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珍珠有多少種圖片
擴展閱讀
手機相冊優酷圖片 2025-05-17 21:00:30
駝奶適合哪些人群圖片 2025-05-17 20:50:26

珍珠有多少種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7-03 10:10:09

1. 珍珠分類有幾種

珍珠的種類分為幾種

珍珠種類按成因可以分為天然珍珠和人工養殖珍珠。按出產環境又可以分為海水珍珠和淡水珍珠。根據形狀珍珠可以分為圓珠、橢圓珠、扁珠和異型珠,珍珠形狀越圓,其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就越高。
1、按成因分為兩種
根據其形成原因,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天然珍珠,就是貝類在自然環境中野生的珍珠,天然珍珠的形狀不規則,質地粗糙,而且產量很少。另一類是人工養殖珍珠,就是人為的在珠蚌體內插入珠核或異物,使其形成的珍珠。
2、按出產環境分為兩種
按出產環境可以分為海水珍珠和淡水珍珠兩種,海水珍珠是指海水貝類在海中孕育的珍珠,一般包括南洋珍珠、中國海水珍珠和日本海水珍珠等,海水珍珠的品質很高。淡水珍珠是淡水蚌在湖泊、江河或者溪流中產出的珍珠,世界上大多數的淡水珍珠都來自於中國。
3、按形狀分為四種
珍珠按照其形狀可以分為圓珠、橢圓珠、扁形珠和異形珠等,其中圓珠又可以分為正圓珠、圓珠、近圓珠。珍珠的形狀越接近正圓狀,就越具有觀賞性,因此珍珠越圓經濟價值就越高。

2. 南洋金珠是有幾種顏色

大體可分為三種顏色,淡金色,濃金色,以及不多見的壞色(復合色)。淡金色是南洋金珠的常態顏色,價格相對便宜。濃金色,是南洋金珠天然顏色中不可多得的,十分接近黃金的顏色,價格相對高出很多。至於它的怪色指的是呈現的金色比較多元化,金色中含有青色,或者少量黑色。因為它也是天然環境中形成的,不可多得,甚至比濃金色還稀少,所以深受不少人的喜愛。

3. 你知道哪些珍珠種類

南洋珍珠 ,產於南太平洋的海水珍珠都稱為南洋珍珠,南洋珠有白色、銀色、金黃與黑色,各有不同的產區,不同的蚌種養殖出來的南洋珠顏色種類也不相同。澳洲是全球最主要的南洋珠來源地。所產的南洋珠以銀色為主,白色與金色南洋珠主要產於緬甸、泰國、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

4. 珍珠的形狀都有什麼樣的

珍珠的形狀多種多樣, 有圓形、梨形、蛋形、淚滴形、紐扣形和任意形,其中以圓形為佳。非均質體。顏色有白色、 粉紅色、淡黃色、淡綠色、淡藍色、褐色、淡紫色、黑色等,以白色為主。白色條痕,具典型的 珍珠光澤,光澤柔和且帶有虹暈色彩。

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530-1.686,雙折射率:集合體不可測,無色散現象。硬度2.5-4.5。天然淡水珍珠的密度一般為2.66-2.78g/cm3,因產地不同而有差異。


(4)珍珠有多少種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國家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尚書禹貢》中就有河蚌能產珠的記載,《詩經》、《山海經》、《爾雅》、《周易》中也都記載了有關珍珠的內容。

珍珠按照成因分為天然珍珠和人工養殖珍珠兩種,天然珍珠主要是指在貝、蚌的體內自然形成的珍珠;習慣上人們把珍珠又分為海水珠、淡水珠、人造珠三種類型,淡水珍珠是指江、河中產出的珍珠。

中國的珍珠養殖技術已非常成熟,珍珠價格也相應大眾化,中國採珠歷史早在4000年前的夏禹時代就已開始了,淮河就產淡水珍珠,當時還將珍珠定為貢品。《格致鏡原·裝台記》中記載了周文王用珍珠裝飾發髻的史實。

5. 珍珠有什麼顏色的

珍珠有白色系、紅色系、黃色系、深色系和雜色系五種,多數不透明。種類豐富,形狀各異,色彩斑斕。具有瑰麗色彩和高雅氣質的珍珠,象徵著健康、純潔、富有和幸福,自古以來為人們所喜愛。

珍珠顏色以白色為主。白色條痕,具典型的 珍珠光澤,光澤柔和且帶有虹暈色彩,透明至半透明。

從蚌類中得到的顆粒狀珍珠。全年皆產,通常以六月較多,潛到海底,自水草或石頭上取下海蚌,從其中取出珍珠。肉可食用。

(5)珍珠有多少種圖片擴展閱讀:

