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七年級歷史課本岳飛圖片求
南宋劉松年中興四將圖岳飛像(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
Ⅱ 為什麼岳飛必須死
1142年1月,宋高宗趙構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一代名將岳飛冤殺,年僅39歲。
岳飛少年寡言,英勇異常,岳母於其背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字,期盼他能夠報效國家。而且岳飛也不負期望,一生收復山河,抵禦外敵。「風波亭」禍事,堪稱千古奇冤。
然而,岳飛雖然戰功赫赫,但是手握數十萬岳家軍,更是多次不顧皇權,不聽趙構的旨意,這才引來了殺身之禍。
圖片來源於網路
其實從現在的職場策略來分析,岳飛雖有戰功,但是縱觀岳飛一生,他必須要死。
一、性情耿直,典型「政治白痴」
岳飛雖然精通文武,但是畢竟是一介武將,不善政治權謀,不懂皇帝的心思。但是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岳飛一心「迎回二聖」,想要收復山河,但是在當時的皇帝趙構看來,我才是皇帝啊,你迎回了二聖,那我算什麼?
客氣的說,岳飛是政治白痴,不客氣的說,那就是情商低下的莽夫。
圖片來源於網路
二、手握大軍,威脅皇帝
岳飛手握數十萬岳家軍,在軍中,他的個人威望實際已經高過了趙構的皇威,而且最要命的是,岳飛還不聽趙構的話呀,對於皇帝來說,這就是絕對的威脅,你說趙構還能容得了岳飛嗎?
三、為人臣子卻過度干涉皇權
古往今來,為人臣子,最忌諱的就是參與皇儲之爭,特別是軍事將領,一旦參與便很難善其身。但是岳飛卻不管這些,他曾經兩次上疏趙構立太子,但是趙構並無子嗣,僅僅有兩個養子,這就更加惡化了君臣關系。
所以從以上分析,岳飛必須要死。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職場上,岳飛這樣的人對公司絕對忠誠,工作能力突出,但是就算是辛辛苦苦工作一輩子,也是沒有辦法走向職場高峰的。
這類人情商低下,不把老闆放在眼裡,不懂老闆的心思,只顧一意孤行拼業績,並且還擅自干涉老闆的權利。另外也不和同事搞好關系,最終只落得老闆不放心,同事不和的下場。
就算你工作能力再突出,幹得有多優秀,最後也只是一個小職員,在哪家公司都沒有出頭之日的。
執古之道,御今之有,讀懂歷史,玩轉職場。請關注【青梅煮史】
Ⅲ 精忠報國,關於岳飛的個人資料都有哪些
岳飛是宋朝著名將領,個人最喜歡他的《滿江紅》,每讀一次都能激盪起滿腔熱血。
附一份他的年表:
年 代 年 齡 事 跡 時 事
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 1歲 二月十五日(即公歷3月24日),生於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 正月,蔡京任相。
政和三年 (1113年) 11歲 從刀槍手陳廣學武藝。
政和七年 (1117年) 15歲 居家務農與自學。
重和元年 (1118年) 16歲 娶妻劉氏。 宋遣使約金攻遼。
宣和元年 (1119年) 17歲 六月,長子岳雲出生。 宋江起義。
宣和三年 (1121年) 19歲 從周同學射箭。
宣和四年 (1122年) 20歲 應募為「敢戰士」,從軍征遼。父岳和病故,回家守孝。 宋軍攻遼失敗。金兵攻取燕京。
宣和六年 (1124年) 22歲 再次應募,往河東路平定軍當兵,不久升偏校。 河北等路發生水災,宋朝實行災年招兵。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 24歲 三月,次子岳雷生。參加河東抗金戰事。九、十月間,平定軍陷落,回湯陰家中。冬,在相州從軍。隨大元帥往大名府。初隸宗澤。 金兵渡黃河南侵。閏十一月,宋都開封陷落。十二月,康王趙構開設大元帥府。
