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動物知多少的手抄報的內容(鳥類的《孔雀》)
孔雀 peacock 雞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兩種羽衣非常華美的鳥類的統稱。嚴格來說,英語中peacock專指雄孔雀,peahen指雌孔雀,雌雄孔雀合稱peafowl。孔雀屬(Pavo)的兩個種是印度和斯里蘭卡產的藍孔雀(P. cristatus, 即印度孔雀)和分布自緬甸到爪哇的綠孔雀(P. muticus, 即爪哇孔雀)。根據1913年一次考察時發現的一根羽毛進行了搜尋,至1936年發現剛果孔雀(Afropavo congensis, 即剛果非洲孔雀),其實剛果孔雀不是孔雀(孔雀屬)的,只是和孔雀長的比較像而已. 孔雀屬的兩個種雄體體長90~130公分(35~50吋),具一條長達150公分(60吋)的尾屏,呈鮮豔的金屬綠色。尾屏主要由尾部上方的覆羽構成,這些覆羽極長,羽尖具虹彩光澤的「眼圈」周圍繞以藍色及青銅色。求偶表演時,雄孔雀將尾屏下的尾部豎起。從而將尾屏豎起及向前,求偶表演達到高潮時,尾羽顫動,閃爍發光,並發出嘎嘎響聲。 藍孔雀的體羽主要是有金屬光澤的藍綠色。綠孔雀的長尾與藍孔雀相似,體羽綠色和銅色相間。兩個種的雌鳥的體羽呈綠和褐色相間,體大小幾如雄鳥,但無長尾屏,也無冠羽。孔雀棲息於開闊低地的森林中,白天結群,夜間棲於高樹上。於生殖季節每隻雄孔雀擁有2~5隻雌孔雀。每隻雌鳥產4~8枚微白色卵,產於地面窪處。 孔雀作為觀賞鳥類,是世界上許多動物園的主要展出動物,在舊大陸早已名聲四播。但因綠孔雀具攻擊性,故必須與其他鳥類分開飼養。藍孔雀雖原產濕熱地區,但也能在北方冬季生存;綠孔雀則經受不了太冷的氣候。 剛果孔雀是非洲唯一的大型雉科鳥類,雄鳥的體羽主要為藍和綠色相間,尾短而圓;雌鳥體羽淡紅和綠色相間,冠羽褐色。 綠孔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鳥中皇後(主要顏色有7種,分別為紫銅色\綠色\紫色\藍色\黃色\紅色\雌孔雀背部承濃褐色泛有綠光) 學 名 : Pavo muticus 英文名 : Green Peafowl 綠孔雀,即孔雀,因其能開屏而聞名於世。雄孔雀羽毛翠綠,下背閃耀紫銅色光澤。尾上覆羽特別發達,平時收攏在身後,伸展開來長約 1米左右, 就是所謂的「孔雀開屏」。這些羽毛絢麗多彩,羽支細長,猶如金綠色絲絨,其末端還具有眾多由紫、藍、黃、紅等色構成的大型眼狀斑,開屏時反射著光彩,好像無數面小鏡子,真真鮮艷奪目。它們身體粗壯,雄鳥長約 1.4米,雌鳥全長約 1.1米。頭頂上那簇 高高聳立著的羽冠,也別具風度。雌孔雀無尾屏,背面濃褐色,並泛著綠光,不過沒有雄孔雀美麗。 綠孔雀僅分布於雲南南部,它們棲息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帶,也有生活在灌木叢、竹林、樹林的開闊地。多見成對活動,也有三五成群的。食物以蘑菇、嫩草、樹葉、白蟻和其它昆蟲為主。每年二月中旬進入繁殖期,每窩下蛋4—8枚。 孔雀雙翼不太發達,飛行速度慢而顯得笨拙,只是在下降滑飛時 稍快一些。腿卻強健有力,善疾走,逃竄時多是大步飛奔。