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左宗棠收復新疆豪情萬丈,他死後,左公祠里的塑像為何面帶病容
左宗棠收復新疆豪情萬丈,他死後,左公祠里的塑像面帶病容的緣由在於這種面帶病容的左宗棠捏像,才可以說是左宗棠的真實樣子,這個樣子讓我們看到他背後為國家,為人民付出的努力,讓後代的人民不忘他的豐功偉績,他為國家奉獻了青春,奉獻了一生。
左宗棠為了中國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雕像怎樣並不是關鍵,關鍵是他的功績和他的內在精神。
Ⅱ 左宗棠柳壯故居門票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05
Ⅲ 左宗棠紀念館要門票嗎
岳陽市湘陰縣文星鎮八甲村左宗堂紀念館要門票的,平日每天9點至11點50分,14點30分至17點開放,周六和周日9點至17點開放。門票價格30元,網上預訂25元,身高一米四以下兒童和70歲以上老人免費,全日制大中小學生和60至70歲之間的。全日制大中小學生和60至70歲之間的老人可以購買半價景區優惠票。
Ⅳ 如何鑒賞左宗棠的書畫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陰人。道光十二年舉人。後屢試不第,便作鄉村塾師。咸豐二年,充湖南巡撫張亮基幕僚,後經湖南巡撫駱秉章保舉,加四品御銜,又蒙曾國藩推薦,命以四品京堂,隨曾國藩襄辦軍務。左宗棠自募「楚軍」入江西、浙江鎮壓太平天國。繼任欽差大臣,「攻捻」、「壓回」,收復新疆。同治十三年,授東閣大學士。光緒十一年九月五日病死福州。謚「文襄」,著有《左文襄公全集》。
一八一二年十月初七日,左宗棠出生於湖南湘陰縣左家塅村。因為在兄弟中排行老三,是最後一個孩子,所以取名宗棠,字季高。祖父和父親都是秀才,雖然家中有些清貧,但也屬於那種「耕讀門第」的書香人家。在這種家庭環境的熏陶下,左宗棠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從小喜歡讀書,四歲跟隨祖父識字,六歲開始讀《論語》、《孟子》等。同時,他對書法特別感興趣,在其祖父指導下,從小即學習錢南園的書法,習帖練字。錢氏書法直逼顏真卿,行草兼諸遂良、米芾卓然成家。左宗棠以錢氏書法入門,從此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並且影響了他的一生。
九歲時,一個偶然的機會,左宗棠哥哥帶回一本李邕的碑帖,他頓時被吸引並開始苦練。李邕的書法體勢以欹反正,左低右高,筆力朴實遒勁,舒放自然,構成了峻拔豐美,氣守軒昂,凌厲無前的動人藝術形象。左宗棠從他的書法作品中吸取養分,豐富自己。左氏用筆沉著中見生動,動健中寓柔和,可謂得其神韻。特別是從他眾多的信札中看,於李邕《雲麾李思訓碑》致力尤深。
左氏又是一個極好交友的人,許多著名書法家都跟他有來往。同時他又是一個善於學習的人,無論是在平時還是繁忙的軍旅生涯中,都堅持練習,常年不懈。吳縣吳大澄是金石書畫名家,左宗棠任陝西學政時,即拜左氏為師,向他學習篆書。左氏篆書,筆力雄健,結體朴逸,時人稱為「左篆」。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稱:「左氏襄筆法如董宣強項。雖為令長,故自不凡」。(④)日本的中國美術史專家大村西崖將左宗棠和何紹基列入所著的《中國美術史》一書中,可見其對左書推崇之至。
左氏之儒學理教,經世致用,亦顯耀一時,其文章華彩,對聯尤為著名,是與曾國藩齊名的一代文豪。其對聯多金石之音,綿懷之情,通融之道,對事對物,對情對景,無不入情入理,有聲有色,躍然紙上,令人回味無窮。在左宗棠的傳世作品中,長沙市博物館所藏行書對聯「一室荘嚴妻子佛,四對經濟米鹽花」。(圖3)紙本,縱 137 厘米,橫 30厘米,款署「左宗棠」「偉臣七兄屬」。鈐「東閣大學士章」白文印。此聯以顏書為骨架,同時廣泛而靈活地吸取了蘇東坡等人瀟灑自如的體勢,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個人風貌。用筆以圓為主,方圓結合揮灑自如,豪無拘束之感。作品整體雍容大度,一派大家風范。又如同治五年,左宗棠路過武漢的長沙郡館撰寫的對聯:「千載此樓,芳草晴川,曾見仙人騎鶴去;卅年作客,黃沙遠塞,又吟鄉思落梅中」。此聯不僅書法功力深厚,極具大家氣派,而且文辭優美,詩意盎然,傳頌一時。從他的書法對聯中可以看到,他的書法融碑帖於一爐,結字高古,變化而統一,用筆沉著含蓄,藏千鈞之力於點畫之中,書風直追漢魏。