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 25歲 正月,與金兵戰於開德府。四月,隨大元帥往應天府。六、七月,上書要求抗金,被革職。八月,投奔張所,充中軍統領,升任統制。九月,隨王彥轉戰新鄉等地。後孤軍苦鬥太行山。冬,投歸宗澤。十二月,戰汜水關。 四月,徽、欽二帝被俘,北宋滅亡。五月,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南宋建立。 十二月,金兵大舉南下。
建炎二年 (1128年) 26歲 春,參加滑州之戰。七月,進駐河南府,戰於汜水關、竹蘆渡。 七月初,抗金名將宗澤死。
建炎三年 (1129年) 27歲 自春至夏,擊破王善、張用等。七月,隨杜充撤往建康府。十月,擊破李成。十一月,隨陳淬迎擊金軍。十二月,南下廣德軍,克復溧陽。是年與李娃結婚。 金兵渡長江南侵。高宗南逃入海。
建炎四年 (1130年) 28歲 二月,進駐宜興張渚鎮。三月,戰常州。四、五月,復建康。七月,遷通泰鎮撫使,兼知泰州。九月,戰承州。十一月,棄泰州,戰南霸塘。三子岳霖生。 九月,金立劉豫為皇帝,建偽齊傀儡政權。十月,金遣秦檜歸宋。
紹興元年 (1131年) 29歲 三月至六月,破李成,降張用。七月,屯駐洪州。十二月,升神武副軍都統制。 秦檜任相。
紹興二年 (1132年) 30歲 四月至五月,破曹成。七月,屯駐江州。 秦檜罷相。朱勝非任相。
紹興三年 (1133年) 31歲 夏,鎮壓吉、虔州農民起義。九月,赴臨安朝見。任江西路、舒、蘄州制置使,神武後軍統制。 十二月,金、偽齊聯軍陷襄陽等地。
紹興四年 (1134年) 32歲 五月至七月,復襄漢六郡。移屯鄂州。八月,授清遠軍節度使,任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十二月,初援淮西,戰廬州。 金兵勾結偽齊侵淮西。
紹興五年 (1135年) 33歲 二月,授鎮寧、崇信軍節度使,升神武後軍都統制。四月,四子岳震生。四月至六月,鎮壓楊么起義軍。十二月,升荊湖南、北、襄陽府路招討使。 金太宗完顏吳乞買死。 金熙宗完顏亶繼位。
紹興六年 (1136年) 34歲 二月,赴鎮江府商討軍事,往臨安朝見。三月,升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移鎮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母姚氏死。七、八月,復商、虢等州。十月,奉命援淮西,至江州而還。十一月、十二月,擊敗金、齊軍,戰何寨、蔡州、白塔、牛蹄等處。 宋、金戰爭形勢趨於穩定,南北相持。
紹興七年 (1137年) 35歲 二月,赴平江府朝見,授太尉,升宣撫使。三月,隨高宗往建康府。受命節制淮西軍。四至六月,憤而辭職,受命返鄂州復職。七月,請以本軍進討劉豫。秋冬,因淮西兵變,進駐江州。赴臨安朝見,建議立皇儲。 張浚罷相,趙鼎任相。金撻懶派掌權,偽齊被廢。
紹興八年 (1138年) 36歲 九月,赴臨安朝見,反對「和議」。 秦檜再度入相,宋、金進行議和。
紹興九年 (1139年) 37歲 正月,授開府儀同三司。上《謝講和赦表》。三月,五子岳靄生。四月,派軍護送趙士(亻褭)等祭掃西京八陵。九、十月,赴臨安朝見,收留義士李寶。 正月,宋、金第一次紹興和議達成。金完顏兀術掌握實權。
紹興十年 (1140年) 38歲 六月、閏六月、七月,連復蔡州、穎昌府、淮寧府、鄭州、汝州、虢州、河南府等地;派奇兵深入京東、河北、河東;大敗金軍於郾城、穎昌,進軍朱仙鎮,奉詔班師。八月,赴臨安朝見,請求辭職不準。 四月,金毀約大舉南侵。七月,宋高宗用金字牌令岳飛班師。
