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餛飩的煮法大全
餡料:選購新鮮蔬菜,可以是芹菜,白菜等等.芹菜要莖,白菜要幫.大蔥一根,要夠大.鮮肉,牛羊豬都行.不過,具體是豬肉的要肥瘦3:7.菜肉比也是3:7.只有這樣的才會好吃.肉要細碎,菜也要細碎,攪拌要向一個方向,直到看見所有的肥肉變化成絲狀即可.至於配料,多半自選,雞精,香油,蚝油,五香粉,鹽等適量.注意不要加水.
包法:各地包法不同,選購市場賣的餛飩皮即可.一般是1斤皮半斤餡.當然,如果素質過硬可以適量增加餡量.不過,6~7兩也夠了.最方便的包法是,居中放餡,卷兩卷,然後兩翼向中間折一下,倒置擺放整齊.一般是上冰箱速凍層,留著早上吃.一般一斤半的餛飩正好擺滿一層,大約40個.底下一定要墊上塑料薄片,以防止粘底.
湯料:一般早餐用簡便的最好.食量大的可以下15個,一般人下8~10個足夠.滾水下,大約3~5分鍾撈出.現下湯料,現添湯.一大碗用紫菜幾小片,蝦皮10個左右.正宗是用白鬍椒粉微量,鹽少量調味.可以加一滴香油,一滴蚝油,也可以不加.喜歡菜的可以少加點綠菜葉,千萬不要多.沒有大骨湯,濃雞湯用雞精代替,不過早餐還是可以的。
將麵粉放入麵缸,中間扒窩,把食鹼用清水550克溶化後倒入,加進雞蛋清(如夏天製作,清水減50克,雞蛋清減100克),揉成雪花面,餳20分鍾後再反復搋揉,然後上面機軋制(雙層2次,單層3次。在單層軋制時,撒干米粉防粘)。待麵皮軋好,攤放在面板上,疊成數層,用刀切成9厘米的正方形餛飩皮子,共500張。
將豬腿肉、青魚肉洗凈,分別切、剁成米粒狀末與蝦仁放同一盆內,加雞蛋、紹酒、精鹽、味精(25克)和清水600克,攪拌均勻成餡心(3.25公斤)。
將麵皮斜放在左手掌上,挑入餡心(6.5克),然後將皮的一角向前翻卷,包住餡心卷至麵皮的一半(呈三角形),將翻卷處兩端搭住,捏成「元寶狀」的生餛飩。
將味精(25克)、熟豬油、青蒜末平分放入50碗中。鐵鍋內加清水10公斤,用旺火燒沸,將生餛飩分3批煮,至沸時略加少許清水,待餛飩浮起,每隻碗中先沖入事前調制的雞湯200克,然後將餛飩撈出裝於碗內,再撒上蛋皮絲(10克)即成。
餛飩
三鮮餛飩
由江蘇常州王紹興師傅創制,為常州地方特色小吃。餡心系選用鮮活河(湖)蝦仁肉、鮮活青魚肉及鮮豬腿肉製成,並以老母雞調湯,其味鮮美,深受群眾喜愛。
【原料配方(制50碗)】:
上白麵粉2.5公斤食鹽25克鮮蝦仁250克凈青魚肉250克蛋皮絲500克雞蛋清300克鮮雞蛋5個青蒜末75克紹酒75克凈豬腿肉1.75公斤精鹽50克味精50克雞清湯(鹹味)10公斤熟豬油300克干米粉500克(約耗75克)
【製作方法】:
⑵ 8種餛飩新吃法,你吃過哪一種
這8種混沌的新吃法應該有油煎餛飩、麻辣拌餛飩、酸菜混沌、油炸混沌、茄汁餛飩、生煎混沌、骨湯混沌和涼拌混沌。當然這么多樣的餛飩,我也沒有全吃過。
我唯一吃過的就是生煎餛飩喝涼拌餛飩,涼拌餛飩是在夏天吃的,因為天太熱了,吃正常的餛飩會滿頭大汗,所以就改成了涼拌餛飩吃。生煎餛飩是因為之前吃過一次生煎包,感覺挺好吃的,所以想嘗試一下生煎餛飩的味道好不好?
