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中國毒蛇多少種以及圖片
擴展閱讀
可愛的跳舞卡通圖片 2025-07-30 09:05:49
什麼圖片適合做背景 2025-07-30 09:05:03
激光列印圖片素材海賊王 2025-07-30 08:53:17

中國毒蛇多少種以及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12 23:06:17

❶ 蛇在中國有多少

蛇在中國有216種。

今世界上的蛇約有3000種,其中毒蛇有650多種。中國蛇類216種,毒蛇65種。

蛇的個體差異很大。分布在加勒比群島的馬丁尼亞、巴貝多等島上的盲蛇,是世界上最短的無毒蛇,只有9厘米長,最長不過11.94厘米。最大的毒蛇是眼鏡王蛇,最長達5米多。分布在東南亞、印尼和菲律賓一帶的蟒蛇,一般都超過5米,最長的可達10米左右。

而南美洲的水蟒則更大,體重200公斤左右。有記錄最大的蟒蛇是印度尼西亞捕獲的網紋蟒,長14.85米,重447公斤,取名為「桂花」。世界上陸生蛇中最毒的蛇為細鱗太攀蛇(俗稱內陸太攀蛇),毒液毒性位居榜首,是不折不扣的毒蛇王。

世界上還存在著一種名叫海岸太攀蛇的蛇,很多人誤以為海岸太攀蛇更厲害,但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海岸太攀蛇在的毒性稍微較細鱗太攀蛇弱。

1989年9月上旬,中國湖南宜章莽山地區發現「青龍」屬蝮亞科烙鐵頭屬,並將其命名為「莽山烙鐵頭蛇」,現已更名莽山原矛頭蝮,僅存幾百條,堪稱一代「國寶」。

其實在我國還有很多比莽山烙鐵頭還珍稀的蛇。不過現在價值並沒有新聞那麼誇張,野生的一萬都可以買幾條了,但價值和稀有不掛鉤。

(1)中國毒蛇多少種以及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最大的十種蛇

1、尖吻蝮

尖吻蝮是蛇亞目蝰蛇科蝮亞科下的一個有毒單型蛇,屬下尖吻蝮的幼蛇只有尖吻蝮一個品種。尖吻蝮又稱百步蛇、五步蛇、七步蛇、蘄蛇、山谷虌、百花蛇、中華蝮等,是亞洲地區內相當著名的蛇種,尤其在台灣及華南一帶更是自古已備受重視的蛇類。目前未有任何亞種被確認。

尖吻蝮全長120—150厘米,大者可達200厘米以上。頭大呈三角形,與頸部可明顯區分,有長管牙。尖吻蝮也是我國第三大的毒蛇。

尖吻蝮在中國分布范圍大致在東經104°以東,北緯25°到31°之間。已知的分布地區有安徽(南部)、重慶、江西、浙江、福建(北部)、湖南、湖北、廣西(北部)、貴州、廣東(北部)及台灣省。在中國分布較廣,其中以武夷山山區和皖南山區貯量最多。中國之外只見於越南北部。

2、棕黑錦蛇

棕黑錦蛇中文俗名黃花松、烏蟲。游蛇科,錦蛇屬。全長1.5m -1.9m,體重0.5-1.5千克。隨產地不同顏色差異較大。湖南浙江的顏色較淺;北京的顏色鮮艷,花紋明顯;

東北的顏色深基本是黑色活動於平原、山區的林邊、草叢、耕地,亦到人住宅附近甚至進入房內。性情比較溫和,不受威脅時,一般不咬人。以鼠類為食,亦吃鳥類及鳥蛋。

棕黑錦蛇主要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新賓和清原)、河北、山東、湖南、湖北、浙江、西伯利亞、朝鮮、北京、日本。

3、赤峰錦蛇

赤峰錦蛇是游蛇科,全長2m左右。背面黃褐色或棕色,腹麵灰白色,沒有黑斑或有不明顯的黑斑。主要生活於平原、丘陵、山地的林邊、田園、水域附近,亦可進入人住宅。屬無毒蛇。

赤峰錦蛇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遼寧、河北、內蒙古、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赤峰錦蛇在我國分布遠較棕黑錦蛇廣;為遼寧廣布種,但數量上不多.

