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佛祖座下有菩薩、羅漢。哪來的神仙? 倒是相傳如來佛祖座下的有幾個菩薩有的原是神仙後參的佛。
文殊廣法天尊是後來的文殊菩薩, 道場是五台山;慈航道人是後來的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道場是普陀山;普賢道人是後來的普賢菩薩 ,道場是峨嵋山。
佛、神仙是不一樣的,佛是不在輪回里,就是說不會死的。神仙屬於輪回六道中天道,天壽盡了也是會重新輪回的。神和仙又不一樣,神有固定的職責,仙沒有。
『貳』 如來佛祖下的八位菩薩
有好幾種說法:
觀自在菩薩,慈氏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金剛手菩薩,曼殊室利菩薩,除蓋障菩薩,地藏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至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葯王菩薩,葯上菩薩,彌勒菩薩
『叄』 如來佛祖座下的十八羅漢分別都叫什麼名字
十八羅漢,系自十六羅漢演變而來。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八羅漢像,為五代·張玄及貫休所繪。其後,宋·蘇東坡分別為此二畫題十八首贊,並於貫休所作標出羅漢名稱。此外,杭州飛來峰金光洞中,刻在石床上的十八羅漢像,也是宋代的作品。元代以後,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羅漢,且在佛教界,羅漢像的繪畫與雕塑,也多以十八羅漢為主。自此,十六羅漢乃逐漸沉寂,十八羅漢代之而起。日本鐮倉光明寺也有十八羅漢像,據考證系南宋至元代期間之作。 關於十八羅漢的名稱,前十六羅漢,皆如《法住記》所載,並無異說。後二位羅漢,則眾說紛紜,並不一致。茲列出幾種主張如下: (1)以慶友為第十七尊,賓頭盧為第十八尊。其中,慶友即難提蜜多羅,亦即《法住記》的作者;賓頭盧即位列十六羅漢之首的賓度羅跋羅墮闍。 十八羅漢-國畫狄少英作品
[1](2)另有加上大迦葉與軍屠缽嘆二位尊者。依《佛祖統紀》卷三十三所述,唐代妙樂(湛然)首創此說,宋代凈覺(仁岳)亦采此種說法。此系合並《法住記》所載十六尊者,與《彌勒下生經》的四大聲聞,省略其中重復的二位尊者所成。 (3)西藏地區所傳,則加上達摩多羅與布袋和尚。其中,達摩多羅被認為是編纂〈優陀那品〉的法救,但無明確的證據。其像為背負梵篋,類似唐代入竺僧玄奘。布袋和尚,其起源與中國唐末的契此和尚頗有關聯。另從其周圍圍繞若干幼童看來,也可能與多產神訶梨帝母(Hāritī)的配偶半支迦(Pañcika)有關。此外,又有加上降龍、伏虎二尊者,或加摩耶夫人、彌勒二者等不同說法 坐鹿羅漢 賓度羅跋羅墮閣尊者——坐鹿羅漢 端坐神鹿、若有所思 泰然自若、清高自賞 賓度羅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貴族婆羅門的望
十八羅漢 劇照(一)(20張)族,跋羅墮閣是名。這位羅漢本來是印度優陀延王的大臣,權傾一國,但他忽然發心去做和尚。優陀延王親自請他回轉做官,他怕國王啰唆,遂遁入深山修行。 有一日,皇宮前出現的一名騎鹿和尚,御林軍認得是跋羅墮閣,連忙向優陀延王報告。 國王出來接他入宮,說國家仍然虛位以待,問他是否回來做官。 他說回來是想導國王出家, 他用種種比喻,說明各種慾念之可厭,結果國王就讓位太子,
十八羅漢 劇照二(16張)隨他出家做和尚。 歡喜羅漢 迦諾迦代蹉尊者——歡喜羅漢 妖魔除盡、玉宇澄清 揚手歡慶、心花怒放 迦諾迦代蹉尊者,是古印度論師之一。論師即善於談論佛學的演說家及雄辯家。有人問他甚麼叫做喜,他解釋說:由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而感到快樂之喜。又有人問他:「何謂之高慶?」他說:「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覺的快樂,就是高慶。例如誠如向佛,心覺佛在,即感快樂。」他在演說及辯論時,常帶笑容,又因論喜慶而名聞遐邇,故名喜慶羅漢,或歡喜羅漢。 舉缽羅漢 諾迦跋哩陀尊者——舉缽羅漢 諾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緣和尚。他化緣的方法與眾不同,是高舉鐵缽向人乞食,成道後,世人稱其為「舉缽羅漢」。 迦諾迦伐厘情闍尊者,是一位慈悲平等托缽化緣的行者。藉托缽福利世人,予眾生種植福德,並為他們講說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眾生。 托塔羅漢 蘇頻陀尊者——托塔羅漢 七層寶塔、佛法通靈 威而不怒、道行超群 塔,是取梵文「塔婆」一詞的第一音而製成的中國字。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前,中國是沒有塔,故特造「塔」字,佛教中的塔,是載佛骨的東西。由於塔是載佛骨的器具,於是塔也成為佛的象徵。