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傳統型的四合院有多大
一、四合院有多大四合院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民居建築。它是一個四面都建有房屋的院子,通常由正房(北房)、東西廂房和南房組成,四面合攏,方方正正,所以稱為「四合院」。
普通老百姓居住的四合院通常只有一進,它獨門獨戶,擁有正房5間,東、西廂房各3間,南房4間,加上大門洞、垂花門共有17間。四面房屋各自獨立,中間的院落開闊舒展,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就在這大約200平米左右的空間內。
四合院一戶一宅,平面格局可大可小。根據房屋主人家中人口多少、財力大小,四合院小可以有一進,呈「口」字形;大可以到二進或三進,呈「日」字形和「目」字形;還可以建成帶有跨院的四合院,呈現出更復雜的組合。
『貳』 四合院的介紹
四合院是由正房(一般是北房)、東西廂房和南房組成的一個獨立的院落,正房旁有時還有東西耳房,有抄手游廊將四面的房子聯接,可避風雨。
大太監李蓮英舊宅 西交民巷某四合院
北京的胡同一般是東西走向的,主要以走人為主,胡同北邊的四合院門一般開在院子的東南角,南邊的四合院門一般開在院子的西邊角。四合院是北京地區典型的民居形式。
一般的四合院都有二進院落,大型的有三四進院落和花院,二進院落一般是在東西廂房之間建一道隔牆,外宅一般是工作人員居住的,內外宅之間一般建豪華的垂花門,垂花門內有影壁,只在有重大活動時才打開,舊時說的大戶人家的小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既指此門,家中的男僕一般也不得進此門。街門比較簡單,街門一般建在院子的左邊。大型四合院最後一排正房為後罩房。
老北京人講究較多,如院門前不能種槐樹,因以前槐樹上會掉下來一種蟲子,俗名弔死鬼,擔心過路人說「這兒怎麼這么多弔死鬼啊」,因桑樹與「喪」同音,四合院邊也不種桑樹。北京人大都愛在院子中種夾竹桃。
『叄』 國內都有哪些比較出名的四合院建築
說起四合院,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北京,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房價高得讓人望而止步,就連四合院的價格也被炒的居高不下,不過除了北京的四合院外,在重慶還有一個價值超過20億的四合院,其歷史風味不低於北京的四合院,你們說是不是很好奇,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這就是藏在重慶懸崖中的四合院,.不過該地區域海拔較高,建議來這參觀的朋友不要做劇烈運動,免得缺氧給身體造成不適。小夥伴們你們對這個驛站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多多留言評論。
『肆』 求新北京四合院的介紹(文字,圖片)
北京四合院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著許多由東、南、西、北四面房屋圍合起來的院落式住宅,這就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門一般開在東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磚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它房屋的規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兩邊建有東西廂房,是晚輩們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廂房之間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圍牆和臨街的房屋一般不對外開窗,院中的環境封閉而幽靜。
北京有各種規模的四合院,但不論大小,都是由一個個四面房屋圍合的庭院組成的。最簡單的四合院只有一個院子,比較復雜的有兩三個院子,富貴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中國北方的住宅以北京的四合院最具有代表性。四合院作為北京的傳統民居,在元代(公元1271–1368年)就已出現了。不過現存的四合院大多數是清代(公元1644–1911年)到20世紀30年代所建的。
