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觀音菩薩有多少種
觀音菩薩有32種。
1、楊柳觀音;
2、龍頭觀音;
3、持經觀音;
4、圓光觀音;
5、游戲觀音;
6、白衣觀音;
7、蓮卧觀音;
8、瀧見觀音;
9、施葯觀音;
10、魚籃觀音;
11、德王觀音;
12、水月觀音;
13、一葉觀音等等。
2. 佛教中有多少位菩薩,他們分別是
八菩薩是文殊師利菩薩、虛空藏菩薩、觀世音菩薩、救脫菩薩、跋陀和菩薩、大勢至菩薩、後大勢至菩薩、堅勇菩薩。
佛教八菩薩有多種說法,包括觀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大勢至菩薩、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密宗的八大菩薩包括: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手、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除蓋障菩薩、地藏菩薩。
以上八大菩薩是比較普通的為人們所共知,還有其它經典開列的八大菩薩,如《般若理趣經》等所開列的,則略有不同。
毗舍浮佛
毗舍浮佛,巴利語Vessabhū,梵語Viśvabhū,漢語音譯毗舍浮,意譯遍一切自在。謂煩惱斷盡,於一切處無不自在,而為庄嚴劫中千佛之最後一佛也。(煩惱者,無明也。)
毗舍浮佛又譯作毗濕婆部、毗濕波浮、毗舍婆、毗怒沙符、毗鎖婆浮、毗舍羅婆、鞞恕婆附、毗攝浮、毗攝羅、毗舍符、毗舍毗、毗舍婆、必沙部、毗葉羅、毗葉婆、比葉婆、毗鎖浮、隨葉、鞞舍、毗舍等,意譯為遍一切自在、一切勝、一切生、能變現、遍現、廣生、勝尊。依據巴利文《大史》所記載,毗舍浮佛是以燃燈佛為首的二十四佛中的第二十一佛。
3. 佛教中有哪些有名的菩薩
在諸多菩薩中,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八大菩薩。它們分別是觀音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手菩薩、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除蓋障菩薩,地藏菩薩
觀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觀世音是鳩摩羅什的舊譯,玄奘新譯為觀自在,中國每略稱為觀音。
觀音菩薩又名觀世音菩薩,玄藏三藏又譯作觀自在菩薩。
唐宋以來,民間信仰的有三十三變化觀音。密宗造像有六觀音、七觀音等變化。
六觀音是十一面觀音、不空羅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如意輪觀音、馬頭觀音和准提觀音。另外加上聖觀音,稱為七觀音。
彌勒菩薩
彌勒菩薩,又稱為慈氏、無能勝等。他出身於印度婆羅門,後得釋迦牟尼佛的教化,授記為菩薩。他是一生補處的菩薩。所謂補處,是此菩薩可彌補佛陀位置的意思。
彌勒菩薩在民間的形象是袒露大腹的和尚,笑容可掬;但在胎藏界的形像是,左手當胸,手掌張開,右手執蓮花,所戴寶冠中有寶塔,塔中現舍利;在金剛界的形像是,右手大拇指、食指、小指均豎立,中指與無名指彎曲置胸前,左手放在膝上。
虛空藏菩薩
虛空藏菩薩,為藏福德於虛無限境界之意,表示氣福可以無限生產和分配的可能性。在胎藏界曼荼羅中,虛空藏菩薩是虛空藏院的主尊。
東密虛空藏菩薩求聞持聰明法觀想本尊形像,菩薩全身為金色,相貌庄嚴,頭戴五佛寶冠,在蓮花上半跏坐,容顏妙而怡喜悅,左手執白色蓮花,花上有如意寶珠,發出黃色光芒,右手結與願印,五指垂下,將手掌向外。
金剛手菩薩
金剛手菩薩,即金剛薩埵,又稱秘密主,象徵「堅固不壞之菩提心」與「煩惱即菩提之妙理」。此名稱於密教中,所指有四:
(一)指密教傳法之第二祖。
(二)為金剛界曼荼羅中,金剛部院三十七尊之一。
(三)為金剛界曼荼羅理趣會中,十七尊中之主尊。
(四)為胎藏界曼荼羅金剛部院「大智金剛部」之主尊。
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是騎白象行願的菩薩。印度古語的普賢稱「三曼多拔陀羅」,密宗亦稱普賢為善攝金剛、真如金剛、如意金剛,還視為金剛薩埵同體。在雕像上,普賢乘白象侍佛之右;文殊駕獅子侍佛之左。
據說普賢菩薩掌管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文殊菩薩則掌管諸佛的智德與證德。一般把普賢菩薩視為祈求延命的本尊。普賢單獨造像通常騎六牙之白象,頭戴五佛冠,形如滿月童子。
