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開學環創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幫我搜索鏡音雙子的圖片 2025-08-22 05:42:07
ps將圖片分成四份 2025-08-22 05:30:26
搜索奇車的圖片 2025-08-22 05:24:29

開學環創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8-19 16:23:19

① 幼兒園大班牆面環境創設的中點和內容有哪些

在教育發展的長河中,幼兒園的主題牆飾作為促進幼兒發展不可缺少的環境,一直成為幼兒在園生活的重要部分。二期課改把幼兒的所有活動都納入了教育的范疇,幼兒參與的成分越來越多,主題牆面環境在內容上不像以前過多重視作品的精緻、漂亮、完整;也不像以前的環境創設使幼兒的思維和行為依附於教師的思維和行為。而今,主題牆面無論從內容來源、主題的產生等多方面都生動、直觀、真實的再現了師幼之間近距離的對話;幼兒與教師之間親密的關系;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情感氛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以幼兒發展為本,創設幼兒發展所需要的主題牆飾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知道,幼兒園的環境包括這樣兩個方面:一是物質環境,二是心理環境。作為物質環境的牆面環境它和我們是朝夕相處的,它從感官上帶給幼兒有關線條、形狀、色彩、構圖等因素的刺激,在情感上帶給他們愉悅感。從某種程度上講,牆飾創設已經成為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有效手段。但是,實踐發現其實環境創設特別是主題牆飾環境的創設,卻存在著許多的問題。 比如,幼兒園的慣例要求教師開學初布置好環境,進行環境評比,因此必定造成教師設想計劃多、幼兒設想計劃少。純粹追求環境布置的結果。又如存在著教師動手動腦多、幼兒動手動腦少,牆面環境創設在內容上過多重視作品的精緻、漂亮、完整。也就是教師策劃、設計的現象普遍。再有,由於開學初花了大氣力精心布置的環境,因此捨不得更換,常常存在著牆飾整個學期無變化。既固定的多、變化的少等問題。其實上述的幾種問題我們都意識到了,也都在嘗試改變。以下是結合新課程和課改理念以及我園的一些實踐的看法: 一、讓環境創設中的主題牆飾說話 環境是可以說話的,因為其中的關鍵,經過良好設計的環境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起到誘發孩子積極行為的作用,環境的作用常常是潛移默化的,並不斷重復的,所以有時它的效果比教師的言傳身教來得更實在。比如:小班和小小班的時候我們結合 我的家主題,在牆面上貼上全家福這樣減少了小班幼兒在剛入園時存在的焦慮和不安,讓孩子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爸爸媽媽與他們在一起;另外我們活動室的牆上,還布置了我的媽媽牆飾。瞧,媽媽的眼睛多漂亮,臉上還帶著笑,彷彿在說:寶寶別害怕,媽媽在這兒呢!每當孩子們想家想媽媽了,就可以看看這面牆,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媽媽一樣。教師用心去體會幼兒走出家庭來到幼兒園這一陌生的環境,在環境創設中努力激起幼兒對班級多一分牽掛,多一點來園的願望。教師在牆面環境布置中融入對幼兒情感的關注,把教師對幼兒的關懷藉助環境去表達,使幼兒如沐春風,如潤春雨。由此可見,教師在選擇環境中牆飾的內容時更多的考慮內容隱含的教育價值,而不能一味只追求精緻、美觀。例如,中班的主題大人的世界,我們將孩子們自己寫的畫的父母工作的調查表貼在主題牆上,使孩子們從牆上不僅知道自己的父母的工作,也看到了其他爸爸媽媽的工作,從而了解大人們的世界裡的各行各業。又如,大班的主題我從哪裡來,我們從一位做醫生的家長那兒收集來了大幅十月懷胎母孕照片貼在牆面上供幼兒欣賞,讓他們不僅知道了自己從哪裡來的,更感受到了母親的辛苦!其實這些東西收集起來並不困難,老師既沒化太大工夫,又體現了以孩子為主的環境,只要我們做有心人,一定能讓環境說起話來! 二、交還幼兒的主動權 長期以來,在環境創設方面,只要老師精心打造的環境常常難以引起幼兒共鳴。原因何在因為在這樣的環境里,有著太多的成人意志,哪裡有幼兒的自主與創造要想讓幼兒學會自主創造,老師首先要放手,要將主動權還給孩子。 