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倪弟兄研讀聖經的方法(轉摘)
倪弟兄研讀聖經的方法如下:
(一)一般的按順序研讀各卷,取得整體的概念。
(二)專一研讀一卷書,如創世記,但以理,馬太福音,羅馬書或啟示錄,探索神話語中那一部分的深奧。
(三)讀專題,如更美之約,時代,基督的再來,國度和被提,全盤明瞭某些真理。
(四)讀辭,如救贖,赦免,稱義,和好,救恩,公義和聖經,學習一些重要字詞的基本意義。
(五)讀預表,如帳幕,祭壇,約櫃,聖殿和供物,得著基督,召會和屬靈萬物的清楚的圖畫。
(六)讀寓言,如撒拉與夏甲(加四24)雅各井(約四12—14)活的江河(約四38)領會這些屬靈事物的意義。
(七)讀比喻,如馬太十三章的七個比喻,十個意義的比喻,他連得的比喻,明白這些。
(八)讀數目,如三,五,七,八,十二,明白他們在聖經中的意義。
(九)讀預言,如關於以色列的預言,關於召會的預言,關於外邦人的預言,明白聖經中關於時代的真理。
(十)讀聖經人物的生平,如亞伯拉罕,大衛,但以理,彼得,保羅等,從聖經人物的生活學榜樣。
(十一)讀歷史,如以色列人的歷史和召會的歷史,看見神在他管治中的行政。
(十二) 讀詩歌,如詩篇中的詩,以及別卷書中的歌,學習如何贊美和禱告。
(十三)比較的讀法,將聖經的一段與相似或不同的一段作比較。
(十四)查讀希伯來或希臘原文,得著一個字或辭的准確意義。
(十五)讀別人的著作,得其幫助,靈感和平衡的觀點。
(十六)從聖經得知識和亮光的讀法,他用一本聖經,特為作筆記和寫註解,他教導人為著這目的,每天讀三章舊約,一章新約,一年讀完聖經一遍。
(十七)得生命的讀法,為得屬靈生命的每日糧食。為此他用另一本聖經,沒有任何註解和筆記,如接受新鮮的亮光,得著屬靈的滋養。他教導別人每早晨也這樣作,讀幾節聖經,同時用禱告的靈接觸主透徹的消化這幾節。
(十八)速讀,為著熟悉聖經,他在二十歲左右,約有一年之久,每周讀新約一遍。
(十九)慢讀,默想聖經中的某些段的話。
(二十)背誦一些重要的經節或段落,將聖經存在心裡,為著常時和即時的需要。
Ⅱ 一天讀兩章聖經一年讀幾遍
1、《聖經》分為舊約和新約,舊約有39卷,新約27卷,一共66卷。其中舊約有929章,新約有260章,一共1189章。
2、每天讀30章的話,40天就可以讀完一遍聖經。一年有365天,可以讀九遍聖經。
Ⅲ 聖經創世紀一章講解
創世記第一章
Ⅰ上古的歷史(一至十一章)
A創造的故事(一1~23)
序言(一1、2)
1.神是聖經第一句話的主詞,這絕非出於偶然,因為這個字支配了全章,在每一個轉角都引人注目;這字在這故事 *** 出現了三十五次,與全段經節數目相同。
本段,以至整卷聖經,最主要便是講到他;若以其他課題為重點來研讀(我們很容易如此做),就是誤解了全書要旨。
頭一句話,起初不僅只是說明時間而已。
這個主題的變奏曲出現於以賽亞書四十章及以下,由那裡可見,起初乃孕含著末了,而整個過程都在那位是首先也是末後之神的面前(如賽四十六10,四十八12)。
箴言書八22以下,透露出在創世之初神一方面的事;約翰福音一1~3更加明確;新約其他部分也偶而回顧在此之前的永恆狀況(如,約十七5、24)。
在文法上,這一片語可以譯為一個子句的引言,這子句到第三節結束,而以第二節為括弧插句:「當神開始創造時……(地是空虛混沌……),神說:『要有光。
』……」。
這不是說,那未經開發的地並非神所造的;乃是說,創造之工尚未完成,仍有一大段路要走。
可是較為大眾熟知的翻譯,「起初神……」也同樣合乎文法,所有古老譯文都給予支持,而且此譯法毫不含楜地肯定了其他經文所陳述的真理(參來十一3),即,在神說話之前,什麼都不存在54。