覓食活動,行走姿勢與雞一樣,邊走邊點頭。 孔雀有綠孔雀和藍孔雀兩種。綠孔雀又名爪哇孔雀,分布在中國雲南省南部,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藍孔雀又名印度孔雀,分布在印度和斯里蘭卡。藍孔雀還有兩個突變形態:白孔雀和黑孔雀。人工養殖主要指藍孔雀。 孔雀被視為"百鳥之王",是最美麗的觀賞品,是吉祥、善良、美麗、華貴的象徵。有特殊的觀賞價值,羽毛用來製作各種工藝品。而且人工飼養的藍孔雀,含有高蛋白、低能量、低脂肪、低膽固醇,可做為高檔珍饈佳餚。 每年春季,尤其是三四月份,孔雀開屏次數最多,這是為什麼呢?孔雀開屏和季節有關嗎? 我們知道,能夠自然開屏的只能是雄孔雀。符合大自然的規律,孔雀中以雄性較美麗,而雌性卻其貌不揚。雄孔雀身體內的生殖腺分泌性激素,刺激大腦,展開尾屏。春天是孔雀產卵繁殖後代的季節。於是,雄孔雀就展開它那五彩繽紛、色澤艷麗的尾屏,還不停地做出各種各樣優美的舞蹈動作,向雌孔雀炫耀自己的美麗,以此吸引雌孔雀。待到它求偶成功之後,便與雌孔雀一起產卵育雛。 孔雀開屏也是為了保護自己。在孔雀的大尾屏上,我們可以看到五色金翠線紋,其中散布著許多近似圓形的「眼狀斑」,這種斑紋從內至外是由紫、藍、褐、黃、紅等顏色組成的。一旦遇到敵人而又來不及逃避時,孔雀便突然開屏,然後抖動它「沙沙」作響,很多的眼狀斑隨之亂動起來,敵人畏懼於這種「多眼怪獸」,也就不敢貿然前進了。 孔雀的頭部較小,頭上有一些豎立的羽毛,嘴較尖硬;雄鳥的羽毛很美麗,以翠綠、青藍、紫褐等色為主,也是白色的,並帶有光澤;雄孔雀尾部的羽毛延長成尾屏,有各種彩色的花紋,開屏時非常艷麗,像扇子。雌鳥無尾屏,羽毛色也較差。 孔雀開屏是類似鳥類的一種求偶表現,每年四五月生殖季節到來時,雄孔雀常將尾羽高高豎起,寬寬地展開,絢麗奪目。雌孔雀則根據雄孔雀羽屏的艷麗程度來選擇交配。 孔雀喜歡成雙或小群居住在熱帶或亞熱帶的叢林中,主要分布於亞洲南部,我國只有雲南才有野生孔雀。孔雀平時走著覓食,愛吃黃泡、野梨等野果,也吃穀物草籽。 孔雀可供觀賞,羽毛可做裝飾品。 孔雀是國家鼓勵養殖的集觀賞、食用、保健於一身的養殖珍禽。孔雀肉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野味珍品,營養價值高,肉味鮮美,有「水中老鱉,禽中孔雀」之說。《本草綱目》禽部第四十九卷記載*「孔雀辟惡,能解大毒、百毒及葯毒」。其解毒功效甚至超過穿山甲。經現代科技證實,孔雀肉營養種類齊全,富含各種微量元素,氨基酸配比接近國際糧農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理想模式,是優質蛋白質,肉質瘦,其脂肪、膽固醇、熱量指標均優於普通禽類、獸類及淡水魚,達到美國新食品標准法規定的極瘦肉類標准。孔雀骨胳的骨鈣含量高,鈣磷比優於牛奶,與人奶鈣磷比幾乎一致,是優質補鈣營養源。 所以,孔雀是世界上最美的動物。 孔雀在莎士比亞時代博物學中以性淫且暴著稱。如《哈姆雷特》:「要知道本來啊簡直是天神/統治的這一片江山,/如今啊王位上坐的是什麼人?/一個大大的——孔雀」
㈡ 保護野生動物手抄報
畫一些動物慘死的可怕景象。然後寫一些資料,如;如何勸告別人不要吃野生動物?
