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春光唯美古詩有哪些(10首優美春光詩詞)
陽春三月,春風漫步在時光的水岸,杏花微雨,如詩如畫,碧水柳絲,清清淺淺。
走進春天,待一朵桃花盛開,風有信,花有約,「一年春草風前綠,萬點桃花雨後紅。」
時光向暖,初心依舊,願你心中依舊住著一個春天,那裡風流清香,那裡綠草滿汀,一路繁花相送。
1
《絕句》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遲日:指春日,出自《詩經》春日遲遲。泥融:冬天凍結的大地變得濕軟。
春天是草木清香,是花開絢爛,是燕子呢喃,銜泥歸巢,是水中自由自在、成雙成對的鴛鴦。
春風和煦,山河秀美,到處洋溢著春的氣息,生機盎然,又處處彰顯希望。
2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我在山間的庭院里閑坐,看著桂花無聲地飄落,山谷空空寂寂,月亮悄悄地爬上山頭,灑下一片清輝,驚起枝上棲息的鳥兒,春天的山澗里,不時傳來它清脆婉轉的叫聲。
桂花有兩種,秋桂和春桂,寧靜的夜晚,幽幽的桂香,詩人心靜如水,享受著這不被打擾的靜謐。
3
《春遊曲》
唐.王涯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
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江的兩邊栽種著數不清的杏樹,春風和暖地吹著,一夜之間或深或淺的杏花如數綻放,燦若雲霞,江水碧波盪漾,杏花倒映在瀅瀅碧水中,花影重重疊疊,搖曳多姿。
春遊如此愜意,目之所及是花開萬樹,或紅或粉或白,走在這賞心悅目的繁花叢中,就已經心隨花開,喜上眉梢。
4
《春遊》
唐.王勃
客念紛無極,春淚倍成行。
今朝花樹下,不覺戀年光。
出門在外的遊子心中的思念紛紛擾擾,一刻不停,春遊中我的淚水止不住地流,站在紅花綠樹下,眼前明媚的春光把我治癒,不知不覺間,又珍惜起這應該有所作為的青春年華。
楊柳青青,鮮花怒放,春天的美景驅散遊子的惆悵,又點燃起心中希望的火光。
5
《江畔獨步尋花·其五》
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黃師塔前一江碧波,春水滾滾向東流,春光融融,讓人感到一絲睏乏,不禁想倚著春風小憩。這一叢叢一簇簇,盛開的桃花可愛極了,我到底是要愛這深紅的呢,還是愛這淺紅的呢?
春風送來十里桃林,送來桃花灼灼,詩人沉醉其中,彷彿間看到詩人在桃花叢中欣賞玩味、目不暇接的俏皮模樣。
6
《絕句》
宋.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蔥蘢的老樹,小橋流水,片片杏花雨,依依楊柳風,朦朧的煙雨,讓衣襟欲濕未濕,微微的清風吹過,揚柳翩翩起舞,又恰似一雙溫柔的手拂過我的臉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一片醉人的詩意盎然,我認為這是最浪漫的春光,寫盡春的唯美和旖旎。
7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在人間四月里,百花已經凋零,我遺憾春天的芳蹤就這樣消失不見,卻沒有想到,在高山古寺中邂逅一樹開的正盛的桃花。
春光是如此調皮,以為它消失不見,它卻轉而跑到山中,又與它不期而遇,真是讓人喜出望外。
8
《春遊湖》
宋.徐俯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
成雙成對的燕子,你們是什麼時候飛回來的?小河兩岸的桃樹枝葉繁茂,枝條浸到了水裡,灼灼的桃花已經綻放,倒映在水中,花枝與水連成了一片,波光盪漾。
春雨綿綿,連續下了好幾天,春水漲起來沒過了小橋,人無法過河,正在這時候,一葉小舟從柳陰下緩緩駛出。
徐俯是北宋詩人黃庭堅的外甥,這首詩清新自然,畫面感十足,韻味天成,寫出江南水鄉獨特的美。
9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高高的柳樹像是用青綠色的寶石裝飾而成,千萬條垂下的柳枝像綠色的絲帶隨風飄搖。不知道這細細的葉子是誰裁剪出來的呢,二月里的春風就像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婀娜多姿的柳枝一直是春天最經典的代表意象,而這首寫柳的小詩則是經典中的經典,由柳樹贊美春風,由春風贊美春天,感受春的無限生機和創造力。
10
《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天氣晴朗的日子,來到泗水河邊一尋春的芳蹤,眼前一望無際的景色都已經煥然一新,你很容易領略春風的魅力,這奼紫嫣紅的春光都是它點染而成。
春風送暖,春雨著墨,化成一片春光明媚,陽春三月,正是踏青的好時節,邀約幾位好友,一起到郊外走一走,看一看,把人間的大好春色盡情擁抱入懷中,許你繁華三千。
-end-
圖片來源於網路
❷ 如何讓你的花園變得更有設計感

都說「園藝是個坑,一入深似海」。一旦種花後,我們不僅會開始到處收集各種最新的園藝品種,還會瘋狂迷戀上各種「破銅爛鐵」「老古董」??
