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人體解剖是怎樣的
《隋唐嘉話》記載,唐太宗李世民一次翻閱醫方,見「人五臟之系咸附於背」,乃下令以後在笞刑中只許臀部受刑,不得擊背。太宗所見之圖名叫「明堂圖」,即唐代醫官所用的人體解圖。
其實,我國人體解剖淵源十分久遠,起碼可以上溯至西漢末年。據《漢書·外戚傳》記載,天鳳三年(公元16年)王莽捕得政敵王孫慶,「使太醫、尚方與巧屠共刳剝之,量度五臟,以竹筵導其脈,知所始終,雲可以治病」。這次解剖手段極其殘酷,但目的性十分明確。參加者有太醫(皇室御醫)、尚方官員(朝廷技術人員)、巧屠(熟練的屠夫);研究項目是內臟的大小和相對位置,以及血管的分布和循環規律。這種血淋淋的活體解剖固然可以取得「治病」的科學根據,但從人道角度上則永遠要受到譴責。
另一則外科手術的記載,卻是在科學和人道上都取得成功的範例。據《唐書·忠義傳》記載,武則天執政時,懷疑太子李旦謀反,令來俊臣用酷刑拷掠太子家臣,逼令誣攀。太常工人金安藏闖入刑堂,執理申辯,拔出佩刀當堂剖腹,大呼:「請剖心以明皇嗣(太子)不反!」刀過胸臆,五臟進出,血流被地,氣絕而仆。武則天聞訊,「令輿入宮內,遣醫人納卻五臟,以桑白皮為線縫合。傅之葯,經宿,金藏始蘇」。當時的「醫人」對這位開腸破肚的自裁者不是束手無策,而是採用了內臟復位和縫合、傅(敷)葯三種有效的治療方法,挽救了這位忠義之士的垂危生命。文中所記「以桑白皮(是桑枝的韌皮)為線」頗堪注意。遺憾的是關於外敷葯物和手術器材未予記載,使我們無法看到完整的臨床資料。
在我國封建社會,醫學被列入卜筮星象之流,不被重視。即如孫思邈、張仲景等「神醫」,在「正史」里也只能列入「方伎傳」中,篇幅有限,語焉不詳。
㈡ 人體結構圖片高清圖片
參見下圖。
㈢ 人體和動物類圖片 急要!!!!
http://www.msdchina.com.cn/home/s01/images/t2-1.gif
http://www.fsyyy.com/yybbs/dispbbs.asp?BoardID=7&ID=50831&replyID=149885&skin=1
以上兩張基本相似,為人體內臟大體解剖圖
http://www.hbphlyy.net/07yxzlyd/01virtjpt.htm
有很多角度的細節解剖圖
http://www.cnm21.com/health/yixue.HTM
人體各系統解剖圖,內臟各臟器分布,結構詳細,清晰
人體解剖圖(彩圖)-專業高清晰人體解剖圖詳解
http://www.hongmoyi.net/Photo/yixue/200609/35.html
http://www.hongmoyi.net/Photo/yixue/200609/35.html
看看這個合適不,各個器官一目瞭然.
動物解剖
http://www.360doc.com.cn/showWeb/0/0/19952.aspx
上可以找到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D1%AA%B9%DC%B7%D6%B2%BC%CD%BC&z=0
這里只有血管分布圖 但是很詳細
我已經盡力了
只能找到這些
祝願 你們出的書能大賣
哈哈
加油哦
㈣ 古代美女漫畫高清圖片唯美
不管古代與現代美女的類型有多麼不同,中國男人總的來說比較喜歡五官精緻玲瓏、身材勻稱、雙腿修長纖細的美女。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古代美女漫畫圖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古代美女漫畫圖片展示古代美女漫畫圖片1
古代美女漫畫圖片2
古代美女漫畫圖片3
古代美女漫畫圖片4
古代美女漫畫圖片5 古代西方美女審美標准
傳統的歐洲人常被認為更注重女性的身材和性能力,對相貌的要求並不高,這種審美觀在亞洲地區並不普遍。這可能是在歐洲自古都一些像征大地豐饒或人類中母性原始宗教巫術的雕像,日後演化成為多神教時代的女神,如 維納斯或雅典娜崇拜,後由歷史人物的聖母瑪莉亞代表,並在近代發展成人體藝術和色情或情色 文化 ,給人做成一種對超凡的女性審美觀的刻板印象。所以歐洲人的審美觀多被認為偏向於肉體的健美,富於剛健的氣質並且身材高大,並且具有很強的貞潔觀念與獨立思想,所以往往對於伴侶的多情嫉忌(或反過來在志願條件下本身有多位伴侶),具有能保護年幼的子女甚至男伴的勇氣和智慧。
