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般網頁新聞圖片尺寸為多少
小於30kb
Ⅱ 怎麼寫新聞發稿,格式,流程!
新聞稿的結構格式包括:標題、副標題、導語、正文五部分。
標題,分主標題、副標題。
主標題,是新聞的精粹所在,要擇取活動亮點,簡述活動內容,要起到奪人眼球的效果。字體,宋體小二加粗,居中。
副標題,簡單正式介紹活動負責團體及活動內容。
導語,就是消息的開頭,要求用最簡明扼要的文字,描述最重要、最新鮮、最精彩的事實,提示全文的中心思想。因此,導語,是消息的精華,又稱「消息中的消息」。
導語是正文的一部分,位於正文的最前面。正文,是對整個事件的描述。字體,宋體或仿宋三號。
一般為三段式或四段式結構。
第一段(導語),概述事件的主要內容;
第二段,活動的具體描述;
第三段(結尾),對活動進行總結,揭示活動意義。
Ⅲ 做網站時,要給一條新聞添加多張圖片,有哪些方法
對號公司給客戶開發的網站 都有很好的編輯器功能
圖片 視頻 動畫 音頻 都可以的
Ⅳ 圖片新聞的介紹
圖片新聞:電視圖片新聞是運用單幅或多幅新聞照片組接並配以畫外音解說的電視新聞報道形式。是引用報紙雜志專題新聞圖片報道的一種形式。在電視開辦新聞節目初期被採用。中央電視台在20世紀50年代末曾專門辦有《圖片新聞》節目,後為圖像新聞取代。
Ⅳ 中國新聞圖片網的圖片內容
★即時新聞圖片:網上播發:每天24小時滾動播發即時新聞傳真圖片100張左右,發生重大新聞期間每天播發100-200張,全年播發數量在25000張以上。 FTP播發:每天分上午、下午、晚上3次播發30-60張,發生重大新聞期間每天播發100張左右,全年播發10000張以上。 兩種播發方式播發的圖片的題材涵蓋政治、軍事、經濟、科教、文化、體育、娛樂、社會生活等各方面。
★專題圖片組照:網上播發:平均每月播發專題圖片30組左右。 FTP播發:平均每月播發10組左右。 選題以新聞背景、富有人情味的新聞人物和新聞故事為主,並有一定數量的各地風光名勝、風土人情、都市生活等各類專題。
★資料圖片庫:資料圖片已建成網上資料庫,查詢方便。資料庫擁有圖片30萬張,細分200餘個類別。其中許多記錄歷史事件、歷史名人活動的圖片,彌足珍貴。
★交流圖片:海內外各合作單位均可在此展示、交流各地重大新聞事件圖片和各地風光名勝、風土人情、社會生活等類圖片和攝影家的優秀作品。
★人物圖片庫:籌建中的人物圖片庫將匯集政治、經濟、科技、體育、文化和娛樂界的知名人物的各類照片。
此外,中國新聞圖片網還專門開辟了「熱點新聞」、「經典老照片」、「攝影家作品」等專欄。
Ⅵ 新聞用圖片的要求是什麼
1、真實:新聞圖片必須是這一事件中真實的照片,不可以將其他圖片用於這個新聞上,除非特別需要。
2、圖片包含的景象必須新鮮,色彩鮮明,清晰。
3、圖片可以將新聞事件的現場氣氛表現出活力,富有感染力。
4、能夠抓住圖片主體的表情特徵,藉以抒發主體的心理感情。
5、新聞圖片必須對新聞內容的側重點有所表現。
6、文字說明要規范,描述畫面的事實,包括日期、人物、事件等要素必須精確嚴謹,然後說明新聞事件的背景,最大限度地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圖片選擇的標准包括:圖片原稿本身的質量,圖片製版的技術要求,報紙紙張的質量。其中圖片本身的質量是決定因素,製版和紙張將影響圖片的視覺效果。
製版的技術要求:
1、照片畫面的景物要有層次,照制出來的圖片會表現出較豐富的立體感。
2、報上刊登的圖片要放大或縮小,放大製版會導致變虛,模糊不清;縮小製版,很難清楚,這是圖片選擇時不可忽略的問題。
3、圖片背景和主體要協調。
4、圖片中景物的對比度清晰,要求黑白線條的對比分明,否則效果並不理想。
(6)專題新聞圖片多少張擴展閱讀:
新聞圖片,是通過視覺手段來傳達信息的新聞報道體裁,是新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具有紀實性,證實性,實感性等特點。
圖片的種類:
1、新聞照片:
對具有新聞價值的人、物、景的拍攝,是重現人、物、景的原貌。它的特性是顯形,將照片製成圖片主。
2、新聞圖片:
要是發揮新聞信息的傳播作用,有些照片具有美術價值,為美化報紙版面而製成圖片。
3、新聞圖表:
一是將統計數字製表繪圖,筻於讀者集中閱讀,一目瞭然。二是示意圖,不但將統計數字集中繪製成圖,而且用形象化的手法示意,使數字的類比或對比更加鮮明。特性是以形表實和以形示意。示意圖常用來表達政治、經濟、軍事形勢。
4、新聞地圖:
特性是以形表實,間有表意的情況。地圖的繪制不能隨意,必須嚴格按地圖原來的比例來表明地理位置。可配合文字新聞發表,只表明新聞事物的地理因素,或作為獨立的新聞地圖發表,配以文字說明,著重從地量位置來傳播某類新聞信息的全面情況。
5、新聞漫畫:
時事漫畫或風俗漫畫,有諷刺和幽默的作用,特性是借形表意。意指作者從眾多的社會現象抽象出來的某種意見和傾向,形指各種形象和形式,能夠有趣或誇張地把作者的意見和傾向表達出來。是一種繪畫創作,又有很強的新聞性,常作表揚、批評、甚至爭辯、斗爭的手段。
6、新聞速寫:
以現實的新聞人物和事物為對象的繪畫創作。抓住其瞬間動態形象速寫成畫,以傳播新聞信息。特點是繪形,不能將新聞人物和事物完全還原成本來面目,且不能採取繪畫的典型創作手法。
Ⅶ 一篇新聞稿最多能放幾張照片
不同媒體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一般建議最多放三張不同的圖片,因為太多的話有些媒體會做刪除處理!
Ⅷ 網路新聞圖片一般為多大
小的160×120,大的400×300,其他的大小都是按這個比例來調的,不過640×480的我倒真是沒見過,那是全屏廣告嗎
Ⅸ 新聞用圖片的要求是什麼
一、什麼是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用新鮮、真實、生動、感人的圖像和簡短的文字說明,及時報道新聞事件,其主要特徵是藉助視覺圖像及時生動地報道新聞。 二、新聞圖片的要求 1、求真,新聞圖片必須是這一事件中真實的照片,不可以將其他圖片用於這個新聞上,除非特別需要。 2、求新,圖片包含的景象必須新鮮,色彩鮮明,清晰! 3、求活,圖片可以將新聞事件的現場氣氛表現出活力,富有感染力! 4、求情,能夠抓住圖片主體的表情特徵,藉以抒發主體的心理感情! 5、求意,根據整體新聞的要求,新聞圖片必須對新聞內容的側重點有所表現。 6、文字說明要規范,描述畫面的事實,包括日期、人物、事件等要素必須精確嚴謹,然後說明新聞事件的背景,最大限度地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三、新聞圖片的視覺技術要求 1,新聞圖片是必須達到事實真實和影像真實要求的,能夠准確傳達信息的新聞圖片與配文圖片。 2,圖片的畫面應該是干凈、簡潔,視覺中心突出,富有美感和想像的。 1)全面:要盡量拍攝到各種景別、各階段過程中的圖片。 2)細節:好的細節是照片之中的眼睛,所以要格外重視。 3)試驗不同的角度和高低位置。 4)新聞主體的線條要有力度。 5)新聞圖片最好是一個有人物的故事,而且最好是動態的。這個標准,有三個基本要素:有人物,是故事,動態。好的新聞圖片能夠抓住一些鮮明的動作。 6)好的新聞圖片中包含著濃烈的感情色彩。 7)好的新聞圖片值得回味。一張很有想法新聞圖片傳達的不僅僅是平面的信息,同時也能微言大義地表達出新聞背後的東西。 3,攝影記者在拍攝時要善於對清晰度、焦點、景深、曝光量、色溫都有符合理想要求的控制,視覺信息的選擇要能夠准確表達拍攝意圖。 