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通寶有多少種圖片
擴展閱讀
製作卡通圖片加視頻 2025-09-20 07:40:22
女人被嚇死的圖片 2025-09-20 07:37:54
小米手機圖片壓縮在哪裡 2025-09-20 07:31:35

通寶有多少種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9-24 05:53:48

❶ 康熙通寶最少常見的是幾種

至少有二十四種。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下令停鑄上代「順治通寶」錢,而改鑄「康熙通寶」錢,並規定以後凡是嗣位改元,所鑄錢制皆如此例。

縱觀康熙一朝,在全國共開設鑄錢局二十四處。
由於受當時冶鑄工本和錢幣私鑄等問題的影響,每一文康熙錢曾分別重一錢四分、一錢、七分,這樣一來便產生了今天見到的大、中、小三種不同重量的「康熙通寶」錢。

康熙朝時還另外鑄有一批「羅漢錢」,其特點是錢幣面文中的「熙」字左邊少一豎。據說「羅漢錢」是專門為慶祝康熙皇帝六十壽辰鑄造的。

康熙皇帝勤於國政,治國有方。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正值他六十壽辰,朝廷除隆重舉行壽儀外,特命寶泉局精鑄一批小銅錢,稱為「萬壽錢」(俗稱「羅漢錢」),以示紀念。

此類錢幣製作精美,銅質精良,色澤光亮,金光閃閃,因此被民間當作吉祥幸福的信物而受到珍愛,今天的價格也較高。另有一些利慾熏心的人想熔化「羅漢錢」提煉金子,其實「羅漢錢」的成分為銅60%、鋅40%,只不過銅質精良而已,沒有絲毫的黃金成分在其中。

(1)通寶有多少種圖片擴展閱讀

康熙通寶分類

戶部,寶泉局

泉局的基礎版大致分為:直足通(斜足通)、折足通、平足通、短撇熙、長撇熙等幾類又有辶通、羅漢、羅漢手等。

工部,寶源局

源局長見版別有降通、闊緣、反頭通、短撇熙、長撇熙、泉手等幾種。還有以蘇手、廣穿小字等為名譽品。

山西,同局

康熙同局大致分為兩類,正樣以及較少的縮字類,還有異書、蘇手、單點方頭等名譽品。

❷ 清朝一共發行多少種銅錢

常見的有順治通寶、康熙通寶、雍正通寶、乾隆通寶、嘉慶通寶、道光通寶、咸豐通寶、咸豐重寶、咸豐元寶、同治通寶、光緒通寶、光緒重寶、宣統通寶……等

上述這些是清朝常見鑄幣 不常見的有遺漏 供你參考一下

❸ 昭武通寶的有哪幾種

昭武通寶的有小平和折十型。

清康熙十七年(1678)三月初,吳三桂在湖南衡陽稱帝,國號大周,改元昭武,為維持人心,鑄「昭武通寶」。此錢仿明代錢幣舊制,其版式有小平和折十型。小平楷書錢較多,常光背,也有背「工」者;小平篆書則較少;折十是篆書大錢,背「壹分」,篆文古拙。但吳三桂在這年八月死了,故此幣流通時間不長,流通領域不廣。


昭武通寶的發現

昭武通寶直徑3.5厘米,孔徑0.8厘米,正反面都是篆體字,正面文字「昭武通寶」,背「壹分」。是南詔鎮一位小學生發現,經詔安錢幣學會會長林建順先生給予了確認。

明末清初吳三桂在湖南衡州稱帝,國號大周,紀元昭武,自稱昭武帝。公元1673年至1678年,吳三桂的大周政權鑄造了一批「昭武通寶」及「利用通寶」錢幣,兩錢並行。傳世的「昭武通寶」有平錢及壹分錢二種,平錢有篆楷二種,人稱「小昭武」。壹分錢人稱「大昭武」,存世僅見篆書一種。

吳三桂 「大周」政權被清軍所滅,清政府嚴禁「昭武通寶」錢幣流通,下令一律收繳,因而「昭武通寶」絕大多數被付之一炬。這個大錢一分銀,對研究當時的衡制、重量、度衡有一定的價值,這個是在詔安首次發現。

「昭武通寶」是反映吳三桂一生護明、抗清、叛清、復明翻來覆去歷史的重要證物之一。「昭武通寶」在湖南、貴州、雲南吳三桂勢力所及的地區流通,時間很短。

❹ 光緒通寶背天有多少種

一共有四種,光緒通寶寶泉上列、光緒通寶背庫平、光緒通寶寶雲局背上金、光緒通寶寶東背下村。

光緒通寶,背滿文記局名,漢文年叫記年錢。計有:泉、源、蘇、直、浙、昌、福、武、南、晉、陝、川、廣、桂、雲、黔、津、沽、漳、河、吉、寧、東、奉、新,伊犁,庫車,阿克蘇。另有背記值,星月紋及合背錢,廣東,福建,天津,吉林有機制錢。

光緒通寶「千字文」,那些難得一見的精稀品類鑒賞!