我覺得這8種餛飩新吃法,在沒有嘗試過的情況下可以吃一次嘗嘗鮮,但個人覺得還是最初的清湯餛飩是最好吃的,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感受。
⑶ 餛飩怎麼包呢
食材
豬肉餡 500g
鮮香菇 50g
小油菜 200g
薑末 5g
醬油 20ml
鹽 5g
香油 5ml
雞蛋 一枚
餛飩餡可依據口味自行搭配,我們這里僅以青菜香菇餡為例:
1小油菜洗凈,入沸水中焯燙3分鍾。
2.焯好的小油菜撈出後晾涼,用手擠出多餘水分後切碎。
3.鮮香菇洗凈後濾干水分,切成丁。
4.將切好的小油菜、香菇放入肉餡中,打入一個雞蛋,加入薑末、醬油、香油和鹽。
5.用筷子或勺子順時針將餡料攪打至上勁。
製作餛飩餡
⑷ 餛飩怎麼包圖片
是怎麼包餛飩的嗎?
29張圖詳解餛飩製做全過程(自製透明餛飩皮)!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6213d10100lxqb.html這上面很詳細!~
餛飩餡的做法:
主料:豬絞肉(肥瘦相間的最好吃)200克包菜50克
調料:大蔥20克生薑5克醬油5克鹽3克熟植物油15克香油5克白糖少許花椒粉少許清水20克
****如果是買來的豬絞肉里比較粗還需要用刀再剁得更細膩一些,可以放任何蔬菜,只是要根據蔬菜的特點
做處理,也可以不放蔬菜,我是為了葷素搭配更健康,調料的多少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調整,我一般
的做法是嘗一嘗,生肉的味道也沒什麼可怕的,呵呵
具體操作步驟:
1.將蔥切段姜切片放入食品攪拌器中加入清水攪打成糊狀
2.肉餡放入所有調料和蔥姜泥順著同一方向快速攪打上勁
**一定要捨得花力氣,不一會我的手和胳膊就酸了,攪打上勁後的肉餡可以將水分完全吸收到肉里
面,等攪起來有些阻力時,就是上勁了,這樣做出來的陷才能嫩滑多汁
3.然後將洗凈的包菜葉一片片的疊好,先切成細細的絲再切成細細的末就好了,完全不用剁那樣費事
4.將包菜末放入攪好的肉餡中拌勻,嘗好味就好了
餛飩皮的做法:
用到的食材:麵粉水干澱粉
工具:壓面機
*****因麵粉的吸水量不同,所以我沒有量面和水的重量,而是邊揉面邊加水~~~用壓面機無論是壓面條還是壓餛飩皮,所需的面團都要硬一些,太軟的面團不但愛粘連,而且還會使壓面機不好清理,而清爽的硬面團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用完後壓面機任何地方都不會沾上濕面,不需要做任何清洗與清理,只需將壓面機嚴密的包好不沾上灰塵就可以了,下一次直接拿來就可以用
具體步驟:
1.和一塊稍硬些的冷水面團
*****和面時一手拿筷子一水拿水,一邊往面里倒水一邊攪拌,想要軟和的面就將所有的乾麵都沾上水攪成小疙瘩,這樣和出來的面就比較軟;想要硬一點的面,就一點點的灑水,將盆里的2/3乾麵用灑水的方式拌成大一點的疙瘩,然後將剩下的乾麵粉戧進去,使勁的揉在一起,如果太干太硬,就用手沾水邊往面團上拍水邊揉,直到將所有的麵粉都揉在一起即可,不用太光滑,揉好的面團蓋好餳一會再揉,這時水分都滲透到面里了,面團也就很輕松的就揉光滑了,面餳30分鍾以上效果更好~~~~
2.准備好壓面機(手搖的),將壓面機固定好,壓面機一共有6個檔,從1倒6麵皮就會由厚變薄,倒第六道的時
候薄如紙
