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拍攝雜志封面
學習拍攝雜志封面——英國WIRED雜志
你想知道一個雜志封面的誕生過程嗎?看看攝影師Chris Crisman怎樣製作2012年11月的英國WIRED雜志吧!
先看看封面完成品:
照片主要包含一共16人,那麼怎樣把每一個人都拍好呢?
Studio主要用了3顆燈作照明:1顆大型的蜂巢燈作主要側補光,1顆燈作主要正面補光,然後利用一顆小型的蜂巢燈加上黑板來創造Hightlight光源,令人物的臉具焦點。
每一個人像都拍攝好之後,便到了後期這部分了,工作人員努力的跟雜志編輯了解,然後合力把眾人都加到同一張照片內,出來的效果非常好!
而原來後期的時間也不少,看看後期專家Taisya Kuzmenko的介紹:
「起初,封面應該只有三個人,我們弄好以後看起來相當漂亮。然後,我們收到了來自英國的驚喜——我們的任務是創造一個三重的的折頁,和加入很多其他人。第一步是創建一個背景- 一個干凈的和有趣的環境下放置所有人。在使用了不同的素材和照片,我創造了這個背景。下一步是准備放置所有的人到背景,其中包括許多小時的Pathing和Masking、清潔和基本色調調整等。一段時間後,每個人都在新畫布上有了自己的位置。該項目最大的挑戰是把16人放在同一個畫布上——光、色調、陰影要匹配並且看起來更自然。每一個小細節也很重要,很多時候,我也會發現自己在300%放大情況下工作。」
就是這樣,一個漂亮的雜志封面便誕生了!
一張圖學習人像布光
人像布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你使用沒有造型燈的熱靴閃光燈,就更加難以預估拍攝效果。不過,布光還是有一些基本方法可以遵循的。一旦你掌握了這些基本技巧,就可以自己延伸並發揮,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東西。
這里是一張來自DIYPhotography的《人像布光速查卡》。從中你可以看到一些基本的單燈布光效果。即使更復雜的布光也是圍繞著主燈展開的。因此熟悉了這些效果,並加以反復嘗試,你就能迅速掌握人像布光的技巧。
跟迪士尼海報學習專業布光技巧
「 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用光線使其變漂亮的 。」——拉爾夫·沃爾多·艾默生
人魚公主
這張是由奎因·拉蒂法扮演的迪士尼動畫《人魚公主》中海巫婆烏蘇拉的海報。一般我們都會簡單地認為這樣的海報主要是靠Photoshop來製作。雖然海報的背景和色調等肯定少不了Photoshop的功勞,但是別忘了主體人物的效果也是經過嚴格且專業的前期 拍攝 才得到的。畢竟Photoshop無法控制人物頭發和面部的光影,也無法決定哪些地方是高光,哪些地方應該有陰影。
下面是這張海報 拍攝現場 的照片及布光圖。我們可以看到拍攝這樣一個人物共動用了9個布光器材,7支燈和2名助手。
燈光
接下來是《白雪公主》中邪惡的幕後。這張海報因為環境簡單,所以布光也相對簡單一些,只用了2支燈。
燈光
下面還有幾張迪士尼的海報作品供大家欣賞。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自己猜測一下這些海報背後的 布光方法 。
貝克漢姆飾演的白馬王子
白雪公主
小飛俠彼得·潘
灰姑娘辛迪瑞拉
別再怪器材!攝影進步最大障礙是你自己
1.我沒有錢買好的器材
