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幫忙看看這幾個紫砂壺的底款
樓主提供的圖片由左至右篆書落款分別是:【李娟制陶】【周成易制】【李桂敏制】。三人的其它作品落款附圖:
『貳』 德壺堂的紫砂壺都有那些款式
https://tieba..com/p/5233908493
款式挺多的,證書應該都會有,不過一般都是以作品說話,當然這個就是見人見智了。
『叄』 紫砂壺的種類和名稱有哪些
紫砂壺是實用的飲茶器具,也是具有監賞價值的藝術品。它的外在價值是實用的器皿,而其內在的價值則是美的藝術品。紫砂壺藝始於宋朝而成於明代。
凡幾百年間,紫砂工藝經歷無數興廢衰榮,薪盡火傳,逐漸形成今日世界性的紫砂文化熱潮。紫砂壺的美在於它集壺泥、壺色、壺形、壺款、壺章、題銘、繪畫、書法、雕塑、篆刻諸藝術,共融於一體。
紫砂泥是紅泥(硃砂泥)、紫泥、團山泥(本山綠泥呈米黃色)的總稱。這三種泥由於礦區、礦層分布的不同,燒成時溫度稍有交差變化,則色澤變化多端,耐人尋味,妙不可思。
紫砂泥色豐富多彩。其中以朱、紫、米黃三色為紫砂器的本色,而朱有濃淡,紫又有深淺,黃則富有變化;如果辨色命名,則有鐵青、天青、粟色、豬肝、黯肝、紫銅、海棠紅、珠砂紫、水碧、沈香、葵黃、冷金黃、梨皮、香灰、青灰、墨綠、銅綠、鼎黑、棕黑、榴皮、漆黑……諸色。
紫砂壺獨特的泥料,獨特的成型工藝,融和了造型、繪畫、詩文、書法、篆刻於一體,這些特點造就紫砂壺成為一種兼具實用和監賞雙重價值的飲茶器具-宜興紫砂器。
樣式
據專家介紹,一把紫砂壺准確地說共有鈕、壺蓋、壺腹、壺把、流嘴、足、氣孔等七個部位。而從製作的工藝上細分,足有圈足、釘足、方足、平足之分;鈕有珠鈕、橋式、物象鈕等三種。壺蓋有嵌蓋、壓蓋、截蓋;把有單把、圈把、斜把、提梁把,其形真可謂紛繁多樣。
歷代流傳的紫砂壺型制都有一定名稱,至今還有數十種流行。如洋桶、一粒珠、龍蛋、四方、八方、梅扁、竹段、魚兒龍、壽星等,仍普受歡迎。現代人較注意紫砂壺的收藏價值,單從其收藏價值考慮,紫砂古壺價值連城、寸柄之壺則更珍貴。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紫砂壺
『肆』 宜興紫砂壺有哪幾種傳統款式
紫砂壺種類
宜興紫砂壺自古以來就用「方匪一式,圓不一相」形容其造型形式的豐富。清代吳梅鼎在為紫砂壺作的賦中寫到:「爾其為制也,象雲罍兮作鼎。陳螭觶兮揚杯。仿漢室之瓶,則丹砂沁采;刻桑門之帽則蓮台擎台。卣號提梁,膩於雕漆。君名苦節,蓋以霞堆。裁扇面之形,觚稜峭厲。卷席方之角,宛轉瀠洄。誥寶臨函,恍紫庭之寶現;圓珠在掌,如合浦之珠回。至於摹形象體,殫精畢異,韻敵美人,格高西子。腰洵約素,照青鏡之菱花;肩果削成,採金塘之蓮蒂。菊入手而疑芳,荷無心而出水。芝蘭之秀。秀色可餐;竹節之清,清貞無比。銳欖核兮幽芳,實瓜瓠兮渾麗。」。這段賦中提到的僧帽壺、圓珠壺、束腰菱花壺、竹節壺、提梁壺等等,都是紫砂壺傳統造型的代表作品。紫砂壺器的類型可概分為四大類:圓形器、方形器、(這兩種也可以叫光貨),筋紋器、花色器(俗稱花貨)。
光貨主要是指壺體表面為素麵的壺,或圓或方以及半圓、六方、八方,圓中有方、方中有圓的壺型。筋紋器是指幾何形體的壺上,縱向有很多的線條,這些線條稱為筋紋。有筋紋組成的壺體稱為筋囊,筋囊有凸出的,也有凹入的。有直的,也有扭曲的。
花貨是直接取材於自然界的瓜果花木、鳥獸蟲魚的造型,既包括整體模擬自然形體的造型,如松、竹、梅、柿子、蓮心、竹筍、石榴、牡丹花;也包括以幾何形體為主,以自然形態諸如竹節、松鼠、葡萄等為器皿的嘴、把、蓋、足等局部的造型。
此外,不管是光貨還是花貨,都是取材於我國以有的造型藝術和自然界存在的事物。比如鼎、尊、爵,還比如笠、斗、筐等等。最近十幾年來,隨著國際交流的增多,抽象造型以及西方的造型也有移植運用到紫砂壺造型的情況。
