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鼠科動物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情話手機圖片帶字 2025-08-12 21:34:39
龍蝦粉的圖片是什麼 2025-08-12 20:56:58

鼠科動物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8-07 03:32:30

㈠ 鼠的種類分別有哪些

鼠,哺乳動物,大約有500餘種,已存在上億年歷史。分布在世界各地,有田鼠、冠鼠、倉鼠、竹鼠等。

常見鼠種介紹:

1、倉鼠科(Circetidae)是哺乳動物的最大一科,現存種類超過600種,化石種類也不少,可以分成幾個不同的亞科和族,而這些亞科和族的劃分爭議比較大。

倉鼠科以新大陸種類最多,其中南美洲所有的鼠型亞目成員均數此類,其次是歐亞大陸北部,是歐亞大陸北部的主要鼠類,在非洲大陸和馬達加斯加也有分布,並且是馬達加斯加僅有的嚙齒類,而在鼠科的分布中心亞洲東南部和大洋洲卻沒有分布。

2、西方鼠亞科(黃昏鼠亞科)(Hesperomyinae)主要分布於中南美洲,少數分布於北美洲,是南美洲僅有的鼠型亞目成員,由於缺少其它嚙齒類的競爭,發展成了種類繁多,生活習性非常多樣的一個類群,約有350種,超過了倉鼠科的半數。

西方鼠亞科的多數成員外形和習性類似舊大陸的鼠科的典型成員,占據著鼠科在就大陸的位置,但是也包括食昆蟲和小型動物的成員,食魚和食水生無脊椎動物的半水棲成員,穴居的成員和樹棲的成員,占據著各種不同的生存環境。

3、鼢鼠亞科(Myospalacinae)是適應地下生活的嚙齒類,尾短,眼睛很小,視力差,外耳退化,僅是小的皮褶。

鼢鼠主要分布於中國,也見於蒙古和西伯利亞,棲息於森林邊遠、草原和農田,白天居住在地洞中,晚上偶爾會到地面活動,以植物的根、莖、種子為食,在洞穴中儲存大量食物。鼢鼠挖洞速度極快,洞穴系統復雜,分支多,平時地面沒有明顯出口,但附近有不規則的土堆。

4、馬島鼠亞科(Nesomyinae)因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而得名,是島上僅有的嚙齒類,共有十多種。馬島鼠種類雖然不多,但是非常多樣,有樹棲也有陸棲,還有跳躍行走的成員,其食性也從植物到昆蟲均有。

5、冠鼠亞科(Lophiomyinae)僅包括分布於非洲東北部的冠鼠(Lophiomys imhausi)。冠鼠身上的毛較長,有時會豎起形成冠狀,冠鼠尾部的毛也較長,看起來尾巴比別的倉鼠類更粗。

冠鼠體型粗壯,頗似豚鼠,體重可達2.5公斤,是鼠型亞目中體型最大的成員。冠鼠白天躲在洞穴中,晚上爬到樹上覓食,雖然身體看似笨重,爬樹技術卻很高超。

6、田鼠亞科(Microtiniae)又稱亞科,是倉鼠科的第二大亞科。田鼠亞科分布於歐亞大陸和北美洲,最北可進入北極圈,最南到達東南亞和南亞的北部和瓜地馬拉。田鼠亞科是歐亞大陸和北美洲北部最主要的嚙齒目,並在那一地區的食物鏈中其到重要的作用。

田鼠亞科中的不少成員為群居性,其中有些種類的旅鼠在數量過多時還有成群遷徙的習慣。旅鼠數量的多少對北極地區的肉食性動物有很大影響。

7、沙鼠科(Gerbillidae)因主要分布於荒漠地帶而得名。沙鼠主要分布於非洲,在亞洲內陸地區和歐洲也能見到,其中有幾種見於中國北方特別是西北地區。

沙鼠非常適應乾旱地區的生活,一生中幾乎不用喝水,有鋒利的爪,可挖掘復雜的洞穴,並在洞穴中儲藏大量食物。沙鼠中有些種類後肢比較長,將身體遠離滾燙的沙地,適合跳躍行走,尾較長,用於平衡。沙鼠是沙漠肉食動物的重要食物來源。

