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農村隔扇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政府網站背景圖片 2025-09-17 10:47:09
王者榮耀水晶圖片唯美 2025-09-17 10:19:12

農村隔扇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9-15 04:04:46

㈠ 四合院大門樣式

四合院
四合院是以正房、東西廂房圍繞中間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傳統住宅的統稱。在中國民居中歷史最悠久,分布最廣泛,是漢族民居形式的典型。其歷史已有三千多年,西周時,形式就已初具規模。

山西、陝西、北京、河北的四合院最具代表性。

四合院的典型特徵是外觀規矩,中線對稱,而且用法極為靈活,往大了擴展,就是皇宮、王府,往小了縮,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輝煌的紫禁城與郊外的普通農民家都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體分布為大門、第一進院、大堂、第二進院、書屋、住宅等,兩側有廂房。各房有走廊,隔扇門相連接。對地表所存民居的了解,必將使民居的文化弘揚並發展下去。

北京四合院,是由東、西、南、北四面房子圍合起來形成的內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築形式,馳名中外,世人皆知。

首先,它的歷史十分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起,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志》載:「大都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巷通。」

其次,四合院的構成有獨特之處。它的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又有游廊連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閉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關起門來自成天地;院內,四面房門都開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親,其樂融融;寬敞的院落中還可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迭景,居住者盡享大自然的美好。

此外,四合院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營建極講究風水,風水學說,實際是中國古代的建築環境學,是中國傳統建築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也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出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於門簪、門頭上的吉辭祥語,附在抱柱上的楹聯,以及懸掛在室內的書畫佳作,更是集賢哲之古訓,采古今之名句,或頌山川之美,或銘處世之學,或詠鴻鵠之志,風雅備至,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有如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

四 合 院
四合院,是華北地區民用住宅中的一種組合建築形式,是一種四四方方或者是長方形的院落。 一家一戶,住在一個封閉式的院子里,過著一種安逸、消閑、清靜的日子,享受家庭的歡欣、天倫的樂趣,自然有一種令人悠然自得的氣氛。

這種四合院,是在新中國成立前的舊社會遺留下來的,而且現在仍然沿用著。這種院落,一般採用出入一個院門。平時,院門一關,處於一種完全封閉狀態。四合院的院門,大都採用木板大門。厚厚的木板製成的大門一端,上下都放在軸心裡,左右旋轉,可以關開閉合,安全、可靠。四合院中,有正房,即北房。這是院中的主房,而且,一般四合院的走向也是坐北向南的。東西兩側,為東西廂房。東西廂房,一般都比較對稱,建築格式也大體相同或相似。南面建有南房,與北房相對應。整個四合院,大都按照中國傳統的」習慣,採用對稱的辦法建築成。當然,在南北、東西房形成的角落中,也有耳房。這種耳房,有的用來儲存糧食,成為糧庫及其它庫房,也有的做廚房,還有一個角落,一般是西南角為廁所,而東南角,則大都是院子的大門,這種四合院子的程式,在山西的縣城及其附近的農村是較為普遍的。也有一些地方的院落,大門是開在南向中央的。

有些家庭,為了把院落裝飾點綴一番,還在院落一進門處的正對面,修建一個影壁,也即是一堵磚牆。在正對大門的這一面,一般都有花卉、松竹圖案或者大幅的書法字樣醒目地放置影壁正面。上書「福」、「祿」、「壽」等象徵吉祥的字樣。也有一部分影壁,繪上吉祥的圖案,如「松鶴延年」、「喜鵲登梅」、「麒麟送子」等等,給四合院內製造了一種書香翰墨的氣氛。也有的農家,採用「五穀豐登」、「吉祥如意」、「福如東海」的字樣或圖畫。這種影壁,設在大門之內的迎門處,有的是單獨建築的,有的是鑲在廂房山牆上的。影壁,也稱照壁,壁身都為正方形,四周用磚雕裝飾,中間的方塊為書法或者繪畫。照壁分為基座和壁身兩個部分,除去給庭院增加氣氛,祈禱吉祥之外,照壁也起到一種使外界難以窺視院內活動的隔離作用。

院內,有用石板鋪設地面的,也有用磚鋪地的,還有用鵝卵石鋪地的,不盡相同。有的是院內地面全部鋪設的,也有把主要通道鋪設的,無論是怎樣鋪,院內總要留出幾塊地方種樹,栽花,作為庭院的點綴。

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在建築上已經有很多變化。農村中,大都從原有的四合院基礎上發生大的演變。這就是,擴大正房的房間數,因為正房——北房採光好。因而,在蓋房時,盡可能地充分利用北邊的空間、地面,這就使院落成為不規則形,以北房為主的正房前面形成的一個方或長方形院落。

四合院內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嚴格的,內宅中位置優越顯赫的正房,都要給老一代的老爺、太太居住。
北房三間僅中間一間向外開門,稱為堂屋。兩側兩間僅向堂屋開門,形成套間,成為一明兩暗的格局。 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親戚或年節時設供祭祖的地方,兩側多做卧室。
東西兩側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東側為尊,由正室居住,西側為卑,由偏房居住。
東西耳房--可單開門,也可與正房相通,一般用做卧室或書房。東西廂房則由晚輩居住,廂房也是一明兩暗,正中一間為起居室,兩側為卧室。
也可將偏南側一間分割出來用做廚房或餐廳。 後罩房——中型以上的四合院還常建有後軍房或後罩樓,主要供未出閣的女子或女傭居住。

㈡ 各種特色的民居

1、蒙古包

以蒙古包這一名稱聞名於世的一種建築形式,是亞洲游牧民族的一大創舉。這一居屋的早期形式可能曾被更早的亞細亞游牧民族所使用,後來許多游牧民族或長或短地使用過它或類似於它的住屋。