然鵝,生命不息,折騰不止,只有不斷大膽去嘗試,我們心裡的花園才會一天天破繭成蝶,化身為心中的完美的伊甸園~
做個小調查,
你花園中最棒的雜貨是什麼?
❸ 寧靜致遠行書書法作品
“寧靜致遠”是我們最常看到的四字書法創作之一。它代表了書法家的心境。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寧靜致遠行書書法作品,希望你們喜歡。
寧靜致遠行書書法作品欣賞

寧靜致遠行書書法作品圖片5
意境,寧靜致遠
一曲古曲。
清泉從山間淙淙流淌,滴落山澗,濺起水花,響聲清脆。風兒吹過,如塵的水滴飄飄灑灑,兩邊的岩石清涼濕潤,偶見綠色青苔。山林,古木參天,山石林立,飛鳥啼鳴,松鼠在樹枝間歡快跳躍。幽深的林間小路通向林中古剎,在遠處,雲霧繚繞,若隱若現。宛若人間仙境。夜晚,深藍色夜空,明月高懸,穿過樹梢,月光傾灑在悠悠古道,蟲兒低語,寧靜迷人的山中月景。
一首古曲,用耳聆聽,用心感受。你會聽到泉聲,蟲鳴,鳥啼,看到樹木,野花,小草。隱隱約約,暮鼓晨鍾,從遙遠的天際傳來,落在寂靜山林,小扣心扉……一首古曲,一幅唯美畫面,展現在眼前。這,就是音樂的意境。跳躍的音符,林間舞動,在聽者心裡,裝幀成一幅山水,鋪展在眼前。很美。
在如水的音樂中獨坐,一杯清茶陪伴,翻閱一幅幅中國古代山水畫。明月,山石,雲霧,茅草屋,亭台樓閣,古廟,江水,孤舟,老翁。構成每幅古畫不同的繪畫元素。不同的湖面,同樣的意境深遠。面對一幅幅作品,凌亂的心,安靜了。置身於鋼筋水泥築成的火柴盒裡,聽不到窗外汽車飛馳而過的聲音,樓下納涼人的談話,小販高聲的吆喝。人,走進畫中。成為畫中的人兒:坐在樓台賞月,與老翁一起江中披蓑獨釣,躺在山間小溪旁閉眼靜卧,在茅草屋前賞花望月,在荷葉漂浮的水上,坐在船中賞蓮彈曲……說不出的清寂,曠遠。彷彿穿越千年,襲一身古裝,回歸山林。守著園子,或背上行囊遍訪古廟,或登高望遠寄託情懷。這獨坐,這意境,心變得博大、深遠。
一直以來,我是喜歡油畫的。我是被油畫絢麗的色彩迷惑。當我開始翻閱這些中國古代山水畫,我已經受了蠱,不能自拔。我迷戀繪畫作品中的意境,心沐浴在自然風光里。心裡有潺潺的流水,飄渺的雲霧,安靜的茅屋,也聞到清新的空氣。思緒,在繪畫作品中飛揚。看到未曾見過的景物,感受未曾有過的清幽心境。這心境,牽著你,萬水千山走遍。煩躁,無奈,傷感的心,只一個剎那灰飛煙滅。你的心干凈了,輕鬆了,無慮了。人生,還有什麼過不去的火焰山。你會發現,在大自然面前,人只是一粒微塵。微不足道。和自然界一樣,有四季輪回,生生滅滅。那一刻,想遠離繁華的大都市,尋一個世外桃源。不再日日馬不停蹄。放慢生活的腳步,融於自然之中。不再承受生活的重壓,好好享受人生。我們從自然界中來,要回歸自然界中去。因為大自然太美,人生太短。
意境,一種感受,一種境界,一種情調,一種詩意。超越時間、空間。心雖小,意境很遠。自然景物,浩瀚無邊,只在那顆心裡。小小的心,承載自然界中一花一草一水一山石一古廟。