3.取面團100克左右(面團小些好操作,等熟練後可以增加面團的重量)用擀麵杖擀開,厚度能塞進去壓面機第
一檔即可,然後每換一次檔壓面片一次,用乾麵粉做補面,6檔全換完後就全部壓好了,整個過程也就3分鍾
****用干澱粉(生粉,玉米澱粉,馬鈴薯澱粉等都可)做補面,面片互相不粘連,並且煮好後的餛飩皮更透明
麵皮越薄時越容易粘連,所以到第4檔時,每一次麵皮全部都要薄薄的撲上一層干澱粉,這樣才能保證最後
一檔出來後麵皮層與層之間不粘連,沒有壓面機用手擀的方式補面用干澱粉也是最好的方法
4.壓面時一隻手搖動把手,另一隻手負責往裡送面片很簡單的,壓好後切成6厘米見方的餛飩皮,也可以根據習
慣切成三角的或梯形的
餛飩的詳細包法:
請看圖說話,圖片已經很詳細了,我就不用文字解釋了(如果澱粉放多了包的時候麵皮捏不到一塊,可以用手指沾點水抹到需要最後粘合的地方就ok了)
最後是餛飩的煮法:
1.將蔥花、紫菜、蝦皮、香菜碎、香油、胡椒粉、鹽各取適量放入碗中
2.將鍋中放入水煮沸,用勺子舀沸水(最好是高湯,但是這樣比較簡單)倒入碗中,半碗的量即可
3.將包好的餛飩下入沸水中開鍋後點半碗涼水,再開鍋就關火,將餛飩撈出放入2中即可
****2中的做法是比較講究的方法,我一般都是圖省事,將蔥花、紫菜、蝦皮、香菜碎、香油、胡椒粉、鹽在
關火前全部放入鍋中攪勻了,這樣的好處就是吃的人各取所需,適合煮上一鍋的方法,但餛飩店都是像我2中
那樣的做法,因為它是客人來了現煮的,可能只是一碗的量
⑸ 餛飩還叫什麼
餛飩稱呼
【北京】中國北方等地通常稱為餛飩。
【四川】俗稱抄手,川人嗜辣,有道名菜叫做「紅油抄手」。
扁肉
【貴州】俗稱「餛飩」讀KúEN TUEN,白開水煮熟之後,沾辣椒水(辣椒,醬油,蒜,醋,香油,黃豆等)
【台灣】閩南語稱扁食。1949年前後,來自中國各地的移民把家鄉的叫法帶到台灣,因此在台灣餛飩、雲吞、扁食、或是抄手的說法都很常見。台灣餛飩有三大著名地區:台北市溫州大餛飩、東部花蓮玉里餛飩(蔣經國常光顧),及南部屏東里港餛飩;內餡飽滿,清香可口,現已有真空包裝,行銷各地市場或是宅配送到家;煮湯、油炸、糖醋皆宜。里港餛飩據說由趙文富在里港最先販售,口碑載道。民國30年,趙文富由從同鄉人學到餛飩做法。
【日本】隨著廣東廚師,傳自中國廣東,沿廣州話發音稱「ワンタン(wantan)」,寫作「雲呑」。
⑹ 錕飩的由來,什麼時候有的錕飩,就是餛飩的起源
餛飩,又稱雲吞、抄手(漢語拼音:hún tún 或者hún tun 輕聲;粵語:wɐn3 tɐn1,音同「雲吞」;英文名:wonton)是中國漢族的傳統麵食,用薄麵皮包餡兒,通常為煮熟後帶湯食用。源於中國北方。
餛飩釋名
用清水和面做皮,皮內包上菜、或肉、或糖、或蜂蜜等作餡,用水煮熟。[1]
性味
味甘。在農歷五月初五吞服五個。
功效主治
古人有「冬至日食餛飩」之俗。冬至之日,京師各大道觀有盛大法會。道士唪經、上表,慶賀元始天尊誕辰。道教認為,元始天尊象徵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故民間有吃餛飩的習俗,意謂「開天闢地」。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換言之,「餛飩」是「混沌」的諧音,民間曾將吃餛飩這一日常小事引申出打破混沌開辟天地的偉大意義。後世不再解釋其原義,只流傳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諺語,把它單純看作是節令飲食而已。