2、四合院

四合院,又稱四合房,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又加門房的屋舍來封閉。若呈「口」字形的稱為一進院落;「日」字形的稱為二進院落;「目」字形的稱為三進院落。

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進為門屋,第二進是廳堂,第三進或後進為私室或閨房,是婦女或眷屬的活動空間,一般人不得隨意進入,難怪古人有詩雲:「庭院深深深幾許」。庭院越深,越不得窺其堂奧。

3、石庫門建築

石庫門是一種融匯了西方文化和中國傳統民居特點的新型建築,是具中國特色的居民住宅。上海的舊弄堂一般是石庫門建築,它起源於太平天國起義時期,當時的戰亂迫使江浙一帶的富商、地主、官紳紛紛舉家擁入租界尋求庇護,外國的房產商乘機大量修建住宅。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圍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徵,但不再講究雕刻,而是追求簡約,多進改為單進,中西合璧的石庫門住宅應運而生。這種建築大量的吸收了江南地區民居的式樣,以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實心厚木做門扇,這種建築因此得名「石庫門」。

4、窯洞

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窯洞廣泛分布於黃土高原的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內蒙古、甘肅以及寧夏等省。

在中國陝甘寧地區,黃土層非常厚,有的厚達幾十公里,中國人民創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鑿洞而居,創造了被稱為綠色建築的窯洞建築。窯洞一般有靠崖式窯洞,下沉式窯洞、獨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窯應用較多。

5、藏族民居

藏族民居極具特色,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區的帳房、雅魯藏布江流域林區的木構建築各有特色。藏族民居在注意防寒、防風、防震的同時,也採用開辟風門,設置天井、天窗等方法,較好地解決了氣候、地理等自然環境不利因素對生產、生活的影響,達到通風、採暖的效果。

㈢ 農村的背景牆有什麼風水講究

很有講究的哦~
因為是農村的緣故,所以在建築形制上,往往傳統意味很強。
中國的傳統建築中,正對著大門的客廳的牆叫「扇面牆」:一般來說,較大型的建築中,如宮殿、廟宇等,其建築物的當心間的金柱與金柱間會砌有一段牆體,並且這段牆體與檐牆平行,這樣的牆叫做「扇面牆」。
扇面牆因為是室內牆,所以他既可以是磚、石、土等砌築的牆體,也可以使用隔扇、太師壁等相對通透的室內隔斷。
而往往,人們之所以對這面牆下足了功夫做裝飾,是因為他往往是「一家之主」的「正席」。所以,有的時候祖先的靈位也會被供奉在此。一定程度上,這面牆就是這個家的「靠山」,所以要盡可能的雄壯,有氣魄。

另外,按照風水布局,這面牆往往是「玄武」位。
玄武屬黑色,圖象是一條蛇纏繞著一隻龜,在西遊記中提到後來演變成北方玄武大帝座下的龜蛇二將,玄武大帝的道場在湖北武當山,所以武漢隔江相持有龜山、蛇山(也是依照其形狀起名的)。

龜和蛇在中國古代認為是靈獸,象徵長壽,漢朝以前貴族長配以玉制龜佩,現在在日本受古代中國影響,取名和製作圖徽常用龜圖案。

㈣ 隔扇農村用的!一米以下是廚的!一米以上是玻璃

是裝東西的放在農村炕上的

㈤ 如何把自己在農村的房子建的有逼格

我個人感覺如果你想在農村把自己的房子蓋的跟別人的房子有所不同,肯定是要花大手筆來蓋的,首先這個錢必須到位,而且蓋房子,肯定是要好好挑選一塊好地方來蓋的,不能隨便就蓋,我覺得很多的老人都說房子一定要坐北朝南才好,這樣也是比較順的一種說法吧,但是我覺得你要把房子蓋的與眾不同,肯定是要請專業的設計師來給你設計一下的,很多的時候,我覺得農村房子的布局也不是很規范的,所以也要自己布局一下自己的房子,而且在農村自己的地皮,肯定比較大的,所以還是會有很多的設計空間的,而且我覺得在農村的時候,可以給自己蓋一個公園式的房子,這樣的夏天的時候還可以去自己散步,而這樣家裡面的人也可以舒心的在一起,聊聊天,我覺得這是非常的幸福的,比一般的家庭都好很多的,我感覺如果蓋成公園式的,肯定是需要花很多的錢的,也要看有沒有這個經濟實力了,畢竟蓋房子,都是要自己住的舒服,自己住的舒心,不然蓋出來,自己也覺得不是特別的高興,蓋房子肯定是要經過我們自己的父母出主意的,所以我覺得還是要問過自己的父母是什麼情況,想要與眾不同,肯定是要問自己的父母的。


㈥ 活動屏風隔斷在生活中有哪些實用意義

按使用要求可拆可裝的活動隔斷。由與房間頂棚同等高度或只有房間部分高度的輕質隔扇單元拼裝而成。隔扇單元通常厚6~12厘米,寬60~120厘米,由木材或薄壁金屬型材作框架,雙面貼膠合板、纖維板或紙面石膏板。有的還在內部填蜂窩紙以增強剛度,或填礦棉等以提高隔聲能力。與房間頂棚同等高度的隔斷的安裝方法是:先在頂棚安置帶凹槽的上檻,將隔扇插入凹槽,並在每塊隔扇下面安置兩個墊塊或可調節高度的螺栓,在所有隔扇定位後,用踢腳板壓蓋下部的縫隙。這種隔扇用於較長時間才變更空間分隔的住宅和學校等。只有房間部分高度的矮隔斷用矮隔扇裝成。先將矮隔扇安裝在能自立於地面的立柱上,也可用螺栓或鉸鏈將幾片矮隔扇連成一定角度,或連成可折疊的中國屏風的形式。高度視需要而定,如用於擋住站立者的視線,可採用1.5~2米的,如用於擋住坐者的視線,可採用1.2~1.5米的。辦公廳、餐廳和展覽廳等處還可採用上下露空的隔斷。