紹興十一年(1141年) 39歲 二、三月,援淮西。 四月,授樞密副使,罷兵權。五月至七月,出使楚州,營救韓世忠。八月,罷樞密副使。十月,入大理寺獄。十二月二十九日(即公歷1142年1月27日),遇害於大理寺獄中。 宋、金簽訂《紹興和議》。 宋、金南北對峙的局面最後確立。
因為上傳的圖片大小有限制,太小又看不清,所以把文字部分復制進來,看得有點亂。上面的日期沒特殊說明都是農歷的。
Ⅳ 岳飛簡介50字左右
一、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二、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
三、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4)岳飛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歷史上真實的岳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他堅主抗金,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
1140年,他揮師北伐,先後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為朝廷殺害。
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
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以身作則體恤部屬,岳家軍有「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虜」的軍紀。連金軍也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斗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
宋金時期,金滅遼、滅北宋占據中原,又頻繁發動南侵戰爭,所到之處燒殺淫擄,許多城市重鎮經金軍洗劫,幾成為空城。給國家、民族帶來巨大災難和痛苦。因此,抗擊金兵,收復中原,是時代的要求,也符合廣大人民的願望。《宋史》稱岳飛「忠憤激烈,議論持正」,所言頗當。而趙構、秦檜、萬俟卨等人將永遠是千古之罪人。
岳飛有一句流傳近千年的名言:「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在宋代社會,官場中充溢著崇文抑武的習氣,武將被指為粗人。武將能講出如此一針見血、言簡意賅的名言,已屬極為不易,更何況是身體力行。他擔任高官之後,收入自然頗高,卻一直維持著相當簡朴的生活。
後妻李娃有一次穿絲織品,岳飛就一定要她更換為低檔的麻衣。他的私財收入是十分豐厚的,卻經常化私為公,以私財補貼軍用。有一次,以宅庫中的物品變賣,造成弓二千張。他遇害後抄家,家中根本沒有金玉珠寶,貴重物只有三千餘匹麻布和絲絹,五千餘斛米麥,顯然還是准備貼補軍用的。
宋代的統治階層納妾是很平常的事。如抗金名將吳玠服用金石,酒色過度,咯血而死。韓世忠不僅納妾多人,還喜歡侮辱部將妻女,竟迫使猛將呼延通自殺。岳飛的前妻劉氏是在戰亂情況下,自動離家改嫁的。
他與後妻李娃廝守一生。有一次,吳玠屬官出差到岳飛軍營,對於岳家軍中別無姬妾、歌童、舞女等勸酒作陪,頗感驚訝。回去報告吳玠後,吳玠特別為岳飛送來一個四川名姝,並置辦許多金玉珠寶做妝奩,然卻被岳飛打發回去。
岳飛根本不是戀棧的官迷,他幾次上奏,都表白了准備功成身退的心跡。「三十功名塵與土」的名句,正是表達他賤視官爵的心態。南宋的百姓對此有廣泛崇高的評價,說他「手握天戈能決勝,心輕人爵只尋幽」。
Ⅳ 求一張三國志岳飛的圖片!
