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長征知多少手抄報圖片
擴展閱讀
單調圖片高清 2025-08-28 08:33:40
ps潑墨圖片素材 2025-08-28 08:33:38

長征知多少手抄報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23 20:16:49

『壹』 長征路線圖怎麼畫

1、先畫一些長征相關省份的地圖輪廓,如下圖:

1934~1936年間,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蘇區向陝甘革命根據地(亦稱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

1934年10月,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敵強我弱,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同時留下部分紅軍就地堅持游擊戰爭。

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為了給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探索道路,命令紅六軍團撤離湘贛蘇區,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10月,紅六軍團與紅三軍(後恢復紅二軍團番號)會合,並創建了湘鄂川蘇區。

『貳』 關於「不忘初心,重走長征路"的手抄報資料

不忘初心重走長征路手抄報資料

上小學時,我學了毛主席寫得《七律.長征》,每當我讀起時,總感到熱血沸騰:敵人的圍追堵截算什麼?水流湍急的金沙江、奔騰咆哮的大渡河算什麼?高聳入雲的雪山,杳無人煙的草地……都被紅軍戰士踩在了腳下!
最近我們學完了這一歷史:
長征,一次改變了中國的命運,民族之命運的偉大創舉,雖然已過去了整整七十年,但是,它依然留在人們心中,它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一座永遠也掘不盡的金礦,它所創造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它發出的光芒,照亮了整個中國!