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他生於印度舍衛國,後跟釋迦牟尼佛出家,常隨侍釋尊左右,幫助釋尊化號。「文殊」是妙的意思,「師利」是德、吉祥之意。密宗稱之為吉祥金剛、般若金剛。
文殊菩薩司理智慧,與普賢菩薩相對。文殊的圖像一般為騎獅像,頂結五髻,表大日之五智,左手執青蓮花,花上有梵篋,右手執金剛劍。此外造像還有一髻、六髻、八髻、文殊,手持之物亦各不同。
除蓋障菩薩
除蓋障菩薩。其德行為消除所有一切煩惱之障礙,為胎藏界曼荼除蓋障院之中尊,也是金剛界曼荼羅賢劫十六尊之一。
地藏菩薩
。密宗又稱之為悲願金剛、與願金剛或金剛幢,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稱為地藏。
在釋迦佛入滅以後,彌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薩自誓必度盡六道眾生,始願成佛;眾生不度,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薩的雕像大多數是僧侶袈裟打扮,左手拿著寶珠,右手拿錫杖。
(3)菩薩有多少個分別是誰圖片擴展閱讀
菩薩的地位僅次於佛,是協助佛傳播佛法,救助眾生的人物。
菩薩在古印度佛教中為男子形象,流傳到中國後,隨著菩薩信仰的深入人心及其對世人而言所具有的深切的人情味,便逐漸轉為溫柔慈祥的女性形象。佛教雕塑中,菩薩多以古代印度和中國的貴族的服飾裝扮,顯得格外華麗而優雅。
在佛教初創的小乘時期,僅把釋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未成佛的悉達多王子稱為菩薩。大乘佛教創立後,根據「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論,把凡是立下宏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都稱之為菩薩。
後來這個名稱更加擴大化、世俗化,人們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眾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稱作菩薩。菩薩的任務是將所有輪回中的眾生度化成佛。
寺廟中供的菩薩像,主要的是文殊師利Manjusrikumārabhūta 、普賢、千手觀音Samantabhadra 、觀世音Avalokite'svara 、地藏 Ksitigarbha 。
簡言之,求大菩提的有情;發了菩提心就是「菩薩」。
廣說如四弘誓願:「無邊眾生誓願度,無盡煩惱誓願斷,無量法門誓願學,無上佛道誓願成。」但是發菩提心,並非偶然想起成佛利生,而是要一番修習,達到堅固成就的。
又《佛地論》有三義:「1. 謂諸薩 求菩提故。2. 緣菩提薩 為境,故名菩薩,具足自利利他,大願求大菩提利有情故。3. 薩 是勇猛義,精進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薩。」
菩薩是修學大乘道的通稱,從初學,久學到最後身菩薩,淺深萬類。但一般人總是想到觀音、彌勒、文殊等大菩薩,這才不敢自稱菩薩。初發心菩薩,雖還沒有大功德,可是已經是一切「眾生之上首」;不但為凡夫,而且為二乘聖賢所尊敬。
參考資料:網路-菩薩
4. 菩薩有多少個 分別是誰
菩薩有8個,分別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金剛手菩薩、虛空藏菩薩、地藏王菩薩、彌勒菩薩、除蓋障菩薩。
1、文殊菩薩
生於印度舍衛國,後跟釋迦牟尼佛出家,常隨侍釋尊左右,幫助釋尊弘法。「文殊」是妙的意思,「師利」是德、吉祥之意。密宗稱之為吉祥金剛、般若金剛。文殊菩薩司理智慧,與普賢菩薩相對。文殊的圖像一般為騎獅像,頂結五髻,表大日之五智,左手執青蓮花,花上有梵篋,右手執金剛劍。此外造像還有一髻、六髻、八髻文殊,手持之物亦各有不同。
5. 佛教的菩薩有哪些 具體名字是什麼
佛教里有四大菩薩:地藏王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
1.地藏王菩薩——象徵願力
地藏菩薩蓋於陰陽之間,在陰廣度幽冥世界離開黑暗苦楚,在陽廣度人間疾苦。而自己發願度盡眾生而後成佛,可見度眾願望無有窮盡。地藏菩薩見證幽冥大苦,普勸我們要盡一生力量,不造罪惡,脫離苦海輪回之苦,證得涅般快樂,此為地藏菩薩大願。