紫砂壺的分類無論依據什麼,都不會是完全准確的。這也是「方匪一式、圓不一相」的最好的詮釋。然而略分一個造型種類對於了解紫砂壺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宜興紫砂壺鑒別法則
品茶賞器,用一把真正的宜興紫砂壺泡茶品茗,可謂賞心藝事。自明代始以沖泡之後,銀,錫,銅瓷等壺,公論以紫砂壺為最佳。明代李漁評說:"茶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蘊。 紫砂壺產放江蘇宜興,顏色有紫褐色,朱紅,泥黃三種基調,外不施釉,頗有一種素雅純朴之美,自然天真。經1200 C高溫燒成後,胎身尚具有一定的氣孔率和透氣性,冷熱急變性能好,泡茶不易變味,久用表面產生漿似的光澤,美似古玉。紫砂壺乃系手工精製而成,它表達作者的意象美,有抽象的光素器,有形象的花塑器,品種之多,可謂千姿百態。要選一把好壺,如擇友,既要有機緣,又要捨得花費,愛壺若深交,又得寶惜,實殊不容易,有時得一壺,只是浮光掠影,不耐細賞。或不好用終覺憾事。逢得佳品,又恐使用不小心,化為碎片,更是難堪事。綜上所述,須慧眼識寶,用時珍愛。 筆者僅以一管之見,探討識別宜興紫砂壺,從制壺選取壺之法歸納如下:
(一) 首重造型美態其形神兼備它是紫砂壺的主體,優美的造型才能打動使用,收藏者的心,它包括形體的權衡比例,形變化適度,作者對形象的表述。
(二) 再試功能的實用性泡綠茶宜選取扁形口大之壺,散熱快,綠茶不易變色。泡紅茶,宜選高壺小口壺,經開水沖泡後,茶湯色香濃。容量宜適中,端把提握方便,壺嘴出水通暢,蓋嚴宜合逢 ,能互換通轉,壺紐摘手觸覺舒適。壺身撫摸光潤。
(三) 視其色澤肌理的光澤,聽其壺的音質。紫砂陶土經燒成後產生豐富的色澤肌理。紫砂陶土燒結范圍較寬,色澤深淺由燒成溫度決定,紫紅色偏深些,一般溫度高些,表面不出現毛疵,斑點為好。色偏紅表面無光澤是未選好燒結溫度。其它地區(指廣西與浙江,山東,安徽,陝北等地)所產紫砂壺,僅以紫紅色陶為標准,表面細膩光澤,缺少結晶狀的顆粒,成型方式以注漿成型為主,有明顯的模型痕跡。宜興紫砂壺,敲擊的聲音質朴清純,若有芒音,可判斷為開裂現象如壺身,壺嘴把等地方,有明顯的開裂如底內部,口部,蓋部,屬製作或燒敗中的缺陷,判為次品。其他地方產的紫砂壺敲出的聲音一般音質清脆,因原料含鋁(高嶺土)量高,烘結後所產生類瓷器的聲音。
(四) 觀製作的精緻程度,究紫砂壺各部位結構的合理性。宜興紫砂壺,總體上說屬全手工製作的,採用石膏模僅僅作統一形狀的輔助工具。加工整理,達到質格的核准,靠一系列程序方才完成,一般來講表面光潔無疙瘩,線條光澤流暢,底部平正各部位勻稱,細部處理粘接痕跡較少,細部刻畫周到,給人以一種高尚的品位。
(五) 審閱壺的印章字款,使其名副其實。宜興紫砂壺上留下作者的印章名款,有著歷史的源流。是作者對自己作品的認可,得以留傳。在制壺的最後一道工序中完成。名家之所以成名是作者的藝術素養與製作技藝達到的水平,同社會所承認的名聲。由作者的風貌,身份乃至閱歷加以品評。高檔的名家壺,一般出自專營商店。名壺者隨一整套的印章,蓋放壺底,壺把,壺蓋之上,大小相宜。謹防假冒,有時以證書簽名,或暗記號示之,每個作者都有他自身的防偽方式。若購特藝品應熟悉作者最好。市儈們以種川方式去冒,一是印章模仿刻之,只須將真品對照觀其細部即可識別,