知道這段歷史的人不禁要問:為什麼勢單力薄的紅軍,沖過了被視為天險的障礙,靠著兩條腿,踏遍了半個中國的山山水水,行程兩萬五千餘里,是什麼支撐著他們?是一種信念!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他們手拉著手,跨過了無數艱難險阻,他們啃食著草根,頑強地戰斗著,為了勝利的那一天,他們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華,付出了鮮血和生命……付出了這么多,不就是為了四萬萬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嗎?,他們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是我們永遠的財富。
長征,是一個人類超越自身極限的過程。這其中的艱難自是我們這些和平年代出生的人難以想像的,前途漫長,布滿了荊棘,後有國民黨的追兵。環境險惡,糧食短缺,每一條都足以讓人退縮、絕望,而我們的紅軍戰士卻穿著草鞋,一步一步的走了過來。紅軍戰士在九死一生的環境中,為了美好的理想,為了追求真理,他們浴血奮戰,換來了今天的太平盛世。
長征是播種機,它把星星之火灑向了正處黑暗的舊中國。播灑出去的種子漸漸地發了芽,長出了粗壯的枝幹,枝葉繁茂,而後開花結果,讓星星之火得以燎原,從而燃起了熊熊的革命之火,燒盡了一切黑暗制度,照亮了黑暗世界裡的每一個角落。
每當五星紅旗同初升的太陽一起冉冉升起,耳邊響起那激昂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總能讓我想起當年紅軍戰士的壯舉,是他們,保留下了革命的火種,正是有了他們,我們才得以過上今天的好日子,正是他們的努力,中華民族才得以復興,放眼現在的和平生活,我們幸福無比,回首過去的戰爭歲月,我們感動萬分。
長征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成長。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徵文二
當我看完了 《紅軍長征故事》後,那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歷歷在目,久久浮現在我的眼前。
紅軍戰士二萬五千里長征,歷經千辛萬苦。他們面臨的是冰雪覆蓋的高山,波濤洶涌的河流,飢餓等等。還要與橫行霸道的國名黨軍進行殊死拼搏。惡劣的環境,艱難的處境,然而我們的紅軍戰士並沒有屈服,他們憑借鋼鐵般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寫出了革命史上最輝煌的一頁,奏出了人生中最輝煌的樂章 ,用血和淚譜寫了這二萬五千里的動人篇章!爬雪山時,吃的是草,樹根,穿的是破舊的薄衣,他們卻翻過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憑借機智勇敢,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勝利。
我們和紅軍戰士相比,是多麼幸福啊!想想自己有一道題做不出時,並沒有繼續鑽研,而是選擇了放棄;感到羞愧臉紅得很。 「困難像彈簧,你弱他就強,你強它就弱。」從紅軍戰士身上,我們學到了困難並不可怕,人生路途中,要勇敢樂觀面對一切。
如今,幸福快樂的我們,衣食住行樣樣不缺,很少品嘗到寒冷飢餓的滋味,我們無法體會那個年代的辛酸,但是我們不能陶醉在祖先創造的光環下,不能只享受於革命先輩用鮮血換來的安逸生活中。我們不僅.要珍惜所擁有的一切,遇到困難時也不要輕易說放棄。.當你沉溺在網路游戲的時候;想一想長征吧!可能有人會說,現在也不需要長征了,這其實是錯誤的!我們的祖國闊步邁入世界經濟強國的行列,這也是一次充滿艱辛的長征,這是時代賦予我們青少年的新的長征!「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一定要自強、自立、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學習紅軍的頑強拼搏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用長征精神激勵鼓舞自己,在困難面前決不低頭。立愛國之志,成報國之材。用科技強國,以人才壯國。以祖國的興衰為己任,為中華民族的強盛和偉大復興奮斗不息!努力向上!長大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毛主席一首短短的七律濃縮了兩萬五千里的漫漫長征路,其中包括了多少驚險,多少曲折,多少悲壯,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讓人銘記一生。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徵文三:長征精神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每次聽到這首豪邁激昂的《長律長征》時,我眼前都會浮現出紅軍戰士那英勇無畏的身影、豎毅執著的腳步、頑強拼搏的精神。七十年前,先輩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征之歌。他們,征服了千難萬險,他們,創造了人間神話。
今天,作為新世紀的主人,在慶祝長征勝利80周年的喜悅之中,我們又該用怎樣的行動來弘揚長征精神,繼續新的長征?
也許有的同學會說,現在不用爬雪山、過草地,也沒有機槍的威脅,匪徒的追趕,我們沒有必要走長征、學長征。
是的,現在我們生活是多麼幸福呀!吃的、用的、玩的,應有盡有,有家長的關心,老師的教導,社會的關愛,艱苦的環境似乎已離我們悠然遠去,可是,親愛的同學們,你可曾看過,在升旗儀式上,有的同學站立不到一節課就支持不住;在教室里,有的同學的家長正彎腰在幫自己的孩子掃地;在學習生活中,一遇到困難就束手無策。我們,缺乏的不正是紅軍戰士那種面對困難英勇無畏、頑強拼搏的精神嗎?長征途中,紅軍正是憑著這種精神,征服千難萬險,戰勝了強大敵,取得了最終的偉大勝利,為中國革命闖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今天,我們重溫長征的歷史,並不是號召大家再次用腳步去丈量那漫長的征程,而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去領悟長征精神,去傳承去發揚長征精神,進而培育我們新時代的長征精神。
步入新世紀的我們,最急需的正是這種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從容地藐視困難、頑強地面對困難、樂觀地克服困難,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風貌,激發創新能力,燃燒向上的激情,煥發無堅不摧的力量。這樣的精神是我們成功的動力,是我們人生走向輝煌的基石。現代社會不需要嬌滴滴的小姐,更不需要不能自理、自立的庸才
新世紀,新時代,新希望,新藍圖,一切都是新的。作為新時期的少年,在求實、創新的新長征途中,我們肩上負載著全新的理想,歷史的重擔。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就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書寫我們新的長征吧!

