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觀音菜的介紹
觀音菜又名補血菜 (The blood dishes),因其葉背紫紅,又稱紅背菜,是菊科三七草,屬宿根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健 壯,病蟲害少,栽培容易。適合在公路綠化帶、花壇或家庭的陽台和大棚種植。
② 觀音菜的植物簡介
補血菜 又名觀音菜(The blood dishes)可盆栽作為觀葉植物觀賞,莖直立,分枝性強,葉互生,卵圓形,邊緣鋸齒,在莖上呈5片葉序排列,葉面綠紫色,葉背紫紅色,花橙色或黃色,頭狀花序,花
序梗明顯高出葉叢頂部,、紫背菜極耐貧瘠,耐旱,可全年栽培。
功效:具有補血、消炎、治療經痛、血氣虧等軾效,炒食拌腐乳做肉餡,沙茶醬等,做佐料更佳。
③ 觀音菜怎麼種 觀音菜的種植方法
1、土壤、環境選擇
觀音菜抗逆性極強,耐瘠薄,容易栽培,病蟲害也少,一年四季都可栽培。由於該菜主要以供應超市、賓館、飯店,因此對產品的要求比較高。生產基地要求選擇空氣清新,水質純凈,土壤未受感染,具有良好生態條件觀音菜的地方。同時要求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蓄水保肥能力強的田塊,有利豐產豐收。
2、扦插繁殖
因為觀音菜節部容易生不定根,可以通常多採用扦插繁殖,以春秋兩季為宜,有利生根。扦插後3-7天內,白天要用遮陽網覆蓋,有利保濕、生根、早活棵。平時要少澆、勤澆水份。3-5天噴多菌靈一次,濃度600倍,一般20天後可生根移栽。
3、施肥作畦
觀音菜一般多以保護地栽培為主,生長期較長,因此移栽前一定要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商品有機肥1500kg-2000kg、BB肥或復合肥50kg、尿素5kg、過磷酸鈣40kg,然後翻耕整地作畦。
4、定植管理
當觀音菜扦插20天以後,新根長10cm左右時,為移栽適時。移栽前,一定要澆足底水,帶葯移栽。定植時,每畦種4行,行距40cm,株距35cm,每畝定植3000-3200株。栽後結合澆定根水加入600倍多菌靈,之後覆土為宜。
5、田間管理
補血菜定植後及時澆1次水,促進緩苗。緩苗後再澆1次水。當肉質根長到1厘米左右粗時,應及時澆水,使土壤經常保持濕潤。定植後15—20天追施一次肥,每畝復合肥15—20公斤。及時拔除雜草。緩苗後7—10天葉面噴施1—2次濃度為0.1—0.2%的硼砂溶液,每次每畝噴施量為50—75公斤。補血菜露地越冬裁培,若冬季採用地膜覆蓋或拱棚薄膜栽培,可提早收獲上市。夏季及初秋栽,要有防雨避曝曬設施。
6、病蟲害防治
補血菜的抗性很強,極少發生嚴重病蟲危害,偶有蚜蟲,要及時防治。
7、及時採收
一般定植後5—7周(直播栽培在播種後80—90天),肉質根粗(橫徑)3.5厘米以上時開始收獲,陸續供應市場。一般畝產1500—2000公斤,高產可達2500公斤以上。
④ 石韭菜的學名叫什麼
石韭菜。
【植物特點】石韭菜是一種野生植物蔬菜,學名寬葉韭菜,有些地方也叫觀音菜,為百合科蔥屬。其外形氣味與韭菜相近,似蒜非蒜,似麥非麥,大多為野生,它生長於山區小溪邊的石縫或山坑潮濕背陰的地方,對生長環境比較挑剔,只有在水質優良且潮濕的地方才能長得粗壯。
石韭菜以嫩葉、成葉、花薹供食用,口感很好,味鮮甜而脆,韭菜味很濃,無辛辣味,能去肉、魚類的腥氣,可直接清炒或做餡,廣東韶關乳源瑤山煙熏肉炒石韭菜就是一道地方名菜,該菜色香味俱全,爽口奇香,且含高維生素、高纖維,是野生蔬菜中最受歡迎的菜品之一。石韭菜還有良好的葯用價值,其根味辛,有散瘀活血,行氣導滯功效;葉味甘辛咸,有益肝健胃的作用。
山區種植石韭菜表現為生長快,營養活性物質含量高,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質1.62克、脂肪0.26克、總酸0.05克、粗纖維1.19克、干物質8.1克、還原糖1.49克、維生素C5.7毫克、氨基酸總量1.56克、鐵3.24毫克、鈣70.89毫克、鋅0.44毫克。
石韭菜具有補腎溫陽、益肝健胃、行氣理血之功效。石韭菜味道鮮美,四季可食,益肝健胃,市場表現非常好。
⑤ 觀音菜是什麼,圖解兩種觀音菜的區別
觀音菜也可以叫做紅背菜,石韭菜。是屬於一種菊科植物,比較喜歡生長在潮濕陰暗的地方。
觀音菜外型似蘭花葉,碧綠而無污染,入口先感有韭菜味,再嚼依次會感有大蒜、大蔥、微苦、甘甜的味道,具有清濕排瘀的功效。屬於葯膳同用植物,既可入葯,又是一種很好的營養保健品。
⑥ 和紫蘇葉子差不多,接的種子和紫蘇大很多是什麼植物
叫「紫背菜」.是一種野生的紫色菜品,它是三七科植物的一種,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的嫩葉和嫩莖可以食用,多出產於中國的雲南、江西以及四川等地,這種紫背菜不但能當野菜食用,還可以入葯,具有涼血和去虛火的重要作用。
紫背菜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有些地方稱為紅背菜,又名觀音菜、當歸菜、紅鳳菜、觀音莧、菊科植物,以上稱呼都是對的,除了不可以稱為紫蘇。紫背菜喜歡生R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葉子的底面是綠色,背面是紫紅色,所稱為「紅背菜」。
擴展知識:
紫蘇的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紫蘇對氣候、土壤適應性都很強,最好選擇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壤土,重黏土生長較差。整地把土壤耕翻15厘米深,耙平。整細、作畦,畦和溝寬200厘米,溝深15-20厘米。