你可以結合下面幾點來寫:
1、野生動物對大自然的作用
2、野生動物的觀賞性
3、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態
4、沒有野生動物的後果
5、舉例說明生態破壞後的危害後果
我們如何保護它們。
1、不要亂砍伐林木
2、不要穿珍惜動物毛皮做的服裝
3、其次不濫捕濫殺野生動物
4、設立自然保護區
5、保護濕地資源和水質
6、不參與非法買賣野生動物
7、見到違法者立即向野生動物協會反映
8、不要隨意堆放垃圾
9、不要濫用農葯和殺蟲劑
拿出我們的愛心和勇氣,勸阻親人和周圍和人拒食野味,不去野味餐館用餐,對於用珍稀野生動物做的製品,如皮衣、葯品、補品等,也應堅決抵制。團結起來積極宣傳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意義,從家庭做起,培養尊重一切生命的道德觀,加強法制教育,樹立公民意識,對違背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現象要抵制,舉報,監督。
想想未來也許有這么一天,孩子問道:「媽媽,什麼是貓頭鷹?」媽媽只能拿出圖片告訴孩子。孩子問道:「媽媽,什麼是穿山甲?」媽媽只能拿出標本回答孩子。讓我們努力,把對孩子的母愛也分出一部分給予野生動物,這樣孩子的孩子的孩子……就有希望看到在大自然中自由生活的野生動物,未來的孩子們會感謝我們的。
把這些資料簡寫,在周圍畫上心形,加花邊就行了,呵呵 O(∩_∩)O~
㈢ 防疫手抄報寫什麼內容
1、強防護、不恐慌,信科學、不傳謠。
2、戴口罩、勤洗手,測體溫、勤消毒,少聚集、勤通風。
3、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4、個人防護四要素: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門、不聚集
5、武漢回來莫亂跑,傳染肺炎不得了。
6、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7、科學應對、群防群控、戰勝疫情
8、加強聯防聯控和群防群治,堅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9、不聚餐不聚會,自我防護需謹記。
10、如有不適,盡快就醫,沉著冷靜,謹遵醫囑!
11、科學防範,不信謠、不傳謠
12、抗擊疫情,人人有責!
13、不食野味,防範病毒
14、阻擊疫情,人人有責。安心居家,利我利他。
15、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16、疫區返鄉回到家、居家觀察14天、出現症狀早報告
17、依法科學有序防控,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18、面對疫情不恐慌,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19、我們同努力,疫情定可防!
20、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做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守護人
㈣ 偶要作手抄報--愛護野生動物,請問怎麼作,提供點資料!!!!!!
野生動物與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國的野生動物資源極為豐富。據統計,獸類約有450多種、鳥類有1186種、爬行類320種、兩棲類210種左右、魚類2000多種。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特別值得驕傲的是,在這些野生動物中,有很多世界上稀有的,有的還是我國特有的。如體態肥碩、性情溫順的大熊貓,機警敏捷的金絲猴,全身雪白、頭頂獨紅的丹頂鶴,體形奇特的麋鹿等。
這些野生動物,不僅具有極大的經濟價值,而且還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保護野生動物,讓它們得到合理的繁衍,對於改善自然環境,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開展科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但是,近些年,野生動物的生存和繁衍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其數量越來越少。其中的原因,有氣候變化或自然災害引起動物生活不適,有人類亂砍濫伐,破壞了動物的生存環境,還有人類亂捕亂殺野生動物。如果再不加以保護,這些珍貴動物就有在球上滅絕的危險。
1988年11月,我國頒布了《野生動物保護法》,目的就是保護、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
國家把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除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以外,各省、市、自治區還有地方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包括大熊貓、金絲猴、長臂猿、朱䴉、丹頂鶴等97種。
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包括小熊貓、穿山甲、黑熊、天鵝、鸚鵡等238種。還有許多種動物屬於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保護野生動物是公民的義務,因為野生動物資源屬於國家所有,是公共財產的一部分。另外,野生動物資源是自然資源,有經濟、生態、社會三個方面的效益,從維護生態平衡的角度講,保護野生動物資源,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比如說燕子,燕子能幫我們把田裡的害蟲吃掉。如果我們人類殺害捕捉它們,它們會吃掉那些常常來搔擾我們的蚊子,讓我們更好地生活嗎?沒有了燕子,我們的周圍變得很多害蟲,這些害蟲對我們人類有很大的壞處呀!