托塔羅漢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薩,菩薩和羅漢有分別:菩薩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羅漢則是「小乘」修成的果。這羅漢名蘇頻陀,是佛祖釋迦牟尼所收的最後的一位弟子。 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 蘇頻陀是佛祖最後一名弟子,他為了紀念師傅,特地把塔隨身攜帶,作為佛祖常在之意。 靜坐羅漢 諾距羅尊者——靜坐羅漢 清凈修心、神態自若 安詳瑞慶、進彼極樂 諾距羅可譯作大力士,這位羅漢是一位大力羅漢,原為一位戰士,力大無比,後來出家為和尚,修成正果。 他的師父教他靜坐修行,放棄從前當戰士時那種打打殺殺的觀念,故他在靜坐時仍現出大力士的體格。 過江羅漢 跋陀羅尊者——過江羅漢 身負經卷、東渡傳經 跋山涉水、普渡眾生 跋陀羅三字,意譯是賢,但這位羅漢取名跋陀羅,是另有原因。原來印度有一種稀有的樹木,名叫跋陀羅。他的母親懷孕臨盆,是在跋陀羅樹下產下他的,因此就為他取名跋陀羅,並將他送去寺門出家。 相傳東印度群島的佛教,最初是由鈸陀羅傳去的。 他由印度乘船到東印度群島中的爪哇島去傳播佛法,因此稱之為過江羅漢 騎象羅漢 迦理迦尊者——騎象羅漢 騎象軒昂、頌經朗朗心懷眾生、目及四方 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騎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徵,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勞又能致遠。 迦理迦本是一位馴象師,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騎象羅漢。 笑獅羅漢 伐闍羅弗多羅——笑獅羅漢是佛教十八羅漢的第八位,為梵語Vajraputra 的音譯。 他與自眷屬一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於缽剌拏洲。六種阿羅漢之五為堪達法阿羅漢,又作可進相阿羅漢,指能迅速精進,而達於不動法者。 他身體魁梧健壯,儀容庄嚴凜然。據說,由於他往生從不殺生,廣績善緣,故此一生無病無痛,而且有五種不死的福力。故又稱他為「金剛子」,深受人們的贊美,尊敬。 雖然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常常靜坐終日,端然不動。而且能言善辯,博學強記,通曉經書,能暢說妙法 ; 但他難得說法,往往終日不語。他的師兄弟阿難詫異地問他:「尊者,你為何不開一次方便之門,暢說妙法呢 ?」尊者答到:「話說多了,不一定受人歡迎;盡管你句句值千金,卻往往會令人反感。我在寂靜中可得法樂,希望大家也能如此。」 尊者經常將小獅子帶在身邊,所以世人稱他為「笑獅羅漢」。 開心羅漢 戍博迦尊者——開心羅漢 開心見佛、各顯神通 相互比莫、佛力無窮 戍博迦尊者,盛言即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來長安的善無畏尊者;他是中天蘭國王之太子,國王立他為儲君,他的弟因而作亂,他立即對弟弟說:「你來做皇帝,我去出家。」他的弟弟不信,他說:「我的心中只有佛,你不信,看看吧!」 說也奇怪,他打開衣服,弟弟看見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因此才相信他,不再作亂。 探手羅漢 半托迦尊者——探手羅漢 安悠自在、呵欠伸腰 神志靈通、自得其樂 半托迦尊者相傳是葯叉神半遮羅之子。據《可哩底母經》說:古印度王舍城內一山邊有葯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羅國又有一葯叉神名叫半遮羅,婆多與半遮羅的妻子同時懷孕,於是指腹為婚。婆多生女,半遮羅生子,半遮羅生子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兒成道。 他被稱為探手羅漢,因他打坐時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將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單盤膝法,打坐完畢即將雙手舉起,長呼一口氣。 沉思羅漢 羅怙羅尊者——沉思羅漢 佛祖十大弟子之一。 沉思羅漢那尊塑像俗稱沉思羅漢,他的特徵面相豐腴、蠶眉彎曲、秀目圓睜、敦厚凝重的風姿之中帶有逸秀瀟灑的氣韻。 羅怙羅多是印度一種星宿的名字。 古印度認為日食月宜是由一顆能蔽日月的星所造成。這位羅漢是在月食之時出世,故取名羅怙羅多,即以該蔽日月之星命名。 沉思羅漢沉思瞑想,在沉思中悟通一切趨凡脫俗。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時能行人所不能行。 他的沉思,就是獲取智慧與行動。以【密行】修為著名。 挖耳羅漢 那迦犀那尊者——挖耳羅漢 閑逸自得、怡神通竅 橫生妙趣、意味盎然 那迦譯作中文名龍,犀那譯為軍,那迦犀那即龍的軍隊的意思,比喻法力強大,有如龍的軍隊。這位羅漢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論師,因論《耳根》而名聞印度。 