器材是造就一個好的照片眾多因素之一,依照你的攝影需求,有些可能根本不需要好相機。台灣不少出名的旅遊攝影者如小帆與KYO用的都是便宜相機。戰地記者如我遇過的諾貝爾獎攝影團隊得主之一 John Rosted 也不要求非Leica 不可,國際婚禮比賽常勝軍 Davina Daniel 用的則是 Nikon 35/2,一顆不少人覺得「傷眼」的鏡頭。這些都是我所遇過值得學習與當目標的攝影者。常常記住,不要讓設備拘束住你自己,除非你的攝影目標就是設備,不然能讓你達成目標的就是好器材。
世界級的攝影者有極強的風范,這位拍地雷
2.攝影出名的人很多很高傲
一些台灣職業的編輯與闖出名號的攝影者我都有聯系,我一個高傲的攝影者都沒有遇見過,所以無法體會。至於國外遇過的攝影前輩更是親易近人,完全沒有國際知名獎項得主的驕縱。技術永遠容易被取代,到最後一定是攝影者本身的理念與生活引起觀賞者的共鳴、認可。並不是偉大的作品造就偉大的攝影者,是偉大的人才能拍出偉大的作品。一個值得尊敬的人會高傲嗎?我還沒碰過。
我沒見過不謙遜的攝影大師
3.有人說我拍錯了
(或這張構圖有錯、該不該修圖….etc)
藝術沒有規則,因為它具備了各種無法固定的變因。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時機點,不同的觀賞者,不同的地點,都會讓藝術的優劣變動。你認為你拍對了,你就對了,你需要他人認同,那就聽他人的,說穿了其實就是這么的莫名其妙。
個人來說我最喜歡看素人的照片,套句我認為很厲害的攝影者說的話「當一件事物回到最原始的狀態,那就是純粹。」我喜歡看攝影者那顆純粹的心多於技術與構圖。所以常常我愛的照片沒人愛,因為大多看起來像沒學過的人拍的。
4.我不是職業的拍不好
這兩回事,真要說的話得獎與創作者常常不是職業的。職業的攝影者必須長時間做跟自己喜好無關的工作,只是比較起一般人更常接觸攝影,並且以那為主要營收而已。不要把職業與作品的程度相提並論。也有些人說許多婚攝不專業,老實說真的不是這樣講,是許多素人練到職業等級(但說到專業態度還是有差)。不要因為自己不是職業而怠惰,不要因為人家是職業而做不合理要求。攝影師也是上班族,有家要養的。
5.為什麼你機運這么好有許多合作機會?
一是運氣,二是我的本質是「交朋友」。比我有才(財)的人太多了,但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常常是運氣與快樂。我喜歡介紹有才能的人彼此認識,甚至有推薦自己創作平台給我所認識的其他好攝影者跟作者,只是最後都沒有結果。喜愛與分享朋友是我最大的攝影與人格特質,從我的編輯、廠商、同事、陌生人,常常都象是我的朋友,不管是否有生意往來,我希望我們彼此因為對方而有個愉快的一天。想要運氣好,那先從善待他人開始。
攝影到最後引起共鳴的.,常常是攝影者的人生態度
6.器材控好討厭
我也是器材控,只是不捨得花這錢,不然早開攝影器材博物館了。從iPhone 到 Leica MP 我都愛,從 Canon 18-200 到 85定焦我都不忍離手(但除了18-200之外都是朋友的)。
直到現在我還會拿出老爸的 Polaroid SX-70,剛學攝影的 Sony 828,與陪我見證世界的 18-200 清理與把玩。連IKEA的贈品相機我都想要,大三元咖啡杯也差點買下。雖然敝人尚不捨得買 Leica,但如果有展示會,免費把玩的機會絕不錯過。器材控目前有點貶低的意味,但真的,我所遇到的器材控都是愛攝影成痴的好人,每每遇到都給予我許多珍貴的意見與知識(還有300 定焦與LEICA讓我玩)。
我不是器材控誰是啊,這不是我
7.愛攝影的好多色狼
……你要我怎麼回?
