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圖片
擴展閱讀
可愛的跳舞卡通圖片 2025-07-30 09:05:49
什麼圖片適合做背景 2025-07-30 09:05:03
激光列印圖片素材海賊王 2025-07-30 08:53:17

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12 20:37:20

⑴ 張衡是通過發現什麼而發明地動儀的

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張衡
張衡(78-139),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縣石橋鎮)人。他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為我國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也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 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 地球遠近的關系。 張衡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准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 張衡共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靈憲》和《靈憲圖》等。
張衡出身於這樣一個家庭,既有顯赫的家世,又有一位堪稱表率的祖父,但家境又不富裕,生活清苦。這樣的環境,使張衡從小就立志高遠,不耽於安樂,而是在艱難中刻苦自學,堅韌不撥,自勵上進。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家學的熏陶,祖父的品行業績對他的垂範作用,對張衡後來成為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有著巨大的影響,後來祖孫二人同被列傳於《後漢書》,一起名垂史冊。 張衡的青年時代以游學生涯開始,主要從事於文學創作。《後漢書·張衡傳》中對他這段經歷有如下描述:「衡少善屬文,游於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購簌藝。」(五經:詩經、書經、禮記、易經、春秋;六藝:禮<禮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書<識字>、數<計算>)。

繼首屆中國賽區施坦威青少年鋼琴比賽在中華大地掀起一股青少年學習鋼琴的熱潮之後,施坦威鋼琴(上海)有限公司將於2005年再次與中國音樂學院共同舉辦全世界第69屆施坦威青少年鋼琴比賽(中國區第二屆)。此項比賽是迄今為止歷史最悠久的最大的青少年音樂天才雲集的鋼琴比賽,由施坦威公司於1936年建立,旨在為更多的鋼琴愛好者提供一個平台共 享學習音樂的樂趣,同時為更多的音樂天才提供通向世界音樂舞台的機會。許多過去的參賽者通過此項比賽成為專業的音樂家,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比如當今世界著名音樂教育家阿里.瓦迪先生。
此次比賽的預賽於2001年9月開始,歷時四個月。分別在北京、上海、 廣州、香港、沈陽、成都六個賽區舉行。各地區選拔出的選手將參加於2005年12月1-3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區總決賽,屆時將由吳祖強擔任名譽主席,周廣仁擔任名譽副主席,楊峻擔任評委會主席,評委會聚集了全國最著名的教育家和鋼琴家,包括但昭義、吳迎、石叔誠、趙曉聲、盛一奇、李民等。此次決賽的獲獎選手將參加12月4日在北京舉行的頒獎音樂會,屆時獲獎選手將有機會彈奏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施坦威和平鋼琴,此架鋼琴由施坦威紐約工廠製造,旨在通過音樂的享受喚起人對世界和平的追求。評委會還將從總決賽四個年齡組的第一名中選出一名小鋼琴家,由他(她)代表中國參加將於2006年6月在德國漢堡舉行的施坦威國際音樂節和天才音樂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鋼琴家進行交流。

⑵ 一個人不知道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心情語錄

似水流年才是一個人的一切,其餘的全是片刻的歡娛和不幸。
因為不想再被人看穿,於是學會了隱藏。因為不想再被人傷害,所以學會了偽裝。
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最愛的人把你計劃在他的未來里。

⑶ 曹操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杜康是什麼意思

相傳,酒是杜康發明的。「何以解愁,唯有杜康」,說的就是杜康造酒的典故。但是,杜康剛開始造的全是些黃酒和甜酒。最早的酒是將剩飯放入木盆悶制若干天之後,再用土布過濾而成的。看上去顏色混濁,喝起來味道淡甜很不夠勁兒。為了製造一種清澤透明,既香且濃的烈性酒,杜康不知經歷了多少次失敗,熬過了多少不眠之夜,終於造出了一種清澤如水的烈性酒。這種酒很香,又有「杜康醉劉伶,一醉三年整」之說。因此,這種酒又叫「透瓶香」,號稱:「一碗醉三年」。

⑷ 張衡的地動儀 發明故事

地動儀
地動儀是漢代科學家張衡的又一傳世傑作。在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據《後漢書.五行志》記載,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間,共發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區有時大到幾十個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濫、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地動儀——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

