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產上常見的蠶寄生蟲病有哪幾種它們的症狀表現有什麼特徵
常見寄生蟲病有蠅蛆病和壁虱病兩種。
(1)蠅蛆病
多化性蠶蛆蠅產卵在蠶的皮膚上,孵化成蛆後鑽進蠶體寄生引起的。體表形成黑色喇叭狀病斑,黑斑出現於腹部環節,隨著蛆體在蠶體內長大而加大。被寄生環節腫脹或向一側扭曲,手觸有一硬物,蠶體有時變成紫褐色,死後屍體腐爛,發出惡臭。五齡後寄生的有早熟現象。早熟蠶結繭後蛆可穿破繭層而形成蛆孔繭。
(2)壁虱病
棉花產區養蠶常發的蠶病之一,春、夏蠶期較多,蠶被一種虱狀恙蟎寄生後立即停止食桑,頭部突出,胸部膨大,左右搖擺,吐腸液。一~二齡蠶被寄生後不久即死,死後屍體干癟,不腐爛。眠中受害時,多成半脫皮蠶。大蠶期被寄生時,蠶有排連珠糞、脫肛或肛門口流出紅褐色污液等症狀。
② 怎麼分辨出蠶有病
看發育:健康蠶發育生長是整齊的。如體型肥大,發育過快,齡期明顯縮短,要警惕發生蠶膿病。如體型過瘦,大小不一,要警惕蠶空頭病、金毛蟲螯傷、廢氣中毒等。
看食桑:大蠶食桑有聲,如果聲小或無聲要警惕蠶生病。農葯中毒。蠶會亂爬並逐漸停食、吐乳絲
看舉動:健康蠶的舉動是活潑的,而且警覺性強、反應靈敏。不健康的蠶反應異常。例如:①患膿病的蠶爬動狂躁,往往爬出蠶座。②病蠶比較集中,食桑不旺,頭胸抖動,通常為急性農葯中毒或猝倒病。③爬行緩慢、反應遲鈍,是胃腸型膿病、病毒性軟化病、白僵病的症狀。
看體色:患膿病、綠僵病的蠶,呈乳白色、發亮,且易破、泄膿。猝倒病蠶,胸部和尾部都空,尾背部略帶黃褐色,這是特異症狀。上簇前後,如出現粗大的醬紫色的蠶,是蠅蛆鑽人蠶體引起的。白僵病、黃僵病的蠶體僵硬後,先從尾部出現桃紅,以後逐漸擴散到全身。
看體態:蠶的環節或節間膜腫脹,要警惕膿病、綠僵病、中毒。敗血病的蠶屍,先僵硬後變軟,很快腐爛。僵病蠶屍逐漸硬化。
看吐液:中毒會引起大量吐液。吐少量胃液並往往掛在嘴邊的蠶患有僵病、猝倒病。
看排糞:患了胃腸型膿病、病毒性軟化病、細菌性胃腸病的蠶,排軟糞、稀糞、甚至排水糞。這幾種病蠶和有機磷農葯中毒的蠶,排出的均為不成形糞便。
③ 我家的蠶死了很多隻,為什麼(有圖片)
得了病,中腸型濃病。這是一種病毒性傳染病。
病發在中腸細胞的細胞質裡面,蠶生病後會拉稀、吐水,然後吐的水及拉的稀都帶有病毒,附在桑葉上,其他蠶吃了也就得病了。
現在要做的是,將死蠶撿走,撒石灰及蠶座凈到死蠶位置。
如果死蠶太多,就先放一張網,然後灑石灰以及蠶座凈,到整個蠶座,薄薄一層即可,然後再灑桑葉,桑葉最好切成條。然後等一段時間提青,將蠶搬到另一個蠶座。
④ 我家的蠶死了很多隻,為什麼(有圖片)
黑胸和靈菌敗血病:屬急性病,一般感染24小時死亡,死後屍體胸部膨大變黑的為黑胸敗血病,死後屍體有褐色小斑點,全身軟化變紅褐色,皮均破,流出紅色臭水等症狀的為靈菌敗血病。
