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腦電波分為多少種類圖片
擴展閱讀
董家口在哪裡圖片 2025-08-23 05:52:12
母親節祝福動態圖片 2025-08-23 05:40:59
灰姑娘圖片卡通 2025-08-23 05:33:21

腦電波分為多少種類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2-22 19:15:32

A. 四種腦電波波形的讀音

1、α 讀作:阿爾法 alfa

2、β 讀作:貝塔 beta

3、θ 讀作:西塔 theta

4、δ讀作:德爾塔 delta

(1)腦電波分為多少種類圖片擴展閱讀:

1、β波:14~30赫茲,波幅為5~25μV,在額、顳、中央區β活動最為明顯,其指數赫茲約為25%,屬於我們清醒時的有意識狀態下的生物腦電波,智力的來源,邏輯思考、計算、推理時推理時需要的波。

注意力集中在外在的感官世界上,努力地想解決問題,當β波過高時會壓力很大、心裡不適、緊張、憂慮、不自在。

2、α波 :8 - 13赫茲,波幅為10~100μV,是成年人安靜閉目狀態下的正常波形,在茲頂、枕區α活動最為明顯,數量最多,而且波幅也最高。

意識清醒,身體放鬆,想像力的來源,創意靈感及直覺反映敏銳,作白日夢的腦電波。能產生過目不忘的效果,α波是(意識與潛意識層面)之間的橋梁,被科學界稱為學習最佳狀態波。

3、θ波:4~7赫茲,θ波振幅約為100,150微伏,在清醒的正常成人,一般也記錄不出θ波,成人在睏倦時常可記錄出θ波。

θ波的出現是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狀態的一種表現,如在清醒成人的腦電圖中出現θ波表示不正常,一般在頂區與顳區引出的θ波較明顯。

是學齡前兒童的基本波形,成年人瞌睡狀態也會出現,屬於(潛意識層面)的波,外界的信息呈現高度的受暗示性狀態,觸發深層記憶,強化長期記憶,存有記憶、知覺和情緒,影響著態度、期望、信念、行為,創造力與靈感的來源,深睡做夢、深度冥想時,心靈知覺、個人見識較強、個性強。

在科學界稱θ波為通往記憶與學習的閘門 。

4、δ波:1~3赫茲 ,δ波振幅為20~200微伏,在清醒的正常成人,一般是記錄不出δ波的。

成人只有在深睡的情況下才可記錄出δ波,一般在顳區與枕區引出的δ波比較明顯,表示大腦處於無夢深睡狀態,是嬰兒大腦的基本波形,在生理性慢波睡眠狀態和病理性昏迷狀態也會見到,屬於(無意識層面)的波,是恢復體力的睡眠時所需要的。

參考資料

網路-腦電波



B. 五種類型腦電波

五種類型腦電波

一、γ波(伽瑪波)--38次/秒以上,極度興奮的腦波

二、β波(貝塔波)-- 14~38次/秒,比較興奮時腦波

三、α波(阿爾法波)---8~14次/秒,放鬆冥想時腦波

四、θ波(西塔波)---4~7次/秒,半睡狀態時腦波。

五、δ波(德而塔波)-0.5~3.5次/秒,深睡狀態時腦波。

神奇的阿爾法腦波

α波:健康波。提高免疫狀態,分泌腦內嗎啡,有自愈能力。

α波:俗稱輕松腦波。

α波:又稱創意腦波。

α波:禪定波,修行者波。

阿爾法腦波的作用

一、減少緊張感,壓力和焦慮

二、提高免疫能力,身體健康

三、提高大腦工作效率

四、提高創造力,學習力超強

五、在眾人面前表現出色,無論是運動表現還是其他方面的表現。

阿爾法腦波關鍵作用

人腦對接宇宙能量的唯一界面

揭示《秘密》中的秘密

NLP神經語言程序學本質

進入潛意識唯一橋梁

潛意識植入法教學的本質

讓人們獲得想要的一切的根源

C. 腦電圖檢查有哪些種類

這個目前臨床上面較常見的腦電圖檢查選項常見的有清醒腦電圖、睡眠腦電圖、錄像腦電圖(視頻腦電圖)、24小時動態腦電圖及多導睡眠圖。

D. eeg是什麼意思

EEG是腦電波的意思

當你在做一些事的時候,神經元的同步放電會產生一種現象,我們把它稱作」腦電波」。腦電波共有5種,不同種類的腦電波都有其獨特的運作模式,即使當你進入深度睡眠時也會出現。多年來,醫生和科學家使用EEG和腦電圖儀研究這些腦電波,這種復雜的設備通過5種不同的通道進行跟蹤,被稱為腦電波的神經活動。

