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熟地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簡單的圖片編輯軟體助手 2025-07-27 22:20:05

熟地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7-22 02:33:56

⑴ 熟地黃的介紹

熟地黃:原名:地黃,又名:懷慶地黃、熟地。拉丁文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 玄參科、地黃屬植物,密被灰白色多細胞長柔毛和腺毛。根莖肉質,鮮時黃色,在栽培條件下,直徑可達5.5厘米,莖紫紅色。葉通常在莖基部集成蓮座狀,向上則強烈縮小成苞片,或逐漸縮小而在莖上互生;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上面綠色,下面略帶紫色或成紫紅色,老時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無毛;花柱頂部擴大成2枚片狀柱頭。蒴果卵形至長卵形。國內各地及國外均有栽培。根莖葯用。1(文中圖片均取自中國植物圖庫)

⑵ 熟地黃與女貞子、墨旱蓮的區別

熟地黃是地黃經過加工而成的,大塊的

圖片來自網路圖片

⑶ 熟地的做法大全,熟地怎麼做好吃

材料
豬蹄500克,油菜100克,蔥段、薑片各10克,葯包1個(內裝熟地20克,酸棗仁10克),料酒10克,精鹽3克,味精1克,胡椒粉0.5克,清湯1000克,芝麻油5克。
做法
1、油菜從中間順長剖開。豬蹄治凈,從中間順骨縫劈開,再從關節處斬成塊,下入沸水鍋中焯透撈出。
2、沙鍋內放入清湯、料酒,下入葯包燒開,下入豬蹄塊、蔥段、薑片燒開,煲至豬蹄熟爛,揀出蔥、姜、葯包不用。
3、下入油菜、精鹽燒開,燉至熟爛,加味精、胡椒粉,淋入芝麻油即成。

⑷ 這是生地還是熟地 有圖片

您好!看一、三兩張,好像是生地黃,看第二張很象熟地黃。
您摸一下葯物表面是否有粘粘的感覺如果有應該是熟地黃。
另外,如果是生地黃也不一定要去換,您可以看一下自己的舌苔,如果比較厚的就用生地,如果是薄苔則可用熟地黃。
若確實錯了,可以換的,價格上相差不多。
另外,六味地黃丸還是取其平性,可以用丸葯緩補,而且成葯也不貴,服用方便。

⑸ 熟地黃圖片

熟地黃圖片如下圖

⑹ 野生地黃圖片

野生地黃

⑺ 怎麼區別生地跟熟地

這位店員搞錯了,兩者色澤有明顯的區別,生地是黃色的,熟地才是柔軟黑色,有粘性的.生地是清熱涼血葯,熟地是補血葯.
生地的功效: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熟地的功效:養血滋陰,補精益髓.

⑻ 地黃長什麼樣圖片

因其地下塊根為黃白色而得名地黃。鮮地黃是呈紡錘形或條狀,外皮薄,表面淺紅黃色,具彎曲的縱皺紋、芽痕、橫長皮7L樣突起及不規則疤痕。肉質,易斷,斷麵皮部淡黃白色,可見橘紅色油點,木部黃白色,導管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黃是多呈不規則的團塊狀或長圓形,中間膨大,兩端稍細,有的細小,長條狀,稍扁而扭曲,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橫曲紋。體重,質較軟而韌,不易折斷,斷面棕黑色或烏黑色,有光澤,具黏性。氣微,味微甜。

(8)熟地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地黃,中葯名。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新鮮或乾燥塊根。秋季採挖,除去蘆頭、須根及泥沙,鮮用或炮製後用。分為鮮地黃,乾地黃和熟地黃。地黃產地主要分布於湖北、浙江、台灣、四川、西南及廣西等省區。中國各地及國外均有栽培。

鮮地黃曬干後變成乾地黃,此時取乾地黃,除去雜質,用水稍泡後,洗凈,悶潤,切厚片,乾燥,即為性寒,善於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生地黃。到了生地黃之後還可以繼續加工,取洗凈後的生地,加黃酒拌勻,置罐內或適宜容器內,密閉,隔水蒸至酒被吸盡後顯烏黑色光澤,味轉甜。

在臨床應用上,生地黃與熟地黃也是各有千秋。就生地黃來說,血熱出血、陰虛發熱、津枯便秘、煩渴多飲、骨蒸內熱、熱毒斑疹可見生地黃的應用。比較有名的方子中的應用如在地骨皮散與地骨皮同用治療鼻中衄血;在增液湯中與麥門冬同用,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用治陰虛火旺。

⑼ 大熟地是什麼型狀的

所謂熟地、生地,是土地開發的不同方式的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