何定,橫設架子首尾千.托紙中間方四塊,兩膀各四必相亭。頭部迎風腹為主L冕竹要軟好瀉風。襠肥紙闊單面軟,迎風不會左右慨。
糊 糊風箏用紙,用礬絹,用薄綢等,可依風箏形式確定。倒如,糊蜻蜒風箏用絹,因為絹比紙的透明度好,更象活蜻蜒的翅膀,糊龍青魚尾部用綢,放飛時迎風抖動肖似魚尾,糊鷹不能用絹,因為絹受風後抖動就不象在空中打旋的鷹了,必定要用皮紙或托裱了的防風紙。糊風箏時,先比著架子剪紙,紙比架子大些,邊緣部分剪開一些口子,在邊緣塗漿糊後,依次把剪開的邊緣糊在紙條上。糊法有兩種;一是把紙包貼在竹條的四個面上,此法叫「包邊兒」,二是把紙包貼在竹條的兩個面上,待漿糊幹了之後,用刀把多餘的紙裁下來,這種方法叫「裁邊兒」。這種方法是要露出一部分削修加工的竹條,以顯示藝人的製作技巧。風箏可以先糊後繪,也可以先繪後糊。因為風箏的彩繪圖案多是對稱的,為了使圖案對稱一致,藝人們一般是先繪後糊。先把各部分的紙剪好,彩繪、陰干,熨乎,再糊到架子上。彩繪時,各部分銜接處圖案不畫金,留出一些空白,糊好後再把銜接處的圖案補畫整齊。各種風箏的具體糊法也各有不同,倒如:沙燕風箏先糊兩膀,再糊兩腿。最後糊頭、腹,米字風箏也是先糊兩膀,拍子風箏用平貼法糊紙等等。
繪 風箏的繪畫構圖與設色最能體現地方特色。濰坊的風箏吸取了濰縣木版年畫的技法,又博採京津畫風箏之長,線條粗獷,色彩以紅、黃、蘭三顏色為基礎色,重筆濃抹,色調明快,渾朴,在對稱中達到強烈的美的視角效果。如濰坊的龍頭蜈蚣風箏,胡敬珠派造型以群青色為主,便以濃艷著色,直觀效果對比強烈;康萬香派則以普蘭為主,代表海水,同時以紅或桔紅的暖色,使整個畫面形象鮮明,風箏騰空之後,與蔚蘭的天空產生和諧又鮮明的視角效果。西方藝術大師說過:「要懂得用最少的顏色,如果該用七個顏色,你卻用二個表現時,那你的本事就更大了。」濰坊的風箏藝人對風箏的構圖和彩繪,正是這樣做的。他們盡量少用色,以塊色為主,非常鮮明地突出了民間藝術色彩單純而濃郁的特點。
放 放風箏的工具有線、繞線工具和供游戲用的各種附加物。放風箏的線有「縫衣線」(適合放小風箏)、「小線」(三股棉線,民間最常用的風箏線)、「衣線」(真絲線,細的叫「絲線」,粗的叫「絲繩」)、「麻線」(從前民間用此線放大風箏)等等,繞線工具最普遍的是「線桄子」,這是一種穿在軸柄上的六角線線軸,可以自由地旋轉著放線。收線時,一手拉線,一手打輪,十分方便,樣子也玲瓏可愛,本身就是一件惹人喜愛的玩具;還有一種「簡易桄子」,軸柄上穿著一種扁框,用起來也很方便。如果放大風箏,則要用「線拐子」;放更大的要用「絞車」。風箏的附加物,是放風箏時作游戲用的,種類很多,主要有:「風琴」、「鑼鼓」、「送飯兒的」等。
風箏的種類很多,按形象分有鳥形風箏(如鷹、燕、仙鶴)、蟲形風箏(如蜻蜒、知了、蝴蝶)、水族風箏(如金魚、蛙、蟹)、人物風箏(如孫悟空、胖娃娃、老壽星)、字形風箏(如「雙喜」、「福」字、「壽」字風箏)、器物風箏(如扇子、鍾、宮燈)、變形和幾何圖形風箏(如瓦片、八卦、五星),按風箏的構造分有硬翅風箏、軟翅風箏、拍子風箏、平桃風箏、軟風箏、桶形風箏等;按風箏的功能分有玩具風箏、觀賞風箏、特技風箏等等。按大小又可分為巨型風箏與微型風箏。如濰坊藝人扎的「鯉魚跳龍門」風箏,兩層樓高,面積為174平方米,扎風箏的藝人是站在樓上紮成的。巨型立體蜈蚣風箏,龍頭狀的頭和數十節的身,共100多米長。發放時,必須先將尾部和身部逐漸放起,再靠身部幾十節圓方形風箏將沉重的龍頭提升到空中。小型的蜈蚣風箏一樣首尾齊全,卻小到可以整個藏在火柴盒中。
濰坊風箏同中國許多民間藝術形式一樣,產生於人們的娛樂活動,是寄託著人們的理想和願望,與人們的生活有密節聯系的娛樂品。風箏的造型模仿的自然事物、社會生活以及神話傳說中的形象,都寄託著「吉祥」和「吉慶」,興趣和理想。那絢麗多彩的顏色,與其說是所模仿事物的標志,毋寧說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放風箏,則是易做、經濟、老少咸宜的娛樂,健身活動。在陽光明媚的春天,人們手牽引線,或在春山,或在平原,或在白沙無際的海灘前後奔跑,臂、腿肌肉得到了鍛煉,眼睛得到調整,氣血為之暢達,這對人的生命是多麼有益啊。伴隨著風箏的興盛,濰坊風箏又成為人們經濟生活中的家庭成員,以商品的形式進入流通,糊制風箏成為一種職業,是一種重要生計。據史料記載,早在清代,濰縣城裡的風箏作坊和店鋪就有30餘家,清明時節在集市上攤的有數十戶,外地客商在這里絡繹不絕,生意十分興隆。現在的濰坊風箏,由於當地政府的重視和人民的鍾愛,伴隨著國際濰坊風箏節的連續舉辦,已成為當代濰坊人的文化象徵物,它越洋過海。聯結起了與世界人民的友誼,也成為濰坊市經濟騰飛的巨大杠桿。濰坊風箏的製作,也走上了傳統技法與現代新科技相結合的道路,進入了嶄新的發展時期。

