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的玉是和田玉嗎,紅山玉都什麼材質的 紅山玉器價格
紅山文化玉器里邊有和田玉!紅山玉採用的玉料有三類:
1,類似新疆瑪納斯碧玉的深綠色玉,材質為透閃石玉,按照目前國家鑒定標准,歸為和田玉一類,屬於和田碧玉,但沒有和田白玉,青玉,墨玉等材質。
2,被稱為「老岫玉」的寬甸玉,也稱為河磨老玉。
3,蛇紋石玉一屬的岫岩玉。
目前,按照國家規定,紅山玉器屬於文物,嚴禁私自買賣,真品紅山玉器,民間行情,殘損器在萬元等級,完整器十萬起步,製作精美的重器,一般至少五十萬起步。
中國最著名的玉石是新疆和田玉,它和河南獨山玉,遼寧的岫岩玉和湖北的綠松石,稱為中國的四大玉石[和田玉]和田玉分布於新疆莎東——塔什庫爾干,和田——玉闐,且末縣綿延1500公里的昆侖山脈北坡。和田玉的礦物組成以透閃石——陽起石為主,並含微量透輝石,蛇紋石,石墨,磁鐵礦等。形成白色,青綠色,黑色,黃色等不同色澤。玉質為半透明,拋光後呈質狀光澤,硬度5.5——6.5度。和田玉夾生在海拔3500米——5000米高的山岩中。在河床中採集的玉塊稱為籽玉,在岩層中開採的為山料。和田玉的經濟價值評定依據是顏色與質地之純凈度。其主要品種有: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黃玉、糖玉、墨玉。[獨玉]獨玉的礦區地處南陽市北郊的「獨山」,又稱「南陽玉」。獨玉為斜長石類玉石,質地細膩純凈,具有油脂或玻璃光澤,拋光性能好,透明及三種以上的色調組成多色玉,顏色艷,硬度大於6.5。品種主要有:白玉,綠玉、綠白玉、紫玉、黃玉、芙蓉紅玉、墨玉及雜色玉等。獨玉開采歷史悠久,陝西神木石茆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玉斧及現陳列於北京市北海公園團城內的元代「瀆山大玉海」都是獨玉琢成的。獨玉的開採在漢代已有相當的規模,至今南陽獨山還有一千多個古代采玉的礦坑,可見獨玉的開采歷史悠久,規模之盛,品類之豐,至今仍可形成規模生產。[岫玉]因主要產地在遼寧岫岩縣而得名。岫玉形成於鎂質碳酸岩的變質大理石中,我國這種玉種的礦床很多。岫玉外觀呈青綠、黃綠、和淡白色,半透明,拋光後呈蠟狀光澤,硬度為3.5-5度。新石器時期紅山文化所用的玉材產於岫岩縣境內的細玉溝,俗稱老玉,為透閃石軟玉。商代婦好墓種出土玉器多數玉材與岫岩瓦溝礦產岫玉相似。瓦溝礦岫玉開采歷史悠久,儲量豐富。為我國當前主要的產玉礦區,岫玉產量佔全國60%左右。[綠松石]綠松石是古老的玉石之一,早在古埃及已被人所知,把它視為神秘之物。甘肅永靖出土有距今3800年前的綠松石珠子20枚。古有「荊州石」或「襄陽甸子」之稱綠松石為銅的氧化物隱晶質塊體。或結核體,深淺不同的藍、綠等顏色,常含有鐵線,硬度為5-6,蠟狀光澤。湖北產優質綠松石,中外著名,其工藝品甚的人民喜愛,暢銷世界各國。
③ 什麼是老玉,老玉的價值
老玉是指天然玉石,經過了打磨拋光以及雕琢,沒有經過人工優化處理,質地天然,價值相對來說都比較高,但如果是從古玩界的角度上來看,是指明清以及民國時期的玉,距離現在仍然有一段歷史。
老玉的特點:活玉(陰起石和鈉鉻輝石) 水頭好,質間透明度高,其上品透明度如玻璃,稱為玻璃種和冰種,其種翠綠,綠的可愛,被稱為高綠、艷綠、翠綠。
收藏價值:
一是從玉質本身來說不存在新老問題,玉的形成要3億年時間,所謂老玉只能從使用時間程度來說明。目前行業內以百年來計算,使用百年以上的玉器稱為「老玉件」。
二是從老玉件來說,收藏的不是玉質本身而是收藏它的故事,它的歷史,它的文化內涵,它的時代特徵。有故事才有價值,有時代特徵才值得收藏,所以並非所有老玉件都值得收藏。
三是從材質上相比,新玉材質要比老玉好,溫潤堅密,潔白無瑕,如同凝脂,而且如今雕刻工藝也越來越好。老玉件除了材質比不上新玉,由於使用年份久遠多少還存在一些瑕疵,如開裂、殘缺等。
拓展內容
一般漢代以前的玉器為「古玉」,美英等地的博物館,以及港台等地的古玉收藏家,均喜歡收藏漢代以前的高古玉器。那麼,對於古玉,如何加以初步鑒定呢?