『叄』 長征手抄報時間原因

時間原因由具體情況決定。
長征手抄報的內容選擇可以根據長征的由來,長征的精神等各方面來組織繪畫。旨在感懷先烈,奮發圖強。

『肆』 求圖片:關於祖國的手抄報 字少的 簡單的 10分鍾完成

在黃河壺口的驚濤里
我聽到一種經久不息的激情
在珠穆朗瑪峰的雪海中
我凝視一種千年未變的真純
在東方明珠的塔頂上
我感受一種傲視一切的目光
在兵馬俑的坑道里
我感悟一種雄渾和深沉
在異國他鄉升起的一團烈火中
我體會一種祝福和真誠……
哦,祖國,您是什麼
您就是腳下這塊土地
曾經是金戈鐵馬狼煙四起的山河
曾經是秦漢雄風大唐雄立的巨人
曾經是八國洗劫崗樓林立的瘡痍
曾經是赤地千里吃糠咽菜的土地
可是,您又是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熱土
如今,你又是春風浩盪與時共進的時代航母……
哦,祖國
您不僅僅是960萬平方公里的山河
從黑夜牽出的一絲白發上
折射著您的滄桑和慈愛
從聞一多《死水》的綠波中
我看見了民族的苦難和崢嶸
從聯合國的講台上
我聽見我們的代表發出的錚錚強音
在960萬平方公里的版圖上
我聽到13億子孫的依戀和心聲……
您用鮮紅的五星紅旗
向世界注冊
哪裡有炎黃子孫
那裡就有深烙五星鋼印的靈魂
那裡就有心儀長城的胸懷
您用巨大的鐵錘鐮刀
向世界宣言
用鐵錘砸爛一個舊中國
也能用鐮刀收獲一個新中國
而屹立於世界的民族之林
您用三種洪亮而方音極濃的漢語
向世界發布著中國的進程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發展才是硬道理
--中國共產黨用"三個代表"的思想塑造自己
跨入新時代,走進新世紀
您在瞬息萬變中追求著不變
您在不變中追求著千變萬化
在歷史中穿行的中華兒女
用拔地騰空的氣魄
用自己的激情和執著
為您書寫著壯麗的現在和未來
祖國啊,一切都可以變換
只有兒女對您的熱愛不改
只有兒女使您富強的決心不改
只有億萬斯年黃河長江的氣勢
還是那樣的洶涌澎湃
那樣的高揚,那樣的一瀉千里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國》
今天是你的生日 我的中國
清晨我放飛一群白鴿
為你銜來一枚橄欖葉
鴿子在崇山峻嶺飛過
我們祝福你的生日 我的中國
願你永遠沒有憂患 永遠寧靜
這是兒女心中期望的歌
今天是你的生日 我的中國
清晨我放飛一群白鴿
為你帶回遠方兒女的思念
鴿子大茫茫海天飛過
我們祝福你的生日 我的中國
願你月兒常圓 兒女永遠歡樂
我們祝福你的生日 我的中國
這是兒女在遠方愛的訴說
今天是你的生日 我的中國
清晨我放飛一群白鴿
為你銜來一棵金爭麥穗
鴿子在風風雨雨中飛過
我們祝福你的生日 我的中國
願你逆風起飛 雨中獲得收獲
我們祝福你的生日 我的中國
這是兒女們心中希望的歌
《我愛你,中國!》
我愛你,中國,我愛你,中國,
我愛你春天蓬勃的秧苗,
我愛你秋日金黃的碩果。
我愛你青松氣質,我愛你紅梅品格。
我愛你家鄉的甜蔗,
好象乳汁滋潤著我的心窩。
我愛你,中國,我愛你,中國,
我要把最美的歌兒獻給你,
我的母親我的祖國。
百靈鳥從蘭天飛過,
我愛你,中國!
我愛你,中國,我愛你,中國,
我愛你碧波滾滾的南海,
我愛你白雪飄飄的北國。
我愛你森林無邊,我愛你群山巍峨。
我愛你淙淙的小河,
盪著清波從我的夢中流過。
我愛你,中國,我愛你,中國,
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獻給你,
我的母親我的祖國。
啊,啊,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獻難你,
我的母親,我的祖國
《歌唱祖國 》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勝利歌聲多麼響亮,
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
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
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越過高山,越過平原,
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
寬廣美麗的土地,
是我們親愛的家鄉。
英雄的人民站起來了!
我們團結友愛堅強如鋼。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勝利歌聲多麼響亮,
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
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
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我們勤勞,我們勇敢,
獨立自由是我們的理想,
我們戰勝了多少苦難,
才得到今天的解放。
我們愛和平,我們愛家鄉,
誰敢侵犯我們就叫他滅亡!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勝利歌聲多麼響亮,
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
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
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東方太陽正在升起,
人民共和國正在成長,
我們領袖毛澤東,
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我們的生活天天向上,
我們的前程萬丈光芒。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勝利歌聲多麼響亮,
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
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
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 》
中國,中國,
壯麗的山河長江奔騰,昆侖巍峨。
共產黨領導的嶄新國家,
處處盛開社會主義花朵
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
中國,中國,
沸騰的山河前進的浪潮波瀾壯闊。
新長征步伐無比堅定,
加快建設現代化的強國。
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
中國,中國,
不屈的山河,巍然屹立,氣勢磅礴。
英雄的人民嚴陣以待,
時刻准備消滅一切侵略者。
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

