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脖子睡覺落枕(失診)都疼了3天了,怎麼才能好起來,用什麼樣的枕頭才不能落枕最好有圖示範
人一生中難免不發生落枕,落枕後自感痛苦,由於它可以「自愈」,很少有人去醫院就診,大部分病人是在家人或同事幫助下進行簡易處理,家庭護理顯得更為重要。
落枕是指人在睡覺或外傷後突感頸部肌肉疼痛,尤以頭頸部轉動時更甚,引起落枕的原因有:
①睡眠時頭頸姿勢不當;
②枕頭墊得過高、軟硬不當或高低不平;
③頸部外傷;
④頸部受風著涼;
⑤如為頸椎病引起,可反復「落枕」。
前四種只要去除病因就可緩解。
家人可幫助落枕者進行按摩、熱敷以減輕痛苦:
(1)按摩:立落枕者身後,用一指輕按頸部,找出最痛點,然後用一拇指從該側頸上方開始,直到肩背部為止,依次按摩,對最痛點用力按摩,直至感明顯酸脹即表示力量已夠,如此反復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輕叩按摩過的部位,重復2~3遍。重復上述按摩與輕叩,可迅速使痙攣的頸肌鬆弛而止痛。
(2)熱敷:採用熱水袋、電熱手爐、熱毛巾及紅外線燈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須注意防止燙傷。
(3)選用正紅花油、甘村山風濕油、雲香精等,痛處擦揉,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
(4)傷濕止痛膏、膨香止痛音外貼頸部痛處,每天更換一次,止痛效果較理想,但病人自感貼膏後頸部活動受到一定限制,孕婦忌用。
(5)耳針:耳針埋穴於頸、枕區,以食指尖按壓上述耳穴5~10分鍾,或以食指端按摩上述耳穴。
(6)針刺:不能前後俯仰者,取大抒、京骨穴、昆侖穴;不能左右回顧者,取肩外俞、後溪、風池穴。一般可取懸鍾穴,位於足外洞上三寸,針4~5分,灸3~7壯,亦可按摩此穴,每次15分鍾。
(7)口服去痛片1片,有臨時止痛之效。
(8)改變睡眠姿勢,調整枕頭高低,自己扭動脖子。
(9)如為頸椎病引起,在體療科醫師指導下,進行家庭自我頸椎牽引療法。
(10)落枕嚴重者,局部注射025%奴夫卡因10毫升,止痛效果明顯。
另外提供按摩治療法:
①將左手或右手中、食、無名指並攏,在頸部疼痛處尋找壓痛點(多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處),由輕到重按揉5分鍾左右。可左右手交替進行。
②用小魚際由肩頸部從上到下,從下到上輕快迅速擊打兩分鍾左右。
③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風池穴、肩井穴1-2分鍾。
④以拇指或食指點按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間,指掌關節後5分處),待有酸張感覺時再持續2-3分鍾。
⑤最後進行頭頸部前屈、後仰、左右側偏及旋轉等活動,此動作應緩慢進行,切不可用力過猛。
〖落枕〗
368.治落枕按摩法
本人由於睡姿不好或受冷風吹等,時有落枕發生,頸、肩部劇痛,工作不便,多次去醫院治療,後看按摩書,講到落枕治療之法,各書不一,歸納起來是按摩天牖、風池、啞門、天柱、肩中俞、肩並、秉風,或乳突、發後、手三里等。經我實踐,腫下是最佳穴位。用指壓法指壓,手到病除。如再配以上述穴位,療效更為理想。遇到有人落枕,多次使用此法,效果亦佳。 張海如
369;防治脖子痛的簡易保健操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某些不良習慣是造成脖子和肩膀酸痛的原因,如打字或計算機終端工作、經常進行長時間的閱讀或長時間打麻將牌。頸部肌肉長期受這些習慣的影響,會使頭部向前突出破壞正常的姿勢而引起脖子痛。下面介紹一套簡單的肩頸保健操,動作應輕柔,呼吸自然,每個動作可重復3至5次:
