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PS中怎樣把照片中的人物從復雜的背景中清晰的
前提條件:有 Photoshop軟體 照片的後期處理中,我們經常會使用Photoshop將照片中的人物素材提取出來,以便實現背景更換等特殊效果。利用Photoshop來對人物素材進行提取的方法很多,我們先以更換照片中人物的背景的一些小實例,來總結一下本帖介紹的Photoshop摳圖的四種方法:
一、工具法——巧用魔棒工具替換背景
二、路徑法——用鋼筆工具來摳取人物
三、蒙版法——利用蒙版技術摳圖
四、濾鏡法——功能強大的抽出濾鏡
基本思路
實現照片背景更改的方法有很多,但基本的思路都遵循著以下兩條:
1.選擇背景法。將照片中不滿意的背景去除後,然後將提取出來的人物插入到一張新的自己比較喜愛的背景圖片中去。這個方法比較適合於摳取掉那些圖案較為單調、色彩不多的背景,從而將人物選擇出來。
2.選擇人物法。這個思路恰恰和上面的思路相反,就是直接將照片中需要的人物或者物體選擇出來並剪切或者復制到預先確定好的背景照片中。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於摳取那些邊緣較為清晰的人物或者物體。
對於上述兩種照片背景更改的思路,最終的效果都是相同的,但具體要應用哪種思路,就要看需要替換背景的具體照片而確定了。四種摳圖方法詳解一、工具法——巧用魔棒工具替換背景
知識點提示:魔棒工具主要是使用戶可以選擇顏色一致的區域(例如,一朵紅花)或者背景比較單調的圖片,而不必跟蹤其輪廓。魔棒工具選擇的顏色范圍可以由工具選項欄中的「誤差范圍」參數值來控制。注意,不能在點陣圖模式的圖像中使用魔棒。
下面我們就以一個實例來講解。在Photoshop中打開一張照片,如圖1所示。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張照片,它的背景比較暗淡,而且背景的顏色也比較相近,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運用將背景去除的方法來實現人物的摳圖。圖1這個例子的創作思路是利用魔棒工具將背景的大部分面積選中,然後使用增加選區或者刪除選區的方法進一步選擇。如果對於不能選擇的細節部分,就使用套索工具或者磁性套索工具來完成。
1.在Photoshop CS中文版中打開照片後,單擊工具箱中的魔棒工具,然後在出現的工具選項欄中設置容差參數值為50。接著在人物背景上單擊滑鼠左鍵,這時就可以得到大部分的背景選區了。對於不連續的選區,我們可以在選中魔棒工具的情況下再在其工具選項欄中單擊「添加到選區」圖標或者按住鍵盤上的Shift鍵再單擊其他想要選取的地方來選擇,如圖2所示。圖2 2.接下來我們進一步選擇背景。先單擊工具箱中的縮放工具,放大照片的部分地方。還是在魔棒工具選項欄中的「添加到選區」圖標被選中的情況下並適當地改變其容差參數值,再使用魔棒工具單擊未被選中的背景區域,這樣就會進一步增加了背景區域的選擇。
小提示:如果用魔棒工具選擇時,對人物的部分區域也進行選擇,這時可以使用磁性套索工具,接著在出現的工具選項欄中單擊「從選區中減去」圖標,然後對選區進行選擇即可。而對於背景中那些沒被選擇好的一個個小區域,可以使用套索工具,並選中「添加到選區」圖標進一步選擇。
3.下一步我們就來提取人物。單擊菜單欄中的「選擇→反選」命令,或者按快捷鍵「Ctrl+Shift+I」反選,就可以將人物選中了。接著按「Ctrl+C」鍵將人物復制,按「Ctrl+V」鍵將人物粘貼到一個新建的圖層1中,如圖3所示。圖34.細節修飾。選中存放人物的圖層1,利用縮放工具將人物放大,對其邊緣突出鋸齒部分可以使用工具箱中的橡皮擦工具來擦除。接著,按Ctrl鍵並用滑鼠左鍵單擊人物圖層選擇提取出來的人物,然後單擊菜單欄中的「選擇→羽化」命令,或者按快捷鍵「Alt+Ctrl+D」打開羽化對話框,輸入羽化參數值2,單擊「好」按鈕。這樣整個人物的邊緣就會顯得柔和而不過於生硬。
小提示:在進行羽化的時候,調節羽化參數值,主要看被選取的人物或者物體的邊緣粗糙情況。如果人物或者物體的邊緣比較粗糙時可以適當調大羽化參數值。
5.背景的添加。單擊菜單欄中的「文件→打開」命令,在查找范圍內找到一張漂亮的背景圖片,將前面提取出來的人物添加到背景文件中,調整好位置和大小。然後單擊菜單欄中的「圖像→調整→亮度/對比度」命令,打開亮度/對比度對話框,調整好人物的亮度以適應背景明暗,最終的效果如圖7所示。圖4 知識點總結:我們在對圖像進行摳圖時,常常會難以分清已選擇的區域和未被選擇的區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將已經選擇好的選區保存到新的圖層中,然後再重新進行選擇,逐步刪除不需要的部分。對於不好處理的細節部分,可以使用橡皮擦工具進行修整。
二、路徑法——用鋼筆工具來摳取人物
