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清代朝珠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各式電腦桌圖片大全 2025-08-03 15:49:56
大眼睛手繪圖片唯美 2025-08-03 15:49:50
搜索踏山河圖片 2025-08-03 15:49:01

清代朝珠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6-08 17:49:37

⑴ 清朝皇帝胸前的朝珠是什麼材質做的

皇帝朝珠用東珠,祀天以青金石為飾,祀地用蜜珀珠,朝日用珊瑚珠,夕月用綠松石珠,均明黃絛。

朝珠通常由身子、佛頭、背雲、紀念、大墜、墜角六部分組成, 是從佛教的「念珠」衍化而來。

每串朝珠的珠數都嚴格規定為108顆,據稱佛教將108作為佛的象徵。朝珠每隔27顆珠子夾入一顆「佛頭」加以間隔,使其在色澤上與朝珠形成強烈、鮮明的對比。

「佛頭」共有4顆,色澤和大小一致,直徑比朝珠大一倍左右,將108顆朝珠四分,也稱之為「分珠」,據說是寓意四季。

朝珠頂部的那顆佛頭上,連綴一塔形「佛頭塔」,其穿孔的方式為倒置的「T」字形,即把朝珠的兩頭各從對穿的孔的一頭穿進,然後都從中間上部的孔中穿出,合二為一。

佛頭塔的頂端用闊絲帶系綴有一塊寶石大墜子,大墜上端還垂有一塊寶石,稱之為「背雲」。

葫蘆狀佛頭塔的兩側又有三串小珠串,每串10粒,珠串的末端各有用銀絲琺琅裹著寶石的小墜角,稱為「紀念」。


(1)清代朝珠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配掛規定:

按清《會典》規定,自皇帝、後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配掛朝珠,朝珠雖然是裝飾品,但一般官員和百姓不能隨意佩帶。對於佩帶何種質地的朝珠,也有嚴格的區分和等級規定,從官員胸前所佩帶朝珠質地的好壞,可以看出官員的品級高低來.

皇帝朝珠用東珠,祀天以青金石為飾,祀地用蜜珀珠,朝日用珊瑚珠,夕月用綠松石珠,均明黃絛。

皇後、皇太後朝服朝珠三盤、東珠一、珊瑚二,吉服朝珠一盤,均明黃絛。

皇貴妃、貴妃、妃朝服朝珠三盤、蜜珀一、珊瑚二,吉服朝珠一盤,明黃絛。

嬪朝服朝珠三盤、珊瑚一、蜜珀二,吉服朝珠一盤,金黃絛。

皇子、親王、親王世子、郡王,朝珠不得用東珠,余隨所用,金黃絛。

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朝珠,不得用東珠,余隨所用,石青絛。

民公、侯、伯、子、男朝珠,珊瑚、青金石、綠松石、蜜珀隨所用,石青絛。

皇子福晉朝服朝珠三盤,珊瑚一、蜜珀二,吉服朝珠一盤,金黃絛。親王福晉、世子福晉、郡王福晉均同。貝勒夫人、貝子夫人、鎮國公夫人、輔國公夫人石青絛。

民公、侯、伯夫人朝服朝珠三盤,吉服朝珠一盤,珊瑚、青金石、蜜珀、綠松石隨所用,石青絛。

品官文五品、武四品以上,命婦五品以上,及京堂翰詹、科道、侍衛均可用朝珠,以雜寶及諸香為之。

禮部主事,太常寺博士、典簿、讀祝官、贊禮郎,鴻臚寺鳴贊,光祿寺署正、署丞、典簿,國子監監丞、博士、助教、學正、學錄,在廟壇執事及殿廷侍儀時准用,平時及在公署則不許用。

內廷行走人員不分品級均可用。這種制度到後期逐漸放鬆,晚清時連捐納為科中書(從七品)者也掛朝珠。

⑵ 清朝的官員上朝都戴一串「朝珠」,這個「朝珠」有什麼含義

清朝的官員上朝都帶著一串「朝珠」。這個「朝珠」的含義就是代表著他們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官員的品級。

