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觀音菩薩有多少種像,各是什麼樣的乾隆時期流行什麼樣的觀音像如題 謝謝了
觀世音菩薩為攝化而自在示現三十三種形像。法華經普門品及其他諸種感應傳、持驗記常述之,由此,民間亦流傳此類圖像,較著者有清代卓峰之觀音應化圖三十三幅。三十三觀音之名稱及形像為: (一)楊柳觀音,踞坐岩上,右手執楊柳,表千手觀音之楊柳手三昧。(二)龍頭觀音,乘雲中之龍,表三十三身之天龍身。(三)持經觀音,箕坐岩上,右手持經卷,表三十三身中之聲聞身。(四)圓光觀音,身邊放光明,表法華經普門品『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之文意。(五)游戲觀音,箕坐雲中,表『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之文意。(六)白衣觀音,敷草坐岩上,結定印,表三十三身中之比丘、比丘尼身。(七)蓮卧觀音,合掌,左向坐荷葉上,表三十三身中之小王身。(八)瀧見觀音,倚岩視右方之瀑布,表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之文意。(九)施葯觀音,坐於池邊,注視蓮華,表『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之文意。(十)魚籃觀音,乘大魚,浮於水上,表『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之文意。(十一)德王觀音,趺坐岩上,右手執柳枝,表三十三身中之梵王身。 (十二)水月觀音,乘蓮瓣,立於水中,注視水中之月,表三十三身中之辟支佛身。(十三)一葉觀音,乘一葉蓮瓣,浮於水上,表三十三身中之宰官身。(十四)青頸觀音,倚岩,左方有瓶,插以柳枝,表三十三身中之佛身。(十五)威德觀音,箕坐,左手持蓮,表三十三身中之天大將軍身。(十六)延命觀音,倚水上之岩,右手支頰,表『咒詛諸毒葯,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之文意。(十七)眾寶觀音,向左平坐,表三十三身中之長者身。(十八)岩戶觀音,端坐岩窟中,表『蚖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燃,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之文意。(十九)能靜觀音,在岩壁間,兩手按一岩上,表『為求金銀琉璃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之文意。(廿)阿耨觀音,坐岩觀海,表『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之文意。(廿一)阿摩提觀音,箕坐岩上,表三十三身中之毗沙門身。(廿二)葉衣觀音,敷草坐岩上,表三十三身中之帝釋身。(廿三)琉璃觀音,乘蓮瓣,立於水上,兩手持缽,表三十三身中之自在天身。(廿四)多羅尊觀音,立雲中,表『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之文意。(廿五)蛤蜊觀音,示現蛤蜊中,表三十三身中之菩薩身。(廿六)六時觀音,右手持梵夾之立像,表三十三身中之居士身。(廿七)普悲觀音,衣端受風之立像,表三十三身中之大自在天身。(廿八) 馬郎婦觀音,婦女立像,表三十三身中之婦女身。(廿九)合掌觀音,合掌立像,表三十三身中之婆羅門身。(卅)一如觀音,坐雲中作飛行狀,表『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之文意。(卅一)不二觀音,兩手相叉立荷葉上,表三十三身中之執金剛身。(卅二)持蓮觀音,持一莖之蓮,立荷葉上,表三十三身中之童男童女身。(卅三)灑水觀音,左手持缽,右手執楊柳枝之立像,表『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之文意。其中,除白衣、青頸、多羅尊、葉衣、阿摩提等五觀音外,皆為唐代以後民間流傳信奉之觀音形像。請參考[佛像圖匯卷二]
