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人民幣圖片
古代貨幣不是人民幣,有各種各樣的形式。
最早的金屬貨幣:是三千多年前的商代銅貝,形狀似貝。
最早的鑄幣:是兩千餘年前春秋戰國時代的刀幣,形狀似刀:布幣、形狀似鏟。都是金屬鑄幣的雛形。
最輕的錢:鵝眼錢,即指錢型較小如鵝眼,流行於劉宋時期,一千錢長不到一寸,「入水不沉,隨手破碎」,「10萬錢不盈一掬」。可稱錢幣中最輕的一種。
流通時間最長的鑄幣:兩千多年前秦始皇鑄造的方孔圓錢,到清末廢止。最早兌換黃金的貨幣:公元7年,西漢王莽發行的鑄銅幣「錯刀」,每枚五百錢,二十枚兌換黃金一斤。
最早的銅元:公元1659一1661年問。鄭成功鑄造的銀幣,正面鑄有「漳州銀響」四字,背面有一花押,為鄭成功」三字組合,1888年,清發行「光緒元寶」。正式叫銀元。
最早的銀本位貨幣:是公元1137年(宋紹興7年)發行的紙幣「銀合子」,也叫「銀票」、份一錢、半錢兩種。最大的桐幣:是太平天國特大花錢,現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館內有半枚,花錢的直徑為33.5厘米,厚0.8厘米,此半枚殘片重21川克,全片約重4500克。」它的大小猶如一面盆,是世界上最大的銅錢。這枚大花錢質地為黃銅,遍體餾金。正面有「太平」二字
最復雜的銅幣:是明崇禎錢,這種錢的文字、製作、大小、厚薄、輕重,都千變萬化,單就錢背面的文字來說就有幾十種之多。
最早的鐵錢:1960年湖南長沙西漢墓出土33枚鐵半兩錢。說明鐵錢的鑄造至少在西漢中期已經出現。
最早的鋁幣:公元918年,五代時發行的「乾字重寶」,十枚兌一枚銅錢。使用最久最成功的貨幣:五銖錢,自漢武帝直到隋朝,使用達739年。
最早用機器鑄成的銀幣:是公元1882年吉林試鑄廠用機器鑄造的銀元「光緒元寶」。
最早的紙幣:是公元960年北宋建隆元年時期由成都的十六家官商在政府許可下印製發行的「交子」。其性質與存款收據相似,可以兌換現金,也可在幣場上流通,是紙幣的原始形態。最早的帶色紙幣,是公元1105年北宋印發的「錢形」,有花紋圖案,有紅、藍、黑三種顏色。
最早由政府發行的紙幣:是公元1023年由宋朝政府發行的「交子」。
最早由銀行發行的紙幣:公元1897年建立中國通商銀行後,翌年發行「銀兩券」、「銀元券」、背面印有「中華帝國銀行」的字樣。
最大的紙幣:是1375年明朝興武八年發行的「大明通行寶鈔」,它是用桑皮紙印製的,面額「壹貫」,長34.5厘米,寬23厘米,面積超過當今壹元紙幣的10倍。壹貫摺合銅錢一千,摺合鹽銀一兩,摺合黃金四分之一兩。是我國紙幣中幅面最大、價值最貴、流通時間最長的紙幣。最小的紙幣:民國年間,浙江省地方銀行發行一種長5厘米、寬2.5厘米的紙幣,面積約等於現今壹分紙幣的0.35倍,是面積最小的紙幣。
面額最大的紙幣:民國年間,新疆有銀行發行的一種印有孫中山頭像的紙幣,面額陸拾億元,是我國面額最大的紙幣。面額最小的紙幣:民國年間,浙江省地方銀行發行的「銅幣券」,面額只有一枚,是我國面額最小的紙幣。
最不值錢的紙幣: 1948年8月至1949年6月,國民黨發行「金圓券」由於發行量成數十倍遞增,致使物價上漲12O萬倍以上,使「金圓券」成為我國歷史上最不值錢的紙幣。
金屬貨幣
⑵ 古錢幣圖片及價格表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3800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源局2800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蘇局20000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雲局1000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型 背寶鞏局35000
祺祥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源局「當十」3500
祺祥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泉局「當十」6800
祺祥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鞏局「當十」35000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雲局「八」15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雕母7000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部頒各局樣錢700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背「新十」8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背阿無蘇局「當五」5
同治通寶 楷書 折五 背寶泉局「當十」10
同治通寶 楷書 折五 部頒各局樣錢1200
同治通寶 楷書 折五 背寶伊局「當四」2000