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圓徑八尺」,「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圓蓋,儀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龜、鳥、獸等圖形。儀器的內部中央立著一根銅質「都柱」,柱旁有八條通道,成為「八道」。道中安有「牙機」。儀體外部周圍鑄有八條龍,頭朝下,尾朝上,按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布列。龍頭和內部通道中的發動機關相連,每個龍頭嘴裡都銜有一個銅球。對著龍頭,八個蟾蜍蹲在地上,個個昂頭張嘴,准備承接銅球。當某個地方發生地震時,地動儀內部的「都柱」就發生傾斜,觸動牙機,使發生地震方向的龍頭張開嘴,吐出銅球,落到銅蟾蜍的嘴裡,發生很大的聲響。於是人們就可以知道地震發生的方向。

漢順帝永和三年(公元138年)二月初三日,地動儀的一個龍機突然發動,吐出了銅球。當時在京城的人們卻絲毫沒有感覺到地震的跡象,於是有人開始議論紛紛,責怪地動儀不靈驗。沒過幾天,隴西(今甘肅省東南部)有人飛馬來報,證實那裡前幾天確實發生了地震,於是人們開始對張衡的高超技術極為信服。隴西距洛陽有一千多里,地動儀標示無誤,說明它的測震靈敏度是比較高的。

據學者們考證,張衡在當時已經利用了力學上的慣性原理,「都柱」實際上起到的正是慣性擺的作用。同時張衡對地震波的傳播和方向性也一定有所了解,這些成就在當時來說是十分了不起的,而歐洲直到1880年,才製成與此類似的儀器,比起張衡的發明足足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60377.htm

⑸ 一個人熬過了多少個不眠夜

一個人熬過了無數個不眠夜,因為沒有做過具體統計,實際的數字不詳,但根據年齡推算還是能得到比較貼近的數字的。遇到事情往開了想,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自尋煩惱,這樣生活起來會比較放鬆一些,也能減輕在夜晚獨自一人的失眠煎熬。

⑹ 孝敬父母的方法

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要正確區分孝敬在不同場合的具體要求,並按這些要求去做。孝敬父母表現在方方面面。愛父母,心裡想的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高興……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現。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 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經》里有一句:"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 漢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他九歲時,不幸喪母,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親。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席扇涼,趕走蚊子,放好帳子,讓父親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床席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當時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贊譽。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災災病病使父母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讀書升學費去父母多少心血;立業成家鋪墊著父母多少艱辛。可以說,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如果人類應該有愛,那麼首先應該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談到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別對年邁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顧,耐心安慰。就說現在城市裡的大多數老人,雖然兒孫滿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錢花,但是孩子因為工作的緣故幾乎都不在身邊,平時恐怕很少見面,所以,在他們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與所有的親人團聚。不是有首歌中唱到"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捶捶後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只求個平平安安,團團圓圓! 所以將來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都要記著爸爸、媽媽;而且更要趁現在在他們身邊的時候,多孝敬他們。留意自己的父母 如果你在一個平凡的家庭長大;如果你的父母還健在管你有沒有和他們同住;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媽媽的廚房不再像以前那麼干凈;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碗筷好象沒洗干凈;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的鍋子不再雪亮;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親的花草樹木已漸荒廢;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煮的菜太咸太難吃;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經常忘記關瓦斯;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老父老母的一些習慣不再是習慣時......,就像他們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時......;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不再愛吃青脆的蔬果;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愛吃煮得爛爛的菜;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喜歡吃稀飯;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他們過馬路行動反應都慢了;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在吃飯時間他們老是咳個不停,千萬別誤以為他們感冒或著涼,(那是吞咽神經老化的現象);如果有一天,你發覺他們不再愛出門...; 如果有這么一天,我要告訴你,你要警覺父母真的已經老了, 器官已經退化到需要別人照料了,如果你不能照料,請你替他們找人照料,並請你請你千萬千萬要常常探望,不要讓他們覺得被遺棄了。每個人都會老,父母比我們先老, 我們要用角色互換的心情去照料他,才會有耐心、才不會有怨言。當父母不能料理自己的時候,為人子女要警覺,他們可能會大小便失禁、可能會很多事都做不好,如果房間有異味,可能他們自己也聞不到,請不要嫌他臟或嫌他臭,為人子女的只能幫他清理。