『貳』 觀音有多少種呢
在佛門課誦之中,有一首觀音贊,其中有四句話,很可借來一用:「三十二應遍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在《法華經·普門品》,則舉出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三身.近世發現,梵文的《法華經》中,又只有十六身.《摩訶止觀》卷二上,舉出六種觀音諸尊真言義抄》,舉有十五種觀音。《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經》,舉有二十五種觀音。普通於《佛像圖匯》中,則有三十三種觀音像。
『叄』 觀音菩薩一共多少位都是什麼形狀
"這張經典的照片(左,宣化法師 右,倓虛法師),看後有一刻感動,直透心田!文殊菩薩與觀音菩薩為度眾生,彼此肉身在人間相見。「曾跨猛虎出三界,且踏蒼龍世上游」。"~常觀世音師父
『肆』 觀音一共有幾種,他們分別代表著什麼
1、楊柳觀音(佛身):右手持楊柳,踞坐岩上,手持凈瓶。
2、龍頭觀音(辟支佛身):以不同姿態乘龍顯聖於祥雲中,是化身天龍之身
3、持經觀音(聲聞身):箕坐岩上右手持經卷若讀書,也有一說釋持經為聲聞身。
4、圓光觀音(梵王身):身後有火焰圓光,大放光明。或釋圓光為普門品中"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相應。
5、游戲觀音(帝釋身):五色祥雲上箕坐或漫步自在形。
6、白衣觀音(自在天身):敷草坐岩上,左手持蓮花,右手結與願印,身著白衣,處白蓮花之中,或結定印以為是比丘與比丘尼的化身。
7、蓮卧觀音(天大將軍身):雙手合掌,在蓮葉上作半卧姿,表卅三觀音之小王身。
8、瀧見觀音(大自在天身):在高山倚岩而坐,坐眺望流泉飛瀑,表普門品中"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之意
9、施葯觀音(毗沙門身):常為右手拄頰深思,左手放在膝上捻蓮花,表示觀音無時不在惦念世間疾苦,考慮拯救眾生。或釋為表普門品中"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10、魚籃觀音(小王身):腳踏鰲魚背上,手提盛魚的竹籃,或為手提魚籃的民間少婦形象。《西遊記》中對此形象有發揮,因而在民間影響很大。
11、德王觀音(長者身):趺坐岩畔,右手持楊枝,左手置於臍前,表卅三身之梵王,梵王乃之主,其德殊勝,故稱德王。
12、水月觀音(居士身):作觀水中月形狀,以喻諸法如水中月而無實體,或釋為表卅三身之辟支佛 。
13、一葉觀音(宰官身),又作蓮葉觀音、南溟觀音。乘一片蓮葉漂浮水上,故有此名。相傳日僧道元自中國返日時,遇暴風於南溟時即默禱觀音,忽見大悲尊乘一蓮葉浮於海上,風浪遂止。及登岸,刻造所睹觀音像奉於南溟觀音寺,故有此稱。或釋為表卅三身中宰官。
14、青頸觀音(婆羅門身):青頸觀音,其像為三面四臂,所持之物為杖、蓮花輪、螺四種,身色為紅白,頸為青色。傳為觀音降魔解救眾生,為不使毒葯傳世害人而吞食,致使頸呈現青色。或釋為表卅三身中佛身
15、威德觀音(比丘身):箕坐岩畔,左手持蓮花,或釋為表卅三身中天大將軍身
16、延命觀音(比丘尼身):倚水上之岩,右手支頤,頭戴寶冠設阿彌陀佛之聖像。或釋為表普門品中"咒詛諸毒葯,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
