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六味地黃丸多少錢一盒
有便宜的有貴的;
便宜的十幾塊錢;
貴的九十多;
這是線上直銷的價格,實體店面估計要比這個稍貴一點。
㈡ 冠心生脈丸多少錢一盒
冠心生脈丸,產地不同,價格也不同,一般有濃縮丸,水蜜丸。濃縮丸價格貴一點,吃的天數也不一樣。水蜜丸便宜一些,但是糖尿病人不建議服用。價格10到20元之間。
㈢ 有沒有這種中葯的啊~~~~~~熟悉中醫的進~~~~~
杜仲
拼 音:Duzhong
英 文:Eucommia Bark
日 文:トチユウ
拉丁文:Cortex Eucommiae
【異名】
思仙《神農本草經》,思仲、木綿《名醫別錄》,石思仙《本草衍義補遺》,扯絲皮《湖南葯物志》, 絲連皮《中葯志》,棉皮(河
南),玉絲皮(四川),絲棉皮(陝西)。
【品種考證】
本品始載於《本經》,列為止品。《名醫別錄》雲:「杜仲生土虞山谷及上黨、漢中。二月、五月、六、九月采皮。」《本草經集
注》雲:「上虞在豫州,虞虢之,非會稽上虞縣也。今用出建平、宜都者。狀如厚朴,折之多白絲為佳。」《蜀本草》雲:「生深山大
谷,樹高丈,葉似辛夷,折其皮多自綿者好。」據上所述,古代社仲,其原植物與今所用的杜仲一致。
【來源】
本品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乾燥樹皮。
【植物/動物形態】
落葉喬木,高達20m,樹皮、葉、果折斷後有銀白色細絲。樹皮灰褐色,粗糙,有皮孔,髓片狀。葉互生,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
~13cm,寬3~7cm,先端漸尖,基部圓或廣楔形,邊緣鋸齒狀,下面脈上有毛;有葉柄。花單性異株,無花被,先於葉或與葉同時開放,
單生於新枝基部;雄花有雄蕊6~10,花絲極短;雌花子房狹長,花柱叉狀。翅果扁薄,狹橢圓形,長約3.5cm。花期4月,果期9~10
月。
分布於長江中游及南部各地,河南、陝西及甘肅等地均有栽培。
【炮製】
1. 杜仲 取原葯除去雜質,用水洗凈,稍潤後颳去粗皮與附生物,開成2.5~4cm闊的長條,頂頭切0.3~1cm厚片或2.5~3cm小塊,乾燥。
2. 鹽杜仲 取社仲片或塊,用鹽水拌勻,潤透,加熱拌炒或用砂燙至斷絲、表面焦黑色。每100kg社仲塊片,用食鹽2kg化水過濾後用。
炮製研究進展:與中葯炮製研究資料庫連接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
【性狀】
樹皮板片狀,少數為卷片,大小不一,厚3~7mm。外表麵灰褐色,有不規則縱槽及裂紋,並有斜方形皮孔,較厚者己颳去部分栓皮,
顯淡棕色而較平滑;內表面暗紫色或紫褐色,光滑。質硬脆,折斷面有綿密的銀白色橡膠絲相連。氣微,味較苦。飲片大多切成1~3cm
見方,也有切成寬約2mm的細條。切斷面常見銀白色橡膠絲。
飲片性狀: 杜仲為厚薄不一,10~15mm的小方塊,或呈絲狀。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顯的皺紋或縱裂槽紋;內表面暗紫色,光
滑。切斷面有細密、銀白色、富彈性的橡膠絲,質脆。氣微,味稍苦。
鹽杜仲表面呈焦黑色,銀白色橡膠絲減少,彈性減弱,略有鹹味。
【葯理作用】
1. 降壓作用:乙醇提取物1~2g/kg靜脈注射,對麻醉狗有降低血壓作用,重復使用產生快速耐受性,果實提取物亦有類似的降壓作用;
煎劑5~8g/kg給腎型高血壓狗灌胃,用葯4周,降壓效果不夠滿意;給兔、狗靜脈注射生杜仲、炒杜仲的煎劑、酊劑表明:炒杜仲降壓作
用比生杜仲大,煎劑比酊劑作用強。
2.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杜仲醇沉水煎液6g/kg給大鼠灌胃,可使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血漿皮質醇增加;10g/kg給小鼠灌胃,使小