二是用真品的印款用膠泥,塑料等材料拓印仿造,只須比較真品與偽品的尺寸即可,,因為真品尺寸大,偽品拓印章款,經燒成收縮又小了10%以上。有的市儈以種種方式去偽造明代,清代的老壺。一般有經驗的人,可用驗證紫砂壺的泥質去分辨。過去採用手工方式練泥,質精。現今用機械粉碎加工,質細,何況紫砂泥僅此丁山一地所產,老壺泥取於地表層,現今已屬砂井的深層,泥質大不相同為了騙人在他們的表面作舊,假以充古等等。總之真正的老壺,除名章款外,製作水平與方式,沒有現今製作人的技藝水平高,這點是仿製偽造者設法想的,因為他們缺少歷史的證據和基因。好壺出自名工名手,好的作品的作者精神的傳現,尤如中國名畫一樣,天地造就方可出佳品。凡屬佳品都需自己細心體味。紫砂壺不僅可泡茶,更重要的是在使用中品賞,才能真味。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品味本身就體現自身的愛好和修養,真正的鑒別標准難立,好壺好在於喜歡,你愛它,用它,品它,它才討你的喜歡,寶惜珍視。
四方面鑒賞壺藝
壺藝是指製作一把紫砂壺的技術水準。一把優秀的紫砂壺在外觀上應符合:壺的把、蓋、肩腹與壺身整體比例協調,且同時滿足以下四方面要求:
泥:「泥」是紫砂壺的基本製作原料,也只有用宜興紫砂泥做出的壺才具有使用、收藏價值。例如紫砂壺的保味功能就是由於紫砂泥獨有的雙透氣孔結構,這種結構使紫砂壺能較長時間地保存茶水不變質。
形:紫砂壺的「形」千變萬化,經歷數代工藝人的填補增益,如今的紫砂壺已是「方非一式,圓不一相」。不過考慮到茶文化所推崇的「超世脫俗」宗旨,外形古雅、朴實的紫砂壺是購買首選。
款:款是指壺上的銘文、圖案等。主要考慮兩點:其一是銘文和圖案的作者是誰?其二是欣賞這些圖案的內涵。
工:工是指紫砂壺的製作工序。一把好的紫砂壺需要經過數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只有每道工序都嚴格把關,才能使紫砂壺在外形、款式、使用舒適度上表現出眾。
真假鑒別小常識
對於古壺來說,市面上有兩種造假方法,一是將泥料的表面做舊,方法是擦皮鞋油,像人手經常摸的樣子,看上去有古舊感;或者用強酸腐蝕做舊。二是將紫砂壺塗上白水泥用水去泡,做成出土效果。對新壺的造假主要是雕刻名家印章,或者臆造名家款式。
鑒定紫砂壺的真偽,也可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從亮色上看。真正的紫砂壺體重、色紫,因為長期為人手撫摩,上面呈現出鮮潤的光亮。而新制的紫砂壺一般說來質地都比較疏鬆,顏色偏黃,有光亮的少,無光亮的多。即使有光亮,也是用白蠟打磨上去的。再從文字上看,舊壺的款都是用陽文,字體極為工整。新壺如果用陽文,字體因為摹仿或顯呆板,或筆畫長短粗細不一。如果是用舊壺加刻新款,則所刻文字為陰文。
另外,據專家介紹,從上世紀80年代起,地攤上已幾乎不可能淘到寶貝,投資者完全可以拋棄這類紫砂壺的購買。
『伍』 中國宜興紫砂壺底款有哪些
「中國宜興」底款,一般都是中後期的「文革壺」使用居多。隨著紫砂工藝廠外銷任務的增多,開始在壺底蓋「中國宜興」製造地款,一用就是近十年。當時無論是高手或者是學徒工,所做的商品壺,都是用一樣的泥料,除了少部分藝人需設計參展作品外,其餘藝人全廠上下無論手藝高低,無一例外都投入到生產面向大眾的產品中去。--引自網路
文化大革命時期是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經歷了十年內亂,大大限制了中國現代化進程的腳步,在這個特殊的歷史階段,很多名人大家成為了批判的對象,他們不敢在紫砂壺簽下自己帶有印章的底款,但是又不能耽誤。中國宜興紫砂壺的出產量國內國外市場對於中國宜興紫砂壺的需求量很大,為了不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所以在紫砂壺底款印下中國宜興這幾個字作為批量生產的標志。一般這個時期的文革壺把底沒有作者款印。
現代製作紫砂壺的名人,大家都有自己的印章,印章是一個人的象徵,如同自己的名字一樣,會跟隨自己一輩子,在紫砂壺蓋上了自己的印章,就代表是自己的作品,印章和紫砂壺是相輔相成的作用,有的紫砂壺因為印章揚名天下,有的印章因為紫砂壺身價百倍。