再如西安碑林第五室藏左宗堂書《天地正氣刻石》,高125厘米,寬57厘米。「天地正氣」四字書寫流利,筆力勁健,氣勢雄強。正如左氏一生心繫天下,收復新疆,甚至不顧年事已高,親率大軍,抬棺與外國侵略者決一死戰的凜然正氣。此碑刻於光緒十一年,是西安碑林行體書法中的佳作。
左宗棠同治九年寫給曾國藩的信札:「滌翁宮保中堂閣下昨見,大咨所論李逆秀成見在金陵城中不能大隊出竄,自意中事。惟李世賢賊不在溧陽,聞已到湖州; 黃文金賊則本與楊七麻李遠德在湖州未動也。弟意本擬先攻湖州,逼賊海隅,防其四竄。適蘇州急規嘉興,不得不勉強從事。嘉郡攻克,廖業壽由西門帶傷逸出。自是湖州之賊日多,其思竄亦日急矣。如其由德清、石門竄杭,當是一條鞭。若西竄、北竄則可浙可皖,防不勝防,反致分我兵力耳。陳炳文賊意在歸誠,而頗為汪海洋所制。蓋賊至今日亦難自由。如此入春已來,頻患筯痛之證,不能騎馬。逐日派隊攻撲城壘,正與龍游前事相似,殊為悶損。此請大安,愚弟宗棠頓首。二月廿一日橫溪行營。」(圖4)此札既有魏碑之意,古樸渾厚,氣勢雄健,又有秀美之風。為左氏書法佳作。
左宗棠為晚清一代儒將,內修道德,致力於經世致用之學; 外憂國事,征戰南北,功業名滿天下。在戎馬倥傯之餘,仍能潛心書法,勤於碑帖。其作品運筆凝練,結構嚴謹,筆力雄健,能化古出古自成一格。左氏不愧為晚清卓有建樹的書法家。
左宗棠書法,初學錢南園、李邕,後從歐陽詢、顏真卿,上溯秦漢,下至魏碑,化古出古自創面目,其行書運筆凝煉,結體嚴謹,應規入矩筆畫肥勁,氣韻飛動。小篆骨氣筆力雄健,獨具特色。
另外目前收藏界流傳基本上是左的書法特別是對聯居多,左的畫基本上沒見過。
Ⅳ 左宗棠為什麼叫左宗柳
那些柳樹被稱為「左公柳」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湖南湘陰人,是清代晚期聞名的儒將。左公從小生活在湘江之濱,對綠樹有著非凡的偏愛。他率領的湘兵來到西北大漠,深感氣候乾燥,寥無生氣,而又水土不服,左公遂命令築路軍隊,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帶和近城道旁遍栽楊樹、柳樹和沙棗樹,名曰"道柳"。其用意在於,一是鞏固路基,二是防風固沙,三是"限戎馬之足",四是利行人遮涼,凡他所到之處,都要動員軍民植樹造林,並且制定保護樹林的措施,嚴加執行。據左公自己記載,光是從陝甘交界的長武縣境起到甘肅會寧止,種活的樹就達26.4萬株。自古河西種樹最為難事,可是在左公倡導督促下,涇州以西,竟然形成道柳"連綿數千里綠如帷幄"的塞外奇觀。清朝大將楊昌浚到新疆籌辦軍務時,在河西走廊和新疆沿途看到楊柳成蔭,得知這一浩大的功績是左宗棠作為後,遂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大將籌邊尚未還,瀟湘子弟滿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如今在西漢酒泉勝跡景區內,還有一棵三人才能夠合抱的左公柳。這棵粗大的垂楊柳雖然皮爆體裂,瘡痍昭昭,然而卻蒼勁虯韌,鐵骨錚錚,每到夏秋時節,綠蔭匝地,顯示了固守綠洲的頑強生命力。這樣的左公柳今天已經不多了,但在嘉峪關、玉門鎮和瓜州縣,還是可以尋到的。左公柳的樹種均為旱柳,樹圍3~4.5米,樹高達10~20米。這是河西地區春天返青吐綠最早、秋天落葉最晚的樹種。今天酒泉所能夠見到的樹木中,除了胡楊樹,旱柳不僅樹齡很高,而且輕易存活。
Ⅵ 哈密到底有沒有左公祠現在在哪
左公祠 左公祠
左公祠即左文襄公祠,該祠是晚清時期祭祀著名愛國將領、清代名臣左宗棠的地方。位於長沙老街北正街北端。
編輯本段原因
清光緒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即公元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抗法前線因病逝世。消息傳開,舉國震悼。八月十九日(9月27日),清朝廷即發出詔諭:追贈左宗棠太傅、照大學士例賜恤,予謚文襄,除入祀京師昭忠祠、賢良祠外,「並於湖南原籍及立功省分建立專祠」。 湖南巡撫奉旨之後,即著手在省城長沙和左宗棠故鄉湘陰縣城建造祠堂。其長沙一祠,即擇定建於城北城牆灣內的西園。西園當時屬長沙縣地明都一甲一區,東臨湘春街(即內湘春街,後並入北正街),後為一片菜園。