①先作緩慢的深呼吸,頭向左轉眼看左肩,再向右轉眼看右肩;然後使下巴前後伸縮以鬆弛頸肌。
②兩肩向耳都聳起,挺直背脊,然後使兩肩盡可能地下垂。
③兩肩分別作圓周活動,先抬肩向前轉動,再向後轉動。
④坐著將雙手平放在大腿上,下巴慢慢垂到胸部,然後使頭從左至右再從右到左轉圈,深吸氣大聲呼氣,使頭頸部在緩慢的轉動中感到舒暢。如出現劈啪聲不必擔心,那隻是肌健或韌帶在伸展時擦過骨頭的聲音。
⑤將頭偏向左肩,左手越過頭頂放在頭的右邊,另一隻手放在右肩上;然後非常輕柔地試將頭向左拉;再將頭偏向右肩,做同樣的動作。如果感到手的壓力過大,可以簡單地將部劇痛,工作不便,多次去醫院治療。後看按摩書,講到落枕治療之法,各書不一,歸納起來是按摩天牖、天池、啞門、天檸、肩中俞、肩井、秉風,或乳突、發後、手三里等。經我實踐,胛下是最佳穴位。用指壓法指壓,手到病除。如再配以上述穴位,療效更為理想。遇到有人落枕,多次使用此法,效果亦佳。張海如
369.防治脖子瘤的簡易保健操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某些不良習慣是造成脖子和肩膀酸痛的原因,如打字或計算機終端工作、經常進行長時間的閱讀或長時間打麻將牌。頸部肌肉長期受這些習慣的影響,會使頭部向前突出破壞正常的姿勢而引起脖於痛。下面介紹一套簡單的肩頸保健操,動作應輕柔,呼吸自然,每個動作可重復3至5次:
①先作緩慢的深呼吸,頭向左轉眼看左肩,再向右轉眼看右肩;然後使下巴前後伸縮以鬆弛頸肌。
②兩肩向耳部聳起,挺直背脊,然後使兩肩盡可能地下垂。
③兩肩分別作圓周活動,先抬肩向前轉動,再向後轉動。
④坐著將雙手平放在大腿上,下巴慢慢垂到胸部,然後使頭從左全右再從右到左轉圈,深吸氣大聲呼氣,使頭頸部在緩慢的轉動中感到舒暢。如出現劈啪聲不必擔心,那隻是肌健或韌帶在伸展時擦過骨頭的聲音。
⑤將頭偏向左肩,左手越過頭頂放在頭的右邊,另一隻手放在右肩上;然後非常輕柔地試將頭向左拉;再將頭偏向右肩,做同樣的動作。如果感到手的壓力過大,可以簡單地將頭輪流向左右歪斜。
⑤將頭往下縮,兩手十指交叉放在頭頂上,使下巴向兩肩左右來回作半圓活動,但不要真將頭向下壓。
⑤活動至此,可以逐步做一些站著的練習。站立收縮腹部,舉起雙臂作想像的爬繩運動,兩臂輪流像真的一樣做向上抓繩動作。
③兩臂輪流前後繞圈揮動,想像棒球運動員的投球動作,先按順時針方向,再逆向揮動。
③回到坐的姿勢,將右手貼在右邊臉上,當頭向右轉動時,用手給臉部加點阻力,數兩下然後向左做重復的動作。頭向每邊偏轉時,幅度要盡可能的大一些。
①結束動作是,將手按在脖子背後、頭發與頭皮結合線的上邊,然後從上向下按摩,或者用雙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別壓在脖子後面兩邊,自上而下按摩至肩部。
241.防治落枕一法
我過去常常落枕,要兩三天才好。一老人告我一法,從心向下,聳肩縮頸,然後脖子慢慢轉到左邊看到肩,再從左邊慢慢轉到右邊,再轉回到左邊依次做七八次就行了。一下不能做七八次,可以少做,每天堅持活動一次。 黎 英
420.腳枕「枕頭」治抽筋
去年入冬,我每晚入睡後因腳趾抽筋常疼醒,迫不得已下床沿床邊走一走才能入睡。一次,我把雙腳放在被摞上便睡著了,一晚上也沒抽筋,我留意後,每晚睡覺時在腳下墊一「枕頭」,一年來,竟沒有抽筋現象發生。 牛金玉
421;醋敷法治落枕
取食醋100克,加熱至不燙手為宜,然後用紗布蘸熱醋在頸背痛處熱敷,可用兩塊紗布輪換進行,痛處保持濕熱感,同時活動頸部,每次20分鍾,每日2至3次,兩日內可治癒。
② 脖子落枕了需要怎麼辦啊
一、使用冷熱療法
1
在脖子部位進行濕熱敷。
熱氣能幫助緊綳的肌肉放鬆,而濕熱比乾熱好,因為可以讓熱氣更有效地滲入脖子肌肉。每天熱敷背部或脖子部位3次,每次至少20分鍾。
最好使用葯房出售的濕熱墊,可以控制溫度,還能敷久一些。你也可以使用熱水袋,用熱水淋浴或泡澡。
③ 脖子經常出現「落枕」,需要怎麼辦呢
為什麼脖子會落枕?