比如說青蛙,青蛙也能幫我們吃田裡的害蟲,可以說是田裡的警察。我們支捕殺他們,一旦沒有了青蛙,田裡的害蟲越來越多,害蟲不斷地吃菜,難道我們會有美好的豐收嗎?比如說啄木鳥,啄木鳥是森林中的醫生,它可以幫我們吃掉樹里的害蟲,讓樹恢復健康。我們殺害它們,樹木的害蟲會越來越多,樹木會慢慢地減少。地球上沒有樹,會發洪水、地震。
比如說貓頭鷹,貓頭鷹捉田鼠,是對我們人類有好處的,人類卻常常捕獵它們。沒有貓頭鷹,田鼠會增加。田鼠吃的莊稼和菜就更多了,我們人類一樣沒有好的收成。所以,我們要保護以上的動物。同時,我們還要保護其他的野生動物!「瀕臨滅絕的動物」一句令人揪心的話,又一次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金絲猴,海豹,金雕,藍鯨......這些可愛的動物,在環境的影響以及人類的捕殺下,已所剩無幾。
鯨的危機:1980年6月30日上午,在澳大利亞南威爾士州北部西爾.羅克斯,突然有成群的巨鯨拚命沖上狹窄的塔雷切裏海灘。為了拯救這些珍貴的海洋動物,人們想盡了一切辦法也無濟於事。被強行拖回深水的鯨在海水裡曳了一會,又重返沙灘,並在沙灘上痛苦掙扎。時間較長沒下水的鯨,乾燥的皮膚上開始出現血泡,鮮血從破裂處流出。
據報道,這次共有58頭鯨死亡。類似鯨集體自殺的現象還有不少:1979年7月16日,加拿大紐芬蘭波林半島,有一百多頭鯨沖向岸邊,最後無一生還;2003年1月,165頭巨頭鯨在紐西蘭南島的「斯圖爾特島」擱淺......
鯨為什麼要集體自殺?日本科學家岩田久人揭開了這個秘密:他在京的屍體中發現了高濃度的有毒物質三丁錫(TBT)。TBT腐蝕神經,破壞了動物的方向感。TBT是人污染海洋的毒性最大的物質。已有千萬升TBT溶入海洋!
老虎悲聲:老虎是世界上最大的貓科動物,已接近滅絕。現在世界上只有大約6600餘頭,而巴里虎,爪哇虎,裏海虎已在30年代逐漸滅絕。
盡管各國政府三令五申禁止捕殺老虎,但還是有一些酷愛金錢的人常將它們當作搖錢樹,這連政府都無法約束,法律都無法制服:1967年,在印度有480頭老虎被獵殺;1991年,大量的西伯利亞虎被偷獵;1993年,在印度從偷獵者手裡查獲了867斤虎骨......
不過有一隻老虎就有一絲希望,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努力地救助他們,他們還是有可能逃脫這一生死攸關的時刻的!