珍珠的日常養護:

珍珠的成分是含有機制的碳酸鈣, 化學穩定性差,可溶於酸,鹼中,日常生活中不適宜接觸香水, 油,鹽,酒精,發乳,醋和臟物;更不能接觸香蕉水等有機溶劑。

夏天人體流汗多,也不宜戴珍珠項鏈,不用的時候用柔軟微濕的干凈棉布擦拭乾凈風干保存,不可用任何清潔劑清洗;不可在太陽下暴曬或烘烤。

收藏時不能與樟腦丸放在一起,也不要長期放在銀行的保險庫內。珍珠的硬度較低,佩戴久了的白色珍珠會泛黃,使光澤變差,可用1%-1.5%雙氧水漂白。

6. 珍珠分類

自然界中有70多種貝類可以形成珍珠。但是能夠形成量大、質優珍珠的也不過6、7種。它們分別是馬氏珠母貝(pinctadamartensi)、白蝶珠母貝(pinctadamaxima)亦稱大珠母貝、黑蝶珠母貝(pinctadamargaritifera)亦稱珠母貝、企鵝珠母貝(pterie penguin【Roeding】)、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以及皺紋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等。

因行業差異或角度不同,人們對珍珠有不同的分類方式,大致情況如下:

人們習慣上將海水育珠貝類稱為貝,而將淡水育珠貝類則稱為蚌。正因為此,人們首先因水域不同將珍珠劃分為海水珍珠和淡水珍珠兩大類。

1.海水珍珠

海水珍珠又因貝種不同而被分為:海水珠(馬氏貝珠、合浦珠)、南洋珠和黑珍珠(大溪地珍珠)3種。

(1)海水珠:即一般所說的海水珍珠。主要產地是日本、中國、越南和緬甸。我國有一些專家將其稱為「合浦珠」,因為我國廣西的合浦珍珠也產自馬氏貝。海水珠直徑一般不超過10mm。因為馬氏貝本身體型較小,難以生產大粒珍珠。

(2)南洋珠:產自白蝶貝,生長在水溫較高的所謂「南洋」水域,因此而得名。因貝體較大,所產珠直徑一般在10mm以上,南洋珠主要產地是澳大利亞、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以及我國的海南島。

(3)黑珍珠:珠型較大,直徑一般均在7mm以上,產自黑蝶貝。因該貝與白蝶貝的生存條件相似,也有專家將其劃為「南洋珠」之中,而分為白色南洋珠和黑色南洋珠。

黑蝶貝與白蝶貝的生存地大致相同。但是,只有玻里尼西亞群島和塞席爾群島的黑蝶貝顏色最黑,因此最適合黑珍珠生產。目前,只有玻里尼西亞的塔希提(大溪地)出產黑珍珠。因為當地的環礁湖最適於黑蝶貝生存,所產珍珠黑而油亮。因此,亦有人將黑珍珠稱為「塔希提珍珠」(tahiti Pearl)。

此外,鮑魚(Haliotidac)及鳳螺貝(Calyptracidac)中偶爾也生長出珍珠。因其顏色的艷麗和色彩豐富,亦十分珍貴。此種個案就以其母貝而被稱作鮑魚珍珠、鳳螺貝珍珠。這都屬於海水珍珠。

2.淡水珍珠

淡水珍珠產生於生長在江河湖泊的蚌體之中。最常見的則是三角帆蚌和皺紋冠蚌兩種。因為這兩種蚌可以生長十數年,所產珍珠的大小可以從1mm到十幾毫米乃至20mm以上。

有些學者依照珍珠在貝類體內的生長狀況不分海水和淡水,而將其分為:游離珠、附殼珠和聚合珠3種。

(1)游離珠:即生長在貝類體內不與貝殼相粘連的珍珠。此類珍珠,無論形狀如何,四周均被珍珠層包裹,是完整的珍珠。

(2)附殼珠:即與貝殼緊緊粘連在一起的珍珠。因此珠體有一面與貝殼相粘連。也有人將此類珍珠中奇形怪狀者稱為象形珠,而將半圓形者稱為「半邊珠」,或按外文譯為「馬比珠」(marbi)。

