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態農場的介紹
生態農場:根據生態學的理論,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在某一特定區域內建立起來的農業生產體系。在這個系統內,因地制宜合理安排農業生產布局和產品結構,投入最少的資源和能源,取得盡可能多的產品,保持生態的相對平衡,實現生產全面協調的發展。
Ⅱ 生態農場的特點
生態農場的特點主要是:
①因地制宜。生態農場是建立在合理和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基礎上的。在不同區域范圍內,只有對當地特點進行全面的調查和分析,才能建立起最佳的生態農場。
②綜合性。生態農場與普通農業生產系統的區別,主要在於前者是通過能源利用和經濟效益的綜合規劃來提高生產率的,從而避免了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和對生態平衡的破壞。
③穩定性。包括營養物質和能量平衡的相對穩定和經濟效益穩定增長兩重含義。營養物質在整個生態系統中的流動是一種循環運動,對於某一特定范圍內的生態農場,要盡量把生態平衡維持在一個較好的穩定狀況。某一特定范圍的生態農場能量都是由太陽提供的,因此,應盡量利用太陽能,使能量在農場中維持一個穩定的輸入和輸出。農場經濟效益的穩定增長是建立在對營養物質和能量動態平衡計算的基礎上的。因此,應對多目標的投入、產出與循環進行成本效益分析,選取經濟效益最優化方案,據以指導農、林、牧、副、漁及其加工工業的生產,達到系統產出的經濟效益穩定增長的目的。
Ⅲ 在我國生態農場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今天,一提到農業,很多人必然想到美國,想到現代化的大型農場:一個農民可以耕作上千畝土地;用飛機噴灑農葯;用轉基因技術解決病蟲草害問題;在一個縣乃至一個州都種植單一的作物,然後通過長途運輸將所生產的農產品調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上述規模化、機械化、化學化、生物技術化的農業,被很多學者乃至決策者員奉為農業的最高境界,被冠以現代農業的美稱。殊不知,那種現代農業是不可持續的短視農業。如果中國放棄了自身農業優勢,一味學美國,長期下去是非常危險的。發展美國式現代農業能夠預見的後果必然是:農業生態環境持續出現退化,大量小農戶破產倒閉;越來越多的農民棄農經商、進城謀生;中國吃飯問題要靠國際市場滿足;社會將在食物鏈供應環節出現動盪危機。 自古到今,農業是最基礎的產業,人類社會要想可持續發展下去,首先要滿足食物需求。歷史時期從事農業的人群,遠高於經商或其它產業人群。之所以現在用很少的勞動力,就能夠生產出許多人吃的食物,主要得益於科技進步。然而,由於一些基本原理嚴重違背了生態學規律,現代農業不可避免地導致農田生態系統退化,主要表現在地力下降、環境污染、超級雜草、超級害蟲出現、蜜蜂消失、生物多樣性下降、食品營養不均衡、食品受到污染等等。 為什麼會出現上述農業生態問題呢?這是因為,農業的特點註定了人類要付出辛勤的勞動,農業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才導致其穩定性。如用除草劑替代人工鋤草,其後果就是促進雜草進化。為消滅雜草,就需要噴灑更多更毒的除草劑,這樣作物就會受到影響;為保護作物搞轉基因,作物保住了,但噴灑除草劑的數量和劑量都增加了,最終導致超級雜草出現。害蟲防控也一樣,在農業生態系統中,有害蟲,也有益蟲,還有益鳥。大量農葯不僅滅殺了害蟲,還誤殺了益鳥益蟲。更嚴重的是,害蟲也對農葯產生了頑強的抵抗力,這是因為物種繁衍是一切生物最根本的規律,害蟲不會輕易放棄其生存權。為了繼續替代昂貴的人工,就需要將抗蟲基因轉移到作物體內,繼續噴灑農葯,內外夾擊害蟲,導致超級害蟲出現。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讓動物們提前發育,但這樣的代價是,食品中抗生素、重金屬、激素含量升高,消費者為此要付出健康之代價。 現代農業與資本結合密切,最終綁架了農業,還綁架了政府。沒有政府的高額補貼,現代農業是沒有能力生存下去的。看看美國的例子就知道,美國農場主收入中的40%來自政府補貼。美國用中國耕地的193%,才生產了相當於中國52%的糧食,而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動用了多於中國農民近十倍的政策補貼。