知識點提示:路徑是Photoshop提供的一種用來繪制選區邊界和描邊的方法,它是我們繪制圖像的得力助手。路徑是由貝塞爾曲線構成的線條和圖形,它一般分為開放路經和閉合路徑兩種。如果要將路徑轉換為選區的話,則必須是閉合路徑。使用路徑來摳取人物比較適合於人物的邊緣輪廓線比較清晰的照片。
在操作之前我們先來觀察照片,想一想使用什麼工具和方法比較適合對這張照片進行操作。在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到人物的邊緣輪廓線比較清晰,那麼我們可以利用路徑工具來將人物從原背景圖中摳取出來並放到新的背景中。
下面我們就開始操作。
1.進入到Photoshop中並打開照片。單擊工具箱中的鋼筆工具,在出現的工具選項欄中選中「路徑」圖標。這樣使用鋼筆工具勾選出來的才是路徑。接下來使用工具箱中的縮放工具將圖像放大,然後細心地勾選人物的輪廓。勾選的方法如下:
以人物的任意邊緣為起點開始勾畫路徑節點,當在圖像中已經定義了兩個或者更多的節點時,路徑的方向就確定了。繼續沿著這個方向在人物周圍勾畫出其他節點來。如果一個節點需要重新定位時,可以按住Ctrl鍵並單擊節點進行修改。這其中節點是用於移動曲線位置的,而在節點上出現的句柄是用來調節曲線的弧度的,通過調節曲線的弧度,使路徑更好地貼近人物的輪廓邊緣,如圖5所示。圖5 2.勾選完人物輪廓後,我們就開始提取人物了。按下快捷鍵「Ctrl+Enter」將勾選的路徑轉化為選區,也可以在按下Ctrl鍵的同時單擊「路徑」面板中的「工作路徑」使之轉換為選區。按「Ctrl+C」組合鍵將選區中的人物復制下來,再按「Ctrl+V」組合鍵進行粘貼,這時人物就會自動保存到一個新建的圖層1中,如圖6所示。圖6 3.細節修整。操作方法與巧用魔棒工具替換背景的後期操作方法相似。首先利用羽化命令對人物的輪廓進行羽化處理,這樣人物的輪廓邊緣就不會顯得生硬而沒有真實感了。對於局部地區可以使用橡皮擦來修整完成。
小提示:在使用橡皮擦工具對人物進行修整,尤其是對人物臉部細節部分進行修整時,一定要將橡皮擦工具的大小調節好,越是細微的部分,橡皮擦工具越要小一些。
4.最後我們來添加背景並對最終效果進行修飾。單擊菜單欄中的「文件→打開」命令,在查找范圍中找到一個背景圖片,然後按快捷鍵「Ctrl+A」全選背景圖片,再按快捷鍵「Ctrl+C」將它復制下來。回到原文件中並按快捷鍵「Ctrl+V」將背景圖片粘貼,這時系統就會自動生成一個新的圖層2。接著調整存有背景圖片的圖層2的位置到存有人物的圖層1下方,然後調整好人物與背景的大小、位置關系。對於人物和背景過渡不自然的地方我們可以單擊工具箱中的「模糊」工具,在人物邊緣處塗抹,這樣人物與背景的過渡就自然了。最後我們單擊菜單欄中的「濾鏡→渲染→鏡頭光暈」命令,打開鏡頭光暈對話框,設置好亮度參數和鏡頭類型,然後在背景圖上多加幾個鏡頭光暈,這樣最後的效果就製作完畢了,如圖7所示。圖7 三、蒙版法 ——利用蒙版技術摳圖
在上面已經討論了兩種人物摳圖的方法後,你是不是已經對提取人物圖像從而更換背景的方法已經熟悉了很多?但是,在前兩種方法中都存在著一些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當背景顏色單一或者人物輪廓邊緣較為清晰時,摳像的成功率比較高,而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所拍攝的照片卻往往背景顏色較為復雜,人物輪廓不清晰,比如頭發,用上述兩種方法就不容易處理。而使用hotoshop所提供的快速蒙版編輯模式,就可以較為輕松地解決這個問題。
知識點提示:蒙版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遮罩。它覆蓋在圖像上並對圖層的非編輯區域進行隔離保護,不受其他區域操作的影響。使用蒙版可以創建任何形狀的選區,並可以對選區的邊緣外觀進行控制。利用快速蒙版模式可以快速地創建和修改十分精確的選取范圍。把所選的區域創建成一個快速蒙版後,再用繪圖工具或者濾鏡對選區進行修改,使選區擴大或者縮小到所要選擇的范圍,最後當退出快速蒙版模式回到正常模式下時,未受蒙版屏蔽的區域就會變成選區並被選中,這樣就創建出了我們想要的精密的選區。在圖像中創建一個快速蒙版後幾乎可以使用所有的工具和濾鏡來修改蒙版。
我們首先來分析一張照片,如圖8所示。(感謝提供照片素材的版主添添媽)圖8這張照片的背景顏色比較復雜,層次感較強,顯然不易用魔棒工具一次性選取出大面積的背景區域,而且人物的輪廓邊緣與背景相接之處較為復雜,尤其是頭發,如果利用鋼筆工具繪制路徑的話,就比較麻煩了,這時我們就可以考慮使用快速蒙版的編輯方法。 創作思路:進入蒙版後,使用畫筆先將人物的邊緣輪廓塗抹後,然後對整個人物進行塗抹,接著將其轉換為選區,最後將人物提取出來。
1.我們先來設置快速蒙版的參數。用Photoshop打開照片後,雙擊工具箱下方的「以快速蒙版模式編輯」按鈕,打開快速蒙版選項對話框,如圖13所示。在這個對話框中可以選擇將色彩顯示到蒙版區域還是所選擇的區域,另外還有用什麼顏色和多少的透明度來進行色彩顯示。通常色彩默認是紅色,如果人物顏色偏紅的話,我們就可以選擇一種與紅色有著高對比度的其他顏色,比如藍色,這樣就易於分辨了。(見圖9)圖9