同治通寶 楷書 折三 背寶鞏局「當五」800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月古錢幣價格6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雙星1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星月15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右桃元8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鐵母30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廣穿7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普品2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光背3元太宗太平興國年間(676--983年)鑄,宋年號錢由此始,有銅鐵兩種,徑2.4厘米,重3.4克左右。錢文隸,真二體,背有星、月紋,以鐵母,廣穿錢為稀有。
太平通寶錄書小平背星2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背月15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合背30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廣穿鐵母350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廣穿600元
太平通寶隸書折十大樣背巨星22000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光背0.50元太宗淳化元年(990)始鑄,有銅,鐵兩種,太宗親書真,行,草,三體錢文,開御書錢之先河,亦草書入錢文之始。旋讀光背,徑2.4厘米。重3.8克左右,以縮小淳化為稀有。
淳化元寶隸書小平光背0.5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背星80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鐵母6000元
淳化元寶隸書小平縮水1500元
至道元寶行書小平光背0.50元太宗至道年間(995-997)鑄,有銅,鐵兩種。錢文真、行、草三體書為太宗親書。徑2.4厘米。重3.8克左右,傳世以合背錢為稀有。
至道元寶隸書小平光背0.50元
至道元寶行書小平合背300元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光背0.50元真宗咸平元年(998年)鑄,有銅鐵,輪廓精整,另見有各式寬緣厚肉之大型錢。錢文真書,旋讀光背,徑2.5厘米,重4克左右,咸平無珍惜錢。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背四齣250元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闊緣厚肉180元
咸平元寶隸書折二闊緣厚肉500元
咸平元寶隸書折五闊緣厚肉1000元
咸平元寶真書折十大樣光背45000元
景德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0元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始鑄。有銅、鐵兩種,鐵氏只見折三。徑2.5厘米,重4克,鐵錢徑3.5厘米,以鐵錢折三少見。
景德元寶真書小平鐵質光背50元
景德元寶真書折二鐵質光背10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0元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鑄,有銅、鐵兩種,錢文真書,旋讀。小平有大、小樣版別數種,徑2.4-2.5厘米,重4克左右,光背及背有星月紋。傳世以背星月紋為少見。鐵錢折三稀有。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星18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星月古錢幣價格25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合背3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二闊緣厚肉5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鐵范銅3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鐵母10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闊緣厚肉1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二光背3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十光背45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巨星200元
天禧通寶隸書小平縮緣小字2元真宗天禧年間(1017--1021)鑄,有銅、鐵兩種,小平徑2.5厘米、重3.8克,折二徑2.8厘米,重4.7克,鐵錢亦有折二。其時斗米十錢。天禧以銅、鐵折二及合背為稀有。
天禧通寶真書小平光背0.5元
天禧通寶真書折二光背20000元