E. 腦電波的波段劃分

現代科學研究已經知道,人腦工作時會產生自己的腦電波,可用電子掃描儀檢測出,至少有四個重要的波段。經過研究證實大腦至少有四個不同的腦電波。
腦電波是是一些自發的有節律的神經電活動,其頻率變動范圍在每秒1-30次之間的,可劃分為四個波段,即δ(1-3Hz)、θ(4-7Hz)、α(8-13Hz)、β(14-30Hz)。除此之外,在覺醒並專注於某一事時,常可見一種頻率較β波更高的γ波,其頻率為30~80Hz,波幅范圍不定;而在睡眠時還可出現另一些波形較為特殊的正常腦電波,如駝峰波、σ波、λ波、κ-復合波、μ波等。 頻率為14~30Hz,幅度為5~20μV。當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或亢奮時出現此波,當人從噩夢中驚醒時,原來的慢波節律可立即被該節律所替代。
在人心情愉悅或靜思冥想時,一直興奮的β波、δ波或θ波此刻弱了下來,α波相對來說得到了強化。因為這種波形最接近右腦的腦電生物節律,於是人的靈感狀態就出現了。

F. 人的腦電波分幾種

腦電波分為四種。
σ波(0.5~3hz):深度睡眠狀態。
θ波(3~7hz):沉悶無聊、情緒低落、心不在焉或打瞌睡的狀態。
α 波(8~14hz):人體處於清醒但閉起眼睛、什麼都不想的狀態。
β 波(較慢,15~20hz):正常人清醒、接收外界信息時的狀態;也會出現在做夢時。
β 波(較快, 21~25hz):高興、焦慮、激動等強烈情緒;也會出現在計算和思考問題時。

G. 睡覺也有「物理外掛」嗎睡眠時候的腦電波是什麼樣的



了解了睡眠的幾個階段,再來講講關於最多人關心的深度睡眠問題:研究人員經過大量實驗了解到:深度睡眠是身體更新和修復的時期。此時腦血液循環減少。體內生長激素釋放旺盛,這種激素可以刺激組織生長和肌肉修復,抵禦感染的白介素等釋放活性也較高。而且,當一個缺乏睡眠的人睡著時,他會快速進入更深的睡眠階段,並且該段睡眠所佔比會更大,更能佐證深度睡眠是一個恢復性睡眠階段。

希望大家都能正確安排作息時間,攝入充足健康的食物和微量元素,擁有健康睡眠,精神抖擻迎來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

H. 腦電波θ波,δ波,α波,β波,都分別怎麼讀

1、θ的字母名稱是theta,國際音標是/'θi:tə/,漢語名稱是西塔;

2、δ的字母名稱是delta,國際音標是/'deltə/,漢語名稱是得爾塔;

3、α的字母名稱是alpha,國際音標是/'ælfə/,漢語名稱是阿爾法;

4、β的字母名稱是beta,國際音標是/'bi:tə/或 /'beɪtə/,漢語名稱是貝塔。

θ、δ、α、β都是希臘字母,它們對應的大寫字母分別是Θ、Δ、Α、Β。

(8)腦電波分為多少種類圖片擴展閱讀:

希臘字母是希臘語所使用的字母,也廣泛使用於數學、物理、生物、化學、天文等學科。希臘字母跟英文字母、俄文字母類似,只是符號不同,標音的性質是一樣的。希臘字母常用指代意義及其中文讀音如下圖:

I. 腦電圖是什麼

腦電圖是通過腦電圖描記儀將腦自身微弱的生物電放大記錄成為一種曲線圖,以幫助診斷疾病的一種現代輔助檢查方法.它對被檢查者沒有任何創傷。腦電圖對腦部疾病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受到多種條件的限制,故多數情況下不能作為診斷的唯一依據,而需要結合患者的症狀、體征、其他實驗檢查或輔助檢查來綜合分析。腦電圖主要用於用於顱內器質性病變如癲癇、腦炎、腦血管疾病及顱內佔位性病變等的檢查。腦電圖極易受各種因素干擾,應注意識別和排除。
檢查目的
1.癲癇:腦電圖對癲癇診斷價值最大,可以幫助確定診斷和分型,判斷預後和分析療效;
2.腦外傷:普通檢查難以確定的輕微損傷腦電圖可能發現異常;
3.對診斷腦腫瘤或損傷有一定幫助;
4.判斷腦部是否有器質性病變,特別對判斷是精神病還是腦炎等其他疾病造成的精神症狀很有價值,還能區別癔病,詐病或者是真正有腦部疾病;
5.用於生物反饋治療。
檢查前准備
1.頭發洗凈,不要搽油,以免影響檢查;
2.飽餐,以防低血糖影響結果;
3.檢查前3天停用各種葯物,不能停葯者要說明葯名、劑量和用法,以便醫生參考。
注意事項
1.檢查時精神不要緊張,頭皮上安放接收電極,不是通電;
2.全身肌肉放鬆以免肌電受干擾;
3.按醫生要求,睜眼、閉目或過度呼吸。
英國醫生理查德·卡頓在1875年首先在動物身上觀察到了腦電波。由於受到威廉·艾因特霍芬心電圖獲得成功的鼓舞,漢斯·貝格爾決定用弦線電流計來測定大腦的電活動。
圖:彩色掃描所顯示的電波。紅色和黃色表示腦電活躍,而藍色則表示不活躍。
首先,貝格爾將狗的大腦表面暴露,測定大腦外部的電流。然後,他把電極放在己在人腦手術中切除掉部分頭蓋骨的頭皮下。終於他能夠通過頭蓋骨記錄下腦電波,並收集了他的家庭成員,朋友及其他志願者的腦電圖(簡稱「EEGs」)。
貝格爾第一個識別出兩種不同類型的腦電波,他分別稱之為a 波和b 波,後來又用其他希臘字母命名了其他的波形。當人在思考、休息睡眠時,腦電圖會顯示出不同圖形的電波。左圖:癲癇發作時的腦電圖軌跡。
EEGs在診斷癲癇時非常有用。癲癇是一種涉及感覺、運動和意識障礙的疾病。任何人都可能因事故、電擊或高熱誘發癲癇。那些特別容易發作癲癇的人應該服用葯物,減少發作的可能性。
人體組織細胞總是在自發地不斷地產生著很微弱的生物電活動。利用在頭皮上安放的電極將腦細胞的電活動引出來並經腦電圖機放大後記錄在專門的紙上,即得出有一定波形、波幅、頻率和位相的圖形、曲線,即為腦電圖。當腦組織發生病理或功能改變時,這種曲線即發生相應的改變,從而為臨床診斷、治病提供依據。 [編輯本段]腦電圖臨床意義:異常腦電圖可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異常。
1.輕度異常腦電圖 α節律很不規則或很不穩定,睜眼抑制反應消失或不顯著。額區或各區出現高幅β波。Q波活動增加,某些部位Q活動占優勢,有時各區均見Q波。過度換氣後出現高幅Q波。
2.中度異常腦電圖 α節活動頻率減慢消失,有明顯的不對稱。彌散性Q活動占優勢。出現陣發性Q波活動。過度換氣後,成組或成群地出現高波幅δ波。
3.重度異常腦電圖 彌散性Q及δ活動占優勢,在慢波間為高電壓δ活動。α節律消失或變慢。 出現陣發性δ波。自發或誘發地出現高波幅棘波、尖波或棘慢綜合波。出現爆發性抑制活動或平坦活動。 [編輯本段]腦電圖異常對下列疾病的診斷有一定的幫助:1.意識障礙性疾病(嗜睡、昏迷等)。
2.顱內佔位性病變: 包括腦腫瘤、腦膿腫、腦轉移癌和慢性硬膜下血腫等。
3.癲癇。
4.顱腦外傷: 腦震盪、腦挫傷等。
5.腦血管病: 腦出血、腦血栓。
6.顱內炎症和腦病: 病毒性腦炎。
腦電圖對診斷腦血管病有何意義?
腦電圖是將人體腦組織生物電活動放大記錄的一門技術,主要用於神經系統疾病的檢查。由於它反映的是「活」的腦組織功能狀態,所以,自30年代出現以來,對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一直發揮著重大作用。