㈥ 《風箏知多少》教案有嗎

大班社會優秀教案詳案《風箏》

設計意圖:
孩子們在談話的時候,很多孩子說到公園、廣場放風箏,風箏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和享受溢於言表。《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 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於是我抓住孩子們的興趣,設計了《風箏》這節活動,讓幼兒了解風箏的相關知識,知道風箏是中國人發明的,增強幼兒作為一名中國人 的自豪感。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風箏的起源。
2、鼓勵幼兒大膽地在同伴面前表述自己的情感。
3、讓幼兒感受我國民間藝術的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活動准備:
1、家長與幼兒共同製作風箏,並把場地布置成"風箏展"。
2、風箏幻燈片、音樂。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介紹自己製作的風箏。
1、幼兒和教師走進活動室欣賞風箏展。教師:孩子們,這兒是我們大家製作的風箏,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幼兒介紹自己和爸爸媽媽製作風箏的情況。
(教師先請大家說出自己喜歡那一隻風箏,再請風箏的製作者介紹自己和爸爸媽媽製作風箏的一些情況,增強幼兒的自豪感。)
二、讓幼兒了解風箏的起源。
1、教師出示"龍"形風箏的幻燈片。
教師提問:這是什麼樣的風箏?(龍形風箏)龍代表什麼?(代表中國)教師:沒錯,"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教案來源:屈老師教案網)風箏就誕生在我們中國,是我們的祖先發明創造的。
2、故事《風箏的起源》
教師講故事《風箏的起源》後,提問:是誰發明了風箏是在很久很久教師小結:風箏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叫墨子的人發明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民間藝術。
三、幼兒欣賞風箏的幻燈片。
1、教師:很多年過去了,到了現在,每當春天來臨的時候,我們喜歡到大自然里放風箏。你們有放過風箏嗎?老師這里有一些風箏圖片,一來欣賞一下。
2、幼兒欣賞風箏圖片。
圖一:蝴蝶風箏 教師:這是,一隻什麼樣的蝴蝶風箏?(五顏六色的、好看的……)它的形狀左右是一樣的,有什麼特點?(對稱)是的,這是一隻五顏六色的對稱的蝴蝶風箏。
圖二:魚形風箏 教師:這只風箏上有什麼?(可愛的胖娃娃抱著一條紅鯉魚、荷葉、荷花……)人們在製作風箏時為什麼會畫上這樣的圖案?
教師:這是一隻具有年畫特點的風箏。紅鯉魚在我們中國代表著吉祥、富裕,人們把對生活的美好願望畫在風箏上,是希望年年有餘,日子過的一天比一天好。
圖三:小狗風箏 教師:這只風箏是有幾只小狗組成的?(三隻)這種象糖葫蘆一樣由幾只串在一起的叫串形風箏。
圖四:夜光風箏 教師:這只風箏很特別,上面有什麼?(一亮一亮的小燈)這叫夜光風箏。它適合在白天放還是晚上放?(晚上)為什麼?
圖五:最大的風箏 教師:這只風箏長不長?這是世界上最長的風箏,有3500米長,這樣的風箏一個人能放起來嗎?(不能)怎麼辦?(需要很多人幫忙、合作、團結)那我們平時做事情想把事情做得更好也要這么樣?(齊心協力、
圖六:最小的風箏 教師:看見風箏在哪了嗎?這是世界上最小的風箏,只有零點幾厘米長,比我們平時用的硬幣還要小。
教師:你們知道嗎,世界上最長的風箏和最小的風箏是誰做出來的?都是咱中國人製造的,你覺得中國人怎麼樣?(聰明、能幹……)作為一名中國人你有何感想?(驕傲、自豪……)是的,我也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感