1、藏玉器首先應該認真細讀、多讀有關古玉的專著,這些學術著作凝聚著豐富的知識。推薦的書籍有:清末吳大徵所著《古玉圖考》,對古玉的時代、用途、名稱、尺寸均有詳盡說明和考釋,且繪圖精確,頗有參考價值。
另外,楊伯達主編的《中國美術全集·玉器》,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玉器全集》,周南泉的《古玉器》,昭明、利群的《中國古代玉器》,張廣文的《玉器史話》,香港專家李英豪的《鑒別古玉》、《民間古玉》、《護身玉》、《保值白玉》,台灣專家李更夫老先生的《玉器鑒定全集》等書,皆可拿來認真品讀,細細揣摩。
2、直接接觸非常重要,一般人在博物館只能隔著玻璃看,應該盡可能多地上手細看各門各類的古玉。摸多了就能感覺出其中的區別。真古玉器玉質老舊、手感沉重、外表柔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漿滋潤。新玉則沒有這些感覺。
3、早在宋代時期,就出現了仿古玉,當時有人以虹光草偽造雞血沁;而清以後的造假情況可謂越來越多,手法上也有不少「創新」,如「狗玉」、「羊玉」、「風玉」等,引人上當。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的以玉粉經人工高壓合成的偽玉,顏色和硬度近似和田玉,鑒別時要特別留心。
4、真古玉有土沁、石灰沁、水銀沁、屍血沁、硃砂沁、銅沁、表面氧化層等,贗品的沁斑有的是油炸的,有的是火烤的,有的是用化學葯水浸蝕的。就此而言,弄清楚真品和贗品在顏色、光澤、厚薄諸方面的差異和區別,顯得尤為重要。
5、玉器表面的雕刻線條斷面不同,有V形,半圓形和U形等,U形是現代機器工特徵。雕刻的線條槽口表面的皮殼,在顏色、包漿等方面一致的,可以初步判斷為真品,而線條槽口兩側有毛道崩裂現象,則是現代「機器工」製作的特徵。
參考資料:古玉鑒定——網路
④ 何謂老玉,老玉的收藏價值如何
鑒別玉要觀其形、看其色、談其質、摸其感。玉的舊色中最受鑒玉者重視的是玉器在土中埋藏時受到的土中所含其他元素的影響,會產生顏色變化,古文獻中稱其為沁色,其中較為常見的有鐵銹色、銅綠色、暗黃色、黑色、白色。人們常稱其為鐵銹沁、銅沁、土沁、水銀沁、水沁。這些色變中除了白色可使玉質度產生很大的變化而不太受歡迎外,其他帶有色變的玉器,往往市場價格高於不帶色變的玉器。
盤玉是手或肌膚與玉器摩擦,一些有沁色的玉器因人體的摩擦會產生顏色變化,這類顏色變化被人們稱為「盤色」。一般來講,舊玉久盤會產生熟舊感。如果舊玉上有沁色,久用手盤,顏色會發生變化,如果沒有沁色的玉久盤後會有細膩的光澤,一些收藏者在選擇玉器時會依盤色看玉器的新舊。尤其是新石器時代的東西,一般不是入葬時臨時趕制的冥器,而是在使用多年,甚至是流傳幾代的,因此在使用中多經過盤摸,表面細膩,作品上面有很好的細光,這種細光雖經過埋藏及沁色,依然能夠存在,且在玉表面的皮殼中屬下層,在浮色之下。這種現象在紅山文化玉器上表現的尤為明顯。
玉本色是玉材的顏色,古人稱玉本色標准為「符」,並提出「赤如雞寇」,「黃如青靛」之說,也就是說在各種顏色的玉材中,上述標準是最珍貴的。當然,在選擇、評品玉料時,除了顏色的深淺,還要看其分布的狀態,是否有綹裂,色均勻者優,色變化如圖畫者亦優。
玉皮色是玉材在自然風化中所產生的顏色變化,其中暗黃色、赭褐色、白色是最常見的且是風化深入的遞進性變化,這些變化多自玉材,尤其是河中發現的卵石狀子料的表面出現,因而稱為玉皮,玉皮的顏色與沁色的顏色往往不易區別,因而帶有用玉皮色充當沁色玉的,一般說來,風化色應是較均勻,較純正的,沁色不是在單一情況下進行的,是多種因素同時進行的,因而均勻性差,色沁種類不單一。
染色是玉器製造中的一種技巧,尤其是仿製古玉時大量運用。天然玉石好料少而貴,次料多而賤,仿製者往往以次料製作假古玉。染色的方法多種多樣,一般可以分為好玉染色和次玉染色,次玉染色多可辯識,無價值,好玉染色或為掩飾瑕疵,或為增彩提高作品價值。常見的染色為燒黑色,炸絲琥珀燙,人工白、鐵銹黃。所謂燒黑,即是用火燒或局部,或整體,玉經過火燒則變黑,現燒則變灰白,出現裂紋,燒黑往往與黑色沁色不易區別。炸絲是將玉經火加熱後再入水降溫,使玉表面出現裂紋,在加梁顏色,顏色是多樣的,呈絲網狀。
琥珀燙是一種古老的方法,用此法,玉表面有一層琥珀色,很好看。人工白是用化學原料使玉器表面呈現白色,質地松軟,有時還能露出玉色。鐵銹黃是用鐵銹水浸泡玉器,使其表面有鐵銹顏色,現代染玉方法奇特,多樣,又多為保密狀,識別時一是要想辦法多看一些染玉作品,一是要記住出土玉器的顏色特點。
古玉鑒定有幾點:
一、工藝痕跡鑒定 二、氧化鑒定 三、凝結物鑒定 四、藝術水平鑒定 五、沁色鑒定 六、氣味鑒定。 其中又分為(一)、造型辨偽。(二)、玉質、玉材辨偽 (三)、紋飾辨偽(四)、風格辨偽。
其來簡嘆色,沁色鑒定重在學習理解古玉長時間在各種存放環境下與所接觸的器物之間的顏色變化,實則是實物現象,它所產生的自然質變到色變。我們通常叫「沁色」,如古玉存放於紅色漆器內,可能受紅色沁,黑漆則可能產生黑色沁,黃土內埋藏,則可能產生黃褐色沁。在強白燈光下觀察,沁色通常是在玉的接觸部位薄弱或自然解理、綹等部位所產生的。然後沿解理或裂隙部分擴大滲透,嚴重的可浸透全器,這叫「滿浸(沁)」,盤玩之後顏色鮮艷,大多沁色顏色由灰白變紅。重要一點是:通常情況下,真品沁色比較單一;顏色較暗,較亂的沁色和鮮艷沁色就值得懷疑了。真品即使玉有解理、裂隙,但不是接觸部位,不一定有沁色。採用化學或物理方法仿造沁色通常為滿沁。也有局部沁,特點是沁色較多,火燒偽沁並不一定在玉的薄弱或裂隙處進行的。通過強白燈光下觀察可知這一點。但有用高科技沿玉解理或綹處進行激光偽造沁色的。還有一點就是玉的存放環境乾燥或玉質緻密可以無沁 。 看顏色:天然翡翠顏色自然,分布不均,綠色走向延長,一般無熒光。
看拋光面:天然翡翠的拋光面細膩、光滑,呈帶油脂的強玻璃光澤,如果在拋光面上仔細觀察,通常可見到花斑一樣的變斑晶交織結構,一般情況下,同一塊翡翠的斑晶顆粒大小均勻;同時可見微透明至不透明的白色纖維狀晶體,俗稱「石花」。
