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生旦凈末丑的京劇臉譜圖片(要分類的哦)
1.生:
生的名目最早見於宋元南戲,指劇中男主角,與元雜劇的正末相當。清以後又衍化為老生、小生、外、末4個支系。按其扮演人物屬性、性格特徵和表演特點,大致可分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娃娃生等類。
(1)變臉臉譜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旦行是扮演各種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旦行分為青衣(正旦):端莊嫻雅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潑的少女或性格潑辣的少婦。
武旦: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特別是打出手。刀馬旦:擅長武藝的青壯年婦女,不用打出手。老旦:老年婦女。彩旦:滑稽詼諧的喜劇性人物。花衫:熔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於一爐的全才演員等稱為花衫。
㈡ 求京劇臉譜圖片,帶人物姓名
京劇臉譜圖片如下:
1、崔子健:
(2)變臉臉譜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京劇臉譜起源於生活。每個人面部器官的形狀、輪廓相似,生理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規律,面部肌肉的紋理與人物的年齡、生理、經歷、生活的自然條件也都有密切關系,所以京劇臉譜的勾繪是以生活為依據,也是生活的概括。
如生活中常說的人的臉色,曬得漆黑、嚇得煞白、臊得通紅、病得焦黃等,既是劇中人物心理活動、精神狀態的揭示和生理特徵的表現,又是確定臉譜色彩、線條、紋樣與圖案的基礎。臉譜雖然來源於生活,但又是實際生活的放大、誇張。
演義小說和說唱藝術對歷史人物的誇張、形象的描寫,也是京劇臉譜的依據來源。如關羽的丹鳳眼、卧蠶眉,張飛的豹頭環眼,趙匡胤的面如重棗等,所有這些描寫,都被戲曲化妝吸取下來,在京劇舞台上的表現尤為明顯、突出。京劇臉譜在創造與發展的過程中,來源眾多。
㈢ 變臉的臉譜都叫什麼名字
有黑臉、紅臉、花臉、青臉、藍臉,這些臉譜的顏色都有一定象徵意義。
㈣ 誰有黑白京劇臉譜的圖片
【答案】以下為黑白京劇臉譜圖片:
以上就是答案的全部內容,請問您對答案是否滿意?希望我的回答能為您提供參考,謝謝。
㈤ 變臉的顏色有哪些,分別代表什麼
變臉用的是面譜,舞台上紅、白、黑、黃等顏色最為常見,之後又逐漸發展豐富,藍、綠、粉、紫、灰、赭、金、銀,構成了臉譜完整的色彩系列。
紅色:作為主色,表示忠勇義烈。
黑色:表示剛烈、勇猛、粗率、魯莽。
藍色:表示剛強、粗獷、驍勇、桀驁不馴。
綠色:表示剛勇、強橫、猛烈、暴躁。
黃色:表示驃悍、兇殘、陰險、工於心計。
白色:表示陰險、狡詐。
(5)變臉臉譜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變臉」最神奇之處,在於短時間內變出多款面譜。川劇的演員運用「變臉」絕活,能不換場就變出五種臉相,不管喜、怒、哀、樂、或是驚訝、憂傷都可以在一剎那間變化出來。
使得演員能夠將劇中人物的內心起伏,藉由臉相的轉變,表現得更為淋漓盡致。
如果加上換場,川劇演員更可以再增加七到十個臉相來,增加戲劇的張力和震撼性。最知名的川劇變臉大師是彭登懷。
㈥ 川劇中的變臉的臉譜和京劇中的臉譜畫的一樣嗎
不一樣的 請看以下介紹