17、眾寶觀音(優婆塞身):趺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於彎膝上。或釋為表卅身中之長者。
18、岩戶觀音(優婆姨身):端坐於岩洞中,靜思入定。或釋為表普門品中"元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燃,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
19、能靜觀音(長者婦女身):佇立岩畔,兩手按一岩上,望海沉思。或釋為表《普門品》中"為求金銀琉璃……等寶物,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
20、阿耨觀音(居士婦女身):佛教傳說阿耨達池位於瞻部州香山以南、大雪山以北,《大唐西域記》亦有提及。阿耨觀音名即由此而來。或釋為表《普門品》中: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
21、阿摩提觀音(宰官婦女身):常乘白獅子而身放火光之像,四臂分持摩竭魚、白吉祥鳥、鳳頭箜篌。表無畏之義。或釋為表卅身中之毗沙門身
22、葉衣觀音(婆羅門婦女身):敷草坐岩上,身穿千葉衣。或釋為表卅三身之帝釋。古印度東南部就有一個夏帕拉族,以樹葉為衣。婆羅門教女神亦有此形象
23、琉璃觀音(童男身):又稱:"香王觀音"、"高王觀音"、形象為兩手捧一琉璃壺,乘一蓮瓣浮於水上。或釋為表卅三身中自在天身。
24、多羅尊觀音(童女身):多羅意為"眼"、"瞳子"、作中年女像,合掌持青蓮花。或釋為《普門品》中"或值怨賊繞,各值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
25、蛤蜊觀音(天身):居於兩扇蛤蜊殼中,或乘於蛤蜊之上渡海。
26、六時觀音(龍身):作居士裝束,表卅三身之居士,以佛教徒每日六時(晨朝、日中、日沒、初夜、中夜、後夜)奉供不斷,故名。法隆寺中似有六時觀音。
27、普悲觀音(夜叉身):衣端受風立像,表大自在天身
28、馬郎婦觀音(乾闥婆身):婦女立像,表三十三身中的婦女身。
29、合掌觀音(阿修羅身):合掌立像,表三十三身中婆羅門身。
30、一如觀音(迦樓羅身):形象為乘雲飛行空中,右手持說法印,能制伏雷電等魔擾。
31、不二觀音(緊那羅身):雙手相叉或低垂,在水中立或坐於蓮葉之上,身著天衣,飄然自得地浮於水面。表執金剛身。
32、持蓮觀音(摩睺羅迦身):手持一蓮花,站或坐在蓮葉上,多為容貌姣好的少女形象,表童男童女身。
33、瀝水觀音(執金剛神身):又稱"滴水觀音",一手持瓶作瀉水狀,一手作法印,或持楊枝。表《普門品》中"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4)觀音像有多少種看圖片擴展閱讀
觀音菩薩在中國的傳入與發展:
觀音菩薩傳入中國大約是魏晉時期,觀音菩薩是隨著魏晉時期凈土宗的盛行而日益深入人心的。凈土宗的信仰是稱名念佛往生阿彌陀佛凈土即西方極樂世界。魏晉時期社會的動亂是造成這種信仰盛行的社會現實根源。哀鴻遍野、苦難深重的動亂社會,更促使人們信崇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在印度佛教龐大的佛菩薩王國里,中國民眾很快選擇了觀音菩薩,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廣大民眾祈望有一位救民於水火、解民於倒懸的救世主。
在頻生的天災人禍面前,束手無策、陷於失望甚至絕望境地的平民百姓,需要這樣的救世主。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家基辛說:「宗教強化了人類應付人生問題的能力,這些問題即死亡、疾病、飢荒、洪水、失敗等等。在遭逢悲劇、焦慮和危機之時,宗教可以撫慰人類的心理,給予安全感和生命意義,因為這個世界從自然主義的立場而言,充滿了不可預料、反復無常和意外的悲劇。」中國民眾信仰觀音菩薩原因即在於此。但是,中國民眾接受印度的佛菩薩卻又並非全部照搬,而是改造為中國菩薩。隨著佛教中國化的發展,印度的觀音形象逐漸發生重大變化。