脖子落枕,是脖子局部僵硬,不能靈活地左轉、右轉,甚至做低頭、仰頭的動作時都受限,一活動會引起疼痛的一種症狀。落枕在醫學上是小關節紊亂的表現,頸椎在某個長期的某個姿勢下,處於不同於正常生理狀態的一個姿勢,是一個小關節長期受到牽拉造成在復位的過程中受到阻礙,出現滑膜的嵌頓或者小關節部分錯位,不能即刻復位產生的一系列疼痛活動受限的綜合征。
落枕之後脖子疼分為兩種:一是單純的落枕後,肌肉軟組織的急性拉傷導致疼痛;二是本來就有頸椎病、頸椎的器質性病變,在落枕之後症狀加重,出現脖子疼痛。如果是單純的肌肉拉傷引起的疼痛,可以採取休息、按摩、牽引、葯物治療等方法逐漸緩解;如果疼痛同時伴有四肢的神經症狀,可能是頸椎本身疾病引起來的,可以通過葯物保守治療。
脖子落枕了該怎麼辦?
④ 晚上睡覺落枕怎麼辦 8個小技巧拯救你的脖子
1、換掉高枕頭
有的人認為「高枕無憂」,其實,落枕的大部分原因可能就是你所使用的枕頭太過高了,因為過高的枕頭不但會使你的頸部的肌肉和關節不能得到放鬆,而且會使得頸部肌肉和關節由於受大擠壓而造成局部的緊張和疲勞,結果就容易造成頸部的損傷。
因此,如果你發現自己正在使用的枕頭過高的話,最好是馬上換上一個高矮適宜的枕頭為好。
2、避免再受風寒
落枕後,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讓脖子再受到涼風吹,以免加重落枕的病情。
3、熱敷
如果是因為受了風寒而造成的脖子疼痛的話,那麼,你可以用熱毛巾或熱敷袋熱敷你的脖子,這樣可以緩解脖子的僵硬和酸痛。
4、拔罐
5、按摩
對於落枕,一般採用手法按摩治療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手法按摩治療的方法是,病人取端坐位,施術者站在其後進行按摩。
如果屬於肌肉痙攣的話,可以沿著該痙攣的肌肉行走的方向,實行松筋、理筋等手法按摩,反復3-5次;如果屬於副神經痛的話,那你就應該沿著神經分布的區域反復地輕揉。
要是你有反復發生落枕的情況的話,你就應該考慮有患上頸椎綜合症的可能了。這樣的話,在急性期,應用手法按摩時手法一定要輕;如果疼痛比較輕微、肌肉痙攣不明顯的話,那麼你實施的手法就應該要重點。
6、貼葯膏
你還可以選用一些外敷的葯膏,例如,熱敷靈、活血止痛膏、活血膏、寒痛樂、麝香虎骨膏等,對於緩解因落枕造成的肌肉疼痛有挺好的療效。
7、米醋熱敷法
這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由於米醋具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作用,局部熱敷後可有效緩解「落枕」帶來的不適。
具體做法為:取米醋300-500毫升,准備一塊棉紗布浸入米醋中,然後將浸濕的棉紗布平敷在頸部肌肉疼痛處,上面用一個70-80℃的熱水袋熱敷,保持局部溫熱20-30分鍾。
熱水的溫度以局部皮膚感覺不燙為度,必要時可及時更換熱水袋中的熱水,以保持溫度。熱敷的同時,也可以配合活動頸部,一般治療1-2次,疼痛即可緩解。如果家中沒有棉紗布,也可用純棉毛巾代替。這個方法方便簡單。
8、脖子運動法
坐在一張椅子上,然後胸部挺起,頭部先向下低,以下頜骨挨著胸部為止,然後向上仰起頭來,眼睛看著天花板,停留3秒鍾左右然後就可以再低頭。重復這樣的動作20次左右即可。
提醒:如果一個月內出現「落枕」達到3次以上,甚至頻繁發作,需要密切關注。除了從頸椎找原因,還要考慮是否由體內淤血凝滯、氣血不活所致。
當氣無法推動血運行之時,頸部加之受到寒邪,容易出現病症。這類人除經常落枕之外,多伴有精力不集中、乏力、頭暈、記憶力差等氣虛的症狀。
除對頸部進行合理治療等外,還可適當配合中醫葯調理,比如黨參、當歸、元胡、川芎、桃仁等。
⑤ 落枕穴點陣圖
神奇「落枕穴」緩解落枕痛苦