但在實踐上古代歐洲人對於世俗的女性,用於媚惑男性的美並未偏廢的。如即使在希臘神話的海倫 (神話),常被視為嬌柔美的像征和男性所爭奪的對象。信史時代古希臘亞歷山大大帝的奧林匹亞太後,和古羅馬的尤利亞·瑪伊莎皇後,都以美貌見稱和以其得到男性的信任干預朝政,可說集合了堅強和嬌媚一身。面容各部分的比例必須勻稱。他們把人的整個臉部分為三個部分:從發際到眼睛,從眼睛到上嘴唇以及從上嘴唇到下巴,一張美麗的面容其長和寬之比例是4:3。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一段時間,圓滑的臉和阿娜多姿的身段,成為倍受人們喜愛的人體特徵。
中國古代美女標准中國漢代以前,人們對女性只注重面部形象,到了魏晉,才開始著重於裝飾。魏文帝喜歡打扮華麗並將頭發挽成蟬翼形的妃子。唐朝是開放社會,容許袒胸露臂,崇尚的女性體態美是額寬、臉圓、體胖。 [2]
唐朝以後沒有定論。宋朝以後,大致是以觀音菩薩的本貌作為女性美的高標准,各個時代所雕塑繪畫的觀音菩薩,就是當時審美標準的具體說明。
時代對美的詮釋更是大相徑庭。唐代世人又以體態豐腴、豐胸肥臀的楊玉環為美;但是到了宋代人們以“身輕如燕,身姿窈窕的趙飛燕(漢代)為最美。”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指的是中國古代的貂蟬,西施,王昭君和楊貴妃。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 故事 組成的歷史 典故 。
娥眉青黛:娥眉是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把眉毛剃掉,再用青黑色的顏料來繪畫眉毛,這種眉毛化妝,早在西周時已十分流行,在《詩經》和《楚辭》中,便已出現這個形容詞.。細腰雪膚:雖然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是身材豐滿的美女,但國人還是偏好纖瘦型美女,細腰便是腰肢幼細;雪膚則是肌膚雪白,相傳趙飛燕便是細腰雪膚的表表者。
蓮步小襪:蓮步是指美女的腳步,更指纏過的小腳。小襪則指纏足女性所穿的襪子;小腳步伐如蓮,再穿上小襪,便成為美女的一種美態。
中國各朝代的審美標准都不同,而當時女性地位低,往往要為了迎合男性的眼光去塑造體態,做出損害身體健康的事。例如春秋戰國時楚國某國君喜歡腰細的女子,不少宮嬪因為節食減腰而餓死,故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說法。
漢代時趙飛燕以身材輕巧見稱。而唐朝時則崇尚豐滿,認為豐滿的人生育能力強,武則天與楊貴妃都是身材豐滿的女人,“燕瘦環肥”就是指趙飛燕和楊玉環。
中國古代有不少男性戀足,纏足的習俗相傳起源於五代十國南唐宮中。明清時認為有“三寸金蓮”的女性才是美女,所以不少女性被迫纏足至弓型,嚴重損害健康。
中國傳統上病態美的女性亦受到喜愛,給人一種柔弱、楚楚可憐的感覺,激起男性的保護欲,例如春秋時期越國美女西施,相傳她心痛時捧心皺眉的樣子很迷人。著名小說《紅樓夢》里的林黛玉也是病態美的代表人物。
古代中國美女的三圍標准:當今社會,女人的身材標准已經漸漸模糊,有的豐滿成熟,有的纖瘦清純,各有各的追求者。17世紀,佛蘭德畫家魯本斯所畫的婦女,在當今是不會被當作“美”的典型的,她們蒼白的臉上略帶粉紅色,顯得光彩奪目。
胸圍:古代中國人對女性的胸圍要求不高,對擁有一雙豐滿隆起的乳房的女性也頗不以為然。其實,古代男子欣賞的女性乳房是恰堪一握的丁香乳。
腰圍:公元前6世紀的楚靈王偏愛細腰女子;與楚襄王同時的楚人宋玉,在其《登徒子好色賦》中,對那位漂亮的“東家之子”也有“腰如束素”的描寫有所偏愛。不過,纖細腰身,荊楚一帶的風尚。而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只要腰身和整個身材配合得宜,寬與窄都無所謂,美其名曰“小蠻腰”;細腰美其曰“楊柳腰”。具有“曲線玲瓏”之美。
臀圍:它的豐滿與否,成為古代中國美女的重要件之一。其原因,中國人認為臀部渾圓的女人會多生孩子。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古代農業社會里,肥臀自有其重要性。
看了“古代美女漫畫圖片”的人還看:
1. 古代美女圖片漫畫人物圖片大全
2. 古代美女的圖片大全漫畫
3. 古代女生漫畫圖片大全
4. 古代人物漫畫女生圖片大全
5. 古代女子的漫畫圖片大全
㈤ 為什麼東方歷史上不能出現大量人體裸體雕塑
這個問題非三言五語說的清楚。簡單說罷。