2、鬆土
植株生長封壟前要勤除草,直播地區要注意間苗和除草,條播地苗高15厘米時,按30厘米定苗,多餘的苗用來移栽。直播地的植株生長快,如果密度高,造成植株徒長,不分枝或分枝的很少。雖然植株高度能達到,但植株下邊的葉片較少,通光和空氣不好都脫落了,影響葉子產量和紫蘇油的產量。同時,莖多葉少,也影響全草的規格,故不早間苗。育苗田從定植至封壟,鬆土除草2次。
3、溫度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紫蘇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種子在地溫5℃以上時即可萌發,適宜的發芽溫度18-23℃。苗期可耐1-2℃的低溫。植株在較低的溫度下生長緩慢。夏季生長旺盛。開花期適宜溫度是22-28℃,相對濕度75%-80%。較耐濕,耐澇性較強,不耐乾旱,尤其是在產品器官形成期,如空氣過於乾燥,莖葉粗硬、纖維多、品質差。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在較陰的地方也能生長。
4、追肥
紫蘇生長時間比較短,定植後2個半月即可收獲全草,又以全草入葯,故以氮肥為主。在封壟前集中施肥。
直播和育苗地,苗高30厘米時追肥,在行間開溝每公頃施人糞尿15000-22500千克或硫酸銨112.5千克,過磷酸鈣150千克,鬆土培土把肥料埋好。第二次在封壟前再施一次「巴內達碧卡肥」,方法同上。但此次施肥注意不要碰到葉子。
5、灌溉
播種或移栽後,數天不下雨,要及時澆水。雨季注意排水,疏通作業道,防止積水亂根和脫葉。
6、採收加工
採收紫蘇要選擇晴天收割,香氣足,方便乾燥,收紫蘇葉用葯應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紫蘇未開花時進行。
⑦ 請問這種野菜叫什麼名字
叫,馬齒筧
目錄
聲明:詞條人人可編輯,創建、修改和認證均免費
詳情
馬齒莧
581.3萬 35"
馬齒筧
177.6萬 42"
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36.8萬 1'23"
【秒懂少兒】革命草和馬齒莧的區別
25.4萬 58"
「天然抗生素」馬齒莧
15.5萬 1'
馬齒莧 [mǎ chǐ xiàn]
馬齒莧科馬齒莧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展開
馬齒莧(學名:Portulaca oleracea L.)一年生草本,全株無毛。莖平卧,伏地鋪散,枝淡綠色或帶暗紅色。葉互生,葉片扁平,肥厚,似馬齒狀,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或帶暗紅色;葉柄粗短。花無梗,午時盛開;苞片葉狀;萼片綠色,盔形;花瓣黃色,倒卵形;雄蕊花葯黃色;子房無毛。蒴果卵球形;種子細小,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澤。花期5-8月,果期6-9月。
中國南北各地均產。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澇,生活力強,生於菜園、農田、路旁,為田間常見雜草。廣布全世界溫帶和熱帶地區。全草供葯用,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種子明目;還可作獸葯和農葯;嫩莖葉可作蔬菜,味酸,也是很好的飼料。
(概述圖片來源:[1])
中文學名
馬齒莧(蜀本草)
拉丁學名
Portulaca oleracea L.
別稱
馬莧,五行草,長命菜,五方草,瓜子菜,麻繩菜,馬齒菜,螞蚱菜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全株無毛。莖平卧或斜倚,伏地鋪散,多分枝,圓柱形,長10-15厘米淡綠色或帶暗紅色。莖紫紅色,葉互生,有時近對生,葉片扁平,肥厚,倒卵形,似馬齒狀,長1-3厘米,寬0.6-1.5厘米,頂端圓鈍或平截,有時微凹,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或帶暗紅色,中脈微隆起;葉柄粗短。
共18張
馬齒莧
花無梗,直徑4-5毫米,常3-5朵簇生枝端,午時盛開;苞片2-6,葉狀,膜質,近輪生;萼片2,對生,綠色,盔形,左右壓扁,長約4毫米,頂端急尖,背部具龍骨狀凸起,基部合生;花瓣5,稀4,黃色,倒卵形,長3-5毫米,頂端微凹,基部合生;雄蕊通常8,或更多,長約12毫米,花葯黃色;子房無毛,花柱比雄蕊稍長,柱頭4-6裂,線形。
蒴果卵球形,長約5毫米,蓋裂;種子細小,多數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澤,直徑不及1毫米,具小疣狀凸起。花期5-8月,果期6-9月。[2]
產地生境
⑧ 觀音菜是香椿嗎
觀音菜又名補血菜 (The blood dishes),因其葉背紫紅,又稱紅背菜,是菊科三七草,屬宿根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健壯,病蟲害少,栽培容易。適合在公路綠化帶、花壇或家庭的陽台和大棚種植。它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可用作綠化帶種植;除此之外,還兼具非常高的食療功效,既可用來補血和抗菌消炎,還能治療氣血虧損等症狀。
所以觀音菜不是香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