㈦ 各具特色的民居

多彩多姿的雲南民族民居建築特色
多彩多姿的雲南民族民居建築特色,雲南民族眾多,地理和氣候條件多樣,使雲南民族民居建築顯得多彩多姿。各式各樣、五光十色的雲南民族民居,外有奇麗的風貌,內有智慧的技藝,引人注目,形成了雲南突出的民族民居文化。

雲南各地都有不同的民居建築。麗江納西族、怒江僳僳族的木楞房,元江哈尼族的土掌房,西雙版納傣、景頗族的竹樓,大理等地彝、白族的重檐瓦房以及白族由重檐瓦房發展成形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及彝族發展成形的「一顆印」式等,在結構、布局、裝飾、工藝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典型化和規范化的風格,具有濃厚的雲南民族色彩和地方特點。

此外,雲南不同的民族也可能有相同的民居建築,而同一個民族也會有不同的民居特色。木楞房不僅為雲南寧蒗納西族和怒江僳僳族建造居住,生活在雲南高寒山區的彝、納西、僳僳、普米、獨龍、怒等民族也住。土掌房也並非哈尼族獨有,雲南南方地區彝、傣、壯、拉祜等民族也住土掌房。竹樓除雲南傣族居住外,生活在濕熱地區的德昂、布朗、基諾、拉祜、佤、景頗等民族也大多居住。雲南怒江一帶的僳僳族住房不叫竹樓,而稱「竹篾房」,也是兩層樓房,上層住人,下層養牲畜和放雜物,類似雲南傣、景頗族的竹樓。重檐瓦房不僅僅是雲南彝、白族的建築,納西、回、蒙古族等也普遍居住。雲南苗、瑤、壯、哈尼等族經濟富裕者,也建蓋重檐式瓦房。「一顆印」是雲南昆明、楚雄、玉溪等地彝、漢人民共同的住宅樣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是雲南白、納西族的典型民居,兩者又各有特色,雲南大理白族的壯麗,雲南麗江納西族的簡朴。

同一民族的不同支系,分布在不同地區,住房風格也不盡相同。如雲南德宏傣族「傣那」(旱傣)不住竹樓,而住土牆草頂平房;滇南內地的旱傣住「土掌房」。彝族因人口多、分布廣,住房情況更多樣復雜。雲南高黎貢山區的彝族住木楞房、木板「閃片房」、「麻稈房」;雲南南方地區彝族住土掌房;雲南大理、昆明、楚雄、曲靖、昭通彝族則住重檐瓦房,富者住檐式「一顆印」式「三合院」、「四合院」,貧者住土牆草頂平房。

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竹樓、土掌房、木楞房隨漢文化的不斷傳入而不斷改變。很多雲南民族在吸取漢族建築風格和技術後,結合本地、本民族的自然條件和生活習俗,逐步創建、發展了有自己特色的民居建築。另一方面,受自然條件、生活習俗、經濟文化、歷史傳統的制約和影響,雲南各民族的民居仍以木楞房、土掌房、竹樓作為基本的住房,歷經幾千年不變,只是在工藝和技術上逐步改進。 重檐式瓦房是多元文化結合的典型民居,彝、白族人民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建了「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六合同春」等壯麗、舒適、體現工藝類的住房,並歷經千年以上,成為又一具有悠久民族傳統的住宅。

炎熱多雨潮濕的雲南南方地區竹木繁茂,各民族以充足的竹木材料建造竹樓,涼爽、防濕,是適合當地自然條件的良好住房。 高寒山區森林茂密,氣候寒冷,各民族就地取材,建造了保暖性良好的木楞房。 滇南山地建築土掌房,所需泥土木材多,這種房冬暖夏涼,通風透光好,屋頂做曬台曬糧食,便於生產生活。重檐式瓦房和「一顆印」式房屋保暖和防風性能好,適宜溫帶地區人們居住並可防風和抗震,適合雲南大理、麗江等地的自然條件。滇池、洱海地區是雲南經濟文化中心,彝、白、回、納西、漢等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經濟文化水平較高,各民族建築「三顆印」式、三合院、四合院、三坊一照壁等,造價和技術要求高。而雲南東南、雲南南方的木柱房、土掌房、竹樓等造價低,技術不高,適合這些地區各族人民的經濟文化狀況。

㈧ 農村祠堂長和寬的尺寸有規定么

長寬沒有規定,但為了美觀,建議長寬還是要有一定的比例。

舉例:胡氏宗祠的長寬比例2:1。

胡氏宗祠建築概況:

龍川胡氏宗祠坐北朝南,前後三進,祠堂佔地1564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146平方米。長寬比例2:1。祠前廣場、望柱、欄板、旗礎石和階墀地坪均花崗石。南向,照壁隔龍川河,左右置青石板橋。

建築布局:

三進七開間。前進門樓重檐歇山式,戧角8隻,台階5級,面寬22米。儀門高2.3米,共闊3.4米。門前石鼓、石獅對峙。門樓前後向有10根方石柱、5根月梁和4塊額枋。門樓後天井進深13.77米,闊13.10米。東西廊廡各有12根方石柱架,24根月梁。

越天井登4級台階為中進——祭典正廳,進深17.47米,闊22.16米,頂高9.3米。14根圍粗1.66米銀杏圓柱和大小12根冬瓜梁構成屋架。圓柱由蓮花形棗木柱櫍和8邊形石磉承頂。東、西序各12扇高3.68米落地隔扇門。