這個變化就是,觀音入主中國初期,觀音還是以「偉丈夫」男菩薩的形象高坐佛殿神堂。中國早期觀音造像,例如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南北朝的木雕,觀音都是以男子漢形象出現,嘴唇上還有兩撇小鬍子。後來,特別是唐宋以後,觀音完全變為女菩薩,而且是非常秀美嫵媚的女菩薩。
中國佛教對觀音的改造,突出地表現在編造觀音菩薩的新的身世,這就是廣泛流傳的觀音為妙善公主說。印度的男觀音變成了西域興林國妙庄王的三公主。這種女觀音身世說,最早見於宋代朱弁《曲洧舊聞》。其後,宋末元初的管道升著《觀世音菩薩傳略》成為完整的傳記。以此為藍本,還陸續出現了《香山寶卷》、《南海觀音全傳》、《觀音得道》等一大批觀音故事書。這些觀音故事的廣泛流傳,深入人心,致使中國化的女觀音菩薩,完全取代了印度佛典中的「正宗」的男觀音菩薩。
『伍』 觀音一共有幾種法相分別是什麼
據說經常出現的有現三十三種。她為釋迦牟尼佛教育度化眾生的助手,也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上座菩薩,是阿彌陀佛的接班人,又稱為觀自在菩薩。
一、楊柳觀音(佛身):右手持楊柳,踞坐岩上,手持凈瓶。
二、龍頭觀音(辟支佛身):以不同姿態乘龍顯聖於祥雲中,是化身天龍之身
三、持經觀音(聲聞身):箕坐岩上右手持經卷若讀書,也有一說釋持經為聲聞身。
四、圓光觀音(梵王身):身後有火焰圓光,大放光明。或釋圓光為普門品中"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相應。
五、游戲觀音(帝釋身):五色祥雲上箕坐或漫步自在形。
六、白衣觀音(自在天身):敷草坐岩上,左手持蓮花,右手結與願印,身著白衣,處白蓮花之中,或結定印以為是比丘與比丘尼的化身。
七、蓮卧觀音(天大將軍身):雙手合掌,在蓮葉上作半卧姿,表卅三觀音之小王身。
八、瀧見觀音(大自在天身):在高山倚岩而坐,坐眺望流泉飛瀑,表普門品中"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之意
九、施葯觀音(毗沙門身):常為右手拄頰深思,左手放在膝上捻蓮花,表示觀音無時不在惦念世間疾苦,考慮拯救眾生。或釋為表普門品中"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十、魚籃觀音(小王身):腳踏鰲魚背上,手提盛魚的竹籃,或為手提魚籃的民間少婦形象。《西遊記》中對此形象有發揮,因而在民間影響很大。
十一、德王觀音(長者身):趺坐岩畔,右手持楊枝,左手置於臍前,表卅三身之梵王,梵王乃之主,其德殊勝,故稱德王。
十二、水月觀音(居士身):作觀水中月形狀,以喻諸法如水中月而無實體,或釋為表卅三身之辟支佛 。
十三、一葉觀音(宰官身),又作蓮葉觀音、南溟觀音。乘一片蓮葉漂浮水上,故有此名。相傳日僧道元自中國返日時,遇暴風於南溟時即默禱觀音,忽見大悲尊乘一蓮葉浮於海上,風浪遂止。及登岸,刻造所睹觀音像奉於南溟觀音寺,故有此稱。或釋為表卅三身中宰官。
十四、青頸觀音(婆羅門身):青頸觀音,其像為三面四臂,所持之物為杖、蓮花輪、螺四種,身色為紅白,頸為青色。傳為觀音降魔解救眾生,為不使毒葯傳世害人而吞食,致使頸呈現青色。或釋為表卅三身中佛身
十五、威德觀音(比丘身):箕坐岩畔,左手持蓮花,或釋為表卅三身中天大將軍身
十六、延命觀音(比丘尼身):倚水上之岩,右手支頤,頭戴寶冠設阿彌陀佛之聖像。或釋為表普門品中"咒詛諸毒葯,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