所謂耳根,是由於醒覺而生認識,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六種根源之一。 所謂六根清凈,耳根清凈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聽各種淫邪聲音之外,更不可聽別人的秘密。 因他論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凈。 布袋羅漢 因揭陀尊者——布袋羅漢 無量壽佛、乾坤寶袋 歡喜如意、其樂陶陶 因揭陀相傳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後拔去其毒牙而放生於深山,因發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載蛇的袋。 相傳他在中國顯靈。 於公元九0七年五代梁朝時他在奉化出現,負一袋抄化。 後來在貞明三年(公元九一七年)在岳林寺磐石上說佛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說完他便失蹤了。 芭蕉羅漢 伐那婆斯尊者——芭蕉羅漢 悠閑隱逸、傲視太虛 仙風道骨、超脫凡塵 伐那婆期梵文為雨的意思。相傳他出生時,雨下得正大,後圖中的芭蕉樹正被大雨打得沙沙作響,他的父親因此為他取名為雨。 他出家後修成羅漢果,又相傳他喜在芭蕉下修行,故名芭蕉羅漢。 長眉羅漢 阿氏多尊者——長眉羅漢 巴林石雕長眉羅漢慈祥老者、得道高僧 通察大千,心領神會 阿氏多是梵文無比端正的音譯。這位羅漢的特微,是生下來就有兩條長長的白眉毛。原來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為修行到老,眉毛都脫落了,脫剃兩條長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後再轉世為人。 他出世後,有人對他的父親說道: 「佛祖釋迦牟尼也有兩條長眉,你的兒子有長眉,是佛相。」 因此他的父親就送他入寺門出家,終於修成羅漢果。 看門羅漢 注茶半托迦尊者——看門羅漢 看門羅漢威武標桿、警覺凝視 禪杖在握、勇熾邪魔 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釋迦牟尼親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緣,常常用拳頭叫屋內的人出來布施。有一次因人家的房子腐朽,他不慎把它打爛,結果要道歉認錯。 後來他回去問佛祖,佛祖說:「我賜給你一根錫杖,你以後去化緣,不用射門,用這錫杖在人家門上搖動,有緣的人,自會開門,如不開門,就是沒緣的人,改到別家去好了!」 原來這錫杖上有幾個環,搖動時發出「錫錫」的聲音。 人家聽到這聲音,果然開門布舍。 降龍羅漢 降龍羅漢——迦葉尊者 十八羅漢的第十七位,即是「迦葉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欽定的。據《法住記》說,以上十六位羅漢是佛陀的十六位大弟子,佛命他們常駐人間普渡眾生。 另一說法是第十七位羅漢是《法住記》的作者「慶友尊者」。 傳說古印度有龍王用洪水淹那竭國,將佛經藏於龍宮。後來降龍尊者降服了龍王取回佛經,立了大功,故稱他為「降龍尊者」。 在《濟公外傳》中,濟公是降龍羅漢轉世:降龍羅漢乃佛祖座下弟子,法力無邊,助佛祖降龍伏妖,立下不少奇功。降龍修煉幾百年,卻始終不能得成正果,求教觀音,得知七世塵緣未了,便下凡普渡眾生,了結未了塵緣。 伏虎羅漢 伏虎羅漢——彌勒尊者 在中國佛教領域,最高佛道的釋迦牟尼佛 (如來佛祖)座下處十八羅漢。而伏虎羅漢是十八羅漢中的第十八位,即是「彌勒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欽定的。另一說法是第十八位羅漢是「四大聲聞」中的「君屠缽嘆」。 傳說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廟外,經常有猛虎因肚子餓長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飯食分給這只老虎,時間一長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稱他為「伏虎羅漢」。
『肆』 西遊記中佛祖坐下有多少菩薩
有的說8個,觀世音菩薩,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地藏菩薩,
靈吉菩薩,
國師王菩薩,
毗藍婆菩薩.
孔雀大明王菩薩.
觀世音菩薩,居住在南海菩陀山,又稱落伽山.
文殊菩薩,居住在五台山.
普賢菩薩,居住在峨眉山.
地藏菩薩,居住在九華山.
以上為中國傳說的四大菩薩.
靈吉菩薩,居住在須彌山.
國師王菩薩,居住在盱眙山.
毗藍婆菩薩和孔雀大明王菩薩.
有的說5個,大慈彌勒菩薩、大智文殊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
大願地藏菩薩。
菩薩以下是羅漢,西遊記中提到包括降龍伏虎在內的十八羅漢,還有五百羅漢,都是典
型的羅漢組合.