上首原有24扇,今存半數。後進享堂上下兩層,前有狹長小天井,東西兩廊現存高2.65米落地隔扇門24扇。門樓上原懸明代文徵明手書「龍川胡氏宗祠」匾額,正廳前原懸匾額「宗祠」2字,落款為「嘉靖丁末年光澤王」(嘉靖帝叔父)。正廳前原掛木刻楹聯兩副。

(8)農村隔扇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祠堂含義,其歷史淵源悠久。宗祠習慣上稱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進行祭祀的場所,被視為宗族的象徵。宗廟制度產生於周代。

上古時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廟,宗廟為天子專有。後來宋代朱熹提倡建立家族祠堂:每個家族建立一個奉祀高、曾、祖、禰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龕。

初立祠堂時,還要從現田中每龕取二十分之一作為祭田。 清代,祠堂已遍及全國城鄉各個家族,祠堂是族權與神權交織的中心。

祠堂中的主祭——宗子,相當於天子;管理全族事務的宗長,相當於丞相;宗正、宗直,相當於禮部尚書與刑部尚書。宗祠體現了宗法制家國一體的特徵。

㈨ 各具特色的民居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為石木結構,外形端莊穩固,風格古樸粗獷;外牆向上收縮,依山而建者,內坡仍為垂直。碉房一般分兩層,以柱計算房間數。底層為牧畜圈和貯藏室,層高較低;二層為居住層,大間作堂屋、卧室、廚房、小間為儲藏室或樓梯間。若有第三層,則多作經堂和曬台之用。

碉房具有堅實穩固、結構嚴密、樓角整齊的特點,既利於防風避寒,又便於御敵防盜。

帳房與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區藏民為適應逐水草而居的流動性生活方式而採用的一種特殊性建築形式。普通的帳房一般較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長方形,用木棍支撐高約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氂牛氈毯, 中留一寬15厘米左右、長1.5米的縫隙,作通風採光之用;四周用氂牛繩牽引,固定在地上;帳房內部周圍用草泥塊、土坯或卵石壘成高約50厘米的矮牆,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糞(作燃料用),帳房內陳設簡單,正中稍外設火灶,灶後供佛,四周地上鋪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帳房具有結構簡單、支架容易、拆裝靈活、易於搬遷等特點。

藏族是一個愛美也善於表現美的民族,因而對於居所的裝飾也十分講究,常見的有在室內牆壁上方繪以吉祥圖案,客廳的內壁則畫藍、綠、紅三條色帶,以寓意藍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則的民居在門上或繪制日月祥雲圖,或懸掛風馬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則竭力渲染外牆和門窗,富於彩繪裝飾,氣勢不凡。

富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民居區別於其他民族民居的最明顯的標志。

民居室內外的陳設顯示著神佛的崇高地位。不論是農牧民住宅,還是貴族上層府邸,都有供佛的設施。最簡單的也設置供案,敬奉菩薩。

富有宗教意義的裝飾更是西藏民居最醒目的標識,外牆門窗上挑出的小檐下懸紅藍白三色條形布幔,周圍窗套為黑色,屋頂女兒牆的腳線及其轉角部位則是紅、白、藍、黃、綠五色布條形成的「幢」。在藏族的宗教色彩觀中,此五色分別寓示火、雲、天、土、水,以此來表達吉祥的願望。

還有以牆體裝飾表達藏傳佛教派別的。如薩迦民居的牆上塗有白色條帶,在條帶上再塗以相同寬度的土紅色和深藍灰色色帶,中空為白色,在建築主體或院牆直角轉彎處及較寬的牆面上,還自上而下地用土紅色和白色畫出色帶,以標識該地區信仰的是薩迦派。

西藏最具代表性的聚落方式是宗教聚落。宗教聚落的形成與發展增添了西藏民居的魅力,如拉薩的八廓街民居群即是圍繞大昭寺發展起來的,是城鎮宗教聚落的典型代表。農牧區的民居聚落的形成以寺院為中心,自由布置、彼此錯落,形成不相聯屬的格局。

西藏民居在注意防寒、防風、防震的同時,也用開辟風門,設置天井、天窗等方法,較好地解決了氣候、地理等自然環境不利因素對生產、生活的影響,達到通風,採暖的效果。

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西藏大部分居民住著低矮的窩棚,無家貧民只能寄居檐下,棲身道旁。西藏自治區成立後,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改善居民住房,到1994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積達12.24平方米,農村人均20.36平方米。由於舊西藏經濟發展緩慢,建築材料僅僅局限於塊石加粘土,現在的民居已經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建築材料,蓋起了許多高層建築,使藏式建築風格得到了更好的發揮。舊西藏絕大部分人家的室內設施極其簡陋,現在電視、收錄機、成套的藏式傢俱已進入普通的藏族居民家庭。中國人的改革開放使藏族居民身上有了更多的錢,他們將自己的住房裝修得漂亮且具特色。1.課文簡說。

中國民居具有古老而獨特的魅力,是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體現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篇課文是寫我國地方民居的說明文,介紹了特色鮮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是中國南方山區的建築奇葩,它那獨特的風格吸引了眾多中外學者、遊客甚至美國的軍事專家。

文章首先概括介紹客家民居特點、所在的位置和環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其樣式是「圓形圍屋或土樓」,「點綴」說明地處偏僻的山區,「世界民居奇葩」是用比喻和比較來說明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後,課文詳細介紹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點:營壘式的住宅及這樣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舉例子、列數據、打比方等方法,具體生動地說明了營壘式住宅的建材、外觀和整體布局等特點。緊接著寫圓形圍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徵意義。最後寫圓形圍屋內部構造特點及體現出的民俗文化特徵。