讀劉禹錫《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站在洞庭湖邊,天空一輪圓月高懸,清幽的月光灑在平靜的湖面,宛如一面明鏡。湖面灑滿潔白的月光。耳邊是貝多芬《月光曲》優美的旋律。遠望君山,在夜色中,湖面似盤,君山似螺,高高地安置盤中。這是我夢中的洞庭湖,在如水的月光下,清麗,寧靜。人未去,心已到。這,就是詩歌的魅力。這,就是意境的魔力。透過文字,一幅絕美的秋月湖光山色圖呈現在眼前。讀了詩,賞了畫,美了心。
建築,凝固的音樂。中央美術學院橡山學院,長廊蜿蜒曲折,似山中小徑,上下起伏。別致的門,宛如山洞,閃電。寧波博物館,悠遠的意境,中國的山水濃縮在這座建築里。印度泰姬陵,藍天白雲下,宛如一顆碩大的淚滴,輕落那塊神奇的土地。蓮花寺廟,絕美的設計,安靜地盛開在一年四季,成為這塊古老的土地又一勝景。
意境,真的好神奇。
無論音樂、繪畫、詩歌還是建築,不同藝術表達形式,同樣會說話的語言,帶給欣賞人心靈的關懷。這種關懷,是視覺聽覺的感受,也是精神的愉悅。蒼白的心有了色彩;枯竭的靈魂,濕潤了;落滿塵埃的心潔凈了。這就是藝術的力量。這力量,來自兩個字——意境。
意境,剎那的感受,像靈感,不知不覺來了,襲擊了你,就像喝了一杯陳年老酒,醉倒在這份美麗的情感里。你的心裡,盛著滾滾的長江黃河,落日的余暉,一輪山中明月……一朵花,你看到花的海洋;一株草,你見到遼闊的草原;一滴水,你望到浩瀚無邊的大海。那是你飛揚的思緒,浪漫詩意的心境。大美無言,美在心海。
意境是什麼?浪漫詩意的生活。在這樣的生活里,冰冷的牆體有了溫暖,緊閉的房門有了問候,生活的坎坷只是個短暫的旋律。人的生命,不老在美麗的意境里。
她說,退休後,我在郊區買一處小院。在院子里,種花,種菜。吃自己種的菜,綠色食品。那種生活,才是我想要的生活。想起陶淵明的園子,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有這樣一片園子,房後是榆樹,柳樹,房前是桃樹,李樹。詩意地棲居,真好!想像著兩鬢斑白的她戴著圍巾,在院中春種秋收。坐在躺椅上讀報小憩。月下拉一曲高山流水。渴望遠離都市的喧囂,渴望看到園中四季的色彩,渴望每天抬頭望天看月,渴望閑庭信步。她夢中的生活,在那份意境里,等待著意境與現實相遇,握手。
想起兒時,我的家,居住在一個不大的院子里。院子西邊是一顆老槐樹。綠樹蔥蘢的日子,槐花在風中起舞,滿地白色的槐花灑滿庭院,泛著甜甜的味道。我時常坐在院中,花樹下,讀書習字。盛夏,月圓之夜,一家人圍坐院中,吃著月餅、西瓜。聞著茶香,品茶。賞月,聊天。盛大的節日,和小夥伴在一起,拿著梯子,在父親的陪同下,坐在房頂看五顏六色,瞬間即逝的煙花。那一切,被時間的長河淹沒,如一首詩,一段懷想的樂章,一幅繪畫珍藏在人生的記憶里。那記憶,變成勾起我無限遐思的意境。是友人的,也是,我的。遙遠的記憶蒼老在時代的發展里。我在用今天的藝術,紀念昨日的生活,享受意境,緬懷過去。
意境,真的好。獨處一室,享受一份豁達,浪漫,詩意。人在意境里,寧靜致遠。美好的人生,生命的寄託,從意境開始。