地藏王菩薩道場在九華山,坐騎是一頭形似獅子的怪獸——諦聽。
2.普賢菩薩——象徵實踐
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為本願,從一者禮敬諸佛到十者普皆迴向。都體現菩薩度眾生的願力,普賢菩薩無有退轉的心更是不可思議。一時做善事、利益眾生、修行不難,一輩子做善事、利益眾生、修行就難,而普賢菩薩指導我們正是身無疲憊地去行去做,才是普賢菩薩的度眾特點。
普賢菩薩道場在峨嵋山,坐騎是六牙白象——靈牙仙。
3.文殊菩薩——象徵智慧
文殊菩薩以大智慧為本願,經中雲:攝心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而文殊菩薩以凈行法門做為攝心的法門。凈行法門中指導我們要處處為眾生著想,故文殊菩薩教導我們要有無私念頭,把將大眾的利益放在第一,自身清凈不染而利人,才能入三昧大智正定。
文殊菩薩道場在五台山,坐騎是是青獅——虯首仙。
4.觀世音菩薩——象徵慈悲
觀世音菩薩以大悲為本願,救苦救難為目的。經中說:救度諸末法,觀世音為最。悲是拔除眾生之苦。當然,必須施與眾生快樂,才能離苦。故此,菩薩教導我們要有愛世精神,那裡有苦難我們應盡量去幫忙,那就是觀世音菩薩救度我們這個時代,最為著力的原因。
觀世音菩薩道場在普陀山,坐騎的是金毛犼——金光仙,又名「朝天吼」。
(5)菩薩有多少個分別是誰圖片擴展閱讀:
菩薩是古代印度語的譯音,意思是大士,即是指發大心願的人。菩薩是立誓:『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眾生。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救世慈悲者。菩薩的地位僅次於佛,而高於羅漢。
菩薩的主要職責是協助佛一起教化眾生,傳播佛法,普渡眾生。而菩薩最終修行成佛的。菩薩都是立下宏願,為了解救眾生的苦難,以自我奉獻的精神而留住人間,並且以種種不同的化身來到民眾中間,隨時隨地解救危難,所以菩薩大慈大悲的精神,植於民心,使人倍感親切可敬。
四大菩薩信仰之盛形成就了四大名山道埸,山西五台山的文殊道場,浙江普陀山的觀音道場,四川峨嵋山的普賢道場和安徽九華山的地藏道場地,故稱為 「佛教四大名山」,而且從明代起就有」金五台、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之說。
6. 一共有多少位佛,分別是多少位羅漢,分別是多少位菩薩,分別是
有20位佛,18羅漢,18位觀音。
註: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即是佛也是菩薩)
1、諸佛
(1)三世佛
橫三世佛:
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現實世界﹚的教主,主管中央娑婆世界。農歷四月初八佛誕。
阿彌陀佛: 西方極樂凈土世界的教主,主管西方極樂世界。農歷十一月十七日佛誕。
葯師佛: 東方凈琉璃世界之教主,主管東方凈琉璃世界。農歷九月三十日佛誕。
(2)豎三世佛
豎三世佛:
過去佛——燃燈古佛。
現世佛——釋迦牟尼佛。
未來佛——彌勒佛。
(3)三身佛
法身佛——毗盧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
報身佛——盧舍那佛,經過修習得到佛果,享有佛國(凈土)之身;
應身佛﹙又稱化身佛﹚——釋迦牟尼佛,指佛為超度眾生、隨緣應機而呈現的各種化身。
(4)五方佛
中央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代表法界體性智。
東方不動佛﹙阿閦佛﹚——代表大圓鏡智。
南方寶生佛——代表平等性智。
西方阿彌陀佛——代表妙觀察智。
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
(5)華嚴三聖
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6)西方三聖
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2、羅漢
十八羅漢是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他們都是歷史人物,均為釋迦牟尼的弟子。
騎鹿羅漢、歡喜羅漢、舉缽羅漢、托塔羅漢、靜坐羅漢過江羅漢、騎象羅漢、笑獅羅漢、開心羅漢、探手羅漢沉思羅漢、挖耳羅漢、布袋羅漢、芭蕉羅漢、長眉羅漢看門羅漢、降龍羅漢、伏虎羅漢。