創造(ba{ra{}~';參21、27節,二3、4)的意思,最好從舊約整體來定義(包括本章在內),我們發現,其主詞一律是神,而造出來的產品可以是物質(如,賽四十26),或是情況(賽四十五7、8),與其共用的動詞主要為「造」、「形成」(to make, to form;創一26、27,二7),其准確的意義依上下文而有不同,或是強調最初使被造物存在的時刻(賽四十八3、7:「忽然」,「現今」),或是論動工使某件東西臻於完美(創二1~4;參賽六十五18)。
在這句卷首語中,可以用此字的長程意義,如此則第一節成為整段經文的摘要;亦可以視它為說明整個過程的開始(我喜歡此說)。
在第1、21、27節中,這個重要的動詞指出三重偉大的起點;可是並沒有說明創造的手法,因為在二3、4中,它是與 `a{s~a^ (「造」make)平行,涵蓋神所作的一切工作。
2. 地(And the earth)可能譯為「當時地(Now the earth)……」更好,因為此處的結構與約拿書三3完全相同(「當時(Now)尼尼微是極大的城……」)。
這節按一般用法來看,是前一句的延伸,其本身的上下兩半隻有一個交點55,將舞檯布下,使地成為我們的中心;無論全部大局的擺設如何,這才是我們所關注的(參詩一一五16)。
2節上的陰霾,因著以下七日高升的榮耀一掃而空;神獨自從混沌中建立,也獨力維持一切的受造物。
在審判的異象中(耶四23;賽三十四11),空虛混沌再度出現,所用的字,to{hu^^ 和 bo{hu^^,就和這里一樣。
To{hu^(混沌,或不具形態),用在別處時,在物質界方面是指荒廢(如申三十二10;伯六18)、空盪(伯二十六7)、混亂(賽二十四10,三十四11,四十五18);在寓意的用法上,是指無根據的或虛無的(如撒上十二21;賽二十九21)。
作為押韻的 bo{hu^^ 56(空虛)在聖經其他部分只出現過兩次(參上文),每一次都與 to{hu^ 相配成雙。
淵(t#ho^m)字,在語源學上與 tiamat57一字有關(可是這不是其字根),這字是蘇美─亞喀得(Sumero-Accadian)創造神話中海洋的擬人化名字,他成為眾神祇的對頭。
盡管在別處有詩意的用法,描寫它的狂怒與其中怪獸都被制服(詩七十四13、14,八十九9、10,一○四6、7;賽五十一9、10);可是此處是指實際的海洋,也見cs1621節。
所以,神的靈58運行(RSV 保持分詞的譯法是正確的)不是因有所沖突,而是一種召喚的活動。
在舊約中,靈是表達神展示能力的用詞,帶著創造力和維系力(參伯三十三4;詩一○四30)。
本章其餘部分給人的感受,或許會像奧林帕斯山眾希臘神祇,與世人遠遠相隔,但是此處預先防範了這種印象,形容神彷彿母鳥在她的雛鳥之上「盤旋」(hovering,〔Moffatt〕)或「鼓翼」。
這個字在申命記三十二11再度出現,形容老鷹如何鼓動雛鷹學習飛翔;在讀全章的時候,我們必須牢記這親密接觸的一面。
有人認為,這一節與全章甚不協調,因為有人揣測,它與異教的神話相互呼應(這類神話描述神祇與怪獸為爭權而相鬥),無論是有意59或無意60,總使它與整段經文互不協調,可是對這些神話的認識,卻無異開辟了一條錯路,使我們的注意力轉移,不再思想我們所熟知的事實,即神一般所用的方法,就是從無形無狀中作出具體之物。
這整個過程就是創造。
以賽亞書四十五 *** 止我們停在這一節:則無論從聖經(如詩一三九13~16;弗四11~16)或從經驗來看神的作為(不用去談自然科學),其起始點都應當是像這節所描述的。
事實上,以下即將形容的六日,可以視為「空虛」「混沌」這一對負面之詞的正面相對語,以形式和充滿來與其配對。
如下所列61:
形式充滿
第一日光與暗第四日管理晝夜的光
第二日海與天空第五日水與空中的生物
第三日肥沃大地第六日地上生物