四合院的「四」字,表示的是東南西北四面;「合」是圍在一起的意思。也就是說,四合院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圍牆圈成的。裡面的建築布局,在封建宗法禮教的支配下,按著南北中軸線對稱地布置房屋和院落。四合院是個統稱,由於建築面積的大小以及方位的不同,從空間組合來講有大四合院、小四合院、三合院之分。
四合院中除大門與外界向通之外,一般都不對外開窗戶,即使開窗戶也只有南房為了採光,在南牆上離地很高的地方開小窗。因此,只要關上大門,四合院內便形成一個封閉式的小環境。住在四合院里的人不常與周圍的鄰居來往。在小院里,一家人過著日子,與世無爭。可以說,四合院是在歷史的洪流中,在動盪的社會風雲里,北京人所尋覓到的一個安詳恬靜的安樂窩。一代代的北京人就在這數也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中度過了漫長的歲月北房最高,建在四層台階的基礎之上,東西廂房要低一層台階,房前有迴廊環繞。北房是四合院的中心,共有3大間,正中的一間稱為堂屋,是不住人的。屋內北牆上掛有字畫和對聯,靠牆置一張硬木做的長條案,上面擺放著花瓶、香燭等,正中央是一塊木製的祖宗牌位。條案前是一張八仙桌,兩邊各置兩把太師椅。逢年過節時,桌上擺有酒菜點心,以祭祀祖先。長輩坐在太師椅上,小輩門依次上前給老人磕頭請安祝福。後來這些舊的禮俗都免除了,但是家中的大事還是在堂屋裡舉辦。
由好幾座四合院並列組成的外院橫長,大門開在前左角即東南角,進入大門,迎面在外院東廂房的山牆上築磚影壁一座,與大門組成一個小小的過渡空間。由此西轉進入外院。大門之西正對民居中軸的南房稱"倒座",作客房,外院還有男僕室及廚、廁;由外院通過一座垂花門式的中門進入方闊的內院,即全宅主院。
北面正房稱"堂",大多為三間,遵守著明清朝廷"庶民廬舍不過三間五架,不許用斗拱,飾彩色"的規定。正房開間和進深尺寸都比廂房大,故體量最大。正房左右接出耳房,由尊者長輩居住。耳房前有小小的角院,十分安靜,所以也常用作書房。這種一正房兩耳房的布局稱作"紗帽翅"。正房前,院子兩側各建廂房,其前沿不超越正房山牆,所以院落寬度適中,空間感覺甚好。
中國北方的傳統民居,總的特點是以院落(或天井)為核心,依外實內虛的原則和中軸對稱格局規整地布置各種用房。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水平最高,也最為典型,是中國漢族傳統民居的優秀代表。
外院橫長,大門開在前左角即東南角,進入大門,迎面在外院東廂房的山牆上築磚影壁一座,與大門組成一個小小的過渡空間。由此西轉進入外院。大門之西正對民居中軸的南房稱"倒座",作客房,外院還有男僕室及廚、廁;由外院通過一座垂花門式的中門進入方闊的內院,即全宅主院。
北面正房稱"堂",大多為三間,遵守著明清朝廷"庶民廬舍不過三間五架,不許用斗拱,飾彩色"的規定。正房開間和進深尺寸都比廂房大,故體量最大。正房左右接出耳房,由尊者長輩居住。耳房前有小小的角院,十分安靜,所以也常用作書房。這種一正房兩耳房的布局稱作"紗帽翅"。正房前,院子兩側各建廂房,其前沿不超越正房山牆,所以院落寬度適中,空間感覺甚好。
廂房是後輩們的居室。正房、廂房朝向院子都有前廊,用"抄手游廊"把垂花門與這三座房屋的前廊連接起來,可以沿廊走通,不必經過露天。廊邊常設坐凳欄桿,可在廊內坐賞院中花樹。所有房屋都採用青瓦硬山頂。正房之後有時有一長排"後照房",或作居室,或為雜屋。較大的民居可以在堂後再接出一座四合院,以居內眷。或更在全宅一側接出另外一組四合院,也有的在一側接出宅園。(圖三)
開在前左角的民居大門稱"青龍門",按後天八卦,北為坎,東南為巽,故宅門的此種布局稱坎宅巽門,按風水觀念認為是吉利的。實際上,宅門不設在中軸線上,使得從宅外進入必先通過一個小小過院,有利於保持民居的私秘性和增加空間變化(只有王府的宅門才放在中軸線上,認為以王侯之尊,即使不作坎宅巽門也可以免除外邪的侵害)。其他地區,不論南北,在一般民居中,坎宅巽門也十分通行。宅門都是一間,按大小和規格又有數種:如廣亮大門等級最高,進深大,門扇安在中柱一線,前後各有一個空間,前部空間兩側設守門人條凳,額枋下有雀替;金柱大門較小,門扇前移,安在金柱(即老檐柱)一線,門前空間也較小;蠻子門更小,門扇更前移,安在外檐柱一線,門前沒有空間(圖四)。以上三種都用在官宦人家。再小的是如意門,有的面闊只及半間,門扇也在外檐柱,用在雖非官宦而相當殷富的人家。最小的是牆門,沒有進深,門上有小屋頂,或模仿西洋建築砌通天柱(圖五)。
圖四圖五圖六圖七