2.進入快速蒙版後,我們單擊工具箱中的畫筆工具來開始塗抹。我們首先從人物的輪廓邊緣開始塗抹。在畫筆選項工具欄中設置畫筆模式為「正常」,不透明度為100%,流量為100%。這里要注意一下的是,對於頭發的塗抹一定要細心,並且要將畫筆的大小設置得較小一些,硬度也較小一些,這樣就便於更好的操作。
下面我們就沿著人物的輪廓邊緣開始塗抹,將人物輪廓邊緣塗抹完畢後,就可以將畫筆大小調節得較大一些進行塗抹,直到將人物全部覆蓋為止,如圖10所示。2.進入快速蒙版後,我們單擊工具箱中的畫筆工具來開始塗抹。我們首先從人物的輪廓邊緣開始塗抹。在畫筆選項工具欄中設置畫筆模式為「正常」,不透明度為100%,流量為100%。這里要注意一下的是,對於頭發的塗抹一定要細心,並且要將畫筆的大小設置得較小一些,硬度也較小一些,這樣就便於更好的操作。
下面我們就沿著人物的輪廓邊緣開始塗抹,將人物輪廓邊緣塗抹完畢後,就可以將畫筆大小調節得較大一些進行塗抹,直到將人物全部覆蓋為止,如圖10所示。 圖10 小提示:要刪除塗抹過的地方,可選擇前景色為白色,再用畫筆進行擦除。在塗抹的時候使用工具箱中的縮放工具,這樣會使操作更加方便一些。
3.塗抹完成後,單擊工具箱下面的「以標准模式編輯」按鈕,返回到標准編輯模式中,這時我們就可以看到人物輪廓以外的區域已經變成選區了,如圖11所示。因為我們要的是人物,所以執行菜單欄中的「選擇→反選」命令,這樣就將人物選取了。 圖114.提取人物到新的圖層中,還是按照上期兩個例子所示的操作步驟、方法來實現,按快捷鍵「Ctrl+C」復制人物,然後再按快捷鍵「Ctrl+V」將人物粘貼到新的圖層1中,將「背景」圖層隱藏後就可以看到單獨的人物了,如圖12所示。從圖5中可以看到人物的細節部分,尤其是較為復雜的頭發部分也被處理得非常好。 圖125.最後我們選擇一個好看的背景圖,並將人物放置到其中,對人物的明暗度、大小以及位置進行修整,尤其是對頭發等邊緣細節部分可以使用模糊工具進行處理。單擊菜單欄中的「濾鏡→模糊→高斯模糊」命令,打開高斯模糊濾鏡對話框,設置好模糊參數,這樣會使人物顯得更自然一些,最終效果也就出來了,如圖13所示。圖13 四、濾鏡法 ——功能強大的抽出濾鏡
熟練掌握了前三種方法,照片中的人物基本上都可以較為輕松地摳了出來,尤其是利用快速蒙版編輯的方法對細節部分可以處理得較好。但有一些情況下利用蒙版技術來處理頭發與皮膚邊緣的效果還是不夠理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考慮使用濾鏡法,利用抽出濾鏡可以精確地將人物摳出來。
知識點提示:抽出濾鏡與前三種工具相比較,它提供了更專業、功能更強大的工具和參數。抽出濾鏡是為隔離前景對象並清除它在圖層上的背景提供了一種高級方法。即使對象的邊緣細微、復雜或無法確定,也無需太多的操作就可以將其從背景中剪貼,並且使用「抽出」對話框中的工具還可以指定抽出圖像的部分。主要步驟為先標記出對象的邊緣並對要保留的部分進行填充,可以進行預覽,然後對抽出的效果進行修飾。
我們還是先來看一張照片,如圖15所示。圖15從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到,它的背景顏色看起來與人物的衣服顏色相近,而且頭發更為凌亂一些,我們要想精確地將其從背景中摳出來,不妨使用抽出濾鏡。 1.用Photoshop打開照片,接著單擊菜單欄中的「窗口→圖層」命令或者按快捷鍵F7,打開圖層面板。在背景層上單擊滑鼠右鍵,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復制圖層」命令,建立一個「背景 副本」圖層。然後在確保「背景 副本」圖層為當前編輯的圖層後,單擊菜單欄中的「濾鏡→抽出濾鏡」命令,打開抽出濾鏡對話框,如圖19所示。圖19 在對話框左側的是抽出濾鏡的一些工具按鈕,從上到下依次為邊緣高光器工具、填充工具、橡皮擦工具、吸管工具、清除工具、邊緣修飾工具、縮放工具、抓手工具。在對話框右側的是抽出濾鏡的參數設置,由於篇幅原因,這里不多解釋了。
2.了解了抽出濾鏡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含義後,我們就開始對人物進行操作。單擊縮放工具將人物圖像放大,然後再單擊邊緣高光器工具,同時將右側的「畫筆大小」參數值調節得小一些,這樣有助於塗抹人物的頭發部分。對於塗抹錯誤的部分可以使用橡皮擦工具來擦除。先將人物的邊緣輪廓塗抹上,勾畫操作完畢後,單擊左側工具欄的填充工具,在人物皮膚上進行填充。如圖20所示。此時單擊對話框右側的「預覽」按鈕,就可以在預覽窗口中很快地看到抽出的效果圖。 圖20
3.以上操作設置完畢後,單擊對話框中的「好」按鈕退出「抽出」濾鏡。這時我們可以通過單擊圖層面板中「背景」圖層左邊的「眼睛」標志,來隱藏「背景」圖層,使「背景 副本」圖層顯現,這樣就可以看到剛才我們使用「抽出」濾鏡進行操作的效果了。