朝珠的材質不同代表的尊貴之處不同



朝珠的含義不僅僅是一些好的寓意,同時也是為了體現身份,這樣一眼看過去就知道誰的品級高,誰的品級低體現出了地位高的優越性。

⑶ 清朝黑色朝珠是什麼級別官員佩戴

朝珠通常由身子、佛頭、背雲、紀念、大墜、墜角六部分組成, 是從佛教的「念珠」衍化而來。每串朝珠的珠數都嚴格規定為108顆,據稱佛教將108作為佛的象徵。朝珠每隔27顆珠子夾入一顆「佛頭」加以間

隔,使其在色澤上與朝珠形成強烈、鮮明的對比。「佛頭」共有4顆,色澤和大小一致,直徑比朝珠大一倍左右,將108顆朝珠四分,也稱之為「分珠」,據說是寓意四季。朝珠頂部的那顆佛頭上,連綴一塔形「佛頭塔」,其穿孔的方式為倒置的「T」字形,即把朝珠的兩頭各從對穿的孔的一頭穿進,然後都從中間上部的孔中穿出,合二為一。佛頭塔的頂端用闊絲帶系綴有一塊寶石大墜子,大墜上端還垂有一塊寶石,稱之為「背雲」。 葫蘆狀佛頭塔的兩側又有三串小珠串,每串10粒,珠串的末端各有用銀絲琺琅裹著寶石的小墜角,稱為「紀念
清代皇後穿朝服時,要身掛三盤朝珠,中掛東珠朝珠,兩側為珊瑚朝珠;穿吉服時則掛

一盤,珠寶雜飾隨意。而皇貴妃、貴妃、妃等人身穿朝服時,中間佩戴一盤蜜蠟或琥珀朝珠,左右斜挎肩掛兩盤紅珊瑚朝珠;嬪以下乃至貝勒夫人、輔國公夫人、鄉君等人,身穿朝服中間佩戴一盤珊瑚朝珠,另兩盤為蜜蠟或琥珀朝珠;民公夫人、五品命婦身穿朝服時所掛的三盤朝珠,則在青金石、綠松石、蜜蠟、琥珀、珊瑚中隨心選用,無嚴格定製。
清代的朝珠多用東珠(珍珠)、翡翠、瑪瑙、琥珀、珊瑚、象牙、蜜蠟、水晶、沉香、

青金石、玉、綠松石、寶石、碧璽、伽楠香、桃核、芙蓉石等世間珍物琢制,以明黃、金黃及石青色等諸色絛為飾,由項上垂掛於胸前。朝珠的材質珍稀高貴,一般都以光素的形態出現,著意表現它的材質,以顯其氣質非凡。清代朝珠的絛用絲線編織,顏色等級分明:明黃色絛只有皇帝、皇後和皇太後才能使用;全綠和金黃色絛是王爺所用;武四品、文五品及縣、郡官為石青色。
按清《會典》規定,自皇帝、後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配掛朝珠,朝珠雖然是裝飾品,但一般官員和百姓不能隨意佩帶。對於佩帶何種質地的朝珠,也有嚴格的區分和等級規定,從官員胸前所佩帶朝珠質地的好壞,可以看出官員的品級高低來.
皇帝朝珠用東珠,祀天以青金石為飾,祀地用蜜珀珠,朝日用珊瑚珠,夕月用綠松石珠,均明黃絛。
皇後、皇太後朝服朝珠三盤、東珠一、珊瑚二,吉服朝珠一盤,均明黃絛。
皇貴妃、貴妃、妃朝服朝珠三盤、蜜珀一、珊瑚二,吉服朝珠一盤,明黃絛。
嬪朝服朝珠三盤、珊瑚一、蜜珀二,吉服朝珠一盤,金黃絛。
皇子、親王、親王世子、郡王,朝珠不得用東珠,余隨所用,金黃絛。
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朝珠,不得用東珠,余隨所用,石青絛。
民公、侯、伯、子、男朝珠,珊瑚、青金石、綠松石、蜜珀隨所用,石青絛。
皇子福晉朝服朝珠三盤,珊瑚一、蜜珀二,吉服朝珠一盤,金黃絛。親王福晉、世子福晉、郡王福晉均同。貝勒夫人、貝子夫人、鎮國公夫人、輔國公夫人石青絛。
民公、侯、伯夫人朝服朝珠三盤,吉服朝珠一盤,珊瑚、青金石、蜜珀、綠松石隨所用,石青絛。
品官文五品、武四品以上,命婦五品以上,及京堂翰詹、科道、侍衛均可用朝珠,以雜寶及諸香為之。禮部主事,太常寺博士、典簿、讀祝官、贊禮郎,鴻臚寺鳴贊,光祿寺署正、署丞、典簿,國子監監丞、博士、助教、學正、學錄,在廟壇執事及殿廷侍儀時准用,平時及在公署則不許用。內廷行走人員不分品級均可用。這種制度到後期逐漸放鬆,晚清時連捐納為科中書(從七品)者也掛朝珠。