剛剛曝光的重慶獵殺大熊貓、販賣熊貓皮和吉林販賣東北虎皮、虎骨兩案,可謂觸目驚心。人們難以相信,在中國已步入現代文明、保護生態環境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還會發生這樣的事么?不幸的是,它確實發生了,並且受害的不僅僅是大熊貓和東北虎,還有成千上萬只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近年來,各級森林公安機關始終保持對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的高壓態勢,多次組織了以打擊非法獵殺、走私、販賣、運輸、收購野生動物為目的的專項行動,基本遏制了案件數量的上升勢頭,表明了我國政府保護野生動物、維護生態平衡的堅定決心。但是大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案件仍屢有發生,僅去年一年,被查處的此類案件就達7000餘起,收繳野生動物140萬只(頭),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達56000餘只(頭)。並且,大要案日趨增多,涉案動物的數量和級別加大,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更加隱蔽,犯罪有向組織化發展的傾向。
我們常說「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可就上述事實,人類是否將動物當朋友看待呢?人人都在為保護動物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偏偏有那麼一部分人,利令智昏,瘋狂地捕殺野生動物。難道我們對動物做出的「承諾」失效了嗎?難道我們都不去想想這樣做的嚴重後果嗎?不要再不擇手段地傷害危在旦夕的野生動物了,生態災難不能重演!
最後,我以一個地球人的身份呼籲大家:保護動物,人人有責
㈤ 中秋知多少手抄報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與春節、端午、清明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節期為農歷即陰歷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中秋節從2008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遊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編輯本段中秋由來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農歷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葯,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像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騷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中秋節成為一年之中的重大節日,又與科舉考試有著極其微妙的關系,在我國封建社會,開科取士,一直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舉行。勝景與激情結合在一起,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須進行隆重慶賀,成為全社會人民的重要風俗,經朝歷代,盛行不衰,中秋節逐漸成為我國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編輯本段中秋傳說
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乾,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
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餘的太陽。
後羿立下汗馬功勞,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鑽、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氣得後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後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後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這個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鮮明的態度和絢麗的色彩歌頌、贊美了嫦娥,與古文獻有關嫦娥的記載相比較,可見人們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飾,使嫦娥的形象與月同美,使之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 與現代流傳甚廣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輯《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葯服之,奔月。將往,枚占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嫦娥變成癩蛤蟆後,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葯,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吳剛伐桂
抬頭仰望明月,可見當中有些黑影,在我國便傳說這就是吳剛在伐桂。唐代,演繹出吳剛砍桂的神話,傳說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這株桂樹不僅高大,而且有一種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吳名剛,本為樵夫,醉心於仙道,但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並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而他也不斷地砍下去 。
玉兔搗葯
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後來兔子說:「你們吃我的肉吧!」就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內,成了玉兔。陪伴嫦娥,為其下凡的搗靈葯
玉兔入月宮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依依不捨地離開妻兒,踏著雲彩上天宮去。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兔仙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聽完她的遭遇後,兔仙覺得嫦娥無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幫什麼忙呢?想到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里,多麼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個女兒, 它立即飛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並說想送一個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捨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這等於是割下它心頭的肉啊!幾個女兒也捨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雄兔語重心長地說道:「如果是我孤獨地被關起來,你們願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不同情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願意去。雄兔和雌兔眼裡含著淚,笑了。它們決定讓最小的女兒去。
小玉兔告別父母和姊妹們,到月宮陪伴嫦娥住了!