(3)聚合珠:由兩顆以上的珍珠被有機質層、稜柱層和珍珠層混合連聚在一起;或者數顆粟粒珠被包裹在一起而形成了一個珍珠團。

此外,珍珠業界也有人根據珍珠的形狀將其分為:圓珠、米形珠、饅頭珠、環帶珠以及異形珠等等。

國內還有一種以珍珠生產地區的方位而劃分為南、東、西三類。即所謂的南珠、東珠和西珠。在歷史上,尤其是在清朝,人們將合浦所出產的海水珠叫做「南珠」;而將黑龍江、遼寧等地所產的淡水珍珠叫做「東珠」;將西方國家所產出的珍珠叫做「西珠」,並有「東珠不如南珠」之謂。近代卻有人將日本所出產的珍珠叫做「東珠」,而仍然說:「東珠不如南珠」。其實這里的日本「東珠」和我國的合浦「南珠」實屬一個品種,即由馬氏貝所產出的「海水珠」,而且日本珠的質量遠遠好於合浦珠。

根據手術方式以及珍珠核心部分構成的不同,人們又將養殖珍珠分為:有核珍珠、無核珍珠以及附殼珠3種。因貝、蚌的外套膜進行分泌而形成了珍珠。為了獲取珍珠,人們將珍珠核配以外套膜細胞片植入貝、蚌體內,所獲珍珠內有核,所以稱之為有核珍珠;直接將外套膜細胞片植入貝、蚌體內,隨之生長過程,細胞片增生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質形成的珍珠被稱為無核珍珠。珍珠核大多是用貝殼製作的圓球,因此有核珍珠多為圓珠,而無核珍珠比較難以形成圓珠。

多年以來,只有海水珍珠可以植核,淡水珍珠無法植核。因此海水珍珠多為圓形,價格亦昂貴;而淡水珍珠價格相對低的多。近年來,畢業於湛江水產學院的謝紹河經過十幾年的研究和試驗,已經成功地培育出了淡水有核珍珠,並形成商業化生產。

按照珠寶學有關珠寶玉石的四大要素,國際珠寶玉石界將珍珠分為「天然珍珠」和「養殖珍珠」兩大類,並要求凡屬人工養殖的珍珠,必須冠以「養殖」的字樣。初期人們尚比較中規中矩。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又加之天然珍珠日漸其少,人們逐漸習慣於簡單地以「珍珠」來標示「養殖珍珠」,而只有在真正的天然珍珠出現時,才特別標以「天然」的頭銜。為此,世界珍珠協會主席何乃華先生曾多次在國際會議上提出建議:乾脆以「珍珠」標示「養殖珍珠」,而出現天然珍珠時,再特別以「天然」予以註明。他進一步闡述其理由如下。

(1)人工養殖的珍珠和天然珍珠的形成過程是完全相同的,珍珠的形成和生長完全是一個自然的發育和成長過程。這一特點與其他任何人工生產的珠寶均不相同。

(2)珠寶學中已有先例——玻璃。人們用「玻璃」標示人工生產的品種,而用「天然玻璃」來標示自然形成的玻璃。

(3)貝、蚌經手術後,有時會產生出「分泌珠」,日本人稱其為「開希」(keshi),也有人譯為「客緒」。這是手術過程中,外套膜細胞破裂形成碎粒,從而分泌形成了珍珠。「分泌珠」的形成與人工對貝、蚌施行手術有關,但又沒有人工植入的成分。近年來,人們還發現將珍珠從養殖的珍珠母貝、蚌體內取出後,原來形成的珍珠囊,即使不再植入異物,囊內亦有可能再次形成所謂的「再生」珍珠。這些分泌珠和再生珠既可算作「養殖」珍珠,也可劃入「天然」珍珠。不少日本人就在keshi 之後冠以「天然」的頭銜。

(4)國際上人們在商業操作中,幾乎已經採用這一方式,這已經是約定成俗的事實。國際珍珠界一些有識之士對這一建議表示了支持。香港的珠寶權威人士梁適華先生甚至風趣地說:「就像無須也不可能對試管嬰兒冠以『人工』或『養殖』的頭銜一樣。」

過去,世界珠寶學教材中,根據日本人的說法認為:只有海水珠中才有「分泌珠」。1983年,我國派駐德國工作的何乃華先生首先在德國珠寶界提出並證明了淡水珍珠同樣有「分泌珠」,這一論證獲得了德國珠寶界專家的認可。1995年,在希臘雅典舉行的國際珠寶聯合會大會上,何乃華先生代表中國正式提出此建議。最終,國際珠寶界承認了這一說法。並對該組織所規定的「珍珠手冊」進行了修改。這一修改對淡水珍珠有巨大的經濟意義,因為「分泌珠」時常被當作天然珍珠進行交易,從而獲取高價。