⑷ 古代官員上朝的時候必須佩戴朝珠 都有哪幾種形狀

原標題:古代官員的朝珠有哪幾種形狀 經過幾千年的積累,我們文化中對珠子的認知程度應該說是非常高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願意說珠圓玉潤、珠光寶氣、珠聯璧合。只不過我們今天對珠子的理解跟古人有一點差異今天一般認為珠子一定是圓的,而實際上還有方珠子;另外圓也有兩種,一種是標准圓的,還有一種是扁圓的,比如算盤珠。再早期的珠子,比如說遼代盛行的管形珠,就是長形的。 清代朝珠清代規定官員上朝的時候必須佩戴朝珠 上圖是一串標準的朝珠,大家看清宮戲可能都比較熟悉。上朝的時候,從皇帝到大臣都必須佩戴朝珠,這是清代的規矩。 這三小串珠子有一個很奇怪的名字紀念,名字具體的來歷我們不是很清楚。朝珠的構成有著深刻的含義,除了紀念的含義外,108顆琥珀珠代表一年12個月;4顆翡翠大珠子叫節珠,象徵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垂於背後的佛頭、背雲,寓意一元復始。 這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它垂下來三串,是不對稱的:一邊雙串,另一邊一串。有人說一串代表十天,那麼這三串就代表一個月,也是一種紀事方法。男性佩戴的時候要求雙串的在左邊,一串的在右邊;女性正好反過來,也就是男左女右。注意看皇帝的畫像,雙串的都在左側,一串的是在右側;但是皇後佩戴的是反過來的,一串的在左側,雙串的反而在右側。用黃帶子穿的部分叫背雲,就是佩戴的時候它在身後。材質是琥珀的,大概是三品官佩戴的,相當於省一級幹部。 珠子的材質與官級相關,皇帝才能佩戴東珠 珠子的材質反映的是佩戴之人的身份地位,清代對什麼身份的人佩戴什麼樣的朝珠是有嚴格規定的。史書上記載,皇帝、皇後、皇太後、皇貴妃以及妃嬪,以至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員,皆可佩戴朝珠。但根據等級身份不同,朝珠的質地亦不相同,只有皇帝、皇太後和皇後才能佩戴東珠。此外,朝珠還有青金石、碧璽、瑪瑙、紅藍寶石、貓眼石等多種寶石材質。 現在已經很難買到成串的朝珠了,因為清代滅亡以後,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認為那個朝代是腐朽的,所以它的很多東西就被人為剪斷了,然後拆分了挪作他用。現在很多朝珠的絛帶都不是原來的,而是按照古制後配的。 我們對珠子文化的研究遠遠不夠。一般人可能都認為,只是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特性的珠子而已。但實際上,在中國乃至人類的文明進程中,珠子文化從來都沒有消失過。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珠子也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是圓潤之美、柔光之美、溫和之美,可以呈現出各式各樣的美態。 遼代瑪瑙水晶珠遼代天河石簪花金珠賞析這串遼代的瑪瑙水晶珠(上圖),距今1000多年了,但是它的裝飾風格是後來新加的,那時候珠子的穿法不是這樣,這是按照現代的穿法重新穿的。契丹是一個游牧民族,而游牧民族對身上的裝飾都比較講究,他們對珠子的感情有時候高於農耕民族,到今天為止也是這樣。 這是一串遼代的天河石簪花金珠(下圖)。它和那串瑪瑙水晶珠明顯不同,它非常暗淡。