『伍』 小學三年級關於紅色經典知多少手抄報

可以列舉比較重要的事件,比如:紅軍長征兩萬五千里;遵義會議是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五四運動是無產階級第一次登上歷史舞台;中國共產黨成立於1921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平型關戰役的勝利打破了日本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左權是抗戰時期陣亡的八路軍的最高將領。

『陸』 關於革命的手抄報

紅色之旅手抄報圖片
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1934年10月,開始長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紅二十五軍和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分別離開原有根據地開始長征。1935年11月,紅二、六軍團也離開根據地開始長征。1936年6月,第二、六軍團組成第二方面軍。同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合,結束了長征。其中紅一方面軍長征歷時一年,轉戰十一個省,最遠行程約二萬五千里。

『柒』 祖國英雄知多少手抄報

英雄事跡資料:

一,1,馬健,男,14歲,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初三年級學生。地震發生後,馬健的班上有6名同學未能從教室中撤出。下午救援時,馬健和同學發現了被掩埋在廢墟中的向孝廉,一起施救了幾次,都沒有成功。晚上,他自己冒著大雨,悄悄回到學校,蜷縮著身子鑽進廢墟,用雙手將一塊塊磚頭刨開、運出去,又鑽進去,再鑽出來,匍匐著身體一趟又一趟。手磨破了,腿腳漸漸地不聽使喚,但他沒有放棄。大約四五個小時過去了,雙手血肉模糊的馬健終於把向孝廉從廢墟里刨了出來。緊接著,他又開始尋找其他倖存者。憑著打火機微小的火光,他看到有兩位同學被水泥板壓住,但沒有大型工具無法營救。他立即趕到尚未倒塌的學生食堂,給他們找來水,幫助兩位同學

02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說:「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遠。」然而,在這所謂的道義背後,在一樁樁英雄事跡之中,始終有一個千年不變的精神內容存在,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個在民族適應環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語言,習俗和人文傳統的長期發展歷程中,表現出來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養浩然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後有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為祖國,為人民勇往直前,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精神,無疑更具有現實意義。

3,黃繼光(1930-1952)四川中江人,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52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鮮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所在的營奉命奪取某高地,當連續攻下敵人數處陣地後,被敵人一個集團火力點所困。黃繼光挺身而出,要求擔負爆破任務,勇敢地沖向敵人地堡。當他擲完手雷,打垮幾個火力點後,發現還有一個火力點在頑抗,就忍著重傷巨痛,跌倒了爬起來,毅然直撲上去,以胸膛堵住敵人正在掃射的機槍射孔,保證部隊完成攻克高地的任務,全殲敵人兩個營,自己壯烈犧牲。根據黃繼光生前的申請,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英雄"稱號,並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及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英雄事跡】2006年11月14日,蘭州空軍某部河南籍飛行員李劍英駕駛某型殲擊機,在訓練結束下降途中,飛機不幸撞上鴿群,當時飛機上還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餘發航空炮彈,1發火箭彈,還有易燃的氧氣瓶等物品,如果跳傘後的飛機失去控制,墜入村莊,給人民群眾帶來的後果,不堪設想。在生死攸關的16秒里,李劍英看到飛機下方的密集的村莊和人群,毅然決定改跳傘為迫降,先後三次放棄跳傘求生機會,為了保護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而不幸殉難。事故發生後,事發地周圍的群眾深深地為這個優秀的河南青年而感動,他們自發地到烈士殉難的地方為烈士祭奠。空軍黨委給李劍英追記一等功,並追授「空軍功勛飛行人員」金質榮譽獎章。這是空軍黨委對一名飛行員的最高褒獎。