2020-05-02 14:47·沙海古藏

光緒錢鑄於清代晚期,在整個清錢中算稍多的年號錢。較中早期的清錢來說,錢體鑄造較小,也不甚精整,大家對其不是足夠的重視,國內目前還沒有專業的著作。

但光緒錢里卻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品種,一改清錢的以往習慣,在背面穿上鑄有千字文,雖然鑄量不算少,但因其特殊性卻受到各位泉友的喜愛。

❺ 順治通寶有那幾種,要圖

1、順治五次改制同時產生了五種形式的順治通寶,史稱「順治五式」。

2、順治一式又名順治仿古式(仿明錢式),順治五式中最早出現的一類。始鑄於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占據北京之後,建立了清王朝,同時在貨幣發行上大量採用了明代遺留的舊機構、工匠和錢幣製作工藝。因此這一時期鑄造的「順治通寶」錢很大成度上保留了明朝鑄幣的風格,面文「順治通寶」,皆為光背無文。採用這種形式,主要是適應關內群眾的需要,也便於新舊錢之間的兌換。

(5)通寶有多少種圖片擴展閱讀:

順治通寶是清世祖順治年間(1644-1661年)所鑄錢。順治元年,在北京於工部、戶部開設寶源局、寶泉局鑄幣,後隨著天下統一,在各地開設錢局,錢幣上用楷書寫著「順治通寶」。順治通寶的成分紅銅七成,白銅三成。一千銅錢稱為一串。順治通寶重初定位每文一錢,後改為一錢二分、一錢四分、一錢二分五。順治通寶的幣型未能統一,按照背文可分為五種,也就是「順治五式」。

介紹

公元1644年,清軍攻入關內,清愛新覺羅·福臨至北京,即皇帝位,改元順治,成為清世祖。在北京設鑄錢局鑄錢,於工部、戶部開設寶源局、寶泉局,後隨著天下統一,在各地開錢局,並鑄「順冶通寶」。

在清軍剛入關時,允許明錢流通,但不久即嚴禁使用明錢及其它古錢,獨行清錢。順治年間對制錢成分有明確規定,即銅七成,白鉛(鋅)三成,為合金,稱之為「黃銅」,一千銅錢稱為一串,年鑄一萬二千串稱為一卯即每開一期的額定數稱為「正卯」,正卯以後凡有加鑄數稱為「加卯」。

❻ 錢真的很重要,北宋時期的銅錢都有哪些種類

大觀通寶、崇寧通寶、皇宋通寶、紹熙元寶、九疊篆錢等。

1、大觀通寶

大觀通寶是北宋徽宗趙佶在大觀年間(公元1107年至1110年)所鑄造的年號錢。它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等多種版式。

這枚「大」字一捺特別長的當十大觀通寶,錢徑40毫米,比普通當十大觀通寶38毫米略大;厚3毫米,比普通當十大觀通寶略厚;重18.2克,也比普通當十大觀通寶重一些;製作精緻美觀,地章平整,面文和緣深峻。

宋代錢幣在中國錢幣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今天人們觀賞、收藏的豐富寶藏。針對北宋錢幣而言,宋朝建立以後,在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鑄造了「宋元通寶」錢。

2、崇寧通寶

崇寧通寶是北宋徽宗趙佶崇寧年間(1102-1106年)始鑄,年號錢。有崇寧通寶、崇寧重寶和崇寧元寶三種。 崇寧通寶當十型,錢文為徽宗親書,所以又其為御書錢。

該錢文書法清秀骨瘦,鐵劃銀鉤,是徽宗趙佶瘦金書體存留世間的真實顯現。宋徽宗更因鑄錢精絕,當時官造成色在96%-96.7%,高於崇寧重寶、崇寧元寶,而與王莽並稱「錢法二聖」,是現在青銅錢中價值最高的兩種錢幣之一。

右圖錢體厚重,青銅質,銹色古舊,開門的老生坑。之所以謂之大字版,是因此品錢文四字飽滿,寄廓接緣。

「寶、寧」二字冠點長且向左傾;長點「崇」,斜丁「寧」,高走「通」等,與被公認的各譜均載的大字「崇寧通寶」雷同。除錢徑略小外,輪廓寬窄、 穿孔大小、成色亦基本一致。