傣家竹樓

竹樓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創造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經濟、冬暖夏涼、防潮防水防震的優點。

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紹傣族竹樓的建築環境:一幢幢竹樓掩映在鳳尾竹和油棕林的濃綠中。第二段寫傣族人家「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傳統習俗及緣由:傣族地處亞熱帶,竹樓具有防酷熱和濕氣的功能。第三段講傣族村寨及竹樓的外觀特點。第四段說竹樓內部結構簡單、寬敞、別致等特點。第五段寫傣家建造竹樓時的傳統習俗及文化內涵。一家蓋房,全村幫忙的習俗,體現了傣家人團結和睦、樂於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傳統。

語言簡練准確、平實質朴又生動形象,這是課文兩篇短文在表達上的共同特點。作者運用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通俗、生動、准確地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加以說明,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均較強。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色及民風民俗,激起對民俗文化探究的興趣;二是體會課文的說明方法和語言的表達特點,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在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點綴著數以千計的圓形圍屋或土樓,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這句話運用了打比方和比較的方法,概括地說明了客家圓形圍屋在世界建築史上的地位。與「世界民居」比較,是一朵特殊的、罕見的花。「點綴」一詞用得很妙,說明客家居住地在人煙稀少的邊遠山區,為下文介紹營壘式的住宅埋下伏筆。

②它們大多為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

作者用列數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圓形圍屋外觀和整體布局特點。難怪外國友人遠遠望見圓形圍屋,禁不住發出驚嘆——「天上掉下的飛碟,地下冒出的蘑菇」。

八卦布局圖③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與卦之間設有防火牆,整齊劃一。

八卦是我國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徵意義的符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的圓形圍屋,按八卦布局排列,體現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圓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寧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傳統。

④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著「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習慣。

竹樓是傣族傳統的建築形式。這是因為傣族人居住區地處亞熱帶,氣溫高,雨水多,空氣濕度大,竹樓有利於防酷熱和濕氣。所以,傣家竹樓是傣族祖先因地制宜創造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居,一直保持至今。傍:靠近,臨近。「多起竹樓,傍水而居」可以理解成因為傍水而居,所以以住竹樓為主。

⑤籬內種植著各種花木果樹,可謂「樹滿寨,花滿園」。

傣族竹樓原本就「藏在濃綠的竹林中」,傣家人還喜歡在竹樓周圍,家家戶戶的竹籬內栽種鳳尾竹、檳榔、芒果、香蕉,使村寨更充滿詩情畫意,真正可以說是「樹滿寨,花滿園」。

(2)對詞語的理解。

閩:福建省的別稱。

粵:廣東省的別稱。

點綴: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奇葩:奇:罕見的、特殊的、非常的;葩:花。

營壘:軍營和四周的圍牆。

夯築:夯:砸實地基用的工具。本課指客家人在崇山峻嶺中夯實地基,築厚牆,建造了營壘式的土樓。

騷擾:擾亂;使不安寧。

侵蝕:逐漸侵害使變壞。

崇尚:尊重,推崇。

貯倉:貯:儲存,積存;倉:庫房,倉庫。

八卦:我國古代的一套有象徵意義的符號。用「——」代表陽,用「--」代表陰,用三個這樣的符號組成八種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酷熱:形容非常熱。

和睦相處:睦,和好。彼此友好地相處。

安然無恙:安然:平安;恙:病。原指人平安沒有病。現泛指事物未遭損害。

二、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騷擾、偏僻、魅力、清風徐來、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秩序井然、遮天蓋地、宏偉壯觀、別致美觀、蜂擁而至、安然無恙、崇山峻嶺」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體會中華傳統民居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課文准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三、教學建議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前可以布置學生搜集有關中國民居的文字、圖片資料,使學生對相關的知識有所了解。老師可以根據課後資料袋的提示,准備一些圖片或音像資料。如,陝北的窯洞,北京的四合院,西藏的碉房,重慶的吊腳樓。

2.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及課程標准高段閱讀目標,「閱讀說明性文章,了解文章基本的說明方法」,本文教學可按以下思路進行:

(1)初讀課文,讀對讀通,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根據提示自主閱讀,可採用找中心句、重點句和列提綱的方法,理清說明順序。

(2)再讀課文,畫畫批批,體會民居特點。給學生充足的自讀自悟時間,認真與文本對話,梳理民居特色,體會文化內涵。也可根據選學內容,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比如,分客家圍屋組、傣家竹樓組,先分組讀、議,再相互交流、補充。

(3)研讀課文,領悟說明方法。再次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抓住民居特點,邊讀邊想:課文是怎樣把這些民居特點介紹清楚的?讓學生把運用的說明方法找出來,讀讀議議,體會表達的效果。

3.讀寫結合,學用結合。在學習過程中,老師要通過適時、適度的點撥、引領、歸納、提煉,加深學生對民居特點的理解和對表達方法的領悟。在此基礎上,可讓學生再補充介紹一些課前搜集的有關民居的資料。老師也可以出示不同種類的民居圖片、音像資料,或出一些隨文練筆作業讓學生選做。比如,為中國民居博物館寫一段關於重慶吊腳樓(或其他本地特色建築)的解說詞;以某一種民居的口吻做一個自我介紹。學生練習時,老師要提示學生注意運用學到的表達方法。

4.在學習客家民居最後一段和傣家竹樓最後一段時,要注意引領學生以民俗特點為依託,體會由此反映出的民族心理特徵,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5.學習這篇課文,可以把兩篇短文對照起來讀一讀:兩篇短文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麼相同或不同之處?這樣既可以加深對課文的印象,又有利於對表達方法的更多領悟。

四、教學案例

教學片段

一、整體感知課文,分組側重研討一種民居

師:我國幅員遼闊,有56個民族,許多地方的民居都特色鮮明。課文為我們介紹了哪些民居?具有什麼特色?請同學們把課文默讀一遍,想想自己從中了解到了什麼?

