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茶櫃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男的玩手機睡覺圖片 2025-09-19 19:23:18
中秋圖片唯美真實 2025-09-19 19:06:44

茶櫃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9-23 00:52:52

Ⅰ 中班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在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生肖不僅是一種形象生動的紀年、紀月的方法,更已與每個人結合起來,賦予了一種神奇的性格。新《綱要》指出:要為幼兒創造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主動與教師、同伴或他人交往,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慣用禮貌的語言進行交往。

最近我發現我們班的幼兒對屬相非常感興趣,常常在一起談論有關問題,有的小朋友還會問:「老師,你是屬什麼的呀?」因此,我預設了這個活動,讓幼兒了解十二生肖及其排列順序。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根據故事情節大膽猜測比賽結果,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2.初步了解十二生肖及其排列順序。

3.引發對屬相的興趣及民族自豪感。

活動准備

1.幼兒向家人了解他們的屬相

2.故事投影

3.十二生肖圖片一套,胸飾兩套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出示小猴玩具。新年快到了,金老師收到了一件禮物,知道是什麼嗎?因為老師屬猴,所以朋友送我了一個小猴玩具。小朋友,你們知道自己是屬什麼的嗎?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又是屬什麼的呢?(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屬相)剛才小朋友非常能幹,已經說出了許多屬相,那麼到底還有哪些屬相呢?我們來聽一聽。

二、.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

1.利用課件邊講述故事邊提問:提問:牛、老虎、老鼠比賽鑽山洞?你覺得誰會得第一?為什麼?(幼兒猜想後繼續講述)現在進行的是爬山比賽,你們看誰來參加了?你認為誰能最快爬到山頂呢?為什麼?(幼兒猜想後繼續講述)接下來動物們進行的是跨步比賽,你認為誰會跨的最遠呢?為什麼?(幼兒猜想後繼續講述)咦,你們看,接下來動物們要進行什麼比賽呀?誰能跳過去得第一呢?為什麼?(幼兒猜想後繼續講述)

2.提問:故事中有哪些動物?(出示其餘動物)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幼兒數),對了一共有十二種動物,所以稱為十二生肖。十二生肖只有我們中國才有的,外國是沒有的,在很早以前我們中國人就發明了,每年都有一種小動物做為標志,我們中國人真了不起呀!

3.你們知道這十二種動物是怎麼排隊的嗎?我們再來聽一聽。教師利用課件講述故事第二遍。問:他們是怎麼排隊的?

三、做十二生肖排隊的游戲

教師交代:「今天我們也來做十二生肖排隊的游戲吧。請小朋友自己來選一種生肖動物掛好,我們分成兩組,看那一組先排好就是冠軍,會有禮物哦!」

四、延伸:今天小朋友知道了十二生肖,還知道了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咦我們有的小朋友是屬馬的,有的大人怎麼也是屬馬的呀,為什麼年紀不一樣屬相卻是一樣的呢?下一次,金老師再和小朋友一起去發現吧。

活動反思:

我利用生肖鍾給孩子上生肖課。孩子們都很感興趣。課前先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屬相,了解家中成員的屬相,這樣即增長孩子們的認知,又增加了孩子與家長的互動,所以在活動中請孩子說說自己和家人的屬相是都說的非常好。這也培養了孩子與家人之間的情感。

在請孩子當小記者采訪其他老師或同學屬相時,有的孩子普通話說的非常好,有的孩子有禮貌,說話流利。也給了孩子和老師互動的機會。

通過講述十二生肖的故事和兒歌。很快就記住了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並且非常喜歡唱十二生肖歌。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數的活動的興趣。

2、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正確性。

3、引導幼兒學習7的形成,能手口一致地點數7個物體,以達真正理解7的實際意義;認讀數字7。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像能力。