很多色狼這點……我也是攝影者,也生小孩了,所以不好回答
8.好討厭攝影嘴炮
本人為攝影旅遊專欄作家,不論我怎樣回都好像自打嘴巴。只能說我自己會多注意點,謝謝你的提醒。
不喜歡嘴炮就別花時間看,去照相啊
9.給予學生攝影者的建議
攝影很難當飯吃,好好考慮。藝術與興趣是修心與分享,善待他人多些誇獎聽起來很玄但真的會讓你的作品進步。許許多多的世界有名的攝影者年僅20多歲就出道(得獎也是20多歲),年紀與作品並無絕對關系,你甚至可說年紀輕的可塑性與創意更好。
我所愛的攝影者幾乎年紀都比我小。小帆三十齣頭,DAVINA 25歲,王婉瑜也小我十歲。以上這些人我都有買他們的作品與要簽名。
我預計五年內幾乎所有現在的攝影名人都會被20歲的人壓迫,這是無法避免的世代交替潮。
攝影世界的熟成所需的BASE由數位時代開啟了,然後是技術由科技的便利性所克服,接下來的是特色,目前每種風格都有出名的攝影者當指標可學習與超越。被這樣的時代養育出來的就是年輕卻有極強美術感、個人特質、可塑性的玩家。
我這年紀的很類似攝影摸索期的樣品,被追求器材、理論、構圖等問題消耗掉太多的時間,所以相對的作品許多看不出個性,只求中規中矩的構圖與銳利。年輕人最常犯的錯誤則是不持久,基礎沒打好認為都懂,自我意識強不聽他人意見,讓最後的成長受到拘束。
我這年代的人照片大多中規中矩
人最大的障礙,永遠是自己。
最後請不要叫我大大,這我很尷尬,叫我John就好。老實說你們找我出來一起拍,我很可能拍的沒你們好又被你們叫大大,真的很難熬。
對角線構圖讓你的人像攝影作品充滿動感
人像攝影作品要講究曲線, 如果不能體現自然的曲線,就要想辦法人工製造一些曲線,折線。
比如:身體能彎的折的,你都彎一下折一下就有可能會很有效果。 比如膝蓋,手指,腰,脖子都是活動的關節,嘗試不同的組合。
人像對角線
對角線在人像攝影中用的好的話可以使照片活力大增。
對角線給照片主要的貢獻是帶來動態的因素,所以不適合拍「正規」的照片。
比如大頭照,很難把大頭照拍好,如果稍微傾斜效果就很容易出來了。 就是用對角線構圖。
大半身像的對角線構圖
當您的模特不太會擺pose,或者沒有好的身材,或者沒有好的服裝,或者沒有好的背景,您不能說模特不合格,呵呵,攝影師還是有活兒乾的。這時大頭像和大半身象是首選。只要活用對角線構圖,您會發現服裝,背景甚至身材都是次要的了。
用彩色拍人像的時候一定要使背景精良簡單,不至於喧賓奪主,尤其是大半身和全身人像。
如果沒有純白背景,可以用白色或者淺色床單代替,然後用一個閃光燈打到背景上,並且背景曝光比人物曝光至大2檔。
大半身象俺指的是那中拍到模特腰部一下到膝部的片子,這個時候模特身體大部分,尤其是手都被派在片子里了,和半身像一樣,關鍵的關鍵是如何為模特的手擺pose。
手和手臂得pose很多,可以用前面的「彎折」辦法,也可以撫摸頭發,跨在腰部,很多pose里模特把手放在大腿(這時模特最好看著攝影師您),或者彎腰去摸小腿(這時模特最好看著小腿)。也可以借用道具,如太陽鏡,帽子,手袋幫模特擺pose。
低角度對角線構圖
低角度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可以躲開地面上不必要的東西,使得構圖簡單(這是紐約教材三大紀律之一),另外就是可以利用背景的線條構造更過的對角線。
高角度對角線構圖
高角度善於突出模特的身材,曲線,只要再加以動作配合,極其容易拍出誇張的效果。
「日本風」拍攝技巧
不同國家的人拍照,各擁有獨特的味道。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我很喜歡的簡約風格 - 日本風。
日本攝影師拍出來的照片有什麼獨特之處?一般而言,有以下幾個特點:
多採用自然光
多留白背景,較簡約
彩度和對比較低,較柔和