4.最後用Photoshop打開一幅背景圖片,並復制粘貼到原文件中,自動生成了一個新的圖層2,調節好人物與背景的大小、位置、明暗度等參數後,最終效果就出來了,如圖21所示。圖213.以上操作設置完畢後,單擊對話框中的「好」按鈕退出「抽出」濾鏡。這時我們可以通過單擊圖層面板中「背景」圖層左邊的「眼睛」標志,來隱藏「背景」圖層,使「背景 副本」圖層顯現,這樣就可以看到剛才我們使用「抽出」濾鏡進行操作的效果了。
4.最後用Photoshop打開一幅背景圖片,並復制粘貼到原文件中,自動生成了一個新的圖層2,調節好人物與背景的大小、位置、明暗度等參數後,最終效果就出來了,如圖22所示。圖22
Ⅱ 手抄報版面設計圖大全【圖片】 不需要簡單的,顏色鮮艷一點,艷麗一點,不要太單調。
抄報版面設計圖大全
Ⅲ 顏色搭配表圖片發張給我吧
色彩搭配的原理:
在黃綠色的底上加上紅色→→有一種冒失、魯莽的闖入者的感覺,激烈而又尋常。
在橙色的底上加上紅色→→有被積郁著、暗淡而無生命、好像焦干。
橙色→→有十分歡快活潑、一種富足、快樂而幸福。使我們聯想到金色的秋天,豐碩的果實。
紅色→→有興奮、熱烈、沖動。
在深紅色的底上加上紅色→→有平靜、熱度熄滅。
在藍綠色的底上加上紅色→→有熾烈燃燒的火焰。
淡的顏色→→使人覺得柔軟。
暗的顏色→→使人覺得強硬。
明的顏色→→給人輕的感覺。
暗的顏色→→給人重的感覺。
較多的黑色→→燒焦的感覺。
較多的白色→→甜膩的味道。
暖色有前進感,冷色有後退感。
有一點黑色或白色渲染→→有穩重、明快的感覺。
顏色搭配表如下:
(3)單調色彩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色彩學:
色彩從根本上說是光的一種表現形式。光一般指能引起視覺的電磁波,即所謂「可見光」,它的波長范圍約在紅光的0.77微米到紫光的0.39微米之間。在這個范圍內,不同波長的光可以引起人眼不同的顏色感覺,因此,不同的光源便有不同的顏色;
而受光體則根據對光的吸收和反射能力呈現千差萬別的顏色。由色彩的這個光學本質引發出色彩學這部分內容的一系列問題:顏色的分類(彩色與非色兩大類)、特性(色相、純度、明度)、混合(光色混合,即加色混合;色光三原色,即紅、綠、藍;混合的三定律,即補色律、中間色律、代替律)等。
Ⅳ 美術裡面的色彩搭配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樣才能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方法,做到不出錯,然後是舒服,再然後是給人一種高級感,而不是說不出的low感呢。,『』aircloset 『』就是教你穿衣搭配的伀眾號了,9.9元訂購五套品牌女裝和搭配全套衣服
小偶也是花了好多時間,跟著不少偶搭博主,暗中觀察好久,終於發現了幾個小小的規律和技巧,在這里分享給大家
紅色、駝色是冬季最常穿的兩種顏色,小偶就以這2個顏色為例,給大家分享幾個搭配的小技巧吧
搭配技巧一: 【飽和度要一致的搭配】
飽和度一致的顏色搭配,給人視覺是非常協調和舒服的。
高飽和度高的顏色搭配,是華麗,動感的
低飽和度的顏色搭配,通常是比較優雅和高級的。
正紅色+搭配正藍色,給人非常的醒目和精神。這兩個顏色都屬於高飽和度的顏色,非常地搶人眼球,雖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顏色,但是卻完全沒有違和感。
搭配技巧二: 【飽和度不一致的搭配】
如果是飽和度不一致的顏色搭配,那麼就要有主色調和次色調,如全身以紅色為主色,上衣+鞋子都是紅色,圍巾是灰色,就可以做為點綴色,這樣的搭配也是協調和舒服的。
正紅色毛衣+搭配正紅色鞋子+灰色圍巾+黑色打底褲
紅色非常的搶眼,而灰色圍巾較暗沉,與正紅的高飽和度形成明顯的視覺差異,但超長款毛衣在身上的視覺比例超過60%,其他的顏色就沒有太多的存在感,而圍巾的小小面積灰色,又能帶給人一種平和和低調,與紅色搭配在一起,增加了親和度。
搭配技巧三: 【永不出錯的黑、白、灰色搭配】
如果你有一件很亮麗的顏色,不知道怎麼搭配,大膽地拿出衣櫃里的黑色打底衣、白色褲子,或者灰色圍巾,這三個顏色被時尚界稱為永不出錯的中間色。這樣的搭配即干凈、簡潔,又能突出主色的明亮。
橘紅色毛衣+搭配白色七分褲+黑色高跟鞋
駝色毛衣+搭配黑色小腳褲+灰色圍巾
最後,還有一個色彩搭配上的小技巧,除非你對色彩有著非常高水準的把控能力,身上的顏色最好不要超過4個。包括包包在內喔,這樣的色調會確保你的著裝絕不辣眼,說不定還能帶出淡淡的高級感呢。
了解顏色匹配的面積比例。全身服裝顏色搭配避免1:1,特別是穿著對比色。通常3:2或5:3是合適的。
Ⅳ 青色是什麼顏色要附加圖片
在現代,青色是在可見光譜中介於綠色和藍色之間的顏色,有點類似於天空的顏色。按照光譜的顏色順序:赤橙黃綠青藍紫。青應該是介於綠色和藍色之間的一種顏色,即發藍的綠色或發綠的藍色。RGB紅綠藍光系統 = (紅0, 綠255, 藍255)。