這是一種很特殊的石材,叫天河石,穿制的方法也是現在新的設計,古代也不是這樣。注意看,它的耳環是不對稱的,就要求做成這樣。這個珠子看上去暗淡無光,但是很多人就喜歡這種暗淡無光的,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希望它發出光芒的。 A。大蛇相贈B。漁人獻寶C。祖傳之寶D。大蚌遺落 馬未都評:這里的隋侯不是隋代的諸侯,而是隋國的諸侯。戰國時代,除了我們大家已知的七國,還有很多小國,隋國就是其中之一。隋侯姓姬。據古籍上記載,他有一次出行時碰見了一條受傷的大蛇,按照現在的說法,他很愛護動物,給大蛇塗了葯,並幫它包紮起來,然後就把它放掉了。過了若干年,有一次他在船上,趕上狂風大作、天昏地暗,這時候河就開了,出現了一條口銜寶珠的大蛇。大蛇把寶珠舉起來,送給了隋侯。隋侯遇到這條大蛇的時候是傍晚,天已經昏暗了,這顆珠古籍上記載叫明月珠,就是夜明珠。 A。珍珠B。銀珠C。金珠D。石珠 馬未都評:在古代,夜明珠又稱夜光碧、明月珠等。夜明珠在中國文明史中是最具神秘色彩的珍寶,並為皇家私有。夜明珠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早在史前,神農氏就有石球之王,號稱夜礦;春秋戰國時代,有懸黎和垂棘之碧,價值連城;秦始皇以夜明珠陪葬,在陵墓中以代膏燭。最著名的要數慈禧口含的那顆為保屍身不化的夜明珠了,據說此珠夜間百步之內可照見頭發。那麼為什麼把夜明珠說得這么玄呢?這個很簡單。歷史上,黑暗中的光源必須用火,火有一個特性是不能直接觸摸,一摸人就灼傷了。而只有這種夜明珠可以攥在手裡,它沒有溫度卻又有光線,這個對古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試過拿著一個不大的夜明珠貼在紙上,它的光線足以讓人看見紙上的字,所以古人就覺得這東西太神奇了。 A.99顆B.101顆C.108顆D.180顆 馬未都評:朝珠是清代獨有的一種禮儀,上朝時才佩戴,它是從佛珠演化過來的,所以它的珠子的數量就保持了佛珠本來的數目,即108顆。 我們在前面提到了朝珠的品級。最高品級就是皇帝佩戴的,這在清宮檔案里記載得非常清楚,就是東珠。東珠就是珍珠,滿族發跡於白山黑水之間,黑水珠就是指黑龍江流域生產的珍珠,他們認為是家鄉出產的,所以認為東珠最好。東珠也叫北珠,因為它產於東北方。 A。屈原B。傅玄C。白居易D。曹雪芹 馬未都評:首先看屈原,我們查遍屈原的著作,也沒有找到過這個概念。再看晉代的傅玄,他寫過一首《短歌行》,其中說昔君視我,如掌上珠,何意一朝,棄我溝渠。意思就是說,過去你看我的時候像掌上明珠似的,而今天怎麼又把我扔到溝渠里了呢?這是一個很悲哀的概念。我們今天說掌上明珠一般是指女兒,而傅玄那時的概念跟我們今天的意思還不大一樣。 第二個引入這個概念的人是白居易。白居易是香山九老之一,活到了75歲。但他人生有一個遺憾,他58歲的時候,曾經得過一個兒子,他取名叫阿崔,結果這兒子在3歲的時候也就是白居易60歲的時候夭折了。白居易寫過豈料鬢成雪,方看掌弄珠,提出了掌上明珠這個概念,而且他不止一次在詩歌中提過。他在《哭崔兒》中寫道:掌珠一顆兒三歲,鬢雪千莖父六旬,說的是我的兒子才三歲就去世了,跟掌中珠似的,但是我已經60歲了,頭發都已經白了。 最後是曹雪芹。大家都知道,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描寫,林黛玉的父母視她為掌上明珠。 我們從這整個過程的排列中可以看出來,掌上明珠最早是一個珍重的概念,慢慢由男孩子演化到女孩子身上。今天我們一般說掌上明珠就單指女孩。