㈦ 風箏長什麼樣

多種多樣,有人物,有動物,有植物,有高科技產品等等。只要能做出來,能飛上天的,就是風箏。

㈧ 蝴蝶風箏怎麼做

軟翅蝴蝶風箏的製作
軟翅風箏一般以帶翅膀的動物造型為主,它可以紮成平面的,也可以將軀干紮成立體的,不管何種形式,它的飛行原理是一樣的。
下面介紹簡易蝴蝶風箏的扎制方法。
一、風箏的設計(圖1)

二、材料的選擇:
根據設計圖,選取下列材料(竹片):
15cm×0.3×0.2

2根
15cm×0.1×0.1

4根
50cm×0.3×0.2

2根
以上尺寸都是加工後的尺寸,在截取時預留一定的量,並准備80cm×60cm大小的布料一塊備用。
三、竹條的削制:
15cm×0.3×0.2竹片是蝴蝶風箏的軀干主骨架,其它的竹片都綁扎在這根主骨架上。削制時,尺寸要到位。削制達到要求後,用砂紙打光即可。
15cm×0.1×0.1竹片共需4根,實際上截取材料時只需選用一根15cm×0.6×0.2左右的竹片,削薄至0.1厚度,再用刀把它一劈為四,然後略加削光、打磨即可。因為其中2根用於須,2根用於尾,規格相同,形狀不同而已。
50cm×0.3×0.2的竹片2根,是用於翅膀的。截取時只需一根50cm×0.7×0.3的竹片。加工時先削薄至0.2厚度,然後在一端的三分之一處再逐漸削薄至端處,只要0.1的厚度。因為翅膀越外端越需柔和,吃風力後翅膀向後略彎,便於泄風,保持風箏的飛行平衡。削好後再從中間將其一劈為二,略加削光打磨即可。這樣製作的竹片,由於處於同一根竹片,它的韌性及彎度就比較一致,能使風箏翅膀的平衡度基本一致。
四、骨架的綁扎:
先將15cm×0.1×0.1竹片分別烤彎成如圖2形狀:
然後將它們分別綁扎在軀干條的兩端呈如圖3形狀:
接著在翅條粗端量出15cm,並做好記號,將它們綁扎在軀干條正面,成如圖4形狀:
最後在翅條外端15cm處繫上線,將翅條拉成如圖5形狀:
這樣,一隻簡易的蝴蝶風箏的骨架就扎完成了,當然,別忘了用尺測量一下,拉線兩邊的線長是否對稱相等。如果有差距,必須適當調整,要做到完全對稱。調整好後,再在各綁扎點上滴上快乾膠,使風箏骨架定型。