腦電圖主要用於癲癇、腦外傷、腦腫瘤等疾病的診斷。腦血管病的腦電圖,盡管無特異性改變,但對診斷和預後的判斷,以及與腦腫瘤的鑒別仍十分有意義。腦血管病急性期90%腦電圖出現異常,主要是慢波增多,尤其是病灶側更明顯。
腦出血時常伴有意識障礙、腦水腫和腦室出血,只有部分輕症患者表現輕度局限性異常。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腦電圖,由於動靜脈畸形好發生於大腦半球的表面,可因腦血液循環障礙,而發生局限性或半球性異常。有時對側亦可發生異常。隨著病情的好轉,慢波的波幅減低,頻率增快。
腦梗塞發生後,數小時就可有局灶性慢波出現,這種改變常在數周後改善或消失。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損害,以大腦中動脈為最多見,故局灶性改變主要在顳葉。如果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在發作間期腦電圖可無異常。在發作期一部分腦電圖可能出現異常,這類病人較易發生腦梗塞。
無論是腦梗塞或是輕度腦出血,主要表現為局限性慢波增多。如果病灶廣泛引起腦干受壓時,可引起兩側彌漫性慢波。如果病灶小或位置較深,腦電圖可無異常。
腦血管病與腦腫瘤用腦電圖進行鑒別診斷也很有幫助。腦腫瘤患者腦電圖的異常日漸加重,而腦血管病者則恰恰相反。
動態觀察腦電圖的變化,對判斷預後也有重要價值。臨床症狀逐漸好轉,腦電圖異常改變逐漸減少或消失,預後較好;臨床症狀無明顯好轉,腦電圖呈進行性加重改變,預後不良。
頭皮電極的安放位置及連接方法如何?
常規腦電圖是指在正常生理條件下和安靜舒適狀態下按規定的統一方法和時間描記的頭皮腦電圖。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多的是國際腦電圖學會建議採用的標准電極安放法,其中FP為額極,Z代表中線電極,FZ為額,CZ為中央點,PZ為頂點,O為枕點,T為顳點,A為耳垂電極。上述記錄電極的序號通常是用奇數代表左側,偶數代表右側。整個頭皮及雙耳上所安放的電極數為21個。這種安放法特點是:頭部電極的位置與大腦皮質的解剖學分區較為一致,電極的排列與頭顱大小及形狀成比例,在與大腦皮質凸面相對應的頭部各主要區域均有電極安放。
將電極按照一定的順序或有目的地組合起來進行描記稱為導聯,描記腦電圖常規應用單極導聯和雙極導聯兩種方法。一次描記中至少要有3~4個導聯的描記,並有單極導聯和雙極導聯的組合,以便觀察異常放電和定位診斷。一般來講,單極導聯對癲癇灶定位較好,而雙極導聯的波形、波幅失真較少。
攜帶型動態腦電圖和常規腦電圖有什麼不同?
所謂攜帶型動態腦電圖是用一微型盒式磁帶記錄器,通過安放在病人的頭皮上的電極,記錄和貯存腦電信號,可對患者在清醒、各種活動和睡眠過程中的腦電圖表現做24小時不間斷記錄。動態腦電圖24小時監測,彌補了常規腦電圖的不足,病人不但可隨身攜帶,自由活動,並可做長時間記錄,其診斷陽性率也高於常規腦電圖,對癲癇的腦電圖研究有較高的價值。
常規腦電圖與24小時動態腦電圖相比,經濟方便,其缺點是不能對腦電狀態做長時間的描記,因而捕捉到癲癇波的機會較少,對深入細致的研究腦電圖有一定的局限性。
做腦電圖應注意什麼?
①將頭洗干凈,不要塗抹油性物質。
②腦電圖室要安靜舒適。
③前一天晚上要睡好覺(剝奪睡眠者除外),臨做前要進餐。
④操作者態度要和藹可親,將要求給病人解釋清楚,讓病人能充分理解和合作,並嚴格按操作者的指令去做。
⑤安放電極板要輕柔、准確,使之密切置於皮膚上,這是做好腦電圖的關鍵。
⑥對於年齡太小或不能合作者,必要時給以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腸。
⑦對有高熱驚厥者,最好在症狀停止10天後進行腦電圖檢查。
正常腦電圖是怎樣的?
健康人除個體差異外,在一生不同的年齡階段,腦電圖都各有其特點,但就正常成人腦電圖來講,其波形、波幅、頻率和位相等都具有一定的特點。臨床上根據其頻率的高低將波形分成以下四種:
β波:頻率在13C/S以上,波幅約為δ波的一半,額部及中央區最明顯。
α波:頻率在8~ 13C/S,波幅25~75μV,以頂枕部最明顯,雙側大致同步,重復節律地出現δ波稱θ節律。