這張夠大吧,請採納。
Ⅵ 岳飛滿江紅毛筆書法作品
岳飛滿江紅毛筆書法作品下面以圖片的形式展示:
原文: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譯文:我怒發沖冠登高倚欄桿,一場瀟瀟細雨剛剛停歇。抬頭放眼四望遼闊一片,仰天長聲嘯嘆。壯懷激烈,三十年勛業如今成塵土,征戰千里只有浮雲明月。莫虛度年華白了少年頭,只有獨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恥尚未洗雪,臣子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只想駕御著一輛輛戰車踏破賀蘭山敵人營壘。壯志同仇餓吃敵軍的肉,笑談蔑敵渴飲敵軍的血。我要從頭徹底地收復舊日河山,再回京闕向皇帝報捷
(6)岳飛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滿江紅·怒發沖冠》,一般認為是宋代抗金將領岳飛的詞作。此詞上片抒寫作者對中原重陷敵手的悲憤,對局勢前功盡棄的痛惜,表達了自己繼續努力爭取壯年立功的心願;
下片抒寫作者對民族敵人的深仇大恨,對祖國統一的殷切願望,對國家朝廷的赤膽忠誠。全詞情調激昂,慷慨壯烈,顯示出一種浩然正氣和英雄氣質,表現了作者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
此詞上片寫作者悲憤中原重陷敵手,痛惜前功盡棄的局面,也表達自己繼續努力,爭取壯年立功的心願。
開頭五句,起勢突兀,破空而來。胸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燒,不可阻遏。這時,一陣急雨剛剛停止,作者站在樓台高處,正憑欄遠望。他看到那已經收復卻又失掉的國土,想到了重陷水火之中的百姓,不由得「怒發沖冠」,「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怒發沖冠」是藝術誇張,
是說由於異常憤怒,以致頭發豎起,把帽子也頂起來了。作者表現出如此強烈的憤怒的感情並不是偶然的,這是他的理想與現實發生尖銳激烈的矛盾的結果。他面對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氣憤填膺。岳飛之怒,是金兵侵擾中原,燒殺虜掠的罪行所激起的雷霆之怒;
岳飛之嘯,是無路請纓,報國無門的忠憤之嘯;岳飛之懷,是殺敵為國的宏大理想和豪壯襟懷。這幾句一氣貫注,生動地描繪了一位忠臣義士和憂國憂民的英雄形象。
接著四句激勵自己,不要輕易虛度這壯年光陰,爭取早日完成抗金大業。「三十功名塵於土」,是對過去的反省,表現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戰的思想。三十歲左右正當壯年,古人認為這時應當有所作為,可是,岳飛悔恨自己功名還與塵土一樣,
沒有什麼成就。宋朝以「三十之節」為殊榮。然而,岳飛夢寐以求的並不是建節封侯,身受殊榮,而是渡過黃河,收復國土,完成抗金救國的神聖事業。正如他自己所說「誓將直節報君仇」,「不問登壇萬戶侯」,對功名感覺不過像塵土一樣,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雲和月」,是說不分陰晴,轉戰南北,在為收復中原而戰斗。這是對未來的瞻望。「雲和月」是特意寫出,說出師北伐是十分艱苦的,任重道遠,尚須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才能「北逾沙漠,喋血虜廷」(《五嶽祠盟記》),
贏得最後抗金的勝利。上一句寫視功名為塵土,下一句寫殺敵任重道遠,個人為輕,國家為重,生動地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熱忱。「莫等閑」二句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
這對當時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的斗爭,顯然起到了鼓舞鬥志的作用;與主張議和,偏安江南,苟延殘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既是岳飛的自勉之辭,也是對抗金將士的鼓勵和鞭策。
詞的下片運轉筆端,抒寫詞人對於民族敵人的深仇大恨,統一祖國的殷切願望,忠於朝廷即忠於祖國的赤誠之心。
「靖康恥」四句突出全詞中心,由於沒有雪「靖康」之恥,岳飛發出了心中的恨何時才能消除的感慨。這也是他要「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原因,又把「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具體化了。從「駕長車」到「笑談渴飲匈奴血」都以誇張的手法表達了對兇殘敵人的憤恨之情,同時表現了英勇的信心和大無畏的樂觀精神。
「壯志」二句把收復山河的宏願,把艱苦的征戰,以一種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來。「待從頭」二句,既表達要勝利的信心,也說了對朝廷和皇帝的忠誠。岳飛在這里不直接說凱旋、勝利等,而用了「收拾舊山河」,顯得有詩意又形象。一腔忠憤,碧血丹心,肺腑傾出,以此收拾全篇,神完氣足,無復毫發遺憾。
這首詞代表了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詞里句中無不透出雄壯之氣,顯示了作者憂國報國的壯志胸懷。它作為愛國將領的抒懷之作,情調激昂,慷慨壯烈,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甘屈辱,奮發圖強,雪恥若渴的神威,從而成為反侵略戰爭的名篇。
Ⅶ 關於滿江紅 岳飛詩句的圖片
如圖:
Ⅷ 誰能幫我找一些朗誦「滿江紅(岳飛)」「將進酒(李白)」「望岳(杜甫)」等時的圖片!