至於這個次序,以及對「日」一字的研究,請看「增註:創造的日子」。
<o:p;></o:p;>
54 參最近的一些討論,von Rad, p.46; B. S. Childs, Myth and Reality in the Old Testament, p.31; W. Eichrodt, 'In the Beginning' in Israel's Prophetic Heritage, ed. Anderson and Harrelson(S. C. M.Press,1962), pp.1-10; P. Humbert, ZAW, LXXVI, 1964, pp.121-131。
55 若正如某些人所主張,第2節有意要說明曾有災變(「地變為……」),它應當會用希伯來文的故事體結構,不是這里的條件式結構。
見 P. W. Heward 的辯論,與 F. F. Bruce 的 F TVI, LXVIII, 1946, pp.13-37。
參 E. J. Young 之文,WTF, XXIII, 1960-1, pp.151-178。
對於「時溝理論」的更廣批評,見 B. Ramm, The Christian View of Science and Scripture, pp.135-144。
56 *** 文 bhy,「空的」,對這個字的意義提供了可能的線索。
57 見 D. F. Payne, Genesis One Reconsidered(Tyndale Press, 1964), pp.10f資料豐富的討論。
58 有些人會將這字譯為「大風」(如,von Rad, p.47)。
可是從稍微反映本節的但七2看來,一位作者若要傳達這個意思,可以不必要求讀者將此字聖化,只要使用一個較不常用的結構,便可區別出,它不是如一般常用的意思,指神的靈。
59 如, B. S. Childs, Myth and Reality in the Old Testament, pp.30-42。
60 如, H. Gunkel, Genesis4, pp.104f,引述在 B. S. Childs, 所引過的書。
61 這個表主要歸功於 W. H. Griffith Thomas, Genesis: A Devotional mentary(1946 edn., Eerdmans), p.29。
參 Driver, p.2, 他使用「准備」和「成就」二詞。
<o:p;></o:p;>
第一日(一3~5)
3.神說這一簡單的片語,防止了影響深遠的錯誤,更蘊藏了豐盛的意義。
這八道命令使一切受造之物成形,不容人以為宇宙是自我存在的,或是斗爭的對象,或是毫無目的的,或是神性的衍生物;而因沒有任何中介者,「說」一字便具極其豐富的內容。
這一些或許不能立刻看出,因為我們自己知道,下命令是怎麼一回事。
但我們的命令,即使講得非常准確,也不過是大綱而已,必須靠已存在的物件與代理人來實現,而匠人只能就他所找到的材料來作,他對自己作成的產品頂多一知半解。
但造物主卻不是如此;他定下了目標,並且定下了達成的一切最細微的途徑,他的思想及於最小的細胞與原子,他創生性的話語完全有功效。
對這種透徹、密切的知識,我們幾乎可以這樣說:他從經驗裡面知道每一種受造物的模式──只是經驗一詞還嫌太弱:「你沒有……不知道的」(詩一三九4;參摩四13)。
這並不是泛神論,而是認真地面對造物主的創造奇工。
因此,新約稱聖子、神的道為「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因為萬有都是靠他造的,……萬有也靠他而立」(西一15~17;參約一1~4;來一2、3),這說法不過揭示了此處已經隱藏的含意。
要有光:順便一提,武加大(Vulgate)譯本的「光的諭令」(Fiat lux)使得我們慣用「藉諭令創造」(creation by fiat)一詞。
