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北京故宮的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骷髏死神圖片大全大圖 2025-08-28 03:49:21
衛生間貼什麼瓷磚圖片 2025-08-28 03:48:39
動態卡通小人圖片 2025-08-28 03:28:34

北京故宮的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3-01-30 22:09:12

1. 故宮各個建築的詳細介紹

一、故宮簡介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堪稱當今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建築傑作,比起法國的凡爾賽宮、英國的白金漢宮、美國的白宮以及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更勝一籌,被稱為「世界五大宮之首」。

除去這些「宮」與「殿」之外,紫禁城內還有許多服務單位如上駟院、御膳房和各種庫房及值班守衛之處。但威名煊赫的「南書房」和「軍機處」等宰相大臣辦公的地方,實際上只是乾清門旁邊的幾間廊廡房舍。軍機處還不如上駟院里的一排馬廄!封建帝王殘酷地驅役勞動人民為他建造宮殿,養尊處優,享樂排場無所不至,而即使是對待他的軍機大臣也仍如奴隸。這類事實可由故宮的建築和布局反映出來。紫禁城全部建築也就是最豐富的歷史材料。

2. 北京故宮是什麼樣子的

北京故宮富麗堂皇,巍峨雄偉壯麗!北京故宮博物院是一座中國綜合性博物館,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 紫禁城內,收藏品包括但不限於 明朝、 清朝兩代 皇宮及其收藏。

北京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最大的古代 文化藝術 博物館,是第一批 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世界三大宮殿之一。

3. 故宮圖片 急!

1.故宮導游圖

4. 故宮的造型,材質,外形,色彩分別是什麼

造型:房子造型。

材質:木頭石頭。

外形;宏偉。

色彩:色彩繽紛,主打外牆紅色。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也稱「紫禁城」。這里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宮,現辟為「故宮博物院」。故宮的整個建築金碧輝煌,庄嚴絢麗,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

並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故宮的宮殿建築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總面積達72萬多平方米,傳說有殿宇宮室9999間半,被稱為「殿宇之海」,氣魄宏偉,極為壯觀。無論是平面布局,立體效果,還是形式上的雄偉堂皇,都堪稱無與倫比的傑作。

(4)北京故宮的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故宮建築主要特點:

故宮的建築十分注意屋頂的裝飾,不但在屋角處做出翹角飛檐,飾以各種雕刻彩繪,還常常在屋脊上增加華麗的走獸裝飾。甚至故宮內各種門上九九排列的門釘,作為裝飾也具有十分濃郁的民族文化內涵。通過空間、形體、比例、均衡、節奏、色彩、裝飾等多種因素的協調統一。

才形成了故宮建築藝術特有的空間造型美。殿宇樓台,高低錯落,壯觀雄偉。故宮的建築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經典之作。故宮的建築藝術主要是群體組合的藝術,群體間的聯系、過渡、轉換,構成了豐富的鋪陳展開的空間序列。

故宮總體分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後寢兩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賀、接見群臣和舉行大型典禮的地方。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須彌座式三層平台上。

四周環繞著石雕欄桿,氣勢磅礴,為故宮中最壯觀的建築群,表現出不同凡響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宮中等級最高,體量最大的建築,也是我國現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結構殿宇。

北半部則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其外東側有奉先殿、皇極殿等,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皇帝與後妃、皇子和公主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

5. 有關故宮的圖片和資料

成為第3位粉絲
北京故宮
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現為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城中心。始建於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後經多次重修和改建,仍保持原來的布局和規模,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木構架宮殿建築群。最初的設計者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者蒯祥、陸祥等。北京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佔地72萬平方米。現存房屋8700餘間,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城設四門,南面正中為午門、北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四門各建有重檐廡殿頂門樓。城四角各有一結構精巧、外觀秀麗的角樓。外牆高10米,護城河寬52米,長3800米。整個建築群按南北中軸線對稱布局,層次分明,主次有序。故宮的主體建築按使用性質分為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外朝布局疏朗,宏偉壯觀;內廷嚴謹華麗。外朝在前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兩殿為兩翼,是皇帝舉行大典,召見群臣,行使權力的行政區。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由梁九主持重建,面寬十一間(63.96米),進深五間(37.17米),是重檐廡殿頂的大殿,建築面積約2380平方米,由地面到殿脊通高30.05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古建築物。中和殿在工字形台基的中部,為面闊五間的單檐攢尖頂方殿,供在太和殿行禮時皇帝休息之用。保和殿面闊九間,重檐歇山頂,是舉行殿試和宴請王公貴族、文武大臣及外賓之處。中和殿和保和殿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5)由於馮巧主持重建。太和殿前兩側有體仁、弘義二閣,均為面闊九間加腰檐的二層廡殿頂樓閣。文華、武英兩殿則是面闊五間的單檐歇山頂建築。文華殿是皇帝聽大臣講書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齋居和召見大臣的地方。內廷是皇帝及其家庭的居住區,包括後三宮,東西六宮和乾東西五所等。後三宮在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為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通至御花園。乾清宮和坤寧宮是內廷的正殿、正寢,是帝、後的正式起居場所,均面寬九間,為重檐廡殿頂;交泰殿則是面闊三間的單檐攢尖頂方殿。乾清宮東西各有六組自成體系的院落,即東六宮和西六宮,是妃嬪的住所。東六宮南面有奉先殿、齋宮和毓慶宮,西六宮前面是養心殿。東西六宮之北各建五所院落,每院內各建前後三重殿堂,是皇子住所。故宮主要建築前三殿、後三宮均布置在中軸線上。其餘東西六宮,乾東西五所,則分別對稱地布置在其左右,拱衛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並通過各院落、殿宇的大小、廣狹來區分主次。前三殿是全宮最大的建築群,佔地面積達8.5萬平方米,是宮城的12%,後三宮則為前三殿的25%,其餘宮殿依次遞減,以突出前三殿、後三宮的主要地位。1961年定為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6. 北京故宮長什麼樣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整體格局