在環境創設方面,我們一改傳統的做法,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班級環境設計與製作的全過程,使幼兒體驗設計與製作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如:我們中班在創設有趣的昆蟲主題牆飾時,先是師生共同討論牆飾布局,然後由老師創作大背景:遠處的藍天、黃綠相間的公園、茂盛的樹林,以及肥沃的黃土地,讓孩子們在其中豐富內容。可以將畫的,做的,收集來得貼在上面,掛在上面。孩子們享受到了這個過程,是多麼高興!又如,圍繞漂亮的服裝的主題,我們給幼兒提供各種材料,大量的運用廢舊材料,然後搭出一個舞台讓孩子們自己設計衣服,畫出來,貼出來,剪出來,樣樣絕活孩子們都使用出來了,在舞台表演時,孩子們自發拿著我的照相機拍照,照片洗出來後,他們把照片統統貼在了舞台背後的牆面上,頗有點像劇照,看著他們的認真的樣子。才發現這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 現在,每一面牆壁上,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經驗提升的具體體現,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學習、參與的寫照。幼兒是環境的主人,應該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想法來創設環境,這樣的環境不是對幼兒來說更具有教育意義嗎! 三、牆面環境創設的動態化 這里所說的動態化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指主題牆面的創設的內容不是一呈不變的,可以隨時的變化,增減。如隨著幼兒興趣需要布置牆飾,而又隨著季節的變化或是主題的變化而變化。每次都要重新布置,可能對老師的工作量是一個挑戰,所以我覺得可以創設一個大環境然後逐步的深入與豐富。大班主題特別的我,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主題,也是孩子們進入大班後,經常討論的話題,比如幼兒園的最後一次生日啊!還有自己的喜好啊!這些牆飾都可以根據孩子的需要不斷豐富和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斷收集、儲存、整理、交流與分享信息,他們的觀察、思維、交往以及表達的能力均獲得了提高。小的內容經常在換,但大的主題,我們還是保留了!第二:動態化也表現在牆面生動、直觀、真實的再現了師幼之間近距離的對話;因為教師在環境牆面布置中融入對幼兒情感的關注,裡面蘊含著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真切的情感,另一方面,幼兒以主人的身份參與了整個環境的改變,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將會在牆面上寄託自己心願,宣洩自己內心的情感需要,相信是自己使環境變了,體驗成功的喜悅。如:大班小主題牆面我的夢讓幼兒真正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牆飾中,讓牆飾真正成為幼兒與教師近距離的對話。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幼兒是通過與環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獲得知識、形成概念的。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論也指出:創設和幫助兒童注意四周的環境,可以發展兒童的各種興趣,滿足兒童的求知慾,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總之,環境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對幼兒的影響雖是隱性的,卻是巨大的。幼兒園主題牆面環境創設不再是強調美化、綠化、凈化等外在裝飾,也不再是教師個人的手工勞動,更不再是盲目仿效他人的流行趨勢。我們應以幼兒發展的需要為目的,緊緊圍繞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參與的積極性,共同創設幼兒所喜愛的與之產生互動的主題牆面環境。使它對幼兒在認知、情感等方面產生隱性的影響。(徐匯區民辦東方幼兒園 張麗雲)