李劍英曾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二,愛國是高於一切的傳統美德,正是如此,我們中華民族涌現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愛國英雄,他們的英雄事跡為中華美德的最高音。屈原因國破而投江明志,張騫出使匈奴、蘇武牧羊北海邊、文天祥為保國格而心甘受辱,岳母刺字「精忠報國」、戚繼光率兵抗倭、鄭成功揮師收復台灣,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為國義無反顧,李大釗、陳潭秋視死如歸,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周保中,為還我河山而爬冰卧雪,甘灑一腔熱血、董存瑞捨身炸碉堡、黃繼光獻身堵槍眼、邱少雲烈火焚身穩如泰山……他們哪一個不是具有著民族精神?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血可以流。淚可以灑,但頭不能低下,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本色,中國人的血脈流淌著頑強不屈的精神!多少榮辱,多少艱辛,多少奮斗,多少犧牲,我們的先輩用血、用汗、用寶貴的生命鑄就了東方大地不屈的中華魂!換得華夏大地陽光燦爛。幸福的生活是我的祖輩、無數的英烈帶著對祖國的摯愛、對人民的赤誠,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這幸福來之不易,這裡面凝聚著無數英雄的血與生命。這是他們為了捍衛祖國,保護人民而獻出生命的回報,這是所有人民心中最甜的果實……今天,我們又站在國旗下,面對冉冉升起的國旗,我們該有多少感想「朝霞艷,國旗升,凝目立,添豪情」,同學們,請珍惜我們花朵般的年齡,用實際行動做出響亮的回答。弘揚民族精神,再現中華之雄魂。

『捌』 手抄報紅色文化為內容

紅色之旅手抄報圖片
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1934年10月,開始長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紅二十五軍和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分別離開原有根據地開始長征。1935年11月,紅二、六軍團也離開根據地開始長征。1936年6月,第二、六軍團組成第二方面軍。同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合,結束了長征。其中紅一方面軍長征歷時一年,轉戰十一個省,最遠行程約二萬五千里。

『玖』 長城手抄報圖片

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跡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寬4至5米。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徵。

簡介
它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可與埃及金字塔齊名的建築,是人間的奇跡。在遙遠的兩千多年以前,勞動人民以血肉之軀修築了萬里長城,談何容易。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它因長幾萬里,故又稱作「萬里長城」。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十分艱難。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各國為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台,用城牆連接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以後歷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長城東起遼寧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10個省區市。長城的總長度為8851.8千米,其中人工牆體長度為6259.6千米,壕塹和天然形成長度為2592.2千米。

地形
「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築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司馬遷把它寫入 長城上
《史記》之中。以後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選擇在險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是沿著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有「易守難攻」的效果。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了。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真可以說是巧奪天工。長城,作為一項偉大的工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 2001年06月25日,長城作為春秋至明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各朝貢獻
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還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內關」長城以北齊所築為基礎,起自內蒙古與山西交界處的偏關以西,東行經雁門關、平型諸關入河北,然後向東北,經來源、房山、昌平諸縣,直達居庸關,然後又由北向東,至懷柔的四海關、與「外邊」長城相接,以紫荊關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內三關」長城在很多地方和「內邊」長城並行,有些地方兩城相隔僅數十里。除此以外,還修築了大量的「重城」。雁門關一帶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萬里長城入海處(山海關)
長城位於中國的北部,它東起遼寧虎山,西至內陸地區甘肅省的嘉峪關。橫貫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 、甘肅9個省、市、自治區,全長約8851.8公里,約17703.6里,在世上有「萬里長城」之譽它東西南北交錯,綿延起伏於我們偉大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條巨龍,翻越巍巍群山,穿過茫茫草原,跨過浩瀚的沙漠,奔向蒼茫的大海。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大約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3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現在我國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烽火台的遺跡。長城是中國堅不可摧象徵。