【活動准備】

1、活動前通過交談讓幼兒初步了解「買6贈1」的含義。

2、布置超市「玩具商品」,有關7的形成的課件。

3、數字「6」、「7」及鐮刀圖片各一,幼兒操作用學具若干套。

【活動過程】

1、觀看課件,感知7的形成(帶禮物)聯系實際,以新老師「帶禮物」為由給幼兒觀看課件1。

(1)新老師一口氣把樹葉從大樹上吹落下來。

師:有幾片樹葉落到地上了?咱們一起來數一數:1、2、3......6,有6片樹葉落到地上了,同時出示數字「6」。

(2)(繼續看課件)新老師帶孩子們一起吹樹葉,又有一片樹葉從樹上落下來。

師:剛才地上有6片樹葉,又落下1片樹葉,現在地上有幾片樹葉?師幼一起點數共有7片樹葉,啟發幼兒說「6片樹葉添上1片樹葉是7片樹葉」,同時出示數字「7」。

觀看課件2,蘋果樹變魔術

(3)第一次從樹上落下6個蘋果,請幼兒點數後出示數字「6」。

(4)第二次又有1個蘋果從樹上落下來,啟發幼兒理解6個蘋果添上1個蘋果是7個蘋果,6添上1是7,同時出示數字「7」。

2、操作實物,理解7的形成(送禮物)

(1)送花生每個幼兒一盤花生(內裝6顆),等幼兒正確點數後新老師再作為獎品送給幼兒1顆,請幼兒回答現在自己有幾顆花生?初步理解6添上1是7。

(2)送紅棗每組一筐紅棗。第一次請幼兒取6個棗,第二次再請幼兒添上1個棗。

問:現在有幾個棗?講解6個棗添上1個棗是7個棗,即6添上1是7。

3、做游戲,復習7的形成,理解7的實際意義(游戲:買紅果)

(1)講解「買6贈1」的含義。超市裡的`紅果今天特別便宜,只要小朋友買夠6個,售貨員阿姨還會再贈送給小朋友1個。

(2)買完紅果後,請小朋友們互相檢查,如果買夠了6個,就去阿姨處領1個贈品,進一步理解鞏固「6添上1是7」。

4、教師小結,結束教學活動。

小網路:數字分好幾種,阿拉伯數字是最普遍的一種。阿拉伯數字並不是阿拉伯人發明的而是印度人發明的,實際應該列為印度語言,只是先傳播到阿拉伯,然後傳向世界的,所以稱之為「阿拉伯數字」。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比6少的數量,理解數的意義。

2、有良好的操作習慣,能積極地與材料互動。

3、在活動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准備

塑料空瓶若干,赤豆、數字卡、圓點卡、動物圖卡、背景圖、大瓶子

活動過程

(一)開火車游戲,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老師手拿點子、數字、動物卡片,和孩子們進行問答游戲

師:嘿嘿,我的火車幾點開?(隨機出示6以內的點卡、數卡)

幼:嘿嘿,我的火車ж點開。

師:嘿嘿,來了幾位小客人?(出示動物卡)

幼:嘿嘿,來了ж位小客人。

(二)通過看看說說,理解數字「6」的意義

師:嗚嗚,火車開到了數字城(出示背景圖,拿出數字6)看,數字6來迎接我們了,6可以表示什麼?6也可以表示這個動物瓶上的6隻小刺蝟,6隻小刺蝟可以用幾個圓點來表示?請一幼兒上來選出6個圓點的卡片貼在數字瓶上。

(三)親自實踐,感知比6少的數量

1、自由探索做動物瓶

(1)要求找出比6少的動物卡貼在瓶身上。

(2)幼兒集中交流,將幼兒探索的結果用圓點表示出來。

(3)師生總結:比6個圓點少的有5個、4個、3個、2個、1個。

2、再次操作,進一步感知比6少的數量

請小朋友介紹自己的瓶上貼了幾只小動物,為什麼?這些動物瓶上的數量可以用哪幾個數字來表示?請小朋友把它貼在點卡左邊。

(四)將數字、實物、圖卡對應匹配

師:小朋友做的動物瓶真漂亮,豆寶寶看見了,心裡可喜歡呢。它們想住在動物瓶里,你們願意嗎?那我們一起來幫豆寶寶搬家吧,但是要看仔細瓶上有幾只小動物就住幾個豆寶寶,不能多住也不能少住。(出示一個動物瓶,請小朋友觀察動物數量,然後說應該住幾個豆寶寶,老師操作放入相應數量的豆寶寶)豆寶寶住在裡面好開心,天冷了,趕快把它關好門,再貼上一個門牌號,應該貼數字幾呢?請幼兒選一數字貼在瓶蓋上。