聽聲音:輕輕敲打天然翡翠,發出的是一種清脆悅耳之聲,如果是人工處理品則發出低沉悶啞的聲音。
此外,由於翡翠密度大,用手掂時,有打手的感覺;翡翠的托水性很強,在上面滴水,水珠突起較高。
同時,專家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價格較高的珠寶玉石時,要選擇正規、有知名度的首飾店或較大型、信譽好的商場選購。還要記得向商家索要寫有「CMA」、「CAL」標志的珠寶玉石鑒定證書,通常,每件較為珍貴的珠寶玉石都有一份證書,確定所購珠寶玉石與證書相符,證書上均附有照片。
上等玉滋潤、透明,有油脂感,捏在手中有溫潤的感覺。真假的主要鑒別方法是藉助放大鏡或顯微鏡,可看到玉的內部呈纖維交織結構,粒度細;而人造玻璃無結構,可以看出氣泡。也可在玉不顯眼的地方用刀刻,刻得動的必是假玉,刻不動的才是真玉。常言「黃金有價玉無價」。由於上品的和田玉日趨稀少,每公斤可達數萬至十幾萬元,而一般的青海白玉、俄羅斯白玉等一公斤才數千元,所以有人將此來混充和田玉。這些玉與和田玉的礦物質基本一致,但表面色澤較灰暗、不柔和,時間長久會更加黯淡。
老玉和新玉可從兩個方面來鑒別,老玉的表面有一層氧化的玉皮,俗稱「包漿」,似秋梨的皮,與玉的天然色有明顯的區別,而新玉是沒有的。再可從雕刻的題材來看,古代玉是等級、權利的象徵,以神話的花鳥、人物為多,如龍、鳳等。而新的一般是吉祥題材為多。
自古以來玉便與中華文化結下不解之緣。
在中國人心中,玉是吉祥的象徵,故中國人喜以玉護身、保平安及辟邪,甚至以玉陪葬;而西方人則主要欣賞玉的優雅雍容、神秘及浪漫的色彩。
玉的分類:
玉可以分為軟玉和硬玉,二者為兩種不同的礦物。軟玉的顏色有半透明白色、黃色、綠色及黑色等,而顏色分布均勻;至於硬玉則主要有白色、紫色、黃色及綠色等,顏色分布均勻度則於不同種質會有差異。
在中國境內出產的絕大多數為軟玉,而「羊脂白玉」則為軟玉中之珍品,質地細致而顏色潔白,很多精湛的玉器藝術品均以軟玉雕琢而成。
硬玉的主要產地為緬甸,較軟玉更罕有。由於硬玉在玉質、顏色及價錢各方面都較軟玉優勝,故現時市場上的玉器飾品主要以硬玉製成,而且消費者的需求亦非常大,所以接著會集中介紹硬玉 - 翡翠。
鑒賞翡翠:
鑒賞翡翠要注意色澤及種質,當中可細分為顏色、透明度、凈度、切工及裂紋,一般都會先從其顏色入手。
顏色
顏色是影響翡翠價值的最重要因素,可從以下四個疇評估翡翠的顏色:
要純正:純正所指的是翡翠主色和次色的比例,以綠色翡翠為例,純綠色者為最佳,綠色中帶黃或帶藍者較次,帶灰者則最差。
要濃淡得宜:論及顏色的深淺度,當然是越濃越好,然而顏色過濃卻會造成反效果,降低翡翠的素質。
要鮮明:翡翠的顏色越鮮艷明亮越吸引,內含灰色或黑色的比例越多,顏色就越暗淡
要均勻:顏色分布越均勻越佳,價值也越高。
透明度
翡翠的透明度影響光線的折射,從而影響整體的美感。當光線進入透明而質地細膩的翡翠,會反射出美麗的光芒,讓人感到翡翠的晶瑩通透,大大增加其美感。相反,如果光線遇上一顆透明度低而質地粗糙的翡翠,就會反射出呆板的光線,令翡翠的吸引度大減。
凈度
凈度指翡翠內含之瑕疵,主要有白色及黑色兩種,乃其他礦物包含在翡翠之中而造成,相對來說黑色瑕疵比白色礙眼。翡翠內含的雜質越少越佳。
切工
翡翠製成品的加工分光身和雕花兩大類。光身成品由於表面沒有遮掩,故對原料的要求較高,除了不能有裂紋,切工的比例、製品的厚薄及是否對稱亦非常重要,足以影響翡翠製成品的外觀。例如切工良好的「蛋面」不能過厚或過薄,「卜」位處要在正中,且比例要適中。
評價花件主要衡量其美感及雕工的精細度,通常有裂紋的硬玉會以雕花方式處理,以掩蓋其瑕疵。
裂紋
裂紋可以大大減低翡翠的價值。倘若翡翠飾件有裂紋,稍一碰撞便可能會沿著裂紋整件裂開。故此購買翡翠飾件時需額外小心,一般來說,用電筒照射很容易便會察覺裂紋是否存在。
優質的翡翠可以賣得相當可觀的價錢,但是市場上的供應有限,一些商人為求取得更好的利潤,不惜替翡翠進行人工處理過程。於是市面上便出現了A貨、B貨和C貨。
人工處理之翡翠
C貨
C貨是指經過人工加色的假色玉。其方法是借高溫高壓將染色劑滲入原來無色的翡翠中,使它的全部或局部染成翠綠色或紫色等,但其色澤會隨時間轉淡及變暗啞。
B貨
B貨是指曾以化學方法清除表面的瑕疵、雜質以及黃色部份的翡翠,只保留原有之綠色及白色的原素,然後以環氧樹脂膠注入玉石內作為鞏固,讓整顆翡翠看來更通透,顏色更鮮艷。由於在化學處理過程中玉石的內部已遭到破壞,結構因而變得鬆散,故B貨很容易在表面露出裂紋。另如在處理過程中同時加入染色劑便稱為B+C貨。
天然翡翠
A貨
A貨是指完全未經人工化學處理的天然翡翠。
我國珠寶業的前輩們,在長期的翡翠加工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了很多有關翡翠的經驗,並以言簡意賅的格言形式,表示出了翡翠的這些特點。記住這些格言,並能了解和體會其中深刻的內涵,將終身受益。
燈下不觀色
其實,任何珠寶都不應當在燈下進行顏色的質量評定。而對於翡翠來說,這一點則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因為翡翠的顏色,尤其是閃灰,閃藍以及油青之類的翡翠顏色,在燈光下的視覺效果要比自然光線下的顏色效果好很多。因此,燈光下只能看翡翠的綹裂,看水頭長短,看照映程度或其它特徵。而要在自然光線下,察看和評定翡翠的綠色。
色差一等,價差十倍
對於高檔的翡翠來說,價差十倍恐怕還不止。例如:一粒50萬元的翡翠戒面與一粒500萬元的翡翠戒面,翡翠質量�樣式、大小、種水、瑕疵都是一等一的,無可挑剔,二者之間的價格差別關鍵在於綠色上的高低。而如何認識和區分翡翠綠色的各種差別是極為重要的,至少也要見過和經歷過。「多看少買」對於購買翡翠原石來說,「多看」是一個選擇的過程;是一個進行比較的過程;也是一個積累和驗證經驗的過程;是〃買〃的前提。「少買」不是不買,而是提醒你要「看」好了再買。「寧買一條線,不買一大片」對於翡翠原石中的綠色形狀特點來說,「一條線」�帶子綠與「一大片」靠皮綠是同一種綠色形狀的兩種表現形式,是「線」�立性與「片」�卧性的分別。「線」的厚度是已知的,而深度是未知的;「片」的面積是已知的,而厚度是未知的。格言的關鍵在於提醒人們,不要被翡翠表面上綠色的「多」與「少」所迷惑,要認清綠色「立性」與「卧性」的本質。因此,並不是真的見了有一大片綠色的翡翠也不買,而是提醒不要對綠色的厚度有過分的奢望。