《滿江紅》圖片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3&tn=imagedetail&word=%C2%FA%BD%AD%BA%EC&in=1&cl=2&cm=1&sc=0&lm=-1&pn=0&rn=1
《將進酒》圖片http://image..com/i?z=3&cl=2&ct=503316480&sn=&lm=-1&cm=1&sc=0&bu=JCQAAAAAAAAAAAAAAACT7DYC2a-xvrPVx-AAAAACmSCEYpkghGYi&rn=1&tn=imagedetail&word=%BD%AB%BD%F8%BE%C6&pn=123
《望岳》圖片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3&tn=imagedetail&word=%CD%FB%D4%C0&in=25&cl=2&cm=1&sc=0&lm=-1&pn=24&rn=1
朗誦:《望岳》http://www.yuwenchao.com/blog/UploadFiles/2006-11/118993157.mp3
《將進酒》http://61.55.138.212/peiyin/shengku/langsong/04langsongbanjiang_qjj.mp3
Ⅸ 岳飛真正的面貌圖片
南宋劉松年所作的「中興四將」圖(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岳飛全身立像),應該比較符合原型。
中興四將指中國南宋時期四位著名的南渡將領,有不同說法。一種說法,四位將領是指岳飛、韓世忠、吳玠、劉錡。另一說法是岳飛、張俊、劉光世、韓世忠,這一說法來自於宋朝劉松年所繪《中興四將圖》。
四位將領均有王爵,岳飛追封鄂王,劉光世追封鄜王,韓世忠追封蘄王,張俊追封循王。亦有以劉錡取代劉光世,以史料來看更為可信。第三種說法由南宋史官章穎提出,將岳飛、李顯忠、劉錡、魏勝列入自己的《皇宋中興四將傳》一書。
(9)岳飛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岳飛於北宋末年投軍,金軍南下江南,岳飛獨樹一幟,堅持抗金,收復建康。紹興三年(1133年),被任命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復中原。次年春,岳飛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趙構、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飛班師。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入獄。
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Ⅹ 岳家軍是誰,他們和金兵交戰的結果如何
岳家軍是南宋初年由岳飛領導的抗金軍隊,以牛皋、董先各部義軍為主幹,後陸續收編楊么等農民軍部眾,吸收山東兩河忠義社梁興、李寶等,匯成大軍。軍隊紀律嚴明,訓練有素,「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語。
建炎三年(1129年),岳飛時任江淮宣撫使司右軍統制,率部轉戰廣德(今屬安徽)、宜興(今屬江蘇)地區 ,並於清水亭等戰大敗金兵,一舉收復建康,又追擊金兀術四戰四勝。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約南進。岳飛遣將聯絡北方義軍,襲擾金軍後方,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潁昌諸戰中擊敗金軍主力。
(10)岳飛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岳家軍的起源,要追溯到建炎年間的東京留守司部隊。金軍滅亡北宋後暫時北歸,一向主張抗金的宗澤出任東京留守,收編了大量潰兵和義軍,並且積極聯系河北的抗金武裝,一時間軍威很盛,號稱百萬。
