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煩惱證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桌面怎麼添加背景圖片 2025-09-22 18:52:41
中年男人杭州游圖片 2025-09-22 18:33:09

煩惱證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10-02 23:36:42

㈠ 中華人民共和國煩惱證是有什麼用的

天總是有些讓人捉摸不定.
記得那天早晨,我背著書包正要上學,這時,由於發著高燒無法上班的媽媽,晃晃悠悠地走了過來,慢慢地抬起手,遞給我一把雨傘,有氣無力地說:「雪菲,今天天氣預報說有雨……咳咳……還是帶上傘好.」我抬頭望瞭望藍天,又瞥了一眼那像一團火球一樣的大太陽,心想:怎麼可能下雨呢?順手丟下傘,一溜煙兒跑出了門去,只聽身後遠遠的傳來了媽媽的咳嗽聲和無力的囑咐聲.
上最後一節輔導班的時候,只見大滴大滴的雨點打到窗玻璃上,發出有節奏的「嘀嘀嗒嗒」的聲音.哎呀,糟糕!真是天有不測風雲!不由得後悔起早上沒有聽媽媽的話把傘帶上了.我這才想到問題的嚴重性,爸爸在單位加班,媽媽又生病了,都不可能跑來接我呀!怎麼辦?看來只好冒著雨回去了.想著想著,下課鈴聲響了,我慢吞吞地收拾好書包.走到窗口看著,聽著,心裡不禁埋怨起這倒霉的雨.眼見著身邊的

㈡ 六種根本煩惱與修行證果的關系

凈空法師---十煩惱法,相宗稱為根本煩惱,根本煩惱六個,六個是把後面的五個歸納成一個叫惡見,貪瞋痴慢疑惡見,善惡的惡,惡見,六個。惡見開出來就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取見,這是煩惱里頭最重的。



為什麼?這是輪回的因,這十個沒有了,輪回就沒有了,輪回找也找不到,它是假的。阿羅漢就是斷這十個煩惱,完全斷干凈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回,他往生四聖法界的聲聞法界。

『破煩惱城』,「見《唐譯》」,《大寶積經》里的「如來會」。「煩惱者,貪瞋痴等,煩心惱身,故名煩惱」,這是煩惱的總說,略舉貪瞋痴後頭用個等字,這個東西煩心,讓你心煩,讓你身惱,稱為煩惱。「又貪、瞋、痴、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取十種,稱為十煩惱」。十煩惱法,相宗稱為根本煩惱,根本煩惱六個,六個是把後面的五個歸納成一個叫惡見,貪瞋痴慢疑惡見,善惡的惡,惡見,六個。惡見開出來就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取見,這是煩惱里頭最重的。為什麼?這是輪回的因,這十個沒有了,輪回就沒有了,輪回找也找不到,它是假的。阿羅漢就是斷這十個煩惱,完全斷干凈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回,他往生四聖法界的聲聞法界。這十種煩惱斷了,但是習氣沒斷,所以在四聖法界,就在聲聞法界里他還要修,修什麼?把習氣斷掉。見思煩惱的習氣斷掉了,他就不是阿羅漢,升級了叫辟支佛,所以辟支佛是見思煩惱連習氣都斷干凈。

「天台宗以見思、塵沙、無明三惑」,這就是迷惑,三種迷惑。見思放下,我們說放下,經上講斷,放下就是斷,遠離也是斷,這個東西是毒、是害。《百法明門》裡面講根本煩惱六個,這是最毒的煩惱,煩惱的根,無量煩惱都從它生的。所以要真正知道這個東西是麻煩,它不是好東西,可是人偏偏貪愛,偏偏貪戀,不肯放下,天天念著跟著它轉,所以學佛怎麼學,功夫都不得力。這個東西不要問別人,自己要迴光返照,要好好去想想,為什麼我功夫不得力?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自己迴光返照把原因找到,把原因消除,你才能進步。決定不能怨天尤人,為什麼?與人不相干,這是不能不知道的事情。許多人錯了,自己不成功,怪罪別人,造更重的罪業,甚至於埋怨佛菩薩沒照顧他。

