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型稀有猛禽,圖片和詳細解說
金雕屬大型猛禽。全長76--102厘米,翼展達2.3米,體重2--6.5千克。體
羽主要為栗褐色。未長成時,頭部及頸部羽毛呈黃棕色;除初級飛羽最外側的三枚外,所有飛羽的基部均綴有白色斑塊;尾羽灰白色,先端黑褐,長成後,翅和尾部羽毛均不帶白色;頭頂羽毛加深,呈現金褐色。嘴黑褐色,基部沾藍。趾、爪黃色。嘴形大而強,頭頂暗褐,後頸赤褐色,肩羽色較淡,呈赤褐色,尾上覆羽尖端暗褐,羽基暗褐色,具暗色斑,尾羽先端1/4為黑色,其餘為灰褐。飛羽內翈近基部的一半為灰色,具有寬而不規則的黑橫斑,次級飛羽呈雲石狀色,近羽基一半呈灰白色。下體暗褐色。
金雕是珍貴猛禽,在高寒草原生態系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分布較廣,遍及歐亞大陸、日本、北美洲和非洲北部等地。在我國的分布的范圍也很大,包括東北、華北、西北、西南,以及東南的局部地區。金雕全世界共分化為5個亞種,我國有2個亞種,其中加拿大亞種分布於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分布於其他地區的都屬於中亞亞種,其中也可能有一些是旅鳥或冬候鳥。
② 白頭海雕和金雕誰厲害
金雕。
③ 金雕的簡介
金雕(Aguila chrysaetos),隼形目,鷹科,雕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別名潔白雕、老雕,屬於鷹科,學名為 Aquila chrysaetos。
大型猛禽。全長86厘米左右。體羽主要為栗褐色。未長成時,頭部及頸部羽毛呈黃棕色;除初級飛羽最外側的三枚外,所有飛羽的基部均綴有白色斑塊;尾羽灰白色,先端黑褐,長成後,翅和尾部羽毛均不帶白色;頭頂羽毛加深,呈現金褐色。嘴黑褐色,基部沾藍。趾、爪黃色。
多棲息於高山草原和針葉林地區,平原少見。性兇猛而力強,捕食鳩、鴿、雉、鶉、野兔,甚至幼麝等。繁殖期在2~3月間,多營巢於難以攀登的懸崖峭壁的大樹上,每窩產卵1~2枚,青白色,帶有大小不等的深赤褐色斑紋。孵卵期44~45天,育雛時雌雄共同參加,雛鳥77~80天離巢。
遍布於我國東北及中西部山區,為留鳥;偶見於安徽滁州、江蘇鎮江、浙江溫州等地。
④ 動物金雕的特性
白肩雕(Aquila heliaca)又名御雕。體型比金雕小。全身黑褐色,背部具有光澤,肩有白羽。頭、頸為褐色,綴以黑斑。尾灰褐色,具有不規則的黑色橫斑。飛翔時,緩慢地鼓動著翅膀,在空中滑翔。它有一個怪脾氣,喜歡長時間蹲在一個地方不動,窺視獵物的到來,當黃鼠、跳鼠等出現時,突然飛起捕捉;也吃一些鳥類和動物屍體。分布在沿海的旅順、福建、廣東等地,甘肅西北也有所見,為少見的旅鳥和冬候鳥。
目 錄
1外形特徵
2分布范圍
3生活環境
4生活習性
5生長繁殖
6亞種分化
7種群現狀
8保護級別
1外形特徵
體大(75厘米)
白肩雕(4張)
的深褐色雕。頭頂及頸背皮黃色,上背兩側羽尖白色。尾基部具黑及灰色橫斑,與其餘的深褐色體羽成對比。飛行時以身體及翼下覆羽全黑色為特徵性。滑翔時翼彎曲。幼鳥皮黃色,體羽及覆羽具深色縱紋。飛行時翼上有狹窄的白色後緣,尾、飛羽均色深,僅初級飛羽楔形尖端色淺。下背及腰具大片乳白色斑。飛行時從上邊看覆羽有兩道淺色橫紋。[1]
滑翔時兩個翅膀平直,滑翔和翱翔時兩翅也不象金雕那樣上舉成「V」字形,同時尾羽收得很緊,不散開,因而顯得較為窄長。