4、滑鼠蛇

滑鼠蛇(學名:Ptyas mucosus),俗名:烏肉蛇、草錦蛇、長標蛇、水律蛇、山蛇,是一種無毒蛇。背面黃褐色,體後部有不規則的黑色橫紋。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南方地區,生活於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區、丘陵、平原地帶。蛇性情較兇猛,攻擊速度快,捕食鼠類、蟾蜍、蛙、蜥蜴和其它蛇等。

滑鼠蛇是中國所產無毒蛇中的較大者,成蛇體長而粗大,一般在1500mm以上,有的可達2000mm左右。在中國分布於:廣西、廣東、福建、台灣、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其它分布於:印度、阿富汗、印度尼西亞、中南半島。

5、黑眉錦蛇

黑眉錦蛇是大型無毒蛇,全長可達2米左右。黑眉錦蛇別名家蛇﹑秤星蛇﹑菜花蛇(雖王錦蛇也稱菜花蛇,但四川、貴州一帶稱黑眉錦蛇為菜花蛇)﹑黃頜蛇﹑枸皮蛇﹑黃喉蛇﹑慈鰻﹑黃長蟲﹑廣蛇等。

黑眉錦蛇是我國最常見的蛇之一,黑眉錦蛇中國分布:各個省(區)。其它國家分布:朝鮮、越南、馬來半島北半部,寮國、緬甸、印度(大吉嶺,阿薩姆)、日本。

6、烏梢蛇

烏梢蛇 ,俗稱烏蛇、烏風蛇,為游蛇科烏梢蛇屬體形較大的蛇。分布范圍很廣,是我國較為常見的一種無毒蛇。烏梢蛇長勢快適應性強、抗病力高、市場暢銷、很適宜人工養殖。

烏梢蛇別名烏蛇、青蛇、一溜黑、黑花蛇、烏風蛇、烏風梢、烏風鞭、風梢等。成蛇體長一般在1.6米左右,較大者可達2米以上。

烏梢蛇廣泛分布於河北、河南、陝西、山東、甘肅、四川、貴州、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區)、廣東、廣西(上林縣、靈山縣地區居多),國外未見報道。

7、王錦蛇

王錦蛇是我國最常見的大型無毒蛇,在我國除了蟒蛇以外最大的無毒蛇,其他中文俗名:臭王蛇、黃喉蛇、黃頜蛇、王蛇(四川)、錦蛇、黃蟒蛇、王蟒蛇、油菜花、臭黃蟒、棱錦蛇(黑龍江)、

棱鱗錦蛇(福建)、菜蛇、王字頭(貴州)、菜花蛇(湖南、湖北)、松花蛇(貴州、四川)、臭青公母(台灣)、菜花蛇(江蘇,浙江,江西,四川)、臭黃頷。

王錦蛇是一種游蛇科蛇類,體大兇猛,且無毒,遇到同類會相互殘殺。廣泛分布於河南、山東南部(以前分布較多,隨著近年來生態環境的惡化和人為因素等,現在較為少見),陝西、四川、雲南、貴州、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等地。

8、莽山洛鐵頭

莽山烙鐵頭的重量是烙鐵頭蛇的十倍以上,由於體形巨大毒液分泌量也隨之增大,一旦被咬,它的蛇毒會隨著血液在人體內迅速發作,如不及時處理,死神一定會如約而至。

成年蛇體長至少2米以上,重在3千克以上,已捕獲的最重者達17.75千克,超過《吉尼斯世界紀錄》記載的最重毒蛇的15.44千克。

莽山烙鐵頭也稱為莽山原矛頭蝮,全長可達2m,是蛇亞目蝰蛇科下的一個有毒蛇種,主要分布於中國的湖南省。目前未有任何亞種被確認。

9、眼鏡王蛇

眼鏡王蛇又稱山萬蛇、過山峰、大扁頸蛇、大眼鏡蛇、大扁頭風、扁頸蛇、大膨頸、吹風蛇、過山標等。相比其他眼鏡蛇性情更兇猛,反應也極其敏捷,頭頸轉動靈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蛇類之一。

眼鏡王蛇為大型蛇類,是世界上最大的毒蛇,最大全長記錄中國3,806(3,276+53)mm、中國之外5,580mm,比無毒蛇網錦蛇要大的多。眼鏡王蛇分布在中國浙江、福建、江西、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廣東(全省分布)。國外分布於東南亞和南亞。