⑺ 讀關於孝敬父母的故事或傳說有感

陳毅孝敬父母
曾讀過許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
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元帥是個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務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親。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為母親洗尿褲,以關切的話語溫暖撫慰病中的母親。雖然陳毅元帥為母親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從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對母親濃厚的愛。他不忘母親曾為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母親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兒女學習效仿。
孝敬父母關愛幫助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每個兒女應盡的義務,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朋友,我們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嗎?我們給了他們什麼呢?
其實父母親想要的真的不多,他們需要的只是我們的孝心和關愛,希望我們在需要時伸出扶助之手。
當父母還年輕力壯的時候,你常回家看看,一句隨意的問候「爸、媽,你們好嗎?」隨意買的宵夜,親自煮一頓家常的晚餐,陪母親逛逛街,嘮嘮家常,幫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 這些都能讓他們感到欣慰溫馨。
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漸漸長大成人,父母卻愈來愈老。他們變成了老眼昏花,動作遲緩,手腳不靈便,思維遲鈍,沒有記性,說過的話以為不說,重重復復,嘮嘮叨叨,甚至患上老年痴呆,像三歲的小孩。說話時,他們會突然想不起要說什麼,甚至極可能最後連要做什麼,都一並忘記;他們會重復又重復教過我們的故事和兒歌,沉醉在那些和我們一起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的回憶中!他們會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帶;吃飯時,會弄臟衣服,梳頭發時手還會不停的抖;有時還會感到孤獨寂寞,痴痴呆望遠處。看到父母慢慢衰老,我們應該想到兒時父母為我們所做的點點滴滴:父母不厭其煩為我們洗了多少的尿布,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教我們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我們系鞋帶、扣扣子、溜滑梯;教我們穿衣服、梳頭發;每天教我們背兒歌,還要絞盡腦汁,去回答我們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古怪問題。當時,父母做這些多麼的耐心,多麼的溫柔,總覺得有了我們再苦再累也是一種幸福。
朋友,人們常說父母恩最難回報。願我們能以當年父母對待小時候的我們那樣,耐心、溫柔地對待漸漸老去的父母,體諒他們,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哪怕只為父母換洗衣服,為父母喂飯送湯,為父母搽搽風濕油,按摩酸痛的腰背,握著父母的手,扶著他們一步一步地慢慢散步......讓我們的父母幸福快樂地度過餘生。學學陳毅元帥孝敬父母,給他們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和諧家庭以安享晚年,那是父母的幸福,也是我們的幸福!

⑻ 不眠之夜求對付老鼠辦法

恐怖牧場

引子

我背著畫箱和行囊,奔走在被露水裝飾成粉綠色的草地上。穿越數十公里的沙漠後驟然踏進這片綠洲,叫人頓覺心曠神怡,為了躲避烈日酷暑而徹夜趕路的疲勞一掃而光。

天際燃燒著橙色的朝霞,潮濕的空氣中浮動著牧草的清香,嘎——一隻受驚的豆雁竄出草叢,貼著地面逃遁,沒有畜群,沒有人影,空曠而又寂寞的草原彷彿在等待著什麼……

這就是傳說中的「恐怖牧場」嗎?

還不止是傳說,電台,電視台,報社,都起勁地報道過:

大約是三年以前吧,這片被沙漠蠶食的牧場上忽然接二連三地發生恐怖事件:開始是畜群無端死亡,接著,相互猜疑的牧人們紛紛失蹤,喪命;奉命前往調查的警員在深夜繞過樹叢時,竟遭到來歷不明的巨力偷襲,警車被掀下陡崖,警員二死一傷……

著片牧場似乎在驅趕它身上的一切智能生物,阻止人類去破解它「不可告人」的秘密。

「如果你不打算白賠一條小命的話,最好放棄!」爸爸在「審批」我的暑假旅行計劃後指著地圖說:「你無論如何都不能去那個鬼地方!……」他用紅鉛筆在那片表示牧場的嫩綠上畫了一個粗重的驚嘆號。

我說這世界上決不存在什麼無端死亡,「牲口準是被人毒死的,牧人呢,當競爭所帶來的矛盾逐漸升級,少數不良分子的過激行為就不足為奇了。現在那些人都被自己所製造的謠言嚇跑,牧場還有什麼可怕?」

爸爸生氣了,作為A地的地方治安官,他豈能容忍別人輕易推翻自己歷經千辛萬苦才掌握的案情?

「瞧瞧這個吧!乳臭未乾的小子!」他將一疊早已公布的照片和剪報摔在我面前「對不了解的事情妄下結論,就是輕浮!」

照片記載著成片死去的牛羊,翻倒在地的警車,林邊溪畔,美麗的牧人小屋人去樓空,徒剩一片荒涼……

「——翻車的瞬間,我感覺有一隻巨手將我們警車整個抓起,扔向陡崖……」

「——孩子他媽掄開了草鐮,突然她蹲下去就沒有再站起來,我意識到不妙,縱馬奔過去把她抱上馬背,她已經停止了呼吸……」

所有的一切都證實,本案中無論是人還是牲口,都決非死於投毒或暴力,「屍檢」結果,不是呼吸道平白無故水腫,阻塞,就是神經系統突然罷工,更別說那些憑空消失的人了。

為了偵破此案,爸爸和他的同事門熬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還犧牲了兩名夥伴,!可那罪犯卻似鑽天入地,蹤跡全無。

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就是最勇敢的牧人也要被折磨得精神崩潰,他們全體逃離了現場,只給A地的治安官員和他的下屬們留下了十多座即將倒塌的庄園,留下了至今尚無破戒線索的11條命案……

爸爸絕對沒有想到我就是沖著這份神秘才動了去牧場「旅行」的念頭,我渴望探險!