投軍的岳飛在宗澤麾下,從基層做起,憑借軍功一步步晉升至將領。然而在宗澤1128年三呼「過河」而去世之後,繼任者杜充御下無能,義兵聞風解體。幾天之內人心就散了,將士去者十五,兩河豪傑皆不為用,以致時人有宗澤在則「盜可使為兵」,換成杜充就變成「兵皆為盜」之嘆。
後來杜充退至江南時尚且擁兵十萬,面對金軍南下時卻輕易投降,致使這支昔日威震中原的東京留守司部隊徹底瓦解。
只有岳飛的隊伍成為僅存的碩果,在大軍潰散之餘,時任江淮宣撫司右軍統制的岳飛率部移屯宜興,相繼擊敗並收編了盤踞當地的幾支軍賊土匪隊伍。從此獨自成軍,揭開了「岳家軍」的傳奇篇章。
岳飛一生以精忠報國、收復中原為己任。公元1130年,完顏兀術侵擾常州、鎮江,想渡江北歸,岳飛率兵堵截,屢戰屢勝。清水亭一戰,打得金兵棄屍十五里,並配合韓世忠取得黃天盪阻擊戰大捷。
兀術逃離黃天盪後,直奔建康。岳飛果斷地在牛頭山設下埋伏。夜裡,他派出一百多名士兵混入金營騷擾,金兵又驚又怕,自相殘殺。兀術急忙逃往淮西,岳飛因而收復建康。
正是在這前後,岳飛寫了一首詞《滿江紅》,以表達他收復中原的豪情壯志。其中「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已成為傳誦千古的名句。
岳飛曾連續上表,請求出師北伐,但都因為宋高宗、秦檜等人主張議和而沒有結果。公元1138年,金國派使者議和,岳飛雖竭力勸阻,但第二年宋金議和仍成為事實。
宋向金稱臣,每年進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金歸還河南等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紹興和議」。
朝廷為此准備慶賀,岳飛又上書直言:議和是國恥,不便慶賀;並表示了收復燕雲,復國報仇的意願。朝廷不採納他的意見,卻升他的官職,表示安撫。
然而不出岳飛所料,公元1140年,金朝便撕毀和約,出動大軍,分四路大舉進犯。不到一月,根據和約歸還南宋的大片土地再度淪陷。
危急之時,朝廷才派岳飛救援。岳飛馬上調兵遣將,率軍長驅北上,直逼中原。不久,各路將領紛紛傳來捷報,他們收復了許多失地。王貴等將領又分道出戰,岳飛則以輕騎進駐郾城。入侵的金兵節節潰退,岳家軍卻聲勢大振,銳不可當。
完顏兀術大為恐慌,召集部下龍虎大王等商量。他們認為,宋朝的大將只有岳飛難以抵擋,准備集中兵力與岳飛決戰。消息傳來,南宋朝廷驚恐萬分,岳飛卻認為金人已走投無路,便立即向兀術挑戰。
兀術集合龍虎大王、蓋天大王和韓常之兵,進逼郾城。岳飛派兒子岳雲領騎兵直沖金軍,岳雲不負岳飛所望,與金軍大戰數十回合,殺得金兵屍橫遍地。
兀術有一支勁旅,士兵身披重甲,每組三匹馬,用索相聯,號稱「拐子馬」,非常厲害。這次,兀術調集了一萬五千名騎兵,向宋軍沖殺過來。岳飛派出步兵持刀沖入馬陣,叫他們專砍馬腿。
因為「拐子馬」三匹相聯,一匹砍倒,其它兩匹無法行動,「拐子馬」便失去了戰鬥力。宋軍乘機沖殺,金兵大敗。「拐子馬」全軍覆滅,兀術失聲痛哭:「自從起兵以來,都靠『拐子馬』打勝仗,今天全完啦。」
岳飛見連連獲勝,便對岳雲說:「賊兵失敗多次,必然改攻潁昌(在今河南許昌東),你趕快帶兵去支援。」金兵果然轉攻潁昌。
岳雲和潁昌的王貴互相配合,圍擊金兵,一場大戰,殺死兀術的女婿夏金吾、副統軍粘罕索索堇。兀術屢打敗仗,只好下令讓老人和婦女兒童先撤退。
岳飛乘勝進軍朱仙鎮,這里離汴梁只有四十五里。而兀術則退守在汴梁城裡,已陷入絕境。
捷報傳來,活躍在民間的各路義軍都紛紛舉起岳家軍旗號,打擊金兵。各地的老百姓也爭著推車牽牛犒勞岳家軍。兀術哀嘆道:「自從我在北方起兵以來,從來沒有失敗得像今天這樣慘。」
岳家軍勝利在望,岳飛在朱仙鎮對部下豪邁地宣布:「大夥奮力殺敵吧!等我們直搗黃龍府,再一起痛飲慶功酒!」全軍上下,群情激奮。南宋抗擊金軍,收復失地,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但隨著岳飛命喪風波亭一切都不存在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岳家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