幼兒操作:根據動物瓶身上的動物數量放入相應數量的豆寶寶,並在瓶蓋上貼上數字,然後集體檢查個別幼兒的操作結果。

(五)游戲:數字寶寶找朋友

每個小朋友拿一個自己喜歡的數字拿在手裡,記住自己是數字幾,由數字6開始按比自己小1的順序找朋友,找到新的朋友排在前面,繼續找新朋友,按6、5、4、3、2、1的順序組成幾列小車廂。

師:「嗚――我的火車要開了,小小車廂快快來。」師幼開火車出活動室,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幼兒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課堂上幼兒唱「主角」,教師只是一個「配角」,把時間和空間都留給幼兒進行思考、探究、交流,關注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思維等方面。活動穿插游戲或組織一些有趣的活動,讓幼兒在愉快的活動氛圍中得到提高。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設計

有一天我准備給孩子上一堂美術課,畫「花」,要求小朋友自己發現老師的花有什麼形狀拼成的,孩子們很快就發現由圓形畫成的,我表揚了孩子們後,讓孩子發現在一下在課室里有什麼東西是圓形的,想不到課室被發現的東西是圓的有很多,有的不經意的東西孩子都很細心的發現了,當時孩子興趣很濃,原來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的東西是圓形的,孩子也很喜歡,所以就設計一個關於圓形的活動設計,開展活動讓幼兒學習發現生活的東西。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探索能力,發展的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

2、通過游戲關注身邊的事物,發展幼兒對身邊事物的認識,學會說述術一事物的外形特徵。

3、了解各物品在我們生活的用途。

4、增強親子活動,讓孩子與父母有個共同學習的機會增加親子感情。

活動准備

1、製作可操作圖。關於課室物品的、戶外活動小朋友正在玩體育器材的、家裡生活用品的,和小朋友臉蛋。圖片名為「在課室里」、「戶外活動里」、「在家裡」、「在我身上里」

圖片可操作,例如:課室背景圖里有個茶杯櫃,是個立體的門可以操作打開,裡面有杯子的圖片在里。

2、兒歌《找到了,找到了》

3、將平時幼兒上戶外活動玩機械的過程做成視頻片段。

4、布置家庭作業,請家長引導幼兒在家中找「圓」。

活動過程

1、展示一張圓形的圖片,讓幼兒認識一個好朋友圖形——圓形。我們一起與它起個名字叫「圓圓「。圓圓今天要和我一起玩游戲,它今天躲在我們課室了請小朋友幫忙找一下。

⑴在課室里:

幼兒自己在課室找出關於圓的東西(風扇、杯子、碗、鍾、老師裝筆的筆桐、玩具、椅子靠背有個圓洞、桌子的腳——要求幼兒完整說出短句例如,:「圓圓在哪裡,找到了,找到了杯子口是圓圓的在櫃子里,杯是用來盛水的。」說完後展示並操作圖片。

2、⑵:「戶外活動里」

展示「體育課」視頻短片引導幼兒觀看戶外活動的片段,回憶玩過的器械有什麼是圓形的。呼啦圈、球、車子的輪、爬筒、拱門玩具等,並將操作圖片演示一次。

⑶「在家裡」

消毒碗櫃里:碗、杯子、大碟子、小碟子、洗衣機里、各電器按扭、扭扣等、衣服的袖口褲子等

⑷在我身上里:

眼睛、嘴、鼻子、耳朵、扭扣、扣門、鞋子的口、鞋帶的門眼等

2、學習兒歌,引導幼兒根據找到的東西創遍兒歌內容。

兒歌:《找到了,找到了》

圓圓要和我做游戲,

圓圓在哪裡?找到了,找到了

圓圓在茶櫃里,小茶杯口是圓圓。

圓圓在哪裡?找到了,找到了,

圓圓在老師的手裡,圓圓是鈴鼓。

圓圓在哪裡?找到了,找到了

我騎著三輪車,圓圓是車輪

圓圓在哪裡?找到了,找到了,

在鏡子里,圓圓是耳朵、眼睛、鼻子、嘴。

3、操作游戲:《好管家》老師製作一張關於物分類的圖片要求幼兒將不同種類的圓圓分類好,並擺放好。

分類物品圖卡有:

⑴生活用品:將(碗、碟、筷子、杯卡片)插放到消毒櫃里。

⑵玩具用品:(球、汽車、萬花筒、風車、插片花卡片插放到玩具櫃里。

⑶娃娃的臉:找到眼睛、鼻子、耳朵、嘴卡片,插好娃娃臉上。

四、延伸活動:

展示一張娃娃臉請幼兒用橡皮泥給娃娃貼上「圓圓」用雙手搓成圓形,製作成娃娃的眼睛、耳朵、眼睛、嘴。

作品完成後展示幼兒作品,並加以鼓勵。

活動反思

幼兒對游戲活動的興趣很濃,能找出在生活中很多的東西都圓形的。例如生活中的廁所去水洞、媽媽的化裝品的各種瓶子等、爸爸的煙、老師的粉筆、眼鏡等等等。充分發揮了觀察力、擦索力,體現幼兒動手能力和求知慾,活動過程中孩子通過觀察了解了生活各種事物從而認識了物品的名稱和生活中的的用途,學習了表達物品的基本特徵,能表達較長的句子。活動過程中幼兒對創遍部分非常感興趣,並能按照兒歌內容形式,創遍己想表達的內容。活動還得到家長的支持,陪同幼兒一起學習,尋找家中的圓,有的家長還為孩子拍上了照片,上收拾更多的圓,活動結束了,孩子還互相分享自己收集到的知識。

Ⅱ 年輕石代茶具怎麼樣

茶具
飲茶器具
共2個含義

茶具[1]選材廣泛,金、木、竹、陶皆可取。茶具,古代又稱茗器,同其他飲、食具一樣,它的發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粗糙到精緻的過程。唐代茶神陸羽在《茶經·四之器》中列出了28種茶具的名稱。 唐文學家皮日休《茶具十詠》中所列出的茶具種類有「茶塢、茶人、茶筍、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甌、煮茶。」其中「茶塢」是指種茶的凹地。「茶人」指採茶者,如《茶經》說:「茶人負以(茶具)採茶也。」

中文名
茶具

外文名
tea set

起源
中國

主要產地
景德鎮、宜興、德化

古稱
茗器

含義
茶道器具

基本概述

茶具
茶具

拼音:cha ju

英文:1. tea set 2. tea service 3. tea-things

茶具的概括

茶具,古代亦稱茶器或茗器。據西漢辭賦家王褒《憧約》有「烹茶盡具,酺已蓋藏」之說,這是中國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條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詞在唐詩里初處可見,諸如唐詩人陸龜蒙《零陵總記》說:「客至不限匝數,競日執持茶器。」白居易《睡後茶興憶楊同州詩》「此處置繩床,旁邊洗茶器。」唐代文學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詩》有「蕭疏桂影移茶具」之語,宋、元、明幾個朝代,「茶具」一詞在各種書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禮志》載:「皇帝御紫哀殿,六參官起居北使……是日賜茶器名果」

茶具范圍宋代皇帝將「茶器」作為賜品,可見宋代「茶具」十分名貴,北宋畫家文同有「惟攜茶具賞幽絕」的詩句。南宋詩人翁卷寫有「一軸黃庭看不厭,詩囊茶器每隨身。」的名句,元畫家王冕《吹蕭出峽圖詩》有「酒壺茶具船上頭。」明初號稱「吳中四傑」的畫家徐責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對飲時,他趁興寫道:「茶器晚猶設,歌壺醒不敲。」不難看出,無論是唐宋詩人,還是元明畫家,他們筆下經常可以讀到「茶具」詩句。說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茶具按其狹義的范圍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用具。中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為歷代茶愛好者青睞。由於製作材料和產地不同而分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竹木茶具和玉石茶具等幾大類。

發展過程

茶具
用現在人的觀點來看,飲一杯茶用那麼多復雜的茶具似乎難以理解。但用古代人觀點來說,則是完成了一定的禮儀,是飲茶至好至精的必然過程。用器的過程,也是享受制湯、造華的過程。其實,現代烹飪所用器具較陸羽二十四器更為復雜,只不過廚師作,客人吃,不知其中艱辛而已。中國古代茶人,用這樣細膩的描述體味 自煎自食的樂趣,也從中表現實踐精神。陸羽當時便說明,所謂「二十四器必備」,是指正式茶宴,至於三五友人,偶爾以茶自娛。