生:我知道課文主要介紹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

師:(板書:客家民居傣家竹樓)是的,課文主要給我們介紹了客家和傣族兩個民族的民居。

生:我覺得「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特點都非常鮮明,確實像題目寫的一樣——各具特色。

師:這是我們讀了課文的初步感受。接下來我們分成小組來學習。每個小組在閱讀全文的基礎上,選擇一種民居深入地讀一讀,讀完後再討論討論:這種民居有什麼特點?然後做好匯報的准備。

(學生分組讀書、討論,准備分工匯報。)

二、交流「客家民居」的特點

師:同學們都准備好了嗎?哪一組先來給大家匯報?

生1:我們小組重點閱讀的是《客家民居》這個部分。我先來給大家談談我們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首先,我們找出了最能反映客家民居特點的語句;然後,我們深入閱讀了這些語句,從中總結出了客家民居的特點;最後,我們還研究了客家民居形成這些特點的原因。下面,我來說說我們勾畫的語句。

(1)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2)營壘式住宅。

(3)牆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

(4)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

(5)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6)樓內房間大小一模一樣,他們不分貧富、貴賤,每戶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層至高層各一間房。

我匯報完了,請我們小組的其他同學接著匯報。

生2:我們小組通過對上面這些語句的深入研究,發現了客家民居有這些特點:第一點,他們的房屋是「營壘式」的。我們剛才查了詞典,「營壘」就是軍營和它四周的圍牆。第二點,他們房屋的排列方式很特別,我們平常見到的房子,是一排排並列在一起的,而客家人的房子,如橘瓣狀排列,就是像橘子一樣一瓣瓣地排列成一圈,這個形狀書上的插圖可以看得很清楚。第三點,他們土樓圍成的圓形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我們剛才看了關於「八卦」的注釋,但是我們還是不太明白「八卦布局」是什麼樣子的?老師能給我們講講嗎?

師:(拿出一張八卦布局圖)同學們請看,這就是一張八卦布局圖,它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

生2:謝謝老師,我接著匯報。最後,我們發現客家民居的第四個特點,他們在分配房屋上非常平等,不分貧富與貴賤,每家人都能平等地分到底層至高層各一間房。這就是我們在合作學習中,總結出來的客家民居的特點。

生3:我接著說。我們小組在閱讀時,還發現了客家民居之所以有這些特點,是和他們生活的環境以及本民族文化分不開的。例如:

第二自然段中講到,「客家人是古代從中原繁盛的地區遷到南方的。他們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邊遠的山區,為了防備盜匪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排擠,便建造了營壘式住宅。」這就是居住的環境對客家人建築風格的影響。

還有第三自然段寫到「客家先民崇尚圓形,認為圓是吉祥、幸福和安寧的象徵」,第四自然段寫到勤勞善良的客家先民在房屋的分配上,體現了他們團結、和睦、公正、公平的性格特點。我們覺得,正是生活的環境和特殊的民族文化,造就了客家先民如此獨特的建築風格。

師:你們小組合作學習得非常認真和深入,對客家民居的特點了解得非常清楚,分工匯報也非常清晰。這種合作學習的方式值得大家學習。聽了你們小組的介紹,我們感受到,走進客家民居,就真是走進了客家的歷史與生活,走進了客家的傳統文化!

三、了解傣家竹樓的特點

師:那麼傣家竹樓有什麼特點呢?哪一個小組來匯報?

生4:我們小組經過讀書和討論,發現了傣家竹樓的三個特點。我先匯報第一個特點。請大家看第1自然段,傣家竹樓有「藏在竹林」的特點。

生5:我匯報第二個特點。第2自然段告訴我們,傣家竹樓還有「傍水而居」的特點。主要是因為他們住在亞熱帶,竹樓有利於防酷熱和濕氣。

生6:我匯報第三個特點。第3自然段告訴我們,傣家竹樓還有「樹滿寨,花滿園」的特點。我們小組匯報完了。

師:你們小組在匯報時把三個特點介紹得很清楚,謝謝你們。但是你們匯報的主要是傣家竹樓在環境方面的特點。竹樓本身有什麼特點呢?誰來補充?

生1:我來說說竹樓的整體結構吧。請大家看第3自然段後半部分,「每幢竹樓呈正方形,分上下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關牲口、堆柴禾。竹樓由20至24根柱子支撐。」這里主要用了列數字的方法,讓我們感受到傣家竹樓結構簡單。還有「屋內橫梁穿柱,有的橫樑上雕刻著花紋。離地七八尺處鋪樓板或竹篾,將樓房隔為兩層。以前屋頂是用茅草編織的草排或木片覆蓋,近年來大都改用瓦頂」,從中可以感受到傣家竹樓也有別致美觀的特點。

師:你著重介紹了傣家竹樓「結構簡單,別致美觀」的特點。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

生:我來補充。竹樓本身的特點在第4自然段也寫到了,「室內通風也很好,坐在室內,只覺清風徐來,花果飄香。」可見它還有「寬敞和通風很好」的特點。

生:我還要補充。課文最後一段給我們介紹了傣家建造竹樓的風俗:一家蓋房,全村幫忙。這體現了傣族人民的團結友好,也算是傣族蓋房的一大特點。

師:說得很有道理。這也是傣族文化的象徵,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部分。

四、比較兩篇短文表達方法的異同

師:通過兩個小組的合作學習、自學匯報,我們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有了整體的了解。那麼這兩篇短文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麼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呢?請同學們把兩篇短文對照起來看看,仔細想想。

(生默讀,思考,批註。)

生:我覺得兩篇短文把民居的特點介紹得鮮明生動,我似乎親眼看到了客家民居,親自走進了傣家竹樓,就像課文題目一樣,真是「各具特色的民居」呀!