10、緬甸蟒

緬甸蟒也有人稱為緬甸岩蟒,又叫南蛇、琴蛇、雙帶蚺,是蛇亞目蟒科蟒屬亞洲岩蟒的亞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巨型的六種蛇類之一。它是東南亞地區的本土品種,多居於熱帶雨林里。

在一些接近水源的地方較容易接觸到它們,有時也會出沒於樹木上。緬甸蟒以體型巨大著稱,在亞洲緬甸蟒是第二大蛇,僅次於網紋蟒,緬甸蟒身長可達6米,體重可達90公斤。

緬甸蟒分布范圍很廣,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度北部;我國見於廣東、廣西、福建、雲南、海南、貴州、湖南,等地。是中國最大的蛇,沒有之一。

❷ 萬一被咬中,就是九死一生的,是我國哪四種毒蛇

蛇族是世界上種類最多的生物之一,根據生物學家統計當今世界上的蛇類共計有3000多種,其中毒蛇佔到五分之一以上,約有650多種。


作為世界上領土面積第三大的國家,我國的蛇類品種同樣非常豐富。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大約有蛇類216種,而毒蛇的數量達到了65種。這65種毒蛇之中,有9種是致命性的毒蛇,其中尤其以銀環蛇、五步蛇、過山峰和中華眼鏡蛇最毒!


第四位:眼鏡蛇


我國的眼鏡蛇中毒性最強的當屬中華眼鏡蛇了(又被稱為舟山眼鏡蛇)。成年的中華眼鏡蛇長度可以達到1.5米~2米,不僅毒素很強,而且分泌的毒液量也非常大!


中華眼鏡蛇的毒液包括血循毒和神經毒兩種毒素,所以一旦有人被咬中,會出現無法止血以及神經麻痹兩種現象,非常地危險。


原本中華眼鏡蛇在我國分布的范圍很廣,包括南部許多省份以及台灣省都有它們活動的蹤跡,甚至越南的少數地區也活躍有中華眼鏡蛇。但是在人們的捕殺之下,短短二十年的時間,中護眼鏡蛇的數量減少了大約二分之一。如今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易危物種。

❸ 中國四大陸地毒蛇

1、銀環蛇

銀環蛇(Bungarus multicinctus),是眼鏡蛇科環蛇屬的一種動物。俗稱過基峽、白節黑、金錢白花蛇、銀甲帶、銀包鐵等。毒性極強,為陸地第四大毒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銀環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舟山眼鏡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眼鏡王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尖吻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原矛頭蝮

❹ 中國十大致命毒蛇的排名

十大致命毒蛇的排名:

第一名銀環蛇(眼鏡蛇科環蛇屬)


單次排毒量很少,但是毒性極為猛烈,主要為神經毒素,作用於麻痹呼吸肌,傷者若不及時治療,將在睡夢中死去,十分危險。

❺ 蛇的品種都有哪些

我國常見蛇類:

一、黑眉錦蛇

黑眉錦蛇(拉丁名:Elaphe taeniura)是大型無毒蛇,全長可達2米左右。黑眉錦蛇別名家蛇﹑秤星蛇﹑菜花蛇(雖王錦蛇也稱菜花蛇,但四川、貴州一帶稱黑眉錦蛇為菜花蛇)﹑黃頜蛇﹑枸皮蛇﹑黃喉蛇﹑慈鰻﹑黃長蟲﹑廣蛇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赤鏈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銀環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尖吻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眼鏡王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原矛頭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短尾蝮

❻ 毒蛇種類有哪些

據《國家地理》雜志的統計,人類已知的蛇共2500餘種,其中無毒蛇為1500餘種,有毒的蛇類1000種左右。

短尾蝮(學名:Gloydius brevicaus)又稱草上飛、地扁蛇,劇毒,多棲息於在長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區以及主要棲息於墳堆草叢及其附近。

短尾蝮體較短粗,頭略呈三角形,與頸區分明顯,吻棱明顯,尾短,具管牙;有頰窩。頭背深棕色,體腹麵灰白色,尾尖棕黑色。

種群現狀

短尾蝮分布廣、數量多、毒性較強,在長江中下遊人口稠密地區危害頗大。但短尾蝮在抑制鼠類有一定作用。

長期以來短尾蝮被認為具有某些治療作用而入葯,用以生產蛇酒、蛇干、蛇粉等,且被日本國葯酒廠大量收購;中國也採用它做原料生產葯物,數量急劇降低。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短尾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