龍到處才有水
所謂「龍」其實是指翡翠中的綠色。也就是說:在通常情況下,無論在質地的粗細程度或者透明程度上,有綠色的部位比沒有綠色的部位�地子,都要好一些。當然,有時翡翠綠色和地子之間的這種差別表現的過於強烈時,就象下一個格言所說了。
狗屎地子出高綠
翡翠的地子與翡翠的綠色互為依存,關系非常密切。一般來說,綠色種水好的情況下,地子通常也不會太差,反之亦然。而格言主要提醒人們:不要忽視翡翠綠色的特殊性。雖然不是每一個「狗屎地子」都會有高檔的綠色。但是〃狗屎地子〃中可以出現上等的綠色。
無綹不遮花
《禮記》雲:「大圭不琢,美其質也。」事實上,高檔的翡翠綠色通常也都是以「素」身的形式,來表現其自然本質的。例如舊貨中的搬指、翎管之類都屬於「素活」。如果雕有花紋圖案,其美麗的花紋之下必有蹺蹊。故而業內流傳有「無綹不遮花」的說法。現代的翡翠製品中同樣如此。
冷眼觀熗綠
所謂「熗綠」乃是指一種加色的「假翡翠」,這是一種老掉牙的伎倆。時下的做假手段有「沖涼」、「洗澡」和「鍍膜」等。當然任何作假或許得逞於一時,而不會永遠不露馬腳的。以前的格言是對行內人說的,是提醒人們要重視第一眼的感覺,不要放過任何疑點。因此,對於消費者來說,不妨也「冷眼」一點。一定要到信譽好、有質量保證的商店去購買翡翠。
⑤ 這樣的黃白老玉大概值多少錢
目測是石英岩玉,是由粒狀石英集合體組成的緻密塊體,石英含量在90%以上。除主要成分為石英外,還常含有鉻雲母、絹雲母、鋰雲母、赤鐵礦、藍閃石等礦物。質純時,石英岩為白色,硬度為7,密度2.65左右,折射率約1.54,玻璃光澤。因其質地緻密細膩,顏色美觀,硬變較高,光澤佳,拋光性能好,並有一定的透明度,頗受愛玉人士歡迎,加之產地豐富,因而市場上較常見,價格不算高,市場上常見的石英岩玉產品以白色、米黃色的居多。這種玉質不是什麼名貴的玉種,機械批量雕工,個人心理價位兩個不超三百元。
⑥ 紅山文化玉器的玉器鑒定
紅山文化玉器使用的材質較多的是遼寧岫岩縣細玉溝透閃石類的玉材,材料質地細密,硬度較高,色澤均勻。玉的顏色有蒼綠、青綠、青黃、黃色,也有玲瓏剔透的碧玉和純白色玉。
辨別玉材的時代可靠性,是鑒別古玉的重要一環。玉質的基本顏色也發生變化,一方面是色素離子對玉器所處環境條件產生不同反應;另一方面內在因素在外部條件下促成變化,基本顏色的變化也是年代的特徵。 紋飾是一個時代思想觀念、審美意識和信仰的產物。如能掌握各個時代的紋飾特點,便能比較准確地認定其年代。紅山玉器表面多光素無紋,除玉龍額部或顎底有斜方形網紋和表現獸頭眼部、牙齒的細陰線紋外,一個常見特點是壓地線浮雕、凸弦紋、淺浮雕或稱打窪,即在平面玉佩或圓雕玉器上磨出平整勻稱的凹槽形紋飾,也稱瓦溝紋。有些壓地淺浮雕若隱若現,眼視不甚清晰,手摸感覺明顯,凸弦紋在多數紅山玉器都會見到。
器物雕琢工藝,是工藝技巧及藝術表現力等等因素的總和,最能反映時代特徵。
紅山玉器的工藝,主要是各部位的過渡自然,表面光澤細膩,少有磨痕,除個別小型佩件大多無玻璃光。不論動物或器物,一般都有穿孔,多系對鑽而成,也有從一面鑽進的馬蹄形孔,孔壁呈粗螺旋狀,有的孔中部交接處出現錯位稜台,也有的是對面蹭磨而成光澤無螺旋紋的孔,交接的薄層上鑽一小孔。扁平器物在工藝上多兩面加工,內外邊緣成刃狀,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沁色是古玉器的年代標志,也是判斷真偽的重要依據。在外部侵蝕條件下生成的沁色,表面常伴有侵蝕的共生物質,同時出現在玉器上。紅山文化玉器,天然沁色較少,較輕,常見的有霧狀白色水沁、黃褐色土沁、紅色沁、黑色沁,少數有綠色銅沁。紅色類血沁和綠色銅沁,多出現在黑色或黃白色皮殼之下。
舊色與光澤。古玉在地下多年,表面都有後天生成的自然舊色和包漿。真古玉的包漿較厚,且分布均勻自然,還有一種發自內部的光澤。這種反射光是自然的、一致的,是統一光澤,且有油性,不同於拋光後出現的表面玻璃光。即使腐蝕較為嚴重的某一局部光澤,仍會顯出它的一致性。高古玉光澤發自內部,所謂精光內蘊,而不是表面浮光。
紅山文化玉器一般表面無玻璃光,表面光澤與玉的硬度及解玉砂顆粒的精細相關。一般地說,玉質硬度高光澤強,磨砂痕輕,玉質軟、石性重者光澤差;解玉砂顆粒勻細光澤強。剛出土的紅山玉器表面都有一層柔和的老玉特有光澤,不同於現代的油蠟拋光技術。
⑦ 紅山文化現在價格如何如題 謝謝了
所謂紅山古玉,是指近年在「紅山文化」中的興隆窪、趙寶溝、紅山和小河沿等文化遺存中發現的史前玉器。現代考古學研究表明,內蒙古東南部的赤峰和遼寧西部的阜新、朝陽一帶,是中國玉器起源的原生產地,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用玉區域。 對紅山古玉的鑒別分為12個字「凈、熟、肥、透、葬、孔、坑、縮、次、過、漿、神」 「凈」,玩過古玉的人都知道,玉出土是干凈的,老玉出土要吐漿,要吐白漿、要吐黏漿、要吐灰。它為什麼干凈呢?玉埋在土裡會發生變化,它會吸收土壤中的元素,它遇水遇汗也會發生變化。它會和它周圍的東西結合,會生成二次生成的次生物,我這個方法也叫次生物之說。玉吐漿必然和泥固化產生一層隔膜,它會自然的把玉保護起來。它遇水以後,特別是手,手上有微酸,遇水以後上面那層隔膜會吐白漿,這層白漿是可以盤掉的,白漿的下面還有一層黏膜。既然隔了這么多東西,所以那土就基本上侵蝕不到裡面了。我說的是高古玉,不講戰、漢,所以說一般的紅山出土都是干凈的,叫「凈」。 「熟」,不僅只是紅山,只要是出土的東西,老玉和新玉及仿製的老玉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新玉是生的感覺。那熟是什麼感覺呢?