一個普通的紫砂壺蓋上了名人大家的印章,可能價值漲了幾十倍,這就是一塊印章的價值。
『陸』 春宮圖的紫砂壺一共有多少種
春宮圖的紫砂壺一共有36種
『柒』 紫砂壺的篆書款都有那些
1、種類主要有:大篆和小篆兩個大類。其中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等,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勻逼齊整、字體較籀文容易書寫。
2、美觀:篆書作為中國書法的一種都很美,看個人的審美觀點。大篆類的比較古樸,小篆類的比較端莊秀美。
3、有一些古文字比較有裝飾美,如疊篆、鳥蟲書之類的。
『捌』 傳統紫砂壺都有哪些款式
沖罐(水上漂)、石瓢、西施、井欄等,也是現在常用、好用的實用型器型。
『玖』 都有哪些紫砂壺款式
談文玩鮮事兒 最受歡迎圖文公號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文玩大事我先知
自明以始,自清以盛,紫砂壺經歷數百年的發展,器型何止萬千,而其中最耐看的,正是那些經典造型的壺。這些經典壺式自其創制後,就成為各時代壺藝家們喜歡製作的品種,並不斷衍生出新意。
紫砂壺中最耐看的,如:西施壺、石瓢壺、德鍾壺、仿古如意壺、井欄壺、掇球壺、報春壺、供春壺、秦權壺、竹段壺,等等,這十幾種壺型幾乎所有制壺藝人多做過。
造型經典的紫砂壺為什麼那麼有魅力?因為紫砂壺造型得以流傳至今的,都是經歷了時間的考驗,經受歷代愛壺人審美的洗禮而終成經典。
鑒別紫砂壺,懂得紫砂壺之美的第一步是辨別紫砂壺的造型。如何從紫砂壺造型方面鑒別好壞優劣?首先要學會看懂歷代紫砂名家的上乘佳作,根據自身的喜好去欣賞、感受。
「圓器」講究「圓、穩、勻、正」,圓中要有變化,壺體本身和線條的大小、曲直要勻稱,比例要恰當。如石瓢壺、西施壺、仿古壺、掇球壺、井欄壺、德鍾壺、秦權壺等都是馳名中外的典型作品。
【 石 瓢 】
傳統經典款式,歷代名家製作較多,風格各異。細分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漢棠石瓢等。各家的「石瓢」盡管面貌稍有差別,但其整體三角形、底置三足、平蓋橋鈕卻是構成「石瓢」的基本要素,雖歷經幾百年,還是推崇倍致,一直延續下來,深受人們喜愛。
石瓢造型的要點在於力道,要達此目的,則要協調好石瓢各個線條所構成的三角形的比例關系,身筒、流、把,甚至鈕都要相互配合,形成最佳比例,才能最終突出其獨特的力度與氣韻。
【 西 施 】
西施壺,首創者徐友泉,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1620年)。自小拜時大彬為師。言壺之形若美女西施之豐乳。此壺象豐滿的乳房,壺紐象乳頭,流短而略粗,把為倒耳之形,蓋採用截蓋式,可能後人覺得「西施乳壺」不雅,就改稱「西施」或「倒把西施」。
【 井 欄 】
井欄壺是傳統款式之一 ,顧名思義,其造型源於井欄。古人掘井多置井欄,有的還置井蓋,井頂,井亭,它們即可護井,又能起到美化環境作用。 可分為高井欄、低井欄和方井欄(六方、八方) ,但於壺的整體形式卻沒什麼大的改變。 只是在細節 :如鈕、 流、 把、 蓋上的處理卻有著細微的變化 ,也可以從是看出歷史的痕跡 。另外井欄壺簡單的形式留下很大的發揮的空間, 在裝飾手法上的運用也層出不窮, 詩書畫印皆可點睛 。
井欄壺流大多數是一彎嘴, 也有的以短直嘴出流 。長似鯨虹, 短如鷹喙, 曲直皆微妙 。 此壺式也應屬曼十八之列 。一改當時繁瑣, 守舊, 題材狹窄貧乏的局面 ,以其造就簡潔 、明快、 新穎的壺式 耐人尋味 。搏得當時文士的青睞。 多少年來經歷時間考驗, 終成紫砂壺式中的傳統經典。 後來之匠師從井欄之中汲取了不少靈感 。