㈡ 鼠科動物有哪些

1、田鼠

田鼠是倉鼠科的一類,包括五屬,與其他老鼠比較,田鼠體型較結實,尾巴較短,眼睛和耳較其他鼠科小。田鼠可在多種環境中生活。多為地棲種類,它們挖掘地下通道或在倒木、樹根、岩石下的縫隙中做窩。有的白天活動,有的夜間活動,也有的晝夜活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鼠

㈢ 倉鼠的種類個和圖片

1.金絲鼠

拓展資料:

倉鼠亞科(學名:Cricetinae):在生物分類學上是倉鼠科中的一個亞科。共7屬18種,其中中國有有3屬8種,通稱倉鼠。除分布於中亞地區的小倉鼠外,臼兩頰均有頰囊,可將食物暫存口內,搬運到洞內貯藏,故又稱腮鼠、搬倉。眼小 ,耳朵被毛,耳殼顯露毛外。體長范圍從50毫米到340毫米,腿短,腳寬,尾巴粗短。溫帶陸生動物,在開闊的地區最為常見。

資料來源:網路-倉鼠

㈣ 誰能告訴我鼠有多少種,最好有名稱和圖片。 謝謝

鼠科Muridae有500餘種,是哺乳動物的第二大科,其成員非常多樣化,可以分成幾個亞科,其中多數成員屬於鼠亞科Murinae。鼠科中鼠屬的黑家鼠Rattus ratt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小鼠屬的小家鼠Mus musculus(右圖)隨著人類到達了世界各地,是最成功最常見的哺乳動物,一般視為害獸,也被培養出白化品種供醫葯試驗用。除了人為擴散的種類外,鼠科的自然分布則只限於舊大陸,其中有不少種類分布局限,也有一些種類瀕於滅絕或者已經滅絕。鼠科有兩個分布中心,一個分布中心是亞洲南部到大洋洲一帶,其中以南洋群島屬種最為豐富,另一個分布中心是非洲,其種類少於上一地區。這兩個地區分別擁有各自的屬種,只有小鼠屬Mus等極少數為兩個地區所共有。除了隨著人類傳播的幾種家鼠以外,鼠科只有姬鼠屬Apodemus和巢鼠屬Micromys兩個屬可見於歐洲和亞洲北部,擬家鼠Rattus rattoides等少數種類分布於亞洲其它地區以外,鼠科的其它種類均局限於這兩個地區,其中巢鼠屬僅巢鼠Micromys minutus(左圖)一種,分布於歐亞大陸廣大地區,體小輕盈,是體型最小的嚙齒類之一,尾部具纏繞性,可以在禾草上攀爬,又稱舊大陸禾鼠,與新大陸倉鼠類真正的禾鼠相對應。鼠科成員適應不同的生存環境,形態和習性都比較多樣化。典型的鼠科成員形態和習性與家鼠類似,但也有些則有較大區別,如澳洲的澳洲水鼠Hydromys chrysogaster體型較大,體重可達一公斤,半水棲性,以魚和其它水生動物為食;澳洲的竄鼠Notomys為雙足跳躍行動,主要生活於荒漠地帶,類似美洲的更格盧鼠;非洲的刺鼠Acomys、琉球群島的琉球刺鼠Tokudaia和從睡鼠亞科移入的刺睡鼠(刺毛鼠)Platacanthomys等身上的毛成為了有保護作用的棘刺;還有不少種類適應樹棲生活。鼠科中光是鼠屬一個屬內就有水棲、樹棲以及有刺成員等多種不同的成員。鼠屬Rattus是嚙齒類最大的一個屬,也是最混亂的一個屬,有人認為超過180種,是哺乳動物的最大一屬,也有人將一些成員合並或移出,只剩下分布基本限於東南亞和大洋洲的大約80種,種類少於食蟲目麝鼩屬,但即使這樣,仍然是嚙齒目的最大一屬。

