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農民工具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幫我搜索鏡音雙子的圖片 2025-08-22 05:42:07
ps將圖片分成四份 2025-08-22 05:30:26
搜索奇車的圖片 2025-08-22 05:24:29

農民工具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8-19 14:10:49

⑴ 黨旗鐮刀錘子怎麼畫

黨旗鐮刀錘子畫法如下:

准備材料:白紙、鉛筆、蠟筆

1、在白紙上畫一個弧形,


⑵ 唐朝能控制耕地深淺的工具是什麼

由題干中「既可翻土,又可控制深淺,輕便靈巧,回轉省力適應小塊土地耕作」判斷是曲轅犁.圖片是唐朝出現的新型耕作工具曲轅犁.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製成曲轅犁,便於耕作.
故選A.

⑶ 這幾張圖片是木匠幹活時候用的工具,誰知道這些工具都叫什麼名字干什麼用的啊

第一個和最後一個都是電鋸,第2個是射釘槍用的氣泵

⑷ 農民在耕地的時候都用到了哪些器具

按照過去傳統的使用工具,一般有牛拉的用於翻地的鐵犁、用於碎泥土、平整田地的耙;用來挑運秧苗的秧架子;除草用的杵頭、鋤頭;開溝阻缺用的鐵鍬;灌溉用的水車、治蟲用的噴霧器、運送人與動物糞便的簸箕、糞瓢和糞桶;撈河泥用的泥夾子;收割用的鐮刀、脫粒用的木製谷桶、甩耙、人力踩動的脫粒機、柴油機帶動的脫粒機;運送穀物的稻籮、扁擔、獨輪車、板車;平整場地的石磙;叉秸稈、耙秸稈用的叉子、耙子;翻曬和收攏穀物用的木扦、木耙;篩選穀物的風車、揚谷扦;用來存放穀物的圍席;還有農民來遮陽擋雨的草帽、斗笠、蓑衣。

⑸ 古代農民的木做的、工具有什麼

由於我國在原始社會的後期就已經發明了冶煉技術,農業用具有了革命性的改變。
古代農民使用的農具、而且現代還在使用,主要是:

1、耕種用的犁架、樓架、杴。

(1)在三皇五帝時代就已經開始使用鐵制工具了,種地、挖渠、修河時用鐵杴(鍬),涼曬糧食時用木杴。
黃河沿岸有鐵木杴之稱。

(2)由於農耕技術的變革,到了春秋時代發明了用牛牽拉耕地的鐵犁頭,架子是木製的。
現代世界上的機械化耕地,還在沿用鐵犁,只是形態有所改變。

(3)到了漢朝時期,發明了播種用的三腳樓車,車架子是木製的。
現代世界上的機械播種機還在沿用這一技術,只是樓腳增多了。

2、木叉。
木製三叉叉子是重要的農具,在稻穀的裝運、涼曬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木叉,在漢唐時代就已經隨著種植技術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3、車
發明於三皇五帝時代,車輪、車軸、車架都是木製的。
車,首先應用於裝載、運輸糧食,也是現代世界上主要的運載工具和概念來源。