3、皇宋通寶

皇宋通寶,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北宋仁宗趙禎,寶元二年至皇祐末年(公元1039年~公元1053年)鑄,非年號錢。錢文有篆書,楷書對錢,光背。有小平、折二兩種,有鐵錢。篆書中另有九疊篆者,極其罕有,為古泉大珍。

九疊篆盛行於唐、宋、元、明,一直延續至今。將這種「九疊篆」用於錢文,在數千種古錢幣中,「皇宋通寶」僅為孤例,故被歷代收藏家視為稀世珍品。關於皇宋通寶九疊篆的鑄造背景,現今錢幣學家一般認為該錢幣為「置樣錢」,或「開爐錢」,應不是正用品流通錢幣。

4、紹熙元寶

南宋光宗皇帝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鑄造,版式有小平,折二等銅、鐵錢。均為紀年錢,有背「元」,「二」,「三」,「四」,「五」等。鑄工較其他南宋錢幣為優。

「紹熙元寶」鐵錢背有紀監及紀年文字,有背「春」,「光」,「定」,「春五」,「漢」,「同二」,「光二」等。另光宗朝還鑄有「紹熙通寶」錢。

5、九疊篆錢

在版別眾多的皇宋通寶錢幣中,有一種俗稱「皇宋九疊篆」的錢幣尤為珍貴。九疊篆又稱上方大篆,秦漢無此制,唐宋以來多用於官印上面。

九疊篆是以小篆為基礎,筆畫反復折疊,盤旋屈曲,點畫皆有縱橫兩個方向,填滿空白部分,求得均勻。「曲屈平滿」是九疊篆書法最大的特點。

折疊多寡,每一個字的折疊多少,則視筆畫繁簡而定,有五疊、六疊、七疊、八疊、九疊、十疊之分。稱之為九疊,「乃以九為數之終也,言其多也,」形容其折疊之多。

九疊篆盛行於唐、宋、元、明,一直延續至今。將這種「九疊篆」用於錢文,在數千種古錢幣中,「皇宋通寶」僅為孤例,故被歷代收藏家視為稀世珍品。

關於皇宋通寶九疊篆的鑄造背景,現今錢幣學家一般認為該錢幣為「置樣錢」,或「開爐錢」,應不是正用品流通錢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宋朝錢幣

❼ 寶通銅錢有哪些

大唐通寶、唐國通寶、太平通寶、永樂通寶、康熙通寶等。

1、大唐通寶

大唐通寶,五代十國時期南唐錢幣。南唐元宗李璟所鑄。《十國春秋》「元宗又鑄大唐通寶,與唐國通寶通用」。數年之後,盜鑄蜂起、漸次輕小。錢文隸書對讀,有光背及背上仰月紋者。以大、小區為二種。

有文獻載,大唐通寶亦鑄於後周顯德年間(公元954——959)。錢文隸書,直讀,鑄工稍 粗,大小不一,光背。一般徑約2.4厘米,重約3克。

2、唐國通寶

中國古代錢幣之一。鑄造於李璟交泰元年七月。錢面文有真書、篆書、隸書等體。其中有真、篆體配對鑄造的唐國通寶,是中國最早的對錢。錢背多光素無文,也有背面鑄有星紋的。 唐國通寶尚有隸書體的小鐵錢傳世。 「唐國通寶」 為國號錢。

李璟繼承了他父親李昪打下的江山,但荒於治理。當時南唐需要一個富有閱歷、能審勢度勢、具有軍事才能的皇帝,但是他做不到。

3、太平通寶

太平通寶,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4年)鑄行,宋代第一種年號錢,隸書、篆書對錢形制。

太平通寶方孔錢幣,中國歷代王朝多有鑄造。以其用途,可以分為行用錢和厭勝錢(俗稱花錢)兩類。

4、永樂通寶

永樂通寶是大明王朝於永樂年間鑄造的年號錢。明初推行紙鈔為主的貨幣流通制度,使用大明通行寶鈔,銅錢鑄禁無常。

朱棣即位後,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外交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革舉措。外交政策上,朱棣一反明初閉關政策,實行「懷柔遠人」的對外開放政策。

出於外交和對外貿易的需要,永樂六年開鑄永樂通寶錢,永樂九年又差官於浙江、江西、廣東、福建四布政司鑄永樂通寶錢,用於對外貿易和賞賜。

5、康熙通寶

康熙通寶為清代錢幣,鑄於清聖祖康熙年間。康熙通寶錢徑2.5-2.8厘米,重3.8-5.5克,面文「康熙通寶」以真書直讀。

康熙通寶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仿"順治四式"的滿文錢,錢背滿文"寶泉"、"寶源"左讀,是戶、工兩部所造;另外一類是仿"順治五式"滿漢文錢。