開普刺鼠Acomys subspinosus

北澳竄鼠Notomys alexis

澳洲水鼠Hydromys chrysogaster

倉鼠科Circetidae

倉鼠科Circetidae是哺乳動物的最大一科,現存種類超過600種,化石種類也不少,可以分成幾個不同的亞科和族,而這些亞科和族的劃分爭議比較大。倉鼠科以新大陸種類最多,其中南美洲所有的鼠型亞目成員均數此類,其次是歐亞大陸北部,是歐亞大陸北部的主要鼠類,在非洲大陸和馬達加斯加也有分布,並且是馬達加斯加僅有的嚙齒類,而在鼠科的分布中心亞洲東南部和大洋洲卻沒有分布。

西方鼠亞科(黃昏鼠亞科)Hesperomyinae主要分布於中南美洲,少數分布於北美洲,是南美洲僅有的鼠型亞目成員,由於缺少其它嚙齒類的競爭,發展成了種類繁多,生活習性非常多樣的一個類群,約有350種,超過了倉鼠科的半數。西方鼠亞科的多數成員外形和習性類似舊大陸的鼠科的典型成員,占據著鼠科在就大陸的位置,但是也包括食昆蟲和小型動物的成員,食魚和食水生無脊椎動物的半水棲成員,穴居的成員和樹棲的成員,占據著各種不同的生存環境。

鹽沼禾鼠Reithrodontomys raviventris

倉鼠亞科Cricetinae與西方鼠亞科可能有較近的親緣關系,有人將西方鼠亞科並入倉鼠亞科。倉鼠主要分布於亞洲,少數分布於歐洲,其中不少種比較適應乾旱地區的生活,另有一種白尾匙鼠Mystromys albicaudatus分布於非洲,也有人將白尾匙鼠歸入馬島鼠亞科。典型的倉鼠亞科成員體型肥胖,尾短,比較可愛,其中原分布於中近東地區的金倉鼠Mesocicetus auratus被廣泛作為寵物來飼養,被稱為「金絲熊」。

金倉鼠Mesocicetus auratus

鼢鼠亞科Myospalacinae是適應地下生活的嚙齒類,尾短,眼睛很小,視力差,外耳退化,僅是小的皮褶。鼢鼠主要分布於我國,也見於蒙古和西伯利亞,棲息於森林邊遠、草原和農田,白天居住在地洞中,晚上偶爾會到地面活動,以植物的根、莖、種子為食,在洞穴中儲存大量食物。鼢鼠挖洞速度極快,洞穴系統復雜,分支多,平時地面沒有明顯出口,但附近有不規則的土堆。

馬島鼠亞科Nesomyinae因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而得名,是島上僅有的嚙齒類,共有十多種。馬島鼠種類雖然不多,但是非常多樣,有樹棲也有陸棲,還有跳躍行走的成員,其食性也從植物到昆蟲均有。有人認為島上這些不同的鼠類不是單一起源,可以將馬島鼠亞科取消而將其成員分別置於其它類群。

冠鼠亞科Lophiomyinae僅包括分布於非洲東北部的冠鼠Lophiomys imhausi。冠鼠身上的毛較長,有時會豎起形成冠狀,冠鼠尾部的毛也較長,看起來尾巴比別的倉鼠類更粗。冠鼠體型粗壯,頗似豚鼠,體重可達2.5公斤,是鼠型亞目中體型最大的成員。冠鼠白天躲在洞穴中,晚上爬到樹上覓食,雖然身體看似笨重,爬樹技術卻很高超。

冠鼠Lophiomys imhausi

田鼠亞科Microtiniae又稱亞科,是倉鼠科的第二大亞科。田鼠亞科分布於歐亞大陸和北美洲,最北可進入北極圈,最南到達東南亞和南亞的北部和瓜地馬拉。田鼠亞科是歐亞大陸和北美洲北部最主要的嚙齒目,並在那一地區的食物鏈中其到重要的作用。田鼠亞科適應比較多樣的生存環境,有些種類適應草原和農田的生活,有些種類適應森林生活,有些種類棲息於高山上,有些種類棲息於北極苔原地帶,有些種類為穴居性,還有些種類為半水棲,多數食植物性食物,少數食動物性食物。田鼠亞科中的不少成員為群居性,其中有些種類的旅鼠在數量過多時還有成群遷徙的習慣。旅鼠數量的多少對北極地區的肉食性動物有很大影響。