Φ波:頻率為4~7C/S,波幅20~40μV,是兒童的正常腦電活動,兩側對稱,顳區多見。
δ波:頻率為4C/S以下,δ節律主要在額區,是正常兒童的主要波率,單個的和非局限性的小於20μV的δ波是正常的,局灶性的δ波則為異常。δ波和β波統稱為慢波。
因小兒的腦組織正在不斷發育與成熟之中,因此其正常腦電圖也常因年齡增長而沒有明確的或嚴格的界限,具體內容很復雜,一般非專業人員不易掌握。
影響腦電圖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腦電圖的主要因素有年齡、個體差異、意識狀態、外界刺激、精神活動、葯物影響和腦部疾病等。其中年齡和個體差異與腦生物學特點及遺傳心理因素有關。外界刺激與精神活動引起的腦波改變屬於腦機能活動的一些生理性變化。葯物影響和腦部疾病所產生的腦波變化往往是病理性的,但也可以是一過性和可逆性的。
(1)年齡和個體差異
腦電圖作為客觀反映大腦機能狀態的一個重要方面,和年齡的關系非常密切。如在小兒,腦電圖可以觀察到隨年齡增加的腦波發展變化。年齡階段不同,腦波可顯示明顯的差異。另一方面,由於小兒時期腦興奮抑制機制發育水平的年齡差異,因而對內、外界各種因素影響的反應較成人顯著,容易出現明顯的腦波異常,而且異常的范圍也較廣泛,但相應的消失也較成人快。在小兒時期異常腦波的出現也與年齡有關。年齡不同,異常波型也不相同,在癲癇時尤其如此。到成年時,腦波逐漸穩定,中年後隨著腦機能的逐漸減退,腦波又產生相應的變化。到老年期由於有腦缺血性損害或有腦萎縮存在,大多數也會出現有意義的腦波異常。關於腦波的個體差異多在1歲後出現,並隨年齡的增加而逐漸增加,至成人時腦波差異已相當顯著。許多研究結果認為腦電圖與遺傳及心理特徵有一定關系,但出生後各種環境因素對大腦和心理性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響。
(2)意識狀態
腦電圖能夠反映意識覺醒水平的變化,成人若在覺醒狀態出現睏倦時,腦電圖就由α波占優勢圖形出現振幅降低,並很快轉入漣波狀態。入睡後腦波變化將進一步明顯並與睡眠深度大致平行。在病理狀態下,腦電圖波形的異常又與病因及程度有關,除大多數表現為廣泛性或彌漫性波外,還可見到一些其他的異常波型。臨床上常根據這些異常波型來推斷意識障礙的病因、程度,還可確定病位。
(3)外界刺激與精神活動
腦波節律一般易受精神活動的影響,如當被試者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或做心算時,α節律即被抑制,轉為低幅β波,而且精神活動越強烈,α波抑制效應就越明顯,外界刺激也可引起同樣的變化。這就是為什麼在做腦電圖時周圍環境要安靜,受檢者要放鬆、不要思考問題的緣故。
(4)體內生理條件的改變
臨床上諸如缺血缺氧、高血糖、低血糖、體溫變化、月經周期的變化、妊娠期、基礎代謝等都直接影響腦組織的生化代謝,所以腦波也相應地出現變化。如腦組織酸中毒時,腦血管擴張,腦血流量增加,將引起腦波振幅降低和出現快波化。
(5)葯物影響
在臨床上大多數葯物對腦機能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尤其是那些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葯物可引起明顯的腦波變化。具體變化與個體差異、葯物種類、服葯方法、葯量等都有很大關系。如口服給葯,剛開始和增加葯量時會出現腦波變化,有些在停葯後的短期內腦波改變仍可持續存在,甚至會出現一種反跳現象而見到腦波增強,這就是臨床上治療癲癇不能突然換葯或停葯的原因。
什麼叫腦電圖偽差,引起偽差的常見因素有哪些?
腦電圖的偽差又稱偽跡或干擾,是指來自腦外的電位活動在腦電圖中的反映。偽差的出現常給閱讀、分析、判斷腦電圖造成困難,尤其是某些偽差與癇波很相似,臨床上很容易造成誤診,因此正確識別和排除偽差是很重要的。
引起偽差的因素很多,表現也多種多樣,但歸納起來有來自儀器和人體兩個方面,其中來自儀器的偽差有:描記儀的故障,電極接觸不良或故障,交流電干擾等。來自人體的偽差有:眼瞼及眼球運動、肌肉收縮、心電圖、呼吸、哭泣、皮膚出汗、血管搏動等。