川劇臉譜,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 川劇演員在演出前,要在面部用不同色彩繪成各種圖案,以展示人物的身份、形貌、性格特徵。歷史上川劇沒有專職的臉譜畫師,演員都是自己繪制臉譜。在保持劇中人物基本特徵的前提下,演員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創造性地繪制臉譜,以取得吸引觀眾注意的效果。故川劇臉譜的個性化和多樣化特徵,是各類地方劇種中少見的。 此外,川劇臉譜歷史上都是以「師帶徒」的方式傳承,師傅怎樣畫臉譜,口傳身教於徒弟。師傅對自己所繪臉譜爛熟於心,徒弟聽之學之繪之,也慢慢爛熟於心並可有改變。演出完畢後,臉上一擦一摸乾乾凈凈,臉譜全然成了演員吸引觀眾的一個法寶。既是口傳心授,又是制勝法寶,所以川劇臉譜歷史上就缺少紙面的圖像記錄。 學苑版《中國戲曲臉譜-川劇臉譜》,共歸集幾百位川劇老藝人歷史上的演出臉譜1000多種,涉及劇目幾百出。該譜具有珍貴而豐富的資料性,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作者龔思全先生生長在重慶合川,從19歲起到退休,一直是重慶合川川劇院的資深舞台美術設計師,他具有美術功力,又是川劇票友。合川位於川渝交通要道,物產豐富,其民間文化發達繁榮,清末民初,當地劇團和外地劇團雲集,好角眾多、好戲眾多。合川川劇院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龔先生在這樣一個環境中生存,民間豐厚的文化底蘊滋養了他。他窮畢生之力,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就收集繪制川劇臉譜,所繪臉譜曾達2000多種。可惜,「文革」期間大部分臉譜毀於一旦。到七八十年代,龔先生又重新尋找川劇老藝人,再一次走上了收集、整理、繪制的道路,只不過這一次,他的使命感已不全然建立在喜愛的基礎上,川劇演出的減少、劇目的流失、老藝人的悄然離世,讓他惋惜和痛心,自覺地承載起保護民間文化的重任。 本書所收臉譜分為兩部分,其一是按照音序排列的人物臉譜,其二是按照專題排序的人物臉譜,兩者並不交叉涵蓋。其中,重要戲曲人物的臉譜有多個,顯示了不同演員對戲曲人物不同的理解,表現川劇臉譜藝術的多樣性。比如三國人物曹操、關羽、張飛等等,他們的臉譜譜式,從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幾乎做到了面面俱到,反映了人物的成長過程。 學苑版《川劇臉譜》的特點在於:該《臉譜》是目前惟一最真實保存歷史上川劇演出臉譜譜式的本子,是目前國內唯一歸集川劇臉譜譜式數量最多的本子,也是惟一力求真實反原作者繪制臉譜所用色彩的本子。 《川劇臉譜》的出版,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以及歷史資料的真實留存,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色調
顏色是最基本的角色標記。川劇臉譜以顏色表現人物的基本特徵,其用色定調原則是以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人長期形成的欣賞習慣為根據的。 例如,在川劇臉譜中,多以紅色來表示忠肝義膽的人物,如關羽、姜維;黑色多用來表現剛直不阿、鐵面無私的人物,如包公。白色多用來表現冷酷無情、陰險狡詐的人物,如曹操。綠色和藍色多用來表現草莽英雄、綠林好漢或好勇鬥狠而又兇殘的人物,如單雄信。而金、銀和灰色具有虛幻神秘的感覺,多用來表現佛、神、仙、妖、鬼怪等角色。
象徵圖案
在用色定調的前提下,在人物臉膛上勾畫具有象徵性和寓意性的圖案,以顯示劇中人物的性格特徵。人們對劇中人物或歌頌贊揚、或揭露諷刺、或批判鞭撻,其貶其褒都能從圖案中反映出來。 例如,包拯的黑臉膛上繪有山字形筆架、朱筆、壽字、月牙、太陽等圖案,象徵他官高極品、執法如山、一生廉潔。關羽的紅臉膛上繪有卧蠶眉、三柱香、品字圖案,表現他英武忠誠、信義必守。趙匡胤也是紅臉膛,龍紋雙眉表示他是一代帝王,印堂或眼皮上勾畫的那一筆白,則表現了他為人猜忌陰險的特徵。項羽黑白分明的臉膛上勾繪有七星北斗、壽字形龍紋、寶劍、虎豹眼等圖案,表現了他得天威曾為一代強霸和兵敗烏江拔劍自刎的結局。
動物圖案