其他的:各種常見蠶病的症狀及
1、血液型膿病:
①傳染途徑:病源體經食下傳染,創傷傳染及野外昆蟲的互相感染而引起蠶兒發病。從感染到病菌到發病約經過5—7天時間,小蠶期發病較快,大蠶期發病較慢,主要發生在3—4眠前後及大蠶將熟蠶時。
②症狀:蠶體腫脹,體色乳白,行動狂噪,常在蠶座四周及窩邊爬行,皮膚易破,爬行過的地方留有乳白膿液的痕跡,死亡後,蠶體腐爛發黑,由於發病時期不同,其表現的症狀可分為:
不眠蠶:各齡眼前發病的蠶,皮膚緊張發亮,不晚桑葉,在蠶座中狂燥爬行不能入眠,最後皮膚破裂流膿而死。
高節蠶:在四、五齡盛食期前後發病的蠶兒、環節間膜高起,形狀竹節。
起縮蠶:5齡餉食後不久發病的蠶兒,皮膚松馳,起節間膜後疊折成環狀,體軀縮小,逐漸停食,多成環縮蠶。
膿蠶:5齡盛食期到催熟期發病,全身腫脹,體色乳白。
2、中腸型膿離子與空頭性軟化病
中腸型膿病與空頭性軟化病均是由病毒引起,各批造蠶均可發生,但發生較嚴重的季節是第3—6批蠶,此時是高溫季節。
①中腸型膿病症狀:蠶兒參差不齊,大小不一,眠起不齊,發育緩慢,病蠶蠶體瘦小,食桑減少或不食桑,各齡起蠶發病呈縮蠶;4—5齡二三天後發病,病蠶胸部略透明,病重時完全不食葉,腹部較腫脹,尾部萎縮;病蠶爬已窩邊吊滯不動而後以出大量胃液而死亡。
②空頭性軟化病症狀:各齡餉食1—2天出現起縮蠶,特別是五齡起蠶發生較多,病蠶少食桑或不食桑;存各齡盛食期特別是5齡期多發生的空頭蠶,病蠶頭胸昂起,胸部膨大,上半身透明或全身透明,少食桑或不食桑。
3、細菌病
主要是病菌通過食下傳染和創傷傳染的途徑而傳染給蠶引起發病
①細菌性腸胃病:主要症狀是:餉食後不食桑,蠶體皺縮瘦小,蠶體前半部消化管有桑葉,充滿著消化液,外觀呈半透明,病蠶排稀糞,也叫是起縮、空頭,痾痢等症狀。
②黑胸和靈菌敗血病:屬急性病,一般感染24小時死亡,死後屍體胸部膨大變黑的為黑胸敗血病,死後屍體有褐色小斑點,全身軟化變紅褐色,皮均破,流出紅色臭水等症狀的為靈菌敗血病。
③ 瘁倒病:主要是通過食下傳染而引起發蠶發病,分急性和慢性兩種,食下大量病菌時,就急性發作,感染後半小時停業食葉前半身僵直、胸部、尾部萎縮空虛,輕度感染時發病較慢,經2—3天陸續死亡。
4、僵病
僵病是由真菌寄生於蠶體上引起的蠶病,由於病蠶死後不腐爛,屍體變硬,故又稱硬化病。發病環境主要是多濕環境,如遇高溫多濕則發病快,低溫多濕則發病稍慢。
5、多化性蠅咀病
症狀:大蠅產卵於蠶體皮膚後,經36—48小時孵化成幼蛆鑽入蠶體,蠶體皮上留下白色卵殼,卵殼脫落後出現明顯的黑斑點。隨著蛆體成長,黑斑點擴大成漏斗狀,約4—5天後,蠶兒死亡,如五齡蠶被寄生則有早熟傾向,熟蠶後結繭,但結繭2—3天後蠅咀穿繭而出而成為穿頭繭,此繭即為下繭。
6、中毒症
① 觸殺型類農葯中毒
症狀:尾急性、胸部昂起,吐水,呈s狀顫抖。
②內吸型農葯中毒症狀:蠶兒中毒後不吐水不顫抖,胸部膨大,死後成一字型,屍體軟綿。