3、諸菩薩
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彌勒菩薩、地藏菩薩、准提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手菩薩、金剛拳菩薩、除蓋障菩薩、無盡意菩薩、葯王菩薩、葯上菩薩、救脫菩薩、寶檀華菩薩。
(6)菩薩有多少個分別是誰圖片擴展閱讀:
一、佛教其他神靈
1、十大弟子
釋迦牟尼佛的十個著名門徒。傳說他們各有一方面的獨特專能。
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阿難陀多聞第一、優波離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葉頭陀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迦旃延論議第一、羅睺羅密行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
2、十九伽藍
十九伽藍神原為十八伽藍,都是古印度神話中的神祗,後增加了關羽,成為十九伽藍。伽藍作為佛教護法神,維護寺院僧事活動的正常開展。
美音、梵音、天鼓、巧妙、嘆美、廣妙、雷音、師子音、妙美、梵響、人音、佛奴、嘆德、廣目、妙眼、徹聽、徹 視 、遍視、關羽
3、二十四諸天
一大梵天、 二帝釋天、 三多聞天王、 四持國天王、五增長天王、 六廣目天王、 七金剛密跡天、 八大自在天、九散脂大將天、 十大辯才天、 十一大功德天、
十二韋馱天神天、十三堅牢地神天、十四菩提樹神天、 十五鬼子母天、 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宮天子天、十八月宮天子天、 十九娑竭龍王天、
二十閻摩羅王天、二十一緊那羅天、二十二紫微大帝天、二十三東岳大帝天、 二十四雷神天。
4、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又稱護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四大天王塑像通常分列在佛寺的第一重殿的兩側,天王殿因此得名。
【東方持國天王】「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護持國土,故名持國天王。身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樂神,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東勝神州。
【南方增長天王】「增長」意為能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故名增長天王。身為青色,穿甲胄,手握寶劍,以保護佛法不受侵犯,他負責守護南瞻部洲。
【西方廣目天王】「廣目」意為能以凈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故名廣目天王。身為紅色,穿甲胄,為群龍領袖,故手纏一赤龍(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奉佛法,即用索捉來,使其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西牛賀洲。
【北方多聞天王】「多聞」以福、德知名聞於四方,故名北方多聞天王。身為綠色,穿甲胄,右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握神鼠——銀鼠。用以制服魔眾,護持人民財富。又名施財天。他負責守護北俱蘆洲。
5、四大金剛
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廣大潑法金剛;
峨眉山淸涼洞法力無量勝至金剛;
須彌山摩耳崖毗盧沙門大力金剛;
昆侖山金雫嶺不壞尊王永住金剛。
二、觀世音三十三化身
1、楊柳觀音, 2、龍頭觀音, 3、持經觀音
4、圓光觀音, 5、游戲觀音, 6、白衣觀音
7、蓮卧觀音, 8、瀧見觀音, 9、施葯觀音
10、魚藍觀音,11、德王觀音,12、水月觀音
13、一葉觀音,14、青頸觀音,15、威德觀音
16、延命觀音,17、眾寶觀音,18、岩戶觀音
19、能靜觀音,20、阿縟觀音,21、阿摩提觀音
22、葉衣觀音,23、琉璃觀音,24、多羅尊觀音
25、蛤蠣觀音,26、六時觀音,27、普悲觀音
28、合掌觀音,29、一如觀音,30、馬郎婦觀音