前額至頭頂黑褐色,頭頂後部、枕、後頸和頭側棕褐色,後頸綴細的黑褐色羽干紋。上體至背、腰和尾上覆羽均為黑褐色,微綴紫色光澤,長形肩羽純白色,形成顯著的白色肩斑;尾羽灰褐色,具不規則的黑褐色橫斑和斑紋,並具寬闊的黑色端斑。翅上覆羽黑褐色,初級飛羽亦為黑褐色,內翈基部雜有白斑,次級飛羽暗褐色
白肩雕
,內翈雜有淡黃白色斑。下體自頦、喉、胸、腹、兩脅和覆腿羽黑褐色,尾下覆羽淡黃褐色,微綴暗褐色縱紋,翅下覆羽和腋羽亦為黑褐色,跗蹠被羽。 幼鳥頭、後頸和上背土褐色,具細的棕白色羽干紋,下背至尾上覆羽淡棕皮黃色,具寬的褐色羽緣,尾土灰褐色,具寬闊的皮黃色端斑;飛羽黑褐色,內翈基部具不規則的灰白色橫斑,尖端淡黃白色,翅上覆羽暗土褐色,內側稍淡和具棕白色羽緣,在翅上形成細的淡色橫帶,飛翔時極明顯。下體棕褐色,頦和喉較淺淡;胸、腹和兩脅綴以棕色縱紋,下腹和尾下覆羽淡棕色,翅下覆羽和腋羽棕色,具褐色羽緣。虹膜紅褐色,幼鳥為暗褐色,嘴黑褐色,嘴基鉛藍灰色,蠟膜和趾黃色,爪黑色。[2]
體型: 體重♂1125g,♂2900-4000g;體長♂730-830mm,♀787-835mm;嘴峰♂41-45mm,♀43-46mm;翅♂560-600mm,♀614-622mm;尾♂253-285mm,♀295-342mm;跗蹠♂89-95mm,♀93-106mm。[2]
【圖冊信息來源】[3]
2分布范圍
共分化為2個亞種,中國僅有指名亞種,
世界分布:分布於歐洲匈牙利、希臘北部、俄羅斯、土耳其、塞普勒斯、印度西北部(過去為繁殖鳥,現為冬候鳥)、非洲東北部、中南半島東南部。
白肩雕分布范圍
中國分布:分布於新疆天山,甘肅蘭州、武威、張掖、酒泉、文縣、甘南、河西、阿克塞、碌曲、瑪曲,青海青海湖,陝西,遼寧旅順,福建,廣東。[4]
【分布范圍圖信息來源】[5]
3生活環境
白肩雕
棲息於山地,可達海拔1,400米的高處,也見於草原、丘陵、河流的砂岸等地。山地闊葉林,和混交林,草原和丘陵地區的開闊原野。尤其喜歡混交林和闊葉林,冬季也常到低山丘陵、森林平原、小塊叢林和林緣地帶,有時見於荒漠、草原、沼澤及河谷地帶。[6]
4生活習性
習性:常單獨活動,或翱翔於空中,或長時間地停息於空曠地區的孤立樹上、岩石和地面
白肩雕
上。顯得沉重懶散,在樹樁上或柱子上一呆數小時。飛行緩慢似鷲。
食性:覓食方式除站在岩石上、樹上或地上等待獵物出現時突襲外,也常在低空和高空飛翔巡獵。主要以嚙齒類、松鼠、花鼠、黃鼠、跳鼠、倉鼠、田鼠、旱獺以及鴿、鸛、雁、鴨等鳥類為食,有時也食動物屍體和捕食家禽。
叫聲:快速的吠聲owk, owk, owk。[7]
5生長繁殖
營巢:營巢於高大的密林或林緣的樹上,巢距地面高度約有10-25米。以樹枝築巢,內襯以獸毛鳥羽、布片等物。隨著環境和樹種的不同而有變化,有時也有低至2米和高至25米以上的。巢的形狀為盤狀,主要由枯樹枝構成,裡面墊有細枝、獸毛、枯草莖和草葉。如果繁殖成功,巢到年還翌年能被繼續利用,通常一個巢能使用很多年,但每年都需要進行修理和補充新的巢材,因此隨著利用年限的增加,巢變得更為龐大。
產卵:4—5月間產卵,每窩產卵2枚,每窩產卵兩枚,卵白色,有褐色斑點。第一枚卵產出後即開始孵卵,雌雄共同孵卵約一個半月。育雛期間,雌鳥留在巢中,雄鳥捕獵食物來喂,喂時次數多時可達5-6次,雛鳥為晚成性,被有白色絨羽,約43天出殼,55天以後離巢。
配偶:美國普渡大學科學家對鳥類的羽毛進行DNA分析後發現,中亞地區的白肩雕可能是世界上最忠實的鳥類。研究人員分析了留在鳥巢中的羽毛DNA後,在哈薩克一個自然棲息地發現一個單獨的白肩雕部落。分析顯示,沒有一隻成年鷹會與自己的配偶失散,這種高度的忠實度在鳥類中非常少見,因為絕大部分鳥類會有多個配偶和兒女。