光,這個名稱可借來形容一切生命之源(約一4),真理之源(林後四6),喜樂之源(傳十一7),及純潔無瑕(約壹一5~7),在此顯然刻劃出從混亂到秩序的第一步;它在這里出現於太陽之前62,而於太陽消逝後的最後異象中,它仍然存在(啟二十二5)63。
4~5.神看……分開……稱。
有些上古時代的人,以為晝與夜暗示有兩股勢力在爭戰;對現代人而言,晝與夜不過是地球的運轉。
創世記既不以為有沖突事件,也不以為這是偶然;只知道那位細心的造物主將每件事賦與價值(4a)、地位(4b),及意義(5a)。
黑暗是那「甚好」(31a、b)的整體之一部分,並不是被廢棄的,也不是被制服的。
「分開」的觀念特別重要,在本章(參6、7、14、18節)及律法中(如利二十25)皆然,因為如此一來,宇宙秩序便成形(參弗四16;腓一9、10),否則便是一片混亂(賽五20、24)。
欽定本(AV)的晚上與早上是(the evening and the morning were)給人錯誤的印象,以為應從晚上開始算64。
但譯為「晚上來到,早晨來到」(Moffatt;參 RV、RSV)較好。
至於頭一日,見增注論創造的日子部分。
<o:p;></o:p;>
62 「增註:創造的日子」。
63 參 K. Barth, Church Dogmatics, III.1(T.and T. Clark, 1958)p.167。
64 詳盡的討論,見 H. R. Stroes, VT, XVI,1966, pp.460-475。
<o:p;></o:p;>
第二日(一6~8)
用在穹蒼(raqia``)一字的動詞意為擊打,或蓋印(參結六11上),常出現於擊打金屬之時。
約伯記三十七18顯示,我們不應該將這字稀釋為「空間」或「空氣」:「你豈能與神同鋪穹蒼(tarqia`)么?這穹蒼堅硬,如同鑄成的銀子」這是圖畫式的描繪,如像我們說「蒼天如圓蓋」。
若用另一套詞彙,我們或許應該說,這是指從海洋升起,包圍大地的霧氣(參 E. Bevan 的另一種架構,引於本書56頁);這兩種說法是互補的。
分,分開(6、7節),見下一段。
<o:p;></o:p;>
第三日(一9~13)
神繼續以分開的程序來使世界成形(9、10節,見4、5節);但重點開始轉變,朝向充滿的主題(11、12節),在本章餘下部分益見鮮明。
11~12.地得能力,可以帶來(bring forth,AV;和合本作發生)合適它的東西。
11節直譯乃是:「……讓地植生植物(vegetate vegetation),草長草籽(seeding seed),果樹各按其類結果子」。
與此類似,在20節,水也要「生出一(swarm with a swarm)「生物」,在24節,地要「帶來」生物。
這種生命的發生亦是「創造」,絕不亞於前面的行動。
這兩種表達法共同分享21節:「神就造出……和水中所滋生各樣有生命的動物」;25節亦說,地所帶來(和合本生)的活物(24節),是神「造」的。
這番話似乎十分配合創造進化論(本書作者持此立場),但這並非惟一它所能容許的方案,而它的目的也不是為現今的世代提供特殊線索。
它乃是要顯明,神已經使所有受造生物都同樣倚賴其天然的生態環境,而同時令其各具特色。
每種生物的來源,從一個角度看是自然的,從另一個角度看則是超自然的;自然的過程,是在神的掌管下生生不息,自發自主。
這里暗示一件事,敬虔不單包括明白生命來自神,也包括尊重我們身為自然界活物所受的限制。
另一項含意則為,在上古世界常被神聖化的繁殖之力,其實是一種受造的能力,源自那位獨一之神的聖手。
<o:p;></o:p;>
第四日(一14~19)
本段的描述再度公然以地球為中心。
有關這點,以及太陽如此晚才出現全景之中等,見「增註:創造的日子」。