宋代不再直接煮茶,而是用點茶法,因而器具也隨之變化。宋代茶藝處處體現了理學的影響,連器具也不例外,如烘茶的焙籠叫「韋鴻臚」,自漢以來,鴻臚司掌朝廷禮儀,茶籠以此為名,禮儀的含義便在其中了。碎茶的木槌稱為「木侍制」;茶碾 叫作「金法曹」,羅合稱作「羅樞密」,茶磨稱「石轉運」,連擦拭器具的手巾都起了個高雅的官銜,叫作「司職方」。且不論這些名稱所表達的禮制規范是保守還是進步,其中的文化內涵則一目瞭然。可見,中國古代茶具不是為繁復而繁復,主要是表達一定思想觀念。宋代全套茶具以「茶亞聖」盧仝名字命名,叫作 「大玉川先生」。足見,僅以使用價值來理解古代茶器是難得要旨 的。今人參觀日本茶道表演,看見方巾、水方、小刷子等一堆器 物,而不知其義。不用說現代中國人,即便日本茶道師,使用這些器物也不一定盡知其中含義。因此只能從文化觀念上,才可能作出合理的解釋。

明清廢團茶,散茶大興,烹煮過程簡單化,甚至直接用沖泡法,因而烹茶器皿亦隨之簡化。但簡化不等於粗製濫造,尤其對壺與碗的要求,更為精美、別致,出現各種新奇造型。由於中國瓷器到明代有一個高度發展,壺具不但造型美,花色、質地、釉 彩、窯品高下也更為講究,茶器向簡而精的方向發展。壺、碗歷代皆出現珍品,如明代宜德寶石紅、青花、成化青花、鬥彩等皆為上乘茶具。壺的造型也千姿百態。有提梁式、把手式、長身、扁身等各種形狀。圖案則以花鳥居多。人物山水也各呈異彩。我國唐代茶碗重古樸,而宋代由於鬥茶的出現,以茶花沫餑較品質高 低,需要碗色與茶色和諧或形成鮮明對比,所以重瓷器色澤,而明清以後,茶之種類日益增多,茶湯色澤不一,壺重便利、典稚或樸拙、奇巧,碗則爭妍鬥彩,百花齊放。所以,僅明清壺碗組成 一個大型展覽亦並不費難。

清代京師,則自有獨特的高雅茶具。老北京大家貴族、宮室皇廷,乃至以後許多高檔茶館,皆重蓋碗茶。此種茶杯一式三件,下有托,中有碗,上置蓋。蓋碗茶又稱「三才碗」。三才 者,天、地、人也。茶蓋在上,謂之「天」,茶托在下,謂之 「地」,茶碗居中,是為「人」。一副茶具便寄寓一個小天地,小宇宙,包含古代哲人「天蓋之,地載之,人育之」的道理。

蓋碗茶源於何時,至今無定論。茶托又稱「茶船」,民間相傳為唐代西川節度使崔寧之女所造,始為木托,後以漆制,始稱茶船。但從考古發掘來看,茶托的出現肯定更早,所以崔寧之女創茶船之說也只能作故事傳說來看。益碗茶具有許多花樣,常繪山水花鳥,多出名人手筆。碗內又繪避火圖。有的連同茶托為十二式;也有的十二碗加十二托,為二十四式,以備茶會之用。清化茶托花樣繁多,有圓形、荷葉形、元寶形等等。北京氣 候高寒,茶具以保溫為要,所以蓋碗茶具一時風行,此風一起,影 響各地。尤其是四川等地,大街小巷,處處茶館皆備蓋碗茶,至今特色不減。

明清以後,茶具不僅為實用,而且成為十分典雅的工藝品,許多家庭喜歡擺一套精美茶具,有客來沏一壺好茶,列杯分茗,既是親朋情誼,又是藝術品的陳列欣賞。中國人茶藝觀點可以說已深入千家萬戶。