要是能夠趁著赴牧場寫生之機揭開那一層層令刑警迷茫的神秘霧幛……我激動地朝地圖俯下身去。

從圖上看牧場在一大片森林之中。有公路,卻沒有車往那裡跑,這就是說到了B鎮以後,我還要步行50公里……對於一位高中校隊的男藍後衛,這點路根本夠不成威脅,何況是穿越樹林,我能畫到多少美景啊!

主意拿定,我就在爸爸放心的注視下登上了直達C市的列車,趁他不注意,我又從另一側跳下,爬上一列反向行駛的短程列車。

……兩個小時以後,我同我的畫箱和行囊一起,被扔在B鎮蕭條冷落的街頭了。

(一) 沙漠綠洲

鎮上人少得出奇,它寬闊的街道兩側是一排排半閉著的和蒙著厚厚灰塵,眼看也要關閉的店鋪,店鋪前大多都支著霓虹燈廣告生銹了的骨架,向人們訴說著它往日的繁華。

匆匆穿過街區,走出鎮子,卻沒看到什麼森林,只有一片望不到邊的黃沙在直射的陽光下騰著火焰般的熱浪。

一位老者獨自一人坐在樹陰下的破卡車頂上,憂傷地眺望著沙海,我爬上去向他打聽。

「森林?早沒拉。」老人苦笑著搖了搖頭。

他告訴我為了滿足制葯廠和造紙廠的原料需求,這片100年前種植的固沙植物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被砍盡,沙漠便肆無忌憚地侵蝕過來。

「牧場呢?」我急忙問。

「牧場還在,它地勢高,不過也不會維持太久了……」老人說「聽說紫荊藤的地下莖鑽進了牧場,那些渴望發財的人不會放過他們的。」

「干什麼呀?」

「這種地下莖和它的地上部分一樣可以提煉昂貴的葯品,仗著它,掘葯材的人和葯廠都發了大財……」老人嘆息著道「也許還不等他們把葯材掘盡,這一片新的沙漠與東南大漠互相呼應著,不多久,就要來一場沙塵暴,這小鎮……還有牧場,很快就要葬身沙底……」

幸虧我及時趕到了,否則牧場消失後,它那恐怖的神秘將會成為「世紀之迷」。

我告別了老人,循著那被風沙掩埋地斷斷續續的公路,毫不畏懼地向沙海進發,沿途時時能看見遮陽的工棚。一些赤裸著上身的漢子刨開浮沙,又掘地三尺,尋找那些紅色的根莖。他們見到我都勸我不要頂著太陽走,氣溫已經高達40攝氏度,弄不好就是曬出病來,甚至危及生命,如果可以不妨趁月夜趕路,其實也不可怕,沿途都有掘葯材的人。

我聽從勸告,找了一個廢棄的工棚,在涼津津的土凹坑裡好好睡了一覺。

傍晚時起了涼風,我吃飽喝足上路了。

一輪滿月從沙海的邊緣騰越而起,沙海變得一片銀白,襯托出遠遠近近的工棚與枯樹,剪影般的清晰,月夜下的寧靜與和諧又不斷被掘葯材的人打破,這些駕著駝車深入沙漠的人在坑坑窪窪的採掘面上掀動沙土,為他們出乎意料的發現驚喜,狂叫。

五十公里的路程被沙塵切割地七零八落,我走了三夜,第四天晨光初露的時刻,我終於登上了這片略高於沙地的綠洲。

……鞋襪褲管很快就濕透了,貼在皮膚上沉甸甸的很不好受,近處有一大叢樹木,稍遠一點有一棟爬滿青藤的小屋。我放下心來——有地方給我住就行,另外我還可以把它作為偵破調查的「司令部」。

我決定歇歇,等露水幹了再走。趁這機會,我可以對我選中的「司令部」以及周圍的景物來一幅寫生,也許以後分析案情時用得著。

我坐下,柔軟的牧草將我整個包圍起來,要伸長脖子才看得見小屋,我打開畫箱……突然我瞥見一對亮晶晶的三角眼與我炯炯相對——狼?哦,不,那隻是一條長毛蓬鬆的牧犬。然而一條被主人拋棄,回歸了野性的牧犬,其危險程度決不亞於一條狼。