⑸ 清朝官員帶的朝珠怎麼分等級

朝珠是清代朝服上佩戴的珠串,形狀,另外侍衛和京官一串在左朝珠由108顆珠子貫穿而成,掛於頸上,垂在可有東珠、串在左一串在右為男,兩串在右隨意佩帶。對於佩帶何種質地的朝珠,也有嚴格的區分和佩掛朝珠,並且可作為皇帝所賞賜的物品。胸前。朝珠的質料等級規定,從官員胸前所佩帶朝珠質地的好壞,可以看出官員的品級高低來外有一串珠垂於背翡示身份和地飾品,但一般官員和百姓不能等,均為女。另珠兩旁共附小珠三串:一邊一串,另一邊兩串,名為「紀念」;戴法男女有別,兩,稱背雲.
朝位的標志之一,平民百姓在任何時候都不許佩掛。品。由於清朝皇帝篤信藏傳佛教,凡皇帝、後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記捻」。按清《會典》規定,自皇帝、後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配掛朝珠,朝珠雖然是裝以上的,本人及妻室或兒女和軍機處、侍衛、禮部、國子監、大常寺、光祿寺、鴻臚寺等所屬官員穿著朝服時,才得掛用。
朝珠 據說象徵著四季,而朝珠的質料也不翠、瑪瑙、藍晶石、珊瑚等。每盤朝珠有四個大珠,垂在胸前的叫「佛頭」,在背後還有一個下垂的「背雲」,在朝珠兩側,有三串小珠,左二右一,各10粒,名為「如同和尚胸前掛的念珠。朝臣,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同
清代朝珠拍賣紀錄排行榜:
1.清十八世紀 御制東珠朝珠 估價800-1200萬 成交價6786萬 2010-04-08
2.清 御制翡翠朝珠項鏈(「黃仲涵項鏈」) 估價1600-2600萬 成交價2300萬 2011-06-05
3.清乾隆 御制東珠朝珠 估價600-800萬 成交價1322.5萬 2011-06-06
4.清中期 伽南香朝珠串 估價50-70萬 成交價316.25萬 2013-06-02
5.清乾隆 伽楠香朝珠串 估價60-100萬 成交價230萬 2013-12-06
6.一品朝珠 估價100-100萬 成交價220萬 2007-12-01
朝珠中以東珠最為珍貴,只有皇帝、皇太後、皇後才能佩戴。所謂東珠,是產自中國東北黑龍江、烏蘇里江、鴨綠江等流域的野生河珠,質地圓潤,色澤晶瑩,極為稀罕。清太祖努爾哈赤曾說:「鴨綠江自山南西流入遼東之南海,混同江(松花江東北是滿族的發祥地,其特產東珠受到格外珍視鍾愛,將其用於朝珠,是清朝統治者籍此以表示對發祥地和祖先的尊崇及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秉支流)自山北流入北海,愛滹江東流入東海,三江孕奇毓異,所產承。珠璣為世寶重。」可見東珠何其珍貴。