從這些數據來看,美國的現代農業還有那些優勢呢? 讓越來越少的人養活驕奢淫逸的現代人,且農場主還要自身享受,沒有政府補貼他們就不種地,要吃飯就必須看農場主的臉色。在以資本驅動的現代農業模式下,糧食安全越來越被少數人控制,甚至波及到糧食曾自給自足的中國。美國發展現代農業,除了要依靠政府補貼,還將環境代價轉移到他國,如化肥、農葯、農膜等高污染的行業是在中國生產的。在美國本土,搞轉基因那樣的懶人農業,已造成了農葯、化肥居高不下,並出現了超級雜草、超級害蟲,基因污染,蜜蜂也因此面臨滅絕危險。目前,美國人搞的現代農業,已不是滿足自身需求,為農民利益考慮的農業,而是賠錢還在干。美國人為什麼賠錢種地來養活中國人呢?其中深層的問題難道不值得我們認真反思嗎? 中美兩國國情不同,美國地多人少,從事農業的人更是鳳毛麟角,只能發展所謂的現代農業;我國人多地少,有悠久的農業歷史,適合發展生態農業。生態農業將對現代農業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撥亂反正」: 一是化肥用量減少。生態農業強調元素循環,僅將被城市消費者帶走的營養通過化肥、綠肥或生物菌肥的方式彌補。大量研究正式,發展生態農業,化肥用量在現有基礎上減少一半並不影響產量。 二是農葯大大減少。生態農業對害蟲防控以預防為主,不是待害蟲爆發後靠化學物質滅殺,強調生態平衡。在生態農業模式下,農葯就相當於滅火器,僅出現火災時才派上用場。根據我們的前期研究,農葯用量可在現有基礎上減少70-80%而基本不影響產量。因發展生態農業而關閉一半的化肥廠和70%以上的農葯廠,對生態環境保護和溫室氣體減排的意義是十分巨大的。 三是消除農膜污染。前期使用農膜可提高地表溫度、濕度兼有擬制雜草作用,但後期農膜是有害的。全球變暖後,生長季節延長了,完全可以不使用農膜。生態農業可根據作物生長習性,在不使用農膜前提下,保證產量與質量雙盈,從源頭杜絕二噁英等致癌物質向環境釋放。 四是消除轉基因技術的負面影響。生態農業不採取與自然對抗的辦法而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生產力,保護生態平衡,杜絕基因污染,保護消費者健康。 五是生態農業及其下游產業帶動更多的就業,吸引更多的農民在家鄉,轉變為農業職業工人,就地城鎮化,將城鎮建設成為有生氣的養人之地。這對滿足13億人食品的持續安全供應,促進城鄉和諧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中國具備發展生態農業的有利條件,如再加上適度的合作化,搞就地城鎮化,將大量人口穩定在廣大的鄉村或城鎮,則對國家食物供應、環境保護、社會穩定功莫大焉。建議國家在全國不同生態類型地區建立生態農業示範區,作為對照,同時建立現代農業包括生物技術的示範區,從而篩選符合中國特殊的農業模式,用中國人的智慧解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
Ⅳ 生態農場的實例
國外較好的典型是菲律賓馬尼拉附近的馬亞農場,那是一個既有農業、林業,又有豬、牛、鴨、魚等養殖業和各種食品加工業的農-工綜合農場。整個農場佔地36公頃,除了農業和林業以外,飼養豬25000頭,牛70頭,鴨10000隻。農場有麵粉加工廠、肉類加工廠和罐頭廠各一座。農作物的秸稈、林業的樹葉、麵粉加工廠的麩皮、肉類加工廠的下腳料作為牛和豬的飼料,畜糞送往沼氣池,產生的沼氣用於發電和作為燃料。沼氣池中的殘渣經處理後分別作飼料和肥料。這既控制了有機廢物對環境的污染,又給農場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
中國廣東省順德縣勒流公社新埠第三生產隊,根據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建立了一個以生產淡水魚、甘蔗、糖、蠶繭為主的基塘結構型的農業生態體系。基面種桑,桑葉養蠶,蠶蛹、蠶糞下塘養魚;種植甘蔗,榨糖,用蔗葉養豬,用豬糞養魚;含有大量魚類排泄物的塘泥用作種植桑樹、甘蔗的肥料。1976年以後,又發展了沼氣,沼氣渣既用作肥料,又作魚飼料,還用來培育蘑菇。整個新埠三隊的農業生態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魚、桑、蔗、豬幾大生產互為條件,相互促進。
Ⅳ 中國四大農場分別叫什麼
不知道你要的哪個! 中國四大生態農場有鳳凰公社、小團山香草農庄、弘毅生態農場。另一個沒查到。 中國四大牧區:新疆,內蒙古,西藏,青海。
Ⅵ 農場結構示意圖