對白肩雕的觀察性研究顯示,這種最大型的捕食鳥屬於單配性動物,即雄性和雌性整個哺育期都會在一起,共同承擔養育後代的責任。[8]
6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學名
白肩雕指名亞種
Aquila heliaca heliaca[9]
7種群現狀
1990年成立的東鷹皇工作小組於2006年提出保護行動進行調查,在亞洲(特別是俄羅斯和哈薩克),以確定白肩雕繁殖和越冬地和遷徙路線實現有益的林業政策。提高公眾意識,參與保護活動。[7]
而且非法砍伐樹木影響了它們的生存,導致其生存生境的喪失和改變,人為的干擾,毀壞鳥巢和捕捉非法貿易加
白肩雕(20張)
上農業擴張威脅等。再加上人類的狩獵,及其他死亡因素也可能構成它們的遷徙路線和越冬區威脅。[6]
1994年被評為全球性易危物種。不常見的季候鳥,種群數量仍在下降且已瀕危。指名亞種繁殖於新疆西北部的天山地區。有時遷徙時見於東北部沿海省份,越冬於青海湖的周圍、雲南西北部、甘肅、陝西、長江中游及福建和廣東。每年有少量至香港。見「達賁湖自然保護區」。中國各地發現白肩雕的記錄,顯示1994年調查總共在6個地點發現11隻次。白肩雕在深圳灣東側的雙子鯉魚山有7隻。2005年興凱湖候鳥遷徙簡報記載,發現白肩雕2隻。2013年9月在北京門頭溝區東靈山風景區,發現2隻白肩雕,一雌一雄。
8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10年鳥類紅色名錄——易危(VU)。
白肩雕(5張)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Ⅱ瀕危物種。
列入中國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
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稀有物種。[2]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白肩雕(20張)
白肩雕(5張)
白肩雕(5張)
白肩雕(4張)
白肩雕精選圖片(25張)
詞條圖片(5張)
1/2
⑤ 為什麼老虎比貓頭鷹和金雕老鷹還厲害呢
個頭,體重,力量懸殊太大。
先說體重,一隻金雕體重達不到十公斤,而老虎的體重在150公斤甚至200公斤以上。一般老虎的體重都在金雕的20倍以上,體重和力量基本是成正比的。
金雕的身長不足一米,個別的大於一米
老虎的身長大約三米,幾乎是金雕的三倍,
老虎的牙齒《獠牙 犬齒》大約7--8厘米,而金雕頭部也不大於這個尺寸,金雕全身都不及老虎的頭部大小,如果說老虎可以一口吃掉金雕,而金雕只能給老虎造成些微皮外傷。
貓頭鷹在老虎面前更不堪一提,最大的貓頭鷹體重有1.4公斤,最小的只有0.2公斤。還不夠老虎塞牙縫的。
其它老鷹有大有小,最大的鷹應該是阿根廷巨鷹(可惜還滅絕了),它體型非常大,直立高度達2米,翼展7米,體重高達140斤,也就是70公斤,但也遠遠遜於老虎。
比金雕還大的安第斯神鷲(學名:Vultur gryphus):又叫康多兀鷲,也有人叫它「安第斯神鷹」或南美神鷹。體長130厘米,體重達10 公斤和老虎比也還是小巫見大巫。
這些鷹科鳥類對於老虎除了會飛,其它方面與老虎相比都無強項。綜合來看,老虎當然比它們都厲害!