② 小火車開學了環創

你好,

由於不知道你的位置,

所以也沒有辦法提供什麼幫助,

你可以提供你的地址,

這樣找起來不叫方便!

③ 一到節假日,幼兒園提前半天就放學,家長們納悶了:趕著休假嗎

點擊右上角,關注「幼兒園全攻略」。 人生百年,立於幼學。幼教不易,任重道遠。

盼望著,期待著,國慶假期就要來了!作為下半年最後一個法定節假日,7天的長假,過完2021年就沒有假期可以期盼了。

想它快來,又不想它走得太快。

想法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假期不能充值,玩一天少一天。

但是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放假只不過是換個地方玩而已!

相反,對於幼兒園的家長來說!神獸又要回家了,又要開始操心孩子每天的一日三餐,誰照顧誰陪玩。有假的家長還好,沒假的家長才累。

國慶節嘛,孩子放假應該的,家長也的確適合帶孩子出去看看世界開開眼界。

只是讓不少幼兒園家長疑惑和不解的是,放假七天很正常,可為啥幼兒園還要提前半天在30號中午就放假。

一到節假日,幼兒園提前半天就放學,家長們納悶了:趕著休假嗎?

其實略略對此早已見慣不怪了,因為以前我曾呆過的一個幼兒園就是如此。

平時正常周五,已經提前一個小時,下午兩點半放學。到了小長假,或寒暑假前,中午吃完午餐就放假。

家長不得不十二點就要到幼兒園接走孩子,這對於家裡有老人帶的家庭還好,沒人帶的雙職工家庭,中午就放學孩子該怎麼接?

請假嗎?一次兩次還可以,那一年好幾次小長假,都請假嗎?哪來的這么好閑又隨意的工作呢!領導不得考核出勤和能批你的假條嗎?

即便幼兒園提前放假半天, 但是從來都不敢在放假通知里明確指出。

原因很簡單,幼兒園提前放假,不合理不合規。自然不敢在白紙黑字的放假通知里,告知家長提前到校接娃。像敢發通知在家長群的老師也是心大,一旦被家長截圖保存舉報自然是一舉一個准。

不怪家長難以理解,幼兒園的孩子是沒有學業的負擔和升學的壓力,少上半天是沒關系。

家長自願提前接走孩子的也有,要去 旅遊 要回老家,只為錯峰錯流。可從自願到「被自願」就的確是強人所難了。

另外提前放假半天,這半天不是法定節假日,幼兒園本身不該放假,涉及到耽擱的生活費和保教費家長可以要求退嗎?

所以幼兒園千萬別因小失大,得不償失,不要自作主張放假。

會選擇提前放假的幼兒園,多數是公辦幼兒園,家長不好問也不敢說。老師也是私下找到家長,口述麻煩家長中午來接孩子。

因此不少家長放假頭兩天放學就把被子帶回家了,畢竟第二天吃了午飯就放學也不睡午覺了。這個理由,天衣無縫,公辦園的老師也多是如此告知家長,委婉又方便。

那幼兒園提前放假到底是為何?還真不是趕著放假,有時候倒還會晚下班。

1.開全園例會。 幼兒園老師也想放假,也怕放假。不想放假的原因,是因為放假前後都是安全事故的高發期。因此排除安全隱患,國慶放假前如同寒暑假放假前一樣,都會召開全園例會。全園教職工分部門進行開學以來的綜合和接下來工作的計劃。你以為二十分鍾半小時就能解決嗎?錯了!沒有兩三個小時是開不完的,幼兒園就是有這么厲害。

2.全園大掃除。 幼兒園的老師每天都會做班級清潔的衛生和消毒,但是公共區域和全園衛生光靠清潔阿姨是不夠的。一般月末就會有一次全園性的大掃除,每個老師都拿著清潔工具幹活。打掃過道、樓道,清潔操場、大型玩具,消毒玩偶、書籍等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兒,只為了孩子過完國慶回到幼兒園時乾乾凈凈的。

3.做國慶環創。 也許領導不會催,但是領導定時就檢查。對於秋季學期的環創,開學季對於幼兒園老師實在是太難了。開學環創還沒用多久,就得馬上構思國慶環創。尤其是碰到重要的年份,就要更細致更精緻。環創工作從來都是下班後加班做的,上班沒那麼功夫和時間。園長放假回來就檢查,為了一個好假期,不得抓緊時間加班做嗎!

幼兒園中午就放學,可能有自己的苦衷,但多少也要替家長想想。每個家庭都不容易,也許為了請次假接娃,家長那月的全勤就沒戲了。

家長也不願意老師多加班,那麼中午接娃變成自願,實在接不了老師也就多看一會兒。當然了還是希望領導的管理能更人性化一點,有會早兩天開,有事早兩天做。

別把老師拖到最後遲遲不能下班,誰不想放假早點回家呢?