鼠外周血淋巴細胞減少,血糖含量增加,幼鼠胸腺縮小。說明杜仲具有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但能提高小鼠血清碳末廓清速率
和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並對抗氫化可的松的免疫抑製作用。
此外,杜仲還有利尿作用。
【性味、歸經】
甘,溫。歸肝、腎經。
【功效】
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應用與配伍】
1. 用於肝腎不足的腰膝酸痛,下肢痿軟及陽痿,尿頻等症。能補肝腎,強筋骨,暖下元。治腰痛腳弱,常配補骨脂、胡桃肉,如《局
方》青娥丸;治陽萎尿頻,可與山萸肉、菟絲子、覆盆子等同用。
2. 用於肝腎虧虛,下無虛冷的妊娠下血,胎動不安,或習慣性流產等。能補肝腎,調沖任,固經安胎。治胎動腰痛如墜,可配續斷研
末,棗肉為丸服,即《證治准繩》杜仲丸。亦可配伍續斷、菟絲子、阿膠等同用。
現代臨床用於高血壓症,有可靠的降血壓作用。對老人腎虛而又血壓高者,可與淫羊茬、桑寄生、懷牛膝等同用;若肝陽肝火偏無
者,可配夏枯草、菊花、黃芩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炒用療效較生用為佳。
【食療】
1.杜仲豬腰湯 原料:杜仲30克,豬腰1隻。做法:豬腰洗凈剖開,加杜仲熬湯服用。功能:補腎助陽。
2.川斷杜仲煲豬尾 原料:川斷30克,杜仲30克,豬尾1-2條。做法:豬尾去毛洗凈,與川斷、杜仲共加水用瓦罐煮熟,放鹽少許調味
食用。功能:溫腎壯陽。(1-2條引自《中華臨床葯膳食療學》)
【附方】
1.治腰痛 ①卒腰痛:杜仲半斤,丹參半斤,芎勞五兩。上三味切,以酒一斗漬五宿。隨性少少飲之即瘥。(《外台》引《經心錄》杜
仲酒)②腰腳疼痛不遂,風虛,偏宜冷病婦人服:杜仲八兩,石楠二兩,羌活四兩,大附子五枚。上四味口父 咀,以酒一斗漬三宿。服
二合;日再。(《千金要方》)
2.治腎虛腰痛如折,起坐艱難,俯仰不利,轉側不能 杜仲(薑汁炒)十六兩,胡桃肉二十個,補骨脂(酒浸炒)八兩,大蒜(熬膏)四兩。
為細末,蒜膏為丸。每服三十丸,空腹溫酒送下,婦人淡醋湯送下。(《局方》青蛾丸)
3.治中風筋脈攣急,腰膝無力 杜仲(去粗皮,炙,銼)一兩半,芎勞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上三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
匕,水二盞,入生薑一棗大,拍碎,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如人行五里再服,汗出慎外風。(《聖濟總錄》杜仲飲)
4.治風冷傷腎,腰痛不能屈伸 杜仲一斤(切,薑汁制,炒去絲)。上用無灰酒三升,浸十日。每服二三合,日四五服。(《三因方》杜
仲酒)
5.治臂痛,腰痛 杜仲(去粗皮,炒黑色)十兩,破故紙十兩(用芝麻五兩同炒,候芝麻黑色,無聲為度,篩去芝麻),鹿茸二兩(燎去毛,
酒炙),沒葯一兩(別研)。上細末,用胡桃肉三十個,湯浸去皮,杵為膏,入面少許,酒煮糊為丸桐子大,焙乾。每服一百粒,米飲下,
溫酒、鹽湯亦得,食前,日二服。(《百一選方》補髓丹)
6.治小便余瀝,陰下濕癢 川杜仲四兩,小茴香二兩(俱鹽、酒浸炒),車前子一兩五錢,山茱萸肉三兩(俱炒)。共為末,煉蜜丸,梧桐
子大。每早服五錢,白湯下。 (《本草匯言》)
7.治婦人胞胎不安 杜仲不計多少(去粗皮,細銼,瓦上焙乾)。搗羅為末,煮棗肉糊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嚼爛,糯米湯下。