十七、眾寶觀音(優婆塞身):趺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於彎膝上。或釋為表卅身中之長者。
十八、岩戶觀音(優婆姨身):端坐於岩洞中,靜思入定。或釋為表普門品中"元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燃,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
十九、能靜觀音(長者婦女身):佇立岩畔,兩手按一岩上,望海沉思。或釋為表《普門品》中"為求金銀琉璃……等寶物,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
二十、阿耨觀音(居士婦女身):佛教傳說阿耨達池位於瞻部州香山以南、大雪山以北,《大唐西域記》亦有提及。阿耨觀音名即由此而來。或釋為表《普門品》中: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
二十一、阿摩提觀音(宰官婦女身):常乘白獅子而身放火光之像,四臂分持摩竭魚、白吉祥鳥、鳳頭箜篌。表無畏之義。或釋為表卅身中之毗沙門身
二十二、葉衣觀音(婆羅門婦女身):敷草坐岩上,身穿千葉衣。或釋為表卅三身之帝釋。古印度東南部就有一個夏帕拉族,以樹葉為衣。婆羅門教女神亦有此形象
二十三、琉璃觀音(童男身):又稱:"香王觀音"、"高王觀音"、形象為兩手捧一琉璃壺,乘一蓮瓣浮於水上。或釋為表卅三身中自在天身。
二十四、多羅尊觀音(童女身):多羅意為"眼"、"瞳子"、作中年女像,合掌持青蓮花。或釋為《普門品》中"或值怨賊繞,各值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
二十五、蛤蜊觀音(天身):居於兩扇蛤蜊殼中,或乘於蛤蜊之上渡海。此像緣出唐文宗食蛤,遇觀音現於其中的故事。據《觀音慈林集》卷下載,唐文宗一向極好喜食蛤蜊,沿海地方官吏以進貢為口實,大加收括民財,致怨聲載道。觀音聞知後為解救眾生,變為蛤蜊,示現於皇宮的廚房。文宗見後驚奇,請終南山恆政禪師致問,乃知觀音化現教示,即下旨停罷貢蛤蜊,永戒食蛤。又令天下寺建觀音殿,沿海漁民額手稱慶,家家奉供,稱為蛤蜊觀音。
二十六、六時觀音(龍身):作居士裝束,表卅三身之居士,以佛教徒每日六時(晨朝、日中、日沒、初夜、中夜、後夜)奉供不斷,故名。法隆寺中似有六時觀音。
二十七、普悲觀音(夜叉身):衣端受風立像,表大自在天身
二十八、馬郎婦觀音(乾闥婆身):婦女立像,表三十三身中的婦女身。
二十九、合掌觀音(阿修羅身):合掌立像,表三十三身中婆羅門身。
三十、一如觀音(迦樓羅身):形象為乘雲飛行空中,右手持說法印,能制伏雷電等魔擾。普門品中有:"雲雷鼓掣電, 降雹澎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配圖的經本多畫有雷電降電與觀音埸面。
三十一、不二觀音(緊那羅身):雙手相叉或低垂,在水中立或坐於蓮葉之上,身著天衣,飄然自得地浮於水面。表執金剛身。
三十二、持蓮觀音(摩睺羅迦身):手持一蓮花,站或坐在蓮葉上,多為容貌姣好的少女形象,表童男童女身。
三十三、瀝水觀音(執金剛神身):又稱"滴水觀音",一手持瓶作瀉水狀,一手作法印,或持楊枝。表《普門品》中"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5)觀音像有多少種看圖片擴展閱讀
觀世音菩薩(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觀世音是鳩摩羅什的舊譯,玄奘新譯為觀自在,中國每略稱為觀音。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系。他是西方三聖中的一尊, 也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而且還有說觀世音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觀音身相