水Arvicola terrestris

沙鼠科Gerbillidae

沙鼠科Gerbillidae因主要分布於荒漠地帶而得名。沙鼠主要分布於非洲,在亞洲內陸地區和歐洲也能見到,其中有幾種見於我國北方特別是西北地區。沙鼠非常適應乾旱地區的生活,一生中幾乎不用喝水,有鋒利的爪,可挖掘復雜的洞穴,並在洞穴中儲藏大量食物。沙鼠中有些種類後肢比較長,將身體遠離滾燙的沙地,適合跳躍行走,尾較長,用於平衡。沙鼠是沙漠肉食動物的重要食物來源。

南非裸跖沙鼠Tatera afra

瞎鼠科Spalacidae

瞎鼠科Spalacidae又稱鼴型鼠科,是高度適應地下穴居的嚙齒類,比其它的穴居嚙齒類更加特化,眼睛已經完全退化,沒有外耳,尾巴也消失。瞎鼠有很大的頭和發達的門齒,更多的是使用頭和門齒而不是用前肢來挖洞。瞎鼠主要食用植物,偶爾也食用昆蟲等其它食物。瞎鼠分布於裏海地區、中近東、北非和東南歐。

竹鼠科Rhizomyidae

竹鼠科Rhizomyidae包括亞洲的竹鼠Rhizomys、小竹鼠Cannomys和非洲的速掘鼠Tachyoryctes,是適應地下穴居的嚙齒類。竹鼠主要分布於我國南方,向南可到達馬來亞和蘇門達臘,常生活於竹林中,喜食竹子的地下莖和竹筍,體型肥大,體重可達600~800克。小竹鼠體型較小,分布於從緬甸、泰國到尼泊爾、不丹一帶,並出現於中緬邊境地區。速掘鼠又稱非洲竹鼠,分布於東非,對地下生活的適應高於竹鼠,但是不及瞎鼠,有外耳和有視力的眼睛,尾巴也相對較長。

大頭速掘鼠Tachyoryctes macrocephalus

跳鼠總科Dipodoidea

跳鼠總科Dipodoidea為善於跳躍的小型嚙齒類,後肢長於前肢,尾細長。跳鼠總科分布於歐亞大陸、北美洲和非洲北部,可以分成林跳鼠科和跳鼠科。跳鼠總科包括一些體型最小的嚙齒類,其中分布於巴基斯坦的小號角跳鼠Salpingotulus michaelis頭體長不到5厘米,是最小的嚙齒目成員,林跳鼠體長多不到10厘米。跳鼠總科成員有冬眠習性,其中有些種類冬眠時間很長。

林跳鼠科Zapodidae

林跳鼠科Zapodidae是分布於北方大陸的一個小科,其中北美洲和歐亞大陸各有2屬。林跳鼠科成員的後肢雖然長於前肢,但是遠不及跳鼠科的後肢長,有些種類後肢僅略比前肢長,耳朵比跳鼠短而圓,外形略似典型的鼠類,尾巴長但尾端無跳鼠那樣的尾穗。林跳鼠科成員生活於森林、沼澤和開闊地帶,食果實、種子和昆蟲,其食物構成因種類而異。四川林跳鼠Eozapus setchuanus不僅是我國特有的種,也是我國特有的屬,分布於我國西部自甘肅到雲南之間,數量非常稀少。

落基林跳鼠Zapus princeps

跳鼠科Dipodidae

跳鼠科Dipodidae是適應荒漠生活的嚙齒類,因後肢長而用雙足跳躍方式行動而得名。與其它類似的跳躍行動的嚙齒類相比,跳鼠的後肢和尾更長,後肢長甚至超過前肢的4倍,尾端毛長形成尾穗,有些種類還有較大的耳,通常眼睛也較大。跳鼠科主要分布於亞洲中部和西部的乾旱地區,也見於非洲北部。我國有數種跳鼠,其中長耳跳鼠Euchoreutes naso基本上是我國特產,分布於我國西北地區,國外僅見於蒙古的外阿爾泰。長耳跳鼠形態比較特殊,可獨自構成一亞科。與其它跳鼠相比,長耳跳鼠吻尖、眼小而耳朵極長,幾乎有頭體長的一半,是耳朵比例最大的動物。

