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雞肉和什麼一起燉適合孕婦
女性在婚後,如果出現了懷孕現象,就需要及時的給身體補充營養,這樣才會有利於胎兒的發育,胎兒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主要都是來自孕婦食用的食物,所以孕婦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問題,雞肉中含有的很多物質都是容易被孕婦以及胎兒所吸收的,那麼孕婦吃雞肉燉什麼好呢?
第一,孕婦吃雞肉燉什麼好呢?土雞1隻、蓮子適量、百合適量、沙參適量、玉竹適量、淮山適量、鹽適量。做法:將土雞切塊焯水。然後與其它材料一起入鍋猛火燒開,文火慢燉2小時調味就行了。
第二,孕婦飲食注意事項:應盡量進食,以加強營養,瘦豬肉、豬肝、豆腐、青菜、海菜、水果等都是營養豐富的食物,稀粥、豆漿、小米等較易消化,應該多多食用。為了使孕婦吃多吃好,還應把飯菜做有清淡、爽口、不油膩,以激起她們的食慾。孕婦在此期間應進食適量的含蛋白質、脂肪、鈣、鐵、鋅、磷、維生素(A、B、C、D、E)和葉酸的食物,這樣才能使胎兒正常地生長、發育。
第三,為了配合胎兒骨骼發育和胎教的需要,孕婦應當多吃雞蛋、胡蘿卜、菠菜、海帶、牛奶等營養品。第6個月的食譜懷孕期間,孕婦及胎兒都需要一定數量的維生素。只有食入保持養分均衡的飲食,才能保證維生素的含量。鐵的攝取是一定不可缺少的,因為鐵是一種重要的礦物質,人體需攝取少量的鐵,貯存在組織中,胎兒就從這種「倉庫」中吸取鐵,以滿足自己的需要。
孕婦吃雞肉燉什麼好呢?土雞半隻、鮮筍1個、姜1塊、蔥1段、枸杞20粒、鹽。做法:准備好原料。燒開水把雞燙一下,弄乾凈上面的毛。筍切片焯水煮一下,蔥切段,姜切片。先把筍片焯水再燙一下雞。不要煮,就用開水過一下,那樣好處理毛,而且去臟東西和血腥。雞、筍、蔥、姜放進砂鍋或者湯鍋,煲湯2小時。在1個半小時的時候調入鹽。湯汁濃郁的時候即可放入枸杞,出鍋。
『貳』 孝的素材參考
【素材積累】
孟佩傑: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2009年,孟佩傑被距離家鄉百公里之外的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錄取,不放心養母的她決定「帶著母親上大學」。她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繼續悉心照料著養母。
孟佩傑有著一個不幸的童年:5歲時父親去世,母親重病,無奈將她送人領養。不久生母去世,三年後養母劉芳英因病癱瘓,養父不堪生活壓力離家出走,此後杳無音訊。8歲的孟佩傑開始為生計而操勞,承擔起侍奉養母的重任。每個月兩人就靠養母微薄的病退工資生活,每天在上學之餘要買菜做飯,替養母洗漱梳頭、換洗尿布、全身塗抹葯膏。孟佩傑就這樣一直悉心照料養母,不離不棄,直到考上大學還是如此。2012年,孟佩傑被評為201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二十四孝故事】(部分)
1、漢文帝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2、董永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董永的孝心感動了天帝之女,天帝之女為他抵債贖身。 3、黃香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4、王祥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
1
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
5、朱壽昌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熱點素材一】
北大拒收「不孝生」
北大列出的不得被推薦的四條「高壓線」中,其中第一條就是「不孝敬父母」。北大拒收「不孝生」的新聞甫一傳出,立刻引發了諸多爭議。許多人為新規叫好,認為百善孝為先,此舉應該大力推廣。某中學校長說:「優秀的成績固然重要,但不能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健全人格的人,那麼教育就是失敗的。」然而,也有人擔心對學生道德品質的考核最終會流於形式,達不到什麼實際效果。
【熱點素材二】
公務員廖天野毆父
年近六旬的老父老母,從湖南郴州老家來深圳幫助兒子帶孩子,沒想到得到的竟是身為公務員的兒子的辱罵和毆打。這名毆打父親的兒子,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廖天野,深圳市光明新區發展和財政局職員。對於記者「為何要打父親」的提問,廖天野以「家庭矛盾」四個字回應。
【熱點素材三】
熱點詞——代孝
日本人忙忙碌碌,要抽空回家看望父母,好好陪他們吃一頓飯也難;然而,只要肯付錢卻不難找人來充當孝子孝女。日本有各種各樣的代理業,最常見的就是代辦留學和旅遊簽證
手續,還有專為喝過酒的人把車開回家的「駕駛代理人」。隨著日本老齡化社會的出現,不久前代替人們行孝的「代孝」業也隨之崛起。
評點:代孝,不是稀罕物。「宋丹丹」給「趙本山」「再聊十塊錢的」那個小品,就算是代孝。現代人忙啊忙啊,又想盡孝又沒有時間,只好找人代替。但是,生活不是小品,父母們會喜歡這樣的代孝嗎?當盡孝都要找人替代的時候,忙又有什麼意義?又有多少人倫美德被「忙」所扼殺?