J. 兒童癲癇腦電圖

一、腦電圖異常對小兒癲癇的診斷意義
EEG是診斷癲癇最重要的實驗室檢查,不僅對癲癇診斷的確認,而且對臨床發作分型和患兒的轉歸分析均有重要價值。發作間期發現癇樣放電(棘波、尖波等)是診斷癲癇最有力的依據,如能記錄到發作期異常放電則診斷意義更大。成年癲癇病人首次腦電圖檢查29%~55%可發現發作間期癲癇樣放電,反復檢查則陽性率可提高至90%左右,小兒癲癇腦電圖陽性率更高。只有少部分癲癇患兒多次記錄仍不能發現異常放電。如果癲癇小兒腦電圖假陰性過多,應注意以下常見原因:
①描記時間過短。根據腦電圖操作技術的最低要求,常規腦電圖的一次描記時間不應少於20 min。
②對睡眠描記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多數癲癇病人睡眠記錄比清醒時更容易記錄到異常電活動,有些癇樣放電則僅在睡眠描記中出現。因此應盡可能描記睡眠狀態(特別是自然睡眠或剝奪睡眠後非葯物誘導的睡眠狀態)腦電圖,否則陽性率必然下降。
③對一些非棘、尖波樣癇樣放電缺乏認識。除棘波、尖波或棘慢綜合波等典型表現外,癲癇患兒的腦電圖異常還可表現為其他改變,如暴發性波幅抑制、發作性低電壓、單節律發放或慢波暴發等。正確認識這些非棘、尖波樣異常放電對進一步提高腦電圖的診斷價值十分重要。
④葯物的影響。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誘導睡眠的葯物可能抑制異常電活動的出現,因而應盡可能避免葯物誘導睡眠描記。抗癲癇葯物雖有可能引起異常電活動在數量、波幅及波形等方面的改變,使某些癲癇的腦電圖特徵呈現不典型,影響發作間期腦電圖的陽性率,但臨床上不主張停葯後作腦電圖,因為突然停葯有誘發癲癇發作甚至癲癇持續狀態的危險。此外,腦電圖儀及其描記參數設置不當、腦電圖技術員對小兒腦電圖特徵認識不充分等因素,也是導致陽性率下降、漏診增加的原因之一。
二、不同類型癲癇發作的腦電圖特徵
癲癇發作按其臨床特點,可簡單地分為全面性發作和局灶性發作兩大類,少數病人的發作表現不典型、描述不具體或缺少必要的信息,暫可定為分類不明的各種發作(ILAE 1981)。該分類主要以發作期症狀的觀察和描述為基礎,並結合電生理、神經系統結構與功能影像等多學科的檢查結果,對各種類型的癲癇發作提供更科學的分類依據。腦電圖是發作類型判斷的最重要的客觀依據,不同發作類型腦電圖具有相應的臨床特點。在仔細了解發作特徵基礎上,認真進行腦電圖檢查和分析,可以顯著提高癲癇發作分類的正確性。常見各型癲癇發作的主要腦電圖特點如下(附圖引自劉曉燕,腦電圖在小兒癲癇臨床的應用,小兒癲癇的臨床與基礎研究,秦炯主編,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 2004)。
1.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s, GTCS) 腦電圖背景活動正常或見非特異性異常。發作間期可見棘波、尖波、棘慢波、多棘慢波等異常波。過度換氣可誘發上述癲癇波增多。少數可有光敏性反應。發作期EEG強直期以10~20Hz節律性棘波發放開始,波幅漸高而頻率漸慢,逐漸轉為棘慢波,臨床進入陣攣期,棘慢波頻率逐漸減慢至消失。發作後可見一過性電抑制,繼以彌漫性慢波活動,並逐漸恢復背景活動(圖1)。
2. 全面性陣攣發作(generalized clonic seizures) 發作期EEG表現為節律性高波幅棘慢波、多棘慢波發放,發作後電壓抑制一般較輕。發作間期可見全導或多灶性棘波、尖波、棘慢波、多棘慢波等異常波。
3.強直發作(tonic seizures) 發作期EEG為廣泛性10-25Hz棘波節律,波幅逐漸增高。發作間期多缺乏特徵性改變,背景活動可有異常,可見癇樣放電。