他就好像是用鍋去煮一個白蘿卜,你把蘿卜露在水上一半,另一半放在水裡煮,等煮到侵在水裡那段蘿卜變了色,那個色你提出來看,就是那種熟的感覺。早期出土紅山古玉,經過檢測的幾乎都是蛇紋石,透閃石的很少。隨著發掘的深入,發現了大量透閃石材質的紅山古玉。玉器在地下受化學物理等地質環境和地殼運動等多因素的影響,玉質會變軟,隨著玉質的變軟各種物質元素方可沁入,並留下歲月的痕跡,我將其稱為自然態。戰、漢出土的真的古玉,你用燈光打,它有像膠狀一樣的凍,可能不是全部,所以它才能顯玻璃光,而紅山古玉,因為它的年代比漢代要早幾千年,所以它的侵蝕更嚴重,所以它有一種熟的狀態。如果這個熟不好理解大家回家試一試就感覺到了。 「肥」, 就是玉中的沁看上去給人的一種感覺,它浮在玉中有點像我們平常吃的肥油一樣。「肥」分為兩種,內部肥和外部肥,內部肥就是玉裡面的沁,他在玉的中間,是一種虛白的,雲霧狀的,經常形成於玉的表層、表層以下或表層之上這三個位置,這種沁是仿製不出來的;外部肥,非玉中所有的是單體晶,在玉中一塊一塊的,他在玉的外部,呈獻不規則的像雞胸板油一樣,這也是人為做不出來的。 「透」,實際上也是人的一種感覺,與「熟」相連就像一個熟透了的果實與一個新長出來的果實給人的感覺一樣。而且對於新的玉,在手中盤的時候是不會發生變化的。只有老玉盤的時間越長,變化也會越明顯,當然脫了胎的除外。對於,戰漢的古玉在用燈光側打的時候,玉的有些地方會有膠凍一樣的感覺,這種膠凍是做不出來的。古玉埋在土中的位置不一樣,依據這一點,便於分便出古玉在出土時那面朝上朝下。沁色在濕潤的條件下也是不一樣的。 「葬」,實指是一種味道,就是所謂的人們常講的葬氣味;葬香味等等,玉所處的環境不一樣,沁進去的味道也就不大一樣,越往山頂葬氣的味道也越小,因為在山頂其暴露在空氣中的機會也越大,玉干凈時也很漂亮,但是這種玉現在是十分少見的。 「孔」,這里的孔不單指簡單意義上的小洞,是玉的侵濁紋,玉在不同的環境中所處的外部條件有沙地,水裡,高山等等它所形成的沁、沁痕、沁孔、沁色都是不一樣的。 用40至70倍的放大鏡觀察玉的石門、石孔時毛糙的地方即玉的溝槽,那裡的毛孔必然是開放的,那些地方容易受沁,紅山古玉埋在地下,它的溝槽部位的侵蝕痕要大。所以真正的紅山古玉溝槽部分的毛細孔多並且伴隨有漿。另外如果對紅山古玉進行拋光,其溝槽部分的光亮程度是不及玉體其他部位的。 「坑」,在紅山古玉中的坑、溝、洞都統稱為坑。用3~5倍的放大鏡就可以觀察清楚了,在我們的放大鏡下觀察到的坑都是一些不規則的晶體,並且孔小洞大,在裡面還有不規則的像晶體的結夾,還會有沁色。 「縮」,紅山古玉在地下埋藏的時間久了玉本身都會受到侵蝕,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古玉要比當時的玉小一些,玉質硬的地方會因為整體縮小而凸現出來。同樣有縮即有闊,擴是相對於縮而言的,他們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表層縮了,孔就會擴大了,表層腐蝕了,孔里也會腐蝕的,腐蝕的同時孔就擴了。積石種的可以看到加工痕,旋痕、坨痕全部都看的到。 「次」,這個次就是次生物,也就是二次生成的物質,我稱之為次生物。隨著長時間的埋葬,玉本身會生成一種物質,這個物質高出玉表面,不是玉體本身的物質,為單晶體,是附著在玉體上面的,次生物一般分為以下幾種:像剛才講的「肥」也是一種次生物,還有一種次生物就是高出表面的叫「嘎巴」,相當於存在表面的皮,不規則的皮,高出原加工表面的皮,就叫「嘎巴」。還有一個就是「晶體」,高出表面,用燈光打這個次生物它顯示一種寶石的光澤,體現一種像水晶的晶體狀。 「過渡」,指的是一種層次,即玉熟了以後的顏色,玉受沁的顏色以及介於這兩者之間的。就是沁色通過石門進入到玉里,這樣形成的層次叫作「渡」。「渡」存在於沁色中,沁到玉之間。 「漿」,就像牛奶潑到水泥地上,是毛面的水泥地面上,等幹了,那種感覺就叫漿。而那個漿是能盤掉的,但盤掉它還會再出,古玉距今埋葬了幾千年,我們盤剝才幾個月、幾年或者幾十年,你是盤不凈的,它會再出,直到最後,脫了胎,吐凈了,才不會再出了。真正的漿,它遇微酸,遇高溫會熔化。把古玉放在80℃左右的水中,一會你就會看到從玉裡面像火山噴發一樣吐出一種灰色或白色的漿柱,從水裡面看徐徐上升,幾個孔都在吐。 吐的這種雲霧狀的東西是怎麼形成的呢?泡完之後放在毯子上,不要拿手去摸它,也不要去盤摸它,它會瞬間凝固。你在水裡可以看到吐漿的那個點,瞬間它會遇空氣凝固,像一個吃的肉凍浮在上面,這就是漿。要是大面積附著它就是滿漿,局部附著它就是漿上的次生物。像咱們吃的糖葫蘆表殼那層糖,也是這種感覺,看似光滑,沾水它就粘。等把漿盤透了,就是原來的玉色,之後再盤,再脫色,那就是脫胎了。 「神」,是十二個字中最重要的,一般仿製的東西都讓人感覺形似而神不在,因為在對於紅山古玉的堅定一定要觀察物件本身的神韻,你沒有接觸過真的紅山之前,你認為這神是虛的,這就是神。可是拿真假紅山一對比,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真紅山的表面不光滑。前面的東西都過了,這個東西神不似也要考慮。但這個神將要*多年的經驗去理解了。 以上對十二字鑒定法僅是淺略的解釋,自然態表象中蘊函的十二字因地域地層和在土中埋藏的時間區別而有千姿百態的表現,故此對十二字鑒別法只能在此僅做淺略解,給紅山收藏愛好者一個鑒別紅山古玉真偽的理路。 另外還有一些鑒別紅山的輔助鑒別方法,現在介紹給大家以供古玉愛好者參考使用(輔助鑒別法對古玉件有損害,慎用)。 一,一般來說真假紅山從表面看幾乎一樣,但打開裡面就截然不同了,仿的紅山表層腐蝕的會像真的,可是裡面的內在質地他仿不了。假紅山你打開以後是生的,真紅山打開之後熟透了。 紅山當中假如有那種漂浮的黑的東西,這種有漂著黑的地方,打開之後,它是從內部漂出來的。 二,「八四液」檢測法,真假紅山同時泡,但要用兩個容器,不管它是真是假,按順序放置,然後再序列的澇出來。真紅山的水它會變,假紅山的水不會變,真紅山會把土壤中的顏色侵蝕到漿中,所以說這個漿是鈣的物質。他遇水會溶化。「八四液」是加速其溶化,大部分礦物質會留在「八四液」中。