日常生活中,很多坐班的市民,常常一覺醒來就覺得脖子異常疼痛,這有可能就是落枕了,這里介紹一種簡便的自我按摩治療法。
神奇的落枕穴
【位置】落枕穴在手背側,當第二、第三掌骨之間,掌指關節後約1厘米處。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觸摸,從骨和骨變狹的手指盡頭之處起,大約一指寬的距離上,一壓,有強烈壓痛之處。
【方法】用拇指的指尖切壓揉按落枕側的「落枕穴」,並同時活動被切壓手的手指,以加強穴位的指壓感覺,注意按摩前可塗少許頸肩松按摩膏於頸部即達到鎮痛、活血化淤、通經走絡的效果。按摩手部的同時,緩慢活動頸部:將頭稍向前伸,由前下方緩緩縮下去,使下頜向胸骨上窩靠近,頸部肌肉保持鬆弛,然後將頭輕輕緩慢地左右轉動,幅度由小逐漸加大,並將頸部逐漸伸直到正常位置。轉動時以基本不出現疼痛的最大幅度為限。
【功效】約5-10分鍾,疼痛則可明顯緩解。這個方法既能治療落枕,又能預防頸椎病。另外也能緩解手臂痛和胃痛。
【注意】應注意鑒別落枕與早期頸椎病,後者最好到醫院治療。
刺灸法效果更好
直刺或斜刺0.5~0.8寸。艾柱灸5~10壯,或艾條灸5~15分鍾。
用食指指腹,或圓珠筆頭(不是筆尖)按在此穴上,稍微用力刺激它,落枕的脖子便會變得輕松多了。
落枕多因夜間睡覺時姿勢不當或頸部受風寒所引起。 落枕又稱失枕,睡起後頸部疼痛,活動受限。好發於青壯年,冬春兩季多發。輕者數天可以自愈,重者可遷延數周不愈,影響工作和學習。
病因病理
睡眠時姿勢不良,頭頸過度偏轉,或睡眠時枕頭過高、過低或過硬,均可使局部肌肉處於長時間緊張狀態,持續牽拉而發生靜力性損傷。
頸項背部受風寒侵襲,嚴冬受寒,盛夏貪涼,風寒外邪侵襲使頸背部某些肌肉氣血凝滯,經絡痹阻,功能障礙。
常規治療
理筋手法
手法治療有很好的效果。因按摩可很快緩解肌肉痙攣,消除疼痛,往往經治療一次,症狀即減輕大半,如配合葯物等治療,則療效更佳。
1.揉推摩法:患者端坐,術者站於患者背後。緩慢轉動頭頸,在頸項部找到痛點或痛筋後,用拇指或小魚際在患部作揉、推、摩,平穩施壓,使痙攣的肌肉得到緩解,疼痛減輕,再找出新痛點用同法操作,如此反復,至活動基本正常,痛點消失為止。
2.伸筋療法:運動醫學研究說明,拉緊痙攣的肌肉使之伸展,並維持兩分鍾以上,可使肌肉痙攣緩解,疼痛減輕或消失。利用這一原理,有針對性地使痙攣、收縮的頸肌得到充分伸展,成功地解除頸肌痙攣,緩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恢復頸部肌群平衡,建立良性循環的目的。
(1)胸鎖乳突肌伸筋法:患者仰卧位,術者一手按住患者一側肩鎖關節處以固定肩部,另一手扶同側下頜,並緩慢使患者頭部轉向對側,在患者能忍受限度內保持雙手位置不動,兩分鍾後放鬆。雙側分別進行,重復操作3~5次。
(2)斜角肌伸筋法:體位同上,述者一手按住患者一側肩鎖關節處,另一手扶同側顳部,雙手反向用力,使患者頸部側屈向對側,並在患者能忍受限度為保持頸部側屈位兩分鍾,隨後放鬆,先健側後患側,重復3~5次。
(3)斜方肌、提肩胛肌伸筋法:患者坐位,術者立其後,雙手肘部按住患者雙肩以固定肩部,雙手手指重疊扶在患者頸枕部,逐漸向前下方用力,使患者頸部前屈,並在患者能忍受限度內保持頸部前屈兩分鍾,隨後放鬆,重復3~5次。
以上方法可單獨應用,亦可配合應用。每日治療一次,3次為一療程。
葯物治療
1.瘀滯型:宜活血舒筋,常用頸肩松按摩膏、舒筋活血湯(羌活6克,防風9克,荊芥6克,獨活9克,當歸12克,續斷1.2克,青皮5克,牛膝9克,五加皮9克,杜仲9克,紅花6克,枳殼6克)加減。