在日本風的拍攝當中,「如何取景」擔當了很重要的角色。請大家記住一個重點:和諧。照片看起來和諧,日本風就自然顯現。筆者這次以靜物拍攝為目標,包括食物、雜貨和室內空間,都能在家中拍攝。
一、在室內拍攝技巧
1、使用自然光
窗口光是最重要的元素,能夠拍出自然色調。注意拍攝時要關掉其他燈具,若光源不足,可以使用反光板和調大光圈。(白色卡紙、珍珠板或布也可以)必要時請使用腳架協助,切勿使用閃光燈,因為閃光燈的硬光使物件看起來不和諧。
2、細心留意日光變化
不同時間拍攝,色溫是不同的。大家不妨留意一整天的日光變化,你會發現日出前和日落後呈很重的藍調,是冷色溫;上午至下午的是暖色溫,帶黃調。避免中午拍攝,日光都是柔和的。若在清晨或天黑前拍攝,別有一番味道。
3、思考拍攝角度
從正上方拍攝能展現形狀有特色平面的東西;有高度的東西能從斜上方或正面拍攝;近距離拍攝特寫局部。不同角度呈然的感覺也不同。有需要時可以把物體懸掛起來再拍攝。
4、編造一段小故事
擺設不是單純放好位置,若能借布置使影像帶有故事性,那麼作品更能增添意境。每個物件都有它的含意,不妨思考在這個畫面中需要用那些物件去表達你想呈現的感覺。當然你也可以拍攝連續或一系列的照片去說故事。
二、花功夫布置去營造風格
場景的布置在和諧感中相當重要,下面作者建議幾種風格作為參考:
1、簡單風
以單色為基調,避免使用過多色彩。不要想著如何增加東西,而是要如何減少。重點是要在配搭上取得平衡,因為畫面太簡潔也會讓人感到冷清。
推薦小物:舊布料、木板,蓋上印章或貼上舊郵票的紙張,陳舊物
2、可愛風
相當適合於拍攝食物和甜點。不只局限於西式風格,只要能讓自已覺得可愛,任何配搭組合都可以嘗試。不同圖案的布料很不錯,但要留意圖案與物件的平衡,圖案大小應與物件相同。如要放女性化的擺設,一個就夠了。
推薦小物:花布、格子布,蕾絲,絲帶
3、自然風
以大地色為基調,營造貼切的生活感。素材應較朴實,其中木製物是最常用的道具,也可以加插點鮮花和植物。用午後帶點黃色的陽光拍攝,更能營造氣氛。
推薦小物:木製品,有摺痕或未燙平的麻布,陳舊物
三、實際比較例子
最後作者為大家分享不同的例子比較。有時候要認真布置大花時間,但筆者都只在日常生活拍攝,沒有刻意營造布置的效果也不差,給大家作參考。
不同角度取景,感覺和重點也不一樣
安全又漂亮的角度,最簡約
換了角度和包含了背景又完全不一樣
總括而言,拍攝日本風並不困難,花點心思去尋找簡約美吧!好好運用自然光和用反光板加以協助。先由家裡做起,今天開始加入日本風行列吧!
② 怎樣做好雜志封面設計
關於書籍,日本裝幀設計師杉浦康平有一個很好的比喻:「一本書就像一個人,而封面則相當於人的臉,書的大致內容、品位高低,可以從雜志封面設計的風格上基本反映出來。」筆者認為,雜志也是如此。更進一步地說,人的臉上有眼、耳、鼻、嘴等五官,雜志封面上有刊名、圖片、條形碼、期號等基本元素,這些元素在有限的二維空間內各司其職,同時又為統一的視覺目的服務,這就形成了一本雜志的基本外貌。 一、體現個性及刊物定位的雜志封面設計文字 文字在雜志封面設計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封面上的文字是讀者了解雜志內容的一把鑰匙。刊名無疑是封面文字中最重要的部分,它相當於一個企業的品牌,是用來區別於其它同類產品的最基本特徵,因此,刊名的設計與安排可以說是雜志封面設計的重中之重。為了在五花八門的競爭者中被很快識別出來,雜志通常會對刊名專門進行標志化的設計。准確傳達雜志內涵,突顯雜志個性特徵,是刊名設計的重要任務,一個好的刊名設計可以迅速提高雜志的整體形象,最大限度地吸引潛在的讀者群。 根據期刊出版、發行的特點,為了有一個統一的形象,方便讀者的識別及延續性購買、閱讀,期刊刊名的字體、風格至少在一年之內是不會變的,而作為雜志封面文字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內文要目,則是每期不同。