而假紅山由於是煮的、榨的、強行染的,它不會變,別說拿水它不會變,你盤它都不會變。 三,洗滌靈脫油脂方法,用洗滌靈浸泡真假紅山,假紅山洗完之後,水是干凈的。真紅山洗完是粘的,3分鍾之內它會吐得唏哩嘩啦的,瞬間水會變白。我們有的老師做過試驗,5秒鍾之後就會開始吐漿。 四,茶樹油法,用茶樹油洗玉,真假紅山在表面看都是一樣的,都是白的。而真的紅山你用茶樹油洗,它會瞬間變色,而假的洗過之後還是保持原狀。真的紅山它會變的五顏六色,各種侵坑、沁洞,各種生成物、各種沁色的入門全顯露出來,但是你用清水洗過之後還會恢復原狀的。 五,高溫法,真的紅山你用前面幾個步驟後,它會扎手、不圓滑。把漿脫掉之後,表層是高低不平的,扎手。將古玉放置高溫下暴曬,你想像不到的是,它會變得圓滑了,不扎手了,粘了,就是說,在乾燥的空氣中它也吐漿,而假的不存在這個問題。 六,「超聲波」清洗法,所謂「超聲波」清洗法,就是用我們洗眼鏡的超聲波。真假同時清洗,假的清洗完了以後,很乾凈,很光滑,拿出來不會變。而真的紅山古玉,你放到裡面1~2分鍾多則10分鍾,它會吐漿,它會把水給搞稠,會脫色,會顯露出我們目前用盤摸法盤出來的古玉以後所看不到的東西。一種深入到內部的、一種微小的物質將全顯露出來。但目前的方法佩帶、盤玩是做不到的。真玉在水裡一打,那些不可仿製的狀態就顯露出來了。
⑧ 玉的種類和價格
玉的分類玉有軟玉、硬玉[2]之分 軟玉一般指產於我國新疆一帶的白玉、青玉、碧玉與東北岫玉等,硬玉是指產於緬甸的翡翠。無論是軟玉、硬玉,它們的質地都非常堅硬,顏色十分璀璨,故冠以「石中之王」的美譽。 玉石價值本已不菲,再經過巧匠的加工雕琢,就變成了一件件價值連城的寶物。玉器隨著時代發展,就逐漸形成了玉的文化。白玉:含透閃石95%以上,顏色潔白,質地純凈、細膩、光澤滋潤,為和田玉中的優質品種。在漢代、宋代、清代幾個制玉繁榮期,都極重視選材,優質白玉往往被精雕細刻為"重器"。
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質地純潔細膩含透閃石達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澤。同等重量的玉材,其經濟價值幾倍於白玉。漢代、宋代和清乾隆時期極其推崇羊脂白玉。
青白玉:質地與白玉無顯著差別,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綠色,為和田玉中三級玉材,經濟價值略次於白玉。
青玉:色呈淡青、青綠、灰白的均稱青玉,其顏色勻凈、質地細膩,含透閃石89%、陽起石6%,呈油脂狀光澤,儲量豐富,是歷代制玉採集或開採的主要品種。
黃玉:基質為白玉,因長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鐵滲濾在縫隙中形成黃色調。根據色度變化定名為:密蠟黃、栗色黃、秋葵黃、黃花黃、雞蛋黃等。色度濃重的密蠟黃、栗色黃極罕見,其經濟價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於黃玉為"皇"諧音,又極稀少,一度經濟價值超過羊脂白玉。
糖玉:氧化鐵滲入透閃石形成深淺不同的紅色皮殼,深紅色稱"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帶粉紅的稱"粉玉"。糖玉常與白玉或素玉構成雙色玉料,可製作"俏色玉器"。以糖玉皮殼籽料掏腔製成鼻煙壺,稱"金裹銀"宜能增值。
墨玉:透閃石中夾石墨、磁鐵成分即呈黑色。墨玉多為灰白或灰墨色玉中夾黑色斑紋,依形命名為"烏雲片、淡墨光、金貂須、美人鬢等。黑色斑濃重密集的稱純漆墨,價值高於其它墨玉品種。墨玉呈蠟狀光澤,因顏色不均不宜雕琢紋飾,多用以製成鑲嵌金銀絲的器皿。
碧玉:產於准噶爾玉礦,又稱天山碧玉。呈灰綠、深綠、墨綠色,以顏色純正的墨綠色為上品。夾有黑斑、黑點或玉筋的質量差一檔。碧玉含透閃石85%以上,質地細膩,半透明,呈油脂光澤,為中檔玉石。
(二) 岫岩玉,產於中國遼寧省岫岩,岫岩縣是一個山清水秀、物產豐富、藏風聚氣的風水寶地。經過千萬年的自然演化,凝聚了千萬年的日月山川之精華,從而蘊育產生了聞名於世的國寶珍品——岫岩玉。
岫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大體分兩類,一類是老玉(亦稱河磨玉),其質地朴實、凝重、色澤深綠,是一種珍貴的璞玉。另一類是軟玉,其質地堅實而溫潤,細膩而圓融,多呈綠色,而其中以純白、金黃兩種顏色是罕世之珍品。
岫玉是產於地靈充足的地脈之下,在千萬年的形成過程中吸收了天地之精華、自然界之靈氣,所以除了本身具有的可收藏價值之外,更有著風水上的重大價值。
由於現代人類的居家均是生存在樓房內,現代建築的鋼筋混凝土把自然界的氣息和磁場給隔離了開來,使人類與大自然的距離越來越遙遠了。如果您能在家中擺放一塊質地優美的岫玉,不僅會起到賞心悅目的觀賞價值,而且美玉也給您的家宅帶來了自然的氣息,並且補充了室內的天然磁場,調節了室內的風水氣候。
「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家中擁有美玉,邪氣不可入侵。身上佩帶一塊美玉,便會增添一份自然力量。
據西方的星象學家觀測,綠色是現代社會經濟的主動脈,所以,天然的綠色必然會助長您的事業運和財運,其中老玉其綠色凝重而深厚,非常利於事業有成的人,因為它可以幫助您沉積財富,凝聚財源,使您事業穩固而堅實,所以,收聚幾塊老玉,擺放在家中或辦公室內,必將會使您的事業稱心如意。軟玉,由於其色澤綠瑩 瑩、圓潤潤、一團和氣,非常利於對財源的開發和運用,進出有節,收發自如。不僅如此,由於其質地的溫潤和美,可以促使其周圍的人以和為貴、和氣生財,能改善人際關系,促使家庭和美。所以無論是對事業有成的人還是正在創業的人,都是難能可貴的珍品,無論是安放在家中還辦公室內,不僅能開拓財源,而且對事業和 運氣的提升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岫玉大多以綠色的居多,所以,除了以上的作用外,對於命理五行喜木的人來說意義格外重大,如果在家裡或辦公室內擺放綠色的岫玉,或自身佩帶,都會給本人帶來好運,如果能夠從心裡喜歡它,從心靈里去接近它,長此以往,就會與美玉心息相通,命運從此將會改變。