(《聖濟總錄》杜仲丸)
8.治妊娠三兩月,胎動不安 杜仲(去皮,銼,薑汁浸,炒去絲)、川續斷(酒浸)各一兩。上為細末,棗肉煮爛,杵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日三服。(《普濟方》杜仲丸)
9.治頻慣墮胎或三四月即墮者 於兩月前,以杜仲八兩(糯米煎湯,浸透,炒去絲),續斷二兩(酒浸,焙乾)。為末,以山葯五六兩為
末,作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簡便單方》)
10.治高血壓 ①生杜仲12g,桑寄生15g,生牡蠣 18g,白菊花9g,枸杞子9g。水煎服。(《山東中草葯手冊》)②杜仲、黃芩、夏枯草各
15g。水煎服。(《陝西中草葯》)
11.治風虛多汗,夜卧尤甚 杜仲(去粗皮,炙,銼)二兩,黃芪(銼)、牡蠣(煅赤)各三兩,麻黃根五錢。上四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二錢
匕,煎敗扇湯調下,食後服,日二。(《聖濟總錄》杜仲散)
12.治霍亂轉筋 杜仲(去皮,銼,炒)一兩一分,桂 (去粗皮)一兩,甘草(炙,銼)一分。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生薑三片,水一
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聖濟總錄》杜仲湯)
13.治腎炎 杜仲、鹽膚木根二層皮各30g,加豬肉酌量燉服。(《福建葯物志》)
【成葯】
1.杜仲沖劑 杜仲2 000g,蔗糖適量。取杜仲粗粉,以45%乙醇按滲漉法提取,收集初漉液 800ml備用;收集續漉液10 000ml,回收乙醇
後,濃縮至400ml,濃縮液與初漉液合並,濾過。加入蔗糖適量。混勻,制粒,烘乾,分裝成1 000袋,即得。每袋 l0g,相當於原生葯
2g。本品為灰褐色的顆粒,味甘、微辛。功能補肝腎,強筋骨,安胎,降血壓。用於腎虛腰痛,腰膝無力,胎動不安,先兆流產,高血
壓症。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甘肅省葯品標准》1982年)
2.青娥丸 杜仲(鹽炒)480g,補骨脂(鹽炒)240g,核桃仁(炒)150g,大蒜120g。以上四味,將大蒜蒸熟,乾燥,與杜仲、補骨脂粉碎成細
粉,過篩,再將核桃仁搗爛,與上述葯粉摻研,過篩,混勻,每lOOg粉末加煉蜜 20~30g與適量的水,泛丸,乾燥;或加煉蜜50—70g,
製成大蜜丸。本品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氣微香,味苦、甘而辛。顯微特徵:橡膠絲呈條狀或扭曲成團,表面帶顆粒
性;石細胞類長方形或長條形,有的胞腔內有橡膠絲團塊。種皮柵狀細胞淡棕色或紅棕色,多角形,壁稍厚,胞腔含紅棕色物。種皮表
皮細胞多角形,有時可具扁圓形氣孔,保衛細胞廣腎形;脂肪油滴甚多。功能補腎強腰。用於腎虛腰痛,起坐不利,膝軟乏力。口服,
水蜜丸每次6—9g,大蜜丸每次1丸(9g),每日2~3次。(《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1985年)
3.杜仲降壓片 杜仲(炒)469g,黃芩281g,鉤藤 281g,夏枯草281g,益母草469g。取黃芩粉碎成細粉,過篩;鉤藤粉碎後,與黃芩粉碎
後剩餘的粗粉,用75%乙醇浸漬,濾過,濃縮成稠膏;葯渣加水煎煮2次,合並煎液,濾過。再將益母草、夏枯草與杜仲加水煎煮3次,
合並煎液,濾過,濾液與上述鉤藤煎液合並,濃縮至比重約為1.40(80—85℃熱測)時,加上述鉤藤稠膏與黃芩細粉,混勻,烘乾,制粒,壓製成1 000片,包糖衣。除去糖衣後,顯棕褐色;味澀、微苦。顯微特徵:韌皮纖維淡黃色,梭形,直徑9—33μm,壁厚,孔溝
