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意思
fū jūn zǐ zhī xíng ,jìng yǐ xiū shēn ,jiǎn yǐ yǎng dé 。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fēi dàn bó wú yǐ míng zhì ,fēi níng jìng wú yǐ zhì yuǎn 。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意思:有道德修養的人,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以儉朴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出自:《誡子書》
作者: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1)靜以修身唯美圖片壁紙擴展閱讀
這篇文章作於公元234年(蜀漢建興十二年),是諸葛亮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②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意思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意思是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出處:三國 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譯文: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2)靜以修身唯美圖片壁紙擴展閱讀
《誡子書》賞析:
《誡子書》作於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在《誡子書》中不但講明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與學習的關系;不但講明了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
③ 求一張帶靜字壁紙 一個大靜字 下面有八個小字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背景是一顆大樹。
這個怎麼樣
④ 是「非淡泊"還是「非澹泊″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
⑤ 安靜唯美的桌面壁紙(給地址或圖)
如果不喜歡丶可以繼續追問丶
⑥ 做個有道德的人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手抄報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