4.失神發作(typical absence seizures) 腦電圖背景活動一般正常。發作間期可見單個或短陣的3Hz的全導棘慢波爆發,偶可局限在額區。睡眠期棘慢波的發放常較清醒時更頻繁,但多呈散發性或片斷性出現,頻率及波形均不規則,並可見限局性放電,主要位於額區。睡眠中的放電一般不引起發作。
發作期EEG圖形是典型失神發作診斷必不可少的條件,表現為3Hz的雙側同步對稱棘慢波爆發,少數可有多棘慢波。爆發起止突然,持續數秒至數十秒不等,多數為5-20秒,容易為過度換氣誘發。初始階段棘慢波頻率略快於3Hz,結束前則稍慢於3Hz,(圖2)。
5.痙攣發作(spasms) 嬰兒痙攣發作間期特徵性的改變為高度失律(或稱高峰節律紊亂,圖3),背景雜亂無序,包括高波幅的慢波、棘波,不同步,無節律。局灶性棘波、多棘波和全導放電交替出現。在慢動眼睡眠期明顯,快動眼睡眠期消失或完全抑制。剛睡醒時以及成串痙攣發作時,高峰失律可以一過性消失。高峰失律在嬰兒早期形成,在兒童早期消失。同一病人的系列研究可以見到EEG相互轉變,如由新生兒期或大田原綜合征時爆發-抑制,轉變為嬰兒痙攣症的高峰失律,再轉變為Lennox-Gastaut綜合征的慢的棘慢波。少數嬰兒痙攣症缺乏高峰節律紊亂的圖形,主要見於發病早期,但以後一般均發展為高峰節律紊亂。
發作期EEG表現為全導尖波或慢波發放,全導電壓降低和快活動。電壓降低為最常見的發作期EEG特點,見於70%的痙攣發作。
6.肌陣攣發作(myoclonic seizures)常見的腦電圖表現為雙側對稱多棘慢波爆發,部分可有光敏性反應(圖4)。
7.失張力發作(atonic seizures)發作間期EEG缺乏特異性,可見全導棘慢波或多棘慢波發放。發作期EEG多為全導棘慢波或多棘慢波爆發,亦可為低波幅或高波幅快活動及彌漫性低電壓。
8.局灶性發作(focal seizures)多數局灶性發作的發作期EEG可見起源於相應皮層區域的異常電活動,可表現為波幅逐漸增高的各種節律性活動,也可出現局灶性的不規則尖波或慢波連續發放。發作間期可見局灶性癲癇樣發放。如果放電起源深在,頭皮腦電圖可能記錄不到異常放電。局灶性發作的典型發作期EEG表現見(圖5)。
9.繼發全面性發作(secondarily generalized seizures) 發作起始為局灶性發作,發作過程中隨著異常放電的擴散,軀體受累部位相應逐漸擴大,最終出現意識喪失,伴全身性癲癇發作。起源於不同部位的各種類型的局部性癲癇均可能繼發全面性發作。發作開始時EEG為局灶性癇樣放電,所在部位常可提示發作的起源,以後則逐漸擴散至周圍腦區,最終出現全導異常放電。
除了對癲癇發作的判斷重要意義外,腦電圖對於癲癇綜合征的診斷同樣非常重要。癲癇綜合征診斷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發病年齡、癲癇發作的臨床特點、腦電圖特徵及神經精神狀況等。其中腦電圖特徵在癲癇綜合征診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癲癇綜合征具有特殊的腦電圖式樣,例如West綜合征的高度失律;Lennox-Gastaut綜合征的慢棘慢綜合波、睡眠期棘波節律波;大田原綜合征(Ohtahara syndrome)的爆發抑制,等等。希望廣大從事兒童癲癇臨床診療工作者注意學習掌握。
三、正確認識腦電圖對小兒癲癇的診斷價值
1.癲癇樣放電不具有特異性
癲癇樣放電最常見於癲癇病人,但也可見於其他疾病,甚至健康人群,因而並不具有高度的特異性。
①大腦其他疾病,如腫瘤、腦血管意外、炎症、變性病等,有時可出現一過性驚厥發作,伴有癲癇樣電活動屬於暫時的、非特異性的異常。