慶歷重寶真書小平旋讀光背300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二直讀光背7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二直讀光背15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五鐵范銅3000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五鐵母古錢幣價格10000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光背250元仁宗至和年間(1054--1055)年鑄,元寶錢文為真,行、篆三體,旋讀,通寶錢為真,篆二體,直讀,重寶為折二,折三,錢文真書,小平徑2.4厘米,重3.8克,折二徑3厘米,重8.8克,折三徑3.4厘米,重10克上下。傳世元寶,通寶易尋,重寶錢為泉界所珍愛,尤以背文虢,坊者更足珍貴。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左挑350元
至和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0元
至和元寶篆書小平光背1元
至和元寶真書小平光背1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隸通250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隸寶300元
至和元寶真書折二光背1700元
至和元寶真書折五鐵母光背古錢幣價格5000元
至和重寶真書折五背「坊」40000元
嘉佑元寶真書折五背「號」30000元仁宗嘉佑元年(1056)鑄,錢文真篆二體,旋讀光背,徑2.5厘米,重3.8克,為小平對錢,傳有鐵錢,然未見存世。
嘉佑元寶隸書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寶篆書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寶篆書小平光背0.50元
治平元寶隸書小平光背0.50元英守治平年間(1064-1067)鑄,錢文真、篆二體,有直讀,旋讀兩種,徑2.4厘米,重3.8克,光背小平,未見折二以上大錢。偶有背四齣傳世,實為稀品
治平元寶篆書小平光背0.50元
治平通寶隸書小平光背1元
治平通寶篆書小平光背1元
熙寧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30元
熙寧元寶篆書小平背「衡」250元
熙寧元寶真書小平背「衡」180元
熙寧元寶篆書折二光背0.5元
熙寧重寶真書折二光背1元
熙寧重寶行書折二連飛點10元
熙寧重寶篆書折二長冠「寶」15元
熙寧重寶真書折三光背20000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光背0.3元神宗元豐元年(1078)鑄,有銅、鐵、兩種,錢文分篆、隸、行三體,小平徑2.5厘米,重5克。折二徑2.8厘米,折三徑3-3.2厘米,版別可達百種,為宋錢中最多一種,隸書體、背穿上仰、俯月為貴。集隸書體元豐錢時須注意豐字頭,另有一種日本曲字頭元豐,最易魚目混珠。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光背古錢幣價格0.3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背月200元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背月200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背星10元
元豐通寶隸書小平小字光背100元
元豐通寶隸書小平大字1000元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大字40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背星古錢幣價格5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背月4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二長字1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長字1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五鐵范銅1500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五鐵母2800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五鐵范銅150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五鐵母2800元
元豐重寶篆書折十光背40000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文「政」80元古錢幣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文「政」85元
政和通寶篆、隸書小平光背1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大字50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大字55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銳禾400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文政背「陝」古錢幣價格10000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楷「通」25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小樣文「政」70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銀質大字6000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鐵母6000元