小躍鼠(非洲跳鼠)Jaculus jaculus

睡鼠總科Gliroidea

睡鼠總科Gliroidea因夜行性,分布於溫帶的種類有冬眠習性且冬眠時間很長而得名,但是睡鼠總科的成員也有一些分布於非洲,在那裡並不需要冬眠。睡鼠總科的分類有不同的意見,傳統上分為睡鼠科Gliridae、刺睡鼠科Platacathomyidae和荒漠睡鼠科Seleviniidae,也有人將後兩科的均置於睡鼠科中,現在則一般將分布於南亞和我國華南的刺睡鼠科置於鼠科中。

睡鼠科Gliridae

睡鼠科Gliridae分成分布於歐亞大陸的睡鼠亞科Glirinae和分布於非洲的筆尾睡鼠亞科Graphiurinae。睡鼠科成員有蓬鬆多毛的尾巴,外形酷似肥胖的松鼠,體型多比較小,樹棲性,食植物,偶爾吃動物性食物。溫帶地區的睡鼠夏天在樹上築巢,冬天主要在貼近地面的樹洞中冬眠,也利用穴兔遺棄的洞穴,冬眠前將身體吃得很胖。睡鼠科基本上是夜行性動物,但是生活在比較陰暗的熱帶雨林中的筆尾睡鼠白天也出來活動。

大筆尾睡鼠Graphiurus ocularis

荒漠睡鼠科Seleviniidae

荒漠睡鼠科Seleviniidae僅荒漠睡鼠Selvinia betpakdalensis(右圖)一種,分布於哈薩克東南部的荒漠地區。荒漠睡鼠的外形和習性均和睡鼠不同,尾部的毛短,用後肢跳躍,主要食昆蟲,也食植物,在沙漠上挖洞居住,並在洞中儲存食物。