青介於綠色藍色之間,但很多詞容易讓人誤認為綠色,比如,青草就是綠色。青色究竟是指藍色還是綠色,在文字描述上常無法確切表達出肉眼所見效果。如果無法界定一種顏色是藍色還是綠色時,這個顏色就可以被稱為青色,如下圖。
按照光譜的顏色順序:赤橙黃綠青藍紫,青應該是介於綠色和藍色之間的一種顏色,即發藍的綠色或發綠的藍色。
可參考的「顏色色值」如下:
RGB紅綠藍光系統 = (紅0, 綠255, 藍255)
CMYK四色印刷系統 =(青C 100,品紅0,黃Y 0,黑K0)
HSB系統 = (原色180,飽和度100,亮度100)
Lab系統(L 91 a -51 b -15)
Ⅵ 求色彩的 同類色 類似色 鄰近色 對比色 互補色的 強弱對比圖
圖案的色彩總結起來有以下兩個特點:第一,用色有一定的限量。這不僅因為裝飾本身需要高度的歸納與提煉,要用有限的色彩表現豐富的物象,更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圖案設計要與不同的生產工藝相結台,受成本與工藝因素的限制,用色也不宜太多。第二,設色有較高的自由度。這是指圖案的色彩可以根據裝飾需要任意設定,完全不必考慮真實的自然色彩,紅花綠葉可以畫成紫花藍葉,碧水藍天可以繪成玄水橙天。誇張的色彩對比變化和迷人的色調處理,是圖案色彩的魅力所在。
基於圖案色彩的這兩個特點,我們首先應了解一些色彩的基本知識,再結合實踐訓練掌握圖案色彩的配色規律。
一)色彩的基本特性
自然界中的色彩是千變萬化的,色彩的變化主要由色彩的三個要素——色相、明度、純度及心理要素——色性來決定。
1、色相
色相即色彩的相貌,是一個顏色區別於其他顏色的特徵。色相分為有彩色系和無彩色系,無彩色即黑、灰、白系列,是沒有純度的顏色。
一般來說,有彩色12色相環中的各色都有較明確的色相,它們由紅、黃、藍三原色產生間色橙、綠、紫,再由原色、間色產生復色。12色相環繼而可產生24、48等色相環,它們均有很鮮明的色彩傾向,可稱它們為純色。純色產生的明度和純度的變化,構成了豐富的色彩變化。
2、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或深淺。純色本身就有明度變化,從12色相環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黃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其他顏色則依次形成明度的過渡轉化。此外,在無彩色系中,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黑與白之間有明度漸變的灰色系列。要提高一個顏色的明度,可適量加入白色;要降低一個顏色的明度,可適量加入黑色,但在加白或加黑的同時,顏色的純度也會降低。
明度色標是我們認識和區別色彩明度的重要工具。
一般情況下,人們把明度低於3度的顏色叫暗色,明度高於7度的顏色叫明色,3度和7度之間的色叫中明色。
3、純度
純度是指色彩的鮮艷度或飽和度,也叫彩度。從理論上講,三原色純度最高,間色次之,復色、再復色則純度逐漸降低。但無論怎樣,色相環上的顏色仍有較高的純度。當一個純色加入黑、白、灰或補色(色相環上相對180。的兩個顏色)時,其純度就會降低,純度降低到一定程度,顏色就會失去其明確的色相。就好比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物象我們很難說清它的色相,只好說它們偏紅或偏綠等。所以說,純度越高.顏色的色相傾向越明確,純度越低顏色的色相傾向越弱,當顏色純度降至為零時,就成為無彩色灰色
在這個純度色譜中,接近純色的色叫高純度色,接近灰色的色叫低純度色,處於中間狀態的叫中純度色。
4、色性
色性是指色彩的冷暖傾向、冷暖感覺。色性是由人對現實生活中不同事物顏色的感受而產生的一種感官經驗聯想,如:由紅黃色聯想到火焰、血液而產生溫暖感,由藍紫色聯想到冰雪、大海而產生寒冷感等。所以說色性是人的一種主觀心理要素。
色彩的冷暖也是相對而言的,在兩極之間冷暖色的過渡漸變顯示了不同色相的冷暖關系。任何一個顏色的冷曖感覺是由周圍色彩的對比決定的,如綠色與黃色相比偏冷,與紅色相比更冷,而與藍色相比它又偏曖。在同類色相中,如黃色,檸檬黃要比中黃冷,橙黃則比中黃暖。一個度較低的顏色,與暖色相比它可能偏玲,與冷色相比它可能偏暖。所以說色彩的冷暖是相對的,一個顏色會隨周圍色彩環境的變化而轉變自身的冷曖性質。此外.一個顏色加白後會變冷,加黑後會偏暖。
總之,色彩需要比較.要獲得一個顏色理想的明度、純度和色性,只有把顏色擺在一起進行比較和調整,才能達到我們所設想的效果。
二)圖案色彩的配置
圖案的色彩強調歸納性、統一性和誇張性,尤其注重對整體色調的設定。如何搭配好整幅圖案的顏色?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探尋規律並進行練習。
1、圖案基本色調的設定