【 掇 球 】
典型的幾何型傳統圓壺式,也是最優秀的紫砂壺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壺鈕,壺蓋,身壺,由小中大三個順序排列的球體組成,壺腹為大球,壺蓋為小球,似小球掇於大球上,故稱掇球壺。掇球壺在蓋沿和口沿各塑一條粗細不同的燒線,這種上粗下細復合在一起的雙線,稱為天壓地或文武線,子母線.民國時期程壽珍所作掇球壺為掇球中的精品。
【 仿 鼓 】
仿鼓壺可以說是現代每個制壺人學徒時期學的第一把壺。身扁、腹鼓、頸高、蓋板平滑,壺蓋與口沿子母線吻合嚴密,合成圓線飽滿,扁鈕有力,虹鈕有勢,二彎流胥出自然 ;圓圈把勻勢而起,有些款把圓下有垂,富於靈動,整體骨肉亭勻,收展有度,有一氣呵成之暢。
【 德 鍾 】
典型的傳統壺型,清代邵大亨初創,德鍾壺,大亨所創光素造型代表作中的又一佳器。器形端莊穩重,比例協調,結構嚴謹,技藝手法的表現已達紫砂傳統基礎技藝的巔峰。壺身手感極佳,觸摸舒服,造型簡潔質朴,一洗清季宮廷之繁縟習氣。
【 秦 權 】
秦統一六國後統一了度量衡,「權」就是用來稱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權」壺就是仿其外型。誰最早創制了秦權壺,不得而知。但在晚清梅友竹與韻石合作,一如當年陳鴻壽與楊彭年的傳奇。紫砂題銘,直追曼生,神采翻飛。「載船春茗桃源賣,自有人家帶秤來。」 桃源賣茶,以壺為秤。充滿了想像的意境和瀟灑不羈的情趣。
秦權為壺,氣度泰然,剛正不阿。光面古拙中意象萬千,紫砂泰斗顧景舟更是將秦權做成了素器的巔峰典範。
【 美人肩 】
美人肩是個傳統器形。由清代的老作品修改而來,以體現圓潤的壺身為主,壺蓋與壺身彷彿合為一體,沒有空隙,勾勒出「美人肩」的圓潤,用手撫摸上去,彷彿能感受到她的溫暖。
窈窕秀美的壺身,漂亮勻稱的壺肩,肩項及腹,骨肉勻亭。纖細綽約的壺把和壺嘴,自然舒展,曲線優美。好似美人盈盈而動,清揚婉兮,美目盼兮。
【 供 春 】
在中國紫砂文化史上,供春是一個開創性的人物。明代正德年間,為求讀書清凈,縣官吳頤山帶著書童供春讀書於宜興(舊稱陽羨)南部山區的金沙寺中,閑暇時供春看到寺內老和尚用當地特有的紫砂泥捏制茶壺,飲茶參禪,此時已成佛界習俗。也許是出於好奇吧,偷偷地跟著寺里的老和尚摶坯制壺,他見寺後山上一顆千年銀杏古樹,樹身結著樹癭,像團起來的圓瘤,奇特可愛。於是供春用寺里老和尚制壺後洗手沉澱在缸底的紫砂泥,用茶匙挖空壺身,(那時候還沒發展到拍身筒這個工藝步驟吧?呵呵)再接上與樹癭紋路相似的壺嘴、把,用手指按撳壺身表面並留下許多指螺印,燒成後果然生動異常,連老僧與吳頤山見了都連聲稱贊。供春之壺,勝於金玉。
往期精彩內容:
這種紀念幣沒有流通,只發行了666套,存世量很少,假的很多(視頻)
神了,橄欖核雕刻十八羅漢手持法器五坐騎*(視頻)
視頻講解,梅花樁、飛碟樁,對比一下金剛菩提手串(視頻)
『拾』 時大彬真品紫砂壺有多少品種
時大彬(1573——1648)是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時朋的兒子。他在泥料中摻入砂,開創了調砂法制壺,古人稱之為「砂粗質古肌理勻」,別具情趣。
時大彬對紫砂陶的泥料配製、成型技法、造型設計與銘刻,都極有研究,確立了至今仍為紫砂業沿襲的用泥片和鑲接那種憑空成型的高難度技術體系,生於明代萬曆年間,歿於清代順治初年。時大彬制壺技藝全面,在泥料配製、成形技法、器形設計以及屬款書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書扁壺
玉蘭花瓣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