4,圖片說明是對圖片信息的補充和延伸,是對事件的文字描述,拍攝照片時的5W信息必須真實無誤。對圖片之引申意義須客觀公正。 四、新聞圖片的發稿要求 1、能夠直接、簡潔地傳遞出新聞的核心,畫面應富有美感; 2、所發新聞圖片稿件,一律採用JPEG格式保存並在每幅圖片文件名後綴上「jpg」; 3、圖片畫像質量必須達到300萬像素以上,即圖像的長邊不小於2048像素(重大突發事件圖片不受此限); 4、圖片採用JPEG格式壓縮時,品質選為6,在調整圖像大小時,原則上一定要保證生成的JPEG文件大於250K。以上數值必須是在滿畫面拍攝(不剪裁)的前提下加以保證。嚴禁對圖片進行插值處理。 5、新聞圖片稿件的說明文字,要按照新聞消息的「五要素」編寫,既要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果。說明文字一般不要超過300字,採用文本文件格式保存,與新聞圖片稿件起相同的文件名。 6、新聞圖片稿件投稿時,要註明作者姓名、單位、聯系電話、聯系地址等,以便聯系溝通。( 圖片與說明文字為不同作者時,請分別註明。)
求採納
Ⅹ 人們公認的世界上第一次新聞攝影活動拍攝的第一張新聞照片是什麼
補充:感光片的產生與發展,是攝影術誕生的基礎。先有感光材料,後有相機。
感光片的發展有2方面:感光物質、感光物質的載體片基。
1800年,英國人韋奇伍德拍攝了「樹葉」。感光物質:硝酸銀。片基:皮革。這張照片無法顯影和保存。
第一張永久性照片:1826年,法國人尼埃普斯拍攝。《窗外的景色》,也叫《鴿子窩》。曝光8小時,這種拍攝被稱為「陽光拍攝法」。感光物質:瀝青加上熏衣草油。片基:鉛錫合金板。
卡羅攝影術:1835年,由英國發明家塔爾博研究發明,1840年獲得公認。方法:把氯化銀或硝酸銀塗在紙板上,放入相機,拍成負像,通過一定裝置在陽光下獲得正像(用感光紙作感光板,拍出負像,然後印出正像)。他還發明了固定影像的方法。
攝影術誕生:1839年8月19日,銀版攝影術為法國政府購買並公布於世。發明人:巴黎舞台美術設計師達蓋爾。
攝影術的最初概念:以光的作用產生永久影像。此方法由尼埃普斯最先提出並向達蓋爾提供。
銀版法:把塗有碘化銀的銅板曝光,,然後熏以水銀蒸氣,再用普通食鹽溶液定影,形成永久性影像。是攝影術誕生的標志。
溴化銀明膠干版法:英國醫生、業余拍攝家杜克斯1871年發布。與以前感光材料相比,感光能力顯著提高,最高拍攝速度可達1/25秒。此法公布後,真正揭開了拍攝術流行和大發展的序幕。
世界上第一次新聞攝影活動、第一張新聞照片:1842年5月5日,比鷗烏、史特爾茨納拍攝的《漢堡大火廢墟》。
人類社會首次用攝影記錄重大事件:1855年,英國皇家攝影協會創始人羅傑.芬頓,帶著700塊玻璃板拍攝了克里米亞戰爭的場面。
1884年,發明膠卷。
1924年,德國技師巴納克研製的小型135萊卡相機面世。
照片傳真系統誕生:1902年,照片傳真系統誕生。1910年,歐洲報界能常規地交換照片。照片傳真的誕生,進入了真正的「新聞攝影時代」。
1904年,英國《每日鏡報》率先以照片為主報道新聞,僅符以簡短的文字。
《決定性瞬間》:1952年,法國畫家布列松出版《決定性瞬間》一書,提倡「抓拍」。布列松1949年1月在《生活》雜志發表專題新聞攝影《北平最後一瞥》,共26張照片,展示了北平解放的部分畫面。
1936年,美國《生活畫報》首創了專題新聞攝影報道的形式。
1942年,美國普利策新聞獎開始設立最佳新聞照片獎。
1856年,倫敦大學開設新課程「攝影技術」。
世界新聞攝影比賽:1956年,荷蘭3位攝影家發起成立了「世界新聞攝影荷蘭基金會」。1957起,「世界新聞攝影比賽」每年舉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