其中阿難,伽葉二尊者,作為如來的左右肋侍,是如來的十大弟子之一,也屬於羅漢。
羅漢以下是護法諸神.
西遊記中提到四大金剛:
潑法金剛,勝至金剛,大力金剛,永住金剛.
另外還有一十八護教伽藍,也是佛教的護法.
還提到二十諸天聽觀音說法,他們都是佛教的護法群神.
『伍』 十八羅漢圖像有多少個和尚
18位和尚按順序分為:
▪ 坐鹿羅漢▪ 歡喜羅漢▪ 舉缽羅漢▪ 托塔羅漢▪ 靜坐羅漢▪ 過江羅漢▪ 騎象羅漢▪ 笑獅羅漢▪ 開心羅漢
▪ 探手羅漢▪ 沉思羅漢▪ 挖耳羅漢▪ 布袋羅漢▪ 芭蕉羅漢▪ 長眉羅漢▪ 看門羅漢▪ 降龍羅漢▪ 伏虎羅漢
坐鹿羅漢賓度羅跋羅墮閣尊者——坐鹿羅漢 端坐神鹿、若有所思 泰然自若、清高自賞賓度羅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貴族婆羅門的望族,跋羅墮閣是名。這位羅漢本來是印度優陀延王的大臣,權傾一國,但他忽然發心去做和尚。優陀延王親自請他回轉做官,他怕國王啰唆,遂遁入深山修行。有一日,皇宮前出現的一名騎鹿和尚,御林軍認得是跋羅墮閣,連忙向優陀延王報告。國王出來接他入宮,說國家仍然虛位以待,問他是否回來做官。他說回來是想導國王出家,他用種種比喻,說明各種慾念之可厭,結果國王就讓位太子,隨他出家做和尚。
歡喜羅漢迦諾迦代蹉尊者——歡喜羅漢妖魔除盡、玉宇澄清 揚手歡慶、心花怒放迦諾迦代蹉尊者,是古印度論師之一。論師即善於談論佛學的演說家及雄辯家。有人問他甚麼叫做喜,他解釋說:由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而感到快樂之喜。又有人問他:「何謂之高慶?」他說:「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覺的快樂,就是高慶。例如誠如向佛,心覺佛在,即感快樂。」他在演說及辯論時,常帶笑容,又因論喜慶而名聞遐邇,故名喜慶羅漢,或歡喜羅漢。
舉缽羅漢諾迦跋哩陀尊者——舉缽羅漢 諾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緣和尚。他化緣的方法與眾不同,是高舉鐵缽向人乞食,成道後,世人稱其為「舉缽羅漢」。迦諾迦伐厘情闍尊者,是一位慈悲平等托缽化緣的行者。藉托缽福利世人,予眾生種植福德,並為他們講說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眾生。
托塔羅漢蘇頻陀尊者——托塔羅漢 七層寶塔、佛法通靈 威而不怒、道行超群塔,是取梵文「塔婆」一詞的第一音而製成的中國字。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前,中國是沒有塔,故特造「塔」字,佛教中的塔,是載佛骨的東西。由於塔是載佛骨的器具,於是塔也成為佛的象徵。托塔羅漢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薩,菩薩和羅漢有分別:菩薩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羅漢則是「小乘」修成的果。這羅漢名蘇頻陀,是佛祖釋迦牟尼所收的最後的一位弟子。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蘇頻陀是佛祖最後一名弟子,他為了紀念師傅,特地把塔隨身攜帶,作為佛祖常在之意。
靜坐羅漢諾距羅尊者——靜坐羅漢清凈修心、神態自若 安詳瑞慶、進彼極樂諾距羅可譯作大力士,這位羅漢是一位大力羅漢,原為一位戰士,力大無比,後來出家為和尚,修成正果。他的師父教他靜坐修行,放棄從前當戰士時那種打打殺殺的觀念,故他在靜坐時仍現出大力士的體格。
過江羅漢跋陀羅尊者——過江羅漢 身負經卷、東渡傳經 跋山涉水、普渡眾生跋陀羅三字,意譯是賢,但這位羅漢取名跋陀羅,是另有原因。原來印度有一種稀有的樹木,名叫跋陀羅。他的母親懷孕臨盆,是在跋陀羅樹下產下他的,因此就為他取名跋陀羅,並將他送去寺門出家。相傳東印度群島的佛教,最初是由鈸陀羅傳去的。他由印度乘船到東印度群島中的爪哇島去傳播佛法,因此稱之為過江羅漢。
騎象羅漢迦理迦尊者——騎象羅漢騎象軒昂、頌經朗朗心懷眾生、目及四方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騎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徵,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勞又能致遠。迦理迦本是一位馴象師,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騎象羅漢。