㈤ 求:倉鼠所有種類的名稱、性格、圖片

物種名稱中文名:倉鼠
中文別名:腮鼠、搬倉鼠、葵鼠
拉丁文學名:Cricetidae
英文名:Hamster 冬白(三線 西伯利亞 Dwarf Winter White Russian Hamster):
冬天隨著陽光的照射毛色會有一半野生三線色轉變成白色,接近銀狐色 。
所以叫冬白,目前價格:10-50元不等。
布丁(三線 西伯利亞Dwarf Winter White Russian Hamster):
體長:8-11cm
體重:30-45g
原產地:日本人工培育
毛色為布丁顏色的稱為黃布丁,也有毛色為乳白色的稱為白布丁,背上的條紋為橙色或金色,布丁和銀狐能繁殖出金狐,但本人看來金狐和白布丁是同一東西,由於布丁這個品種數量比較少,所以價格比較高,個性可愛,目前價格:30~40元不等。
奶茶(三線 西伯利亞Dwarf Winter White Russian Hamster):
奶茶的毛色為淺灰色,正如我們日常所飲的珍珠奶茶色,整體色澤比較均勻,背線為稍深的灰色線,也有部分奶茶不顯背線(有鼠友稱此為極品奶茶).奶茶生性較懶,對外界的反應也不是很敏銳,不如金狐銀狐親人,但是更加老實,或者說更加傻笨一些,至於奶茶的來源,和布丁來源差不多,也是在研究室里人工培育出來的,具體時間在2005年左右,目前價格:30~40元不等。
體長:8-11cm
體重:30-45g
原產地:人工培育
奶布(三線 西伯利亞Dwarf Winter White Russian Hamster):
上半身毛色為布丁顏色,下半身毛色為淺灰色,色澤不是很均勻,有些奶布會相反,上半身毛色為淺灰色,下半身毛色為布丁顏色,但無明顯分界線,色澤不均一,但光亮,有些奶布毛色花雜,以黃色與灰色為主,奶布的背上的條紋為橙色或金色,但有少部分奶布沒有背線,一般是人工培育的。奶布的身體較為柔軟,需要主人小心呵護,與小奶布親近時千萬小心小奶布從手心跌落,目前價格:25~35元不等。
體長:8-11cm
體重:25-35g
原產地:人工培育
一線野生色,俗稱一線(坎貝爾 Dwarf Campbells Russian Hamster):
體長:10-12cm
體重:20-50k
原產地:中亞,蒙古
壽命:1 .5-2年
大家都認為是倉鼠中性格最暴躁的一種,但根據我的飼養經驗,時間長了也可和主人和睦相處,不咬人的,而且非常可愛。它的價格是最低廉的,目前價格:5-10元。
雪球(一線 坎貝爾 Dwarf Campbells Russian Hamster)
體長:10-12cm
體重:20-50g
原產地:中亞,蒙古
壽命:1 .5-2年
很像小白鼠,就差一條長尾巴 ,眼睛是紅色的。目前價格:5-20元。
白熊(一線 坎貝爾 Dwarf Campbells Russian Hamster)
體長:10-12cm
體重:20-50g
原產地:中亞,蒙古
壽命:1 .5-2年
很多人都把自己家的紫倉基因的銀狐誤認為白熊,目前價格:5-20元
其實它們之間有2個不同點:
1,白熊的眼睛仔細看是暗紅色,而銀狐是黑色 。
2,白熊的鼻子要比銀狐短了那麼一點。
黑熊(一線 坎貝爾 Dwarf Campbells Russian Hamster)
體長:10-12cm
體重:20-50k
原產地:中亞,蒙古,
壽命:1 .5-2年
顧名思義,和白熊相比,黑熊全身上下都是黑色的。
琥珀(一線 坎貝爾 Dwarf Campbells Russian Hamster)
體長:10-12cm
體重:20-50k
原產地:中亞,蒙古
壽命:1 .5-2年
身體顏色成土黃色至棕黃色之間的琥珀色,眼睛為紅色,目前價格:5-10元。
花斑(一線 坎貝爾 Dwarf Campbells Russian Hamster)
體長:10-12cm
體重:20-50k
原產地:中亞,蒙古
壽命:1 .5-2年
是一線中花色最多的品種,身體為白色和琥珀色相間的稱為琥珀花斑,有時簡稱花斑,眼睛為紅色,身體為白色和黑色相間,稱為熊貓或稱為奶牛,眼睛有紅色的,也有黑色的,目前價格:5-10元。
金絲熊(黃金倉鼠 Syrian Hamster Mesocricetus auratus )
大小:15-20cm 尾長:5cm
體重:200k
原產地:伊朗,巴基斯坦等地
黃金鼠中也有不同的品種,有長毛和短毛之分
數量是倉鼠中最多的,體形也是最大的。
跳鼠(跳囊鼠)
體長:20cm 尾長:20cm
原產地:非洲西南部
飲食習慣:植物性
感覺像縮小版的袋鼠,常常的後腿會跳哦,尾巴尖端有叢生的黑毛
除此類之外還也有尾部沒毛或體形較小的品種。
氣息也乾燥地區,所以不耐潮和酷熱,要選擇通風好的籠子
還有他們經常要跳動,所以需要大一點的籠子。
進口數量少,市場上很難看到。
黃金鼠
學 名:Mesocricetus auratus
屬名:黃金倉鼠屬
俗名:金絲熊(熊仔)
原產地: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
全長:公鼠約18公分
母鼠約19公分
體重:公鼠約85~130公克
母鼠約95~150公克
成熟期:公鼠約7~8周
母鼠約6~7周
懷孕期:15~17天
產仔量:4~17隻
坎培爾倉鼠
學 名:Phodopus sungorus campbelli
俗名:楓葉鼠 、短尾松鼠、趴趴鼠、一線鼠
原產地:貝加爾湖東部、蒙古、黑龍江省、河北省、內蒙古
全長:公鼠約7~12公分
母鼠約6~11公分
體重:公鼠約35~45公克
母鼠約30~40公克
成熟期:公鼠約6~8周
母鼠約4~8周
懷孕期:18~25天
產仔量:1~10隻
備 註:比加卡利亞蒼鼠稍微大一點、有個性、毛色相當的多。
加卡利亞倉鼠
學 名:Phodopus sungorus
俗名:楓葉鼠 、短尾松鼠、趴趴鼠、三線鼠
原產地:舊蘇聯哈薩克省東部、西伯利亞西南部
全長:約7~12公分
體重:公鼠約35~45公克
母鼠約30~40公克
成熟期:公鼠約6~8周
母鼠約4~8周
懷孕期:18~25天
產仔量:1~10隻
備 註:小型倉鼠中最容易飼養也最容易親近的鼠鼠。
根據毛色可分為:三線野生色(棕色,背上有很明顯的三條黑線);紫倉(或稱為紫水晶,淡紫色,背線淡化);銀狐(白色,背上有黑色的背線);金狐(眼睛為黑色,毛色雪白,背部有一條黃色的背線);布丁(淡黃色),眼睛均為黑色 ;奶茶(毛色象珍珠奶茶的顏色,眼睛呈黑色 );冬白(野生色或紫倉冬天變為白色)。
羅伯羅夫斯基倉鼠
學 名:Phodopus roborovskii
俗名:老公公、老婆婆
原產地:俄羅斯、哈薩克、新疆維吾爾、蒙古西南部
全長:約4 ~5公分
體重:約15~30公克
成熟期:公鼠約6~8周
母鼠約4~8周
懷孕期:23~30天
產仔量:1~10隻
備 註:多瓦夫倉鼠中最小的、動作很快速、比較膽小
老公公(毛色略帶黃色,有著白鬍子和白眉毛,圓耳朵,感覺像老爺爺,所以叫「老公公」);老婆婆(顏色比老公公顏色淺。因為繁殖量稀少,所以價格是老公公的一倍)。老公公和老婆婆毛根都是黑色的。還有一種白婆婆,全身都是白的,十分稀少哦!所以價格很高。
沙漠侏儒倉鼠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嚙齒目 Rodentia
科: 倉鼠科 Cricetidae
亞科: 倉鼠亞科 Cricetinae
屬: 侏儒倉鼠屬 Phodopus
種: 沙漠侏儒倉鼠
P. roborovski
學名
Phodopus roborovskii
(Satunin, 1903)
沙漠侏儒倉鼠或稱羅伯羅夫倉鼠,學名Phodopus roborovskii,是所有的寵物倉鼠中體型最小的一種,他們也是速度最快的。平均來說他們是寵物倉鼠中最長壽的,可以活約三到三年半左右。
他們容易嚇到且害羞但好奇。他們是社會性動物並通常睡在一起。他們並不適合有小孩的家庭。他們是世界上最快的倉鼠。他們明顯地也不適合喜歡逗弄寵物倉鼠的人士。體型只有拇指的大小可以輕易鑽出籠子的間隙所以必須慎重的考慮籠子的選擇。因為他們的體型和速度,他們最適合偏好觀察寵物更甚於跟他們玩的人士。