起止點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修建長城超過5000公里的有三個朝代:一是秦始皇時修築的西起臨洮 八達嶺長城
,東止遼東的萬里長城;二是漢朝修築的西起今新疆,東止遼東的內外長城和烽燧亭障,全長1萬三千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築的西起嘉峪關,東到鴨綠江畔的長城,全長8851.841公里(2009年修訂)。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總計起來,在5萬公里以上。這些長城的遺址分布在我國今天的北京、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內蒙古、河北、新疆、天津、遼寧、黑龍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山東等10多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僅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就有遺址1.5萬多公里。其次是甘肅的長城。 由於時代久遠,早期各個時代的長城大多殘毀不全,現在保存比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長城。所以一般人談的長城,主要指的是明長城。所稱長城的長度,也指的是明長城的長度,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達鴨綠江畔。 長城關隘嘉峪關、山海關、居庸關、玉門關、井陘關、娘子關 、雁門關、偏頭關、平型關、古北口、喜峰口、榆林塞、黃崖關、 瓦橋關、虎山長城、鴉鶻關、牛庄城、分水關、寧遠城、陽關、平定堡城、清陽關、新安關、鎮遠關、錦州城、馬水口、 倒馬關、九門口、老龍頭、董家口、劉家口、馬蘭關、新開口、插箭嶺關、金山嶺、獨石口、張家口、馬市口、羊房堡關、水口關、紫荊關、宣化城、三屯營、三道關、大毛山關、義院口、界嶺口、重峪口、徐流口、冷口關、白洋峪關、青山關、 鐵門關、潘家口、龍井關、洪山口、上關、 常峪口、狼窩溝口、新河口、白石口關、浮圖峪關、烏龍溝關、飛狐口、寡婦樓、 司馬台、慕田峪關、沿河城、將軍關、白馬關、鹿皮關、河防口、蓮花池關、黃花城關、撞道口關、九孔樓、四海冶口、居延塞故城、雞鹿塞、高闕塞、大同城、殺虎口、威魯堡口、金鎖關、黃澤關、黃榆關、北樓口、寧武關、利民堡口 、得勝口、鎮宏堡口、平遠堡、新平堡口、保平堡口、樺門堡、瓦窯口堡、鎮寧堡口、鎮口堡、守口堡口、鎮邊堡、鎮川堡 、宏賜堡口、鎮羌堡口、拒牆堡口、拒門堡口、助馬堡口、破魯堡口、保安堡口、寧魯堡口、破虎堡口、殘虎堡口、馬堡口、雲石堡口、少家堡口、大河堡口、敗虎堡口、迎恩堡口、阻虎堡口、將軍會堡、丫角山、老營堡、紅門口、老牛灣堡、陽方口、白草關口、廣武城、北樓口、狼牙口、龍泉關、固關、鶴度嶺口、馬嶺關、支鍋嶺口、峻極關、吳旗秦長城、魏長城南起點、定邊城、高家堡、鎮北台、統萬城、韓城魏長城、黃甫川堡等。

編輯本段建築
長城的另一面——石砌長城(大境門)
長城在中國歷史的長久歲月中,許多封建王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曾經對它進行過多次修築;我國古代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為它貢獻了智慧,流盡了血汗,使它成為世界一大奇跡。不論是巨龍似的城垣,還是扼居咽喉的關隘,都體現了當時設防的戰爭思想,而且也標志著當時建築技術的高度成就。例如,明朝時期,隨著封建經濟的高度發展,建築業也體現了規模巨大的生產流程和比較科學的燒制磚瓦作坊。因此磚的製品產量大增,磚瓦已不再是珍貴的建築材料,所以明長城不少地方的城牆內外檐牆都以巨磚砌築。在當時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運建築材料的情況下,採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樣的磚砌築城牆,不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建築水平。其次,許多關隘的大門,多用青磚砌築成大跨度的拱門,這些青磚有的已嚴重風化,但整個城門仍威嚴峙立,表現出當時砌築拱門的高超技能。從關隘的城樓上的建築裝飾看,許多石雕磚刻的製作技術都極其復雜精細,反映了當時工匠心獨運的藝術才華。 牆身是城牆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為七點八米,有些地段高達十四米。凡是山崗陡峭的地方構築的比較低,平坦的地方構築得比較高;緊要的地方比較高,一般的地方比較低。牆身是防禦敵人的主要部分,其總厚度較寬,基礎寬度均有六點五米,牆上地坪寬度平均也有五點八米,保證兩輛輜重馬車並行。牆身由外檐牆和內檐牆構成,內填泥土碎石。外檐牆是指外皮牆向城外的一面。構築時,有明顯的收分,收分一般為牆高百分之二十五。牆身的收分,能增加牆體下部的寬度,增強牆身的穩定度,加強它的防禦性能,而且使外牆雄偉壯觀。內檐牆是指外皮牆城內的一面,構築時一般沒有明顯的收分,構築成垂直的牆體,關於外檐牆的厚度,一般是以「垛口」處的牆體厚度為准,這里的厚度一般為一磚半寬,根據收分的比例,越往下越厚。磚的砌築方法以扁砌為主。 牆的結構內容是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而定的,總觀萬里長城的構築方法,有如下幾種類型: 1.版築夯土牆 2.土坯壘砌牆 3.青磚砌牆 4.石砌牆 5.磚石混合砌築 6.條石 7.泥土連接磚 用磚砌、石砌、磚石混合砌的方法砌築城牆,在地勢坡度較小時,砌築的磚塊或條石與地勢平行,而當地勢坡度較大時,則用水平跌落的方法來砌築。
編輯本段歷史
我國北方的長城,開始於戰國秦、趙、燕三國。