隨類應化:《楞嚴經》卷六,觀世音菩薩為了適應各種不同根性及類別的眾生,他可化現三十二種不同的身份,為之說法教化,那便是:佛身,獨覺身、緣覺身、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四天王身、四天王國太子身、人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
比丘尼身、優婆塞身、優婆夷身、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龍身、葯叉身、乾闥婆身、阿修羅身、緊那羅身、摩呼羅伽身、人身、非人。《法華經·普門品》所舉的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三身,
與《楞嚴經》三十二身大致相同。那便是:佛身、辟支佛身(即是獨覺和緣覺)、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毗沙門身、小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優婆塞身、優婆夷身、長者婦女身、居士婦女身、宰官婦女身、婆羅門女、童男、童女、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及非人等身、執金剛神身。三十二及三十三都不是定數,實則應化無量。
『陸』 觀音菩薩有哪些形象
觀世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上首菩薩,表現一切佛的大悲心,所以是救世之最切者。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後來簡稱觀音菩薩,他的形象有多種不同。一是聖觀音像,就一首二臂,結跏趺坐,手中或持蓮花或結定印的尊嚴像,天冠中有阿彌陀佛像。
又有『自在觀音像』,就是一足盤膝,一足下垂,很自在的形象。像旁或有一凈瓶,盛滿甘露,瓶中插了柳枝,象徵觀音以大悲甘露遍灑人間。觀音像兩旁有一童男童女像,童女為龍女,因為《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中說有龍女成佛的故事,而觀音又是住在南海普陀洛伽山,因此有『龍女拜觀音』的傳說。童子即善財童子,因《華嚴經》中說善財童子為求佛法,參謁五十三位善知識,其中曾謁觀世音菩薩而得到教益。
十一面觀音一瞋面,化惡有情;二慈面,化善有情;三寂靜面,化導出世凈業。這三面教化三界便有九面。九面上有一暴笑面,是表示教化事業需要有極大威嚴和極大意樂方能無懈而成就。最上有一佛面,是表示以上一切總為成佛的方便。
千手千眼觀音俗稱為千手佛,那是錯誤的。千手錶護持眾生,千眼表觀照世間,都是大悲的表現。
『柒』 觀音像有幾種
觀音像一共有33種。包括楊柳觀音、龍頭觀音、持經觀音、圓光觀音、游戲觀音、白衣觀音、蓮卧觀音、瀧見觀音、施葯觀音、魚籃觀音等。
1、楊柳觀音(佛身):右手持楊柳,踞坐岩上,手持凈瓶。
2、龍頭觀音(辟支佛身):以不同姿態乘龍顯聖於祥雲中,是化身天龍之身。
3、持經觀音(聲聞身):箕坐岩上右手持經卷若讀書,也有一說釋持經為聲聞身。
4、圓光觀音(梵王身):身後有火焰圓光,大放光明。或釋圓光為普門品中,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壞相應。
5、游戲觀音(帝釋身):五色祥雲上箕坐或漫步自在形。
6、白衣觀音(自在天身):敷草坐岩上,左手持蓮花,右手結與願印,身著白衣,處白蓮花之中,或結定印以為是比丘與比丘尼的化身。