㈥ 老鼠的種類有哪些(要名字,不少於十種)

大家鼠、小家鼠、屋頂鼠、大倉鼠、小倉鼠、黃毛鼠、黃胸鼠、臭鼩鼱、花背倉鼠、搬倉腮鼠

世界約有1700多種鼠類…
在我國,有鼠類約170多種,我國南方主要鼠種有33種。
1、大家鼠(褐家鼠):毛色灰,喜歡在牆根、牆角打洞,一般體重300g左右,大的有900g重。

2、小家鼠(小耗子):毛色灰,個體較小,除牆根做窩外,經常與人作伴,重大約20~30g。
3、還有屋頂鼠、大倉鼠、黃毛鼠等。
4、黃胸鼠:體形比褐家鼠小,—般體重100~300g,尾長耳大,尾長超過體長。
5、黑線倉鼠:小倉鼠、花背倉鼠、搬倉腮鼠或紋背小倉鼠,屬於嚙齒目,倉鼠科。
此外,還有—種食蟲小獸,叫臭鼩鼱,俗稱臭鼠。它不屬鼠類,是鼩形目的動物,對人類危害很少,需與鼠類區別。還有一種叫地鼠。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uUvhU5h0ZVXUBPHRKN--d6tx3JM_XQIfpXPcpf3kC_QwqW