7. 珍珠有哪些種類買珍珠要怎麼選

珍珠的種類劃分起來還是挺講究的。
可以按珍珠的出產、形狀、顏色、光澤、重量來劃分。

按產出分,有四個種類:
一是海珠。即海水中珍珠貝自然產出的珍珠,又稱「鹽水珠」。
二是淡水珠。江、河淡水中珍珠貝自然產出的珍珠。
三是湖珠,湖水中珍珠貝自然產出的珍珠,也屬「淡水珠」。它分為「美人湖珠」和「草籽湖珠」兩種。「美人湖珠」呈圓形,表面特別細膩,俗稱「堅皮」,該珠性質不夠滋潤,透明度差,珠上有「腰線」者稱為「腰線珠」。「草籽湖珠」是普通湖珠,光澤暗淡呈鉛灰色,結構不細膩。
四是養珠。養珠即是人工方法培殖的珍珠。

按形狀分,有六個種類:
一是精圓珠。指色澤潔白或粉白,形狀「滾圓」的珍珠。此類珍珠光澤度好,表面光滑、細膩,屬珍珠中之上品;
二是木庄珠。普通圓形珍珠,其圓的性質和成度僅次於精圓珠。
三是扁圓珠。扁圓形珍珠,現在沿海地區及京津地區頗為流行。
四是饅頭珠。形狀象饅頭,上圓下平。
五是葫蘆珠,形似葫蘆,兩頭各一大小珠體,中間聯結處稍細。
六是墜形珠,形似水滴,上尖下圍,因其象長茄子,又稱「茄墜」。

按顏色分,有四個種類:
一是白珠。顏色基本為白色,在白色基底上可出現種種色彩的珍珠光澤。
二是黑珠。顏色基本為黑色,在黑色基底上可出現種種色彩的珍珠光澤。
三是雜色珠。凡不是白色或黑色的其它顏色的珍珠都為雜色珠,如「藍珠」,「紫珠」,「正紅珠」等等。

按光澤分,有兩個種類:
一是新光珠。指顏色純日,光譯明亮的珍珠.
二是老光珠。指飾用日久,光澤變暗的珍珠。純白珍珠顏色變黃也稱老光珠。

按重量分,有四個種類:
一是穎粒珠。亦稱「大映」,重量在15克拉以上。
二是厘珠。重量在15克拉以下,1.5克拉以上。
三是毛珠。重量在1.5克拉以下,0.3克拉以上。
四是扣珠。重量在0.3克拉以下。

同時,在選購珍珠的時候,也給幾個小建議。
一、選購時要注意珍珠的形狀。
就珍珠的形狀差異而言,首先是精圓珠,有著圓球狀,表現為圓度極高、富有珍珠光澤且質地細膩與表皮緊湊感強的特徵,這是珍珠中的上品;其次就是橢圓珠,是僅次於精圓珠的普通圓珠;再次就是扁圓珠,指呈扁圓球形的珍珠;第四檔就是瑪比珠,即饅頭形的珍珠,其頂為弧面、底為平面;第五檔是滴水形珠,指下圓上尖,似水滴的珍珠;第六檔為隨形珠,指除上述形狀以外、具有其他形狀的珍珠。在傳統工藝美學的要求中,凡圓球形珍珠,愈圓愈珍貴,能恰到好處地體現傳統的「珠圓玉潤」之說。

二、選購時要注意珍珠的大小
就珍珠的大小而言,自然是愈大愈珍貴,即所謂「七分珠子八分寶」。但各國的標准有所不同,珍珠檔次的劃分也就不同了。

三、選購要注意珍珠的顏色。
就珍珠的顏色差異而言,可分為白珠、黑珠、有色珠三類,或者根據顏色深淺的不同劃分為3個顏色系列。一為淺色珠,如白色珠、粉紅色珠、白玫瑰色珠等;二為黑色珠,如灰黑珠、深灰珠、藍黑珠、綠黑珠、紫黑珠等;三為有色珠,如紅珠、黃珠、藍珠、綠珠、紫珠、等。在傳統工藝美學的價值觀念中,凡白色的珍珠愈白愈珍貴;而圓度好、珍珠光澤迷人的黑珍珠更為珍貴。

8. 珍珠有幾種

珍珠分四種:
1.淡水珍珠
2.海水珍珠
3.南洋珍珠
4. 大溪地黑珍珠

9. 珍珠總共有多少種

珍珠常見的品種主要有淡水珍珠、海水珍珠、南洋珍珠等,淡水珍珠的產量很大,主要產於我國的華南地區,顏色絢麗多彩,但價格要比海水珍珠便宜很多。而南洋珍珠分為白色、銀色、金黃色、黑色等,其中以銀色的品種較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