(三)獨山玉,又稱"南陽玉"或"南玉",產於南陽市城區北邊的獨山。為全國四大名玉之一。獨山玉質堅韌微密,細膩柔潤,光澤透明,色澤斑駁陸離。有綠、白、黃、紫、紅、白6種色素77個色彩類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
獨山玉雕,歷史悠久,1959年在獨山附近的黃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出產的玉鏟,證明早在5000餘年前先民們已認識和使用了獨山玉。獨山腳下"玉街寺"遺 址,為漢代雕刻玉器的地方。清《新修南陽縣志》載:"故縣北居民,多治玉為生。"舊中國,南陽玉雕已形成一大行業,城內有作坊80多家,多是後設作坊,前面開店,自雕自銷。玉雕品主要有人物、花卉、鳥獸、山水、神像、爐熏、首飾等120多個品種。
早在6000年以前,古人已開采獨山玉,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獨山玉的製品。西漢時曾稱獨山為「玉山」。
獨山玉由於色澤鮮艷、透明度好等優點,躋身我國「四大名玉」之列。高檔獨玉的翠綠色的品種,與緬甸翡翠相似,故有「南陽翡翠」之譽。一般獨玉主要用於雕琢各種陳設件以及手鐲、戒指、項鏈等飾物。
獨山玉是一種多色玉石,按顏色可分為八個品種。
① 綠獨山玉:綠至翠綠色,半透明,質地細膩,近似翡翠,具有玻璃光澤。
② 紅獨山玉:又稱「芙蓉玉」。色呈淺紅至紅色,質地細膩,光澤好。
③ 白獨山玉:色呈白或灰白色,質地細膩,具有油脂般的光澤。其品種包括奶油白玉、透水白玉等。
④ 紫獨山玉:色呈暗紫色,透明度較差。
⑤ 黃獨山玉:色呈黃綠色。
⑥ 黑獨山玉:色如墨色,故又稱「墨玉」。
⑦ 青獨山玉:色呈青綠色,透明度較差。
⑧ 雜色獨山玉:多種顏色混雜的獨山玉。
獨山玉以色正、透明度高、質地細膩和無雜質裂紋者為最佳。其中以芙蓉石、透水白玉、綠玉價值較高。此外,利用玉塊不同顏色模仿自然製作的俏色玉雕獲得好評。
南陽玉色澤鮮艷,質地比較細膩,光澤好,硬度高,可同翡翠媲美。德國人曾稱其為「南陽翡翠」,蘇聯地質學家基也夫林科曾把南陽玉歸屬於翡翠類型的玉石礦床。據河南地質工作者近幾年的研究,探明南陽玉是一種蝕變斜長岩,組成礦物除斜長石外,還有黝簾石、綠簾石、透閃石、絹雲母、黑雲母和榍石等。經過顯微鏡鑒定,玉質含有多種蝕變礦物,蝕變作用以黝簾石化、綠簾石化和透閃石化為主。由於玉石中含各種金屬雜質電素離子),所以玉質的顏色有多種色調,以綠、白、雜色為主,也見有紫、藍、黃等色。
(四)綠松石,又名綠寶石,因其色、形似碧綠的松果而得名,是世界上稀有的貴寶石品種之一,綠松石製品現已成為重要的收藏品,是一種次生礦物,由含銅、鋁、磷的地下水在早期花崗岩石中淋濾而成,在近地表的礦脈中沉澱形成結核,被岩脈的基質所包裹。綠松石是最早用作飾物的礦物品種。1900年,埃及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4隻綠松石包金的手鐲。
作為飾物,人們喜愛綠松石的綠色和紋理。在古代人們把它與宗教、迷信聯系在一起。我國西藏對綠松石格外崇 敬,至今仍是神聖的裝飾用品,用於宗教儀式。美國的印第安人認為綠松石是大海和藍天的精靈,是神力的象徵。多數文明古國都崇尚綠松石,如埃及、波斯、阿茲台克(墨西哥印第安人古國)等。綠松石因所含元素的不同,顏色有差異,含銅的氧化物時呈藍色,含鐵的氧化物時呈綠色,色彩是影響綠松石質量的重要因素。綠 松石產地主要有美國的南部各州,伊朗的東北部,埃及的西奈半島。中國、澳大利亞、智利、阿富汗、俄羅斯也出產少量的綠松石,但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一塊綠松石寶石,產於湖北鄖縣海拔1200多米的雲蓋山上。這塊綠松石長82厘米,高、寬各29厘米,重達66公斤,呈藍、綠色,結構完整,質地細膩。
湖北鄖陽地區被稱為東方的綠寶石之鄉,盛產的綠松石料質純凈,色澤艷麗,燦爛奪目,顏色多為天藍、碧綠、灰藍、粉綠,極為罕見。鄖縣雲蓋山綠松石礦出產的綠松石品位最佳,最為珍貴。這個最大的一塊綠松石,現藏湖北省鄖陽綠松石開發總公司,有待雕刻成珍貴的藝術品。
中國新玉礦資源也不少
玉髓 1.紫玉髓:紫玉髓礦:黑龍江省發現紫玉髓礦,礦脈裸露未探,色澤艷麗,還有更片藍的顏色,塊度大小不一,莫氏硬度:7、5;玻璃光澤;可加工高檔飾品,現等待開發。色澤深紫,遠高於紫水晶色澤。可以做高檔的成套首飾,有三處礦脈,應是寶石礦中最大、最有價值的礦脈了。
2.玉髓礦: 玉礦 在內蒙古紅山文化圈內,中華第一龍的故鄉發現極品玉礦。北緯:42°11′23″;東經:119°51′59″。拐點坐標:x:4676900 y:20736700。海拔825米,礦脈長: 1600米以上,寬:1米5左右,深度80米以上(預計深度500米左右),遠景儲備:10-80萬立方(如果安便宜的玉料100元/kg計算就是兩千億元),摩氏硬度6.5,折光率:1.54, 密度:2.7, 光性:隱晶質集合體,透明度:半透明,介於玻璃光澤和油脂光澤之間,塊度大,細膩,潤度好,色澤多樣,絕巧料豐富,從色澤和潤性看非常像和田玉,還有像壽山石的。綜合分析此料僅次於和田玉,但比中檔的和田玉好,比青海白玉、獨山玉、藍田玉、岫玉等抵擋玉好。成份接近玉髓但不是玻璃光澤,屬玉質光澤,所以是種新玉料。此礦脈屬石英脈線是地質學里比較穩定的礦脈。很有可能在開采過程中出現巨大的玉王料。
瑪瑙礦
3.蛋白石礦:在遼西地區首次發現蛋白石礦,在高山上,火山岩石中的夾縫中,多年結晶而成。外有紅色鍾乳狀帶紅土的皮子,白色透明,硬度7.5,折光率:1.54, 密度:2.65, 光性:隱晶質集合體,透明度:半透明,玻璃光澤,塊度一般,細膩,潤度好很像玻璃種翡翠。跟古代和氏璧中描述的特點接近,可以仿製"傳國玉璽"。此礦未詳細勘探,開采困難,有待開發。