❽ 古幣 通寶多少種類

「通寶」是中國自唐初至清末銅幣的一種名稱,共有10種,分別是:唐代的「建中通寶」,南唐的「大唐通寶」、「唐國通寶」,北宋的「太平通寶」,南宋的「大宋通寶」,明代的「永樂通寶」,清代的「康熙通寶」、「宣統通寶」、民國早期還有「民國通寶」和「福建通寶」。

建中通寶為唐德宗李適,建中年間(公元780--788年)西北地區地方鑄幣,中原地區極少發現,在新疆庫車一帶卻屢有出土,錢體薄小,文字晦漫,鑄工草率。「建中通寶」四字隸書旋讀。版式有大小兩式。

(8)通寶有多少種圖片擴展閱讀:

宋代錢幣分北宋時期和南宋時期,受鑄造量和民間收藏量、存世量等因素影響,市場價值有高有低,最高的每枚20萬元以上,最低的每枚0.50元。北宋時的錢幣存在著三大特點。

一,錢文中出現了年號,先後鑄行的年號有四十五種,版別之多為歷代所罕見。

二,貨幣流通具有地方性,有些區域銅鐵錢兼用,顯示了一種割據的局面。

三,錢幣的形態、錢文書體以及幣材呈現多多樣性,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我背開始添鑄紀年和監名且書體漸趨單一,咸淳年間為了應付通貨膨脹產生的財政因難鑄行了地方上的代有幣「錢牌」。

❾ 北宋時期的銅幣有哪些和圖片

宋代通寶銅錢:

崇寧通寶、淳佑通寶、大定通寶(正背)、大觀通寶、大康通寶、皇宋通寶、嘉定通寶、嘉泰通寶、嘉熙通寶、建炎通寶、靖康通寶、開慶通寶、開禧通寶鐵錢、清寧通寶、慶歷重寶、慶元通寶、紹定通寶、宋元通寶、太平通寶、天禧通寶、天顯通寶、宣和通寶、元符通寶、咸雍通寶、元佑通寶、治平通寶和重和通寶對錢等等。

宋代元寶銅錢:

淳化元寶、淳熙元寶、淳佑元寶、大安元寶、大宋元寶、光定元寶、端平元寶、阜昌元寶、光定元寶、皇建元寶、皇宋元寶、皇佑元寶、嘉佑元寶、景德元寶、景定元寶、景佑元寶、明道元寶、乾道元寶、乾統元寶。

乾佑元寶、紹聖元寶、紹熙元寶、紹興元寶、聖宋元寶對錢、壽昌元寶、天慶元寶、天聖元寶、天盛元寶、熙寧元寶、咸淳元寶、咸平元寶、祥符元寶、宣和元寶、應運元寶、正隆元寶、政和元寶和至道元寶等等。

(9)通寶有多少種圖片擴展閱讀:

宋幣發展歷程

宋朝幣文變化可歸納為六種。

1、宋幣寶文之變。僅以南宋嘉定鐵錢為例,有元寶、重寶,還有之、至、興、新、安、全、正、崇、萬、洪、真寶等寶文錢。

2、宋幣之對讀、旋讀之分。對讀即上下右左讀,旋讀即上右下左讀。如慶歷錢是宋折二錢鑄行開端,並形成南宋以折二錢為主的幣制,開折二錢銅鐵並用,對讀旋讀並存之先河。

3、宋幣之書體之變。書體變化有隸、行、草、楷(包括徽宗御書瘦金錢文大觀通寶、崇寧通寶)、篆體(包括九疊篆錢文皇宋通寶)等,到了南宋,錢文書法開始以楷書為主,沿至元、明、清,歷代鑄幣多以楷書為錢文。

4、 宋幣之錢背字、紋變化。指紀監、紀地、紀年、紀值變化等。如紹熙元寶背紀監、紀年錢。紀年錢自南宋淳熙七年始,整個南宋相沿不變。

5、 宋幣之書風變化。如錢文四字整體風格為遒勁、容弱、大小字等,單字書風為長通、短寶、狹元等,單字局部特徵為縮水淳、總建等。

6、宋幣之字位變化。如四字位置為隔輪,三字為三寄廓,單字為升、降、進、退、仰、俯等變化。錢文版別眾多的兩宋錢,可謂一部實物漢字書法大全,在悠久的幣史進程中空前絕後,獨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