31、不二觀音,32、持蓮觀音,33、灑水觀音
7. 佛教裡面八大菩薩
關於八大菩薩的版本很多,認可度較高的版本出自《八大菩薩曼荼羅經》,分別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金剛手菩薩、虛空藏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除蓋障菩薩。「菩薩」一詞是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翻譯為中文,就是「覺有情」之意,亦即求道求大覺之人。
1、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就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其出生於古印度舍衛國,從小善根深厚,後隨佛陀出家。侍奉於佛陀左右,助佛陀弘法。「文殊」是「妙」的意思,「師利」是「吉祥」的意思。文殊菩薩智慧超群,故成為司理智慧的菩薩。
8. 佛教中有記載的佛、菩薩有多少位
小乘佛教認為只有一個佛,就是釋迦牟尼。大乘佛教認為,眾人皆可成佛,也就是說多不勝數。
菩薩的數量也非常的多。在漢傳大乘佛教里以四大菩薩為代表,分別為:
觀世音菩薩:代表大悲,以普陀山為道場
地藏王菩薩:代表大願,以九華山為道場
文殊菩薩:代表大智,以五台山為道場
普賢菩薩:代表大行,以峨眉山為道場
(8)菩薩有多少個分別是誰圖片擴展閱讀:
地藏菩薩,中國知名度最高的菩薩之一,與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合稱為四大菩薩,在中國境內各有其應化道場,合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就是文殊道場五台山、觀音道場普陀山、普賢道場峨眉山、地藏道場九華山。
地藏之「藏」,具有秘密包容含育等義,指地藏菩薩處於甚深靜慮中,能夠含育化導一切眾生、止於至善。世有秘密庫藏,蘊藏金銀財寶,則能濟諸貧乏、利益人寰。比喻菩薩具有如來三德秘藏、無量妙法,則能救脫無數眾生、咸登覺岸。
一切眾生皆為累世父母,明了本心,方能真實孝親報恩。「地藏」之「地」,也是一切眾生之本然清凈心地,是一切眾生之本覺。「佛」即是「覺」,我們通過學佛,了達本覺之後,當依本覺而修,戒惡修善,積累一切功德資糧,福慧圓滿,才成為「究竟覺」。
9. 在佛教有全佛圖里都有誰,都叫什麼名字
全佛圖,基本上就是二十個人,頂排是三世佛,由左到右,阿彌陀佛,釋迦摩尼佛,葯師佛,兩尊者是年輕的阿難尊者,老的是迦葉尊者;第二排,騎白象是文殊菩薩,騎青獅是普賢菩薩,中間是觀音菩薩,侍者女的是龍女,小孩是善財童子;第三排中間是地藏菩薩,兩侍者是閔公和道明和尚,第四排中間是彌勒佛兩位侍者是伽藍菩薩(關公)和韋陀尊者,三四排外圍是四大天王,持國天王持琵琶,增長天王持寶劍,廣目天王持龍(蛇),多聞天王持傘;
10. 有哪幾個大菩薩
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金剛手菩薩、虛空藏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除蓋障菩薩。
一、文殊菩薩
生於印度舍衛國,後跟釋迦牟尼佛出家,常隨侍釋尊左右,幫助釋尊弘法。「文殊」是妙的意思,「師利」是德、吉祥之意。密宗稱之為吉祥金剛、般若金剛。
二、普賢菩薩
據說普賢菩薩掌管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文殊菩薩則掌管諸佛的智德與證德。一般把普賢菩薩視為祈求延命的本尊。普賢單獨造像通常騎六牙之白象,頭戴五佛冠,形如滿月童子。
三、觀世音菩薩
觀音的造像很多,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三面二臂、三面八臂等;三十三體變化的觀音中,特別受歡迎、喜愛的是白衣觀音。
四、金剛手菩薩
即金剛薩埵,又稱秘密主,象徵『堅固不壞之菩提心』與『煩惱即菩提之妙理』。此名稱於密教中,一般認為是大勢至菩薩在密教的現身。
五、虛空藏菩薩
在胎藏界曼荼羅中,虛空藏菩薩是虛空藏院的主尊。東密求聞持聰明法觀想虛空藏菩薩本尊形像,菩薩全身為金色,相貌庄嚴,頭戴五佛寶冠,在蓮花上半跏坐,容顏美妙而喜悅,左手執白色蓮花,花上有如意寶珠,發出黃色光芒,右手結與願印:五指下垂,手掌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