⑶ 1949年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圖片及行情
歷史背景
第一套人民幣的目的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是統一各革命根據地貨幣,在革命根據地的情況下,革命根據地貨幣是在戰爭中敵人分割封鎖一代,統一貨幣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抗日戰爭勝利後,解放區人民政府開始在解放區統一貨幣工作。中央解放區發行統一的貨幣中央收回了多種當地貨幣時,新四軍開辟了抗日根據地,和其他解放區也採取了類似的措施,共同貨幣。然而,在沒有完成一個單一貨幣工作的解放區,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解放區在被佔領國民黨軍隊的很多地方解放區統一貨幣工作不得不暫時停止。
1947年夏天,在解放軍部隊和當地人民的合作,在解放戰爭中取得了重大勝利。區域貿易環節,貨物的交流越來越多,而錢不是統一的貨幣,貨幣是不是一個主要障礙固定平價成為一個行業,也造成了很大的困難為解放軍作戰演習的後勤問題。
1947年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批准在北美金融,首先,北部,西北部和東部中國有三個解放區,濟南銀行,邊境地區銀行間的貨幣協調會議的決議北海西北銀行和農民銀行的貨幣在一個固定的平價統一的循環。
1948年
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告成立,平山縣,河北省同一天,銀行發行的首批五元,10元和50元第三版第一版第一版,標志著第一套人民幣的正式誕生。
1949年初,中國的人民銀行遷至北平(今北京),各省,市,自治區設立了分支機構,到1951年底,中國成為唯一法定貨幣人民幣,台灣以外,西藏,除了在全國范圍內流通。
團結發行人民幣,清除了國民黨政府發行的各種貨幣,在市場上的交易歷史結束幾十年來國民黨在通貨膨脹和貨幣中國近一個世紀以來,黃金和白銀的流通,促進了人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在經濟復甦期的初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歷史,一元出現了幾種不同的稱謂
1.名稱:中國人民銀行票據,於1948年11月25日第一次看到,中國的「中國北方人民銀行在發行銀行票據。指令「
2.名稱:新幣,在12月1日第一次看到,1948年北四人民政府發布公告編號搭錢解放區之間的區別,被稱為解放區法案作為」老錢「說,中國的人民銀行的錢是」新錢「。
3.名稱:「中國的人民銀行出台了各種相關的新的貨幣回答文本問題」中國券人民銀行,就在1949年1月31日「人民日報」第一次看到
4.名稱:「中國的人民銀行出台了各種相關的新的貨幣回答問題文本」人民券,就在1949年1月31日「人民日報」第一次看到中國車票的人民銀行稱「人民罰單。」
5.姓名:人民幣,於1949年6月14日,上海,總直接稅首次出現,直接稅字型大小碼「上海印記長期線的辦法。」 「人民幣」的名字首次出現在中國的土地。
6名:第一套人民幣,於1950年8月新的人民幣(RMB第二個手指)的設計,中國的人民銀行和設計人員的形成,第一組之前說的人民幣套人民幣。
中國歷史上發行了非常多張不同類型的五元,但是收藏價值有高有低,這里為大家整理了第1-5版五元人民幣,一起了解一下吧。
第一套人民幣
牛車版五元
第一套人民幣是1948年12月1日由新成立的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印製發行的唯一法定貨幣,作為人民幣的龍頭,該套人民幣中名幣濟濟,不少都被譽為藏界的精品。
其中五元紙幣先後發行了帆船、牧羊、牛車、經紗四種版本,最貴的五元牛車紙幣市價在一萬到三萬之間。但是由於發行至今時間較長、紙張質量較差等原因,第一套人民幣很少見到,收藏也就並非易事。
帆船版五元
帆船五元發行於1949年初,當時經濟百廢待興,交通運輸更是經濟發展的關鍵,帆船則是水上貿易及運載的重要工具,因此這版紙幣對於我國交通歷史的記載顯得意義深遠。在收藏市場,帆船版五元價格在2500元左右。
牧羊版、經紗版五元
與前兩版差距較遠,作為我國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無論從收藏的稀有性上還是經濟文化歷史的研究上都有著不小的價值。
第二套人民幣
53版紅五元
這張五元於蘇聯代為印製,後來由於兩國關系交惡,限期停止收兌和流通使用。因此市場上留存的該版紙幣數量驟減。同時由於這段特殊的歷史事件,也使這版紙幣背後的歷史價值非同一般,目前在收藏市場上紅五元的市場價格大概是兩萬元人民幣左右。
56版黃五元
1956年中國自己也印製了一批第二套人民幣的五元鈔,市場上稱之為「56版五元」,版別與蘇聯版五元鈔幾乎一樣,差別只是蘇聯版顏色偏紅、「56版」顏色稍淡偏黃。雖然只有微小區別,但這兩個版本的價格相差甚大,「56版」的價格僅為蘇聯版的十幾分之一。
第三套人民幣五元
第三套人民幣繼承和發揚了第二套人民幣的技術風格。圖案花紋線條精細,油墨配色合理,色彩新穎明快,圖案美觀大方,而五元煉鋼工人更是其中的精品。