㈨ 今天看到只藍色蝴蝶翅膀跟風箏有兩條帶子一樣有7厘米長是什麼蝴蝶

我個人認為,你所說的應該是中天蠶蛾,具體你可以在網路圖片上搜以下名稱:
綠尾大蠶,又叫月神蛾、水青蛾、燕尾蛾、長尾蛾,鱗翅目,大蠶蛾科,綠尾大蠶蛾屬。 形態特徵:成蟲體長35~40mm,翅展122mm左右;體表具有深厚白色絨毛,翅粉綠色,前翅經前胸紫褐色,翅中央有一眼狀斑紋,後翅尾狀突起,長40mm。卵球形稍扁,長2mm,初產時淡綠色,近孵化灰褐色。幼蟲可長達80mm左右,黃綠色,體節有瘤狀突起,以中、後胸4個及第8腹節背上1個特大,瘤突上有褐色、白色長毛。蛹體長 45~50mm,赤褐色,額區有一塊淺色斑。繭長卵圓形,灰黃或灰褐色。 該蟲一年發生2代,主要危害榿木、烏桕、楊、柳等植物。由於此蟲幼蟲個體、食葉量大,常將樹葉吃光,嚴重影響樹的生長。另外該蛾還喜歡聞腐氣,特別是人終時多見該蛾. 分布:河北、河南、江蘇、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廣西、四川、台灣等省。

㈩ 大班社會教案《風箏》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社會教案《風箏》,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社會教案《風箏》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風箏的起源。

2、鼓勵幼兒大膽地在同伴面前表述自己的情感。

3、讓幼兒感受我國民間藝術的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活動准備:

1、家長與幼兒共同製作風箏,並把場地布置成"風箏展"。

2、風箏幻燈片、音樂。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介紹自己製作的風箏。

1、幼兒和教師走進活動室欣賞風箏展。教師:孩子們,這兒是我們大家製作的風箏,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幼兒介紹自己和爸爸媽媽製作風箏的情況。

(教師先請大家說出自己喜歡那一隻風箏,再請風箏的製作者介紹自己和爸爸媽媽製作風箏的一些情況,增強幼兒的自豪感。)

二、讓幼兒了解風箏的起源。

1、教師出示"龍"形風箏的幻燈片。

教師提問:這是什麼樣的風箏?(龍形風箏)龍代表什麼?(代表中國)

教師:沒錯,"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我們都是龍的傳人。風箏就誕生在我們中國,是我們的祖先發明創造的。

2、故事《風箏的起源》

教師講故事《風箏的起源》後,提問:是誰發明了風箏是在很久很久。

教師小結:風箏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叫墨子的人發明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民間藝術。

三、幼兒欣賞風箏的幻燈片。

1、教師:很多年過去了,到了現在,每當春天來臨的時候,我們喜歡到大自然里放風箏。你們有放過風箏嗎?老師這里有一些風箏圖片,一來欣賞一下。

2、幼兒欣賞風箏圖片。

圖一:蝴蝶風箏。教師:這是,一隻什麼樣的蝴蝶風箏?(五顏六色的、好看的……)它的形狀左右是一樣的,有什麼特點?(對稱)是的,這是一隻五顏六色的對稱的蝴蝶風箏。

圖二:魚形風箏。教師:這只風箏上有什麼?(可愛的胖娃娃抱著一條紅鯉魚、荷葉、荷花……)人們在製作風箏時為什麼會畫上這樣的圖案?

教師:這是一隻具有年畫特點的風箏。紅鯉魚在我們中國代表著吉祥、富裕,人們把對生活的美好願望畫在風箏上,是希望年年有餘,日子過的一天比一天好。

圖三:小狗風箏。教師:這只風箏是有幾只小狗組成的?(三隻)這種象糖葫蘆一樣由幾只串在一起的叫串形風箏。

圖四:夜光風箏。教師:這只風箏很特別,上面有什麼?(一亮一亮的小燈)這叫夜光風箏。它適合在白天放還是晚上放?(晚上)為什麼?