笑獅羅漢伐闍羅弗多羅尊者——笑獅羅漢是佛教十八羅漢的第八位,為梵語Vajraputra 的音譯。他與自眷屬一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於缽剌拏洲。六種阿羅漢之五為堪達法阿羅漢,又作可進相阿羅漢,指能迅速精進,而達於不動法者。他身體魁梧健壯,儀容庄嚴凜然。據說,由於他往生從不殺生,廣績善緣,故此一生無病無痛,而且有五種不死的福力。故又稱他為「金剛子」,深受人們的贊美,尊敬。雖然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常常靜坐終日,端然不動。而且能言善辯,博學強記,通曉經書,能暢說妙法 ; 但他難得說法,往往終日不語。他的師兄弟阿難詫異地問他:「尊者,你為何不開一次方便之門,暢說妙法呢 ?」尊者答到:「話說多了,不一定受人歡迎;盡管你句句值千金,卻往往會令人反感。我在寂靜中可得法樂,希望大家也能如此。」尊者經常將小獅子帶在身邊,所以世人稱他為「笑獅羅漢」。
開心羅漢戍博迦尊者——開心羅漢 開心見佛、各顯神通 相互比莫、佛力無窮戍博迦尊者,盛言即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來長安的善無畏尊者;他是中天竺國王之太子,國王立他為儲君,他的弟因而作亂,他立即對弟弟說:「你來做皇帝,我去出家。」他的弟弟不信,他說:「我的心中只有佛,你不信,看看吧!」說也奇怪,他打開衣服,弟弟看見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因此才相信他,不再作亂。
探手羅漢半托迦尊者——探手羅漢安悠自在、呵欠伸腰 神志靈通、自得其樂半托迦尊者相傳是葯叉神半遮羅之子。據《可哩底母經》說:古印度王舍城內一山邊有葯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羅國又有一葯叉神名叫半遮羅,婆多與半遮羅的妻子同時懷孕,於是指腹為婚。婆多生女,半遮羅生子,半遮羅生子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兒成道。他被稱為探手羅漢,因他打坐時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將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單盤膝法,打坐完畢即將雙手舉起,長呼一口氣。
沉思羅漢羅怙羅尊者——沉思羅漢佛祖十大弟子之一。沉思羅漢那尊塑像俗稱沉思羅漢,他的特徵面相豐腴、蠶眉彎曲、秀目圓睜、敦厚凝重的風姿之中帶有逸秀瀟灑的氣韻。羅怙羅多是印度一種星宿的名字。 古印度認為日食月宜是由一顆能蔽日月的星所造成。這位羅漢是在月食之時出世,故取名羅怙羅多,即以該蔽日月之星命名。沉思羅漢沉思瞑想,在沉思中悟通一切趨凡脫俗。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時能行人所不能行。 他的沉思,就是獲取智慧與行動。以【密行】修為著名。
挖耳羅漢那迦犀那尊者——挖耳羅漢 閑逸自得、怡神通竅 橫生妙趣、意味盎然那迦譯作中文名龍,犀那譯為軍,那迦犀那即龍的軍隊的意思,比喻法力強大,有如龍的軍隊。這位羅漢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論師,因論《耳根》而名聞印度。所謂耳根,是由於醒覺而生認識,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六種根源之一。所謂六根清凈,耳根清凈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聽各種淫邪聲音之外,更不可聽別人的秘密。因他論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凈。
布袋羅漢因揭陀尊者——布袋羅漢 無量壽佛、乾坤寶袋 歡喜如意、其樂陶陶因揭陀相傳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後拔去其毒牙而放生於深山,因發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載蛇的袋。有人認為布袋羅漢是公元九0七年五代梁朝時的布袋和尚,但是布袋和尚於貞明三年(公元九一七年)在岳林寺磐石上說佛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說完他便失蹤了。由此可見布袋羅漢是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則是彌勒菩薩顯靈。
芭蕉羅漢伐那婆斯尊者——芭蕉羅漢 悠閑隱逸、傲視太虛 仙風道骨、超脫凡塵伐那婆期梵文為雨的意思。相傳他出生時,雨下得正大,後圖中的芭蕉樹正被大雨打得沙沙作響,他的父親因此為他取名為雨。他出家後修成羅漢果,又相傳他喜在芭蕉下修行,故名芭蕉羅漢。