師:我們透過作者的描寫,充分感受到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各具特色」!

生:我發現兩篇短文都講了民居的形成原因,但原因是不同的。客家人是為了防備盜匪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排擠,所以形成了營壘式住宅;傣家人是為了防酷暑和濕氣,所以建造了風格別致的傣家竹樓。

師:是的,每一種特色的民居都有它形成的原因,我們在搜集資料的時候,除了注意民居的特點,也要留心它們的形成原因。

生:兩篇文章的開頭也截然不同。客家民居一開始就說它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使我們想一口氣讀完,看看這是一朵怎樣的「奇葩」。而傣家竹樓的開頭「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進了綠色的世界」,讓我們彷彿跟隨作者來到了傣家竹樓旁邊,一起去慢慢感受它的特點。

師:是啊,文章的開頭方式不同,給讀者的感受就不同。

生:兩篇短文都運用了很多說明方法,比如,列數字,打比方。

生:我覺得兩篇短文也都通過民居,反映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師:同學們理解得很深入。在習作中,我們也要善於學習和運用作者的表達方法,寫出事物的鮮明特點。

五、相關鏈接

1.關於客家人

客家人是指原籍為黃河流域地區的漢人,在東晉戰亂時南遷,開始成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在後來的幾次遷徙行動中,逐漸形成今天具有獨特風貌的客家民系。客家人最為明顯的特徵是講客家話,客家語系是漢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約4 500萬人。其中國內4 000萬人,國外有500萬人左右。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國際知名作家韓素音均是客家人。國內客家人聚居的地區共有17個省、185個市縣。廣東的客家人有2 000多萬,佔全省總人數近30%。

2.客家民居的五種優越性

一是充分的經濟性。建築材料主要是黃土和杉木,十分經濟。二是良好的堅固性。牆基大多用石塊壘築,牆身內埋有竹片木條等水平拉結性筋骨,牆頂則為挑出型屋檐,能確保房屋免受水襲。三是奇妙的物理性。熱天可以防止酷暑進入,冷天可以隔絕冽風侵襲,在樓內形成一個夏涼冬暖的小氣候。另外厚土牆還具有含蓄作用,它保持著適宜人體的濕度,環境太干時,能夠自然釋放水分;而環境太濕時,又能夠吸收水分。這種調節作用十分有益於人體健康。四是突出的防禦性。牆體堅固異常且底層不開窗,硬木厚門上還包貼鐵皮,門後用橫杠抵固,門上置防火水櫃,樓內水井、糧倉、畜圈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這是他們抗禦兵匪、野獸和土著襲擊所必需的。五是獨特的藝術性。這主要體現在整體造型上,從布局看,圓形圍屋就是一個太極圖。

3.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築形式,馳名中外,世人皆知。

這種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東廂房和西廂房在四面圍合,形成一個口字形,裡面是一個中心庭院,所以這種院落式民居被稱為四合院。

四合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對外只有一個街門,關起門來自成天地。院內,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開門,一家人在裡面其樂融融。由於院落寬敞,可在院內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造景。居住者不僅享有舒適的住房,還可分享大自然賜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還因為它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於門管、門頭上的吉辭祥語,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聯,以及懸掛在室內的書畫佳作,更是集賢哲之古訓,采古今之名句,或頌山川之美,或銘處世之學,或詠鴻鵠之志,風雅備至,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

4.陝北窯洞

窯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陽,背靠山,面朝開闊地帶,少有樹木遮擋。一院窯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窯為正窯,有的分前後窯,有的一進三開,從外面看4孔要各開門戶,走到裡面可以發現它們有隧道式小門互通,頂部呈半圓形,這樣窯洞就會空間增大。窯壁用石灰塗抹,顯得白晃晃的,乾爽亮堂。窯洞內一側有鍋和灶台,一頭連著炕,由於灶火的煙道通過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圍的三面牆上一般貼著一些繪有圖案的紙或拼貼的畫,陝北人將其稱為炕圍子。炕圍子是一種實用性的裝飾,它們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與粗糙的牆壁直接接觸摩擦,還可以保持清潔。陝北窯洞的窗戶比較講究,窗戶分天窗、斜窗、炕窗、門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紙裝飾。窗外貼有窗花,從外看顏色鮮艷,內觀則明快舒坦,從而產生一種獨特的光、色、調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陽光可以自由地透進來。

5.西藏民居

西藏民居與西藏的其他文化形態一樣,也具有其獨特的個性。藏族民居豐富多彩,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區的帳房、雅魯藏布江流域林區的木結構建築各有特色,就連窯洞也能在阿里高原上尋見。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為石木結構,外形端莊穩固,風格古樸粗獷;外牆向上收縮,內壁仍為垂直。碉房一般分兩層,以柱計算房間數。底層為牧畜圈和貯藏室,層高較低;二層為居住層,大間作堂屋、卧室、廚房、小間為儲藏室或樓梯間。若有第三層,則多作經堂和曬台之用。碉房具有堅實穩固、結構嚴密、樓角整齊的特點,既利於防風避寒,又便於御敵防盜。

帳房與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區藏民為適應逐水草而居的流動性生活方式而採用的一種特殊性建築形式。普通的帳房一般較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長方形,用木棍支撐高約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氂牛氈毯,中留一寬15厘米左右、長1.5米的縫隙,作通風採光之用;四周用氂牛繩牽引,固定在地上;帳房內部周圍用草泥塊、土坯或卵石壘成高約50厘米的矮牆,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糞(作燃料用),帳房內陳設簡單,正中稍外設火灶,灶後供佛,四周地上鋪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帳房具有結構簡單、支架容易、拆裝靈活、易於搬遷等特點。