這版五元紙幣是1962年發行的,其正面圖案為煉鋼工人的形象,當年曾獲得「年度世界最佳紙幣」的設計大獎,這使其收藏價值加分不少。如今五元煉鋼工人紙幣市場售價在三百五到四百五之間,但是也要看品相、冠號和版別。
第四套人民幣五元
這版五元人民幣除了在圖案和紋飾上作了精心設計外,在文字的採用及規范化、標准化上也作了認真修改。全套票券不僅繼續採用蒙、藏、維、壯四種少數民族文字,而且又增印了盲文符號。
相關人士認為第四套五元人民幣的升值潛力還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未來行情可觀。目前第四套人民幣五元全新品價格為十幾至二十元。
第五套人民幣五元
第五套人民幣的五元版,我們現在幾乎每天都在使用,製作精良。除了一些錯版幣和特殊類型之外,當前它的收藏價值恐怕也就等於其本身票面價值了。
要是想讓這張五元升值,恐怕我們還要多等待些年。同時需要提醒大家,我國法律規定買賣正在流通中的貨幣是違法的,藏友們要藏之有道,不要觸碰法律紅線。
⑸ 請泉友看看這些老紙幣價值,先謝過了
從圖片看,短號紙分幣1分0.6元,貳分1.3元,五分8元,8001單張0.13,刀20,三版一角10元,大團結,180元。
⑹ 最值錢的古代銅錢圖片
銅錢名稱:咸豐重寶寶鞏當五十母錢
銅錢價值:2150000人民幣
咸豐重寶寶鞏當五十母錢:跡清晰深俊,銅材優良,呈金黃色,錢文精美,沒-絲一毫拖泥帶水, 比同版流通的錢稍大些、厚重些。
咸豐重寶的直徑為36. 9mm,緣厚為2. 4m,內穿為6. 3mm,重為14. 9g。咸豐重寶的鑄造材料主要是黃銅,也曾出現過鐵錢等其它材質的錢幣。
寶鞏局是清代甘肅省的鑄錢局。康熙六年開,不久停。雍正五年遷到蘭州改名寶鞏局,七年又停。咸豐五年重設,至同治三年廢止,因此,除乾隆、嘉慶外,歷朝「鞏」字錢均少,南昌康熙寶鞏更少。
其鑄幣面值有小平、當二、當五、當十、當五十、當五百、當千數種。銅質分紅銅和黃銅兩種。錢文有宋體、楷體,書法求異,特別是滿文「鞏」字多有變化。形成寶鞏局咸豐錢文書法獨特的風格。
(6)最老的錢幣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四類高價值銅幣:
1、銀幣大十珍價格,這類幣種的經濟價值和收藏價值很高,其中2013年時奉天光緒癸卯一兩,一級,可達200萬元以上;民國十八年孫中山西服像嘉禾壹元一級。
民國二十一年孫像金本位幣壹元一級和湖南省造光緒元寶七錢二一級的銅錢價格也可達170萬元左右。
2、銀幣小十珍價格,小十珍的市場價格低於大十珍,價格一般都在幾十萬元上下,據2013年的銅錢價格市場行情顯示,新疆造光緒銀元七錢二分一級,價格在50萬元左右。
光緒十四年貴州官爐造黔寶一元一級、庚戌春季雲南造宣統元寶七錢二分一級和四川光緒楷書缶寶七錢二分一級價格都在40萬元上下,2014年銀幣小十珍的價格又有部分上漲。
3、銅元大十珍價格,這類銅錢價格表在市場行情中比較穩定,據2013年數據顯示,吉林光緒通寶辛丑二十個一級和江南甲辰光緒元寶二十文一級,市場銅錢價格在30萬元左右;廣西造光緒元寶十文一級和廣東省造光緒元寶五文一級的銅錢價格在25萬左右。
4、銅元小十珍價格,由於銅元小十珍價格一般在10萬元左右,成為很多投資者熱議的幣種。數據顯示,淮字大清銅幣二十文一級和粵字大清銅幣二十文一級的銅錢價格都在10萬元上下。
其次大中華民國雲南銅元一仙一級和安徽方孔光緒元寶十文一級銅錢價格都在8萬元上下;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五文二級和大清銅幣中圓孔雙花二文二級的銅錢價格在5萬元左右。
⑺ 中國最古老的錢幣是什麼樣的
在中國,紀元前 770 年紀的周時代,認為模仿了農具和工具「布幣帛 (ふ丙)」和「刀弊病 (和想要丙)」出現了。 共同,用青銅被作的青銅貨。 呈現了魚的樣子的「魚弊病 (丙)」所謂的也有,但是一般認為這里不是貨幣,在古墓等被埋葬的殉葬品,有。
不久後在中國,變得用鑄模模仿的鑄造貨幣被作。 在圓的中央圓形的洞有對象圓形元在孔貨 (恩克不ん這樣或)、中央方的洞有對象圓形方法孔貨 (恩克的方面這樣或)等。
這些貨幣零亂地在各地被使用,但是紀元前於 221 年統一了中國的秦的始皇帝發行「半兩錢 (反最低音域消失的ん)」,統一在[於] 圓形方法孔貨。 這個形今後被繼承 !
這些貨幣零亂地在各地被使用,但是紀元前於 221 年統一了中國的秦的始皇帝發行「半兩錢 (反最低音域消失的ん)」,統一在[於] 圓形方法孔貨。 這個形今後被繼承 !
⑻ 中國最古老的錢幣是什麼
貝貝幣有少數為天然貝幣。但商周時期就用銅貝幣了。
補充一下天然貝幣:是一種由天然海貝加工而成的貝類貨幣,出土於河南殷墟婦好墓等地,年代為公元前19至前16世紀,距今約3500年以上。經過加工的天然貝幣形體一面有槽齒,貝幣光潔美觀,小巧玲瓏,堅固耐磨,便於攜帶,這類海幣主要出產於我國的東海、南海等地海域,反映了商代商業交流的情況。
在商代中期以前貝幣價值很高,臣下若能獲得商王用貝幣的賞賜那可真是極大的榮耀。隨著當時商品經濟的發展,天然貝幣漸漸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故在當時又出現了許多仿製貝幣,有石貝、骨貝、蚌貝、綠松貝等,這類貝幣形體都較小,其長度約1.2厘米至2.4厘米左右。在商代晚期又出現了銅質貨幣,形制也仿海貝形式。銅貝出土於河南安陽和山西保德等地的商代晚期墓葬中,年代約為公元前14至前11世紀,銅貝堪稱是我國最早的金屬貨幣了,其中有一種表麵包金的銅幣是作為大額貨幣使用的,現存世量極少。蚌貝因一出土就容易損壞,現保存完好的不多。
貝幣(海貝殼),約3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