③廢氣中毒症狀:主要因環境中含量的硫,二氧化硫而積累於桑葉中,蠶兒通過食下引起感染,廢氣中毒的蠶兒兌現出,體節腫脹,易破皮而受傷死亡。
④肥料中毒:主要是桑園施肥後未間隔夠一定的時間就桑葉喂葉而引起中毒,蠶兒中毒時也出吐水,顫抖現象。
⑤ 蠶生病了怎麼辦
蠶的常見病有膿病、空頭病、細菌性腸胃病、敗血病、僵病和蠅蛆病,一般可用防僵粉進行蠶體消毒。
常見的防僵粉有漂白粉防僵粉、防病 1 號、毒消散防僵粉、消特靈等。使用防僵粉時,可用篩子或紗布均勻撒在蠶體上,似白霜一層為度,撒粉後,約過 5 ~ 10 分鍾要加網給桑。
用消特靈進行體噴消毒效果很好,此外,也可用氯黴素添食,即 1 片或 1 支氯黴素溶於 0.5 公斤水中,噴霧在 5 公斤桑葉上,給蠶添食,對防治細菌性蠶病效果較好。用消特靈添食效果也很好。
(5)蠶生病了的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蠶的養殖技術:
注意:防病蟲害,養蠶前養蠶中注意消毒,從2齡餉食起防病,自3齡起防蠅蛆;防悶熱,要防熱風吹;防餓蠶要少喂勤喂,夜裡涼爽要多喂;自3齡起要每天除沙1次。
上午8.9時准時收完蟻,隨收蟻隨喂;蠶將眠時要喂切葉,少喂勤喂,加網提蠶止桑,飽食入眠;小蠶的室溫不能高於30℃,大蠶不能高於27℃;夏蠶要比春蠶稀放;給葉適當,充分飽食。眠起處理要適時.加眠網要比春蠶早,發育不齊要提青分批,多分批提青,縮短止桑時間,順利就眠。
上蔟要適時,蠶老時要分批挑選上蔟,稀放。上蔟後3天要開門開窗,排濕保繭,但要避免強風直吹,以臉上略感有風為宜。
夏蠶養殖的關鍵是以良桑飽食為中心,靈活運用以下技術:防病蟲害防悶熱防餓蠶,勤拾蠶除沙,早收蟻早餉食早擴座稀放蠶,遲止桑,蠶室溫度均勻蠶分布均勻喂葉均勻桑葉老嫩均勻,眠起處理要適時上簇要適時。
⑥ 生產上常見的蠶病毒病有哪幾種它們的症狀表現有什麼特徵
病毒病是最主要的一類蠶病,約占總發病比例的80%,它包括血液型膿病,中腸型膿病和濃核病三種。
(1)血液型膿病
俗稱水白肚、爬蠶,各齡都會發生,生產上多見於三齡之後,特別是五齡中期到熟蠶前後較多。潛伏期小蠶3~4天,大蠶4~6天。病蠶外表症狀是體色乳白、全身腫脹、狂躁爬行、皮膚易破,常爬到蠶匾邊緣落地流白色膿血而死。本病如發生在各齡催眠期,則出現不眠蠶,病蠶皮膚緊張發亮,呈乳白色,不吃桑葉,不斷爬行直到流膿死亡;發生在各齡餉食後,則蠶生長停止,體色乳白,不轉青,皮膚鬆弛多皺,體軀縮小,前一節的節間膜向後一節套疊,直到死亡;如發生在四、五齡盛食期,病蠶節間膜或各環節後半部高起,形似竹節;發生在五齡後期到上蔟前,病蠶全身肥腫發亮,體色乳白,環節中央腫脹拱起,形似算盤珠,俗稱膿蠶。血液型膿病少數會出現焦腳、黑氣門及背部兩側對稱性黑褐色圓形病斑,這種病症常發生在眠中或將蛻皮時。