(1)混合農業 靠近京津大城市,市場需求量大 (2)3 (3)①調整產業結構,變單一種植業為農、林、牧、副、漁五業並舉;②實行綜合循環利用;③開發利用沼氣等新能源。 由河流分布及通京塘高速公路可知該地區靠近京津大城市;從圖中也可以看出,該地既發展畜牧業又重視糧食生產,農業地域類型屬混合農業。圖中顯示生產過程3以沼氣為中心,凈化了環境,保護了土地資源,環境效益最大。該地建設生態農業措施分析可借鑒教材中北京留民營村生態農業的典例。
Ⅶ 中國四大生態農場是哪四大
中國四大生態農庄
(一)鳳凰公社
位於北京海淀區鳳凰嶺自然風景區,距城區僅15公里。富含鈣和鉀、偏鹼的土質,特有的「龍泉」「神泉」山泉水源,獨有的硅石山崖釋放負氧離子,屬鳳凰嶺在北京地區獨特的水土氣環境資源。
本社區佔地13.6公頃,分為4個種植園區,遵循「健康的土地→健康的植物→健康的食物→健康的人類」的理念,依「醫農同根,葯食同源」之學說,特設食育中心,以更好地體現有機蔬果在養生中的價值。作為北京市農學會生物科技試驗基地和海淀區科普教育基地,公社特設農場開放日,提供參觀和農耕體驗的服務。
(二)小團山香草農庄
中國四大生態農庄之一介紹了北京的鳳凰公社,今天介紹的「小團山香草農庄」位於安徽肥西縣劉銘傳故居旁,2006年由合肥智上農業開發公司創建。小團山的最大特色是:具有傳奇色彩的教授莊主;跨越中西的協同式住宅建築;世外桃源一般的人文自然環境;循循善誘因材施教的中英學堂;既有理想主義精神,又有入世的經世致用。
(三)弘毅生態農場
弘毅生態農場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山東省人民政府泰山學者、聯合國大學SUMAMAD計劃國際咨詢專家、國際著名環保作家蔣高明教授設計,在山東省人民政府泰山學者專項經費等支持下建立的研究型試驗農場,於2006年7月18日在山東省平邑縣蔣家莊成立。其核心思路是充分利用生態學原理,而非單一技術提升農業生態系統生產力,創建「低投入、零污染、高產出」農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農場摒棄化肥、農葯、除草劑、農膜、添加劑、轉基因6項不可持續技術,增加生物多樣性,從秸稈、「害」蟲、「雜」草綜合開發利用入手,種養結合,實現元素循環與能量流動,生產純正有機食品,推動城市社區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CSA);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農民就業;最終實現耕地固碳。
還有一個,不知道了。
Ⅷ 生態農場是什麼意思
生態農場是保護環境、發展農業的新模式。它遵循生態平衡規律,在持續利用的原則下開發利用農業自然資源,進行多層次、立體、循環利用的農業生產,使能量和物質流動在生態系統中形成良性循環。
例如在一個農場里,水稻、蔬菜、樹木是構成轉化太陽能的「生產者」,農場里養的豬、羊、牛、雞、鴨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稻草、樹葉和蔬菜加工成動物飼料,而動物糞便和肉類加工廠排出的高濃度有機廢水,送到嫌氧發酵的沼氣池內,通過微生物分解生產沼氣,為農場的生產、生活提供能源。沼氣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沼渣,經處理製成顆粒飼料喂豬養鴨,沼液可作液體肥料灌溉農田或養魚,這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循環系統。
上海崇明東風農場以奶牛場為中心,從處理畜糞尿開發沼澤人手,綜合解決能源、環境、飼料等問題。它還採用沼液無上培青飼料,不受季節、氣候影響,均衡地供奶牛食用;利用土地凈化功能,集中有機廢水排放到水生作物如茭白、藕等的田裡,經過大面積土地漫流,不僅凈化了廢水,而且充分利用了有機廢水的養分,促進了水生作物的豐收。
Ⅸ 誰能發幾張揭陽萬竹生態園的圖片給我,並解釋裡面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很久沒有去了
聽說現在的門票是20了,過年過節還會漲,裡面
有水上樂園
有動物園
有植物園
還有一些古老的農具
有上刀山,摩托車飛壁,竹竿舞
還有一個店家,(沒吃過,貌似挺貴的)門口就好多吃的,特色點的就是竹筍河粉...
個人覺得一般而已,對於農場孩子來說,都不是新鮮的東西,沒什麼看頭...
不知道城市孩子有什麼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