細。取本品研細,加石油醚浸漬,取浸出液,自然揮干後,殘渣加少量氯仿使溶解,加香草醛硫酸試液1滴,初顯黃棕色,迅速變為紅
色,紅褐色,最後呈紫褐色。取本品研細,加用冰醋酸酸化的乙醚浸漬,取浸出液,自然揮干後,殘渣加甲醇lml使溶解。溶液分置兩支
試管中,一管中加鉬酸銨固體少量與硫酸1滴,初顯棕黃色,後變紫紅色;另一管中加三氯化鐵試液,顯灰褐色。鑒別:取本品3片,研
細,加石油醚5ml浸漬1小時,取浸出液lml,自然揮干後,殘渣加乙醇5ml浸漬1小時,分取浸出液0.5ml,加鎂粉少量與鹽酸數滴,待氣
泡消失後,溶液呈櫻紅色,加熱煮沸顏色更為明顯。功能清肝熱,降血壓。用於高血壓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中華人民共和
國葯典》1977年)
【現代臨床研究】
1.治療高血壓病 ①杜仲皮片 (每片含生葯4.9g)口服,每次1片,每日3次,共治療高血壓病47例,結果顯效20例(42.6%),有效17例
(36.2%),總有效率78.7%[1]②10%杜仲酊,每日3次,每次30滴,沖水後服用,3—4周為1療程,共治療 119例。結果:滿意(臨床症狀
消失或顯著減輕,血壓恢復或接近正常)51例,佔42.8%;稍進步(自覺症狀稍減輕,血壓降低但並不接近正常)15例,佔12,.6%;無
效(自覺症狀改善較少,血壓無改變)53例,占 44.6%[2]。③10%杜仲酊,給葯時加水1倍稀釋成 5%杜仲酊,每日3次,每次5ml,共治療
124人。所有 124例,均為病程進行緩慢,非急性惡化者;心臟未受累,功能尚好者;無腦血管並發症及後遺症者。結果: 1.5個月後4
例早期高血壓患者血壓均下降至正常,佔3.2%;36例血壓下降1.33kPa(10mmHg),占 29%;71例血壓下降不明顯,但未惡化或繼續上
升,占 57.3%;13例服葯1個月後血壓仍有進行性升高,或血壓雖下降也不太明顯,佔10.5%;64例症狀減輕,占 51.6%[3]。
2.治療腰腿痛 杜仲(炒焦)12g,白術12g,分別研細,熱黃酒120ml共調,內服。治療100例,結果其中腰肌纖維炎64例,痊癒50例,
好轉10例,脊椎韌帶勞損19例,痊癒14例,好轉3例;腰扭傷17例,全部治癒。總有效率為94%。(《現代中葯臨床研究》342)
【葯論】
1.論杜仲入腎入肝、肝腎雙補 ①李時珍:「杜仲,古方只知滋腎,惟王好古言是肝經氣分葯,潤肝燥,補肝虛,發昔人所未發也。蓋
肝主筋,腎主骨,腎充則骨強,肝充則筋健,屈伸利用,皆屬於筋。杜仲色紫而潤,味甘微辛,其氣溫平,甘溫能補,微辛能潤,故能
入肝而補腎,子能令母實也。」(《綱目》)②繆希雍:「杜仲,按《本經》所主腰脊痛,益精氣,堅筋骨,腳中酸痛,不欲踐地者,蓋
腰為腎之府,《經》曰,動搖不能,腎將憊矣。又腎藏精而主骨,肝藏血而主筋,二經虛,則腰脊痛而精氣乏,筋骨軟而腳不能踐地
也。《五臟苦欲補瀉》雲: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杜仲辛甘俱足,正能解肝腎之所苦,而補其不足者也。強
志者,腎藏志,益腎故也。除陰下癢濕,小便余瀝者,祛腎家之濕熱也。益腎補肝,則精血自足,其主補中者,肝腎在下,臟中之陰
也,陰足則中亦補矣。」 (《本草經疏》)③倪朱謨:「方氏《直指》雲:凡下焦之虛,非杜仲不補;下焦之濕,非杜仲不利;腰膝之
疼,非杜仲不除;足脛之酸,非杜仲不去。然色紫而燥,質綿而韌,氣溫而補,補肝益腎,誠為要劑。」(《本草匯言》)④汪昂:「甘
溫能補,微辛能潤。色紫入肝經氣分,潤肝燥,補肝虛。子能令母實,故兼補腎。肝充則筋健,腎充則骨強,能使筋骨相著。治腰膝酸
痛,陰下濕癢,小便余瀝,胎漏,胎墜。」(《本草備要》)
2.論杜仲補肝源在補腎 ①蘇廷琬:「入腎經補元氣,功專下部。海藏又言其為肝經氣分葯,補風虛潤肝燥何居?蓋肝以腎為化源,化