(2)中腸型膿病
俗稱干白肚,潛伏期5~7天,本病發生時群體大小不勻,發育不齊,齡期經過延長。患病蠶出現空頭空身,靜伏蠶座四周,不吃或少吃桑葉,體銹色,排黏糞、白糞,解剖病蠶可見中腸腫脹、乳白、多皺,病輕時中腸後部發白,病重時整個中腸發白腫脹。取病蠶中腸或黏糞一小塊,製成臨時標本,在400倍顯微鏡下檢查,可看到折光很強的大小不勻的六角形或四角形的多角體病毒。
(3)濃核病
俗稱空頭病。患病蠶食桑不旺,體色發黃以空頭症狀為主,重症蠶停止食桑爬向蠶座四周,頭胸昂起,排污褐色稀糞或污水,中腸內部充滿黃褐色污液。患病群體發育不齊,個體間大小相差較大。
⑦ 蠶寶寶生病是什麼樣子
蠶寶寶生病的樣子會呈現出一副無精打採的模樣,並且全身的色澤會沒有健康時候的光亮之感,具體則是蠶體瘦小,皮膚發黃,還有褶皺,它們基本上不吃桑葉,也不進食。這其中的原因其實有很多,需要具體去對待,有些蠶寶寶生病則是因為投喂的食物不夠衛生所導致的,比如投喂的桑葉不夠干凈,還有些蠶寶寶會因為餵食的桑葉上面有過多的水分,從而也會有不進食的現象,從而出現一副生病的模樣。這個情況需要區別對待,不過若是嚴重的話,那需要去請教這方面的專家來進行專門診斷。
⑧ 我家養的蠶不知道怎麼了,屁股上長了一個奇怪的東西,下圖仔細看,中午還因為這個死了一條蠶,這是怎麼回
您好,根據你的描述,你的蠶寶寶可能是得病了的,快點丟掉不然屍體會傳染死更多。
有可能是中毒症
① 觸殺型類
症狀:尾急性、胸部昂起,吐水,呈s狀顫抖。
②內吸型
症狀:蠶兒中毒後不吐水不顫抖,胸部膨大,死後成一字型,屍體軟綿。
③廢氣中毒症狀:主要因環境中含量的硫,
而積累於
中,蠶兒通過食下引起感染,廢氣中毒的蠶兒兌現出,
腫脹,易破皮而受傷死亡。
④肥料中毒:主要是
施肥後未間隔夠一定的時間就桑葉喂葉而引起中毒,蠶兒中毒時也出吐水,顫抖現象。
⑨ 怎麼分辨出蠶有病
1、健康蠶發育生長是整齊的。如體型肥大,發育過快,齡期明顯縮短,要警惕發生蠶膿病。如體型過瘦,大小不一,要警惕蠶空頭病、金毛蟲螯傷、廢氣中毒等。
2、看食桑:大蠶食桑有聲,如果聲小或無聲要警惕蠶生病。農葯中毒。蠶會亂爬並逐漸停食、吐乳絲。
3、看體色:患膿病、綠僵病的蠶,呈乳白色,發亮且易破,泄膿。猝倒病蠶,胸部和尾部都空,尾背部略帶黃褐色,這是特異症狀。上簇前後,如出現粗大的醬紫色的蠶,是蠅蛆鑽人蠶體引起的。白僵病,黃僵病的蠶體僵硬後,先從尾部出現桃紅,以後逐漸擴散到全身。
4、看體態:蠶的環節或節間膜腫脹,要警惕膿病,綠僵病,中毒。敗血病的蠶屍,先僵硬後變軟,很快腐爛。僵病蠶屍逐漸硬化。
(9)蠶生病了的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養蠶季節不要蠶室附近農田噴灑殺蟲雙等有機氯農葯,其熏蒸作用會導致蠶兒中毒,喂蠶桑葉要經過試喂確認無毒後,才能采葉喂蠶。