的確,在西方,也就是歐美國家,在城市廣場或一些建築物上,很容易看到一些人體裸體雕塑,最著名的像《斷臂的維納斯》、《思想者》、《擲餅者》等等。但是在東方,主要是指亞洲國家,這種現象就非常少見了。這是不爭的事實。
二十世紀初,西方人體裸體雕塑藝術和人體繪畫藝術陸續傳入東方包括我國,但仍未能大范圍推廣開來。以我國來說,相較過去有了很大改變,越來越多的人們認可、接受並喜歡上了人體藝術包括人體雕塑藝術和人體繪畫藝術,但由於千百年來傳統思想文化觀念根深蒂固,對人體藝術還存在不小的爭議。特別是在民間,還有相當多的人對此不能接受。
我以為,等等這些情況的存在,也便是東方國家沒有大量出現人體裸體雕塑的原因吧。
㈥ 古代的人體解剖學是怎麼樣的
中醫的理論體系雖然不是直接建立在解剖實驗的基礎上,但這決不意味著中醫沒有解剖實踐、或者不需要解剖學。相反,在2000多年的中醫發展史中,中醫學不僅有著豐富的解剖實踐,而且還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據《史記》記載,上古時名醫俞跗就善用外科解剖來治病,他能夠割皮解肌,拉開胸膜抓起大網膜,洗滌腸胃五臟。如果說這種傳說過於離奇,不可確信的話,那麼中醫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對人體內臟結構的詳細闡述則令人信服地表明,我國醫學很早就開始有解剖活動。《靈柩》篇說:人體的外部形態,可以由測量得知,而內臟位置形態改變也可由觸診感知。人死後,則可以解剖觀察每個人的五臟六腑的大小,臟腑結構的堅脆,血管的循行長短,動脈與靜脈血液色澤的變化等。《靈柩》篇並且對臟腑的大小、長短等作了具體描述。《黃帝內經》記載說人之食管長度與大小腸長度的比例是1.6∶56=1∶36,而現代醫學研究的比例是25∶925=1∶37。可見我國古代對大小腸及食管長度等的測量已達到相當精確的程度。
此後的西漢、南北朝和隋唐時期,均有解剖活動的記載。至宋代,人體解剖有了更大的發展,不但積累了更多的屍體解剖經驗,而且開始據實物繪成譜,出現了專門的解剖圖著。其中《歐希范五臟圖》是在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由吳簡將宋廷處決的歐希范的屍體進行解剖,繪工繪制而成。書中描述了五臟六腑的生理位置:肺之下有心、肝、膽、脾,胃之下有小腸,小腸之下有大腸,小腸瑩潔無物,大腸含有滓穢,大腸之旁有膀胱等,這種描述與正常人體五臟六腑的位置基本相符合。宋代崇寧間(1102—1106),楊介所著的《存真圖》較《歐希范五臟圖》更為精確,對人體胸、腹腔、消化、泌尿、生殖系統等內臟及血管都有較為詳細的描述,並且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該書對後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此後的很多醫家都曾用它來校正醫籍。
清代的《醫林改錯》是我國解剖學上的里程碑。它由著名醫學家王清任經40餘年的對屍體的直接觀察而寫成。該書繪有25幅生理解剖圖譜,糾正了前人的「肺有二十四孔」、「脾聞聲則動」、「尿從糞中滲出」等錯誤論斷。他發現氣管有兩個分支和若干小支氣管,同時還發現了過去人們從未提出過的重要臟器,如頸動脈(書中稱「左右氣門」)、降主動脈(書中稱「衛總管」),以及幽門括約肌、膽總管、胰臟、十二指腸入口等。尤其是對膈膜的記述,相當准確,說它「薄如紙,最為堅實」。而且,王清任還通過自己的觀察,再次肯定大腦主宰思維記憶的功能,說「靈機記性,不在心,在腦」。
我國歷代醫家對人體解剖學的精心研究,大大豐富了我國醫學的內容。但是因為受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得毀傷」的封建禮教的嚴重束縛,我國的解剖實踐一直是醫家個人偷偷進行的,因為得不到政府的支持,解剖實踐在當時甚至要冒很大的風險。也正因為這一原因,我國的解剖學始終未能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發展極其緩慢,最終為後起的西方醫學所超越。這不能不說是我國醫學發展史中的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㈦ 誰有人體結構圖,越詳細的越好,男女都要
氣憤之中,方平決定上天告狀,卻被閻王設計,投胎轉世。他毅然再死一次。魂魄終於上天,面見二郎真君。
㈧ 人體結構圖片高清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