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左宗棠祠竣工,清朝廷特命禮部將之列入祀典,由地方官於每年春、秋兩季舉行祭祀,還特許豁免了西園原每年「三錢四分二厘銀、一斗六升二合米」的賦稅。 建成後的左宗棠祠,佔地約60畝,從內湘春街一條巷(當為今群力里)進,正門坐西朝東,上書「左太傅祠」。 祠內有池塘、假石山、石舫。正殿坐北朝南背靠城牆,殿內有左宗棠塑像,為檀木雕塑而成,外穿禮服,且每年四季都要更換。 據左公後人回憶說,這座塑像形象威嚴,雙目炯炯有神,手腳還能動彈,他們每次去祭拜時,還真有些害怕。辛亥革命以後,左宗棠祠的祭典廢弛。
編輯本段結果
1938年長沙「文夕大火」時,祠堂全部被毀。 上世紀50年代,祠堂舊址改建為工人文化宮(今第二工人文化宮),興建了電影院、劇場、游泳池、圖書館等,並保留了原有的那座假石山,昔日一代名臣的祭祀之地變成了人民的樂園。左太傅祠早已不復存在,但它作為地名卻仍保留在長沙人的口碑中,至今不少老長沙人仍稱群力里為左太傅祠,而群力里內確實還保留了一塊鐫刻著「左太傅祠」的碑石。
我知道的,在新疆阜康2中旁邊有2棵相傳是左公親手種植的楊樹。每棵約莫4個人才合抱的過來,在1997年的時候遭遇雷電擊,而後也因為樹齡太高乾枯了,叫那兩棵樹為左公楊,我查過左公志,在哈密沒有左公祠的記載。
Ⅶ 晚清民族英雄左宗棠73歲逝世,留下8個子女,最後怎樣了
身為讀書人,卻能帶兵打仗,威震四方。身為父親,依舊能以身作則,恩威並存。在普通人看來,他的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書生帶兵,屢建奇功,甚至收復新疆,百姓更為之稱快。
曾國藩曾這樣評價這位民族英雄「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觀其一生,酣暢淋漓,快意瀟灑,為國為民。查其後代,更是才能輩出,堪有其在世之風。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左宗棠出生於湖南的官僚世家,父親曾是省城考試中的第二名。而他自小也十分喜愛讀書,所讀范圍不僅涉及儒家經典文學,還涉及歷史、軍事、經濟、文化和政治等各個方面。
等到該進書院學習之時,他進入了人才輩出的城南書院。盡管人才輩出,左宗棠在書院學習期間依舊很優秀,連續七次學院考試都是第一名。但眾所周知,左宗棠雖然20歲就考中舉人,之後連續3次進京參加會試,卻都名落孫山。
而左宗棠女兒們的文學成就相較兒子們而言,也是不俗的。四個女兒曾分別著書《小石屋詩草》、《猗蘭室詩草》、《瓊華閣詩草》及《淡如齋遺詩》。
真真是觀其本人一生,瀟灑快意,自有一身肝膽照乾坤。查其後代,各個風流俊逸,飽讀詩書,人才輩出。他們都為我們國家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究其原因,我認為還是在左宗棠良好家風的樹立上。左宗棠本人清正廉潔、熱愛讀書,亦有錚錚鐵骨,本身而言就已經為他的子孫後代作出了很好地榜樣。
Ⅷ 左宗棠在新疆創設一處邊陲哨卡,為何如今卻成為女人的創富天堂
在地大物博的新疆,有一處地方是左宗棠在新疆地區布置的一條漫長的軍事防線。這條軍事防線蜿蜒盤旋,起自吐魯番,經庫爾勒、阿克蘇、喀什,最終抵達新疆最南端的和闐,全長有5000多里。而這個號稱創富天堂的地方就是賽圖拉的哨卡,也是左宗棠5000多里軍事防線的最後一個哨卡。
我想正是因為這些有利於女性創業的條件,才能讓人們都認為,這個小哨卡是女人的創富天堂吧!這里繁榮,是偶然,也是必然,來到這里的女性,能很快融入這個「創富天堂」,來實現自己的創富理想,這里既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又有較大的消費需求,能成為「創富天堂」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了。
Ⅸ 左宗棠文化園四個大字是什麼
《左宗棠文化園》
湘陰有一個很有名的標簽——左公故里。這位左公,指的便是晚清名臣左宗棠,說實話,起初左公在我心裡只不過是歷史書上收復新疆的一個代名詞,但後來得知他竟是同鄉,這個非同一般的代名詞在我心中內涵頓時豐富起來,我相信這是任何一個湘陰人都會有的感覺,那是來自心底的尊敬與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