長眉羅漢阿氏多尊者——長眉羅漢巴林石雕長眉羅漢慈祥老者、得道高僧 通察大千,心領神會阿氏多是梵文無比端正的音譯。這位羅漢的特徵,是生下來就有兩條長長的白眉毛。原來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為修行到老,眉毛都脫落了,脫剃兩條長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後再轉世為人。他出世後,有人對他的父親說道:「佛祖釋迦牟尼也有兩條長眉,你的兒子有長眉,是佛相。」因此他的父親就送他入寺門出家,終於修成羅漢果。
看門羅漢注茶半托迦尊者——看門羅漢看門羅漢威武標桿、警覺凝視 禪杖在握、勇熾邪魔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釋迦牟尼親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緣,常常用拳頭叫屋內的人出來布施。有一次因人家的房子腐朽,他不慎把它打爛,結果要道歉認錯。後來他回去問佛祖,佛祖說:「我賜給你一根錫杖,你以後去化緣,不用射門,用這錫杖在人家門上搖動,有緣的人,自會開門,如不開門,就是沒緣的人,改到別家去好了!」原來這錫杖上有幾個環,搖動時發出「錫錫」的聲音。人家聽到這聲音,果然開門布舍。
降龍羅漢迦葉尊者——降龍羅漢十八羅漢的第十七位,即是「迦葉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欽定的。據《法住記》說,以上十六位羅漢是佛陀的十六位大弟子,佛命他們常駐人間普渡眾生。另一說法是第十七位羅漢是《法住記》的作者「慶友尊者」。傳說古印度有龍王用洪水淹那竭國,將佛經藏於龍宮。後來降龍尊者降服了龍王取回佛經,立了大功,故稱他為「降龍尊者」。在《濟公外傳》中,濟公是降龍羅漢轉世:降龍羅漢乃佛祖座下弟子,法力無邊,助佛祖降龍伏妖,立下不少奇功。降龍修煉幾百年,卻始終不能得成正果,求教觀音,得知七世塵緣未了,便下凡普渡眾生,了結未了塵緣。
伏虎羅漢彌勒尊者——伏虎羅漢在中國佛教領域,最高佛道的釋迦牟尼佛 (如來佛祖)座下處十八羅漢。而伏虎羅漢是十八羅漢中的第十八位,即是「彌勒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欽定的。另一說法是第十八位羅漢是「四大聲聞」中的「君屠缽嘆」。傳說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廟外,經常有猛虎因肚子餓長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飯食分給這只老虎,時間一長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稱他為「伏虎羅漢」。
『陸』 佛教裡面有多少尊佛,多少尊者,使者,菩薩,各佛、尊者使者、菩薩,的名字及法號
現在我們擬用最短篇幅,將佛教徒所敬拜的對象分類如下,約可分成佛部、菩薩部、明王部、天部、眷屬部等五類。
一、佛部
十五佛的名稱稱是:釋迦牟尼佛、大日如來、盧遮那佛、阿彌陀佛、葯師如來、寶生如來、不空成就如來、開敷華王如來、天鼓雷音如來、寶幢如來、一字金輪佛頂、佛眼佛母尊、多寶如來、定光如來。二、菩薩部菩薩部中較重要的菩薩有:聖觀音、千手觀音、十一面觀音、如意輪觀、不空絹觀音、馬頭觀音、准提觀音、三十三體觀音、葉衣觀音、大白衣觀音、彌勒菩薩、普賢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葯上菩薩、葯王菩薩、日光菩薩、月光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延命菩薩、五大虛空藏菩薩、大隨求菩薩。另又有廿五菩薩的說法,自觀世音菩薩至無邊身菩薩,共廿五尊。據說他們都是保護那些念阿彌陀佛名號的菩薩。另有已死去的印度名佛教徒馬鳴、龍樹、世親三人,也都被稱為菩薩。除以上的佛、菩薩外,佛教中尚有鬼神的「明王部」的神明:不動明王、降三世明王、孔雀明王、馬頭明王、大元帥明王……等三十四尊。另有「天部」鬼神:昆沙門天、廣目天、梵天、吉祥天、阿修羅王、大黑天、日天、月天、寶藏天女……等三十四尊另又有「眷屬部」神將:葯師十二神將、般若守護十六善神、普賢十羅剎女、十六羅……等九十八尊。以上的許多鬼神,各有專司,或為佛教的護法,或賜人福樂,或服侍於天界等不一,他(她)們有的廣受佛教徒敬拜。單是以上五部的佛、菩薩、神、鬼等的數目,便多至兩百尊左右。
來自 http://..com/question/26834148.html?fr=qrl3天靈山仙佛表
三世佛:南無過去、現在、未來 註:通常三世佛分橫三世佛與豎三世佛。
豎三世佛:
過去佛的燃燈上古佛,加上現在世的釋迦佛(原名:悉達多),以及未來世的彌勒佛
橫三世佛:
中間是釋迦牟尼佛,右有文殊菩薩,左立普賢菩薩;