圖五:最大的風箏。教師:這只風箏長不長?這是世界上最長的風箏,有3500米長,這樣的風箏一個人能放起來嗎?(不能)怎麼辦?(需要很多人幫忙、合作、團結)那我們平時做事情想把事情做得更好也要這么樣?(齊心協力、

圖六:最小的風箏。教師:看見風箏在哪了嗎?這是世界上最小的風箏,只有零點幾厘米長,比我們平時用的硬幣還要小。

教師:你們知道嗎,世界上最長的風箏和最小的風箏是誰做出來的?都是咱中國人製造的,你覺得中國人怎麼樣?(聰明、能幹……)作為一名中國人你有何感想?(驕傲、自豪……)是的,我也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大班社會教案《風箏》2

設計意圖:

孩子們在談話的時候,很多孩子說到公園、廣場放風箏,風箏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和享受溢於言表。《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於是我抓住孩子們的興趣,設計了《風箏》這節活動,讓幼兒了解風箏的相關知識,知道風箏是中國人發明的,增強幼兒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風箏的起源。

2、鼓勵幼兒大膽地在同伴面前表述自己的情感。

3、讓幼兒感受我國民間藝術的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准備:

1、家長與幼兒共同製作風箏,並把場地布置成"風箏展"。

2、風箏幻燈片、音樂。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介紹自己製作的風箏。

1、幼兒和教師走進活動室欣賞風箏展。教師:孩子們,這兒是我們大家製作的風箏,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幼兒介紹自己和爸爸媽媽製作風箏的情況。

(教師先請大家說出自己喜歡那一隻風箏,再請風箏的製作者介紹自己和爸爸媽媽製作風箏的一些情況,增強幼兒的自豪感。)

二、讓幼兒了解風箏的起源。

1、教師出示"龍"形風箏的幻燈片。

教師提問:這是什麼樣的風箏?(龍形風箏)龍代表什麼?(代表中國)教師:沒錯,"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我們都是龍的傳人。風箏就誕生在我們中國,是我們的祖先發明創造的。

2、故事《風箏的起源》

教師講故事《風箏的起源》後,提問:是誰發明了?

教師小結:風箏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叫墨子的人發明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民間藝術。

三、幼兒欣賞風箏的幻燈片。

1、教師:很多年過去了,到了現在,每當春天來臨的時候,我們喜歡到大自然里放風箏。你們有放過風箏嗎?老師這里有一些風箏圖片,一來欣賞一下。

2、幼兒欣賞風箏圖片。

圖一:蝴蝶風箏教師:這是,一隻什麼樣的蝴蝶風箏?(五顏六色的、好看的……)它的形狀左右是一樣的,有什麼特點?(對稱)是的,這是一隻五顏六色的對稱的蝴蝶風箏。

圖二:魚形風箏教師:這只風箏上有什麼?(可愛的胖娃娃抱著一條紅鯉魚、荷葉、荷花……)人們在製作風箏時為什麼會畫上這樣的圖案?

教師:這是一隻具有年畫特點的風箏。紅鯉魚在我們中國代表著吉祥、富裕,人們把對生活的美好願望畫在風箏上,是希望年年有餘,日子過的一天比一天好。

圖三:小狗風箏教師:這只風箏是有幾只小狗組成的?(三隻)這種象糖葫蘆一樣由幾只串在一起的叫串形風箏。

圖四:夜光風箏教師:這只風箏很特別,上面有什麼?(一亮一亮的小燈)這叫夜光風箏。它適合在白天放還是晚上放?(晚上)為什麼?

圖五:最大的風箏教師:這只風箏長不長?這是世界上最長的風箏,有3500米長,這樣的風箏一個人能放起來嗎?(不能)怎麼辦?(需要很多人幫忙、合作、團結)那我們平時做事情想把事情做得更好也要這么樣?

圖六:最小的風箏教師:看見風箏在哪了嗎?這是世界上最小的風箏,只有零點幾厘米長,比我們平時用的硬幣還要小。

教師:你們知道嗎,世界上最長的風箏和最小的風箏是誰做出來的?都是咱中國人製造的,你覺得中國人怎麼樣?(聰明、能幹……)作為一名中國人你有何感想?(驕傲、自豪……)是的,我也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後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小網路: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的產物,至今已20xx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