⑹ 清朝黑色朝珠是什麼級別官員佩戴

清朝黑色(就是石青色)朝珠是「武四品、文五品及縣、郡官」級別官員佩戴

資料鏈接:

1、朝珠的質料多用東珠(珍珠)、翡翠、瑪瑙、琥珀、珊瑚、象牙、蜜蠟、水晶、青金石、玉、綠松石、碧璽、伽楠香、芙蓉石等寶石琢制,以明黃、金黃及石青色等諸色絛為飾,由項上垂掛於胸前。

2、皇帝朝珠,用東珠一百有八,佛頭、記念、背雲、大小墜雜飾,各惟其宜,大典禮御之。惟祀天以青金石為飾,祀地珠用蜜珀,朝日用珊瑚,夕月用綠松石,雜飾惟宜。絛皆明黃色。

皇子、親王、親王世子、郡王朝珠不得用東珠,餘隨所用,絛皆金黃色。

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朝珠不得用東珠,朝珠絛用石青色。

民公、侯、伯朝珠,珊瑚青金綠松蜜珀隨所用,雜飾惟宜。絛用石青色

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子、男、文一品、武一品、文二品、武二品、文三品、武三品、文四品、武四品、文五品朝珠,珊瑚青金綠松蜜珀隨所用,雜飾惟宜。絛用石青色。

⑺ 在清朝時期,朝珠的作用是什麼,為什麼官員都要帶著

根據史料記載可知,清代的朝珠源於藏傳佛教的佛珠。早在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清朝政府就已經開始奉行支持藏傳佛教的政策,並經常把佛珠賞賜給屬下,各級官吏將領也把佛珠當做禮品進貢。後來作為清廷冠服佩飾標準的朝珠,其樣式就脫胎於藏傳佛珠。



朝珠非常的美觀,清朝的朝珠用材選料都是很講究的,通常可能會用到沉香木,雕瓷,翠玉貓眼石,南紅瑪瑙等較為名貴的玉石,再經過一些大師的加工,自然顯得無比美觀。朝珠並不僅僅好看,它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屬於清朝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⑻ 清朝官員為什麼戴朝珠

主要是因為清朝信奉佛教,佛教的裝飾就是佛珠!

清朝官員的脖頸上,所佩戴的串珠並不是簡簡單單的裝飾品,這串珠子叫做「朝珠」,是清朝官員們身份的象徵。

文官一品的補子服圖案是海天仙鶴;

武官一品的補子服圖案是青藍麒麟;

文二是鳴天錦雞,武二是金毛獅子; 文三是向天孔雀,武三是斑斕猛虎; 文四是褐背雲燕,武四是黑斑花豹; 文五是海涯白鷳,武五是白腹黑熊; 文六是藍嘴鷺鷥,武六是金眼花彪; 文七是錦毛鸂鶒,武七、八是藍角公牛; 文八是無尾鵪鶉; 文九是雙尾練鵲,武九是藍海白馬。

⑼ 為何清朝流行戴佛珠,清朝的「朝珠」內有何乾坤

在一些有關清朝的影視劇中,舉行朝會時,通常會發現臣子與皇帝的脖子上都佩戴有一串長長的佛珠,在清朝也叫朝珠。而這種朝珠卻未在其它朝代出現過,是清朝時期所獨有的。它的作用除了裝飾之外,還是一種身份的象徵,用來區分佩戴者的等級,同時也表示了一種信仰,代表著對於佛教的虔誠和上天的敬重。

除此之外,朝珠起源於佛珠,代表著一種信仰,表現了清朝皇室對於上天的信奉和虔誠之心。據有關史料顯示,在舉辦祭祀活動時,如祭拜天地日月時,皇帝就會佩戴與平時材質略有不同的朝珠,以表虔誠和敬重。依靠這種信仰,也有助於統治者對於百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