該處的觀點,是將14節與第4節建立一單純的關系,以太陽作為這兩節中區分晝與夜的光體,在第4節是隱藏的,在14節是可見的。
不過,這里最著重的是神學概念。
太陽、月亮、星辰都是神美好的禮物,定出各種節令(14節),我們在其中得以昌盛(參徒十四17),以色列人也賴此制定神的節期(利二十三4)。
它們是為神作記號(14節),不是為訂人的命運(耶十2;參太二9;路二十一25、28),因為它們的管理(16、18節),只是以光照亮,並不帶能力。
這幾句簡單的經文,將遠自巴比倫時代65,近至現今報章以星象算命的一切迷信都揭穿了。
<o:p;></o:p;>
65 參 Enumua elish, V: 1, 2:「他為偉大的神祇們建立了根據地,將他們星的形象定位,好像星座一般」(ANET p.67)。
這類信仰比詩的年代更古。
<o:p;></o:p;>
第五日(一20~23)
20.有生命的物與二7「有靈的活人」是同樣的用詞,見該處的注。
雀鳥原文之意為「會飛的東西」,可以包括昆蟲(參申十四19、20)。
天空之中可簡譯作橫越穹蒼(RSV);這詞又是描述眼見的情景,亦即我們抬頭看,見天空如圓蓋一般。
21、22.大魚(tanni^ni{m,RV,RSV 作海怪,AV 作鯨魚)特別值得注意,因為對迦南人而言,這是個不吉祥的字,代表在世界的起頭與巴力對抗的深淵強權。
但在此它們不過是龐大的受造物(像詩一○四26,伯四十一中的鱷魚〔或作海獸〕),與眾生物共享神的祝福(22節)。
雖然在一些經文中,這些名字象徵神的仇敵(如賽二十七1),它們受到痛責之詞,正如巴力向它們大大誇勝的話一般66;但本章卻讓我們毫不懷疑,即使最可怕的生物也出於神美善之手。
他的國中或許有叛徒,卻沒有堪成為他對手的。
但對迦南人而言,巴力的仇敵是像他一樣的神祇,或有待和解的惡魔67;對巴比倫人而言,深淵的怪獸查馬特(Tiamat)則在眾神祇未生之先已經存在。
高夫曼(Y. Kauf-mann)指出,這種觀念對以色列之外的宗教影響何等大,因為敬拜者在事奉神時,不像我們有把握可得著平安,因為總可能有一些未知的神祇在其背後68。
<o:p;></o:p;>
66 見 DOTT, p.129, II 24f.,及小注16、17、p.132。
67 UM, p.333, s. v. tnn. 以及 UT, p.498,同前。
68 The Religion of Israel(Allen and Unwin, 1961),第 II 章,尤其是 p.21-24。
<o:p;></o:p;>
第六日(一24~31)
24.地要生出:見11節之注。
活物,與20節相同,亦與二7的「有靈的活人」為同一希伯來文(見該處注)。
爬行之物(和合本作昆蟲),我們會以為只是指爬蟲類,但這不是科學的分類,而是泛指多種以平滑或爬行方式行動的生物。
本節希伯來文的動詞,在21節已經出現過(和合本作「有生命的」,英譯 moves),顯然是指魚的游動,正如詩一○四25。
可能24節的三類動物,廣泛而言,是指我們所謂的家畜、小動物,和野獸。
26.我們要……造人。
創世記頭兩章皆將人刻劃為,既在自然中又超越自然,是其沿續又不與其相連。
他與其餘生物共享第六日,像它們一樣出於塵土(二7、19),和他們一樣吃食(一29、30),所受到繁衍昌盛的祝福也與它們相似(一22、28a);因此,藉著研究生物,我們對人的認識也可以增進一些;他們是他整個情境的一半內容。
但是經文的重點在強調人的獨特性。
我們要造一語,和「地要生出」(24節)成了默默的對比;自我對話的語氣,以及引人注目的復數形態,聲明這是極其重要的一步;這件事成就後,整個創造過程便告完成。
人與動物分立,不單是因著他的職份(一26b、28b,二19;參詩八4~8;雅三7),更主要的是因他的本性(二20);而他最大的榮耀,則是他與神的關系。