人類歷史的奇跡 長城連續修築時間之長,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艱巨,歷史文化內涵之豐富,的確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難以相比的。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評論長城時說:「中國最有名之工程者,萬里長城也。……工程之大,古無其匹,為世界獨一之奇觀。」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參觀了長城後說:「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所以說,長城作為人類歷史的奇跡,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當之無愧。 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等列為中古世界八大奇跡之一。 文化寶藏,歷史 萬里長城從春秋戰國開始,伴隨著中國長達2000多年的封 建社會行進。眾所周知,一部悠久的古代中國文明史,封建社會是最豐富最輝焊的篇章,舉凡封建社會重大的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歷史事件,在長城身上都打下了烙印。金戈 鐵馬、逐鹿強場、改朝換代、民族戰爭和等在長城身上都有所反映。長城作為一座歷史的實物豐碑,將水文在中華大地。在萬里長城身上所蘊藏的中華民族2000多年光輝燦爛的文化藝術的內涵十分豐富,除了城牆、關城、鎮城、烽火台等本身的建築布局、造型、雕飾、繪畫等建築藝術之外, 還有詩詞歌賦、民間文學、戲曲說唱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帝王將相、戍邊士卒、騷人墨客、詩詞名家為長城留下了不朽的篇章。邊塞詩詞已成了古典文學中的重要流派。如李白 的「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王維的「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名句,千載傳誦不絕。孟姜女送寒衣的歌詞至今還廣泛傳唱著。 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旅遊觀光的勝地長城以它巍巍雄姿、堅強的體魄,象徵著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克服困難的毅力。這種精神激勵我們永遠前進。旅遊觀光不僅是遊山玩水,而且還兼有強健身體、增加知識、聯系友誼以及進行經貿等活動的綜合功能。 新中國成立之後,黨和國家十分重視旅遊事業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旅遊事 業更是作為政府重點工作之一,優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文物古跡和多民族豐富多彩的 文化藝術,是有中國特色旅遊的強大支柱。萬里長城以其婉蜒曲折、奔騰起伏的身影點綴著中華大地的錦綉河山,使之更加雄奇壯麗。它既是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文化遺產,又是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在旅遊開放中,萬里長城具有獨特的優勢。今天國內外遊人以「不到長城非好漢」這一詩句來表達一定要親自登上長城一覽中華悠久文明、壯麗河山的心 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英國前首相希思在參觀長城時說:「中國的過去與將來都同樣具 有魅力。……抵達長城時,我覺得比以往從照片上、刺綉上和繪畫上見到的長城,更為壯觀了」。這正表明了旅遊者要親自登上長城參觀游覽的心意。 古塞雄關存舊跡,九州形勝壯山河,巍巍萬里長城將與神州大地長存,將與世界文明永在。
編輯本段歷史人物功過