圖案的色調是指一幅畫面總的色彩傾向。色調可以是亮色調或暗色調,鮮艷色調或含灰色調,也可以是冷色調或暖色調,或是有某一色相傾向的色調,如:紅色調、綠色高、黃色調等。每一種色調中的顏色均可以有色相、明度、純度及色性的變化,使色彩更加豐富。在調配一幅圖案的顏色之前,首先要對圖案的色調有一個總體的構想,確定大的色彩基調,具體的顏色搭配都應與基調的構想相符與呼應。顏色的面積比例關系對色調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2、調和色的配置
調和色包括同類色和鄰近色,這類色彩的色相差別小,對比弱.比較容易達到和諧的習果。
我們把色相接近的那些色(色相環中相距30度左右的色)稱為同類色;色相差別適中的那些色(色相環中相距50度左右的色)稱為鄰近色。
(1) 同類色
一般指單一色相系列的顏色,如:黃色系,藍綠色系等。同類色因色相純,效果一般極為協調、柔和,但也容易使畫面顯得平淡、單調。同類色在運用時應注意追求對比和變化,可加大顏色明度和純度的對比.使畫面豐富起來。
以24色相環來劃分。色相環中相距45度角,或者彼此相隔二三個數位的兩色,為同類色關系,屬於弱對比效果的色組。同類色色相主調十分明確,是極為協調、單純的色調。它能起到色調調和、統一,又有微妙變化的作用。
藍綠色系
(2) 鄰近色
指色相環上90~以內的顏色,如:黃色與綠色,藍色與紫色等。鄰近色因相相距較近.也容易達到調和.而且色彩的變化要比同類色豐富。鄰近色在運用時,同樣應注意加強色彩明度和純度的對比,使臨近色的變化范圍更寬更廣。
色相環中相距90度角,為鄰近色關系,屬於對比效果的色組,色相間色彩的傾向近似,色調統一和諧、感情特性一致。類似色較同類色顯得安定、穩重的同時又不失活力,是一種恰到好處的配色類型。
對比:同類色-類似色-對比色-互補色
3、對比色的配置
對比色是指色相環上的120'』以外的顏色.其中處於180'相對應的兩色叫補色,對比最為強烈。對比色的效果活潑、刺激,變化豐富,在應用時要注意色彩的調和與統一。配置對色可以採用以下的手法使畫面協調。
色相環中相距135度角,或者彼此相隔『八九個數位的兩色,為對比色關系,屬於強對比效果的色組,色相感鮮明,各色相互排斥,既活潑又旺盛。配色時,可以通過處理主色與次色的關系達到調和。 在24色色相環中彼此相隔十二個位數或者相距180度角的兩個色相,為互補色關系。互補色組合的色組是對比最強的色組,使人的視覺產生刺激性、不安定性的感覺。配色時通過主色相與次色相的面積大小, 或者分散形態的方法來緩和過於激烈的對比。
(1) 降低純度
對比色在顏色純度較高時對比比較強烈,如果將對比色一方或幾方純度降低,比如加人灰色或將對比色彼此少量互調,可使色彩變得含蓄、溫和,達到既變化豐富又和諧統一的效果。
(2) 面積的調整
對比色在面積較大而均等時往往對比最為強烈,如果將一種對比色作主色,大面積使用,其他對比色為輔色,少面積點綴,可以使對比減弱,達到統一。也可以將對比色分割成較細小的面積並置使用,類似空混的手法,使色彩遠看能混合成一體,從而達到統一
(3) 無彩色的調和
在對比色配置中運用黑、白、灰、金、銀等光彩色,將對比色間隔開,是使對比色達到協調統一的極有效的手法。
(4) 色彩系列化過渡
按照色相環的順序,選擇兩個對比色之間的系列色相與對比色同時使用,如在使用橙色與藍色的同時,使用黃橙、黃、黃綠、綠、藍綠等色,並將它們秩序化排列,使對比色產生一種漸變的效果,達到和諧統一。
4、其他藝術作品色彩的提取配置
圖案的色彩也可以借鑒繪畫、攝影、民間美術、工藝美術品等其他類型的藝術作品的顏色搭配。因為這些藝術作品本身已有比較完整的構思和比較理想的色彩效果,特別是現代風格的繪畫作品及民間工藝品的色彩更具有較高的概括性和裝飾性。可以直接仿照,但應往意造型上要有較大區別,以避免畫面效果過於相似。
借鑒攝影及寫實繪畫作品的色彩要注意歸納、提煉,因為這類作品往往顏色變化較多,過於細膩、微妙,不符台圖案的色彩要求。在借鑒及運用其他類藝術作品的色彩時,同樣要注意局部顏色與整體色調的比例關系,顏色的穿插及位置的安排均要仔細推敲,方能恰到好處。
5、自然色彩的提取配置
大自然中|年多事物本身就有很好的色彩搭配,如:花卉昆蟲、飛禽走獸、石頭草木及海洋生物等,它們美妙的顏色配置是我們主觀無法設想出來的,為圖案的顏色設計提供了很直觀的參照。我們在平時要注意觀察生活.經常到大自然中去收集各種類型的色彩組合素材,將它們記錄下來。
許多自然物的顏色配置是可以直接提取使用的,在運用中,除了要保持顏色的色相、明度及純度關系相對准確之外,尤其要注意各顏色的面積比例關系和位置關系,這是保持自然色彩原有整體感覺無大偏差的重要因素,如果忽視這一因素,將顏色的比例關系搞錯,如將某種顏色面積使用過大或過小,或將某種特有的顏色位置關系打亂,就會改變色彩原有的色調,無法達到我們所期望的色彩效果。
三)圖案顏料的調配方法
繪制圖案的顏料工具很多.在這里我們僅介紹一下最常用的並適合於課堂練習使用的工具顏料。
1、常用的圖案顏料及其特性
常用的圖案顏料主要有水粉顏料和水彩顏料,其中以水粉顏料使用最多。
(1) 水粉顏料