用動物圖案表現人物特徵,是川劇臉譜的一大特色。例如,江湖豪傑馬俊,人稱「玉蝴蝶」,於是就在馬俊臉上勾畫一隻色彩斑斕的蝴蝶;綠鴨道人的臉上勾畫有展翅的鴨子;蛇精的臉上勾畫有盤曲的藍綠色長蛇,等等。 特別要提到的是,這些動物圖案的繪制,需要完全符合演員面部肌肉的分布特徵。比如,蛇的頭嘴畫在演員的嘴部,蛇身盤在兩頰上,蛇尾伸延至眉肌部位。這樣,演員嘴巴的張閉剛好表現了蛇嘴的張閉,整個面部肌肉的運動正好帶動了蛇身的爬行。再如《水漫金山》中的蟹將,一隻大蟹螯勾畫在演員的嘴部,嘴肌運動表現的剛好是蟹螯的張合運動。 設計勾畫帶有動物圖案的臉譜,絕不是把動物圖形生搬硬套於臉上,而是需要經過變形、誇張、巧妙安排的藝術處理,不論是用動物的全貌或取其一部分,都需要以角色所需、表演所需,塑造刻畫人物特徵為前提。動物臉譜的繪制,要力求色彩明快,具有裝飾美,還要充分考慮劇中角色各個行當的規范,這也就是說,勾畫動物圖案臉譜也要有大花臉、二花臉、小花臉及霸兒臉的區別。
霸兒臉
霸兒臉又叫霸兒花臉,是劇中人物青少年的造型,反映人物血氣方剛、風華正茂的特點。霸兒臉延續角色中老年臉譜的特徵,不帶口條,一般以鼻為界,只勾畫臉的上半部分。霸兒臉還有隱含表現人物後代形貌特徵的作用。 例如:紅臉關羽在《步月殺熊》中還是個青年,其臉譜是半頭紅的紅霸兒臉。黑臉包公在《判雙釘》中初次為官,還是個性急耿直的青年人,便給他開黑霸兒臉。《波羅花》里的青年英雄石應龍,開鴛鴦霸兒臉。張飛的兒子張苞開黑霸兒臉、牛皋的兒子牛通開白霸兒臉,他們都秉承父豪,又年少氣盛。
文字臉譜
川劇臉譜中還有以文字作為造型來表現人物特徵的手段。將書法漢字勾畫在角色面部的顯著位置,再配以其他裝飾圖案。文字臉譜多出現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的舞台上。本書中的文字臉譜是根據資深川劇藝人的口述反復勾畫而得到的,大約可以分為簡捷的文字造型和抽象的文字造型兩種,並有篆、隸、楷、行、草等書法形式。 例如,牛皋腦門上寫隸書「牛」字;李逵腦門上寫隸書「李」字;閻王腦門上寫楷書「閻」字;魁星腦門上寫楷書「斗」字;據說楊七郎為黑虎星下凡,他的黑霸兒臉上就草書了一個「虎」字。人們常說「臉就是招牌」,文字臉譜起到了介紹劇中人物的招牌作用。
㈦ 京劇臉譜中生、旦、凈、末、丑的臉譜是什麼樣的,希望有圖片
1、生行
中國戲曲表演主要行當之一,泛指凈、丑之外的男角色。生的名目最早見於宋元南戲,指劇中男主角,與元雜劇的正末相當。按其扮演人物屬性、性格特徵和表演特點,大致可分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娃娃生等類。
㈧ 變臉有幾種
變臉的方法大體上分為三種,它們是「抹臉」、「吹臉」、「扯臉」,此外還有「面具變臉」和「運氣變臉」。
1.抹臉:是演員將化妝油彩預先塗在臉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時用手在臉上一抹,便可以使臉成為另一種顏色。
2.吹臉:此種方法是演員將粉末狀的化妝品(金粉、墨粉、銀粉)放到人物所使用的酒杯之類器皿中或舞台特定位置上的容器里,表演時閉眼、閉氣,用口一吹,臉色即變。也有些演員在舞台的地面上擺一個很小的盒子,把粉末裝在裡面,到時做一個伏地的舞蹈動作,隨即將臉貼近盒子一吹,粉末撲在臉上,馬上變成另一種顏色的臉。
3.扯臉:方法是演員把畫在綢子上的多張臉譜疊在一起蒙在臉上,每一張臉譜有一根特定的絲線固定在特定位置上。絲線則系在衣服的某一個順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在舞蹈動作的掩護下,隨著表演的需要,再一張一張地扯下來,轉眼間就變出藍、黑、紅、綠等七八張各種色彩的臉譜,以表現出人物喜怒哀樂的各種神情。此法貴在巧妙、干凈、利落。
4.面具變臉:是演員根據實際需要,事先把不同的臉譜繪制在以布、綢、木、紙、橡皮等不同的材料上,即臉殼來加以變幻。
5.運氣變臉:是演員藉助氣功的作用使劇中人物變臉。據說已故川劇名演員彭泗洪在《空城計》中扮演諸葛亮時,有一段戲:當琴童報告司馬懿大兵退去以後,他的臉在氣功的運用下由紅變白,再由白轉青,旨在表現諸葛亮如釋重負後的心有餘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