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自製木雕毛筆筆架
找比較適合雕刻的材料、(雞翅木、花梨木、紅木、陰沉木、梨木、棗木、杜梨木等)在網路下載毛筆筆架圖片尺寸,打好底稿,自己慢慢雕刻,修整、打磨耗、上漆。ok
2. 古代放毛筆的那個東西叫什麼啊
古代放毛筆的東西叫筆架、筆簾、筆筒、筆盒、筆囊等。
一、筆架
筆架亦稱筆擱,中國傳統文房用具,放在案頭,用來架筆的工具。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南北朝時就已有筆架的記載,但傳世品還不曾發現。唐代筆架流傳下來的極為罕見,但從文獻來看,此時的筆架已經成為文房的常設之物。
筆架筆架的材質一般為瓷、木、紫砂、銅、鐵、玉、象牙、水晶無不具備。其中實用性的筆架以瓷、銅、鐵最為普遍,觀賞性的則以玉筆架最為典型。式樣則尤為繁多。中國傳統文房常用器具之一。書畫時在構思或暫息藉以置筆,以免毛筆圓轉污損他物。為古人書案上最不可缺少之文具。
二、筆簾
筆簾又稱為筆卷。一種臨時存放毛筆的傳統工具。形如竹簾,多以細密的竹篾製成。把毛筆捲入其中,不會像裝在鉛筆盒裡來回碰撞損壞筆頭。筆簾通風,可使毛筆很快乾爽。
筆簾大都是35厘米*33厘米的居多。這樣的筆簾,一次可以卷幾十支,方便攜帶。
三、筆筒
用陶瓷、竹木、等製成的筒形插筆器具。筆筒是擱放毛筆的專用器物,據文獻記載,它的材質有鎦金、翡翠、紫檀和烏木,現在我們能夠見到的傳世器物,大多是用瓷或者是竹木製作的。
筆筒是中國古代除筆、墨、紙、硯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大約出現在明朝中晚期。筆筒因使用方便,很快就風靡天下,至今仍盛而不衰。
四、筆盒
文房用具。也稱「筆床」。盛毛筆用,如同現代的文具盒。長方形,有蓋,平底。從傳世品看,一般認為始於明宣德青花器。但景德鎮珠山明永樂地層出土一件青花筆盒,證明瓷筆盒始於明永樂朝。以後各朝都有製作。除青花外還有鬥彩、五彩、粉彩等品種。
五、筆橐
筆橐,古代用於攜帶文具的袋子,方便偏於讀書人隨身攜帶。由於古代科舉制需要進京趕考,在古代使用十分普及。
3. 毛筆筆架擺法
5針架子,中間一隻大筆,旁邊個兩只小筆。不過5針架子難買。
4. 掛毛筆的架子叫什麼
懸掛毛筆的架子是筆架,通常實用性價比高的筆架就是12掛雞翅木筆架啦。如果只是在書寫過程中,臨時離開,沒有清洗毛筆時使用的架子是筆擱。
5. 放毛筆的架子叫什麼
可以倒置毛筆的叫做筆擱或筆格,用牛角做的筆擱也叫筆枕、筆山,而能將毛筆倒掛起來的叫做筆架。
筆架的製作也十分講究,形似波浪狀或起伏的山峰,以便於能架起毛筆不會滾落。材質比較貴重的一般有紫砂、玉石、象牙、水晶等,我們普通常見的則為瓷、鐵、銅或者普通木質的筆架。筆架的材質與工藝也是文雅之士的閑情雅趣的體現。
觀賞性
瓷則有哥窯三山五山者、白定卧花娃;木則有老樹根枝蟠屈萬狀;石者有峰嵐起伏者。明代以後,文人們對文房用具的追求逐漸高起來,不但要求有與「筆、墨、紙、硯」相配套的文房用具,而且要求這些用具注重實用性的同時還要追求觀賞性。
因此,作為當時文人雅士追求悠閑雅趣生活的一種象徵,雕工精湛的玉筆架在明代極為普遍,有青玉、白玉等,形狀以山峰形居多;而到了清代,玉筆架的雕工更為繁縟,特別是工藝味道濃郁。
6. 放毛筆的架子叫什麼
放毛筆的架子叫筆擱,中國傳統文房用具,放在案頭,用來架筆的工具。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南北朝時就已有筆架的記載,但傳世品還不曾發現。唐代筆架流傳下來的極為罕見,但從文獻來看,此時的筆架已經成為文房的常設之物。宋代筆架傳世品和出土物較多,材質多樣,有銅、瓷、石等,其形多為山形。
到了明代,筆架成為文房中不可或缺之物,其材質更加多樣,不但有珊瑚、瑪瑙、水晶,還有瓷、玉、木等。清代筆架更勝明代,材質有玉、紫砂、水晶、銅、木、琺琅等,而以自然之物最為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