通常每一期雜志都有一些重點文章的目錄被安排在封面上,而且根據文章分量的不同,有時會作一些視覺上的調整。人們在決定是否購買一本雜志時,對要目的關注有時甚至會超過刊名,因為刊名只是代表了一本雜志的總體風格和定位,它是一貫性的,而內文要目則具體反映了讀者手中這一本雜志的主要內容,這就是有的時候內文要目的醒目程度甚至超過了刊名的原因。這種現象主要出現在一些新聞實事類雜志上,它時常會用一些人們普遍關注的、實效性強的文章作為賣點—— 如一次大型活動或一場重要事件。在處理這些內容時,設計師會利用文字大小和色彩等手段讓它突出於同類雜志之上。 二、尋找市場規律,把握讀者心理,挑選最具吸引力的封面圖片 圖片是一種世界語言,因為它超越了國家、地域的界限,容易被不同的民族和人種所接受,它的表達能力比文字更形象、更直觀,並且圖片在一瞬間對人們視覺的吸引力是永遠大於文字的,這就決定了幾乎所有的雜志封面設計者每個月都要絞盡腦汁地挑選最具有沖擊力、最為精美的圖片。選擇封面圖片不僅被看作一種藝術,也被看作一種科學。對於娛樂時尚雜志來說,最常見的封面圖片是人物照片,不論是歌星、模特還是政治家。美國設計師喬治·羅易斯在1968年為《老爺》雜志設計的封面中,把尼克松作為主題,以許多手為他塗脂抹粉來諷刺他的虛偽,是美國平面設計的經典作品之一,在當時取得了巨大的發行量。20世紀60年代,美國印刷商進行了成功封面的調查並得出結論——創造消費者與封面女性之間眼神的聯系,是促使其抽出雜志的有效手段,這也許就是封面女郎充斥報刊亭的原因。 當然,不是所有的雜志都採用人物照片作為封面圖片,在一些綜合性的文摘類雜志上,風景、動物、繪畫作品等也是封面上常見的主題形象。如《讀者》、《青年文摘》等雜志,這些雜志由於讀者群年齡、文化層次跨度較大,所以一般選擇一些畫面優美,人們喜聞樂見,適應范圍廣的照片作為封面圖片。 在這方面,一些文學類的雜志做了很好的探索和嘗試,如《天涯》雜志,由於認識到雜志封面形象的重要性,聘請了平面設計師韓家英為其作了整體的封面設計和裝幀策劃,根據對雜志內容以及讀者群的分析,提煉出了水墨和漢字的元素,在每一期的封面上都把漢字進行富有創意的圖形處理和組合,體現出濃郁的文化氣息和中國特色,拓展了雜志封面形象的素材空間。 不論是娛樂時尚、新聞時事還是其它類型的雜志,設計者在設計封面時一定要考慮到通過封面圖片所建立起來的形象與封面其它要素(比如刊名)之間的關系、對消費者產生的影響、以及是否符合雜志本身的個性。 三、以小見大,做好刊徽、條碼和期號的設計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封面首先要傳達的是那些經過設計的,吸引讀者產生閱讀和購買慾望的信息。但是,封面也必須承載其它必要的、和雜志有一定關聯的信息:如刊徽、條碼和期號等。這些元素從基本功能出發,必須被包含到整體的設計中去,而又不能削弱其它重要元素的空間。在雜志的封面上,它們所佔的位置很小,但同樣能反映期刊編輯思路和刊物風格定位。如白底色的條形碼,因其有規律的重復線形,很容易吸引人的視覺,為了不破壞封面圖片的完整性,條形碼通常是被安排在邊角上,當然,有慣例就有特例,Big雜志的設計師就決定打破常規,突出條形碼,將其置於封面最中間的位置,這樣似乎不合乎規矩,但卻因此而突顯個性。 如今的雜志琳琅滿目,封面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門面裝飾,每一本雜志的封面都是編輯工作的延續,是設計者藝術構思的結晶,是期刊內容的外在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