②少數精神病患者腦電圖可出現癲癇樣電活動,多與應用或突然停用抗精神病葯物有關。這些病人應注意與以精神症狀為主的復雜部分性癲癇患者鑒別。
③約有1.1%~6.8%的健康兒童清醒狀態腦電圖出現典型癇樣放電,睡眠期出現率可達8.7%,異常放電最多出現於Rolandic區,其次為枕區,罕見於額區。但隨著年齡增長,其中僅有5.4%的兒童出現癲癇的臨床發作,大多數異常放電自行消失。提示這種現象可能和遺傳因素及某些隱匿性腦功能障礙有關,個別可能是特發性癲癇的臨床前階段。在沒有出現臨床癲癇發作時,不應診斷為癲癇或「隱匿性癲癇」,亦不需抗癲癇葯物治療。應對這些兒童進行臨床隨訪,注意患兒是否會出現癲癇的臨床發作,並定期復查腦電圖,切不可僅憑一張異常腦電圖報告就輕易做出癲癇的診斷。臨床上少數Tourrete綜合征患兒的腦電圖可見典型的棘慢波發放,但在出現時間上和陣發性抽動的症狀無關,不能據此認為抽動為癲癇發作。頭痛也是兒童時期常見的神經系統症狀,部分偏頭痛患兒也可伴有腦電圖異常,甚至出現典型的癇樣放電,同樣不能據此診斷為癲癇。更不能僅根據腦電圖「輕度異常」的報告結論,「結合臨床有頭痛」,做出「病毒性腦炎」的臨床診斷。
2.常見影響腦電圖結果的因素
腦電圖的影響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影響甚至非常敏感。主要包括年齡發育、遺傳因素、意識狀態和精神活動、葯物等。發育特點是小兒腦電圖與成人最大的不同之處,越是年幼,年齡變化的影響越明顯。因而在分析小兒腦電圖時應特別注意年齡因素和與發育有關的特點。小兒在腦電圖記錄時由於欠合作,易於出現各種偽差,如肌電(皺眉、咬牙、咀嚼、吞咽及發作時的肌肉痙攣等)、心電、血管搏動、呼吸、眨眼、動作、出汗、耳電極活化、交流電干擾、靜電或感應電干擾、電極或導線接觸不良等。有些偽差酷似異常腦電波,如不在記錄當時識別並標記,事後則很難准確判斷,由於不能正確識別偽差而對腦電圖作出錯誤結論將造成臨床診斷及治療的錯誤,其危害性同樣是極大的。
3.全面分析腦電圖檢查結果
對癲癇病人的EEG應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
(1)背景活動:背景活動和癲癇的病因有一定關系,一般特發性癲癇的背景活動在正常范圍,而症狀性癲癇常有背景活動異常。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局灶性癲癇可能伴有局部或不對稱的慢波。
(2)發作間期的癲癇樣放電:典型的癲癇樣放電一般指棘波、尖波、棘慢波、尖慢波及多棘慢波,此外,任何波幅、波形或頻率突出於背景且重復出現的波或節律都有可能是癲癇樣放電的表現。發作間期的癲癇樣放電常常具有比較典型的波形。全導廣泛性的癲癇樣放電的頻率對診斷癲癇類型有幫助,限局性放電則有助於癲癇起源的定位。
(3)發作期的EEG改變:發作期EEG的變化更加復雜,有些與發作間期的異常特點完全不同。除常見的發作期異常放電外,也可表現為波幅突然降低、彌漫性不規則慢波、單一節律發放等。此外,發作期腦電圖記錄中,動作或其他偽跡也很常見,應密切結合臨床進行分析。
小兒腦電圖的描記與分析較成人更困難、也更復雜,其在小兒癲癇臨床應用中還存在許多有待完善之處。小兒神經科醫師應捨得花時間主動學習腦電圖的基本理論,培養親自閱圖的良好習慣,熟悉兒童發育特點,掌握小兒腦電圖技術的有關規范,腦電圖技術員也應加強學習,尤其應熟悉小兒腦電圖技術操作和診斷報告結論性用語等有關規范,給臨床醫生提供更加科學、實用的診斷信息。大家共同努力,以進一步提高對小兒癲癇的診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