玄宗漫遊月宮
在唐朝,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就是游夜宮的傳說了。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各地月餅的傳說
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後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布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裡面藏著紙條,上面寫著:「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 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
無錫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紅燒玫瑰糖芋頭,據說也與此有關。相傳蒙古滅宋之後,民族壓迫深重,漢人時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約好中秋之夜一齊動手。為了厭勝,人們要吃紅燒芋頭,象徵「韃子」人頭落地,這就是現在中秋節吃糖芋頭的來歷。
這個傳說在潮汕各地則變異為:當時元朝統治者規定,每戶潮人家都要住一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監視漢人的行動,並且只允許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極了,便趁著中秋節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舉事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里。潮人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因此每至中秋,則以芋頭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廣東各地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說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韃子後,便以其頭祭月,後來改以芋頭代替。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
編輯本段中秋習俗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中秋宴俗
古時漢族的中秋宴俗,以宮廷最為精雅。如明代宮廷時興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後,眾人圍坐品嘗,佐以酒醋。食畢飲蘇葉湯,並用之洗手。宴桌區周,擺滿鮮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演出中秋的神話戲曲。清宮多在某一院內向東放一架屏風,屏風兩側擱置雞冠花、毛豆技、芋頭、花生、蘿卜、鮮藕。屏風前設一張八仙桌,上置一個特大的月餅,四周綴滿糕點和瓜果。祭月完畢,按皇家人口將月餅切作若干塊,每人象徵性地嘗一口,名曰「吃團圓餅」。清宮月餅之大,令人難以想像。像末代皇帝溥儀賞給總管內務大臣紹英的一個月餅,便是「徑約二尺許,重約二十斤」。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民間拜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系,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馬兒
明清時期月神形象發生了重要變化,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葯玉兔並在的世俗形象。這個時期,人們供奉繪有月光菩薩的月光紙,也叫「月光馬兒」。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一九Ο六年)。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葯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並焚之。」
兔兒爺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 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等猛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為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在幾十年前的北京街頭,大約六十多歲以上老北京都還能記得。一過七月十五,兔兒爺攤子就擺出來了。前門五牌樓、後門鼓樓前、西單、東四等處,到處都是兔兒爺攤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擺的極為熱鬧。
玩花燈
中秋節,有許多的游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谷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贊嘆。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桿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彩最精巧。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紮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還有兒童手提的各式花燈在月下游嬉玩賞。
在廣西南寧一帶,除了以紙竹扎各式花燈讓兒童玩耍外,還有很樸素的袖子燈、南瓜燈、桔子燈。所謂柚子燈,是將柚子掏空,到出簡單圖案,穿上繩子,內點蠟燭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燈、桔子燈也是將瓤掏去而成。雖然樸素,但製作簡易,很受歡迎,有些孩子還把油子燈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戲。
廣西有簡單的戶秋燈,是以六個竹篾圓圈紮成燈,外糊白紗紙,內插蠟燭即成。掛於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給孩子們玩。
如今廣西廣東的不少地區,在中秋夜布置燈會,扎制用電燈照亮的大型現代燈彩,還有用塑料製成的各式新型花燈供兒童玩,但卻少了一份舊時燈彩的純朴之美。
另外南方還廣泛流傳著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游戲,在江西、廣東、廣西等地都有流傳。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於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於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觀看,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樹枝燒起火來。同時還燃煙堆,就是將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結束後燒燃。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亦類似這種活動,但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清代抗法名將劉永福將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國侵略者)燒死的英勇戰斗,頗有愛國的思想。福建晉江亦有「燒塔仔」的活動。