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兩旁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
左邊為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葯師佛,兩旁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
(因都有如來在,所以本文中就不增加三世佛這個名詞.西遊原著里,提及了南無過去現在未來佛,本書中稱之為三世佛。)
四大金剛:
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廣大潑法金剛
峨眉山淸涼洞法力無量勝至金剛
須彌山摩耳崖毗盧沙門大力金剛
昆侖山金雫嶺不壞尊王永住金剛
五方佛:
東方不動(身)佛;南方寶生佛;中央毗盧遮那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八菩薩:
觀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
靈吉菩薩、大勢至菩薩、日光菩薩、月光菩薩
十大弟子:
舍利弗智慧第一 | 目犍連神通第一 | 阿難陀多聞第一 | 優波離持戒第一
阿那律天眼第一 | 大迦葉頭陀第一 | 富樓那說法第一 | 迦旃延論議第一
羅睺羅密行第一 | 須菩提解空第一
十八羅漢:
托塔羅漢 | 探手羅漢 | 過江羅漢 | 芭蕉羅漢 | 靜座羅漢 |
騎象羅漢 | 看門羅漢 | 降龍羅漢 | 舉缽羅漢 | 布袋羅漢 |
長眉羅漢 | 開心羅漢 | 喜慶羅漢 | 挖耳羅漢 | 笑獅羅漢 |
伏虎羅漢 | 沉思羅漢 | 騎鹿羅漢 |
十八伽藍
美音 | 梵音 | 天鼓 | 嘆妙 | 嘆美 | 摩妙 | 雷音 | 師子 | 妙嘆
梵響 | 人音 | 佛奴 | 頌德 | 廣目 | 妙眼 | 徹聽 | 徹視 | 遍視
二十諸天:
日天(又名日宮天子)| 大梵天 | 多聞天 | 金剛密跡 | 鬼子母神;
月天 (又名月宮天子) | 帝釋天 | 持國天 | 大自在天 | 摩利支天;
(大)辯才天 | (大)功德天 | 增長天 | 散脂大將 | 婆竭龍王;
韋馱天(戰神塞犍陀) | 堅牢地神 | 廣目天 | 菩提樹神 | 閻摩羅王。
其它:
金頂大仙、阿儺、伽葉。
婆羅門教諸神
佛祖摩訶婆羅佛與婆羅三世佛(此四佛全部為虛構、以下人名為與如來有關的仙、人)
頻婆娑、阿羅藍、郁陀、提婆達多
主要大神:大梵天、濕婆樓陀羅、雪山女神杜爾迦、群主
婆羅八部(婆羅門天龍八部)-(婆羅八部為虛構,以下諸神為印度創世諸神)
水神伐樓那 | 土神陀濕多 | 風神伐由 | 日神蘇里耶 | 天帝因陀羅
道神普善 | 保護神毗濕奴 | 阿修羅:底提耶與檀那婆 | 火神婆由。
『柒』 西方如來佛座下有幾位真童子,都有誰他們都教什麼
沒有童子。
西方如來佛有十大弟子,他們是:一、大迦葉,二、舍利弗,三、目連,四、須菩提,五、富樓那,六、迦旃延,七、阿那律,八、優波離,九、阿難,十、羅侯羅。
大迦葉是十大弟子之首。梵文:Kasyapa,稱大迦葉,或稱為迦葉、迦葉波、迦攝波。古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人。少欲知足,常修苦行,故稱為「頭陀第一」。「頭陀」是梵文:Dhuta 的譯音,意為:「抖擻」,就是清心寡慾,掃除世間塵垢煩惱,是佛教的苦行之一。
二、目犍連(神通第一)。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Mahamaudgalyagana的音譯。或為摩訶目犍連、目犍連、大目犍連。號稱「神通第一」。古印度摩揭陀國土舍城人。從釋迦牟尼佛出家,成為釋尊的十大弟子。以神通第一著稱。
(7)佛祖座下有多少使者圖片擴展閱讀:
如來佛本是一位王子,三十歲之前過著榮華富貴的生活,鮮衣美食妻妾成群,但是有一天他看到了生老病死,於是決定出家為僧普度眾生,托缽行乞。後來這個紫金缽成為他煉魔的法寶,也是他唯一的武器,他一般是不用武器的,就靠一招如來神掌打遍天下。
如來第一個需要解決的難題是燃燈古佛。如來沒有成佛前,燃燈古佛是西方教的教主,西天一哥。燃燈古佛以前在道教混,和接引道人以及准提道人一起來到西天。如來要出頭,這三位未必答應。但是很快太上老君來到了西天,用金剛圈化胡為佛。
化胡為佛有兩個意思,一是如來還未成佛,但是太上老君用金剛圈點化了他,使他成佛。按照西遊記的語境,如來是西天的第一位佛,燃燈佛接引佛都是如來取代西方教創立佛教之後追封的。還有個意思就是太上老君將化為如來佛,他是如來的一體兩面。
當然應該認同第一種說法。換言之,如來是太上老君不記名的徒弟。
如來練成丈六金身正式成佛,此時遇到的第一個敵人是孔雀。孔雀將如來吃了之後,如來用掌尖劃開孔雀脊背鑽了出來,准備打死孔雀,但是被燃燈佛接引佛等大佬攔住了,還讓如來認孔雀為媽,封孔雀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