從外院進入內院的中門,通常是一座稱為垂花門的小門屋,施懸山"勾連搭"頂(即前後兩個雙坡頂相接),造型玲瓏,相當華麗,預示由此進入內宅,豐富了內外二院的景觀(圖六)。在垂花門後檐柱處常設門扇,稱屏門,作用類同儀門,平時關閉,人由門前左右廊道繞入,遇大事或貴客蒞臨才開啟。以中門間隔內外,不僅保持了內院的安靜,同時也含有宗法禮制的意義。宋代一部生活網路全書式的著作《事林廣記》說:"凡為宮室(此指宅院),必辨內外,……男治外事,女治內事,男子晝無故不處私室,婦人無故不窺中門";"女僕無故不出中門,有故出中門亦必擁蔽其面"。可見,中門來源之早,是區別內外所必需。
北京四合院親切寧靜,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庭院方闊,尺度合宜,院中蒔花置石,一般種植海棠樹,列石榴盆景,以大缸養金魚,寓意吉利,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間,好比一座露天的大起居室,把天地拉近人心,最為人們所鍾情。遇婚喪大事可在院內臨時搭建大棚,以待賓客。抄手游廊把庭院分成幾個大小空間,但分而不隔,互相滲透,增加了層次的虛實映襯和光影對比,也使得庭院更符合人的日常生活尺度;家庭成員在這里得到交流,為創造親切的生活情趣起了很大作用(圖七)。
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為冬季多納陽光。冀南和晉陝豫等地,夏季西曬嚴重,院子變成南北窄長,以減少陽光。西北甘肅、青海,風沙很大,院牆加高,稱為"庄窠"。東北土地遼闊而氣候寒冷,為更多接納陽光,院子常十分寬大,宅牆內空地甚多。各地的四合院,適應家居生活的需要,都有著不同的特點。
『伍』 北京四合院的建築格局有哪些
四合院因其規模不同而大小相差懸殊。但無論大小,都是由基本單元組成的。
由四面房屋圍合起一個庭院,為四合院的基本單元,稱為一進四合院,兩個院落即為兩進四合院,三個院落為三進四合院,依此類推。
北京大型四合院(如王府)可多達七進、九進院落,除中路主院外,兩側還有東西跨院,可謂"深宅大院"。
根據日照的情況,四面的房子以座北朝南為最好,所以,北京是四合院的正房,東西兩側稱東西廂房,與北房相對的南房稱為倒座房。中型或大型四合院的最後一排正房為後罩房。
後罩房有時建成二層樓房,稱為後罩樓。
兩進院落以上的四合院,一般都分為內宅和外宅,由二門--垂花門或屏門聯接溝通。
四合院的正房、廂房之間,一般由抄手游廊聯接溝通。
抄手游廊是開敞式附屬建築,既可供人行走,又可供人休憩小坐,觀賞院內景緻。
四合院的建築色彩多以材料本身顏色為主,青磚灰瓦,玉階丹楹,牆體磨磚對縫,工藝考究,雖為泥水之作,猶如工藝佳品。
北京的四合院分大、中、小三種規格。
大四合院:正房是前廊後廈,後邊有罩房。東西廂房南邊的花牆子中間有一座垂花門,門內是四扇木屏風,東西廂房都有抄手游廊,與垂花門相通。有的花牆子在垂花門兩旁,鑲上兩三個漏窗。
圓月亮門兒將正房與廂房相隔,可經過道去往後院,有的有過廳,可以穿行。
外院,東西各有一道花牆,中間是月亮門兒,四扇綠油漆的木屏風,與紅斗方字相襯托,東邊的是"動壁圖書",西邊的是"西園翰墨"。可以從這個門兒到跨院去。
南房有穿山游廊,是以山牆開門,接起來的走廊。如此布局,形成了東西南北互相連通的幾個院落。清朝時的那王府(在金魚胡同)和恭王府(什剎海西街)等幾個是北京最典型的大四合院,壯觀氣派,還帶花園。
中四合院:中四合院一般是正房五間或七間,屋裡有木隔斷或落地罩,有的正房和廂房帶廊子。
五間的是三間正房兩間耳房,耳房是單開門,所謂"三正兩耳"。
七間的,在正房和耳房之間,有兩個與正房相通的(在山牆開門)套間兒。東西廂房各三間,廂房和耳房之間,有個可以通後院過道兒。
東西廂房的南邊,有一道院牆,把院子隔成里外院,都是磚地,不存水。院牆的正中間有一個月亮門兒,月亮門兒的後邊,立一個磚砌的或木製的影壁,以防外院人一眼就看見里院。有的在院里擺幾盆花,擺個大魚缸,夏天支搭天棚,在院里乘涼。
老北京人說:天棚、魚缸、石榴樹。這是四合院夏天的亮麗風景。
外院,東西各有鹿頂一間或兩間。鹿頂的房子比廂房稍小一些,用做廚房或是僕人們住。
南房七間的格局,盡東頭兒的一間是大門洞兒,大門西邊的一間是門房兒,房門開在大門洞的西山牆。
盡西頭兒的一間做車房或是做旁門。
全套房子,講究的是磨磚對縫,黃松木架,風火雙檐,屋裡是方磚地,窗明幾凈。除鹿頂、耳房、車房外,都是上支下摘的窗戶。所謂"上支、下摘"就是上邊的是兩扇糊著高麗紙的窗戶,外邊的一扇,可以用兩根細鐵棍兒支起來。夏天,裡面的那扇窗戶,換上冷布用以通風。到了冬天,外邊的那一扇就不支了,擋風避寒。下邊的一扇窗戶,是整扇兒的大玻璃。外邊另有一扇護窗板,晚上把它掛上,早晨再摘下來。
解放初期,北京大部分居民都住這種房子,解放後,四合院便分給幾戶人一起住用。現在北京人口逐年遞增,高樓大廈層出不窮,這種房子是越來越少了......