傳說這種習俗與反抗元兵的義舉有關。元朝確立後,對漢人進行了血腥的統治,於是漢人便進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約中秋節起事,在寶塔的頂層點火為號。類似於峰火台點火起事,這種反抗雖被鎮壓下去,卻遺存了燒寶塔這一習俗。 這個傳說與中秋吃月餅的傳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舞火龍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歷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熱鬧非凡。
香港中秋舞火龍的起源還有過一段傳說:很早以前,大坑區在一次風災襲擊後,出現了一條蟒蛇,四處作惡,村民們四齣搜捕,終於把它擊斃。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飛。數天後,大坑便發生瘟疫。這時,村中父老忽獲菩薩托夢,說是只要在中秋佳節舞動火龍,便可將瘟疫驅除。事有巧合,此舉竟然奏效。從此,舞火龍就流傳至今。
不管這傳說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國是龍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節舞火龍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是值得珍視的。如今大坑區的舞火龍活動規模頗大,除總教練、教練、總指揮及指揮外,安全組等等。輪番舞龍者達三萬多人。
部分少數民族的祭月拜月習俗
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這祭月、拜月的風習。雲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風俗。傣族傳說,月亮是天皇第三個兒子岩尖變的。岩尖是個英勇剛強的青年,他曾率領傣族人民打敗過敵人,贏得了傣族鄉親的愛戴。後來,他不幸死後,變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繼續發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給傣族人民帶來光明。每逢中秋節這天,小夥子一清早就帶上火葯槍上山打火雀、野雞,獵取節日野味。姑娘、媳婦們忙著到湖邊、池塘里抓魚。他們都忙著准備節日的晚餐。老阿媽則忙著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隻桌角上各放一個糯米圓餅,每個餅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從山林上空一升起來,就點燃冷香,全家大小開始「拜月」。然後,對空鳴放火葯槍,以示對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後,全家老小歡樂地圍坐在小方桌旁,品嘗食物,談笑賞月,盡興方散。
鄂倫春人祭月時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擺上祭品,然後跪在盆前,向月扣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將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後,人們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稱「打月亮」。
廣西西部壯族的「祭月請神」活動更典型,每年夏歷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們在村頭村尾露天處,設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爐,桌子右邊樹一高約一尺的樹枝或竹枝,象徵社樹,亦作月神下凡與上天的梯子,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話因素。整個活動分為:請月神下凡,由一名或兩名婦女作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對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個階段。
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游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賓士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賓士,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天西方。執著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的「尋月」。西藏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後回家團圓吃月餅。
赫哲族「祭月」。在我國東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節,人們要采葡萄、祭月。相傳是為了紀念一個聰明、勤勞的赫哲族媳婦媳婦。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邊向月亮求救。最後終於奔到了月亮上。
㈥ 《我的野生動物朋友》的手抄報內容
這個手抄報內容基本上都是一些小動物,而且添加了一些自己的想像力還有美好的一個情景,然後森林裡面的話都是非常唯美的,所以整個付頭發給人感覺也是非常有想像力。
㈦ 關於保護野生動物的手抄報
排版不錯你可以參考一下
資料:
從國家林業局了解到,我國80%以上的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在其棲息地域得到了良好的保護,一批極度瀕危瀕於滅絕的物種已經建立了穩定的人工種群,擺脫了滅絕的危險,有的物種已經開始回歸自然。
白鰭豚
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實施以來,共批准棲息地保護、瀕危物種拯救繁育、野化放歸等野生動物保護工程項目23項,投入工程建設資金近7000萬元,新建各類自然保護區600餘處,使我國瀕危野生動物保護基礎設施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國家林業局組織實施的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確立了優先保護大熊貓、朱䴉、虎、金絲猴、藏羚羊、揚子鱷、亞洲象、長臂猿、麝類等13大瀕危野生動物物種。據統計,2003年,華南虎人工種群數量發展到60餘只;朱䴉野外和人工種群數量達到560隻,增幅35%;揚子鱷從200多條發展到1萬余條,並在安徽成功地進行了放歸自然試驗;野馬和麋鹿人工種群數量分別達到180匹和1300多隻,在野外成功繁殖後代,並已初步建立起較為穩定的野生種群。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於1989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①巴巴里獅子
巴巴里獅子,它身體全長三米左右,比現在生活在地球上的獅子要長四十公分左右。它體重二百三十公斤,曾經是地球上體形最大的獅子。歐洲和阿拉伯的國王或皇室們都把獅子比喻成權威的象徵,但是在他們的領土范圍之內,為什麼完全看不到獅子出沒的身影呢?