7、蓮卧觀音(天大將軍身):雙手合掌,在蓮葉上作半卧姿,表卅三觀音之小王身。
8、瀧見觀音(大自在天身):在高山倚岩而坐,坐眺望流泉飛瀑,表普門品中「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之意。
9、施葯觀音(毗沙門身):常為右手拄頰深思,左手放在膝上捻蓮花,表示觀音無時不在惦念世間疾苦,考慮拯救眾生。或釋為表普門品中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10、魚籃觀音(小王身):腳踏鰲魚背上,手提盛魚的竹籃,或為手提魚籃的民間少婦形象。《西遊記》中對此形象有發揮,因而在民間影響很大。
『捌』 觀音有幾種請大到小排列。
觀音菩薩就一尊,不過法身是和十方三世佛共一尊的,應化身就無數了。三十三觀音:唐代以後,觀音形象被漢化佛教不斷改造,最後定型為「三十三觀音」,分別有:
楊枝觀音、龍頭觀音、持經觀音、圓光觀音、游戲觀音、白衣觀音、蓮卧觀音、瀧見觀音、施葯觀音、魚籃觀音、德王觀音、水月觀音、一葉觀音、青頸觀音、威德觀音、延命觀音、六時觀音、眾寶觀音、岩戶觀音、能靜觀音、阿耨觀音、葉衣觀音、琉璃觀音、蛤蜊觀音、普慈觀音、合掌觀音、一如觀音、不二觀音、持蓮觀音、灑水觀音、多羅尊觀音、阿摩提觀音、馬郎婦觀音。
隨類應化:《楞嚴經》卷六,觀世音菩薩為了適應各種不同根性及類別的眾生,他可化現三十二種不同的身份,為之說法教化,那便是:佛身,獨覺身、緣覺身、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四天王身等...三十二及三十三都不是定數,實則應化無量。
(8)觀音像有多少種看圖片擴展閱讀
據佛經記載,佛對大弟子阿難說,觀音早在無量。劫中成佛,號正法明如來。因為發大悲願心,要 度娑婆世界的眾生,而倒駕慈航,來到人間現菩薩相。佛陀當年曾在正法明如來身邊做過苦行弟子,受其教化。
觀音菩薩大慈大悲、尋聲救苦,能夠化現成天人。鬼各界形象。據《法華經 . 普門品》(亦稱《觀
音經》)記載,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三化現。還有《楞嚴經》說有三十二應身,實際基本相同,以及《華嚴經》等經所述菩薩形象,都是為度化慈 濟人天各界有情眾生而化現。
『玖』 觀音像有多少種
觀音可以示現無量身度化眾生,但就民間有三十三觀音之說,流行於中國、日本民間,根據《佛像圖》所描繪的觀音形相包括: 1. 楊柳觀音:右手持蓮,左手放掌於胸前或拿凈瓶。 2.龍頭觀音:乘龍頭在雲端,教化天龍的化身。 3.持經觀音:坐岩石上,右手持經,左手置膝。 4.圓光觀音:在圓光火焰中,合掌坐於岩石。 5.游戲觀音:乘坐五彩雲,左手置偏臍處,做游戲相。 6.白衣觀音:著白衣,手結定印,跏趺坐於軟草石頭上。 7.蓮隊觀音:合掌,坐於蓮池中蓮花座上。 8.瀧見觀音:又名飛瀑觀音,倚於繼崖上觀瀑布。 9.施樂觀音:右手掌頰,倚於膝上,左手插腰。 10.魚藍觀音:手提裝魚的籃子,亦有乘坐大魚背。 11.德王觀音:趺坐岩石上,右手持綠葉一枝,左手置膝上。 12.水月觀音:在月光下乘蓮華舟於海上。 13.一葉觀音:乘一片蓮華,漂盪水面。 14.青頸觀音:坐在斷崖邊,右膝立起,右手放右膝上,左手扶崖壁。 15.威德觀音:右手著地,左手持蓮華,右岩上觀水。 16.延命觀音:倚於水岸岩邊。能除諸毒害壽命之物。 17.眾寶觀音:右手著地,右足伸展,左手置於立著的膝上。 18.岩戶觀音:端從於岩石洞窟內。 19.能靜觀音:佇立海邊岩石上,作寂靜相。 20.阿耨觀音:左膝倚背在岩石上,兩手相交,遠眺海面。 21.阿么提觀音:即無畏觀音,左膝倚於岩上,二手置於膝上。 22.葉衣觀音:從於有草的岩上。 23.琉璃觀音:別於高王觀音,乘一葉蓮花瓣,輕飄於水面。 24.多羅尊觀音:又稱為救度母,直立乘於雲上。 25.蛤蜊觀音:相傳唐太宗石蛤蜊,刨而不開,焚香祈求,忽然蛤蜊變公菩薩。 26.六時觀音:右手持經篋的立像。 27.普慈觀音:雙手千法衣垂於前方,立於山嶽之上。 28.馬郎婦觀音:觀音化身美麗女子勸大家學佛,以手提魚藍為主。 29.合掌觀音:立於蓮台,虛心合掌勢。 30.一如觀音:坐於雲上之蓮花座,樹立左膝有降伏雷電之姿。 31.不二觀音:乘坐浮於水面的蓮葉。 32.持蓮觀音:乘蓮葉,兩手持蓮蓊,顯現童男童女之體。 33.灑水觀音:右手持瓶作水之相者。
