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白附子是什麼樣子
你好!白附子為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乾燥塊莖。秋季採挖,除去須根和外皮,曬干。
本品呈橢圓形或卵圓形,長2~125px,直徑1~75px。表面白色至黃白色,略粗糙,有環紋及須根痕,頂端有莖痕或芽痕。質堅硬,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淡、麻辣刺舌。
功能主治 :祛風痰,定驚搐,解毒散結,止痛。用於中風痰壅,口眼斜,語言謇澀,驚風癲癇,破傷風,痰厥頭痛,偏正頭痛,瘰癧痰核,毒蛇咬傷。
② 白字開頭的中葯有哪些
1、白芷
白芷具備芳香之氣,所以在平時使用時,可以製作香囊,「去肺經風寒,治風通用」,不管是風熱感冒,還是風寒感冒,起因都是風邪侵入人體,所以白芷可以預防感冒,能夠祛風,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保健香料。
2、白及
《本草綱目》記載:白及「得秋金之令,入肺止吐血,(《摘玄》雲:試血法,吐水內浮者肺血也,沉者肝血也,半浮沉者心血也。各隨所見,以羊肺、肝、心蘸白及末,日日服之佳),肺損者能復生之」。
3、白果
白果在古代經常用來治療赤白濁,也就是陰道感染,其不僅僅對尿道感染有非常好的治療作用,對其餘地方出現了寄生蟲、細菌也有治療效果,對皮膚也非常好。正是因為如此,可以用來治療和預防前列腺炎。
4、白前
白前湯是《深師方》記載的治療痰飲嚴重而導致呼吸道疾病(就是現代的哮喘病)的一個重要方劑。主要表現是「體腫短氣脹滿,晝夜倚壁不得卧,常作水雞聲者,白前湯主之」。一般氣喘病人很容易出現身體水腫,氣喘,喉嚨發出水雞聲,這個時候用白前湯作為主要方劑治療。
5、白蘞
又叫山地瓜、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等,入葯部位為葡萄科植物白蘞的乾燥塊根。苦,微寒。歸心、胃經。可以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斂瘡生肌。用於癰疽發背,疔瘡,瘰癧,燒燙傷。
③ 俗稱丁豆的植物學名是什麼
學名白附子,又名獨角蓮,是流傳於民間一味神奇的中葯材。
白附子為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的塊莖。秋季採挖塊莖,除去殘莖、須根,撞去或用竹刀削去粗皮,洗凈,曬干。
白附子的性狀特徵:乾燥塊莖,呈橢圓形或卵圓形,長2~4厘米,直徑約1~2厘米。表面白色或黃白色,略粗糙,有環紋及小麻點狀的根痕。頂端顯莖痕或芽痕。質堅硬,難折斷,斷面白色,富粉性,無臭,味淡,嚼之麻辣刺舌。
(3)白附子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葯材性狀
本品呈橢圓形或卵圓形,長2~5cm,直徑1~3cm。表面白色奎黃白色,略粗糙,有環紋及須根痕,頂端有莖痕或芽痕。質堅硬,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淡、麻辣刺舌。
飲片性狀
制白附子為類圓形或橢圓形厚片,外表皮淡棕色,切面黃色,角質。味淡,微有麻舌感。
④ 如何區分白附子、白附片和附子
如何區分白附子、白附片和附子因葯名相近,附子、白附子、白附片及其別名或習稱常易混淆不清,從而導致某些葯材供應商供貨、葯劑人員收貨和臨床醫師用葯張冠李戴,影響治療效果。為此,我們有必要將這些葯材和品名界定清楚,確保用葯安全和有效。
白附子:
天南星科獨角蓮的塊莖,是法定的葯名,習稱禹白附。由於歷代本草所用的白附子均為今之關白附,故有些地區習慣用毛茛科植物黃花烏頭的塊根,又稱關白附,作為白附子用。兩者都有毒性,但關白附的毒性很大,不應與禹白附混用。我國2000年版葯典所收載的白附子是禹白附。兩者都是塊根,外觀長短和直徑雖有差別,但是不明顯,兩者都有根痕和芽痕,只是禹白附的表面有密生環紋,而關白附則有明顯的縱皺紋或細縱皺紋。白附子的飲片是經過炮製的,如要用非炮製品則應註明生白附子。
附子(白附片):
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子根,又稱泥附子,有毒,需加工後以供葯用,按炮製方法的不同可分為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淡附片和炮附片。經炮製的烏頭母根,則稱為川烏。烏頭的子根是從母根生出的塊根。李時珍曰:「天雄乃種附子而生出或變出,其形長而不生子,故曰天雄」。所以,用附子炮製的白附片又稱天雄片,現在最常用的是白附片和黑順片,統稱為熟附片。雖其加工方法不同,名稱有別,但效用無甚差異。
區別:
二者名稱相近,常易混淆,但它們的功效迥異,前者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痙和解毒散結的作用,臨床上用於風痰壅盛、口眼歪斜及瘰癧痰核;而後者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的功效,臨床上用於亡陽證、陽虛證及痹痛。
白附子的炮製品飲片橫截切片呈圓形或類圓形,縱切面則是橢圓形,顏色呈深棕色;附子的加工品均為縱切片,所以其形狀都呈倒三角錐形,多數飲片的邊緣可見一突起的支根痕,俗稱「釘角」。
根據加工方法不同,白附片呈黃白色、無外皮、半透明、有角質感;黑順片外皮邊緣呈黑褐色,片體暗黃且略帶淡黑色,半透明。