也叫水粉色、廣告色,有鉛袋裝和瓶裝兩種.瓶裝廣告色又有普通型和濃縮型(也叫圖案色)。一般濃縮型的廣告色更加細膩、純凈,比較好用。水粉顏料調配方便,覆蓋力強,可薄可厚,可干可濕,既能大面積平塗,又可以進行細致描繪,修改容易,所以是圖案繪制最基本、最普遍使用的顏料。
(2) 水彩顏料
水彩是一種透明的水溶性顏料,主要依靠水分來控制顏色的薄厚、濃淡,調配方便,但覆蓋力差。水彩可以大面積渲染,也可以做細部刻畫,但不宜反復修改。水彩的效果明快、淡雅、韻味獨特。
2、圖案顏料的調配方法
(1) 水粉顏料
一般都要加水溶解,將顏料中的膠調開。水粉顏料保持適當的干濕度很重要,顏色太稀不容易塗勻,覆蓋力及飽和度都較差;太干又會使毛筆滯住,不容易畫得平整、工細。
買來的水粉顏色是有限的,要產生豐富的色彩變化,就要把顏色進行混台調配。鄰近色相調可產生豐富的色相變化,如黃色與綠色相調,可產生許多不同傾向的黃綠色;對比色相調在色相變化的同時,還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純度變化,如綠色中調入紅色,會呈現出橄欖綠色,再加入紅色,就會變成棕綠色直至棕色,純度逐漸降低。顏料中加人白色可使明度提高.但會使顏色有偏冷傾向,純度也有所降低;加入黑色可使顏色明度、純度降低,色相則偏暖(但不絕對,如黃色加黑後會偏綠而變冷)。
此外,買來的水粉顏色都較鮮艷,直接使用往往效果生硬,不易協凋,使用時可加人一些沉著色調配一下,如:土黃、褚石、土紅、鈷藍、橄欖綠、熟褐等,使顏色變得「熟」一些。相混的顏色越多,色彩的純度就會越低。
(2) 水彩顏料
水彩顏料是通過顏料中的水分來調整顏色的深淺及純度。水彩除了可以像水粉色那樣相互混合調出各種顏色之外,主要是運用疊色的方法來產生豐富的色彩變化。
因水彩具有透明性,後畫的顏色覆蓋先畫的顏色時,可以透出先畫顏色的色相。同色相疊加台使顏色變濃、變深·不同色相疊加會產生新的色相,如黃色與藍色疊加產生綠色。若是對比色疊加,則會使顏色純度降低變臟。用水彩色畫圖案要從淺到深,不宜畫得遍數太多,否則會失去水彩顏料明快淡雅的特點。
總之,圖案顏料的調配經驗要靠大量的實踐訓練來獲取,只有不斷反復的調試,相互比較,才能得到比較理想的色彩。
二、圖案色彩設計的基本步驟
步驟(1)設計草圖:可用鉛筆在一般的草稿紙上將構思畫出,並逐漸確定下來。用透明拷貝紙將草圖拷貝下來。
步驟(2)先著底色再拷印:如圖形有底色,先將底色平塗好,待干。如沒有底色可直接上色,將拷貝紙上的圖形用硬鉛筆(如 3H型鉛筆)把圖形拷印到已打好的干底色上。用力大小視印痕清晰度來定。
步驟(3)著色:將調好的色彩用所需技法描繪到拷貝好的底色上。
三、幾種色調的變化練習
圖案色彩的色調大體分為冷、暖、灰等三種基本色調,但我們在訓練時,可進行更為細致的色調訓練。如以下七種色調是最為必要的練習。
1.同類色色調:即將一個單色調入白色或黑色,使畫面色彩出現深淺變化的色調,既諧調又統一,色彩雖單純但很素雅。調此色調時要注意明度的深淺變化,面積比例安排得當。切不可出現深淺失衡的效果,否則色調會過亮或過暗。
2.類似色色調:即色輪表中同在60°-90°的相接近的色彩,如紅、橙、黃及藍、綠、紫都分別屬於類似色的范圍。與同類色相比,色彩選擇稍多變化(參看色輪表)。這種調子的變化因色距較近,雖有變化但很容易協調,因它們中都含有相同色素。很多圖案的調子中,類似色的調子被普遍採用。
3.對比色色調:指色輪表當中與120°-180°相對應的色彩,我們都稱為對比色,其中我們熟悉的紅——綠色、黃——紫色、青——橙色都是屬於對比色。其中紅—一綠色對比在圖案中最為常用,有「萬綠叢中一點紅」之稱,色彩對比強烈,襯托性較強,兩色在並置時如作些面積、強弱、中間色間隔等手段,效果更佳。
4.高明度色調:整個畫面的色彩均使用明度較高的色彩,每個色彩均加有不同程度的白色或淺色(如淡黃、淺綠等),力求色調明亮、淡雅的效果。
5.中明度色調:此類調子均保持深色和淺色的均勻配製,並使色相保持中等明度的效果。色彩的純度上變化不大,可配入部分較淺或較暗的色彩,但主體色塊仍以中明度色彩為主,如我們常用的土黃、朱紅、赭石、湖藍、草綠等色,基本屬於中明度色相。
6.低明度色調:要求所採用的色彩為明度較低、較灰,色彩純度偏弱,此類調子一般多選用較深色彩,如黑色、深藍、深紅、深褐及深綠等色來調取。在低明度色調里也應增加少量的中、高明度的色塊,以加強低明度色調中的層次,以免出現暗色一塊的沉悶效果。低明度色調的特點是色澤深沉、穩重、諧調。
7.高純度色調:運用純度較高的色彩進行設計,盡量保持每套色的鮮明度,使畫面具有對比強烈、色彩明快的效果。
8.低純度的色調:根據低純度色彩的特點,多調用較趨灰性的色彩來著色,保持畫面始終呈現一種色調典雅、協調的整體效果。
〔小結〕
1、色彩的變化主要由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及色性決定的。
2、圖案的色彩強調歸納性、統一性和誇張性,注重對整體色調的設定。
3、常用的圖案顏料主要有水粉顏料和水彩顏料,其中以水粉顏料最為常用。
〔作業練習〕
1、圖案的色彩有什麼特點?