故宮位於北京城中心,布局依據《周禮·考工記》中所載:「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原則,建築在北京城南北長八公里的中軸線上,南北取直,左右對稱。如今故宮左前面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廟;右前面的中山公園是皇帝祭祀土神和穀神的社稷壇;前面有朝臣辦事的處所;後面有人們進行交易的市場[27]。北京故宮的北面是萬歲山,南面是金水河,恰好符合古人「負陰抱陽,沖氣為和」的建宮原則,萬歲山是專門為營造皇城風水而築城的一座人工山,完成於明初,位於元代寢宮延春閣舊址,用開挖護城河和南湖的淤泥堆積而成。此山的堆築,一方面滿足了皇城要「負陰」的原則,另一方面又鎮住了前朝的風水,故萬歲山又有「鎮山」之稱。[39]北京四九城的布局是二龍出水護著紫禁城。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星(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故宮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

7. 北京故宮的每個宮殿詳細介紹

1.太和殿

太和殿(明朝稱奉天殿、皇極殿),俗稱「金鑾殿」,太和殿高35.05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面積約2380多平方米。長寬之比為9:5,寓意為九五之尊。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建築規制之高,裝飾手法之精,堪列中國古代建築之首。

太和殿並不是皇帝日常辦公之所,而是舉辦國家重大儀式的地方,比如登基大典,元旦和萬壽節(皇帝生日)等重大慶典。太和殿前有兩只銅龜和銅鶴,象徵長命百歲、萬壽無疆。

8. 北京故宮是什麼樣子的。

北京故宮建築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其它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獸造型優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

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徵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上起了裝飾作用。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8)北京故宮的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北京故宮內部介紹:翊坤宮是紫禁城內廷西六宮之一,是明清兩代後妃居住的地方,慈禧為貴妃時居住於此。後來慈禧住儲秀宮時,每逢節日就在這里接受妃嬪們的朝拜。

保和殿是紫禁城三大殿之一,是舉行「殿試」及盛大宴會的場所。乾清門是紫禁城內廷的正宮門,是連接內廷與外朝往來的重要通道,清代的「御門聽政」、齋戒、請寶接寶等典禮儀式都在乾清門舉行。

大清門,在天安門正前方,因為明清時期認為最主要的敵人是來自於南方,因此大清門建造的氣勢恢宏,民國時期改名為中華門,但遺憾的,五十年代擴建天安門廣場的時候,將其拆除。午門是紫禁城正門,只有皇帝出入正門,文武大臣出入左側門,宗室王公出入右側門。

9. 北京故宮是什麼樣子的

一、北京故宮的外觀
故宮從外觀看設四個門,南門正面是午門、北邊是神武門、東邊為東華門、西邊為西華門,四個門均建有重檐廡殿頂門樓。故宮的四個角,都布有結構精巧,外觀秀麗的角樓。整個建築群按南北的中軸線為對稱布局,層次分明,主次有序。
二、北京故宮的結構
故宮全部建築由"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組成。「外朝」由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組成,三殿均建築在8米寬的巨大平台上。其中的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是皇帝舉行即位、誕辰、大婚、冊封、節日慶祝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
三、北京故宮的歷史變化
北京故宮是明朝成祖朱棣決定遷都北京時(1406年),開始動工修建,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為明清兩朝皇宮所在地,先後有24位皇帝相繼在此登基執政。第一位是明永樂皇帝朱棣,最後一位是清宣統皇帝溥儀。
四、北京故宮的相關故事
清代後期,國運多舛,北京故宮原內府藏書畫總數在萬件以上,後遇英法聯軍火燒西郊諸園、辛亥年間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戰禍頻仍之際,無數國寶因各種原因流失海外,但此間最令人扼腕的,是遜帝溥儀主動出賣國寶給外國人。
辛亥革命後,溥儀退位,享受民國政府優待,居住紫禁城內廷長達13年,太監們又監守自盜,為籌劃出宮後的生計,偷偷倒賣宮中珍貴文物;溥儀本人也以賞賜的名義,將宮內收藏盜運出宮。
(9)北京故宮的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北京故宮的特點:
北京故宮中軸線排列著午門、三大殿、後三宮等重要建築。文華殿、武英殿、東西六宮等排布在中軸線主要建築兩側。而在每一個宮殿的院落中也是嚴格按照中軸線布局宮門,前殿、後殿依次排列在院落的中軸線上配殿則分布在兩側位置。
中軸對稱布局建築的從屬關系,明確體現得是皇權的至高無上和宮殿的尊嚴華貴。除了上述的三項宮殿設計理念外其實還有包括 三朝五門、法天象地、陰陽禮制等諸多思想都影響著宮殿建築的布局方式與細節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