我以畫箱做盾,弓著身子,小心地一步步後退,那條牧犬並沒有狠追猛咬,卻一直把我避到看不清那棟爬滿清藤的小屋才掉頭離開,不一會兒就消失在牧草叢里,我這才恢復正常姿勢,把畫箱和行囊背上了肩頭。

那牧犬為什麼阻止我走向那小屋呢?那可是我選中的「司令部」啊!莫非這並不是一隻被拋棄的牧犬!它背後的指使人也許就是這十一條命案的兇手!

我一定要進入那所房子!

頭腦一熱,什麼疲倦和後果都不在話下了,我束緊了行囊的背帶,以房子為中心,繞起了大圈。

(二) 可怕的幻覺

為了躲開狗鼻子,我盡量使自己處於逆風的位置,貓著腰頂風前進。草原上多變的風向迫使我不斷調整路線,結果那個圈子越繞越大,我不僅沒有靠近,反而離房子更遠了,太陽當頂的時候,我繞到了房子的另一個方向。

站在山坡上一處乾燥的石凹里,可以看清小屋的全貌:油漆斑駁的鐵皮屋頂,籬笆牆,綠得發黑的濃密樹叢……

沒有人,也沒有看到那條可惡的狗。

我決定從這個角度畫下它,我把畫箱擱在石凹外的平坦面上,茂密的灌木枝條伸到我頭頂為我遮擋陽光;腳下的石隙中有一條尺把寬的清泉,藉助一根小塑膠管,我灌滿了水壺又喝了個夠就開始畫了。我在三個小時之內完成了這幅極為寫實的水彩畫。人和狗都一直沒有出現。是接近小屋的最好時機——天陰了。順山坡的樹林下去,要不了半個鍾頭,但小屋右側的一片開闊地會使我暴露無疑——假如兇手窺伺在近旁的話……

還得再繞……我把畫箱留在石凹里,爬出凹口。

一路順利,繞過開闊地也沒花去多少時間,我從小屋左側接近了它,門虛掩著,我踹開門,迅速閃到一邊。

沒有,想像中的兇手或是狗都沒有出現——情況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壞!

於是我走了進去。

裡面陰暗地如同山洞,窗戶被樹葉遮擋地嚴嚴實實;還有一扇窗戶被一條蟒蛇強行擠開,哦,那不是蟒蛇,是一條比手臂還粗的青藤,從窗口擠進,繞著一張破桌子轉了一圈後又從後牆捅了一個洞,再從那兒穿牆而出。

我倒吸一口冷氣,住這種地方不如讓我露宿到那石凹里去!可是我不是來遊山玩水的!所有偵探小說和案例都告訴我:越是陰森恐怖的地方越是有可能找到破案線索。

膽量我不缺!只要鎮靜,不產生幻覺,這世界上就沒什麼可怕的了。

我能保持。

我在灰濛蒙的屋角掃出一方干凈的地板,放下行囊。這也是偵探小說教我的,書中的英雄總是在陰暗的角落裡監視這罪犯的一舉一動,然後出其不意地一越而起,制伏罪犯……

可我馬上就一越而起了,制伏?——我拿什麼去制伏人家?擒拿可以制伏一個小偷,削筆的美工刀也許可以制伏小老鼠,用來對付膀大腰圓的殺人犯豈不是開玩笑!

被我撞得晃盪不已的電燈提醒了我。我拉了下開關,電壓正常!於是我小心地取下燈頭,將兩根裸露一段金屬絲的電線分別繞在兩根木頭上,電線有足夠長度。收執這對「電棒」可以從我的藏身之地一直追到門外的走廊上。

我把他們掛在我伸手就能取到的牆上,又心安理得地吃喝一番,還溜出屋洗了個澡,洗澡時我也沒有放鬆警惕,我計算過,在我看到人或是狗的第一秒起,我就可以在四秒鍾之內跳回屋裡,抄起我的「電棒」,只是沒有時間穿衣。誰也禁不住電棒一個回合的,無論是狗還是人。

活該那傢伙命大,我洗完澡,穿好衣,又繞小屋巡視了幾圈,仍沒有任何動靜。

我抗不住連日來的疲勞,進屋一頭躺在地板上就睡著了。這一覺足足睡了8個鍾頭,凌晨三點左右醒來,只覺得屋裡很亮。這亮度來自月光。從裂縫的兩牆上照進的月光如同山洞裡燃起的熊熊火把,那縱貫室內的粗藤更像一條蟒蛇了。保持著鎮定的我絲毫沒有膽怯,我甚至還敢摸摸它……