玉礦 7.五彩玉髓:五彩玉髓礦塊度不大,但巧色料極多。摩氏硬度7,折光率:1.54, 密度:2.65, 光性:隱晶質集合體,透明度:半透明,玻璃光澤,塊度一般,細膩,潤度好,色澤多樣,絕巧料豐富。
⑨ 紅山玉的特性
紅山玉基本顏色以黃白色為主,兼有藍綠灰白等多種色彩,摩氏硬度5.5-7,粒徑為0.2mm±-0.5mm±,折射率1.56-1.68,吸收光譜505mm。紅山玉色彩鮮艷、品質溫潤,可作為雕琢擺件、手把件、印章和其他高檔飾品、紅山玉是產於北票本地的優質玉石。介於玻璃光澤和油脂光澤之間,塊度大,細膩,潤度好,色澤多樣,絕巧料豐富,從色澤和潤性看非常像和田玉和壽山石。綜合分析此料僅次於和田玉,但比中檔的和田玉好,比青海白玉、獨山玉、藍田玉、岫玉等抵擋玉好。成份包含玉髓但不是玻璃光澤,屬玉質光澤,所以是種新玉料。此礦脈屬石英脈線是地質學里比較穩定的礦脈。
1.紅山玉鑒定含有透閃石玉。透閃石(角閃石變種),是由白雲石和石英混合沉積後形成的變質岩。晶體常輻射狀或柱狀排列。閃石玉全稱透閃石玉,又叫軟玉,是由透閃石礦物組成。
透閃石玉主要有五個來源,一是遼寧岫岩老玉料跟河磨玉料,二是新疆料,三是青海料,四是俄羅斯料,五是韓國春川料。如果我公司的透閃石玉被業界認可,就會成為透閃石玉的第六個來源。所知的紅山文化玉器中,有綠松石、瑪瑙、巴林石、葉臘石、天河石、蛋白石、蛇紋石、煤玉、透閃石等材質。紅山文化玉器中的青綠色玉、黃玉甚至白玉究竟出自何處,說法不一。過去曾認為紅山文化玉器的玉質大部分為蛇紋石玉,但中國地質科學院聞廣研究員等人測定後認為,紅山文化玉器大部分為閃石玉,只有個別是蛇紋石玉。2001年,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王時麒、考古系教授趙朝洪、城市環境系教授徐海鵬用科學的手段得出結論:紅山文化閃石玉玉料,主要為透閃石玉,進一步提升紅山玉的開發利用價值。
2.紅山玉中透輝石玉的存量較大。透輝石是輝石中常見的一種, 成分為鈣鎂硅酸鹽CaMg(SiO3)2為輝石族CaMg(SiO3)2--CaFe(SiO3)2為類質同象系列。屬於單斜晶系硅酸鹽礦物。透輝石是一種鈣和鎂的天然的鈣鎂硅酸鹽。常見顏色主要為藍綠色至黃綠色、褐色、黃色、紫色、無色至白色,長柱體、粒狀或片狀。光澤為玻璃光澤。在我公司開發的透輝石中含有鉻,礦物帶有綠色,這種透明美麗的透輝石也被視為寶石。透輝石不僅是雕刻用材,而且是陶瓷常用原料,輝石應用於日用瓷釉中,綜合了滑石和方解石的優點,可以提高釉面的光澤度、半透明性和平整度。而且可降低瓷釉的燒成溫度,擴大燒成范圍。有的透輝石具備有貓眼的現象,可加工成寶石飾品。有的透輝石寶石還會有兩條互相垂直的貓眼--十字星彩。中國人喜愛的翡翠當中也含有部分透輝石。
透輝石與螢石、磷灰石、方解石等礦物一樣,屬於熒光礦物-都可能會透輝石又被戲稱為「哭泣石」,因為水晶醫療學者認為透輝石具有催人淚下的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精神創傷的效果。所以透輝石往往被用來收藏。
3.紅山玉中蛇紋石玉的存量也較大。蛇紋石玉是層狀含水鎂硅酸鹽礦物,化學分子式為Mg6Si4O10(OH)8。其中Mg可被Mn、Al、Ni等置換,有時還可有Cu、Cr的混入。主要組成礦物蛇紋石,次要礦物有方解石、滑石、磁鐵礦、白雲石、菱鎂礦、綠泥石、透閃石、透輝石、鉻鐵礦等。蛇紋石屬於單斜晶系,呈細粒葉片狀或纖維狀隱晶質集合體產出。顏色變化較大,主要呈淡黃色、黃綠色、綠色、無色等。半透明-透明;玻璃光澤,蠟狀光澤。我公司產的蛇紋石玉與遼寧岫岩山東泰安廣東羅定、信宜、甘肅酒泉、青海祁連山、山東萊陽的蛇紋石玉相仿,均可作為玉開發利用。
4.紅山玉中石英質玉的存量更大。在礦區幾乎隨處可見。石英質玉主要成分為SiO₂,是由粒狀石英集合體組成的緻密塊體,石英含量在90%以上,另有少量鉻雲母、絹雲母、鋰雲母、赤鐵礦、藍閃石等,為三方晶系,可呈細晶質、微晶質、隱晶質、顯微隱晶質的粒狀多晶體集合可呈團塊狀或者條帶狀。硬度達到6.5至7,質純時,石英岩為白色,硬度為7,密度2.65左右,折射率約1.54,玻璃光澤。玉質優美,潔白清麗。因其質地緻密細膩,顏色美觀,硬變較高,高度、光澤佳,拋光性能好,並有一定的透明度,頗受愛玉人士歡迎。與新疆白玉、京白玉、密玉、貴翠、東陵石、天山白玉等當屬於同一品種系列。石英質玉也是做為玻璃的製作材料之一。
5.紅山玉中有大量紅色瑪瑙。瑪瑙是玉髓類礦物的一種,經常是混有蛋白石和隱晶質石英的紋帶狀塊體,主要分布於遼寧、四川、黑龍江、巴西、美國等地。
紅瑪瑙是常見的硅氧礦物,它基本上就是石英。紅瑪瑙在礦物學上還屬於玉髓的變種。它的顏色多種多樣,而且常常是呈多種顏色的。一般為半透明到不透明。紅瑪瑙是一種寶石。紅瑪瑙的顏色嬌嫩、鮮麗。正紅色的紅瑪瑙則可改善內分泌,加強血液循環。
⑩ 我的是黃白老玉嗎價格大概是多少錢
綜述:具體價格要根據鑒定人員出具鑒定書才能認定。
黃白老玉屬於廣義和田玉的一種,多為「石包玉」,俗稱「河磨玉」,書名為「籽料」。含有與和田玉相同的透閃石成分,其質地溫潤、色澤清雅,自出世以來也受到廣大玉石愛好者的喜愛。
這種玉硬度高,亮度強,硬度為摩氏6.36—6.46,質地純凈細膩,顏色白里透黃,因為白玉時間久了就會變黃,所以這種玉就被稱為老玉了,升值空間是非常大的,老玉每月價格就會增值。
起源:
起源首先來講講黃白老玉的起源,黃白老玉其原石表面由於千萬年的水浸土蝕和風化而形成石皮,石皮與黃白玉質之間相互浸潤而多成為糖色。由於其形成歷史年代久遠,以至於當前科學還無法記算,「老玉」也因此而得名。在2001年7月,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王時麒等來岫岩對岫岩玉進行科考時,發現了一種透閃石極品岫岩白玉,其玉質與新疆和田羊脂玉等同,堪稱岫岩「羊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