中國瓷器向來知名世界,飲中國茶,又用中國茶具方為完美。茶與茶具結合,推動了中國茶文化向外擴展。自明以來,我國出口貿易中茶與瓷器皆為大宗,近代更是如此。直至現代,中國茶具仍為世界各國所寶愛。今之東南亞國家,明明是自己燒制的茶具,卻以「中國瓷器」相標榜,以抬高身價。小小茶具對推動中外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2]

相關來源

茶具
「茶籯」是箱籠一類器具。唐陸龜蒙寫有一首《茶籯詩》「金刀劈翠筠,織似波紋斜。」可知「茶籯」是一種竹製、編織有斜紋的茶具,「茶舍」多指茶人居住的小茅屋,唐皮日休《茶舍詩》日「陽崖忱自屋,幾日嬉嬉活,棚上汲紅泉,焙前煎柴蕨,乃翁研茶後,中婦拍茶歇,相向掩柴扉,清香滿山月。」詩詞描寫出茶舍人

家焙茶、研(碾)茶、煎茶、拍茶辛勞的制茶過程。

古人煮茶要用火爐(即炭爐),唐以來煮茶的爐通稱「茶灶」,《唐書·陸龜蒙傳》說他居住松江甫里,不喜與流俗交往,雖造門也不肯見,不乘馬,不坐船,整天只是「設蓬席齋。束書茶灶。」往來於江湖,自稱「散人」,宋南渡後譽為「四大家」之一的楊萬里《壓波堂賦》有「筆床茶灶,瓦盆藤尊」之句。唐詩人陳陶《題紫竹詩》寫道:「幽香入茶灶,靜翠直棋局。」可見,唐宋文人墨客無論是讀書,還是下棋,都與「茶灶」相傍,又見茶灶與筆床、瓦盆並例,說明至唐代開始,「茶灶」就是日常必備之物了。

古時把烘茶葉的器具叫「茶焙」。據《宋史·地理志》提到「建安有北苑茶焙。」是有名的,又依《茶錄》記載說,茶焙是一種竹編,外包裹箬葉(箬竹的葉子),因箬葉有收火的作用,可以避免把茶葉烘黃,茶放在茶焙上,要求溫度小火烘製,就不會損壞茶色和茶香了。

除了上述例舉的茶具之外。在各種古籍中還可以見到的茶具有:茶鼎、茶甌、茶磨、茶碾、茶臼、茶櫃、茶榨、茶槽、茶憲、茶籠、茶筐、茶板、茶挾、茶羅、茶囊、茶瓢、茶匙……等。究竟有多少種茶具呢?據《雲溪友議》說:「陸羽造茶具二十四事。」如果按照唐代文學家《茶具十詠》和《雲溪友議》之言,古代茶具至少有24種。這段史料所言的「茶具」概念與今是有很大不同的。

載入更多
相關搜索
茶具大全價格
茶具品牌
功夫茶具28件的名稱
茶具茶盤電磁爐整套裝
懶人茶具價格與圖片
茶器 茶具全套
高檔茶具圖片大全
1500元茶桌套裝
參考資料
[1]茶具行業
[2]茶具的發展過程簡述
[3]茶具的起始朝代
更多
搜狗網路 - 搜狗首頁 - 免責聲明 - 隱私政策 - 意見反饋