可粗藤竟蟒蛇似地活動起來——就在我的手指觸到它光滑的「皮膚」的時候,它輕微地扭動起來,緊接著,從被他鑽過的牆外穿來枝葉拍打牆壁的嘩嘩聲。

——我不信鬼神,我相信這是幻覺,是我失去鎮定後視聽神經被恐懼干擾所至。「鎮靜!」我告誡自己,心理學老師告訴過我,恐懼產生的幻覺是會步步深化的,如果不趕緊將它「扼殺」沒准兒還會看見更恐怖的景象——比方說行走的骷髏,穿黑衣的魔王……我把食指放進嘴裡狠狠咬了一口。

這種方法果然使我的心跳平靜了些,但我立即大失體面地跳了出去,因為再次觸摸藤條的時候我還是產生了「幻覺」。

我一口氣跑到那片覆蓋著淺草的開闊地撒謊能夠,全不顧有可能暴露行蹤,就在明晃晃的月光下坐著,心驚膽戰地望著那座被藤蔓樹葉纏繞地陰森森的小屋,眼巴巴地等待著天亮。

當年與販毒歹徒鬥智斗勇的時候我從沒有喪失過鎮靜啊!哦,那是在城市。到了這人際罕至的荒野,需要的也許是另一種膽量。

天總算亮了。

長毛蓬鬆的牧犬突然出現在我面前!我的電棒……此時此刻,還來得及嗎?

(三) 沙暴中的幽靈

「站著——別動——」有人高聲警告。只見一匹白馬載著一名騎手飛奔而來,白馬踏過清淺的小溪時,我看清馬背上是一個半大男孩。

小傢伙滾鞍下馬,喝開牧犬,上下打量著我:「你來這兒干嗎?你!」

「干嗎不能來?」我被他無理的責問激怒了。

「這不是小孩子來的地方。」比我還矮半個頭的男孩擦了把鼻涕很老氣地說,「沒聽說這兒出了什麼事兒么?」

我偏過頭不理他。

「你怎麼都不問問出了什麼事?」他見我不說話,耐不住了「死了好些人,連警察都給難住了,沒調查出個結果,反而被自己嚇個半死!」

「那你怎麼沒死?」我沒好氣地回了一句。

「怎麼可能呢?」我是科學家的助手!你也不問問誰是科學家?他是我爺爺,警察都解決不了的事情當然由科學家來解決!我爺爺住在這兒有兩年了,我只是在放假的時候才來,做一些他做不了的事,走!我帶你去見我爺爺!不過我可不保證他不趕你走!「

被狗嚇軟了腿肚子的我正想改變一下偵察方式,於是跟著小傢伙上了馬背,這時我才注意到我們頭頂盤旋著一隻信鴿,也許,這就是他們的信使吧!

繞過一座小山包,又穿過一片林子,大白馬載著我們奔向一道粉紅色的圍牆,牆內有個小屋,還有個很大的後院。

台階上坐著一個帶寬邊遮陽帽的老頭子,聽了孫子連發機關槍似的報告,老頭讓我先歇著,他們出去辦點事兒就回,說著,他上了馬。

「辦點事兒就回!」小傢伙跳到他爺爺身後鸚鵡學舌地說:「別亂走!」

「門開著,冰箱里有吃的!」老頭說。

「門沒鎖,吃的在冰箱里!」小傢伙喊「你可以睡我的床!」

大白馬不耐煩地磕響了鐵蹄,老人把韁繩一抖,白馬就沖出門去,牧犬歡快地追隨在左右。

狗不在,我心理壓力頓時減了大半,就大著膽子將屋裡屋外都「偵察」了一番。

簡單的傢具,各式各樣的標本,鴿巢和狗窩……

光憑這些,根本沒辦法分清敵友,照小傢伙的說法,他們是牧人統統搬走,警方幾乎放棄徒勞的偵察後才來到這里的,誰知道他們是不是在說謊?