同樣也希望家長做到准時接娃,你孩子的幼兒園本身就是下午准點放學,還懇請不要遲到,彼此理解一下。

真心就見過有的家長晚下班加堵車也不給老師講,就在放假前的一天,老師帶著娃從五點拖到七點,天都黑了才接走,老師約的回老家的車都沒有趕上。

再者說了,孩子一個小朋友留在幼兒園,家長就真的不介意嗎?那多孤單啊!

有的幼兒園就很機智,把國慶的活動或月主題活動定在了放假前的一天上午。

這樣孩子玩得很盡興,又玩得很累了,家長中午就把孩子接走,拿著做 游戲 和活動的過節禮物放假回家開開心心的。家長能不理解嗎?

園所有活動安排,家長請假參加至少感覺心理舒適得多。沒有活動,還要單純請假接娃,換誰誰能想得通?

最後建議家長們在給孩子選幼兒園的時候,就要咨詢好這件事,幼兒園的放學時間以及放假前的時間安排。這樣提前做好規劃和准備,心裡就不著急啦!

原創不易,歡迎分享關注;不忘初心,感謝點贊評論。

我是略略,一名小小幼師,致力於幫助更多的寶媽們!

④ 幼兒園一個學期幾次環創

一次。
每個學期剛開學老師們都調整完了,就會帶著孩子們一起親手布置環創,讓孩子們有滿滿的參與感。
環創從字面就可以理解,環創就是環境創造,不過這個創造是人為地創造,更通俗點說就是利用平面加立體設計,用材料把設計方案裝飾出來。不過又與裝修不同,裝修是注重實用,環創是結合標的進行的整體設計,包括房間、空間、外圍的整體的設計裝飾,最常見到的是幼兒園,每個功能區都有各自的風格,可是又與園區整體相適應,讓進入園區的人感到這是一個整體,而每一個獨立區域又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而且還能夠很直觀的看到每一個區域的功能。