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這些用詞的本身非常大膽。
若說形像似乎太過強調圖樣,整本聖經卻對它有所約束;可是這個字一筆便將有關人類的真理深印在我們心中。
形像和樣式彼此增強意義;這兩個片語中間沒有連接詞,而聖經如此使用,並不是專門術語意味,好像某些神學家所以為的;他們認為,「形像」是人不可磨滅、與生俱來的性情,使他成為有理性、具道德意識的生物,「樣式」則是指靈性上與神的旨意協調,而這點在墮落時便失去了。
這種區分的確存在,不過與這兩個詞彙並不相配合。
在墮落之後,人仍然有神的形像(創九6)與樣式(雅三9);不過,他需要「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西三10;參弗四24)。
亦見五1、3。
在定義神的形像時,固然我們反對將人的理智、心靈從身體隔開的粗糙字義解經,但這還不夠。
聖經以人為一個整體:以整個人來行動、思想、感覺。
因此,這個生物──不是其中某些精華部分──是那位永恆、無形的造物主之表達,或說其具體而微的縮影,局限在時間、身體、受造身分之中;好比我們嘗試以一具雕像作為一驚天動地之事的縮影,或以十四行詩作為交響樂的縮影。
從這個角度而言,墮落之後樣式仍然存留,因為這需從整個結構來看。
只要我們是人,就定義而論,我們就有神的形像。
可是靈性的樣式──簡言之,即愛──卻惟有在神與人相交之時才會出現;因此,墮落破壞了它,而我們蒙救贖便是重新塑造它,並使它臻於完美。
「我們現在是神的兒女……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他,因為必得見他的真體」(約壹三2;參四12)。
這個教義還有其他的引申,譬如,我們或許注意到,就神而言,它摒除了造物主是「全然不同」的觀念。
就人而言,它要求我們以無限嚴肅的情懷來看待一切人(參創九6;雅三9)。
更進一步說,我們的主暗示,神在我們身上的印記成為我們屬他的宣告(太二十二20、21)。
我們……我們的……我們的。
有些人,如德里慈(Delitzsch)和馮拉德(von Rad)等,解釋此處復數為包括天使在內,舊約有時稱他們為「神的眾子」,或通稱為「神(或復數)」(參伯一6;詩八5及來二7;詩八十二1、6及約十34、35)。
這種說法可由創世記三22得到一些支持(「與我們相似」);但從本章整體來看,卻排除其他生物有份於人類受造的概念,這也不符合以賽亞書四十14的挑戰:「他與誰商議」?此處的復數應視為充滿性的復數,通常用於神的字(~#lo{hi^m)就是如此用法,其動詞是單數的;這種充滿性,在舊約中人只能稍微瞥見69,以後則揭示為三位一體,如約翰福音十四23(及十四17)進一步提到的「我們」、「我們的」。
管理一切受造物,「不是」神形像的「內容,而是其結果」(德里慈)。
雅各書三7、8指出,我們大致上仍然在如此執行──但有一致命的例外。
希伯來書二6~10與哥林多前書十五27、28(引用詩八6),提到耶穌將此權完全收復,哥林多前書六3應許,蒙救贖的人地位將得提升,遠超過天使(參啟四4)。
相對之下,我們人類任意剝削在我們手下之物的記錄,是何等可悲,證明了墮落之人不配去管理,因為我們自己未受管理;參九2不吉的語氣。
27.在這節骨眼出現的男、女兩字,含意深遠,正如耶穌清楚指明的;他將這里與二24相提並論,使這兩段話成為婚姻的兩個柱石(可十6、7)。
將人類定義為兩性的生物,意為二者是互補的,並且預示了新約兩性在靈性上平等的教義(加三28「都成為一」;彼前三7下「一同承受生命之恩」;亦見可十二25)。