我們要想見到森林之王巴巴里獅子,就必須前往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南部。現在,人類與獅子格鬥的血腥場面,只有在虛構的電影畫面中才能看到。因為,在歐洲人類文化中,人們一方面把獅子看做是勇氣與崇高的象徵,另一方面,人類把獅子驅逐出自己的生活圈子,以顯示人類勢力的無比強大。
歐洲獅子在公元兩世紀就滅絕了,南非的凱布獅也於1865年從地球上永遠地消失了。進入二十世紀以後,被稱為獅中之王的巴巴里獅,又面臨著滅絕的危險。這些悲劇的發生要追溯到很久以前的古羅馬時代。
很久以前,強大的羅馬人征服了其它地方的種種文明,同時,他們也征服了巴巴里獅子。被羅馬人征服的其它國家中的人民被迫成為羅馬的奴隸。獅子也被運送到可容納二十五萬名觀眾的大競技場,供人們娛樂。
有時,人們會安排獅子們與劍鬥士進行格鬥表演;有時,又會被基督教徒挑鬥,還有的羅馬皇帝為了舉行一次盛大的戰爭勝利紀念遊行,而捕獲六百隻獅子運到羅馬。在羅馬帝國滅亡之時,北非的大部分地域已經再也看不到巴巴里獅子的蹤影了。控制了北非的並不是羅馬人,更不是巴巴里獅,而是沙漠。家畜的過剩放牧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哪怕是有一點點綠色覆蓋的地方,人們就會把大量的家畜趕到此地,就連獅子也被趕跑了,這種情況就一直這樣惡性循環著,直到這里變成了一片廣闊的沙漠。
巴巴里獅的最後陣地是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脈。一九二二年,最後一隻巴巴里獅是被人類的獵槍擊倒的。
這就是全身長三米,長長的鬃毛一直延續到後背上半身,地上最大的獅子。
②日本狼
日本狼曾經是生活在北半球全域的狼的一種。它肩高三十五公分,體長1米,是世界上體形最小、最為稀有的一種狼。它們曾經居住在本洲、四國、九洲的山林中。在西方國家,人們把狼視為襲擊家畜的惡魔。但是在日本,它卻被人們視為追趕那些遭踏田地的鹿或熊的莊稼守護神。
阿伊努族人給狼起了一個名字叫做"在遠方長聲嚎叫之神"。在北部地方長長的冬夜裡,狼的嚎叫聲會喚起人們心中的某種信仰。
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人們對狼總持有一種恐懼的心理,無論是什麼種類的狼,在一般狀態下,襲擊人類的可能性是有的。
人類逐漸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甚至擴展到了狼的領域,所以,為了保住自己的地域,狼便成為了人類的敵人。
在日本,流傳著許多關於狼的民間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中講到:有一個出外賣藝的盲人,不小心在山中迷了路。後來,他是依靠一隻狼帶路才回到村莊里的。
現在,在一些山區里,還有一些祭奉狼的神社。
狼被人們視為凶惡無比的動物是在日本的貴重家畜或馬被它襲擊以後。有時,人們怕它,獵殺它,有時又尊敬它,祭拜它,狼成為了日本的自然和文化中的一部分,阿伊努族人即使是使用毒箭射殺它們,也並沒有威協到它們的生存數量。真正迫使它們滅絕的是在明治時期以後,人類為了毛皮而進行了大規模的獵殺,還有步槍的普及。當然,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人類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而侵犯了狼,致使狼開始襲擊家畜,人們便想方設法地對它們進行捕殺,政府甚至以獎金懸賞的方式鼓勵市民捕狼,據推算,生活在北海道的埃及索狼是在一九零零年左右滅絕的。
日本狼也沒能幸運地存活下來。隨著那時提倡的富國強兵政策,工業化,都市化,還有一些西洋犬進口所帶來的犬瘟熱,這些一系列的問題都逼得日本狼走投無路。日本狼的生存與文明開化是水火不容的。
㈧ 我的野生動物朋友手抄報
野生動物是指生存於自然狀態下,非人工馴養的各種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軟體動物、昆蟲及其他動物。全世界有794多種野生動物,它分為瀕危野生動物、有益野生動物、經濟野生動物和有害野生動物等四種。
㈨ 西部野生動物集故事書畫手抄報怎麼畫
畫一些動物慘死的可怕景象。
然後寫一些資料,如;
如何勸告別人不要吃野生動物。
可以結合下面幾點來寫:
1、野生動物對大自然的作用
2、野生動物的觀賞性
3、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態
4、沒有野生動物的後果
5、舉例說明生態破壞後的危害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