2、什麼是調和色?什麼是對比色?
3、如何協調對比色的配置?
4、色調變化練習:同類色色調、類似色色調、對比色色調、高明度色調、中明度色調、低明度色調、高純度色調、低純度色調的各一幅。
Ⅶ 請問純度低和色相偏暖的色彩的各色彩有哪些,謝謝
暖色是指紅、黃之類的顏色,不過色彩的冷暖多是比較得出的。色相偏暖的顏色如橙色,紫色,綠色,但這都是對比而言,其中最暖的是橙色。
純度低的顏色是灰色,顏料中加入黑色或是灰色都會降低其純度。
Ⅷ 誰有收集好看的色彩搭配圖片大全的嗎越全面越好
好看的色彩搭配的知識:
無論是平常穿衣打扮,
還是家居傢具設計裝飾,
都起著尤為重要的功效。
它能夠一下子把握眼珠,
勾起特殊的心態或是感情。
色彩基礎知識
無彩色系
無彩色系包含 黑、白、深灰色,
色度學上稱作黑白灰系列產品。
無彩色系較為獨特
沒有色調和純度,
只能明度的轉變。
黑白灰,做為一種好搭時尚潮流的色彩,它意味著的不僅是一種設計風格,也是一種高質量的生活觀念。陳列共和的色彩搭配課程會有這方面的見解。
1、簡潔黑白灰
灰黑色的內容,乳白色的純粹,深灰色的調合。時時處處顯示信息出奢侈但不高姿態,時尚潮流但與眾不同的設計風格。非常簡單易懂的色彩搭配,就是說總體選用黑白灰地面色號,隨後選中一種顏色不斷出現,這類方式 是穩准狠做出「用心布局」覺得的方式 之一,還會一瞬間生產製造出一種「很齊整」的覺得。2
黑白灰+輔色
牆色、吊頂天花板和大規模軟裝設計挑選黑白灰做為大肌底,也就等於造就了一個空白頁的畫板,往裡添充色彩常有出乎意料的精采,不相信,看下邊事例。
| 黑白灰+粉
| 黑白灰+橙
| 黑白灰+黃
色彩的搭配的技術專業專用工具
——色輪
人們仔細掌握好多個專有名詞:
色調
色調是色彩的主要特點,
是差別各種各樣不一樣色彩的規范。
色調是由原色、間色和復色來組成的。
原色:紅、黃、藍
間色:橙、綠、紫
人們假如把這種顏色再開展混和,
將獲得大量的復色,
例如:橘紅色和淺綠色。
色彩純度
色彩純度也稱色彩飽和度,
它指色彩的鮮濁或是純粹水平。
時裝搭配從上向下色彩純度的轉變
純度高的色彩看起來較為綺麗絢麗;
純度低的色彩給人一種溫和、清雅的覺得。
色彩的明度
明度是鑒別色彩明暗交界線的水平。
明度與顏色的濃淡相關,
從黑到白。
能夠讓我們十分多的色彩。
時裝搭配從上向下彩色明度的轉變
明度過高給人一種輕輕鬆鬆、輕快的覺得;
明度低則會讓人造成穩重、沉穩的覺得。
好看的色彩搭配圖片大全:
Ⅸ 為什麼我畫的色彩那麼單調
色彩單調 畫就會看起來死板 沒有活力 根據本人三四年的水粉經驗看 主要還是你畫畫不夠大膽 不敢找那些很微妙的環境色 其實 有些環境色雖然微妙 但仍然可以大膽誇張的往上畫 比如 主題物是一個綠色的酒瓶 旁邊有什麼紅蘋果啊 白襯布 白盤子什麼的 那你完全可以在酒瓶上大膽的找蘋果的環境色 白襯布希么的 一定要多找些環境色 但注意一定不要畫花了 還有就是注意畫面的整體關系 近實遠虛很重要 重點刻畫一下主題物 多練習一下筆觸的運用也可以提高畫面的效果 再有 重的一定要重下去 亮的一定要亮起來
其實 如果是初學者來說 畫面單調是很正常的現象 彩畫這東西 是練出來的 平時多臨摹點畫 自己畫的時候就會有感覺
建議你臨摹一下安斌的畫 他的畫色彩很豐富 並且顏色的調配什麼的 很適合學生考學
Ⅹ 在PHOTOSHOP中,怎樣單調一個色彩的曲線,而別的色彩不變比如把紅色調曲線變亮,而別的顏色不變
CTRL+M彈出曲線窗口,然後CTRL+2選擇紅色通道,就只會對紅色產生影響
看插圖,直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