創世記二18~25一方面指出兩者在今世之中並非平等(參彼前三5~7上;林前十一7~12;提前二12、13),另一方面卻又肯定這點;五1、2也提及此。
28.神就賜福給他們。
賜福不是只頒贈禮物,而是賜與功能(參一22,二3;亦參以撒、雅各、摩西去世前的祝福),而且是帶著溫暖的關懷。
其最 *** ,便是神敞著臉向承受者(參民六24~26),將自己賜與他們(徒三26)。
治理的含意,見第三章的「增註:罪與苦難」。
29~30.將青羊賜……作食物,給一切生物之說,不可太過強解,說一切生物原來都是素食的,也不意味所有植物、一切生物都同樣可吃。
這只是概說,指出所有生命都直接、間接仰仗植物菜蔬;本節的要點是說明,所有生物都從神的聖手中得到喂養。
亦見九3的注釋。
31.神看……。
「神完成了工作,並與此一整體面對面,這也是創造歷史的一部分」(巴特,K. Barth)70。
因著他的恩典,在他之外的一件事物不僅開始存在,並且擁有一部分自我決定權。
若他的工作各樣細節都被宣告為「好的」(4、10、12、18、21、25),整體就是甚好了。
新約與舊約都同樣認定此點、呼籲人存感謝的心享受物質(如詩一○四24;提前四3~5),視之為來自於神,也為著神而存在。
<o:p;></o:p;><o:p;></o:p;><o:p;></o:p;><o:p;></o:p;><o:p;></o:p;><o:p;></o:p;><o:p;></o:p;><o:p;></o:p;><o:p;></o:p;><o:p;></o:p;>
Ⅳ 聖經一天讀三章好不好
好。
根據網路查詢到,每一天讀三章聖經,一年可以讀完一遍,可以了解整本聖經的大概內容。
聖經是猶太教與基督教的共同經典,出於希伯來文kethubhim,意為文章,後衍意為經。希臘文作graphai,拉丁文作Scripturoe,漢譯作經。
Ⅳ 一天讀兩章聖經一本什麼時候讀完
一般情況下,如果每天讀兩章聖經,那麼大約需要180天才能讀完一本聖經。一般情況下,如果每天讀兩章聖經,那麼大約需要180天才能讀完一本聖經。一般情況下,如果每天讀兩章聖經,那麼大約需要180天才能讀完一本聖經。一般情況下,如果每天讀兩章聖經,那麼大約需要180天才能讀完一本聖經。
Ⅵ 天天讀聖經有什麼後果
長期讀聖經沒有壞處,反而對於身體有很好的幫助,能夠起到凈化心靈的作用。
《聖經》是猶太教與基督教的共同經典,出於希伯來文kethubhim,意為「文章」,後衍意為「經」;希臘文作graphai,拉丁文作Scripturoe,漢譯作「經」。
Ⅶ 天主教系唔系唔比人地讀聖經
天主教幾百年前真系唔比人睇聖經架
因為唔想人亂甘解 ma
上主的話唔可以比人亂解 ma
所以以前教會對聖經系好小心
就連教宗都唔會亂睇
直至一任教宗准許聖經可以公開
先可以比人睇
因為呢個教宗知道上主的話應傳開普世
想領洗就更系報名聽道理la
教會幾時都歡迎任何人
天主教會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彌撒。其間用了極多聖經的對答。 由進堂: 「願天父的慈愛,基督的聖寵,聖神的共融與你們同在」﹝格後13:13﹞ 之後的舊約讀經、新約讀經及福音。 成聖聖體聖血: 「你們大家拿去吃,這是我的身體」「這杯是我的血、新而永久的盟約的血」 祝平安 「願主的平安常與你們同在」 領聖體前 「看!天主的羔羊」「主,我當不起你到我心裡來…」 等等等等 所有這些對答都是出自聖經,稍作修改以在禮儀中採用。如果一個教友三年間每天望彌撒,他將會跟著教會年歷,把八成多的舊約和九成多的新約看過一篇。 再者,教會鼓勵教友也參與的日課祈禱,分別每天最多五次,用聖詠、新約聖歌、讀經作祈禱。教會傳統的祈禱如Lectio Divina就是完全依賴聖經的祈禱。 天主教的祈禱方法眾多,但都應以聖言為中心,只是視乎用的方法。 至於成人洗禮,需參加為期一年半到兩年的慕道班,學習道理,閱讀聖經和其他聖書,過團體生活,才決定自己是否准備好領洗。詳情請向各堂區查詢