【範文示例】
堅守孝道
《百孝經》中開篇就講:「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孝」是一個人行為的准則,是衡量一個人品格的重要標志。
古人有雲:「羊有跪乳之義,烏鴉有反哺之恩,況乎人?」從我們呱呱墜地開始,福滿門對我們的養育之恩便是恩重如山,而「孝」則是我們回報父母的最好方式。但這不僅僅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使命、一種責任、一種態度。是父母對我們的愛的延續。
2011年「感動中國」人物之一的孟佩傑,從8歲開始承擔起侍奉癱瘓養母的重任。2009年,她帶著母親上大學。面對好心人的幫助,她婉言拒絕,堅持自己照顧養母。有道是「百日床前無孝子」,可孟佩傑侍奉養母於床前竟長達十多年,而她卻認為「我只不過做了每個女兒都會做的事。」
中華民族的孝道,正因為有了像孟佩傑一樣的`許多人在堅守,才沒有在這個社會中徹底泯滅。其實,堅守孝道並不難,只要我們每天能夠給父母哪怕一點點的關愛,這個傳統的美德就會得以傳承和發揚。
在深圳工作的北大高才生廖某,競對遠從湖南趕來幫助自己照顧老婆和兒子的父母實施家暴,對當年掙錢供其上學的姐姐也是拳腳相加。某日早晨,廖某因不滿父親耍其修復與母親的關系,對父親大打出手,不但撕爛父親的上衣,還將父親的左肩咬得鮮血淋漓。
2
有高學歷,往往意味著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也應該比一般人高一個層次。恰恰相反,這則新聞里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連基本的孝親觀念都沒有的人。廖某的行為是對中國幾千年孝親禮儀的嚴重褻瀆,應該引起禮會的廣泛關注和反思。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人,依然以孝為榮。但是盡孝,似乎讓一些人很為難。有的人工作忙,再加上自己的小家庭,時常會把老媽老爸忘掉,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有空閑回家看看。在他們眼中盡孝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有的家庭五六個兄弟姐妹,他們都有著高而穩定的收入,但將養育自己的父親、母親,像打乒乓球一樣「打」來「打」去,不願意背上贍養父母,盡孝心的「黑鍋」,嫌棄老人年邁多病,養活起來費事。
其實盡孝並不難。「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沒有哪個父母會對兒女們奢求什麼。盡孝不過是滿足一下老人們的心願,讓他們渡過一個幸福開心的晚年而已。
什麼是孝?是《論語》里「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方」,是孟郊的「誰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暉」,是李密的「臣侍湯葯,未曾廢離。」也是閔子騫的蘆衣順母,孟宗的哭竹生筍,姜詩的湧泉躍鯉。這種孝,何其美哉!何其壯在!
冰心寫到:「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無遮攔天空下的庇蔭。孝敬父母是中華民 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山悲吟聲聲泣,聲聲呼嚴父;碧水哭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古人雲:「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還能再等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