『拾』 觀音像有幾種形象
聖觀音觀世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上首菩薩,表現一切佛的大悲心,所以是救世之最切者。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後來簡稱觀音菩薩,他的形象有多種不同。一是聖觀音像,就一首二臂,結跏趺坐,手中或持蓮花或結定印的尊嚴像,天冠中有阿彌陀佛像。自在觀音又有『自在觀音像』,就是一足盤膝,一足下垂,很自在的形象。像旁或有一凈瓶,盛滿甘露,瓶中插了柳枝,象徵觀音以大悲甘露遍灑人間。觀音像兩旁有一童男童女像,童女為龍女,因為《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中說有龍女成佛的故事,而觀音又是住在南海普陀洛伽山,因此有『龍女拜觀音』的傳說。童子即善財童子,因《華嚴經》中說善財童子為求佛法,參謁五十三位善知識,其中曾謁觀世音菩薩而得到教益。
童女十一面觀音一瞋面,化惡有情;二慈面,化善有情;三寂靜面,化導出世凈業。這三面教化三界便有九面。九面上有一暴笑面,是表示教化事業需要有極大威嚴和極大意樂方能無懈而成就。最上有一佛面,是表示以上一切總為成佛的方便。善財童子十一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俗稱為千手佛,那是錯誤的。千手錶護持眾生,千眼表觀照世間,都是大悲的表現。主要有四十二臂:(1)手下伸、掌向上,名施無畏手,除一切眾生怖畏;(2)持日手,救眼暗無光者;(3)持月手、救患熱病令清涼;(4)寶手,為眾官位者;(5)寶箭手,令善友早相遇;(6)凈瓶手,為求生梵天者;(7)楊枝手,除種種病難;(8)白拂手,除一切惡障;(9)寶瓶手,為調和眷屬;(10)盾牌手,辟一切惡獸;(11)鉞斧手,除一切王難;(12)髑髏寶杖手,役使一切鬼神;(13)數珠手,能得一切佛接引;(14)寶劍手,降伏一切鬼神;(15)金剛杵手,摧伏一切怨敵;(16)鐵鉤手,能令龍王擁護;(17)錫杖手,慈悲覆護一切眾生;(18)白蓮花手,成就種種功德;(19)青蓮花手,為生十方凈土;(20)紫蓮花手,能見十方諸佛;(21)紅蓮花手,能令生天;(22)寶鏡手,成就大智慧;(23)寶印手,成就大辯才;(24)頂上化佛手(二手),為得諸佛摩頂授記;(25)合掌手(二手),令一切人及鬼神愛敬;(26)寶篋手,能得土中伏藏;(27)五色雲手,令速成佛道;(28)寶戟手,能辟除怨賊;(29)寶螺手,號召天神;(30)如意寶珠手,能令富饒;(31)絹索手,令得安穩;(32)寶缽手,令身體安穩;(33)玉環手,令得僕役;(34)寶鐸手,令得上妙音聲;(35)五股杵手,能降伏天魔外道;(36)化佛手,生生不離佛;(37)化宮殿手,生生在佛宮殿中,不受胎生;(38)寶經手,令博學多聞;(39)金剛輪手,直至成佛終不退轉;(40)蒲桃手,令稼谷豐收。以上是經中所說。一般再加麥穗手、羯磨輪手、寶矛手、寶錘手成四十八臂。千手千眼觀音四十八臂觀音就前邊的千手觀音像,略去千手便是四十八臂觀音。一般千手觀音是立像,而四十八臂觀音是坐像。當然,千臂也好,四十八臂也好,都應當看作是觀音菩薩慈悲救世的無窮悲願的具體化,不必拘泥於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