⑹ 古代農具都有哪些

公元(976一983年)的《太平廣記》。據書中所載,當發明 於公元7世紀。 從河、湖、池塘中引水的器具則有序斗、各種翻車 (龍骨水車,圖2)、筒車、渴烏(虹吸)、鶴飲等。人力翻車,腳路翻車 (采自《農政全書)是在公元186年前後由東漢畢嵐所創制,三國時馬鈞又加以改進。以後又發展了牛轉翻車、水轉翻車和 風力翻車等。水轉筒車是在江河岸邊裝設個水輪, 水輪下部浸在水流中,由水力驅動水輪回轉。水輪圓 周上配置的若干個竹筒依次將水帶到上部,流人接水槽。唐劉禹錫(772一842年)所著「機汲,,一文,所述提 水工具就是這種水轉筒車。在王禎(農書》L載有水轉 筒車圖,還有驢轉筒車和高轉筒車『圖3)。渴烏也是 由畢嵐創制。在明王微著(新制諸器圖說)上,載有「虹吸」和「鶴飲」圖及圖說。 收獲、脫粒和清選器具在公元前5500一前4900 年的文化遺址中,曾有鋸齒刃石鐮出上。到公元前 2800一前1900年,又出現了蚌刀和沒有鋸齒的石鐮。 到商周時期有了銅鐮,但應用不廣。鐵鑲開始出現於 戰國時期,到西漢時已廣泛應用。以後又發展了許多 不同類型的收割器具。在王禎《農書》_上,就載有錢、 艾、璐鐮、推鐮、荃麥器等;還有收獲薯類用的鑊(鎬), 收獲棉桿用的鉤鐮,割草、砍柴用的鍥等。 脫粒、清選用的器具有連枷、石攀磷、扇車等。連枷 發明於春秋時期。在王禎《農書》上,有用礙礴碾場脫 粒的記載。扇車亦稱風車或蹌扇,發明於西漢時期。 農產品加工器具最早的穀物加工器具是石磨盤 圖3高轉筒車 (采自《農政全書」 和碾棒。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曾有石磨盤出土, 說明早在農業誕生以前,人類就用這種器具加工採集 到的穀物。在公元前5500一前4900年的遺址中出土 的石磨盤和服棒,就已相當工整。另一種穀物加工器 具是柞臼。在約公元前5000年的遺址中有石柞出土,自遠古至清代中葉在中國農業生產中使 用的器具。在古籍中稱農器或田器。除古籍中所載 外,在考古發掘中出土了許多古農具,包括在有文字記 載以前各個時期的器具。 各地出土的大量古農具表明,早在公元前6000一 前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初期,伴隨著原始農業的誕 生,就出現了簡單、粗糙的石制農具以及蚌器、陶器等。 公元前5世紀的春秋末年,鐵制農具已廣泛應用。到 公元10一14世紀的宋、元時代,已擁有開荒、耕整地、 播種、中耕、收獲脫粒、加工、蠶桑、舟車等適應不同地 區要求的各種農具300餘種。有許多農具的發明創造 和應用都早於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 耕整地農具有未招、鋒、鋒、鏡(鍬)、鎮、鉻、極、 犁、耙、秒、粉、糖、蓋、礙、碑、刮板等品種。在公元前 5500一前3300年的文化遺址中,曾有石鏟、骨鏟、骨粕 等起土翻土工具出土;公元前2900一前2800年的文 化遺址中,有用雙齒木未挖土的印痕。這種間歇動作 的來粕以後逐步為連續動作的人力犁所代替。殷代以 後又逐步為畜力犁所代替。到春秋時期,畜力犁已被 廣泛應用。戰國初期有了鐵制犁樺,戰國末年又出現 了犁壁。公元9世紀時唐代陸龜蒙所著(來招經),記 述了一個結構相當完備的畜力犁(見樺式犁)。 播種栽植器具包括條播用的樓,穴播用的靛種 器,播後壓實土壤用的撻和碑車,拔、插水稻秧苗用的 秧馬等。樓又稱樓車或按犁,是世界上最早的條播機。 在王禎著(農書)上,還載有將種子與過篩細糞或蠶沙 鈕說 拌合後一同播下的糞按,這是最早的施肥播種機。 種器(圖l)也見於王禎(農書), 圖l孤種器 (采自王禎《農書》) 明在公元14世紀初已經有了這種 穴播工具。關於秧馬的記載,最早 見於蘇軾在公元1094年寫的《秧馬 歌)。 中耕除草器具包括早地用人 力除草鬆土工具錢、鏟、鏡、褥、搏、 鋤;早地中耕用畜力按鋤;水田用 的人力中耕除草工具耘爪、耘盪等。 在龍山文化遺址中就出現了石鋤, 到戰國時期有了鐵鋤。關於樓鋤的 記載,最早是在宋、元間的著作《種 漪直說》上。在王禎《農書》上有關 於耘爪和耘盪的記載。 灌溉器具中國早在龍山文化 時期就掌握了鑿井技術,以後先後 創制了桔棒、轆護、斗式水車等井用提水工具。關於桔 棒的早期記載見(莊子·天運篇》顏淵(公元前521一 前490年)與師金的一段對話。公元147年漢武梁祠 畫像石(山東嘉祥縣)上有早期的桔梅圖。轆護在春秋 戰國時代已用於從豎井中提升銅礦石,以後也用於一 般起重和提水作業。公元6世紀賈思姆著(齊民要 術》,有「井深用轆護,井淺用桔棒」的記載。在王禎《農 書》上,還有用兩個容器交替上下提水的「雙轆護」。關 於斗式水車的早期記載,見書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公 在公元前5000一前3(X)0年的遺址中有大量石柞石臼 出土。腳踏雄是由用手操作的柞臼發展而成。到西漢 末年還出現了畜力雄和水雄。晉代杜預(222一284 年)製做了連機水雄,由一個水輪驅動幾個雄。 具有上下磨盤的回轉磨最初叫皚,是由春秋時魯國 人公輸班(魯班)所發明。在戰國晚期遺址中有石 轉磨出土,到西漢時得到進一步推廣。杜預製做了 水轉連磨(圖4),同時還出現了畜力八盤連磨、水碾 等。金末元初出現了風磨。去谷殼用的曹發明於東 漢時期。在王禎《農書》上,還載有具備碾、磨、奢三種 功能的『冰輪三事」,篩麵粉用的「水擊面羅』,,將子棉加 工成皮棉的「軋車」等。加工飼草用的側刀曾見於北宋 和金元遺址中。 農村運輸工具.中國古代車、船的發明至少有 4500多年的歷史。商代已出現四匹馬拉的車子。三 國時諸葛亮、蒲元等所創「木牛流馬」,就是一種獨輪 車。在北宋張澤端所繪「清明上河圖」上,就有四輛獨 輪車。王禎《農書》列有「舟車門」,載有畜力「大車、 適用於低窪地的「下澤車」;由牲畜牽引在地面滑行的 無輪「拖車」;水鄉地區應用的「農舟氣短小輕便的 「劃船,,;在兩岸之間設置竹索,便於農民攀索渡河的 小船「野航」等。(黃顧根)