㈩ 房屋室內設計圖效果圖大全

室內裝修是如今的熱門話題,一個居室的裝修風格不僅體現著主人的文化內涵,適當的裝修還可以讓我們的家變得更加的溫暖。下面由我為你提供的房屋室內設計圖效果圖大全,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房屋室內設計圖

室內裝修八大風格有哪些
室內裝修八大風格—中國傳統風格

中國傳統崇尚莊重和優雅。中國傳統風格室內裝修吸取中國傳統木構架構築室內藻井天棚、屏風、隔扇等裝飾。多採用對稱的空間構圖方式,色彩莊重而簡練,空間氣氛寧靜雅緻而簡朴。

室內裝修八大風格—自然風格

自然風格室內裝修崇尚返樸歸真、回歸自然,摒棄人造材料的製品,把木材、磚石、草藤、棉布等天然材料運用於室內設計中。這些做法,在別墅建築中特別適宜,備受人們喜愛。

室內裝修八大風格—復古風格

復古風格室內裝修是人們對現代生活要求不斷得到滿足時,又萌發出一種嚮往傳統、懷念古老飾品、珍愛有藝術價值的傳統傢具陳設的情緒。

室內裝修八大風格—西洋古典風格

西洋古典室內裝修風格是一種追求華麗、高雅的古典風格。居室色彩主調為白色。傢具為古典彎腿式,傢具、門、窗漆成白色。

室內裝修八大風格—現代簡約風格

現代簡約室內裝修,顧名思義,整體設計體現的是簡約而不失現代韻味的風格理念。簡約風格中客廳的色彩大多以白色為主,注重細節化,賦予居室空間於生命、情趣。既能滿足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功能,又能體現出人們的自身品位、文化背景、修養內涵。在設計風格中更多地蘊涵著主人對生活的理解,也透出獨特的文化內涵。

室內裝修八大風格—鄉村田園風格

田園風格室內裝修中經常運用木、石、藤、竹、織物等天然材料,結合室內綠化,來創造自然、簡朴的田園風格客廳的意境。田園風格的客廳可以通過綠化把客廳空間變為“綠色空間”,心平近自然,誰解其中味?這就是田園風光的無窮魅力,而它帶給人們的另一個現實的好處,就是不用趕時髦,不必擔心落伍。

室內裝修八大風格—現代中式風格

由於新中式裝飾風格室內裝修以朱紅、絳紅、咖啡等為主色調,所以新中式客廳顯得尤為莊重。新中式客廳裝修還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特別耐看,百看不厭。

室內裝修八大風格—地中海風格

通常,“地中海風格”的室內裝修家居,會採用這么幾種設計元素:白灰泥牆、連續的拱廊與拱門,陶磚、海藍色的屋瓦和門窗。 地中海風格的靈魂,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就是“蔚藍色的浪漫情懷,海天一色、艷陽高照的純美自然”。

室內裝修八大風格—混合型風格

在裝潢與陳設中溶古今中西於一體,例如傳統的屏風、擺設和茶幾,配以現代風格的牆面及門窗裝修、新型的沙發;歐式古典的琉璃燈具和壁面裝飾,配以東方傳統的傢具和埃及的陳設、小品等等。混合型風格室內裝修雖然在設計中不拘一格,運用多種體例,但設計中仍然是匠心獨具,深入推敲形體、色彩、材質等方面的總體構圖和視覺效果。
冬天室內裝修注意事項介紹
冬天裝修注意事項—室內的溫度

季的房屋裝修一般都應該充分保證是內的溫度,是內溫度最好是在10攝氏度左右,很多的裝修材料上寫的是5攝氏度,但其實牆體是不能自動產生熱量的,牆體有很好的保溫效果但是卻是不能產生熱量的,因此將室內的溫度保持在10攝氏度之間是很好的裝修溫度。

冬天裝修注意事項—裝修材料的保溫

冬季房屋裝修還需要注意的是裝修材料的保溫,裝修材料是裝修的重點,在過冷的環境中,這些裝修材料也是會受到影響的,因為在過冷的天氣中一旦有水汽就會產生冰層,不論是怎樣的裝修材料在過冷的環境中堆放的過久都會導致在裝修中出現問題或是裝修後出現問題。

冬天裝修注意事項—室內的通風

在冬季裝修中還要注意的是對室內的通風,因為冬季的時候室內溫差會變的很大,不注意通風會對房屋裝修造成破壞。但是房屋裝修中的通風又不宜太大,因為冬季的冷空氣會對剛剛刷過的牆面產生影響,冬季剛剛施工過的牆面會在遇到水霧的時候產生薄冰,這種看起來你覺得牆面幹了但其實待冰化了之後就會產生水漬,因此要格外的注意

冬天裝修注意事項—裝修驗收

冬季裝修驗收,真正的問題是內部開始暗淡,室內自然照明在變得更糟特別是在傍晚和下午交接的那時候,最好把驗收時間調整在光線最好的中午。例如,在廚房的牆上的磚,使用,如果它是一個普通磚和腰線或瓷磚搭配的話,你可以看到它的自然光下的施工質量是非常好的,但在非自然光線下,由於不同的壁磚反射問題,好的施工質量問題可能回看作是不能接受的質量問題而不能接受的質量問題可能不會被發現

猜你喜歡:

1. 家庭大廳裝修設計效果圖片

2. 最好看的室內設計裝修效果圖

3. 住宅室內裝飾設計圖片

4. 50平室內設計方案效果圖大全

5. 90平米室內設計效果圖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