餛飩歷史
特色美味餛飩圖片(14張)西漢揚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餅謂之飩」,餛飩是餅的一種,差別為其中夾內餡,經蒸煮後食用;若以湯水煮熟,則稱「湯餅」。
古代中國人認為這是一種密封的包子,沒有七竅,所以稱為「渾沌」,依據中國造字的規則,後來才稱為「餛飩」。在這時候,餛飩與水餃並無區別。
千百年來水餃並無明顯改變,但餛飩卻在南方發揚光大,有了獨立的風格。至唐朝起,正式區分了餛飩與水餃的稱呼。
⑺ 餛飩做法配方
肉餡餛飩【初學者配方】
用料
豬肉 250克
洋蔥 1/2個
蔥 1根
白菜葉 10片
鹽 適量
胡椒粉 適量
澱粉 3勺
香油 1勺
白糖 少許
醬油 1勺
花椒粉 適量
肉餡餛飩【初學者配方】的做法
大蔥洗凈切小段,洋蔥切丁
白菜葉切碎(因為我後面會用到攪拌機,所以前面的食材都只是大概切了切,如果喜歡手工剁餡,請從一開始就都剁得稍微細一點)
當天吃不完的餛飩可平鋪入冰箱冷凍室冷藏
初學者混沌,完成~
小貼士
1.和餡時一定要朝同一個方向攪拌上勁兒,
2.包的時侯不要心狠一下放太多餡料,因為皮子是方的,料太多容易炸開,
3.餛飩的包法我只是提供個參考,大家完全可以看個人喜好隨意發揮哈~
⑻ 兒童畫餛飩怎麼畫
很多人都喜歡吃上一口餛飩,餛飩屬於粵菜系,特色小吃之一,非常受廣大人們的喜愛,下面就由小編來教大家怎麼畫餛飩。
工具/原料
筆
紙
第一步,我們先用筆將餛飩的中間部分細細的勾勒出來,緊接著用筆將餛飩的周邊勾勒出來。
1
1、畫出輪廓。
2、畫上背景、配線。
3、塗色。
方法/步驟
總結
⑼ "餛噸"是什麼呀是餃子嗎
餛飩是中國的傳統食品,源於中國北方。西漢揚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餅謂之飩」,餛飩是餅的一種,差別為其中夾內餡,經蒸煮後食用;若以湯水煮熟,則稱「湯餅」。
據一本書上所稱,餛飩=餃子=所有麵食類的東西。這也是很有可能的。當年餃子和麵食類的東西沒名沒份,只得靠在餛飩這棵大樹下乘涼,餛飩之取名,來源於「餛飩」,把肉呀菜呀豆乾呀隨便混在一起往裡一包成了大雜燴,假如有小孩挑食偏食嘗點餛飩是很不錯的,至少他不用在餛飩裡面挑青菜,因為實在挑不出來,除非不吃。
現在好了,餛飩跟餃子像是至死不往來的仇家,把關系撇得乾乾凈凈。煎鍋上煎得金黃油亮的煎餃,湯鍋里正在下的水餃和餛飩,除了本質可能相同,一樣的皮子一樣的餡,樣子可就不一樣了,餃子「形如偃月」,餛飩則隨便一包在湯水中飄浮如雲,怎麼看怎麼不像。不會有店家說要餃子給你上餛飩,如果真的有人這樣,你還可以去投訴,敢情好,把人當傻子耍是不是,以為我不認得餃子那樣兒嗎?所以古代人假如穿越時空到現代來是很吃虧的。
餛飩名多,四川稱「抄手」,廣東稱「雲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便食」,江蘇謂「淮餃」,新疆名「曲曲」,常見電視劇里有四川棒棒在小飯店裡大喊道,來碗「紅油抄手」,餓了吃這餛飩分外鮮香可口。
這張圖片里的就是餛飩
http://bbsimg.house.focus.cn/upload/photos/2710/jzc95E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