再告訴你真話,根本就沒有佛菩薩,佛菩薩是什麼?是自性覺。常寂光里頭什麼現象都沒有,一片光明,那是什麼?是你的自性,就是諸佛如來,那就是諸佛的法身。所以大經上佛講得很清楚,「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一法身就是常寂光,就是大光明藏。它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任何一法都沒有離開常寂光。常寂光靈明覺知,我們念頭才動它全明白。所以遇到困難,只怪自己,不能怪別人,老祖宗教給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是最正確解決的方法,決定不在別人。所以佛法完全講的內學,向內不向外,向外全是過失,向內就找到真理,就找到答案。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第八十五集)

㈢ 中華人民共和國煩惱證有什麼作用.與用途

這個證世界上都沒有。

㈣ 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系佛教用語,大乘佛教認為人可在煩惱中證得菩提,在生死中證得涅槃。《大集經》卷九十:「常行生死得涅槃,於諸欲中實無染。」《摩訶止觀》卷一:「無明塵勞即是菩提,無集可斷。------煩惱亦即是菩提,是名集諦。」《法華玄義》卷九:「體生死即涅槃名為定,達煩惱即菩提名為慧。」《十不二門指要鈔》卷上:「離若三道即三德,如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教觀大綱見聞》:「密教謂愛染明王表煩惱即菩提,不動明王表生死即涅槃。顯教謂龍女表煩惱即菩提,提婆表生死即涅槃。」

㈤ 找幾張形容煩惱的圖片

㈥ 中華人民共和國煩惱證是有什麼用的嗎

有煩惱證這種東西嗎,沒聽說過啊

㈦ 佛教里所講的三大煩惱分別是什麼意思

佛教里所說的三大煩惱分別是無明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具體如下:

1、無明煩惱

「無明煩惱」又叫「無明惑」,是佛教用語。無明煩惱是根本煩惱,能障蔽中道實相的道理,菩薩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無明斷盡,就成佛。

佛菩薩把障礙分成三大類,叫做煩惱,三大類的煩惱。第一個是無明煩惱,無明煩惱就是現代科學家發現的波動的現象,也就是心動念。這種念動是極其微細,這個起心動念本人完全不知道,連八地以前的菩薩都不知道。

這個極其微細的波動,在佛學里有個名詞叫無始無明。無明加一個無始,這兩個字加得妙!無始是什麼?沒有開始,也沒有理由。要說:為什麼它會動?為什麼會有這一動?愈問就愈糟糕,為什麼?愈問它動得愈厲害,波動得愈厲害。

別管它,隨它去吧!它慢慢就降溫,它就變成不動,不動就還源了。你可不能找它的原因。所以第一個動,那個微細的東西叫無始無明,從它以後就有因、就有果,第一個沒有因,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別去追究它,愈追究就愈往裡面鑽,鑽進去就出不來,就壞了,這是無明煩惱。

2、見思煩惱

見惑和思惑。依小乘俱舍宗來說,是以迷理和迷事來分別見思二惑,迷於理而起之惑如身見邊見等五不正見,叫做見惑,迷於事而起之惑如貪嗔痴等五煩惱,叫做思惑。

依大乘唯識宗來說,則以分別俱生之二起來分別,分別起的煩惱障和所知障是見惑,俱生起的煩惱障和所知障是思惑。此二惑是正受三界生死的因,斷此二惑才能免三界的生死。斷的次第,須先斷見惑,次斷思惑。斷見惑之位,叫做見道,斷思惑之位,叫做修道,二惑皆斷之位,叫做無學道。

3、塵沙煩惱

迷於界內外恆沙塵數法所起之惑障,稱塵沙惑。二乘斷除見思惑後,易著於空觀而未能進一步了知眾生之塵沙惑,及對治教化法,故此惑又稱著空惑,致妨礙出假利生,化度眾生。此惑為二乘趨入菩薩間所斷,又稱別惑,但通於界內外,須假觀破之.