© 2020 SOGOU.COM

編輯
編輯
報錯
取消
目錄
您的網路環境不好,請耐心等待

Ⅲ 中式茶櫃效果圖大全2015款客廳

這個一般網上很多設計論壇上都有的

Ⅳ 幼兒中班綜合活動選例

【活動設計】 有一天我准備給孩子上一堂美術課,畫「花」,要求小朋友自己發現老師的花有什麼形狀拼成的,孩子們很快就發現由圓形畫成的,我表 揚了孩子們後,讓孩子發現在一下在課室里有什麼東西是圓形的,想不到課室被發現的東西是圓的有很多,有的不經意的東西孩子都很細心的發現了,當時孩子興趣 很濃,原來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的東西是圓形的,孩子也很喜歡,所以就設計一個關於圓形的活動設計,開展活動讓幼兒學習發現生活的東西。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探索能力,發展的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 2、通過游戲關注身邊的事物,發展幼兒對身邊事物的認識,學會說述術一事物的外形特徵。 3、了解各物品在我們生活的用途。 4、增強親子活動,讓孩子與父母有個共同學習的機會增加親子感情。 【活動准備】 1、製作可操作圖。關於課室物品的、戶外活動小朋友正在玩體育器材的、家裡生活用品的,和小朋友臉蛋。圖片名為「在課室里」、「戶外活動里」、「在家裡」、「在我身上里」 圖片可操作,例如:課室背景圖里有個茶杯櫃,是個立體的門可以操作打開,裡面有杯子的圖片在里。 2、兒歌《找到了,找到了》 3、將平時幼兒上戶外活動玩機械的過程做成視頻片段。 4、布置家庭作業,請家長引導幼兒在家中找「圓」。 【活動過程】 1、展示一張圓形的圖片,讓幼兒認識一個好朋友圖形——圓形。我們一起與它起個名字叫「圓圓「。圓圓今天要和我一起玩游戲,它今天躲在我們課室了請小朋友幫忙找一下。 ⑴在課室里: 幼兒自己在課室找出關於圓的東西(風扇、杯子、碗、鍾、老師裝筆的筆桐、玩具、椅子靠背有個圓洞、桌子的腳——要求幼兒完整說出短句例如,:「圓圓在哪裡,找到了,找到了杯子口是圓圓的在櫃子里,杯是用來盛水的。」說完後展示並操作圖片。 2、⑵:「戶外活動里」 展示「體育課」視頻短片引導幼兒觀看戶外活動的片段,回憶玩過的器械有什麼是圓形的。呼啦圈、球、車子的輪、爬筒、拱門玩具等,並將操作圖片演示一次。 ⑶「在家裡」 消毒碗櫃里:碗、杯子、大碟子、小碟子、洗衣機里、各電器按扭、扭扣等、衣服的袖口褲子等 ⑷在我身上里: 眼睛、嘴、鼻子、耳朵、扭扣、扣門、鞋子的口、鞋帶的門眼等 2、學習兒歌,引導幼兒根據找到的東西創遍兒歌內容。 兒歌:《找到了,找到了》 圓圓要和我做游戲, 圓圓在哪裡?找到了,找到了 圓圓在茶櫃里,小茶杯口是圓圓。 圓圓在哪裡?找到了,找到了, 圓圓在老師的手裡,圓圓是鈴鼓。 圓圓在哪裡?找到了,找到了 我騎著三輪車,圓圓是車輪 圓圓在哪裡?找到了,找到了, 在鏡子里,圓圓是耳朵、眼睛、鼻子、嘴。 3、操作游戲:《好管家》老師製作一張關於物分類的圖片要求幼兒將不同種類的圓圓分類好,並擺放好。 分類物品圖卡有: ⑴生活用品:將(碗、碟、筷子、杯卡片)插放到消毒櫃里。 ⑵玩具用品:(球、汽車、萬花筒、風車、插片花卡片插放到玩具櫃里。 ⑶娃娃的臉:找到眼睛、鼻子、耳朵、嘴卡片,插好娃娃臉上。 四、延伸活動: 展示一張娃娃臉請幼兒用橡皮泥給娃娃貼上「圓圓」用雙手搓成圓形,製作成娃娃的眼睛、耳朵、眼睛、嘴。 作品完成後展示幼兒作品,並加以鼓勵。 【活動反思】 幼兒對游戲活動的興趣很濃,能找出在生活中很多的東西都圓形的。例如生活中的廁所去水洞、媽媽的化裝品的各種瓶子等、爸爸的煙、老師的粉筆、眼鏡等等 等。充分發揮了觀察力、擦索力,體現幼兒動手能力和求知慾,活動過程中孩子通過觀察了解了生活各種事物從而認識了物品的名稱和生活中的的用途,學習了表達 物品的基本特徵,能表達較長的句子。活動過程中幼兒對創遍部分非常感興趣,並能按照兒歌內容形式,創遍出自己想表達的內容。活動還得到家長的支持,陪同幼 兒一起學習,尋找家中的圓,有的家長還為孩子拍上了照片,上網收拾更多的圓,活動結束了,孩子還互相分享自己收集到的知識。(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