二千多年來秦始皇被大多人視為暴君,人們批評他焚書坑儒、修長城、廣建宮室,大興土木;然而亦有人贊揚他為「千古一帝」,肯定他開統一之局、統一度量衡、奠定中華版圖之貢獻。那麼,秦始皇究竟是暴君亦或是千古一帝呢?這個其實是你從怎樣的角度去評價他。角度不同評價自然不同. 其實,我們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應該肯定「人」的性格是立體的,即是說性格是多方面的,不可片面下定論,評價秦始皇也一樣。我們常說秦皇修長城、建宮室,勞民傷財,然而在秦代那個時代,建築技術不發達,要建一個如長城般的軍事防線,不動用大量民力,行嗎?雖然為人民帶來痛苦,但卻為秦代建成了堅固的防線,抵禦匈奴的入侵,也為後來的歷代提供了基礎,這不可以說是功嗎? 秦代甘肅東部長城,是當時甘肅自有歷史以來最具規模的一次營造建築活動,也是甘肅人民在秦朝時一次最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支出。秦長城西段的建成,對於保護甘肅東部社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秦在勝利擊敗匈奴貴族的侵擾之後,為了鞏固在戰場上取得的成果,始皇又命蒙恬主持修築了我國歷史上最大的軍事防禦工程--萬里長城。 長城的興修,始於戰國年間。當時,魏、趙、楚、齊、燕、秦等國都築過長城。其中有的修在內地,而主要是修在北方與一些少數民族接壤的地段。如趙武靈王「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燕為防禦東胡,「亦築長城,自造陽至襄平」。秦早在簡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就曾「塹洛」,即沿洛河修城以防魏。秦惠文王後元元年(公元前324年),又曾「築上郡塞」以御趙。秦昭襄王時,還在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胡」。根據這些長城修築的實際效用,秦始皇深感要防禦匈奴貴族再次南下,繼續營造一條規模更大的長城是十分必要的。
編輯本段天文學相關
長城一個關於宇宙大尺度構造的天文學名詞。1989年在天文學家瑪格麗特·傑勒(Margaret Geller)和約翰·修茲勞(John Huchra)試著標示約一萬五千個恆星系(和地球所在的銀河系一樣層級的星系)的分布時,發現星系、星系團的分布,即使在大尺度下,也並不是以往所想像的均勻分布,反而連結成條狀結構。兩位天文學家當時所標示出來的那個天文學長城,離地球的銀河系足足有兩億光年之遙。它有五億光年長、三億光年寬,並且有一千五百萬光年那麼厚。 在其他天文學家試著以其他的剖面繪制星系、星系團的分布圖時,也發現了相同的疏密不均、具有密集與空洞處的情況,而且目前尚未發現比長城更大的宇宙構造。因此目前一般相信大尺度的宇宙結構為泡狀,也就是宇宙空洞結構。 照這些剖面圖看來,銀河系和本星系群也位於星系團密集處,因此一般預料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也位於某條長城上。然而「本」長城有多長、多寬、多厚,目前卻不得而知,因為被大量的宇宙塵和宇宙氣體遮擋,以至於無法觀測。參見大引力子。 關於長城和泡狀結構的起源,目前的假設之一和黑暗物質(dark matter)有關。就像太陽系形成過程中有些氣體形成行星、有些則失敗而散成小行星或彗星一樣,那些泡狀「空洞」中的質量可能大規模地形成暗物質而不是星系群,而只有在邊緣,也就是泡壁之處的質量有機會大量地形成星系群。

長城別名
兩千多年來,中國各朝各代在修築長城和記載長城時,所使用的名稱多有不同-- 方城:只在春秋時楚國用過。 塹、長塹、城塹、牆塹 :這幾種稱謂基本上相互通用,從戰國直到明代幾乎全都使用過。 塞、塞垣、塞圍 在史書中用到「塞」字的地方很多,一般情況有兩種意義:一是表示關口要隘,二是表示長城。 長城塞、長城亭障、長城障塞 :這些稱謂在史書中很常見。 壕塹、界壕 壕塹:是長城建築的一種形式,而界壕則是金代長城的專用詞。 邊牆、邊垣 :將長城稱之為「邊」,主要是明朝。中國古代,多將中原各地與少數民族之間的地域稱之為「邊地」,明代則將在這一地域修築的長城稱之為「邊牆」或「邊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