小四合院:這種四合院布局簡單,一般是北房(也叫正房)三間,屋裡有隔斷。東西廂房個兩間,南房(也叫倒座)三間,都是卧磚到頂、起脊的瓦房。也有的小四合院是棋盤心的,或是仰瓦灰梗兒的。
一家子兩三輩兒人,住個小四合院,獨門獨院,非常合適。長輩住正房(上房、上屋),晚輩住廂房,南房作客廳後書房。院子里有磚鋪的十字甬路,通到東西南北房搭理屋門,屋門前都有台階兒。
街門都是東南方,很少在正南方開門,因為廟門都是立在南方的正中,全是清水脊的門樓兒,兩扇對著關的街門,各有一個小鐵環兒,用其敲門。
『陸』 四合院是什麼樣子的都有什麼構造
四合院是一個封閉的小院,是由正房、門房、廂房圍起來的一個方形院子,我們見得最多的是北京四合院,院子里大多會有天井、石榴樹、等,當然這是最傳統的民間四合院,其實故宮、很多寺廟、過去的王府也都是這類建築,只是他們的府邸是多進的,我們常見的四合院屬於一進式,在明清時期,民宅是有嚴格的等級制度的,不是誰想蓋都可以的,有錢也不行,我們都知道山西喬家大院俯視是一個雙喜的造型,其實等級是非常高的,當時喬家已經跟李鴻章攀上了親情,地位被抬高了很多。
在北方比較有名的四合院旅遊景區當屬山西的喬家大院和王家大院,其實南方的廣東和海南也有相應的民居,其中海南島的宣德弟收是非常值得現場體驗的,而且他們級別都比較高。
作為山西晉商大本營的歸化城(呼和浩特)目前也有一處這樣的四合院,它就是位於舊城區的元盛德舊址,不僅庭院保持完整,連院子里的古樹暴馬丁香也保留著,是非常難的一處古宅。
四合院很好地展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中軸線和對稱是四合院的一大特點,可以通過各種標志凸顯主人的等級,避免訪客問出不恰當的語言,還能避免主人的尷尬。
『柒』 農村140㎡小型四合院圖片設計圖
1、
5、四合院,又稱四合房, 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
6、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又加門房的屋舍來封閉。若呈"口"字形的稱為一進院落;"日"字形的稱為二進院落;"目"字形的稱為三進院落。 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進為門屋,第二進是廳堂,第三進或後進為私室或閨房,是婦女或眷屬的活動空間,一般人不得隨意進入,難怪古人有詩雲:"庭院深深深幾許"。庭院越深,越不得窺其堂奧。
7、四合院至少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各地有多種類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為典型。四合院通常為大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對外界比較隱密的庭院空間,其建築和格局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尊卑等級思想以及陰陽五行學說。
8、在現代,隨著家庭結構和社會觀念的變遷,傳統四合院的宜居性受到了挑戰。而在城市規劃過程中,傳統四合院也面臨著保護和發展的矛盾,一些四合院被列為了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有一些被拆除。
『捌』 北京四合院簡介
四合院又稱四合房,是一種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期,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志》載:「大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
這里所謂「街通」即我們今日所稱胡同、弄堂,胡同與胡同之間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當時,元世祖忽必烈「詔舊城居民之過京城老,以貲高(有錢人)及居職(在朝廷供職)者為先,乃定製以地八畝為一分,分給遷京之官賈營建住。
(8)小四合院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特點
北京正規四合院一般依東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大門辟於宅院東南角"巽"位。四合院中間是庭院,院落寬敞,庭院中植樹栽花,備缸飼養金魚,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們穿行、採光、通風、納涼、休息、家務勞動的場所。
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則是府邸、官衙用房。
四合院的雕飾圖案以各種吉祥圖案為主,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福壽雙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季平安",還有"子孫萬代"、"歲寒三友"、"玉棠富貴"、"福祿壽喜"等等,展示了老北京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四合院一般是一戶一住,但也有多戶合住一座四合院的情況,多為貧困人家,稱為"大雜院"。大雜院的溫馨是許多老北京居民無法忘記的。
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了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
『玖』 大四合院、中四合院與小四合院是怎樣區分的
小四合院兒通常指一進或兩進院落,一般沒有垂花門或者只有簡單的垂花門,屬於四合院兒的簡化格局,有時也將一面沒有房子的三合院兒,稱為小四合院。中四合院兒是指的三進的四合院,這種四合院比較常見,也是四合院建築的一個標準的基本格局。大四合院通常指四進以上院落,或者帶跨院的復合型四合院兒,這類四合院通常被稱為宅門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