是執著於空,迷於界內外塵沙數法,障出假利生。此惑通界內外。界內通二乘有,以見思為體。界外只限於菩薩所斷,所以又叫別惑。

(7)煩惱證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三惑是和三諦是相應的,即不明了空諦理起見思惑,不明了假諦理起塵沙惑,不明了中諦理起無明惑。所以明了三諦理,斷三惑,即證三智,成三德。但是三諦是實相的三方面,空、假、中,都是一實相的全體。空顯破情之德,假顯立法之德,中顯絕待之德。

所以說空,假、中就在其中,非是和假、中相對之空,而是和假、中相即之空,於是一空一切空。說假、說中,同樣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這就是三諦圓融。三諦圓融所以證一諦即證三諦。三智是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一切智是於色心依正一切諸法通達畢竟空寂之理,即空諦智。道種智是了知一切種種差別的道法,即假諦智。

一切種智是於一切諸法上通達本有性德之體,即中諦智。在四教的別教中,三惑其體各別,因而次第斷除,三智也次第發得。就中先修空觀,破見思惑,得一切智,證真諦理。次修假觀,破塵沙惑,得道種智,了知假諦恆沙法門。

後修中觀,破無明惑,得一切種智,證中道法身。這樣,由隔歷的次第三觀斷三惑、得三智。然而在圓教就不這樣,三諦既然圓融,而能障蔽它的三惑也就同體,即就迷於絕對理的一惑,把它的粗分叫作見思,細分叫作塵沙,極細分叫作無明。

一惑即三惑,所以起一惑即障蔽三諦,粗分的見思障蔽空諦,細分的塵沙障蔽假諦,極細分的無明障蔽中諦,其實,卻是一心三惑,又稱為同體三惑。斷一惑即斷三惑,得一智即得三智,這稱為「三惑頓斷」,「三智一心中得」。

但就斷惑的漸次上,先在十信位斷見思和塵沙,其中初信斷三界的見惑,次六信斷三界的思惑,後三信斷界內外的塵沙惑。從十住位的初住以後到十地漸次斷無明一品,證中道理一分,即斷四十品惑。更破一品無明,進入等覺位。

再進而破第四十二品無明,發究竟圓滿的覺智,智斷二德圓滿,即為圓教的妙覺果位。

網路-三惑

網路-見思

網路-無明煩惱

㈧ (煩惱)證件照要怎麼才能拍得好

找一個好一點的攝影室,攝影師會告訴你該怎麼坐怎麼笑,到時候他們會給你修照片,基本結果都是不錯的,肯定都挺好看的。

㈨ 怎樣才能斷煩惱,證菩提

凈空法師---「煩惱即菩提」;其實煩惱不是斷,煩惱是轉變,把它轉變成菩提;煩惱已經變成菩提,所以我們說煩惱斷了、菩提生了

問:師父常說要斷煩惱,經上又說煩惱不能斷,請問師父煩惱到底要不要斷?要怎麼斷法?

凈空法師答:你問的問題沒錯,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煩惱即菩提」;煩惱要是斷了,菩提不就沒有了!煩惱要不要斷?要斷。煩惱不斷,你沒有辦法離開娑婆世界,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回,這是肯定的。其實煩惱不是斷,煩惱是轉變,把它轉變成菩提;煩惱已經變成菩提,所以我們說煩惱斷了、菩提生了,就是這個意思。譬如我們此地供養的一尊釋迦牟尼佛的佛像,這佛像是金的,我們現在想供養阿彌陀佛,我把這一尊佛像融化,再塑造一尊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斷了,阿彌陀佛生了,你們想想,它怎麼斷的,怎麼生的,還是這一塊黃金,把這一塊黃金重新塑造一尊阿彌陀佛,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你要懂斷的用意,斷不是斷滅,斷是轉變,是這個意思。你了解就曉得煩惱要不要斷、怎麼斷法,你就懂得了。

㈩ 斷煩惱得證得須陀洹果嗎煩惱源於無明嗎阿羅漢沒破無明為什麼斷煩惱

證須陀洹果者,永不墮三惡道,然而尚須於人、天中往返投生,漸漸修行至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七次往返後證四果阿羅漢,方斷盡見思煩惱而永脫輪回。
煩惱和一切妄想都因為無明。
阿羅漢斷了一念無明,到了如來境界才圓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