對於一名自然科學家來說,嚇走那些牧民對他能有什麼好處呢?記得爸爸說過,這十多戶牧主平分了這片牧場,從「競爭」角度來講,擠走競爭對手對自己總是有利的,可偏偏這老頭不是牧主,而那些可能想獨吞了這片牧場的人卻一個不剩地走光了……

腦瓜沒理清個頭緒,又昏昏睡去。

一覺醒來,沒到中午十分,天卻陰了,風也格外涼爽起來,這倒是個外出寫生的好機會,我這才記起畫箱,忙啃著干糧往外走。

放畫箱的石凹處與兩座庄園之間,我辨清了方向,上那兒取了畫箱。

遮住烈日的不是雲,是片片乳濁的沙塵,我找了幾處避風的地方為小木屋與後院來了幾幅水彩速寫。

天更昏暗,東南風將一片灰黑色的塵幔從天邊拉過來,稍遠點的樹木就成了一團灰黑,突然我看到近旁的小山包上有個人影,是那個老頭子嗎?他都忙些啥呢?

這正是我所急於知道的。我頂著劈面的風沙爬上坡去。

山頂上忙碌的卻是另一個高瘦的男人。他一邊詛咒著風沙,一邊用望遠鏡四下打量著還往一幅劣質的自製地圖上標記這什麼。

我向他問好。

「好?糟透了!」瘦子瞥了我一眼,沒好氣地說「我買下了這片牧場卻被迫出賣這里的植物,這回是徹底破產拉!」

「為什麼不放牧呢?」

放過,都死了,真是著了魔!?

原來他也是「無端死亡」的受害之一,而且現在,一切損失都由他一個人承擔了,我不禁同情起他來:「您這是……」

「過幾天就有人來這里砍樹了。」瘦子嘆息說「我得仔細算算,開多大價錢才不至於虧得太慘……喂!你是城裡來的吧?」

我說我是來畫風景的。

「畫吧,畫吧」他沮喪地說:「趁這兒還沒有被沙漠吞並掉……」

我不願意聽他的牢騷就朝山下走去,「喂!——」他追著我喊「如果見到那老瘋子,替我捎個口信兒,催他快點離開這兒,我可不願掘樹根的工作機將他連同樹根一鍋兒端了!」

「誰是老瘋子?」我停下腳步。

「就是那個騎大白馬的老頭兒!」

「他不是科學家嗎?」

「對!科學家!」瘦子嘲諷地說「一個宣揚植物也有痛覺有思想的科學家!我敢保證他是從瘋人院里逃出來的,不過你也不用怕他,他——奧斯·帕斯,也就是那個老瘋子,他並不傷人!」

風聲更加尖銳。我跌跌撞撞地跑下山去。

天空變成一種淡棕色,讓人感覺到龐貝城末日似的恐怖。強風絞著沙塵掃過,牧草和灌木被壓地匍匐向地。

不久的將來,這兒就只剩下沙的世界了,這是大自然對人類貪婪和自私的懲罰!我忽然冒出一種創作的沖動,把這一切都記錄下來吧,比起那些媚俗的風景,這一幅《牧場末日》更有警世的現實意義!

我急於找一個背風的地方,以便用顏料盡情揮灑一番。天卻突然暗了下來,變得像只有朦朧月光的夜晚,風更加狂暴,站立不動,也能感覺到強勁的沙粒擊打在臉上,竄入氣管,更是嗆得難受。

我用畫箱擋著臉,順著一行黑色的樹影猛跑,幾乎無暇顧及腳下的路,只感到草葉將我裸露的腳踝割地生疼。

突然我如遭電擊,驚恐地站住了——

一條冰涼的索子纏住了我的左腳——蛇!

它沒有咬我,聽說蛇只咬行動中的物體,慌亂中,我摸到了口袋中的打火機,用火!也許能趕跑它,萬一被咬火焰還能阻止蛇毒擴散。

我趕緊撳燃了防風打火機,然而更可怕的事情發生了,樹林濃密的枝條中噴出了一團液體,正中火焰,「噗」我再次撳燃打火機,又是一團液體噴射出來,不光撲滅了我的火焰,還打濕了物品的衣襟與袖口,冰涼的感覺……那不是幻覺!

頓時我喪失了全部勇氣,尖叫著向小屋方向奔去,身後像有什麼東西在向我靠近。

馬蹄「得得」,那小伙駕著馬向我奔來。

「快上馬!」他沖我叫喊。我縱身越上馬背。

「當心!摟緊我!」他命令。白馬飛快地從樹木下奔過,時時有柔軟的枝條抽打著我們,那些枝條似乎對我們帶著依戀的情感,每一下抽打都帶著無盡的黏糊與挽留,我不禁閉上了眼睛。

「喂!到了!」小傢伙推了我一把,「下來啊!你這膽小鬼!瞧瞧這是啥?」他把我腿上的蛇給捉了下來,那是一根青藤!在那兒繞了三圈!一根青藤能在眨眼的時間內長上三圈嗎?