㈦ 這是什麼老鼠

一般做寵物就叫龍貓
學名叫:毛絲鼠是嚙齒目、毛絲鼠科、毛絲鼠屬動物的統稱。

短尾毛絲鼠體型較大,體長30~38cm,尾長10cm左右;長尾毛絲鼠體型較小,體長24~28cm,尾長14~15cm。 一般雌鼠體重510~710g,雄鼠體重425~570g。前半身似兔,後半身似鼠,耳大鈍圓,尾毛蓬鬆。眼睛明亮,鼻端兩側有許多長須。標准毛絲鼠皮毛呈藍灰色,腹部漸淡至白色,腹中部有分界明顯的白色帶。

該物種群居、性情溫順、晝伏夜出,是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地區的兔子大小的花栗鼠類動物,以皮毛柔軟漂亮而聞名於世,由於受到人類的大肆捕殺而瀕臨滅絕。

㈧ 這是什麼動物

這個是老鼠。
老鼠,是鼠科鼠屬動物,俗稱「耗子」。
老鼠來無影去無蹤,從來不與人打照面。它們的嗅覺很靈敏,尤其對人的氣味更是熟悉。只要一聞到便遠遠地避開。它們的巢同樣也在不為人知的地方,從來不會受到干擾。
憑嗅覺就知道哪裡有什麼,夜間出來活動,白天藏匿。智商高:相當機靈,非常靈活且狡猾。出洞時兩只前爪在洞邊一爬,左瞧右看,確保沒事才出洞;它喜歡把窩建在有食物有水源之間,建立固定路線,以避免危險;略有動靜或者變化,立即會引起它的警覺,不敢向前,經反復熟悉後方敢向前;老鼠具有很強的記憶性和拒食性,如果受過襲擊,它會長時間迴避此地。
近視眼,觸須就是「導盲棒」,喜歡沿著牆沿奔跑。
常在牆旮旯里、牲口圈、倉庫、伙房處打洞築窩。
非常靈活,善於攀爬,能夠在樹木或電線上快速爬行。爪子彎曲成特殊的弧度,因而可以攀爬近乎垂直地面。
它們是游泳高手,老鼠以後腳劃水,以前腳操控方向,尾巴也充當某種方向舵。它們的耐力驚人,它們能連續踩水3天。而且它們很會潛水,能在水下閉氣3分鍾。
老鼠的智力超乎我們的想像,智力成熟度似乎能與我們匹敵。老鼠很聰明,很神秘,幾乎像人類。
老鼠能夠跳出身長四五倍的長度,能沿幾乎垂直的平面爬行,會倒立,會游泳,還能從15米高處跳下而安然無恙。
老鼠的食性很雜,愛吃的東西很多,幾乎人們吃的東西它都吃,酸、甜、苦、辣全不怕,但最愛吃的是穀物類、瓜子、花生和油炸食品。一隻老鼠一年大約可吃掉9千克糧食。老鼠適應人類的生活環境,因此它是很成功的物種。

㈨ 中國鼠類動物名稱及圖片資料

有田鼠、冠鼠、倉鼠、竹鼠、屋頂鼠等。

1、田鼠

田鼠與其他老鼠比較,田鼠體型較結實,尾巴較短,眼睛和耳較其他鼠科小。田鼠可在多種環境中生活。

多為地棲種類,它們挖掘地下通道或在倒木、樹根、岩石下的縫隙中做窩。有的白天活動,有的夜間活動,也有的晝夜活動。

屋頂鼠體形細長,尾長大於體長,耳大而薄,後足細而長,有兩個主要色型:黑色型與棕褐色型,黑色型背毛黑色、腹毛鉛灰色,棕褐色型背毛暗灰黃褐色、腹毛灰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