⑺ 農民常用的勞動工具有什麼

  1. 鋤頭

掃帚是掃地除塵的工具,多用竹枝紮成,比笤帚大,源於中國。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有個叫少康的人,一次偶然看見一隻受傷的野雞拖著身子向前爬,爬過之處的灰塵少了許多。他想,這一定是雞毛的作用,於是抓來幾只野雞拔下毛來製成了第一把掃帚。

這亦是雞毛撣子的由來。由於使用的雞毛太軟,同時又不耐磨損,少康即換上竹條、草等為原料,把撣子改製成了耐用的掃帚。另也指蔾科植物地膚的別名。

⑻ 農村人幹活時必備的東西有哪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農村人以種地為生,種地是他們的主業,那麼他們都用什麼工具來完成自己的工作呢?我來給你盤點一下。

一、鐵鍬。鐵鍬這個工具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一些游戲里也會出現鐵鍬這樣的道具。鐵鍬主要的功能就是用來挖和鏟,這在耕作生活中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二、鋤頭。大家都學過一首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鋤頭作為鬆土、除草的首選工具,在農民的生產生活中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三、鐮刀。這里說的鐮刀可不是像某些劇裡面死神背著的巨大的鐮刀,農民使用的鐮刀是用來收割水稻、小麥等需要割下來的作物時所使用的工具。

四、木鍬。它用來在收獲作物之後揚出作物中的塵土、外殼等雜物,是非常簡單使用的一種工具。

五、犁。耕種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人拉也可以用牲口去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