⑤ 植物白伏子長什麼樣
是白附子吧,就是獨角蓮,像毛芋
⑥ 以白字作為開頭的中草葯名稱有那些
1、白附子
中葯名。為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秋季採挖,除去須根和外皮,曬干。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寧夏、四川、貴州、西藏等地都有野生。東北各省、山東、江蘇、河南、湖北有栽培。
2、白茯苓
中葯名。為葯材茯苓塊切去赤茯苓後的白色部分,通常為中葯飲片。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葯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
3、白術
白術是一種常用重要的大宗中葯材,性味苦溫辛烈,具補脾健胃、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等功能。分布中國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四川、湖北及湖南等地,該種有栽培。
4、白芍
蘿藦科鵝絨藤屬植物;多年生草質藤本;根圓柱狀,灰黑色。葯用根,味辛、苦,性溫;有小毒;具溫陽祛濕、補體虛、健脾胃等功效。
5、白芥子
十字花科,呈球形,表麵灰白色至淡黃色,種皮薄而脆,有油性。無臭,味辛辣。可入葯。主要產自安徽、河南、四川、山東等地。全國各地多有栽培。
⑦ 什麼是白附子
白附子即獨角蓮。
獨角蓮(學名:typhonium
giganteum
engl.)是佛焰苞目天南星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另有滴水參、天南星、野芋、白附子、禹白附、疔毒豆、芋葉半夏等別稱。塊莖用供葯,能祛風痰、逐寒濕、鎮痙,治頭痛、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破傷風、跌打勞傷、肢體麻木、中風不語、淋巴結核、蛇蟲咬傷等。中葯中的「白附子」即系獨角蓮加工而成。該品有毒,宜慎用。
⑧ 關於中草葯白夫子的所有東西,誰知道
【炮製】生白附子除去雜質。制白附子取凈白附子,分開大小個,浸泡,每日換水2-3次,數日後如起粘沫,換水後加白礬(每白附子100mg,用白礬2mg),泡一日後再進行換水,至口嘗微有麻舌感為度,取出。將生薑片、白礬粉置鍋內加適量水,煮沸後,倒入白附子共煮至無干心,撈出,除去生薑片,晾至六至七成干,切厚片,乾燥。每白附子100mg,用生薑、白礬各12.5mg。
【性味】味辛;甘;性溫;有毒
【歸經】胃;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痰;通經絡;解毒鎮痛。主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偏頭痛;破傷風;毒蛇咬傷;瘰癧結核;癰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研末服0.5-1g,宜炮製後用。外用:適量,搗爛敷;或研末調敷。
【注意】血虛生風、內熱生驚及孕婦禁服。
【臨床應用】用於中風痰壅,口眼喎斜,語言澀謇,痰厥頭痛,偏正頭痛,喉痹咽痛,破傷風症;外治瘰癧痰核,毒蛇咬傷。
⑨ 請問圖中都是什麼中葯
僅供參考,因為圖片不是很清楚,再加上炮製方法不同,沒有實體,我可能會認錯
⑩ 什麼是白附子
1、〖植物〗
多年生草本。葉根生,戟狀箭形,全緣或略呈波狀。頂端延長成紫色棒狀附屬物,不超出佛煙苞。漿果。花期為6~8月,果期為7~9月.
2、〖中葯材〗
白附子 Rhizoma Typhonii
(英) Giant Typhoniumh Rhizome
別名 【禹白附】、牛奶白附、紅南星。
來源 為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 Typhonium giganteum Engl. 的塊莖。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葉基生,1~2年生的有l 葉,3~4年生的有3~4葉;葉戟形,長15~35cm,寬7~30cm,先端漸尖,基部箭形;葉柄肥大,半圓形,基部擴大成鞘。花序柄從塊莖生出,圓柱形,內側稍扁平,綠色,帶紫色縱條斑點;佛焰苞先端漸尖,下部管狀;肉穗花序長約14cm,雄花在上部,雌花在下部,兩者間距約2.5cm;附屬器圓柱形,紫色,不伸出佛焰苞外。漿果紅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於林下或山溝陰濕地。主產河南、甘肅、湖北。
採制 秋季採挖,除去須根及外皮,用硫磺熏1~2次,曬干。
性狀 塊莖橢圓形或卵圓形,長2~5cm,直徑1~3cm。表面白色至黃白色,略粗糙,有環紋及須根痕,頂端有莖痕及芽痕。質堅硬,斷面白色。粉性。無臭,味淡,麻辣刺舌。
化學成分 塊莖含β- 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肌醇、粘液質、蔗糖等。
性味 性溫,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 祛風痰,定驚搐,解毒散結止痛。用於中風痰壅、口眼歪斜、語言澀謇、痰厥頭痛、偏正頭痛、喉痹咽痛、破傷風症;外治瘰疲痰核、毒蛇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