⑤ 宇宙與大自然的環創

環境,作為一種隱性的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方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瑞吉歐學校的工作者對環境的詮釋和實踐更讓我們嘆服,他們認為:「環境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應具有教育內涵,學校沒有一處無用的環境。」當然,我們不可能復制瑞吉歐學校,但我們可以接受和嘗試他們「牆壁會說話、環境是第三位老師、環境是最佳的記錄方式」等教育取向,並根據本土情況創設一個屬於我們的校園,園本化特點的環境才會不斷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感悟。
春天來了,帶著泥土的氣息、鮮花的芬芳、淡淡的綠意,春天悄悄的走來了,我們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知識經驗,以「親親小鳥」為主線,以主題形式對小鳥展開趣味探索。下面是我們在創設主題環境時的一些思路。
一、 抓住藝術特色
幼兒的世界應該是美麗的,在幼兒園,他們眼睛所觸及的每一處風景、每一個角落都應該是美的。一種經過精心修飾又不露痕跡、源於自然又超於自然的美,讓他們的眼睛在無數次欣賞之後,變得純凈敏感起來,讓他們的雙手在製作美創造美的過程中,變得靈巧起來,讓他們的心靈在無數次體驗熏染後變的美好起來。幼兒只有生活在一個充滿自然、和諧色彩的情境中。將來長大了才懂得去愛、去保護這個美好的世界。基於環保的理念,創設環境我們首選淳樸清新的自然材料:麻布、棉繩、報紙、雪碧瓶、雞毛及不同材質的紙,這些原本不起眼的自然物,成為我們和孩子藝術想像和審美創造的重要素材:草席上的大師畫、報紙造型的小鳥、枯樹枝編制的鳥窩......把活動室、走廊、櫥櫃裝點得生氣盎然、富有情調,置身於這里讓人感覺大自然就在身邊,油然生出對自然界一木一石的呵護之情。孩子們也在不斷的收集、觀察、設計、創作、欣賞中審美能力得到發展。
二、 主張師生共同參與
幼兒園環境是最能體現幼兒園教師教育理念和創造性勞動的,以幼兒為主體顯得尤其重要。在創設的過程中,我們和幼兒共同想像、共同操作、共同創造,他們能想得到的讓他們自己去想,他們能做得到的讓他們自己去做。在「為小鳥安家」的活動中,很多幼兒提出要為小鳥造個花園,然而小班幼兒動手能力有限,用什麼材料做怎樣的花引起了大家爭議,經過多次的嘗試幼兒有了自己的主見:皺紋紙團捏變成桃花、黃絲帶卷折變成迎春花、宣紙則印染出了更加繽紛的花朵......當遇到較為復雜的環境創作時,難度大的部分由老師操作,難度小的部分由幼兒操作。如在「鳥樹」的牆面創意中,教師可以造型高大的樹干,幼兒則可以勝任形態各異的樹葉,同時教師還可根據主題內容,鼓勵幼兒充分想像、自由表現,不斷累加、豐富牆面內涵,此時環境中的作品在幼兒眼裡,會如同己出,幼兒才能真正融入環境之中,環境也因為有了幼兒的參與而生機勃勃。
三、 採用多種表現形式
讓班級牆壁說話,利用壁面的空間暫時或永久地展示幼兒的生活,這是我們創設環境的目的之一。我們知道,幼兒對生活的表達方式有一百種,這就需要我們有一百種表現的形式,主要有:圖片、文字、照片、書籍、作品等,它對教師、幼兒、家長都很有好處:它促進了教師自我成長,增加了與其他教師之間的經驗分享,茶餘飯後,我們同齡班教師經常「串門」,目的是為了解彼此的教育進展,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讓幼兒重新回憶了自己的活動軌跡,並知道了教師對他們勞動成果的重視;更為家長提供了了解孩子的途徑,過去,我們在環境創設中,以幼兒為唯一對象,呈現的手法都是圖像。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由於家長不了解教師所提供環境的意義及內涵,不熟悉我們慣用的語匯。因此,很難與之進行互動。所發揮的教育作用也受到了限制。自採用了「圖像與文字說明」相結合的方法後,它既對家長起著直接的宣傳教育作用,又對幼兒起著間接的作用。
四、 追求環境與幼兒互動
如果幼兒園的環境具有生機,幼兒的生命也將富有活力。因為「環境對幼兒的行為和發展之所以具有價值,不僅因為他是影響兒童發展的因素,而且是因為兒童在環境中通過自身的活動,就獲得了應付環境變化的方式和能力,並對環境也起到了影響甚至改造作用」。因此我們努力創設不斷與幼兒相互作用的顯性與隱性環境,讓幼兒名副其實地成為與環境互動的主動者:當「人鳥共舞」製作完畢,幼兒不由自主翩翩起舞、鳥樹下也成了幼兒說悄悄話的港灣;陽光明媚的日子,帶領幼兒走向社會,與養鳥人親密接觸,也是我們的必修課......幼兒在與環境的一次次互動中語言、交往、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
總之,教師在創設環境時應及時發現幼兒的探索熱點、興趣傾向,作好幼兒發現美、表現美的鋪路石,逐漸提高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境界。因為:這是自然與審美結合的環境教育,這是勞動與審美相融的藝術熏陶。

⑥ 秋季最美幼兒園全屋環創主題,孩子們最喜歡了


幼兒園森林系環創


01


開學布置新學期櫥窗


02



幼兒園環創 森系


03



樓梯運動環創


04


環創之簡篇


05


家園藍

主題牆

區域小部分環境



中班主題牆


06



環創之米奇系列


07


小班孩子看了都喊著天天上幼兒園

米奇系列 紅黑經典配色

愛了愛了



幼兒園生活操作室


08


杭州特色



09


每天睜開眼看到花-會覺得生活很美好



幼兒園班級環創


10


班級環創

需要的可以看看


-Simple Style-

簡單生活與美學

環境兒童的老師

生機盎然

且增加了一絲清新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