源既裕,則陽得達而陰得運,風虛肝燥自胥受其利益,非謂入腎更入肝也。」(《葯義明辨》)②趙其光:「溫而平,即沖和之氣也。按
《本經》主治,皆為腎胃主葯。好古專謂其氣溫入肝,潤肝燥補肝經風虛而身強直。不知陰虛則風實,陽虛則風虛,元陽虛不能運陰以
滋肝,則肝燥急。此物辛能潤腎燥,兼有微甘亦能緩肝急,是補腎以裕肝陰,非溫肝助腎之晶,謂子能令母實者誤也。」(《本草求
原》)
3.論杜仲宜於腎臟虛寒之胎元不固,不適於氣虛而血不固的胎動不安 黃宮綉:「胎因氣虛而血不固,用此益見血脫不止,以其氣不上
升,反引下降也。功與牛膝、地黃、續斷相佐而成,但杜仲性補肝腎,能直達下部筋骨氣血,不似牛膝達下,走於經絡血分之中;熟地
滋補肝腎,竟入筋骨精髓之內;續斷調補筋骨,在於曲節氣血之間為異耳。獨怪今世安胎,不審氣有虛實,輒以杜仲、牛膝、續斷等
引血下行。在腎經虛寒者,固可用此溫補以固胎元,若氣陷不升,血隨氣脫而胎不固者,用此則氣益陷不升,其血必致愈脫無
已。」(《本草求真》)
4.論杜仲之功不在補,而重在祛濕 張秉成:「善祛逐下焦寒濕,邪去則肝得溫養,以遂其生發之性。乙癸同源,子實則母不虛,故又
能補腎也。須知杜仲祛邪之力有餘,補養之功不足耳。」(《本草便讀》)
【附註】
1. 葉、果實(主為果皮)均含杜仲膠,干嫩葉(4月初采)含4~6%,鮮葉約含2.25%;乾果約含12.10%。葉另含綠原酸約3%,果膠、樹
脂、有機酸、維生素C、生物鹼、杜仲醇(eucommiol)及黃酮化合物等;可治疔瘡、刀傷出血。種子含桃葉珊瑚甙;並含脂肪油26~
29%,油中主為亞麻酸,另有亞油酸、油酸、棕櫚酸及硬脂酸等。
2. 杜仲混淆品,夾竹桃科植物紫花絡石Trachelospermum axillare Hook.f.樹皮含紫花絡石甙(traxillaside)、牛蒡甙元(arctigenin)、紫花
絡石甙元(traxillagenin)、絡石甙元(trachelogenin)、穗羅漢松脂素(matairesinol)、去甲基絡石甙元(nortrachelogenin)、牛蒡甙
(arctiin)、絡石甙(tracheloside)、穗羅漢松脂甙(matairesinoside)及去甲基絡石甙(nostracheloside)等10種木脂素類化合物。本品水
提物有鬆弛豚鼠氣管平滑肌的收縮作用。
㈣ 木香順氣丸價格,多少錢
木香順氣丸價格
價格:¥12.50
【劑型】丸劑
【商品規格】6g*12袋
【成份】木香、砂仁、香附(醋制)、檳榔、甘草、陳皮、厚朴(制)、枳殼(炒)、蒼術、青皮。
【性狀】本品為棕褐色的水丸;氣香,味苦。為棕褐色的水蜜丸;氣香,味苦。
【適應症】行氣化濕,健脾和胃,用於脘腹脹痛,惡心,曖氣。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一次1~1.5袋,一日2~3次。水蜜丸一次10克,一日2~3次。
【注意事項】詳見說明說。
【貯藏】密閉,防潮。
【臨床使用】以香、砂仁、香附、檳榔、甘草等為主要原料製成,具有行氣化濕,健脾和胃之功效。
㈤ 九芝堂六味地黃丸有幾種包裝西藏九芝堂
你說的九芝堂六味地黃丸,截止目前只有200丸的濃縮丸、120g的小蜜丸、60g的水蜜丸。濃縮丸、小蜜丸的價格在13元左右,水蜜丸的價格在9元左右。
㈥ 同仁堂烏雞白鳳丸水蜜丸.塑料殼裝.每合6丸.1丸6克是多少錢一合的謝謝
你好: 這個裡面是10丸裝的、每丸是6克、 零售價:10元左右 、每個地方都會有一點點差距的/
㈦ 今天去買了瓶北京同仁堂的六味地黃丸,規格為360粒水蜜丸,盒上沒有貼防偽標簽,不知道是不是假的呢
現在所有的醫葯產品上都要求上電子監管碼的,並沒用要求都上防偽標簽,電子監管碼也是可以查詢的,所有建議你去查詢一下電子監管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