我狼狽地跳下了馬,臉紅到了脖子根兒。

那一夜,我老做噩夢,夢見牧草,灌木和樹木濃陰里藏著無數幽靈,個個奇形怪狀,趁風沙來襲之時,興風作浪。

⑼ 如何孝敬父母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在甜甜的兒歌聲中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災災病病使父母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讀書升學費去父母多少心血;立業成家鋪墊著父母多少艱辛。可以說,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如果人類應該有愛,那麼首先應該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談到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
對於學生來說,親情是其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與他打交道呢?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三字經》里有一句頌揚孝親敬長的話:「香九齡,能溫席。」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湖北省一位因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他九歲時,不幸喪母,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親。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席扇涼,趕走蚊子,放好帳子,讓父親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床席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受到當時世人的高度贊譽。
孝敬父母,是當代公民的道德義務和法定義務。不孝敬父母,輕則受到輿論的譴責,重則要受法律的制裁。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別對年邁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顧,體貼安慰。現在城市裡的大多數老人,雖然兒孫滿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錢花,但是孩子因為工作的緣故往往不在身邊,甚至平時很少見面,所以,在他們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與親人團聚。有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很流行,就因為它反映了父母對子女精神安慰的需要。作為兒女,將來不管走到哪裡,都要記著爸爸、媽媽;而且要趁現在在他們身邊的時候,多孝敬他們。孝敬父母的表現是多方面的,既有孝心,又有孝行,是我們對青少年盡孝教育落到實處的關鍵。

⑽ 慈禧26歲喪夫,是怎樣熬過47年的獨居生活的呢

慈禧非常愛美,當然,這是大多數女人的通病,誰都希望青春常駐,但誰也擋不住歲月的侵蝕,美女終會變大媽。

慈禧這個單身美女,年輕時勝在天生麗質,年紀大了,熱衷於吃各種補品,用各種護顏美白的產品。這一切都讓慈禧看起來很年輕很美。

1904年,美國畫家卡爾,給慈禧畫了人像。卡爾在回憶錄《慈禧寫照記》中細筆描摹了她的外貌:“我看眼前這位皇太後,乃是一位極美麗極和善的婦人,猜度其年齡,至多不過四十歲,而且其性情佳麗姣好,使人一見便生喜悅之情……慈禧太後身體各部位極為相稱,美麗的面容,與其柔嫩修美的手、苗條的身材和烏黑光亮的頭發,和諧地組合在一起,相得益彰。

但實際上,當時的慈禧已經69歲了。這是外國人瞎了,還是說話誇張?還是慈禧皮膚真的好?我們姑且相信,因為她在遙遠的美國,對慈禧說好說壞沒什麼影響。

當然,慈禧太後的容貌,不僅是外國人說好,伺候慈禧太後的宮女也多有稱贊。


德齡1903年入宮,1905年出宮,正值慈禧68至70歲,其間與慈禧朝夕相處。她後來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太後當伊在妙齡時,真是一位風姿綽約、明媚艷明的少年,這是宮中人所時常稱道的;就是伊在漸漸給年華所排擠,入於老境之後,也還依舊保留著好幾分動人的姿色咧!”

看來,慈禧是很美的,而且注重保養。

慈禧愛美,同時愛講衛生。別人洗澡都是為了干凈而洗,而慈禧,是為了享受。

一個熱水澡,幾個宮女伺候著,從上到下輕輕揉搓,出水後浴巾一裹,再有手法好的宮女進行按摩,這一個流程下來,幾個小時就過去了,人也漸入睡眠的狀態。這樣的情況,幾乎天天如此。

從德齡回憶錄來看,慈禧愛洗澡,也喜歡早睡。

這樣一個愛美愛打扮,愛干凈,愛洗澡的太後,時間又被佔去了一大片。

從慈禧以上所為來看,慈禧的時間被這些事占滿,長夜是漫漫,但慈禧並不孤獨。

在各種野史中,說慈禧和小叔子恭親王奕欣有一腿的,有說和榮祿有一腿的,不過這多為猜測。還有說慈禧和那日蘇貝勒關系親密,還有說和英國小夥子纏綿悱惻,更有說是和一位張琴師一起度過了多個日日夜夜。但這些都沒有辦法得到印證。

還有更多的,說慈禧和太監一起互相安慰,說得有鼻子有眼,但這事也見不到出現在某個回憶錄中。可以懷疑,但不能確定。

一句話,慈禧有可能在守寡的日子裡紅杏出牆,但沒有證據可查。拿現在流行的一句話說:“懷疑她常開車,但是沒有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