圖1阿根廷巨鷹
⑥ 請問誰知道金雕如何分類
金雕(Aquila chrysaetos)
金雕的特點是頭頸上有金色的羽毛。黑眼睛,黃色的臘膜,灰色的喙。黃色的大腳,腳上長滿羽毛,爪又大又強健。翼展長度達2.3米,它是象徵墨西哥的國鳥。
在北美洲,金雕的棲息地從墨西哥中部開始,沿著太平洋沿岸地區向洛基山脈分布,一直延伸到阿拉斯加北部和紐芬蘭。也有少量沿 阿巴拉契亞山脈向南方的北卡羅來納州分布。
由於金雕數量稀少,處瀕危狀態,所以美國聯邦政府頒布法律加以保護。但在有些地區,因為金雕襲擊羊群,允許捕殺。
在歐洲、挪威、蘇格蘭、西班牙、阿爾卑斯山、義大利和巴爾干半島都有人飼養金雕。此外,非洲北部也有金雕棲息。但數量還不如分布在西伯利亞、伊郎、巴基斯坦、我國南方和日本高緯度地區的多。
金雕的窩築在崖峭壁的洞穴里,或者孤零零的一棵大樹上。金雕的蛋白色褐色都有,每窩大約產1—4個,一般是2個。雄雕和雌雕輪流孵化,經過40—45天,小雕即可出殼,3個月以後開始長羽毛。一般只有一二隻能夠存活。
別 名: 潔白雕、老雕
拉丁學名: Aquila chrysaetos
英 文 名: Golden Eagle
鷹 科: Accipitridae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金雕,大型猛禽。全身黑褐色;頭、頸部有金黃色光澤,兩翼飛羽多點綴白斑,尾羽灰色,端部黑色。棲息於高山 、草原和針葉林地區,常高踞山崖巔頂或大樹上。單獨活動。性兇猛而力強。以捕食野鴨、小鹿、野兔、松鼠等動物。多營巢於難以攀登的高山懸崖峭壁大樹上。遍布於東北及中西部山區為留鳥;偶見於安徽、江蘇、浙江等地
⑦ 鷹的品種,和鷹的圖片。
鷹的品種有蒼鷹、雀鷹、赤腹鷹、蜂鷹、栗翅鷹等。
⑧ 求幾張金雕的圖片
求採納
⑨ 楊過坐騎「神鵰」再現神農架,這只金雕到底是個什麼鳥
⑩ 鷹的品種,和鷹的圖片有哪些
1、金雕
金雕屬於鷹科,是北半球上一種廣為人知的猛禽。金雕以其突出的外觀和敏捷有力的飛行而著名;成鳥的翼展平均超過2米,體長則可達1米,其腿爪上全部都有羽毛覆蓋著。
一般生活於多山或丘陵地區,特別是山谷的峭壁以及築巢於山壁凸出處。棲息於高山草原、荒漠、河谷和森林地帶,冬季亦常到山地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活動,最高海拔高度可到4000米以上。以大中型的鳥類和獸類為食。分布於北半球溫帶、亞寒帶、寒帶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