2.風寒型:宜疏風祛寒,宣痹通絡,常用頸肩松按摩膏、葛根湯(葛根15克,麻黃8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甘草5克,生薑3片,大棗3枚)、桂枝湯(桂枝9克,芍葯9克,甘草6克,生薑9克,大棗4個)或羌活勝濕湯(羌活15克,獨活15克,藁本15克,防風15克,甘草6克,川芎10克,蔓荊子10克)加減。
針灸治療
1.處方:大椎、後溪、懸鍾、落枕穴及阿是穴針灸並用,瀉法。
2.操作:諸穴均常規針刺,同時囑患者在行針中向前、後、左、右活動頸項部;由風寒所致者局部加灸。
拔罐治療
取大椎、肩井、天宗、阿是穴。疼痛輕者直接拔罐;疼痛較重者可先在局部用皮膚針叩刺出血,然後再拔火罐,可行走罐法。
牽引治療
用枕頜帶牽引,以坐位牽引為主,牽引重量為2~5千克,每次30分鍾,每日1~2次。
物理治療
可選用電療、磁療、超聲波等儀器進行局部理療,溫筋通絡,緩解肌肉痙攣,消除病症。
適宜技術
米醋熱敷治療落枕
1.治療方法
取米醋300~500毫升,准備一塊棉紗布浸入米醋中,然後將浸濕的棉紗布平敷在頸部肌肉疼痛處,上面用一個70℃~80℃的熱水袋熱敷,保持局部溫熱20~30分鍾。熱水的溫度以局部皮膚感覺不燙為度,必要時可及時更換熱水袋中的熱水,以保持溫度。熱敷的同時,也可以配合活動頸部,一般治療1~2次,疼痛即可緩解。如果家中沒有棉紗布,也可用純棉毛巾代替。
2.特色
米醋具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作用,局部熱敷後可有效緩解「落枕」帶來的不適。
預防調護
治療過程中,應有意識地放鬆頸部肌肉,疼痛緩解後,應積極進行頸部的功能活動,可作頭頸的前屈、俯仰、左右旋轉動作,以舒筋活絡。
睡眠時枕頭要合適,不能過高、過低、過硬,避免頸部受寒受涼,盡量不要在床上看書、看報、看電視。枕頭要置於頸項部,避免頸部受風受涼。
⑥ 脖子落枕拔罐圖片大全 脖子落枕拔罐管用嗎
5脖子落枕生活護理
1.睡覺時枕頭軟硬適當,高低適宜,側卧時枕高約與肩寬相同,從而維持頸部的內外平衡。
2.寒冷季節或在空調房間睡覺時,頸項部不宜裸露於外,避免受涼。
3.對於短期內多次落枕的患者,應積極預防頸椎病的發生。
4.若疼痛較劇烈,可配合應用止痛劑以緩解痛苦。
5.平時經常做頸部自我按摩,以疏通頸部的經絡,防止頸部軟組織勞損。
⑦ 脖子落枕拔罐圖片大全 脖子落枕拔罐管用嗎
1脖子落枕拔罐圖片大全
大椎穴
1.大椎穴位置:
大椎穴位於脊柱區,後正中線上,當第七頸椎棘突下間凹陷處。俯首或俯伏取穴。
2.大椎穴取穴:
患者在取穴時正坐低頭,大椎穴位於後正中線上,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約與兩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頭,手按頸項部骨突最高點處下緣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3.大椎穴功效:
益氣壯陽,大椎穴有解表通陽,補虛寧神,清熱解表、截虐止癇的作用。
肩井穴
1.肩井穴位置:
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
2.肩井穴取穴方法:
肩井穴位於肩上,當大椎穴與肩峰間連線之中點處。或以手並攏,食指靠頸,中指尖到達處是穴。
3.肩井穴功效:
疏導水液。肩井穴有通經活絡、豁痰開竅、祛風清熱、活絡消腫的作用。
天宗穴
1.天宗穴位置:
天宗穴在肩胛部,當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四胸椎相平。屬小腸經。
2.天宗穴取穴方法:
前傾坐位或俯卧位,在肩胛岡下緣與肩胛骨下角的等分線上,當上、中1/3交點處。或肩胛岡下緣與肩胛骨下角連一直線,與第4胸椎棘突下間平齊處,與膈俞、肩貞成三角形處是穴。
3.天宗穴功效:
天宗穴有生發陽氣,舒筋活絡,理氣消腫,行氣寬胸的作用。
懸鍾穴
1.懸鍾穴位置:
懸鍾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
2.懸鍾穴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卧位,外踝尖上3寸,當腓骨後緣與腓骨長、短肌腱之間凹陷處取穴。
3.懸鍾穴功效:
清熱生氣、懸鍾穴有泄膽火、清髓熱、祛風濕、通經絡的作用、平肝熄風,舒肝益腎。
昆侖穴
1.懸鍾穴位置:
昆侖穴在足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2.懸鍾穴取穴方法:
昆侖穴位於踝區,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正坐或俯側卧取之。
3.懸鍾穴功效:
散熱化氣。昆侖穴有疏風通絡、活血止痛、安神清熱、舒筋活絡的作用。
阿是穴
這類穴位一般都隨病而定,多位於病變的附近,也可在與其距離較遠的部位,沒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稱。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為腧,即人們常說的「有痛便是穴」
2脖子落枕拔罐管用嗎
脖子落枕多是因為睡覺時受寒、痰量,導致頸部氣血凝滯,經絡不暢引起的,而拔罐可以祛濕散寒、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對於緩解脖子落枕的現象有很好的作用,所以脖子落枕拔罐是有用的。
3
脖子落枕拔罐方法
火罐法
用閃火法將罐吸附於大椎、肩井、懸鍾、局部壓痛點(阿是穴);或用抽氣罐法吸附於,上述穴位。
針罐法
取大椎、肩井、天宗、昆侖、阿是穴,局部常規消毒後,用毫針針刺,起針後,局部再拔火罐。
刺絡拔罐法
取阿是穴,局部常規消毒後,用皮膚針叩刺至微滲血,立即用閃火法拔罐。
4
落枕的自我治療方法
1、冰敷與熱敷
冰敷:8-72小時內進行冰敷,以舒適體位下用冰袋放置在疼痛處,每次10-15分鍾,2小時敷一次。
熱敷:72小時之後開始使用熱敷,將熱毛巾放在脖子上,一次約20分鍾,連續做三次。
注意:無論是冰敷或熱敷,均避免在睡眠時使用,避免引起皮膚損傷。
2、自我牽拉和按摩
肩胛提肌的自我牽拉和斜方肌的自我牽拉
牽拉方法:以右側落枕為例,先在仰卧位下進行,先將頭轉向左側,左手放在右腦上,不需用力,利用手的重量向下壓住即可,停留6-10秒後放鬆,重復6-8次,每日6-10次,逐漸過渡到坐位。
以右側落枕為例,頭靠近左側肩,鼻子對准左側膝,左手放在左手放在右耳上,不需用力,利用手的重量向下壓住即可,停留6-10秒後放鬆,重復6-8次,每日6-10次,逐漸過渡到坐位。
3、頸部各方向自主運動
由於害怕疼痛而長時間保持在一個去痛的頭部姿勢下,這反而不利於症狀的恢復。可在床上,仰卧體位下自主進行頭部各方向緩慢的移動,逐漸過渡到坐位下進行,包括低頭-頭後仰,左右旋轉,交替耳朵靠近肩部,交替縮下巴。
Ps :在無痛范圍內進行,自主牽拉肌群這有助於緩解症狀並減輕炎症。
4、合理使用頸托
頸托可緩解落枕引起的不適,但長時間使用頸托反而會導致頸部肌群功能更弱。
合適的枕頭,一要能提供適當的支撐,軟硬適中,二要有適當的高度,仰卧位額頭與下巴同高,側卧時脖子與床面的高度即是合適的高度。
正確的坐姿應:肩膀平整,勿聳肩,頭直視前方,下巴勿前伸(可先將最大限度縮下巴,再輕輕放鬆)
每坐半個小時,應起身活動,做做頸肩運動。
日常堅持頸肩部運動訓練,天氣炎熱時避免冷氣直接吹向頸部,避免再受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