2、蠶室內禁用蚊香或滅蚊,滅蟲劑。在鄰近蠶室的住房內使用,也要關閉蠶室門窗,以防蠶兒中毒。
3、蠶室要安裝紗門,紗窗,防止蠅類入蠶室內危害蠶兒,並添加滅蠶蠅乳劑或噴蠶體,以殺滅蠅蛆。
4、養蠶前要堵塞鼠洞,蠶架與牆壁要保持一定間距,蠶架腳周圍要撒上石灰粉或蠶葯,以防止老鼠上爬。養地蠶,要做好葯物滅鼠。
⑩ 這種蠶生病了嗎
蠶的常見病有膿病、空頭病、細菌性腸胃病、敗血病、僵病和蠅蛆病,一般可用防僵粉進行蠶體消毒,常見的防僵粉有漂白粉防僵粉、防病 1 號、毒消散防僵粉、消特靈等。使用防僵粉時,可用篩子或紗布均勻撒在蠶體上,似白霜一層為度,撒粉後,約過 5 ~ 10 分鍾要加網給桑。用消特靈進行體噴消毒效果很好,此外,也可用氯黴素添食,即 1 片或 1 支氯黴素溶於 0.5 公斤水中,噴霧在 5 公斤桑葉上,給蠶添食,對防治細菌性蠶病效果較好。用消特靈添食效果也很好。
如體色乳白、體軀腫脹、血液乳白色呈濃汁為血液型膿病;胸部透明、排糞帶乳白色粘液,中腸後半部有乳白色橫紋者為中腸型膿病;屍體頭部向前伸出,手觸略有彈性,不久變僵者為僵病等。 3、應急措施 (1)傳染性蠶病:發病箔中的病蠶應立即選出淘汰,對選育的蠶要給予優良新鮮桑葉,精心飼養,可用新鮮石灰粉,加強蠶體,蠶座消毒,直到無病為止。也可用柏丫、陳艾、大蒜梗硫磺等薰煙消毒。同時,病蠶使用的蠶具要嚴格分開;病蠶和蠶沙不要任意亂丟亂倒;病蠶用過的蠶具要徹底消毒後才能再用,蠶室內外要徹底消毒。 (2)非傳染性蠶病: 蠅蛆病可用300倍滅蠶蠅稀釋液後噴灑蠶體。 農葯中毒,除敵百蟲外,其它農葯中毒者,可先用石灰和焦糠撒播蠶座隔離毒源,並用阿陀品、甘草白酒合劑添食急救,等蠶兒爬上蠶網時,立即除沙隔離;將蠶移至到通風透氣處,給新鮮桑葉;用鹼水將蠶用品清洗,日光爆曬後再用,壯蠶用淘米水或涼茶葉水、清水淘洗,1—2分鍾撈出攤開,等自然復甦後再給新鮮桑葉。 三、蠶病防治綜合技術 蠶病的發生蔓延與蠶兒體質,病原體及環境條件三者有密切關系。因此,蠶病綜合防治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 1、嚴格消毒,徹底消滅病源 (1)嚴格蠶前消毒及養蠶結束後及時回山消毒,防止病源擴散。 (2)統一全村大環境消毒,由村組織對村中大路,小院、陰溝、死水塘等用消毒靈和新鮮石灰粉進行消毒,為養蠶創造一個良好的清潔的外部環境條件。 (3)選好用足優質高效蠶葯,夏秋注意病毒病,晚秋僵病要重點防治。對前一期發生過的病要重點消毒。 2、精心飼養,增強蠶兒體質 增強蠶兒體質,可以提高蠶兒抗病抗逆能力。蠶兒特別是小蠶抗病能力弱,極易感染蠶病。生產實踐中經常出現小蠶感染造成五齡期蠶病大暴發,所以要特別注重小蠶飼養,確保小蠶體質強健,有利於大蠶的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