如來是個大局觀很強的人,認了。但同時燃燈等人承認了如來的地位,退出江湖。燃燈當了上古佛,接引掌管凌雲渡,准提來到靈台山授徒講學。此時西天是個比較鬆散的聯盟組織,如來並沒有力量可以隻手遮天。
此時准提道人訓練了一個很厲害的妖怪,就是孫悟空。孫悟空在花果山聚眾鬧事,把天庭搞得雞犬不寧,玉帝請如來出面降妖,一記如來神掌將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由於五行山是如來的手掌所化,因此相當於如來把一隻手留在了南瞻部洲,所以功力大打折扣;
由此引起連鎖反應,西天的妖魔蠢蠢欲動,蠍子精錦毛貂老鼠精大鵬雕個個神通廣大,如來在降服蠍子精時還被蜇了二拇指,連如來神掌都被破了。所以對大鵬雕明目張膽在眼皮底下建立妖魔國家獅駝國毫無辦法。只能一再隱忍。
機會很快到來,如來替玉帝降服孫悟空之後,玉帝為了還他這個人情,二人達成了佛經東傳的意向。玉帝還把貼身保鏢沙僧和水軍統帥豬八戒安排在取經隊伍里。取經團在東西天的支持下降服了好多妖怪,比如牛魔王九頭蟲大鵬雕蠍子精錦毛貂等等,這些妖怪都在西天活動。
尤其在降服大鵬雕一戰中,如來把燃燈古佛和彌勒佛都帶上了,在孫悟空的幫助下用一陽指將大鵬雕一舉拿下。大鵬雕是鮮明喊出打倒如來奪取雷音寶座的妖怪,和孔雀一樣是鳳凰家族最厲害的人物,大鵬雕的被收服代表著如來地位在西天的徹底鞏固。如來從此成為西天真正的一哥。
『捌』 如來佛祖 坐下有多少羅漢多少菩薩都叫什麼
如來佛祖坐下,是一個大胖和尚。
如來佛祖坐下,是一個大蓮花台。
『玖』 佛祖座下四大弟子和菩薩是誰
佛祖的座下四大弟子,分別是:摩訶迦葉、舍利弗、目犍連、須菩提。
佛教四大菩薩,指的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
菩薩是古代印度語的譯音,意思是大士,即是指發大心願的人。菩薩是立誓:『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眾生。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救世慈悲者。菩薩的地位僅次於佛,而高於羅漢。
釋迦佛的十位大弟子,即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阿難陀多聞第一、優波離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葉頭陀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迦旃延論議第一、羅睺羅密行第一。
(9)佛祖座下有多少使者圖片擴展閱讀:
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菩提薩埵,梵語bodhi-sattva,巴利語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薩怛縛,或扶薩。意譯作:道眾生、覺有情、大覺有情、道心眾生。意即求道求大覺之人、求道之大心人。
名數)大小諸經中常見佛陀說十弟子之第一:一、舍利弗,智慧第一。二、目犍連,神通第一。三、摩訶迦葉,頭陀第一。四、阿那律,天眼第一。五、須菩提,解空第一。六、富樓那,說法第一。七、迦旃延,論義第一。八、優婆離,持律第一。九、羅睺羅,密行第一。十、阿難陀,多聞第一。
『拾』 如來佛祖坐下是哪十大弟子
十大弟子分別為:摩訶迦葉、目犍連、富樓那、須菩提、舍利弗、羅睺羅、阿難陀、優婆離、阿尼律陀、迦旃延。介紹如下:
1、摩訶迦葉,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付法藏第一祖。為禪宗第一代祖師。全名大迦葉,摩訶迦葉(『葉』字音『攝』)。又作迦葉波,迦攝波,意為飲光。
2、目犍連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又作摩訶目犍連(梵Maha^maudgalya^yana )、 大目犍連、大目乾連、大目連、目連、目揵連、目伽略、勿伽羅、目犍連延、目犍羅夜那、沒特伽羅、毛伽利耶夜那。
3、富樓那又作布剌拏梅但利曳尼子,分耨文陀尼子。或略作富婁那,彌多羅尼子。意譯為滿慈子、滿祝子、滿願子。
4、須菩提出生婆羅門教家庭。古印度拘薩羅國舍衛城長者鳩留之子,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恆樂安定、善解空義、志在空寂」著稱,號稱「解空第一」。
5、舍利弗,其母為摩伽陀國王舍城婆羅門論師之女,出生時以眼似舍利鳥,乃命名為舍利,故舍利弗之名,即謂『舍利之子』。又名優波底沙,或作優波提舍,優波帝須等。意譯大光,即從父而得之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