天主教系唔系唔比人地讀聖經?? 圖片參考:.yimg/iugc/rte/ *** iley_22 當然不是 !! 圖片參考:.yimg/iugc/rte/ *** iley_23 天主教除了參與彌撒
在彌撒中有固定聖經章節外 (通常是第一篇讀經是 舊約
第二篇讀經是 新約
跟著是神父讀 福音
然後聽神父講導 ) . 還很注重--聖經的培育. 很多教堂
很鼓勵--聖言誦讀 和 聖經分享. 很多教友亦積極在外間讀聖經教理課程 或 牧民課程. 如果成人對天主教的教理有興趣
可先讀慕導班
而且不需要---先領洗 才有聖經讀的. 請你明白
天主教
不是話 --你想領洗
就短期內
聽幾個月道理
就有得領洗. 一定要先上慕導班 約 1年半左右
才可領洗. 其實
你只要去你家就近的教堂
找神父 問問
就會清楚明白了. 以下是全港九新界-教堂 (堂區) 地址
電話 和 地圖 . catholic/old/ch.index 希望幫到你 ! 主佑 ! 圖片參考:.yimg/iugc/rte/ *** iley_39
參考: 慕導班陪談員
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聖言在起初就與天主同在。 若1:1-2 聖經就是天主既聖言
我相信每一個基督宗教既教友生活上都應該要有聖言 每一個教友領洗後都充滿了天主既救恩
而聖言就是要堅固我們既救恩
好能時刻都准備回到天家 所以天主教以及其他基督宗教都鼓勵教友多讀
多聽天主既聖言 就算講反古代
為什麼只有經師同埋司祭先可以睇聖經? 都是因為當時知識水平比較低
只有經師同埋司祭可以接受教育
去認識聖言
去講解聖言 大人想入天主教 入教沒有分年齡
只要一心歸向天主就符合了要求 洗唔洗行洗禮 當然要
洗禮是象徵我們願意為天主作證
也是承認自己系基督既門徒 系基督內成為神聖的司祭 司祭和唯一中保──基督──使便教會「成為司祭的國度,事奉他的天主和 父」(默1:6)(1)整個信友團體,就其本身而言,是司祭性的.信友實行他們由聖洗聖事接受的司祭職,每個人依照自己的聖召,參與基督作為司祭,先知和君王的使命.他們是藉著聖洗和堅振而「被祝聖為....神聖的司祭」(2) by homevigator/~pawong/priesthood
參考: 自己-兩小堂的輔祭會成員
唔比人地去睇聖經,沒有甘既事
有不少教人 怎 樣 入 手 看 聖 經 怎 樣 用 聖 經 祈 禱 .... 如果下下等神父講
那麼信仰不能堅固 所有人都可入教,只須有興趣認識天主教信仰
慕道者的入教過程是經過四個連續時期的培育,分別是初聽福音的「慕道前期」、學習完整教理的「慕道期」、加強靈修並准備領受入門聖事的「凈化光照期」,最後是體驗團體生活和聖事的「釋奧期」。在這培育過程中,又配合三個禮儀,就是收錄禮,甄選禮和入門聖事的慶典,而每一個禮儀都分別標志著慕道者不同的信仰階段。 你可以入以下的網了解: stjohn.catholic/catechesis dolf/hotline/
參考: dolf/hotline/
stjohn.catholic/catechesis
都可以看聖經
大人當然可以入教
要有人做介紹人
領你入去
然後讀d咩慕道班
之後先正式領洗入教~
Ⅷ 群中每天所讀聖經章節是如何確定的
個人覺得可以每天讀一章,也可以讀一段,或者讀5—10分鍾都可以自定。關鍵是要領會意義。
讀前禱告:求主開心竅,認識真理,明白真理,活出真理,守住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